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身心素质问题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身心素质问题分析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素质 拓展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117-02
随着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在知识储备、综合素质和人格个性等方面,大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都有了更加深刻的定位,同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激发着广大学生的就业愿望。多元化发展且又无序性的人才用人市场,造成了当今激烈的人才竞争就业现状。近年来,大学毕业生难于就业的问题不断凸显,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及压力。新形势下,我国现行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机制,为大学生的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考验。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训练,通过设置模拟场景,安排挑战项目,组织感悟分享,让大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心理素质考验,激发自身潜能,在团队的氛围中,不断提升就业素质。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普遍面临的大学生就业素质问题,探究性的提出了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实训工作的创新落实措施。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分析
当今社会形式的发展,对于综合型人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素质问题,要适应新的社会形势要求:
1.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人格修养。身心健康是现代企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人格修养,是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内化性体现,大学生就业的身心素质以及性格修养,成为很多现代企业人才引进的选择基础。
2,坚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高尚的爱国素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代表了先进的思想前沿,大学生坚定地政治立场以及高尚的道德素质,是现代社会正常发展的基础,思想道德,是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前提条件。
3.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引进,往往注重人才的事业责任感,把人才敬业态度作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首选条件,大学生就业选择时,事业心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备受欢迎。
4.具有坚韧吃苦的开拓创业精神。新形势下,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而言,缺乏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实践经验。放平心态从基层做起,具备吃苦实干的奋斗进取精神,是现代大学生在事业上获得长远发展的创业素质。
5.专业的基础技能和综合的知识结构。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知识结构,是现代人才用人机制中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不少企业会看重有复合专业背景的学生,没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知识构架,不可能高效发展。
6.本位的动手能力和务实的实践意识。实践出真知,多数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更青睐于那些有过实践经验和实践思维活跃的学生。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的实践素质。
7.具有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共创精神。现代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企业的团队协作精神,很多工作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共同协作。那些没有集体荣誉感、缺乏合作意识的大学生人才在应聘时会受限。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素质问题及现状剖析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
1紧张焦虑心理。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过度焦虑引起的紧张、不愉快乃至恐惧的期待情绪,会使人处于极度敏感的自我封闭状态。由于对前景无法准确判断,因此在择业时缺乏理性思考,行动上漫无目的,造成精神上紧张压抑、消沉茫然现象,严重影响着求职状态。
2.自负自大心理。自由择业的人才交流模式为当代大学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是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毕业生因自身的些许优势而在内心深处存在睥睨自诩、夜郎自大的极端自负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择业时“挑肥拣瘦”,不能正确审视定位自己,在瞬息万变的求职竞争中迷失方向,造成了择业难的被动局面。
3.自卑怯弱心理。自卑心理表现在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不敢肯定,不能正确定位。部分大学生由于择业初期受挫,在求职过程中面对竞争对手时缩手缩脚,怀疑否定自己的能力,由于心理羞怯自卑原因,从而在择业时往往不能充分展示、推销自己,对前途失去信心,持消极逃避态度。对大学生求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4.盲目从众心理。长期的学校群体生活,促进了学生处理事情的从众原则导向。因此,不少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一如既往的坚持“群帮性”原则,“鸭子过河随大流”,别人找什么工作,自己也跟着去找什么工作,根本不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更不去分析社会的需求和将来的发展,盲目从众,贻误了良好的求职机会。
5.依赖被动心理。有的大学生自立能力较差,习惯于“农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况,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主见,一味的依赖学校、家庭给联系就业单位,而自己总是被动的在期待中“守株待兔”,一旦希望落空,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作出极端行为。
(二)大学生就业的能力素质问题
现代大学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需要具备较高的自身就业能力素质。当前大学生就业素质表现出的弱点颇多,主要概括为:
1.知识结构不够广泛,就业发展潜力不足。很多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忽视了学科间的纵向引导。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就业面窄,对口专业少。近几年来,迫于就业压力,学生考研、考证现象导致了专业学习精力相对不足,这种舍本逐末的状况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综合能力严重缺失,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很多高校只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在知识运及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缺少有效措施,导致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专业技能的实践。大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能力创新素质偏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就业导向存在偏差,职业素养教育欠缺。由于各种社会因素误导,就业观念偏失,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导向措施不足,缺乏职业化素养的教育,导致部分大学生上岗后表现出知识转化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因此,高校应在注重大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积累的同时,更要注重其职业素养的提高。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导致的一系列社会现象
1.影响了农民家庭和农村经济的快捷发展。现代经济发展条件下,高校大学生高昂的学费及生活费用大都靠家庭为后盾,毕业后的就业难问题直接导致了很多农民家庭陷于困窘,生活水平明显下降。这种高投入、无回报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误导了社会对高校教育改革动机的质疑。现代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其初衷是面向全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新形势下,由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高等教育的盲目扩招和收费的大幅度增长,大学生就业
难的现实,促使了社会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和目标产生质疑。
3.造成了社会财富和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大学生是我国人力资源中的优秀群体,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社会特别是农民家庭以巨大投入培养出的人才,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并非真正的体现出大学生的人才价值,这是对当今社会财富和优秀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4.导致了社会边缘化待业大学生群的弱势。农民是当今社会中庞大的弱势群体,而严峻的就业现状又使毕业后无业成为新的弱势群体。经济上难以自主,前途的渺茫和命运的不公,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厌世心态侵蚀着大学生的心态,导致了社会对大学生的很多弱势现象发生。
5.生化了读书无用论的再现及严重辍学现象。严峻的人才竞争现实,导致了很多大学毕业生无业可就,重新出现了“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再现,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农民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学生的厌学情绪日增,教学质量下滑的趋势难以遏制。生源不稳定,学生生源流失辍学现象严重。
三、大学生就业素质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很多,总体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现代市场经济形势下,大学生人才的需求和市场发展存在相对滞后现象,现代人才机制的运行,导致扩招剧增的生源与就业岗位严重失调。人才市场中供求结构的失衡,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巨大冲击。
2.学校因素。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政策教育,缺少对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训练,缺乏健康心理疏导,大多数毕业生匮乏竞争综合能力,不能准确地把握机遇,因此产生了偏执、自负等不良心理。
3.家庭因素。家庭的职业定位、社会背景等因素,促使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心理。传统价值观念的改变,导致学生择业时急功近利,虚荣心理严重,缺乏职业责任意识、忽视职业的深层价值。
4.个人因素。面对现代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导向发生转变,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比较浅,不善于甄别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自我定位、心理承受力差,所以会产生各种不健康心理。
四、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的必要性
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训练,是缓解现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措施,通过模拟实训,让大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素质考验,激发潜能认识,释放就业压力。
1.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大学生作为智力、文化和自尊心强的青年群体,有着较高的报复和追求,新形势下的人才体制,致使大部分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正确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热爱生活价值观的形成,增强挫折应对能力,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感知接受力。当今社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没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在就业竞争时将无所适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挑战精神,完善健康人格,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有利于塑造学生团队意识和精神。沟通与交流是生存的重要方式,而合作则是确保生存质量的关键。当代大学生虽然与时代潮流接轨较快,但主动合作交流意识不强。就业素质拓展训练教育,蕴含了沟通、写作、配合的哲理,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4.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难,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实施素质拓展训练,采取双向交流、亲身体验、共同分享的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准确自我定位,提高就业竞争力,对今后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实训的实施途径
目前大学生就业环节中出现的矛盾与趋势,突显素质拓展教育在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全面、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就业素质培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落实:
1.调整专业设置,拓宽择业渠道,适应市场导向的社会需求。要优化高校专业课程,积极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延展学生择业岗位,保障大学生就业岗位的稳定。建立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着眼于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注重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面,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提升综合能力,强化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需要。实践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大学生就业是参与理论实践的过程,高校要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及非智力因素,进行创业知识传授和创业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创业欲望,有利于大学生争取就业主动权。
3.培养良好素质,整合发展观念,提高大学生生存意识能力。现展论认为,生存是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学会竞争。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精神是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必备要素,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学生的求职技能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生存能力的重要环节。
4.拓展素质训练,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素质。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能够促进大学生磨练意志,陶冶情操。高校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接轨,全程化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现代职业的责任意识,转变职业观念。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实力。
5.倡导创业教育,落实创业实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从创业所必备的素质条件,经验积累等相关方面,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综合素质。
六、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人才交流供求机制,增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就业择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创建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实训工作,缓解疏导大学生就业素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拓展大学生素质实训教育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有待于社会的共同携手关注和解决。
参考文献:
1.罗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中国科技信息,2005
2.王秋波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与高校素质拓展.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6
3.肖潇,张光旭.拓展训练在大学生素质提升中的作用.青年探索,2008(2)
4.陈斯祁.关于高较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训练的探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5)
身心素质问题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中学生;意志品质;体育;体育教学
前言
关于中学生意志品质问题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研究的时间短。有许多理论及实践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意识到了意志品质何题的严重性.因此本文试图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对目前高中生存在的意志问题分析,探讨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万法和对策,使体育课能够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高中生现意志品质问题及其成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制造个性的工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制造师。家庭教育是基础。现代家庭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孩子与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大多数父母以为综合素质等于艺木学习,因而对孩子的教育和投资,也大都围绕着考大学而展开,只注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的影响,不重视意志品质的培养。
家庭结构的影响:由于“四二一”综合症的形成,长辈对孩子过于迁就,要什么,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允许千什么,甚至过分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的巳常琐事由家长包办代9.能千的事,不让干,想千的事,不让尝试二如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会,学生为了给班集体争光,都争先恐后报项目,却受到部分家长阻碍,怕自己孩子跑坏了,更有甚者编一些理由,让孩子或自己去欺骗老师。孩子所有的事几乎都由父母代劳,不让接触社会,只以父母,家庭为中心。进入高甲,这种现象日趋严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名次、考大学,而忽视或千涉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只是学习、再学习。随着考大学日子的临近,学业负担加重,家长把孩子的内务包于一身,怕孩子累坏甚者有的孩子上了高中三年RJ衣、内裤都是父母包洗的。这样长期下去就形成了孩子认知能力退化,形成自我为中心,自我欣赏的态度,在遇到打击挫折、处境不良时,缺乏一般的挫折耐受力,不能以忍耐力和意志力去战胜困难,不能客观分析是非、曲折,易怨天扰人、自暴目弃,重者轻率自残。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人际交往、家庭交往的扩大,学生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成了交往中的纽带或媒介,这些交往有时在特殊的关系下或特殊的气氛中进行的,一些言过其实的赞誉,言不由衷的捧场,失度的物质刺激会使一些学生昏昏然飘飘然,自傲自负。当易地或易境而处,不能随心所欲时,自我意识会恶性膨胀据有的调查显示,我国的高中生意志品质呈下降的趋势。这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1)社会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意识逐渐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iRi中生所面t}k的许多的1a7题是从前学生不会遇到的。如升字、就压力:生存8`7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紧迫感等对他们意志力提出了不同以往的
要求
(2)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如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请客送礼等现象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高中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时期的学生对社会问题特别敏感。社会不良的现象,使有些同学甚至感到如果没有一个有权有势的家长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因而,有的同学就失去了信心和意志力,觉得心理上不平衡,有时还会有过激的言行。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施加健康影响,培养健全人才的重要场所。但学校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形成的因素。
1、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导致学生意志力下降的直接原因。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大,为适应现存的高考形势,必须进行大量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把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心理负担。被侧试的两个学校每天蛋生在校时间均为8。8小时,作业量在2个小时左名,国3T统计局1。,s年在la个省的调查同样得以证实。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严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s小时)。大部分学生睡眠不足,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标准(s小时)。这极大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学习上的过大压力使他们产生厌学、学习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会离家出走或自残来逃避过大的压力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恐惧。
二、通过体育教学加强意志品质培养的对策.
身心素质问题分析范文3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体育教学
一、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1.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问题
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比较懈怠,这种懈怠表现为:无所谓、不重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传统观念的影响,自古以来都是重文轻武,从家长到社会多重视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是学生命根,而对于“武”也就是体育不够重视,认为对以后没有多大的影响,对自己的人生不会有多大的改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不能够认真对待,其结果经常请假、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经常发生,如何改变这种状态不仅仅要从学生自身找问题,更要从学校相关领导以及体育教师找问题,在教学中要高要求、严要求,加上积极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来,在体育教学当中锻炼身心,强身健体,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大学生终身受益。
2.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
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已非常受国家的重视。由于自小学至今体育一直被忽略,学生的体质非常差,经常的感冒生病,体育课经常请假,在学校的体育课已成为摆设,没有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实现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国家人口的体质问题应该从学校抓起,使体育课成为学生体育锻炼、学生锻炼方法、手段以及培养终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渠道、方法和手段,用以改善大学生的体质。
3.高校大学生对健康的认知问题
当代大学生受几千年传统健康思想的影响,所谓健康,就是能吃,能睡,能玩,而对于新的健康观不理解、不认知、不接受,影响的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现代健康观的认知,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只有经过社会各部门不断的努力,引导,是当代大学生的健康观得到改善,从而改善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以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最终成为社会优质人才,为社会服务。
二、解决策略
1.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解决策略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通过节假日让教师“走出去”,去接受外面及现代的新鲜血液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学校内部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互相提高、互相发展;打破领域限制,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流、学习,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实现教师在教学当中,展现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改良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高校体育教师大多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新的突破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如何改进?首先,在教师的引进上,加强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引进,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二是在教师引进过程中,要考虑教师学缘结构多元化,不同学校毕业的学生其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通过学缘结构多元化,加强学校内部教师的交流、学习,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知识结构。
2.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问题解决策略
(1)加强大学生课余锻炼。充分利用大学生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也就是充分利用周一至周五课余时间(及每天的下午4点以后的时间),任何教学活动都不要挤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2)学校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主要表现在体育器材和场地上给予充足的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满足、质量、数量,这需要学校相关领导对学生课外活动的充分认知,并给于资金的大量支持,以提高场地器材的数量和质量,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3)要发挥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外体育课外活动体育教师是专家,要充分利用起来,让体育教师成为课外体育活动的指挥者、指导者,不要把体育教师当做发放和回收器材的人员,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技术和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到课外活动当中来,指导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课外活动也是体育教学的有效补充,使课外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结合,使其共同发展。
3.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健康认知的对策
(1)加大对大学生新的健康观的宣传。提升让当代大学生健康观的认知,可以通过板报、校园网络以及班会等形式,提高当代大学生健康的认知观,改变、摆脱传统健康观的束缚,从思想上对健康有新的认知。
(2)充分利用体育教学提高大学生对健康的认知。在体育教学当中,体育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新的健康观贯穿其中,使大学生对健康观有新的认知,同时也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学习,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以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身心素质问题分析范文4
【关键词】 职高院校学生;体质健康;体质健康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1
引言: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招生数和招生比例分别占普通高校的60.5%与53.1%,可见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普通高校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就业相对宽松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在我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已是举足轻重,俨然已经超越了普本生在社会就业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一股新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高职院校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是社会大脑的一部分,尤其所具有的相对更加专业的知识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国家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实现祖国复兴大业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预示着祖国未来的强壮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必须以严肃严谨的态度看待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要全面具体落实国家的政策标准,稳定提高我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维持并发展落实政策的积极成果,促进我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全面健康地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在线访问、体质测试、数理对照、查阅文献、问卷访谈、体质测试、数理对照、比较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学院和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3962位高等职业院校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对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若干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这使得该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与规律性,为提高学生体质提供科学依据。
2.结果与分析
2.1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2.1.1综合成绩评定
研究显示我省高职男生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优秀率比普通高校男生低2.1%,良好率低0.9%,不及格率比普通高校男生高3.0%。高职女生成绩优秀率比普通高校女生低2.52%,及格率比普通高校女生低8.0%,不及格率比普通高校女生高11.2%,尤其在长跑方面的项目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可见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和耐力方面都有不小差距。
2.1.2身体形态方面
统计结果表明我省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除了男生在体重方面、女生在身高方面略有差异,其他没有明显差别,职高男生平均身高比普通高校男生平均身高低0.03m,职高女生平均身高比普通高校女生身高低0.06m,职高男生与普通高校男生平均体重相差0.52kg,职高女生与普通高校女生平均体重相差0.36kg可见我省高职学生在身体形态发育上还是良好的。
2.1.3身体机能方面
从长跑测时与肺活量两方面看,调查结果显示职高男生与女生均与普通高校学生有较大差距,其他指标中职高学生同样略显不足(包括跳远距离以及抛实心球等)。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必须及时出台政策以解决职高学生身体素质问题。
2.2影响提高职高学生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2.2.1学生运动场地有限、设施陈旧
据调查,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多位私营或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很多院校运动场地极为有限,很多院校足球场、篮球场等大众运动场地因为数量面积有限而只能满足你很小一部分学生的需求,而像网球、乒乓球、游泳、健身的场地不少院校根本没有或不允使用,运动样式的单一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运动欲望与需求。
2.2.2学生缺乏饮食健康观念与营养知识
调查发现职高学生的饮食普遍不健康、不规律,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食堂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学生自己不合理的生活规律造成的,使得垃圾食品或街边零食在学生食谱中所占比例颇高,这也是造成学生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的一大原因。
研究发现各高校的体育课很大程度上是以传授专项技术为主,而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耐力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职高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的现状。而且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整体水平有限,导致教学内容吸引力不大,同时由于场地和天气的原因,本来较少的课时又一再被压缩,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既没有掌握专业技巧也没能锻炼身体素质,甚至对体育锻炼失去了兴趣。
2.2.4学生自身对身体素质不重视
调查发现,高职学生中不乏热衷于观看欣赏体育竞技的,但由于缺乏长期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以及相对专业人士的指导,导致他们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使得提高自身健康素质的愿望与动力正消失殆尽
2.2.5高职院校组织体育活动少
研究显示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组织很少开展体育项目方面的活动,并且对同学们的运动生活的关注度也较低,无法调动起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建议
3.1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态度,重视自身身体素质的培养,积极参与到运动中去,以切身行动带动周围的人与我们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同时高职院校学生有必要规范自己的生活规律来均衡饮食,摆脱亚健康状态;
3.2学校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一方面提高体育课教学水平的要求,增加体能方面的训练,教导学生正确的日常锻炼方法,并定期举办班内比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场地及设施的建设,这不光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提升生源数量也有很大帮助;
3.3高职学院的学生组织该更多发挥自己的职权,努力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生活氛围,这可以包括趣味运动会、篮球赛等的举办,引导同学们去热爱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魄的目的。
4.结语
高职学生在身体形态发育方面与普通高校学生接近但健康素质较差,制约影响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主要有1.学生运动场地有限、设施陈旧2.学生缺乏饮食健康观念与营养知识3.各院校对学生体育不重视4.学生自身对身体素质不重视5.高职院校组织体育活动少等五个原因。
参考文献
[1]社会体育管理(肖林鹏)
[2]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孙洪涛)
[3]中国体育年鉴(林玉川)
身心素质问题分析范文5
1.1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等一直都是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中学体育教学的首要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多数人在面对繁重生活压力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加班加点的工作,而对处于青少年时期孩子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关心,而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则可以通过让家长扮演教学助手的角色,增加其与学生更多的相处及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更多来自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关爱,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1.2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对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起着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及自主锻炼能力为主,而要想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自主锻炼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需要引导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并培养其长期将其坚持下去并最终形成良好锻炼习惯,众所周知,中学体育课程的安排一般一周只有1~2节课的时间,想要在如此之短且间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很难实现的,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家长就可以充分扮演好教学助手的角色,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督促和鼓励,如早晨早起一个小时带孩子一起出门晨练、晚饭后和孩子在楼下散散步亦或是进行一些像打羽毛球之类轻松愉快的体育运动,在增加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同时,有利于孩子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
1.3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有利于家校双方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学生,有利于学生发展
体育课不同于其它文化课,学生在文化课上往往需要面对较重的学习压力,同时与学生及老师的交流沟通有限,而体育课不同,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需要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因此,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着人际交往的过程,同时,也因其少了文化课中的学习压力,学生可以在体育课上更好的释放压力,展现出一个较为真实的自己,而通过家校合作教学,教师可与学生家长将学生在校以及在家的表现进行交流,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身心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并针对其所展现出来的问题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其日后的发展。
1.4通过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可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以及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家长可能会对学校教育也有着新的看法和要求,同时,学校随着教学模式等的不断进步也有一部分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的教学理念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当然,家长和教师的出发点都是要不断完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因此,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生和生活环境方面就显得尤为必要。
2学校体育家校合作教学的现状
2.1家长及教师缺乏对家校合作教学的正确认识
首先,家长对家校合作教学方面的认识存在误区,我国大部分家长错误的认为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学校的任务,而家长基本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意识,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家长并不关注除孩子分数之外的其他教育收效,再者就是由于家长本身文化素养不高,没有主动或引导孩子的能力。其次,一部分教师并不愿意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来,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认为一部分家长因自身素质问题不仅不会配合教学活动,反而会给教学活动制造麻烦;二是觉得大部分家长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并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这样的认识是完成错误的,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除老师和同学之外就是家长,而其中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其它任何方面都无法取代的。最后,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已经有了几年时间,但大多数中学还是在盲目的追求升学率,分数和升学率几乎成为了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收效唯一的衡量标准,而家校合作也仅仅局限于学校要求家长督促学生进行提高分数方面的学习,而忽略了家校合作教学的真正意义。
2.2家校合作缺乏计划性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家校合作一般只是以家长会这种单一的形式展开,且学校往往并不将此纳入教学工作安排,其偶发性较强,如大部分家长会之前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出现了某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学校才会想到通知学生家长来学校讨论,而家长对这些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不能提前预见,更谈不上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而这样缺乏计划性,且目的性不强的家长会很难会起到什么实际的作用,久而久之,家校合作教学只能沦为“面子工程”而变得毫无实际意义。
2.3家校合作缺乏互动性
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教学是需要家长和教师就学生情况相互交流和探讨的,而目前我国家校合作的实际情况则大多是采用教师说家长听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家校合作方法并不能使教师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也无法对其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对实现家校合作教学的意义并无帮助。
2.4家校合作缺乏平等性
我国目前的家校合作往往是以学校为中心,往往只从学校单方面的便利出发考虑,而很少顾忌到家长的想法和实际情况,无论是在时间、地点的选定上还是在活动进行时,家长往往只有听教师讲的机会,而显有表达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因此,目前的家校合作教学存在着严重缺乏公平性的问题,因缺乏对等的交流机会,使得这样的家校合作教学并起不到多大作用。
3家校合作教学中常见问题的相关对策分析
3.1正确认识家校合作教学
家校合作教学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而是为学生家长和老师就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提供一个进行深入交流的平台,从中发现一些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配合以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更好的投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3.2学校要定期组织与家长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活动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身心活动较为活跃,面对社会上的不可控因素很容易被诱惑,因此,学校应定期组织家校合作相关活动,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动态,尽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而不是一味的进行事后补救。
3.3家长在家校合作教学中的地位同样重要
身心素质问题分析范文6
关键词:中小学生 心理素质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1.引言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一直以来就是我国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中小学生因家庭原因、学业原因、情感原因所发生的悲剧,更将这一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使我们也不得不反思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到底怎么了?心理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和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知识水平一起成为了决定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也十分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201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为新时期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指导。
2.当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与成因
《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并确立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都因素都造成了当前学生心理素质不高的现状。
2.1当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
一是心理承受力低。这是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他们从小开始就在家庭、学校的呵护之中成长,加之独生子女的身份更让使其难以感受到挫折的存在,这就造成了学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事事以我为中心的心理误区,一旦出现问题,极易造成心理问题发生。
二是自我调节能力低。对于突然出现的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情况,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调节自己,面对问题时不知所措,造成心理问题积累,易出现突发性的心理障碍。
三是心理疏导力度低。中小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需要教师、家长、朋友等外界因素的帮助。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度不够,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与外界的沟通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界因素的接入效果,影响心理问题的解决。
四是心理定位不准确。“早熟”是当前中小学生体现的一个突出的特征,特别是随着网络、手机、移动通信等高技术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也造成了学生“成人化”趋势的加剧,但这种“成人化”仅仅体现在思想上,而在心理方面还远远没有达到实际的需要,早恋等问题发生几率提高,这种心理定位的错位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素质健康。
2.2造成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低的原因
一是家庭关注方向有偏差。许多家长过分的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而社会学习资源的不均衡,也加剧了这一问题的发生。但在对于学生心理素质成长的教育环节则给予的关注不够,这样既给予了学生过于沉重的心理负担,但给予学生心理的关注不够。
二是学校干预机制不健全。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场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在《纲要》中,也对于学校的职责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具体指导并不多,往往口头多于行动,特别是在工作的针对性方面还有着诸多不足。
三是心理教育介入不及时。就学校心理辅导员自身而言,一方面,自身素质不高,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对学生心理特征掌握不准确,工作方法单调都影响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学校对于专业教师的扶持力度不够,在职称、职务等等方面关注度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的工作热情。
3.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环节
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新时期学生所呈现的心理特点,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必须立足在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加强学校、家庭、课堂三者的沟通,从转观念、强沟通、多关注、提素质等方面做好工作。
3.1转观念,加强对心理教育的关注
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学校、家长要进一步强化认识,切实认清心理教育工作的积极意义,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抓好。对于学校而言,要落实和完善科学的心理素质教育方案,针对学生可能发生的学习、情感、人际交往等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对于家庭而言,除了在生活、学习上的关注外,更要注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降低、缓解学生对家长的抵触情绪,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疏导学生心理。
3.3多关注,及时发现纠正存在问题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理问题的发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注重日常心理问题的关注和介入,对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制度上关注。学校、班级要建立科学可行的制度,通过班务会、班主任、教务会、学生工作会等时机及时发现、纠正学生的心理问题。二是技术上关注。目前学生拥有和使用手机的比例增大,学生通过网络交流比例增加,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注重采取技术手段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如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群等形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三是组织上关注。学校、班级要通过学生会组织、班级组织等相关的组织形式,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
3.3强沟通,提高对心理问题的干预
增加沟通,是发现纠正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是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专业心理教师还是授课教师,都要始终把学生心理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在课堂、课下,采取多种方式交流思想,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处理面临的各类问题。二是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的是平等的,更能够了解其心理,因此有效的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要善于培养班级的心理教育骨干,通过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来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几率。三是注重家庭成员的沟通。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自身也要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在工作之余主动与学生交流,与学校、与教师沟通,形成一个信息共享的整体,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发挥应有的作用。
3.4提素质,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对于专业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素质是确保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和基础。一是要正确看待学生心理问题。教师要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了解新时期学生心理的特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二是要掌握必须的工作方法。要主动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较好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三是要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增强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切实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放在为学生长远发展的地位来看待,学校也要为专业教师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工作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脱秀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J].祖国,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