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1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新课改中高效课堂的实施,让课堂变得不再是教师夸夸其谈的天地,而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教师从"最佳演员"演变成为"最佳主持"。在这种背景下,要求教师少讲、精讲,甚至不讲。那么,高效课堂模式下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如何得到提升呢?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
1.巧积累,注重生动形象
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启迪学生的思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鉴于此,可以课堂上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课--《勾画细节,亲情涌动》的"细品亲情"环节时,可以这样诠释一张亲情图片:"瞧,开心老爸正在为小家伙保驾护航!"一句幽默的话,一个简单的成语,就让同学们瞬间理解了"爸爸的动作所包含的亲情意义"。
2.善锤炼,注重充满情感
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文教学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入情、入境,不断地锤炼自己。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老大臣去见两个骗子,虚伪地渲染新装的美丽。学生品析这一片段时总是嘻嘻哈哈的,体会不出老大臣的窘境与害怕。此时,教师可以反复进行朗读指导,多次演示,让学生进入角色,体味其中的情感。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不能随意而发,也绝非矫揉造作,一定要依据教材的内容,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同时,语文教学中快慢得当、轻重有度、张弛适宜的语言节奏也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启发性的教学目的。
3.勤钻研,注重规范准确
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要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也要求教师在选字用词时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之,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2
关键词:教学科研能力;大学教师;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35-02
目前我国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青年教师无瑕顾及教学,导致教学能力较差,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整体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学与科研并重导向型办学体制代表了高校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1]。决定高校教育质量及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关键是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如何使自己迅速成为教学研究中间力量,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性创新人才,迅速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这是值得思考。科研一方面对提高教师全方位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教学质量的提供也有重要的作用[2]。因此,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对保障国家整个科技事业创新以及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3]。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借助团队平台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有效策略,适应时代教育教学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1.充分利用老教授人才资源,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建立教学科研帮带制度。要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学者,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搞好教学科研,如何申报项目,如何获取第一手教学科研信息等,无论是从教学科研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课题的申报,还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都需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以老带新是一种见效快、易操作的师资和科研培训方式。老教授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指路作用,促使他们快速成长;青年教师思考问题的新思路,也会带给老教师一定启发,这种交互影响,必将带动团队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队伍即是科研队伍,注重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多出高层次精品。为了缓解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难以并重这一矛盾,要有意识地树立一种团队攻关意识,尽快培养和组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学科研研究团队,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反思教学和探讨问题的平台、营造相互取长补短科研氛围,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教学团队也是科研团队,使教学和科研并进,教师能够把科研思路转换为现实,并将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增加专业知识的先进性、新颖性、应用性,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补充。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从自我做起、相互协作,教学科研相结合既能保证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又促进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使得教师的综合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迅速提升。
3.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从教学中寻找研究课题,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从课堂教学中寻求教学科研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还有利于优化和提高教学团队的素质,为将来申请高层次教学科研项目奠定基础。在结合教学寻求科研课题的主导思想下,团队围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思考、认真考证并申请立项,研究课题都来源于教学,所以完成起来目的性强,教师将教学中经验性的东西进一步梳理和深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改进,最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回馈给学生。
4.抓住学科建设,引导教师在学科建设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教学和科学研究又是整个学科建设的两大支柱,必须协调发展。以建设学科为中心,在教师中明确“教为基础,研为发展”的思想。从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认清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只有教师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两大支柱的真正提高,学科才算得到真正发展。因此,发展学科建设在引导教师在教学、科研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年教师要抓住学科建设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建设,以实现教学、科研水平的真正提升。
5.青年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高校既是培养高素质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思维创新、创新能力培养的场所。这就要求青年教师不仅要有创新视野,还要能够及时捕捉最新的知识信息,并善于把他们融进自身的教学科研中,能够获得具有创新理念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学校要为青年教师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良好环境,帮助青年教师建立创新意识,在创新中谋求自身发展,提升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为此,必须号召青年教师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做研究型教师,成为善于学习、善于研究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潜质从事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创新人才,真正实现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就是最终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符合社会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因为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有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
6.完善奖励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激发青年教师研究热情。工作的环境与事业的成功是留住人心的关键。青年教师希望学校能够提供给他们展示风采、表现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希望他们的工作表现、工作成绩、个人价值得到肯定和尊重,希望学校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激发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热情与兴趣的重要前提。通过举办青年教师理论教学大奖赛、实验教学大奖赛、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大奖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大奖赛等,建立一个公平科学的奖励机制,直接与薪酬、晋职、晋级、教学、科研资源分配上密切相关,达到肯定先进、否定后进、促进中间,最终实现调动全体教师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积极性的目的。
7.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倡导把优异教学科研成果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增强工作责任。大部分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积极向上,价值观多元化,只有很少部分青年教师对本质工作责任感淡薄,思想消极、没有信念,个人利益至上,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正确引导,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理解、认识教师职业的真正内涵,教师的行为规范,懂得教师的人生真正价值所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明白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对社会的价值,把完美工作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倡导把优异教学科研成果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弘扬正气、不图回报、大功无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8.青年教师应自觉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青年教师应该树立参与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活动的意识和觉悟,强化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一切挑战,通过认真、细心、坚持不懈的教学科研活动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增强从事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自觉性。通过自身挖潜,明确主攻方向,找到一条既适合自身发展又有益于社会需求的教学研究、科学研究道路。此外,青年教师应加强学习、交流,开阔眼界,增强捕捉信息完善学科结构的能力、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勇于攻关解决学术难题的能力、开拓创新探寻全新解决方案的能力、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经验、教学资源的能力,即通过交流学习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9.对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教学研究和科研研究对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毋庸置疑在明晰教学思路、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明确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拓宽专业知识、深化知识内涵、实现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教学科研学术水平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引领学科发展、充实学科内容、完善学科结构、健全学科体系、促进学科建设、培育应用人才、增强创新竞争能力、完善自身知识更新能力等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对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更加自觉地去思考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之法,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自然得以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只有对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强化对有潜质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力度,不断创出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及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习惯性反思自己的教学科研,不再简单的为教书而教书,为科研而科研,而是应该将二者合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研究是教学研究的保障”,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水平共同提高,最终才能实现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进而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效率地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韦朝毅.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师教育论坛,2013,(26).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3
关键词:新进教师;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24-02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学生数量有了巨大的提高,而高校原有的师资力量已远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因此,大批青年教师被招进全国各高校以满足师资的新老更替和发展。这些教师绝大部分是非师范院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尽管学历层次很高,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较强,但是由于刚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工作者,角色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换,难免存在心理不适应的问题。同时,他们没有经受过严格的教育教学训练,对教学方法了解较少,教学经验也相应缺乏。除了教学以外,科研也是高校的主要职能,高校要发展必须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青年教师除了需要熟悉校园环境以外,还要面临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因此,高校新进青年教师亟需通过自身努力,采取各种方法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以便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
一、调节角色,转变心理
大多数青年教师刚刚结束研究生学习生涯就来到学校工作,自身还带有浓厚的学生气息,要在短时间内适应由学生到教师身份的心理转变是非常困难的。这种困难主要来自于对未来工作的担忧,以至于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往往面临诸多困惑,包括教师角色意识淡薄、教学能力薄弱、期望值过高造成心理失衡以及教学与科研协调不好等。青年教师应该通过自身心态的调节以适应角色的转变。首先,要调整积极的心态。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青年教师往往在工作之初会因受到不少挫折而出现自信心受创、工作倦怠的问题。比如青年教师在准备任职以来的第一堂课时,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或者在准备课件时担心课件是否准备得很完善,是否能够做到重点突出,吸引学生眼球;或者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充满期待眼神的数以百计的学生,会不会出现怯场的问题,讲课时又能不能做到口齿清楚,语速平缓。再有,目前许多高校在评估教师教学能力时会综合考虑学生的意见,青年教师在面对学生评价较低时会情绪失落进而自信心严重受创。当出现这样一些负面问题时,青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正视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准确定位并且虚心学习,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争取迅速将压力转换为动力,以推动自身的发展;然后,要树立高度的教师责任感。青年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刻铭记与自己接触的是思想和心理最为敏感的青少年,自己的一句话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同时在传授知识时要做到精准,不能含含糊糊,蒙混过关。这是由于青年教师在攻读研究生学位时往往钻研的是更为微观的问题,知识更细化,更深入且更专业。但是青年教师授课的对象是专业背景浅且复杂多元化的本科生,另外又不仅仅是本专业的学生,因此在面对不懂专业背景知识的学生时需要综合多方面知识来授课。在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时更需要花费时间去探究清楚。所有这些都需要青年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谨言慎行,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楷模。
二、积极参加岗前培训
为了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和顺应时展的需要,青年教师需要在岗前进行培训,使自己能以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热爱,对自己、对学生、对学校和对未来负责。通过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可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传统文化、发展水平、发展战略、软件硬件,进而熟悉教学环境以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青年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可以熟悉教学及管理、教材教法、新课程改革等教学常规内容以便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因此,岗前培训有利于青年教师深刻认识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初步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学会备课、上课,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及教师基本职业道德规范。青年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岗前培训的重要性,重视并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在培训的时候需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迅速融入学校文化,铭记学校校训。在培训学习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拟定教学目标,争取在短期时间内成为独当一面的教学能手,长期时间内可以称为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高尚、教学和管理能力强的优秀教师。
三、注重培养教育基本功
青年教师,尤其是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的研究生,没有经过教育专业知识(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等)的学习,通常存在授课经验匮乏甚至无授课经历的问题。那么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尤为重要。首先,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助教和听课。助教就是协助有经验的老教师上好一门专业课。通过助教,青年教师不仅可以熟悉该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还可以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其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甘于奉献、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以及精通业务、严于律己、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但是,近几年高校改革中的岗位津贴以及职称评定等各项条件均对教学工作量有定量要求,这使得不少教师过分关注自己的教学工作量,往往把助教工作当做完成教学工作量的任务来看待,而忽视助教工作本身带来的重要作用。因此,青年教师在担任助教的过程中,不能仅当做工作任务来完成,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助教工作中,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助教工作仅仅针对一门专业课,要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能力,还可以通过广泛听课的方式。青年教师可以全面系统地听同一课程或相近课程的教师们的课以便充实和组织教学内容。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用心学习其他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熟练运用教学技术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听不同教师的课,尤其是一些优秀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要善于总结比较,博采各家教学方法之长,选择更合理、更准确、学生更愿意听的讲法,然后总结、探索并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另外,青年教师还应该多参加说课比赛。通过说课的形式可以直接获取别人的点评,清楚认识自己在教学水平上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有目的地有针对性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最终提高教育业务水平。
四、快速融入科研团队,提高科研业务能力
青年教师除了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业务素质以外,还必须要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提高科研水平,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融入科研团队。这需要青年教师先对所在院系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条件要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结合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大趋势、地方行业特色,对自己的科研方向有一个长远的规划。青年教师要尽量结合科研团队的学科优势开展科研工作,以团队研究作为基础,提出独立的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以便开辟新的研究方向。青年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既是相对独立的科研个体,又是科研团队的有效组成部分。另外,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要具备良好的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要勇于探索创新,敢于怀疑,细心观察,善于在微小的事物中寻求创新性结果,还要培养实事求是、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等较高的科研素质,这样才能搞好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五、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
高校是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机构,教学是高校的生命,科研则是高校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青年教师大多数既要从事教学又要从事科研,面对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不可避免地要在教学与科研二者之间进行选择。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后都必需要面对的问题。首先,要以教学作为基础。青年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技能,应该以教学为基础,树立教学第一位的观念。教学工作可以使青年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开拓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在备课、讲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启发思考,为寻找和定位科学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启示。其次,要以科研求发展,寓教于研,科研实践不断为教学服务。青年教师可以在不断的科学研究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将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地充实到自己的教学课程体系当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把新知识贯穿到课堂和实践教学当中,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又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相统一,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六、结语
青年教师是国家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是培养我国精英人才的希望。青年教师在面临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的重大压力下,要清晰的认识到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个重要职能,二者同等重要。青年教师需要通过实时调节角色转变心理、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快速融入科研团队、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一系列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以便做到教学与科研双赢,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t,刘红恩.高校青年教师角色转变及发展规划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
[2]唐勇军.高校新进教师快速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0,(8):218-220.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4
【关键词】科研意识;教学观念;教师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本世纪以来教学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因社会发展而有所变化。在教师专业素质完善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具有一定的“生存意义”[1]。教师的发展目标并不满足于仅仅是作一名能够教好课的教师,还希望能利用自身的实践经历,成为研究者。这更需要教师树立严谨、科学的科研观念意识来实现从教学实践走向教学科研的突破。
1 树立纯正的动机是教师教学科研的立足点
树立良好科研观念意识,首先要树立纯正的动机。动机决定了行为的性质,影响着行为的结果,是引导教师教学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动机作为教学行为的根本立足点,决定着教学效果的走向。对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树立纯正的动机则是成功的开始。
我国教师的科研动机存在一些问题,体现为科研工作功利化的观念取向,并有三种具体表现。第一种认为,进修过程代表科学研究。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学位化的期望。随着我国的进修形式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师研修的渠道多样,使得教师形成一种观念,即选择一种修读形式,获得凭证,便可证明科研能力。第二种表现为,教师将科研活动理解为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也要承担一些科研工作,占用了教师部分课余时间,成为教师的负担。这种意识,势必会降低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第三种表现是教师存在急于求成的观念倾向。过于重视科研结果的产出,导致教师忽略科研过程的严谨性与严密性,轻视了理论深化,无法领会到科研的精神实质。
2 形成日常科研思想是教师实现教学科研素养的保障
教学科研不仅需要严谨、纯正的科研动机,还需教师对科研准备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部分教师看来,科研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个体,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时间,与日常教学关联性低。从事科研工作,只需围绕研究主题展开即可。科研行为可以随着某一个任务或项目而开始,但其思想和内涵需要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不能单独就科研论科研,要有将科研与日常教学融合的意识。只有对最平常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追问与改进,以对待科研工作的态度与方式对待日常教学,会逐渐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立足于教学实践,以改善教学实践、提升行动品质为目的,学会反思,形成“实践―实践”的研究[2],是教师切实可行的科研路线。
3 关注微观教学问题是教师明确教学科研内容的基本点
教学科研问题的确立并不仅仅要关注重点或热点问题,更要注重研究问题结果的价值。认真对待日常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不盲目追求焦点,科研能力会在点滴的积累中形成。
对研究型教师的倡导,要求教师从教学执行者向教学研究者转型。这样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并非增添教师的教学任务,而是促进教师深入思考、自我提升。从事教学科研初期,教师会经历多种困难。首先,如何确立科研主题是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的一个难题。教师认为日常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较细微,与“科研”的层次并不一致。一些认为,科研是针对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焦点性、理论性问题。其次,研究主题明确后,教师的教学理论建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不仅要注重研究的内容确定,同时要注重问题的解决。
教学科研活动,是教师教学的精髓体系那。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与思考,以规范的形式进行呈现,最终形成教师特有的理论成果,不仅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肯定,也是为教学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4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教师实现教学科研成果的基石
研究方法是决定科研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具有研究价值的保障。重视教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是科研实施的前提。
具体的研究问题需要具体的解决方法。在教学研究中,研究方法一直是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方法的恰当选择,不仅使研究过程更加顺利,还会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当前的教育研究中,研究问题不断细化,研究领域不断交叉,对研究价值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明确研究方法,是教师开展科研的首要环节。
参与教学科研的初期,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来掌握、运用研究方法。基本理论的掌握固然重要,如何将研究方法恰当、有效地应用于可严重是对理论学习的最好检验。研究方法的学习是教师教学科研过程中的必经环节,教师不能依靠模仿或借鉴的方式来掌握,而是要从内心对其价值有正确的定位和认知。
5 重视恰当的合作是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成效的推动力
教学科研能力的形成是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的一个表现,也是教师从教学实践走向教学理论的有力证明。在具有科研能力的基础上,教师也要具有明确的团队意识。
教师在科研能力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会有从向他人学习到自我独立,从参与分担到主持负责的经历。势必会有相关人士、相关专家、同事的参与,教师应合理利用团队力量,以达到最优的科研效果。
在学校的工作环境中,同事的合作是教学科研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学科研活动需要主持者、承担者,更需要合作者。当教师具有能够独立开展科研活动时,同事的协助,可以加速帮助研究开展的进程。除合理利用校内资源外,教师要有积极争取专业力量的意识。教育或教学专家的指导,可以提升科研工作开展的效率。借助外在资源优势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依赖这些资源,而是要在有独立的科研思想基础上,使研究更加严谨,更加规范。
6 结语
追求教学科研能力专业发展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对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也成为学校加强师资力量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契机下,持有端正、积极、务实的科研意识,是教师实现科研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观念指导行动,在良好的观念影响下,会有优效的行为结果。同样,从科研动机到科研行动,优质的科研观念带动着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因此,加强教师的科研观念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科研不仅是一个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完善和提升的过程,是教师角色转换的过程[3]。
值得肯定的是,近些年的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在不断的自我学习过程中,对教学科研工作的热情日益高涨,观念和意识也日益成熟,也在体现出向研究型教师转型的发展趋势。带着这样的观念和信心,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会有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振华.教师研究的生存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2006(3):51.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5
关键词: 地级电大;教育科研;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6-0049-04
地级电大是中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办学单位,也是基层单位,既接受上级电大的理论指导,自身又处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环节。所以,地级电大在中央电大办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级电大的科研活动,是对上级电大开放教育理论的实践、检验、完善和补充,对地级电大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经验教训、最基层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心理上的矛盾和抗争,都是我们地级电大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地级电大教师从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最有力的保障,也是最有利的因素。
一、 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意义
(一)地级电大的教育科研活动,是对上级电大开放教育理论的实践、检验、完善和补充
中央电大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是站在高起点建立起来的,它面向的是全国,这些理论具有普遍性,但对特殊问题、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并不都适用。而地级电大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是在办学的实践中进行的,具有大量的活生生的真实素材,也提出了大量的来自最基层办学单位的想法,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所以,地级电大的科研成果不但是对上级电大教育理论的实践和检验,更是对上级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二)地级电大的教研活动,对地级电大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级电大是中央电大的办学实体,所以,培养一支有知识、有能力、会服务、善管理的师资队伍,是很重要的。开展大量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就是要培养教师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活动,可以增强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素质,然后形成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总体把握,最终产生一种合力,提高师资队伍总体质量。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反过来又会大大地促进电大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地级电大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可以大大提升学校的总体办学实力和知名度
从地级电大自身利益来说,大力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不但培养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而且还大大提升了地级电大办学的总体实力;不但让我们的教师养成了教育科研的良好习惯,增加了教育教学的内聚力和暗能量,其教育教学的成果(论文、报告)的形成,还可以大幅度提升地级电大的知名度。而电大知名度的提高,又可以为更好地办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地级电大教育科研的现状
(一)地级电大从事开放教育研究的劣势与不足
1.师资力量的问题。地级电大整体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配备不全,总体科研能力不强。这些不足,有学校的责任,更有地级单位人才短缺的原因。
2.长期养成的懒散习惯的问题。地级电大教师因为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养成了懒惰的习惯,皮了,软了,僵了。就连职称论文都不想自己写,习惯于找人。教师主动地进行教育科研,有一定的难度。
3.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地级电大领导对教育科研活动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少给教师们下达教育教学科研任务,也鲜见与教师签订科研任务书的,更没有对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和指导的。
地级电大还没有形成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风气,也没有完善的制度加以保障。许多教师写论文不是为了教育科研,仅仅是为了晋升职称,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并不很多。
很多地级电大领导,对职称论文造假问题不管不问,甚至还做了造假者的帮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漠不关心。
4.发表的论文质量较低、数量较少的问题。通过《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可以看出一些现实的情况:各地级电大的情况不同,的数量也不同。但从总体上来说,几乎每期都是自治区电大的论文多,地级电大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就已经发表过的论文质量来看,水平高低虽说不一样,但总体质量并不高,能评上奖的更少。还有些论文是为评职称而托关系发表的,实在是没什么价值和意义。[1]60-64
(二) 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优势
基层电大的办学实践,是我们地级电大教育研究的最大优势。
中央电大办学实体是一步步逐渐建立起来的,而地级电大,正是见证这一过程的主人。从一开始的考点、教学点、地级分校再到县级分校,这一路走来,由小到大,从不正规到正规,地级电大经历了很长的艰辛历程,进行了长达30年的实践,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活生生的最基层的素材,遇到过大量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寻求过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经历过无数次心理上的矛盾和斗争。
这些大量的经验教训、这些最基层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这些心理上的矛盾和抗争,都是我们地级电大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地级电大教师从事开放教育研究最有力的保障,也是最有利的因素。
三、 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内容
地级电大的教育教学科研,应当立足地级电大的教育教学实践,把我们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清理出来,分析思考: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存在了多久?有没有人去关注?能不能解决?由谁去解决?又如何解决?解决这一问题的意义是什么?
地级电大教育科研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 对地级电大自身队伍的研究
1.对教师队伍的研究。我们对自己学校的教师情况是很熟悉的,哪一年来的,什么学历,什么专业,从事过什么工作,现在的工作能力如何,知识储备怎么样,家里情况如何等,都是比较清楚,所以对教师研究有着有利的条件。对于教师队伍,我们可以研究教师队伍的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构成、学校教师专业配备、教师的学习与知识增长、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学历提升、教师家庭状况与收入水平、教师的性格特点与工作成就、男女教师、不同民族的教师的性格差异与工作特点、开放教育中党员教师的作用、电大教师身体素质的调查与对策等等。[2]13-15
2.对管理队伍的研究。这包括学校领导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管理人员的学历构成及对管理人员的心理特征与工作方法、管理人员的社会心理分析等。
3.对服务人员的研究。地级电大的服务人员分为后勤服务、学生服务两类,两类服务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服务对象也不同,服务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对他们进行分析、研究能很好地把握服务人员的特点,深入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以提高电大教育服务的质量。
(二) 对地级电大的学员进行研究
1.对在册学员进行研究。我们可以从生源调查开始,研究学员的心理素质,学员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途径,研究学员的课外活动,学员的工作性质,学员的专业与岗位,学员的入学心理、作业心理、考试心理、上电大的社会心理等,还可以研究学员的年龄构成、学历构成、上电大的预期与希望等。
2.对毕业学员进行研究。仅就对电大开放教育毕业学员的跟踪调查一项,就可以写出无数的论文来。可以分本专科,分不同专业,对不同行业的电大毕业学员进行跟踪调查, 并最终写成调查报告。可以写毕业生的走向,社会地位,社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思路、知识更新情况,还可以写他们工作变更、地位变化、对电大教育的意见,毕业学员社会心理分析等。
(三) 对服务工作的研究
中央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地级电大服务工作的重要地位。在诸多服务中,对学员的服务是重中之重,为开放教育学员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是教学科的主要工作;为学员提供考试服务,则是教务科的主要工作。
从教学服务环节入手去研究,有很多入口。新生注册、课程选定、课程注册、教学辅导、网上资源、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新生心理、考试心理等等,都可以是撕开教学研究的缺口所在。
(四) 对新疆少数民族开放教育进行研究
中央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不但服务汉族学员,同时也在逐步惠及各地少数民族学员,但因多种原因,有些少数民族的远程教育没有民文教材,没有统一的民文作业,就连考试试卷也没民文试卷(如塔城哈萨克族学员)。所以,少数民族教育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也应当突出少数民族特点。如何突出少数民族特色,如何有效地实施目前的双语教学,这是我们新疆地级电大都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出研究成果的环节。特别是少数民族教师,可以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教材编译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
(五)对开放教育教材的研究
开放教育的教材,经过多年的不断更新、完善,已经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体系。但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中的大量问题进行研究,对教材中的注解进行研究。这里要研究的问题太多了,这也是我们地级电大教师应当关注的。
四、制定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办法
(一)组建机构,完善制度
地级电大的教育科研,是学校的长远工作,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完成和结束的,也不能做一年停一年,要有长远打算。这就要求地级电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组建负责、督促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机构,任命和选拔学科带头人,制订和完善教职员工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工作制度。
1.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学校可以考虑成立地级电大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定期不定期地对研究工作进行摸底、督促。
2.组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小组。组建电大教育科研工作指导小组,由学科带头人和部分教师组成,除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外,负责定期召开课题分析会,对教师科研选题、提纲、内容、写法、逻辑结构进行讨论、评析和指导。
3.组建课题成果评审委员会。组建课题成果评审委员会,对教育科研论文进行年度评审。评审委员会也要制订相应的评审标准和规则,做到以理服人,公平公正。
(二)培训到位,辅导到人
教育教学科研,同其它科研一样,既是一种知识积累的释放,更是多种能力的聚合。知识可以一点点地积累,能力也可以一点点地增强。
学校要经常安排一些教育科研的讲座,对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由指导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样下来,经过两三年的培训和辅导,相信我们的老师个个都会是论文写作能手。
培训和辅导,就是要增强教师的能力,提高教师的认知程度,教会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研究的完成,还得靠广大教师自己的努力。
(三)下达任务,定期督促
地级电大要把本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当成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来抓。什么是任务?任务就是必须完成的工作,有能力要完成,没能力想方设法聚合能力也要完成。
是任务,就要完成。这样做一开始会让人感觉有点不近人情,但却能大大提高学校科研工作的力度,用工作激情打败长期捆绑在我们身上的懒惰,开辟一片教科研的新天地。
有了任务,就要签订完成任务责任书,就要认认真真地执行。为了教师们更好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教研任务,地级电大有必要形成一个定期报告科研进程的监督机制。
(四)奖惩分明,严格执行
对完成教育科研任务的教师进行适当的奖励,对没完成或是完成得不好的进行适度的惩罚,是地级电大能顺利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励措施。这一措施至关重要,它是关系到科研任务能不能落实、能不能完成、能不能出成果、能不能出好点的成果的重要一环。
(五)结集成册,相互学习
地级电大教师每年的研究成果经过讨论、评析、修改、评审之后,都要集结成册,好的课题和论文,还可以推荐发表。这样做,一来学校用以展示自己学校的科研成果;二来可以赠送给上级电大和其他地级电大,相互学习和交流;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学校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吸收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增强自我素质,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了学校的支持,有了内行人的指点,有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了坚决执行的决心,地级电大的教育科研,定会越办越好,也定会有丰厚的收获。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6
[关键词]教学参考;资源建设;管理平台
现今,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实现,使Library2.0的思想得以在网络中实现,图书馆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改变,由原来单一的资源建设主体逐渐转变以资源平台的建设为重点,资源建设的主体已经逐渐转变到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身上,基于以上原因,本人就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作进一步的探讨。
教学参考书传统上又称“教师指定参考资料”或“教师指定阅读资料”,最早源于19世纪的美国,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高校在教学方法上开始普遍采用。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满足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需要。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集合纸质资源和网络电子资源的教学参考资源平台,在高等教育中迅速得到发展,特别是21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参考书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对更新服务理念的需求,如何更好地结合Library2.0思想,提供一种多向的、互动的、纵深的教学参考书管理系统,成为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
1 教学参考资料管理系统的建设现状
教学参考资料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教师课堂教学和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导读。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深入,图书馆关于教学参考资源的服务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盲目、单一、被动的服务转变为明确、多向、主动的服务。现今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在高校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各高校图书馆都在不断引进或完善自己的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教师和学生对依据图书馆雄厚的文献资源保障建立起来的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如何利用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帮助“图书馆—教师—学生”之间进行有机沟通,成为所有高校图书馆必须面临且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现今,绝大部分正在使用的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就是过多依赖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图书馆现有的资源,依靠馆员自己对该学科的了解来单一进行教学参考资源的建设,或者在一个学科中选择一名教师作为图书馆联络人员,依据联络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学科与学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不明显,过度依赖图书馆馆员来对教学参考资源数据进行建设,推荐教学参考资料,必然会误导学生教学参考资料需求的方向,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参考资料;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科中的研究方向越来越精细,各个教师在同一学科、同一课程的教学中,必将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教学中有明显不同的侧重点,图书馆所提供的过度单一教学参考资料明显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
2 “三位一体”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
教学参考资源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教学参考资源能否很好地进行利用也是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教学参考资源在教学中起到提升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内容、主导教学方向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学术资源保障的重要部门,应该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参考资源服务。而教学参考资源服务必须依托一个优秀的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图书馆一教师一学生”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三者之间的知识学习,来构建一个更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要的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
根据以上的想法,作者利用自己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图书馆一教师一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建设、互相补充的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主要是充分发挥三者在教学参考资源建设中的作用,让图书馆提供强大的资源保障,让教师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教学参考资源的选取,让学生更好对教学参考资料进行识别利用,并实现“图书馆—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该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主要是建设一个“图书馆—教师—学生”共同的知识学习平台,利用图书馆馆员对文献资源的了解,利用教师对学科领域的了解,利用学生对参考资源的需求来共同建设一个“图书馆—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该系统构建的主要指导思想如图1。
该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把图书馆作为一个资源建设基地的建设者,教师作为在资源建设基地上的引导者,而学生作为资源建设基地上学习者。该平台的主导思想是让图书馆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资源提供基地,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学校提供的资金和通过高校联合体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所需的教学参考资源,真正使教师和学生做到“所获即所求,所取即所得”,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强大的教学参考资源平台和提供专业的教学参考资源的信息服务,真正实现图书馆独立于学校的教学科研,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参考资源的建设者和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参考资源的主体和获利者。该思想的设计流程如图2。
图书馆馆员根据每学期学校的教学大纲,按照每一门课程,为每一位教师单独设立教学资源选择平台(包括为同一课程不同的教师也设置单独的资源选择平台),由每门课程的主讲教师自己根据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高校联合体中的文献资源以及万维网中的文献信息资源来进行建设,如果是图书馆已有的文献资源,则由教师直接进行建设(建设即把链接地址放置到该教师该课程的栏目下);如果是高校联合体中的文献资源,则由图书馆信息资源人员负责进行文献传递或者馆际互借;如果是万维网中的文献信息资源,则由采访人员以最短的时间联系采购。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师和学生有充足的文献资源,又可以帮助图书馆更好地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使图书馆的资源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3 “三位一体”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解决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专业文献直接配合教学活动;二是对学生进行文献利用教育,使其具备检索、搜集、处理和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教学参考书数据库,集中体现了本校教学活动的信息,为广大师生提供 教学情报和多方面的检索途径,准确揭示馆藏所能提供的参考文献。“三位一体”教学参考资源管理平台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3.1 缓解了文献资料藏与用的矛盾
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向学生宣布该门课程的参考文献后,就会产生集中利用参考文献的现象,而图书馆的馆藏相对有限,复本量在学生大量需求之下肯定显得不足。这种集中利用参考文献的现象导致供需紧张,建立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学生可以提前知道所要学的课程及有关参考文献,使有限的参考文献分散利用。既能缓和集中借阅的矛盾,也能提高参考文献的利用率。
3.2 提高了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
图书馆要缓解文献资料藏与用的矛盾,必须在服务方式上进行变革,针对教学需要增加一系列有效的服务手段。充分发挥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的优势,利用电子服务手段和网络资源的功能,针对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展开深层次服务,构建教学参考文献数据平台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采访部门可以根据教学参考书提交系统的提交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时地采集读者需求的教学参考书。
3.3 开辟教学参考文献服务新领域
随着图书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高校图书馆的现代技术部门已能掌握系统的建立、维护、软件开发等技术。图书馆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及自建电子教学参考资料数据库的能力,只需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就可以自行开发教学参考文献数据服务系统,将所收集的文献数字化并在校园网上供读者查询浏览。但需要注意在各种资源和不同类型载体文献的收集整合过程中,须由专业人员负责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合。
3.4 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