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文化方案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文化方案设计范文1
摘要: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班级文化往往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的因素涉及到了中职学校的校园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和校外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带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对师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发挥和对班级文化建设环境的优化,是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影响措施
在中职学校之中,互联网技术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变化,让班级文化建设问题成为了顺应时展的一种需要。信息化媒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的建设原则
1.1普遍性与职业性的统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在校园生活中的主要表现。从中职学校的自身特点来看,针对学生群体在文化素养和自制能力等方面所表现出的问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制约功能的发挥和班级活动对学生的导向功能的发挥,是对班级文化的有效性进行保障的重要因素。从中职学校的角度来看,作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与学校办学理念之间的融合,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构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环境下,普遍性与职业性的原则的发挥,就应该成为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个主要原则。在这一原则之中,要求中职学校各个班级的班级文化要与学校的整体办学原则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即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看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后者要求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学生构建班级文化特色的过程中,要让职业教育的自身特色渗透到班级文化之中。
1.2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从文化自身的角度来看,班级文化是班级自身发展历程的一种表现。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班级文化与信息时代的融合,可以让班级文化成为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在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从学校所构建的校园文化入手,构建一种让教师文化、学生自身的个体文化和群体文化共同发展的文化模式,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种可行思路[2]。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各个班级在构建自身班级文化的过程中,要遵循一种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即在对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进行传承的基础上,从班级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构建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
2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2.1校园因素。从班级文化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影响来看,优秀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学校的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载体。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德育教师应该对班级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但是从中职学校的现状来看,一些学校对学生的实用技能培养工作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工作过于关注,这就使得人文思想教育成为了中职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在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缺乏关注的情况下,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性要求的缺乏,往往会让班级文化处于形同虚设的局面。
2.2教师因素。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因素也会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知识技能的传授问题过于关注,对德育问题的忽视,往往会让班级缺乏一种积极的文化氛围。在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相对欠缺的情况下,班级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混乱局面会成为影响班级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2.3外界环境因素。外界环境问题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极端的网络评论、缺乏官方证实的新闻报道、黄、暴力视频等不良因素出现,可能会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威胁。社会中的、知法犯法等不正之风,也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3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的建设措施
3.1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设环境进行优化。从前文的论述来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对班级活动形式的创新,是对班级文化建设环境进行优化的一种表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某中职学校数控班针对班级同学中存在的上课缺勤问题,将企业化的管理制度应用在了班级文化管理制度之中。在对考勤措施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将班级改为了一家与数控技术有关的虚拟企业,在利用选举机制选出一些班级管理人员以后,通过发放虚拟工资单的方式,对班级的考勤制度进行了调整,在考勤制度进行调整的同时,对于一些在学校受到奖励的同学,教师也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虚拟货币鼓励,在家长的配合下,这种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针对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与社区之间合作,也成为了推动班级文化发展的一种有效措施,一些中职学校与学校所在地区共建义工服务站的做法,也是对班级文化建设环境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措施。
3.2对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信息化技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是中职学校各班在创建自身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既要对自身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也需要对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发挥。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展过程中,一些中职学校班主任借助信息化手段让自己与学生家长之间加强联系的做法,是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种可行措施。利用网络平台对班级优秀同学进行宣传的做法也是丰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在调动班级同学的积极性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辩论会、节日娱乐活动等形式,对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进行发挥。
3.3对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进行完善。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在构建班级文化环境的过程中,信息化班级环境的建设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熏陶,是对班级物质文化进行丰富的表现。信息化影视素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在法制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一些中职学校的班级将《今日说法》《天网》和《忏悔录》等栏目应用在了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这些栏目中与青少年有关的栏目进行筛选以后,这些在中职学生群体中具有典型性的节目可以在班级学生中发挥一种警示作用。在开展人文教育的过程中,《百家讲坛》栏目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拓宽了自身的视野。
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化的德育教育工作,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机制,对班级面貌进行充分展示是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一大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这一工作中的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树民.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杜伟伟.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班级文化方案设计范文2
一、具体目标
以“感悟美”为特色的班级文化创建的具体目标应当分为两个方面:
1、是对仪表美的感知、认识、想象和创造。具体来说,它又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形体方面,应注意培养他们站立、坐、走、跑、蹲、看书、写字等正确姿势,中国传统就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之说,所以我要求学生首先要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通过站、坐等最基本的行为体现明强孩子特有的精神面貌。第二是服装容貌方面,服装和容貌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要自觉追求“服装整洁,手脸干净”。第三是姿态和文明风度方面,这就涉及与人交往时的要求,在低年级应当追求“与人交往,落落大方”。它不仅仅包括见面问好、分手道别的行为要求,而且包括“不卑不亢“的心态。
2、是班级文化方面。它包括班级管理制度,班级人际关系和班级教育环境。我们要把“美”的教育渗透在班级文化的各个方面,一方面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美的文化的熏陶,同时形成一种体现美的班级特色。具体来说,第一班级管理制度,在小干部轮换制中,需体现小干部在“美”方面的榜样作用,使全班同学学有榜样。第二在人际关系方面,需体现“与人交往,落落大方”的要求,不但在班主任老师与任课老师之间,老师与本班学生之间,还应包括本班学生之间,以及与他班学生的交往。从而形成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亲切、和睦的气氛。第三在班级教育环境方面,要精心设计布置有利于“美”的教育的教室环境。如通过黑板报、学习园、图书角和比一比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事物。
二、具体方案: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是主题身心参与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体积极能动地获得切身经验的过程。学生对“美”的感受、认知、想象和创造,必须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比如,我们提出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教育目标,只有通过“站”、“坐”等教育活动,包括必需的形体训练活动,只有在“动态”中才能产生审美体验,才能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和审美追求。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表现方法。如果连衣服也不会穿,怎么能使服装整洁呢。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可以进行“穿衣穿鞋的比赛和评奖”还可以举行情景性的主题班会。从而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穿衣,而且要如何穿出整洁,穿出精神来。
2、建设有“美的文化氛围”的班级环境
环境,对于塑造人的审美情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级环境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健康的内容,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寓于可感知的情景中,潜移默地影响学生日常的思想行为。A、桌椅摆放整齐,每天有专门负责检查摆放的同学,学习物品要摆放整齐,地面、墙面无灰尘、无纸屑,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位同学都要负责保持全天的教室环境管理。B、生物角上摆放几盆花草,显得富有生机。C、办好学习园地学习园地是班级文化的重要阵地之一,是“班级王国”中的“活报刊”。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氛围,对学习起着促进推动作用。因此,应努力把学习园地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生动有趣,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加油添料。D、用好黑板报对黑板报的板面进行精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譬如,在“庆祝教师节”的活动月中,就可以利用黑板报来教育引导学生。E、重新构思、设计班级的布置,力求做到了让“四壁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在班级中设置“小小书法家”“小小画家”“每周一星”“我真棒”等区块,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相互之间学习吸收内化。在优美环境的创设与维护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受到环境的熏陶,使环境美感受迁移到美的创造;另一方面环境的整洁美观对美的创造和保持有直接的作用。
班级文化方案设计范文3
班级文化建设应具有班级特色,书香氛围浓厚。渗透班级、校园文化的教育化功能,美化、净化校园环境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长远发展,提升文化品位,争创文明班级。
二、建设目标
1、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 ,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2、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建立强有力的班集体领导核心,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3、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4、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扩大班级藏书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积累知识,写好读后感,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努力打造书香文化班级。
三、形式内容:
班 名:鲲鹏之志
班 训: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 。
班级口号:一飞冲天,傲视苍穹。
班级目标:在快乐中成长,在耕耘中收获。
班歌:《我相信》
班徽:不比起点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
班规:课前准备不能少,铃声响后静息好。
专心听讲勤动脑,作业工整按时交。
室内室外不追跑,小声交谈不乱吵。
穿戴整洁勤洗澡,教室卫生勤打扫。
刻苦锻炼身体好,保护视力不能少。
同学之间要宽容,对人真诚有礼貌。
班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努力学习,顽强拼搏。
四、工作措施 :
1、精心布置教室,让物质为精神服务。
教室里的布置合理,大方,雅静,富有书香班级氛围,富有班级特色,教室里的布置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视觉感观,也同时通过感性认知而影响着学生的理性认知。除此之外,在教室布置上,还力求做到简洁、实用,又不失生动活泼。如卫生角怎样布置,图书角的管理,板报的设计等。
2、坚持开展读书活动,建设“书香班级”。
充分利用书籍,为学生打开通往智慧和精神殿堂的大门。在读书中迅速增加学生们现在的知识存储量,使学生精神境界提高新的层面,在书的世界里,他们将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悠久文化底蕴的教育,他们会重新认识中国这个古老而又以文明著称的大国,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读书能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孩子们就像一块干海绵掉进了大海,像一颗种子投入了肥沃的土地,像一颗小苗沐浴着阵阵春雨。在书的滋润中他们伸腰展臂茁壮成长。“随风飘来阵阵书香,书本中扬起张张笑脸,笑脸上写满了满足的幸福、成长的喜悦、振奋的精神。”
3、开展班级责任认领活动。
在班级开展责任认领活动,让每个同学都能为班级的管理分担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负责摆桌子、负责检查等,让全班同学根据各人能力不同分别认领不同的责任。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动一点心思这些活都能干得很好,这样不但能锻炼他们的自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4、设立评比机制,形成正确舆论。
形成正确舆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只有在班级里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学生才能分辨是非。
首先,利用晨会时间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道德教育谈话,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
其次,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促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得以保持和发扬,不良的言行得以改正。最关键的是开展评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每周一次评论活动,大家对每名同学进行评价,好的加分,不好的不加,并指出应该怎样改进。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关心班级的每一件事,以便有据可说,也有利于形成班级公平、公正竞争的良好班风。
5、借助特色活动,提高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① 抓阅读教学,用阅读指导和阅读启迪把学生从不良课外书籍和网络中引出来;
② 抓个人考核,利用班干部的力量,做好考核,定期和家长交流,促进学生上课主动思考、积极学习,促使课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班级文化方案设计范文4
根据“活动单导学”的模式,一堂语文课往往由3~4个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活动方案组成。活动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课文类型、学习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设计调整,但无论怎么变化,都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变。
1.诗歌类
以《〈组歌〉两首》为例,其活动方案可设计如下。
活动1:预习展示。
交流你所收集到的关于方面的资料,在全班展示交流。
活动2:读懂诗意。
(1)朗诵诗歌。
(个人自由朗诵,注意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组内进行朗诵展示推荐代表全班朗诵)
(2)分别概括两首诗歌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并说说作者描写这些困难有何作用。
(3)诵读比赛。
(小组讨论朗诵的节奏及方式组内合作演练班级展示评出最佳小组并说明理由)
活动3: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找出诗中使用准确生动的词语,结合诗句赏析妙处。
(提示:可以从换词、修辞等角度进行赏析,赏析时要将词语放到句中去体会,想象场景,体会人物形象与精神)
活动4:背诵全诗,理解精神。
2.散文类
如《林中小溪》一课,其活动方案设计如下。
活动1:预习展示,整体感知。
(小组推荐展示,提醒全班同学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活动2: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障碍”一词?你如何理解?
活动3:研读课文,深度探究。
(1)结合全文概括小溪身上蕴含的精神。
(2)小溪流向大洋的过程与我们人生的道路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怎样的人生感悟?
(小组讨论归纳班级展示评出最佳观点)
活动4: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自主思考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3.文言类
以《愚公移山》为例,其活动方案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
活动1:展示预习(文学文化常识、字词、表现手法等)。
活动2:自由朗读课文。
活动3:疏通文章大意。
(1)自主翻译。
(自读课文,自己尝试翻译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准备组内交流)
(2)小组合作。
(商讨个人不能解决的词句组内串讲课文,完成课文内容的梳理)
(3)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1:再读课文,完成问题(用原文回答)。
(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3)移山的目标又是什么?
(4)他们是怎样移山的?
(5)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6)太行、王屋二山最终移掉了吗?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问题班级展示交流结果)
活动2:品读文本,探究问题。
(1)请找出文中的几组对比并试分析其中一组的作用。
(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3)愚公移山在当今社会有无现实意义?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
活动3:小组表演课本剧。
班级文化方案设计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实践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14-02
1.引言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已经把科技创新当作国家发展的重要核心战略,而要持续实现科技创新,就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主体,增强和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综合素质成为现阶段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起步较晚,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中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成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自从举办以来,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成为物流专业学生实践创新的一个重要训练平台,得到了众多院校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欢迎,也为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概况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是经教育部批准,财政部重点资助的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举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国家级学科竞赛活动,是目前国内最具专业性、权威性、实用性的大学生物流大赛,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四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目的在于实现物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协调组织能力,推动全国高等院校物流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发展,更好的培养和发现物流人才。
3.物流设计大赛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1)提供培养和发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平台
在培养和选拔学生参加物流设计大赛的过程中发现,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并非实践创新能力就强,例如我校参加本届大赛的获奖队伍(国家二等奖),最具创新能力的同学(队长)在班级成绩排名经常在30名以外,而另外三名同学成绩稳定在班级前十名,还有一名同学是班级的团支书,但是这四名同学非常配合队长的工作,也相信队长的决策和创新能力,这说明纯粹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很好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参加上届大赛的获奖队伍(国家三等奖)也出现这样的情况,这说明物流设计大赛在校内选拔参赛选手时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能够提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学生根据选题查阅大量资料,在竞赛中科研,在科研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很好的弥补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不足。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
每届物流设计大赛均要求各参赛队伍根据大赛组委会提供的企业案例,自主确定方案设计的领域和方向,因此参赛队伍首先要对大赛提供的十几个案例进行分析和选择,寻找各个案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清思路,选择其中3-5个案例确定设计方向和选题,最后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完成设计内容,最大程度的体现设计方案的实用价值和可行性。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针对不同案例的内容不断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系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强化,保证各参赛队伍最后完成的设计方案完整可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案例中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3)学生个性培养与团队合作能力协调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都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就是要发挥参赛同学的个性能力,激发自身潜力,通过团队合作独立并创新地完成整个物流方案的设计与优化。物流专业具有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强要求较高,要想在物流设计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必须依靠高效率的团队协作,甚至需要其他专业的学生参加,优化知识体系结构,才能满足大赛的要求。因此,物流设计大赛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也是物流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物流大赛的很多参赛队伍都是由多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通过参加物流设计大赛,使各专业同学在参赛过程以及设计方案形成过程中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锻炼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我校近两届的参赛队伍由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分别与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和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合作,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又一笔宝贵财富。
(4)加强学生企业实践认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每届物流大赛组委会都会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与各级负责人共同设计案例,案例内容及相关数据直接来源于知名物流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基本上可以真实的反映企业各方面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这是物流设计大赛最具特点、对参赛队伍最有吸引力的方面,这样可以为参赛者提供最大的空间发挥其创新能力。这种从企业实际出发,引导大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参赛过程中,我校学生在第三届和第四届比赛中都分别对顺丰公司和安吉物流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和企业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多与社会企业相关部门及人员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实际运作,学生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公关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
4.以物流设计大赛促进教学改革
每届全国物流设计大赛每所学校只允许有两支队伍共计10名学生有资格参加全国比赛,真正在比赛中得到锻炼的学生人数有限。为了使物流设计大赛的培养效果在全专业范围内进行推广普及,拟设计以物流设计大赛为背景,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几方面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1)教学目的改革
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目的更多的是侧重学生掌握物流管理课程基础知识与相关技能,具有一定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参加物流设计大赛,逐渐转向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以历届大赛公开的案例集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相关物流知识和技能设计解决方案,进而以校内物流方案设计竞赛形式(全国物流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按照物流设计大赛规定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改革
以往的课堂教学内容经常是以独立的讲授知识为主,教师会比较详细的介绍物流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于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讲解不够,另外对于如何将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系统的解决问题方面锻炼也很少。因此,根据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所要求的设计内容,结合本校学生的培养方案,逐渐增加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并系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内容,例如运输网络布局与路径优化设计、系统运作控制与流程优化设计、系统仿真与物流网络技术、物流技术应用与装备集成优化设计、供应链集成设计与绩效考核等。
(3)教学方法改革
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解决或目标的实现设计方案,让学生切身体验物流方案设计的全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例如讲解物流方案设计的目的、要求、基本规范与形式、解决思路、方法等等。PBL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相关学科之间的理解与联系。学生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较少讲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是知道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在每个问题或者教学阶段结束时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物流方案设计的过程和要求。
(4)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以5人组成项目开发设计小组,这是物流设计大赛参赛队伍的人数规定,也是企业一般物流设计团队的人数,这样的人员配备可以促使每个成员在团队协作中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真实性强,提高教学效果。团队合作创新是现代企业创新的核心组织形式,学生通过项目小组组织形式熟悉团队运作规律,从项目的选题、申请答辩以及实施项目,均需项目组成员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能得到较好的锻炼。
5.结束语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创新的平台,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和平台。此外,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对于教师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辅导学生参赛也会促进教学改革探索,将竞赛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正面效果进行课堂演化,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件的模拟竞赛环境,实现全专业学生实际能力的普遍提升。
参考文献:
[1]毛敏,张锦,徐菱.浅谈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市场,2010(10):45-47.
[2]梁雯,叶春森,吴海辉.依托科技文化竞赛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223-225.
[3]张军.基于专业赛事平台的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安庆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12):41-44.
班级文化方案设计范文6
关键词 建筑学 人才培养 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经历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后,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新常态”成为今后对我国经济发展概述。前期大量甚至泛滥的经济建设已经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房地产的遍地开花让商品房空置率不断提高;城市化也在无序化的不断扩张和建设。我们应该放下脚步想想自己都做了什么,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可以放缓的。
作为工作在建筑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也感受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化。一方面从学校招生情况来看,本校从05年正式开办5年制建筑学专业,当时一共有3个班级,到现在2015年招生就只有1个班,形成了很大的落差。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也有不小的变化,以前学生大四基本上就业单位就已经敲定了,经常还有一些设计院,设计公司来学校招聘要人,有时曾经的同学也是经常打电话说要推荐优秀毕业生去实习等等,总言之,建筑学就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高薪热门专业。2015年的毕业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全国经济增速放缓,很多设计院、设计单位的项目数量下滑,招聘计划取消,甚至有些编外人员还要面临解聘的危机。那么刚毕业的大学生自然也不会很顺利地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面对这一切,我们需要思考面对这种“新常态”下社会需要具有哪些专业素养的毕业生呢?
1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性是任何一个学科得以发展的根本,建筑学本来就是设计类的学科,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可以从下几方面着手。
1.1空间构成能力的创新思维培养
建筑艺术就是空间的艺术,真正的建筑大师都是空间环境的塑造者。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如何创造理想的空间,让空间表现有一定的创新性是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同时对于空间的表达和创造不能仅仅局限于图纸上,还要通过多做模型和构造作品,不断推敲和修改,让设计作品的空间创造更加符合功能和美观上的要求。
1.2方案设计能力的创新思维培养
每一个设计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场地条件,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模式,教师对于学生方案的修改不能过多灌输自己的设计理念,导致学生方案的雷同,而是鼓励学生设计有特色的设计方案,并要求学生认真对方案进行一次次推敲,并作出模型,更直观地对方案进行分析。
1.3讨论交流的创新思维培养
在设计方案的创作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设计小组,应积极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4民族传统文化的的创新思维培养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建,古典园林是中国上千年文化的精粹,分析,感受,欣赏其中的文人情怀,并不是附庸风雅,只是增加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在当今西方文化大肆侵入的背景下,很多从业者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已经逐渐淡忘和忽视,这是极其可悲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尊重和研究民族传统文化,从中寻找创作灵感,可从中提取一定的文化符号,用新的材料、技术和形式进行诠释。
2实践能力的加强
建筑学毕业生光有创新思维也是不够的,实践能力的加强也很重要。
2.1场地设计实践能力的加强
在教学经历中,有些学生非常重视建筑单体的设计,平面的功能关系,交通流线分析,立面的造型等等,对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不够重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误区。视野比较狭小。场地设计有时直接决定了建筑设计的立意和构思,好的场地设计能让建筑变得唯一和个性,并不仅仅靠夸张的造型或是绚丽的色彩来体现。
2.2绿建和环保实践能力的加强
建筑对环境是有一定的破坏性的,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也开始思考如何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中更少的破坏环境,同时也能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性。绿色建筑随之孕育而生。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提出和实施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我国也在2015年更新了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绿建标准。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我们耐以生存环境的要求。
2.3社会性实践能力的加强
教师应启发学生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思考,建筑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发展的史书。可针对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提供师生讨论和分享的平台,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在建筑行业中怎么解决或弱化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社会老龄化问题,食品安全,旧城改造等等。
2.4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