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 简答能力;化学教学;能力配养;实例

能力,是作为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能力培养是化学教学中重要工作和环节,化学能力包括多方面的能力。这涉及教学中“授鱼”还是“授渔”的问题。本文仅取一个化学简答能力培养的问题切入阐述。

简答题,是近年化学高考中不断出现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思维的完整性,推理的严密性和表述的条理性。近几年化学高考题中,简答题的分值占到10%左右,在总分值中已有相当的份量。该类题看起来似乎不难,但要准确回答却殊为不易,不少学生感到有力无处使,失分较多。

仔细分析,学生在该类试题中常见错误,既有对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有关概念、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的原因;也有思维混乱,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问题;还有表达不规范,不能用准确的化学用语回答问题的原因。如何才能准确、完整、简练、严谨地解答此类题呢?颇费思量。

实践告诉我们:首先应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外,其次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抓住答题的关键和要点、使用准确化学用语表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此类题解法的指导。

下面,笔者就以近年高题为例,分析这类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总结出一些解答该类试题的规律。

例1: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摩/升和0.1摩/升,则甲、乙两瓶氨水中[OH-]之比(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说明理由。

试题答案为:在同一温度下,对于同种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甲瓶氨水的浓度是乙瓶氨水浓度的10倍,故甲瓶氨水的电离度比乙瓶氨水的电离度小,所以,甲、乙两瓶氨水中[OH-]之比应小于10。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质浓度对电离度的影响。考生常常把浓度对电离度的影响和对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相混淆,造成错解。有些考生虽对“同一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这个大前提清楚,但要应用这一大前提分析具体问题时,却显得思维混乱、表达的逻辑关系不清。其实,“答案”中用到的推理方法是我们思维中常见到的形式逻辑推理方法――“三段论”。除此而外,还有因果、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等思维方法,在近年的高考简答题中均有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

例2:当化学反应PCl5(气)?葑PCl3(气)+Cl2(气)处于平衡状态时,向其中加入一种37Cl含量较多的氯气,平衡发生移动,在建立新平衡以前,PCl3中所含37Cl的百分含量比原平衡状态时是否会增加?请说明理由。

试题答案为:加入37Cl含量较多的氯气后,平衡向左移动,使PCl5的分解反应也在进行,所以,PCl3中含37Cl的百分含量也会增大。

思路分析:本题是用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学生关于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这一基本概念。“动态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三个基本特征之一,是中学教学反复强调的重点。题目没有直接问PCl5,而是问PCl3的变化情况;不是问建立平衡后而是问建立平衡前;不仅要回答是否会增加,而且要求说明理由。这样,试题就把基础知识作了两次转换,答题难度略有加大。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思维灵活性、变通性的训练,提升解答的能力。

例3:在25℃时,若10个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和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和之前该强酸与强碱的pH值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试题答案为:pH酸+pH碱=15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溶液酸碱性和pH值之间关系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5℃时,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和后溶液呈中性,说明反应中强酸的H+离子和强碱中OH-离子物质的量相等。令强酸中H+离子物质的量为0.1摩,1体积为1升,则强酸中[H+]=0.1摩/升,pH酸=1,强碱中[OH-]=1摩/升,强碱中[H+]=10-14摩/升,pH碱=14,因此,pH酸+pH碱=15。

解此题的关键是先要把一般关系转化成具体数值,再把由具体数值推出的特殊关系推及到一般。答题中涉及到由“一般特殊一般”两个推理过程,因而增加了答题难度。类似推理方法的考查,也出现在多套高考试题中。

例4:80℃时,纯水的pH值小于7,为什么?

试题答案为: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反应。室温时,纯水中[H+]=[OH-]=10-7摩/升,因而pH=-1g[H+]=7。但温度升高到80℃时,水的电离度增大,[H+]和[H-]均大于10-7摩/升,故pH=-lg[H+]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老师Chemistry teaching in the high school high school student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of development

Zhao Yan chao

【Abstract】In the chemistry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the teacher want to pay attention to a student the development of expression ability.The student's language's expression not flowing freely, prohibit indeed severity influence student of exchanges and comprehension.This text main from fullly the understanding the student the language the expression the chemistry of ability at high school the study of importance;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er's language expression in the chemistry classroom, with the exaltation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Try the teaching mode of"student teacher", encouragement's student's expression's etc. carry on elaborate.

【Key words】Chemistry teaching in the high school;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Teacher student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要求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能有自我发展的空间,并积极提倡探究、交流式学习、并学会用化学语言进行记录和表述。教学中我们常发现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词不达意,或往往只是用一两个字、词或公式,表达不通畅;书面表达也没有条理,写得乱,写得糊涂。从新课改后的教学评价改革来看,也要求学生能对已给的条件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整合。如果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就有可能读不懂题目,不能把一些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化学问题。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化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示范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前提。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认识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肯定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不断克服语言表达意识上的认识误区。为引导学生正确的表达问题,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化学的基本概念;而后要让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解题的思路;从而让学生提高说理能力,清楚表达解题思路,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表达意识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和表达能力作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要大胆突破,确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果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会直接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影响受教育者一生的创造性发挥。

二、注重化学课堂教师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身教胜于言传,要让学生学会逻辑规范的语言表达,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规范自己的表达方式,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化学语言要规范,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要求、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自己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激励性、启发性,尤其是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教师的语言要正确、科学、简练。另外,作为化学教师,应注意语言的条理性、逻辑性、连贯性。

2..教师对学生作业批阅要点出语言表达上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学会赏识教学,但赏识并不等同于不给学生指出问题。在化学作业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做作业时的逻辑思路,在评定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的同时也能看出学生的思路是否清晰。

三、尝试“学生老师”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表达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兴趣;科学思维训练

胡总书记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创新能力是现代新型人才的标志。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决非朝夕之功,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特征,一种综合素质。在化学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更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要创造一定条件的学习情景和学习氛围,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模仿、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发现相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判断、推理以及综合分析,归纳出基本规律和学习方法,这可以说是化学教学中的一种创新活动。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首先,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切实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情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敢想敢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有的学生不敢提“问题”有两种心理:一是自卑害怕说错;二是紧张胆怯。因此消除学生的自卑紧张的心理,创设宽松、活泼、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敢问的关键。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好表现、竞争意识强等心理特点,多提供讨论、交流、竞赛等机会。设计一些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倡导他们不要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以不同视角、用不同思路自由畅想,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手段和设想。

第三,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注重保护好学生的“求异创新”的热情。对待学生不成熟的回答,不能随意用“不对”、“你错了”、“没有道理”等具有伤害性的语言和态度简单评定,更不能任意训斥、讥笑,而应满怀热情地进行鼓励、引导。尽量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维护“标新立异”的热情。

同时,教师还要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因素感染、带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着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加强课堂讨论。现代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就是工作重心不是单纯地考虑怎样上好课,而是考虑怎样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作为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融洽、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引起讨论乃至争论。

2、重视运用启发式。创新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适当的引导。思维始于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设问,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加强联想,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新工作来自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来自于丰富的联想,没有丰富的联想,就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应该在开发联想方面下工夫。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也是记忆的再现过程,他可以唤醒沉睡在底层的过去的记忆,把当前的事物与过去的事物有机的联系起来,产生新的观念。化学知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为创造性联想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趣谈化学中的典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化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化学家的故事,如化学家成长的事迹,化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化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化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形成创造性思维方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

1、创设疑点、启发思维。学贵有疑,通过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独立思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感知到的化学现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找出其原因,发生条件和规律,完成认识上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教师在此过程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挖掘化学知识的思维价值,把思维过程揭示出来,设计学生思维活动,选择能开发启迪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设计成疑难问题,激励思维。

2、 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发散思维。在化学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到用发散思维方法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的全新感觉,提高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范文4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让许多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了化学实验,也引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疑惑与好奇,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实验教学的第一步,通常都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老师结合一阶段的课程内容与学习任务,以实验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其中的化学原理与延伸变化,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但在大部分的演示实验教学中,老师大多采取自己演示讲解、学生听取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通常不会让学生参与操作。而这不仅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演示实验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明确了解其中的化学变化、体现演示教学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演示教学中,老师应该大胆地把老师演示与学生尝试结合起来,让老师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得以亲自跟随老师操作。且当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时,要让学生自主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而老师则在旁边适时地提出建议与指导即可。这样在不断的讨论与解决问题中,学生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散思维、大胆猜想求证,既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的根本目的,又达到了演示实验加深学生理解,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根本目的。

二、让学生探究验证实验

受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现下大部分老师在初中化学验证实验教学中,都是采用“看课本―抄课本”,只看重结果而轻视过程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熟读教材的实验流程,然后再照搬实验得出结果,只要结果没问题就过关了。最后教出来的学生虽然在平时的使用与考试中没有问题,但却被扼杀了思考与创新的能力,充其量只是成了课本的复读机。因此老师在验证实验教学时,不妨将教材的验证流程化为学生的探究流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对实验的验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辅以化学学习与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实验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创新的探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在过程中辅以老师的提示与帮助,最后完成实验。如此下来,不仅能牢牢记住课本教材中验证实验的流程,更能知道为什么这个流程是效率最高、最能体现验证效果的原因,从而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达到了传统验证实验教学方法所不能的培养创新能力、提升老师教学效率、增强学生教学效果的素质教育的层次。

三、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

由于受到实验场地、实验设备、防护措施等条件的限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常无法实现对化学实验最完整、最清晰的过程与效果展示,也限制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想象与创新。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与使用,则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很大程度地突破这种限制。例如:“氯化汞受热分解”试验中,分子和原子非常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利用多媒体播放氯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氯气的动画过程,既突破了实验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老师要善于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全面的化学实验过程与效果,通过活灵活现的多媒体展示,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逻辑思考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提升教师素养

要做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在创新培养中做到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归根到底是要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全面的化学专业知识,鼓励创新、勇于探索的教学精神,才能在教学中成为学生的榜样,做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老师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与专业知识储备,更新自我,才能达到最好的化学实验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高中化学;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相应的小组,以小组形式来共同学习。培养学生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能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享精神和合作精神,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1.发挥教师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基础。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是绝对权威、严师出高徒等师生观念,要意识到学生是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在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组织促进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最后,教师要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路狭窄、解题受限等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足够耐心给予学生引导启发,并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合作学习的文化

目前的学习文化是重竞争而轻合作,所以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文化。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这样小组成员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交流合作,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进行高中化学的《铁离子、亚铁离子氢氧化物的制取》实验时,单靠学生的个人能力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进而能更好地拓展思维,形成合作学习的文化。

二、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学习意识

1.创设情境教学法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再是老师“灌输式”的讲授,学生被动听,课堂参与性不高,所以老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分类》时,老师以生活中的物质举例,创设一个生活情境,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物质的分类有哪些,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2.多媒体教学法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开展多媒体教学,将所要讲解的化学知识点或者是化学实验步骤通过多媒体更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例如,在进行《观察钠金属在水中的变化》实验时,只通过教师依照课本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这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实验过程、实验注意事项动态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中小组的示范,更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合作学习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相互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相互交流能力的培养

相互交流能力是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相互交流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倾听,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相互合作学习既要注重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小组成员之间出现不同意见,这时就需要学生能够很好地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交流的重要性或者通过示范,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实践,培养自己的交流能力。

2.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就需要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各司其职,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断努力。例如,在进行《制备氯气的实验》时,一个学生负责取浓盐酸,一个学生负责安装实验设备,一个学生负责称量实验品,这样学生之间相互分工协作,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热情;老师要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相互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大学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2017年初颁布的《大学外语教学指南》中,又一次清楚地表述了跨文化教育是大学外语的重要任务之一,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提出了其实现途径与方式:基础级别以隐性教学为主要形式,适当导入一定的中外文化知识,也可独立开设课程;提高级别开设文化类和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可以看得出来,指南一方面高度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设想通过相关课程来实现目标。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丰富内涵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各类人才必备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很多,而且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因为文化是一个高度复杂、飘忽、多层次的概念,相互包含,相互重叠。事实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还随着未来的目的和社会发展与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素颇多:态度、价值观,对社会群体及其产品和习俗、社会交往的一般过程的知识,理解和解释目标语信息或事件并与母语建立对应联系的能力,发现或互动的技能、获取一种文化和文化习俗的新知识以及在实时的环境中运用知识、态度和技能的能力,批判性评价的能力;能力多达9种。跨文化意识的获取、调整视角、文化知识、自我表达、语言能力、情感控制、对待文化差异时控制情感和态度、不急于下结论、自我效能和自信心。该定义意味着语言只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媒介之一,而体现媒介各种各样;而且跨文化交际能力涵盖许多不同维度的能力:认知的、社会的、情感的、心理的、语言的、交际策略的等等。

二.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可以尝试以下四点:一是明确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教学理念;二是组织教师参加跨文化培训;三是教师在跨文化教学课堂上注重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四是教师创设课外模拟真实跨文化学习环境。

首先,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教学理念有待加强。中国在外语教学研究方面,对跨文化教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外语教师需要西方文化体验,需要系统的跨文化知识,需要跨文化教学意识。学校应该避免教师教学理念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防止过于注重语言形式教学方式。因此,学校应该把加强外语教师跨文化教学理念放在首要位置,给大学外语教师提供广阔的跨文化交流实践机会。

其次,组织大学外语教师参加跨文化培训。当前教师跨文化培训方式诸多,参加跨文化培训,有利于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提高。不少大学外语教师对跨文化教学存在心理压力,缺乏自信心,教师参加跨文化培训可有效改善这些教学困境。教师可以在参加培训后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促进外语语言文化知识学习向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转变。

第三,教师在跨文化教学课堂上注重语言与文化的结合。教师在跨文化教学课堂上适当在外语文章和外语会话中进行文化背景分析,把跨文化教学融入听、说、读、写、译五项外语基本语言技能的教学培养和日常训练中。外语会话要注重分析交际策略和交际风格背后的文化影响因素。对于外语语篇修辞方面,教师应该从外语国家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与语篇的密切关系。外语词汇蕴涵丰富的文化意义,使学生在提高听说能力过程中体会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

最后,大学外语教师可以创设课外模拟真实跨文化学习环境。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开辟第二n堂,营造真实的跨文化语境。第二课堂应该时间和空间都要有灵活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体验文化与语言的结合,例如增加西方文学作品阅读量。教师在开辟第二课堂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便利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设备,引导学生在有图有声教学中感受和体验西方异国文化。

三.结语

总之,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能够根据具体不同的交际对象,以一种包容、开放、友好的态度,灵活应对,恰当有效地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注重语言教学本身的同时,应注重非语言行为对交流的重要性,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不同文化体系的碰撞与融合,以丰富的知识积淀去观察世界。

参考文献

1.郭拴宁,浅议英汉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新课程学习(中),2011(06)

2.张迎燕,张强,中华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出国与就业2011(14)

3.张丽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