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镁冶炼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属镁冶炼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属镁冶炼技术

金属镁冶炼技术范文1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把发展壮大循环经济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有力地推动了鹤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鹤壁市按照循环经济“3R”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了一整套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措施:一是形成“一托二模式”。

“一”指环境产业体系,“二”指农业经济体系和工业经济体系。通过环境产业体系,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对传统农业和工业进行支撑、补充,以此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和循环型工业体系,以循环型农业体系、工业体系为重点,使鹤壁最终成为资源型生态城市。

二是发展循环型工业。针对主导产业,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间相互衔接,初步形成煤、电、化、新型建材和金属镁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在煤、电、化、新型建材产业方面,以煤炭为始端,围绕煤炭的转化升值、通过发展坑口电站和煤化工,构建了煤变电、煤化工和煤电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循环产业链。在新型建材产业方面,以同力水泥(000885)公司为核心,开展综合利用,形成水泥余热——发电和粉煤灰——水泥的循环链。在金属镁产业方面,以主攻发展高品质镁合金生产为主导方向,构建起了“四个再利用链、一个精深加工链”。“四个再利用链”,即工业废水——水煤浆——金属镁冶炼、工业余热——发电——金属镁冶炼、金属镁——金属镁废渣——建材(制砖、水泥)、工业废气——纯碱;“一个精深加工链”,即白云岩——金属镁——精镁——镁合金——镁合金铸件——镁合金板材——各种专用产品。

三是发展循环型农业。通过培育和完善农业产业循环链、实施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再利用、清洁化、产品无害化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一,粮食种植——畜禽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生态循环链。以畜禽养殖加工工业为龙头,向上带动种植业发展;向下带动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畜禽加工产业的废弃物,又成为其他关联企业的原料,形成较完整的循环链。第二,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有机肥——无公害农产品(000061)生产链。通过大力发展沼气制成有机肥料,使大量的畜禽粪便转化为新能源,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条件,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第三,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秸秆发电,实现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形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循环链。

鹤壁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与资源优势和现实产业基础相结合。鹤壁是一座因煤而建,以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全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煤炭、水泥灰岩、白云岩等30多种。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鹤壁市形成了以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为主的门类齐全的产业基础。同时,鹤壁市又是畜牧业大市。鹤壁市从这一资源和产业比较优势出发,按照循环经济的“3R”原则,采取填补、完善和延长的方法,科学构建了煤电、煤化工、金属镁、食品加工等循环产业链,使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间,工业与农业等形成良性循环。近年来,鹤壁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发展大工业,建设大城市,打造创新型鹤壁”的战略构想,在这一战略构想指导下,循环经济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建设规划了牟山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淇县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区和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等。

第二,以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和示范带动为重点。鹤壁市采取多项措施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以此推进资源消耗和污染物减量化。一是强化政府责任。逐级分解目标任务,明确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并实行“一票否决”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通过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和节能环保管理能力。通过严把项目准入关,杜绝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落地。二是明确企业主体责任。把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主体和重点,运用清洁生产、能源审计、目标考核和全程监测等方法,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对重点耗能企业及行业进行经常性监督。推行节能减排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实现资源消耗和污染物减量化。三是实施城市节能和生活节能工程。城市新建住宅节能标准设计为65%,公共建筑面积执行节能设计为50%,建筑工程新型墙体材料设计使用量不低于70%,在城市规划区内全面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和主要废旧物资回收系统,建设污水处理、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工程。

鹤壁市把项目建设作为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推进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几年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一系列措施,规划建设了总投资102亿元的75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竣工50个,在建25个,这些项目有力地支持着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

金属镁冶炼技术范文2

【关键词】 资源型产业 产业链 结构优化 循环经济

一定时期内,城市由于资源长时间大量开采加工逐渐形成规模产业,这些依靠资源开采和初加工而形成的产业通常被称为资源型产业,这些城市被称为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的上游是资源的生产和加工,受储量影响大,生产极度依赖资源,耗能多,环境污染严重,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下游产业附加值高,资金需求大,技术生产条件高。本文以鹤壁市为例分析资源型产业的优化途经。

一、鹤壁市资源型产业发展状况

鹤壁市地处河南北部,是依托资源兴起的工业城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共发现矿产30多种,已探明矿藏11种,是河南省重要的资源产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为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矿产资源。2005年鹤壁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市初,鹤壁仅有煤炭生产工业,属于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且产业发展一直依赖矿产资源。自2000年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以来,截至2011年,鹤壁市煤炭资源一直为16亿吨,周边并未发现特大型煤矿。面对有增的产业和无增的矿产资源,其产业发展遭遇到了瓶颈。以下从鹤壁市资源型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科研状况和能源产出与消费结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产业结构

鹤壁2000―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9.2亿元,2011年为55.95亿元,是2000年的2.9倍。200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1.4亿元,2011年为365.36亿元,是2000年的8.8倍。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6亿元,2011年为89.62亿元,是2000年的3.64倍。第二产业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其中工业增加值最多,约占第二产业的90.8%、鹤壁市国民生产总值的70%,贡献率最高。鹤壁产业结构大体呈“枣核型”,且中心部分越来越大。

从资源型产业总体来看,2000年资源型产业分行业工业增加值约为2.56亿元,占行业总数的61.9%,2011年约占48%,较2000年资源型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减缓,非资源产业增速加快,资源型产业的比重降低。可见,单一的煤炭工业结构逐渐被打破。2000年煤开采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9%,2011年下降到18.3%。2005年循环经济实施以后,农副食品加工业打破了煤炭行业的统治地位。从资源型产业内部来看,2000―2003年煤炭选采业工业增加值占比约为30%,比其他资源型产业占比的总和还多。这表明上游资源型产业发展较为迅速,规模较大。2004年后煤炭选采行业独大的状态逐渐发生变化,一些非资源产业挤占了煤炭选采业的份额,同时,资源型产业也逐渐向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下游产业转移。

2、就业结构

2000―2011年煤炭采选业单位从业人员一般为1200―1600人,非金属矿采选业只有20多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有色、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单位从业人员在1300人以上,其他资源型产业人数少,资源型产业初级加工和深层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人数占制造业总人数的20%左右,且资源型产业从业人员人数有下降趋势。非资源产业单位从业人员较多,约占社会从业人员的50%~60%,且还有增长趋势。可见,资源选采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比资源初级加工和深层制造业多,资源型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已经开始向非资源型产业转移。

3、资源型产业科研投入

科技活动对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从资源型产业内部来看,近年来,鹤壁市采矿业科研人员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将近400人,增加到2011年的900多人;R&D人员由2000年的300多人,增加到2011年的600多人。资源加工业科研人员人数较少,而深加工业科研人员数仅占制造业的20%~25%。资源型产业科研经费筹资总和为1.08亿元,工业筹资总额为2.3亿元,资源型产业筹资额占47.8%。煤炭采选业筹资最多为7066万元,其次是化学制造业3000万元,有色金属的制造业第三,为740万元。科研经费主要集中于煤炭采选业,下游产业的科研经费相对较低,这不利于资源型产业向下游发展。资源型产业科技经费主要用于经常支出,新产品开发支出较少。新产品的开发虽注重下游产业的投入,但比例仍然不高。

4、能源产出与消费结构

资源型产业是高度依赖资源的产业,2000―2011年资源型产业原煤产量从765.4万吨逐渐增加至2005年的1224.9万吨,从2006年开始原煤产量减少至1128.8万吨,此后原煤产量一直波动增长。2000―2011年发电量基本呈上涨态势,2008年发电量为1237412万千瓦小时,达最大规模,较2007年增长了64%。鹤壁自2005年实施循环经济后对原煤产量的增长有所控制,煤炭采选业的规模扩张有所收敛。鹤壁市意识到资源枯竭会给本市带来巨大的资源压力,故减少原煤产出,使资源型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的优化。

资源型产业能源消费的主要产品为原煤和电力。循环经济实施前,原煤消费量平均每年414万吨,资源型产业原煤消费量为313.5万吨,占工业能源消费的75.7%。电力、热力制造业消耗最多,占资源型产业的56.9%。其次是煤炭采选业,占资源型产业消耗量的34.1%。电力消费量总量187648万千瓦时,资源型产业消费总量121952万千瓦时,占工业消费总量的70%。煤炭采选业消耗最多,占资源型产业的36.5%。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消耗占资源型产业的20.4%。循环经济实施后,原煤消费量平均每年1106.5万吨,资源型产业原煤消费量为734万吨,占工业消费总量的66.3%。煤炭采选业消耗最多,占资源型产业的82.1%。其次是电力、热力制造业,占资源型产业消耗量的37.6%。电力消费量平均每年367256万千瓦时,资源型产业消费总量为256363万千瓦时,占工业消费总量的69.8%。煤炭采选业消耗最多,占资源型产业的43.1%。非金属矿制造业占资源型产业的21.4%。说明鹤壁市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重点还是上游煤炭选采业,虽然开始向下游产业转移,但转型力度不大,速度缓慢。

二、资源型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的影响

自循环经济实施以来,鹤壁拓展了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大力发展煤电一体产业,将煤炭进行转换升值,每年可就地转化原煤500多万吨。煤电一体年节约标准煤1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多吨。煤电一体还可将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每年多利用以前残留的煤矸石30万吨左右。而煤、电、煤化工等产业聚集成为产业园区,上下游产品紧密连接,资源能源循环利用,使废物排放量减少,产业链更为经济、更可持续。

金属镁的加工制造属于有色金属制造业。鹤壁市金属镁产业实行关停小作坊、合并及扩大中小型企业等策略,2008年后关闭了62家年产在1000吨以下的小金属镁厂,把鹤壁市的多加金属镁企业整合成5家龙头企业,节约能源达50%以上,每年节约标准煤3.6万吨。镁渣和煤矸石等废料又可作为高性能的新型环保陶瓷滤料,每年回收利用金属镁冶炼废渣和煤矸石等废料10万吨,使金属镁产业循环链条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三、鹤壁市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问题

从以上分析来看,鹤壁市产业发展中的不良问题为:产业结构以煤炭相关产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从就业来看,传统的资源开采业从业人员需求较少,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非常有限,但是鹤壁市资源型产业的劳动者大多集中在煤炭采选业,而资源的初级加工业和深加工业劳动人数较少。产业内部人员分布不均,资源型产业吸纳劳动力有限。从科研人员的结构部分来看,资源型产业的科研人员数不多,科研经费投入较少,对资源型产业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更少。资源型产业的产业内部科技投入不足,资源型产业整体和下游产业的科研投入有待提升。从能源结构来看,煤炭采选业依旧是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原煤和电力的消耗呈逐年增加趋势,资源型产业的消耗是主力。资源型产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这将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四、鹤壁市资源型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1、积极引导资源型产业转型,提升下游制造业水平

资源型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应按照“资源采选业―资源初级加工业―资源深层制造业”这种从上到下的产业链路径发展,继续将发展重点定位于煤电一体化和金属镁加工业,推进有色、化工等产业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促进上下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逐渐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摆脱对原始资源的依赖。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促进鹤壁市资源型产业成为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

2、完善资源开发体系,建设能源供应基地

统筹安排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建立有重要价值的勘察和开发基地,努力提高资源对鹤壁、河南省乃至我国的保障程度。整合、优化重要矿产资源,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加快小规模资源企业的融合合并,整合大型矿产资源企业。鹤壁市在资源型产业构建的同时,还要加强能源建设,建立综合能源体系,加强与其他资源供应地联系,确保资源的引进和利用。

3、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人员结构,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

推进煤炭开采、清洁生产、废物利用以及污染治理等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使资源型产业向着下游高端产业发展。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逐步增加资源型产业重大科技专项投入比重。调整就业结构,鼓励劳动者向制造业和第三产业转移。提高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加大对资源型产业的资金支持。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努力培育科研人员和科研创新团队。

4、继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鹤壁市在发展资源型产业的同时,要严格执行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各项准则,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抓住资源开发、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再生资源利用和社会消费等循环经济的五个关键环节,并按此规划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的产业构成与企业整合。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以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为核心,推行清洁生产。

【参考文献】

[1] 鹤壁市统计局:鹤壁市统计年鉴(2000―2011)[Z].

[2] 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3] 解振华:中国循环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金属镁冶炼技术范文3

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换句话说,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来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

通过调研和讨论,我们认为,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而且还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我们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和门类较为齐全的经济发展格局。

年,全市煤炭开采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作为国家重点企业之一的鹤煤集团,年产量达724万吨,占到70%。全市发电量为31.3亿千瓦小时,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万和电厂二期、三期投产后,全市装机容量将超过250万千瓦。全市水泥产量为335万吨,同力水泥公司是新型水泥企业的代表之一,年生产能力200万吨,三期、四期建成后,全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800万吨。全市限额以上金属镁企业16户,年产量达8万吨,镁粉、镁粒出口量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全国优质金属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之一。

我市是省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规模化肉鸡养殖基地,年畜牧业产值和加工产值双双突破30亿元。万头猪养殖场32个,年出栏肉猪108万头;30万只规模化肉鸡养殖场210个,年出栏肉鸡9728万只;肉类产量达21.6万吨,禽蛋产量11.8万吨;猪鸡粪便处理加工厂10余家;饲料生产厂家64个,年消耗玉米、麸皮等农副产品70万吨;大用、永达等企业肉食深加工品种多样,部分产品直供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洋快餐公司,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我市城市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新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省城市建设的亮点。老区的城市改造、道路、灯光、绿化、污染整治、市容市貌等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淇河水质得到有效保护,为我国北方最清洁的河流之一。全市空气质量基本保持优良状况,好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倡导绿色消费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城镇环境和生态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市这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长期以来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全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煤炭行业产生的煤矸石,目前全市累积存放1500万吨左右,占地45万平方米,合计670多亩,并且仍以每年50万吨递增;矿井水每年排放量在3160万立方米;矿井瓦斯气体每年排放量在4541万立方米。金属镁行业历史上积累的废渣已达120万吨,并且每年仍以1:12的比例递增。电力行业产生粉煤灰每年在36万吨以上,排放的废气在164亿标立方米以上。水泥行业产生的废气每年排放量在95亿标立方米以上。化工、造纸等行业,废气、废水的排放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根本治理。

委员们在调研和协商讨论中深切感受到,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容量形势、逐步枯竭的自然资源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如果继续走传统的经济发展之路,仍旧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那么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将不可支持未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阻碍快速发展的经济,并且会加大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贻害子孙后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城市转型模式,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产品生产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通过调研和协商讨论,我们认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备一定的基础,部分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城市生态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但这与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市”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市还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人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认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统筹规划和科学组织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区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三是政府主导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导工作机制还不健全,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四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机制还远未形成,政策支持不够有力;五是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体系显得乏力,技术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六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导向还不够明确,氛围不够浓厚。

二、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亮点与前景展望

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欣喜地看到,目前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些具有鲜明的循环经济特色的环保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比如,在煤炭工业产业链中,鹤煤集团利用煤炭开采中伴生的矿井瓦斯发电,首先在四矿建成2×500KW瓦斯发电机组;在二矿、三矿分别建成的年选煤能力45万吨和150万吨的选煤厂,通过对原煤进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年产1.8亿块的煤矸石烧结砖项目正在积极运作。在电力工业方面,万和发电公司利用发电时产生的粉煤灰制砖,投资650万元建成了年产1000万块的粉煤灰灰渣制砖厂。在水泥工业方面,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利用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和工业废渣作为配料生产水泥,年消耗粉煤灰30万吨、工业废渣15万吨;利用水泥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余热进行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6万吨;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在金属镁产业链中,维恩克镁基材料公司采用水煤浆代替原煤,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燃烧效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8%。畜牧业方面猪鸡粪加工成有机肥料向市场出售,鸡血、羽毛、杂骨等下脚料加工成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等等。这些项目不但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物耗,减少了污染,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带动了五大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典型,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前景。水泥厂三期工程建成后,本市产生的粉煤灰可全部就地转化,并消化部分外地粉煤灰,公司日产熟料将达到1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之一。电厂二期、电厂三期和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超过250万千瓦,成为重要的电力工业基地,届时本地煤基本上全部就地转化。晋煤东输、风力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后,我市将成为颇具特色的立体能源城市。煤化工项目、废弃物再利用项目以及企业之间的共生耦合空间的开发利用,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拓展新的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最近几年,我市将新上工业循环经济项目35个,总投资约115亿元,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使全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调研和协商讨论,委员们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有了一些设想,认为完全可以在1—2两年内,把鹤煤集团、万和发电有限公司、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维恩克镁基材料有限公司初步建成循环经济型的示范企业,构建较为完善的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循环产业链,带动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用3—5年的时间,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主导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法制保障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建成清洁生产、垃圾回收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中水回用、绿色消费六大系统,使全市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废水再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利用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把鹤壁初步建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

三、对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认真的协商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全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既关系当展,又惠及子孙后代,利国利民,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要通过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印发宣传品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企业领导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开拓性地经营企业;使公众树立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浪费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及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

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组织落实,要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发改委、环保、财政和科技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常设性工作机构。二是责任落实,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对市直有关委局和重点企业下达发展循环经济责任目标,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三是研究制定政策,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认真分析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强化督查督办,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工作,深入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加强协作,确保循环经济项目、资金、技术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纳入规划。要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编制符合全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统筹安排节能、节水、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重点围绕煤炭、水泥、电力、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之间的共生耦合,协调发展,重点安排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再循环项目。在煤炭开采方面,要以鹤煤集团为龙头,围绕“三废”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煤层气发电、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矸石烧结砖等项目;在电力生产及转化方面,以万和发电有限公司为龙头,围绕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电—粉煤灰—水泥、电—余热和脱硫综合利用产业链;在水泥生产方面,重点培育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形成水泥余热—发电和粉煤灰—水泥循环链;在金属镁冶炼及深加工方面,以维恩克镁业公司为示范,打造金属镁—废渣—建材产业链;在畜牧业生产加工方面,重点推动粮食—饲草、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粪便处理以及饲草、饲料—养殖—粪便—沼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两个循环链。通过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发展模式和经济体系,使全市的循环经济有序运作,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推动全市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

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布局合理调整。一要坚决关停高耗能、高耗水和高污染的小煤矿、小水泥厂、小化工厂和小冶炼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发展循环经济扫除障碍。引导企业以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重点,强力推行清洁生产。二要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重点项目,推动长治一鹤壁输煤管道项目、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火龙岗风电场项目、1.8亿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2×0.75万千瓦纯耗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维恩克1.2万吨硅热法金属镁冶炼项目等尽快建成投产。三要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各县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工业生态学理论构建生态工业园区。从分析区内现有企业的能源、水和原料利用状况入手,通过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形成企业间共生和代谢的生态网络关系,打造园区内循环型的资源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高效耦合系统。四要通过试点示范,总结重点产业、工业园区、示范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经验,提炼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做到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五)依靠科技,大力招商,走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社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借脑借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投入必要的资金,对资源节约技术和废弃物消化利用技术进行革新和升级。论证和储备一批节能降耗、效益可观的项目,建立全市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业污染防治和促进清洁生产的环保项目库,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培育招商引资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争取国家资金和国债资金的支持,积极寻找投资合作伙伴,走出一条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六)完善政策,健全法规,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

1、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已有的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等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比如,煤矸石、粉煤灰烧结砖项目技术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但由于禁止使用粘土砖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加上建筑设计技术不配套,导致产品市场开发步履艰难,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不能尽快投产见效。建议政府给予必要的行政干预,搞好协调,加快我市禁止使用粘土砖的工作步伐。

2、要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利用国债投资或进行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结合我市当前实际,要重点加大财政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的投入。

3、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价、电价、气价等价格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4、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通过财税杠杆的调节,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实行大宗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和押金制度,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四、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一)关于招商引资和发展循环经济有机结合问题

如何利用招商引资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和重要载体,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比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的循环经济特色或特点的科技型、集约型、综合利用型、环保型项目,储存到项目库,并大张旗鼓地向外推介;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合作,对我们的传统产业、传统产品进行技术上的提升改造,或借外来品牌进行贴牌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园区,为招商引资过来的优质项目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等等。总的来说,发展循环经济要借助招商引资来推动,招商引资要坚持以循环经济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形成我市独特的招商引资模式,更好地为发展循环经济服务,还需要我们全市上上下下共同努力去探索。

(二)关于提高原煤洗选率问题

对原煤进行洗选是煤炭行业延伸加工、循环发展的一个现成课题,目前鹤煤集团在二矿、三矿虽已分别建成45万吨和150万吨的洗煤厂,但选煤能力还不足200万吨,不到全市煤炭开采总量的20%。扩大原煤精选量、提高原煤洗选率是国家倡导的煤炭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提高洗选率,即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又为其他相关产业的洁净化生产创造了条件。鹤壁是座煤城,无论从环保角度,从资源高效利用角度,从优化煤炭产品结构角度,还是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都应该在这方面大有作为。如果说治理煤矸石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选择的话,那么提高原煤洗选率则是从源头抓起,做到了关口前移,目前我市的原煤入选率和全国35%的平均水平差距还很大。煤炭是我市的一个支柱产业,约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26%左右,如果整个煤炭产业都能向下延伸一步的话,对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建议编制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应考虑这个内容,把提高原煤入选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列进去。

(三)关于引淇入城循环水系工程问题

引淇水入城是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也是最能体现我们这座新兴城市特色的一大亮点,可谓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但在目前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先天规划设计不到位就匆忙上马施工,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目前的实际情况确实不尽如人意。本来应该是一条清新亮丽的市内景观河,现在有些地段变成了臭水沟,有些地段护坡植被损毁严重,有的甚至形成了泥沙碎石积淤堵塞。建议对这条景观河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改造和修护,使河水能够循环流动。可以考虑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结合起来,统筹运作,使新开挖的河道余土有去处,又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用土需要。这条景观河的建设还应和市区内的绿化工程结合起来,使护坡植被建设一步到位,让河两岸有花有草有树,使这条河真正成为新城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金属镁冶炼技术范文4

一、试题背景分析

此类试题的背景材料对学生来说常常是陌生的,一般涉及生产、生活实际及后续(如高中)学习内容;试题呈现形式主要包括生产流程、操作流程、物质变化流程、装置流程、实验流程等,常以物质的制备流程、工业生产流程、废物处理流程、实验操作流程等为主线给题。一个完整的物质制备的化工生产流程,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生产原料][对原料的预处理][核心化学反应][产品的提纯与分离][目标产物] [图1]

熟悉流程中的背景资料、工艺设计原理、生产原理、相关思想及操作目的,明确原始生产原料、目标产物、生产过程、核心反应及相关知识等,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前提和保障。

二、解题策略与步骤

(1)阅读题头提取信息明确目的。

工艺流程型试题常以学生未知的知识或方法作为题源背景,并将生产或实验目的置于引题信息中。因此,解题时要认真阅读题头资料,找准关键字,获取有用信息,明确生产目的和工艺设计思路。

(2)精读流程对比分析理解原理。

工艺流程图主要包括三部分,即三线(进线、出线、循环线或可逆线),核心反应,框图文字(表明主要原料及产品)。箭头进入框图的是反应物(原料),离开框图的是生成物(常指副产物),箭头最终指向的常是目标产物。解题时应首先关注流程图中的起始物与目标产物,其次关注每一个箭头的指向(进或出),每一个框图内的中转物及副产品,每一条可逆线、循环线上的提示或说明等,从而明确核心反应及生产原理,找到解题线索。另外,审题时要注意查看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及环境污染问题,对污染物是怎么处理的,有没有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等;明确生产过程,尽可能节能减排、避免浪费;明确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了获得产品。

(3)浏览设问纵观全局分析解答。

该类试题常以独立设问或关联设问的形式将要解答的问题置于题尾,每一个设问都可以从框图信息中找出答案。因此,关注题尾设问,沿主线探寻答案及线索,关注核心反应及箭头提示,及时检索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分析,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三、中考题型例析

题型1 物质的制备流程

该类试题常以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与合成,如侯氏制碱、合成氨、合成化肥等,解题时应明确生产原理、生产目的及生产主线,根据箭头指向寻找转化关系,生产原料有时不止一种,常见于流程图的开始,目标产物常现于图末。

【例1】(2015年安徽省)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图2: [贝壳

主要成分为

CaCO3][煅烧][反应①][饱和食盐水][H2][NH3][N2][CO2][操作a][NaHCO3

固体][NH4Cl

溶液][反应②][纯碱、CO2、

H2O][一定条件][图2]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3)操作a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4)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 。

【解析】(1)反应①是高温煅烧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生成物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②是2NaHCO3[]Na2CO3+CO2+H2O,属于分解反应。(2)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氮气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3)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操作a是为了分离NaHCO3固体和NH4Cl溶液,属于过滤操作。(4)NH4Cl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答案】(1)CaCO3[高温]CaO+CO2 分解反应 (2)物理 (3)过滤 漏斗 (4)用作化肥(合理即可)

【思路点拨】由“侯氏制碱法”的模拟流程图可知,该生产流程的原料是贝壳、氮气、饱和食盐水,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可得到最终产物――纯碱。读懂流程图,熟悉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物质的变化与用途,过滤操作的适用范围和主要仪器等知识,这些是解答此类题的得分关键。

题型2 金属的提炼流程

该类试题常以金属矿物的冶炼、废旧金属的回收及利用等为背景给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实验操作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问题。理解主线中提炼金属或其盐类的主要反应原理,弄清生产过程中添加试剂的目的等是解题的关键。

【例2】(2015年北京市)生物浸出技术在金属冶炼中应用广泛。嗜热细菌在65~80 ℃酸性水溶液及氧气存在下,能氧化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产生硫酸盐,进而生产铜和绿矾。主要流程如图3: [黄铜

矿粉][试剂a、

氧气、

嗜热细菌][65~80 ℃][含硫酸铜和硫酸铁

的溶液][矿渣][硫酸铜

溶液][氢氧化

铁沉淀][试剂b][反应①][试剂a][反应②][铜][硫酸铁

溶液][绿矾][图3]

(1)分离出矿渣的操作是 。

(2)若试剂b为Fe粉,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氢氧化铁与试剂a发生中和反应,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1)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是过滤。(2)试剂b为Fe粉, b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得到铜,因此,反应①为铁与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3)中和反应的反应物为酸和碱,氢氧化铁与试剂a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铁,可推知试剂a一定是硫酸,由此可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过滤 (2)Fe+CuSO4=FeSO4+Cu (3)3H2SO4+2Fe(OH)3=Fe2(SO4)3+6H2O

【思路点拨】本题的生产原料是黄铜矿粉,目标产物是铜和绿矾两种物质(绿矾即 FeSO4・7H2O)。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框图出现“断崖”,具有跳跃性,但题目中要解答的问题比较简单。解题时,弄清生产目的和生产原理,联系问题中的信息提示,可推知试剂a和试剂b。理解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的原理,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等是得分关键。

题型3 废物的转化流程

该题型主要考查将废旧物品、物质转化与利用的问题,涉及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处理等。题中常呈现多种设备及原理,涉及多种物质或方法。解题时注意箭头的指向:箭头指向设备,表明是添加的反应物;箭头离开设备,表明是生成物。设备中的排出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H2O、O2、CO2等。

【例3】(2015年北京市)某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SO2,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 (CaSO4・2H2O)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4: [O2、CO2][H2O][H2O][O2][CaCO3][烟气(O2、CO2、SO2)][H2SO3][设备1][设备2][设备3][设备4][CaSO4][CaSO3][石膏][图4]

(1)设备1中,通过喷淋水脱去烟气中的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设备2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将H2SO3转化为 。

(3)设备3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

【解析】(1)设备1中,烟气中的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亚硫酸),O2和CO2释放到空气中。(2)设备2中发生的核心反应为CaCO3+H2SO3=CaSO3+H2O+CO2,加入CaCO3的目的是将H2SO3转化为CaSO3。(3)设备3中发生的核心反应为2CaSO3+O2=2CaSO4,CaSO3中硫元素为+4价,CaSO4中硫元素为+6价,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变为化合物后化合价为-2,可见,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氧和硫。

【答案】(1)H2O+SO2=H2SO3 (2)CaSO3 (3)氧、硫

【思路点拨】本题以烟气转化――脱硫技术的流程图为载体,考查了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去除与转化过程。解题时要注意每个设备中临时添加或转化的物质及所发生的核心化学反应。根据箭头指向可推知除了烟气外,设备中临时添加的H2O、O2、CaCO3等物质也是反应原料,石膏是终极产品。

题型4 海水的综合利用流程

该题型主要以海水淡化,海水中某种金属的提取,海水晒盐及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海洋中贝壳类资源的利用等为背景,以工艺流程图的形式给题,考查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综合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看懂流程图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例4】(2015年烟台市)海洋中蕴含丰富的资源。

(1)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海水变为淡水的是 (填字母)。

A.滤纸过滤 B.吸附

C.沉降 D.蒸馏

(2)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D2O)可作原子能反应堆的中子减速剂和传热介质。重水中重氢原子(D)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5所示: [海水][粗盐][母液][精盐水][吸氨、酸化][加热][Ⅵ][Ⅰ][Ⅲ][Ⅳ][Ⅴ][Ⅱ][Mg(OH2)][MgCl2][电解][Mg][石灰乳][CaO][贝壳

(主要含碳酸钙)][NaHCO3][Na2CO3][图5]

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Ⅴ中所加试剂是 。

②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Cl2、MgSO4等可溶性杂质,可加入下列物质,利用过滤等操作进行除杂。则加入下列三种物质的先后顺序为 (填字母)。

a.适量的盐酸

b.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c.稍过量的Ba(OH)2溶液

③第Ⅲ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④在海边用贝壳作原料制生石灰,优于用石灰石作原料的原因是 (写一条)。

【解析】(1)过滤是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物质,故A项错误;吸附是除去水中的色素、异味或细小颗粒等杂质的方法,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盐,故B项错误;沉降可使大颗粒不溶物快速沉淀下来,可溶性物质无法靠沉降而除去,故C项错误;蒸馏是通过加热的方法将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将盐分除去,得到纯度较高的蒸馏水,达到淡化水的目的,故D项正确。 (2)重水中的重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则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2×2+16×1]×100%=80%。(3)①由流程图分析可知,步骤Ⅳ中,母液与石灰乳反应后得到的物质主要是氢氧化镁,步骤Ⅴ中所加试剂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推知该试剂是盐酸;②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Cl2、MgSO4等可溶性杂质,所加试剂的顺序是,先加稍过量的Ba(OH) 2溶液,除去MgSO4,再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 CaCl2和过量的Ba(OH) 2,引入新杂质NaOH,最后加适量的盐酸,除去NaOH和过量的Na2CO3,即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是c、b、a;③第Ⅲ步反应是加热碳酸氢钠,其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④在海边用贝壳作原料制作生石灰,既可减少贝壳的污染,又可提高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浪费。

金属镁冶炼技术范文5

交口县突出抓好“双百双千”项目建设进程是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该县有12个项目被列入市里“双百双千”项目,预算总投资达56.75亿元。为了争取这些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县里展开项目审批开工建设攻坚战:以县委书记郑明珠、县长王宁、副县长程晓春牵头,实行四套班子领导包联责任制;县发改局、经贸局、城建局、国土局、水利局、环保局、电力、金融等部门根据所包项目及各自的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为“双百双千”产业项目在立项、土地、环评、选址、供水、供电、道路交通以及资金筹措等方面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一切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创优环境,排除干扰;各承载项目企业都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在审批主件不缺、基本具备开工条件的情况下,坚持边办手续、边融资、边开工建设。县里投入500万元用于项目启动前期资金,拿出200万元对项目包联领导、项目承载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奖励,有力地推动了项目的启动上马。目前,12个项目中已有10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其中2个前期工程完工投产,1个已接近收尾,近期投产,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

该县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方面的做法:

一是进一步加快煤炭行业资源整合,提高开采技术水平和回采率。蔡家沟、孟家两个30万吨矿井扩建项目已大部分完成,近期投产;达胜泰30万吨矿井的证照申领工作基本完善,年内将全面投入技改;百富勤公司150万吨一期90万吨洗煤项目投入生产。

二是加快焦化行业的整合。在关闭取缔9户小焦化企业的同时,对列入省焦化行业分类处置名单的5户焦化企业加大环保整治力度;积极推进焦化行业的环境容量置换,双向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扭转散、乱、杂及规模偏小的局面,稳步提高焦化产业的效益,引导上马炭化室在6米以上的焦炉;积极开发和利用焦炉煤气,鼓励支持煤化工下游深加工产业发展,大力开发煤化工新产品,完成40万吨甲醇和20万吨二甲醚等项目的规划、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升级改造冶炼行业。关停取缔了14户小冶炼,对18户100立方米以上的24支高炉进行技术改造,上马两户500立方米以上高炉,打造“煤―焦―铁―钢”、“铁矿石―烧结―生铁―铸造”等产业链条,鼓励支持高档次普钢和特种钢项目的建设,逐步提升冶炼工业的技术水平。

四是扶持发展铝镁耐材行业。集中力量抓好交口铝电煤公司80万吨氧化铝项目的建设,确保实现早上、快上、上足,同时抓好五麟公司5万吨铝硅合金和天通有限公司10万吨氢氧化铝项目的建设;扶持发展镁工业,扩大金属镁生产规模,引进和开发镁合金综合加工项目,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高起点和科技先导的要求,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积极开发出多种新型高档耐火材料,促进了产品的优化升级。

五是进一步完善了双池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功能性设施配套,不断提高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聘请了有关专家编制全县循环经济规划,对环境容量进行评估核定,以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为切入点,指导全县各企业加强企业内部、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的物质循环,推进煤、焦、化、电、铁、钢、建材的联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构建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风险共担、唇齿相依的循环经济新格局。

交口县以发展经济林为重点,提升农业四大基地建设水平的做法:

一是大力实施以核桃、仁用杏、沙棘为主的经济林建设工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适地适树、选用优种的原则,今年新发展核桃林2万亩、仁用杏5000亩、人工沙棘2000亩。与此同时,抓好现有经济林的综合管护和劣质退化品种的嫁接改优工作,提高林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今年县财政将拿出60万元用于发展经济林的补贴,经济林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是狠抓好中药材的订单种植。今年新发展1000亩,突出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确保种植户能够增产增收。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养殖业。按照规模化、集约型发展的思路,在继续扶植牛、羊舍饲圈养和鸡、猪、獭兔等各类养殖大户的同时,今年把发展乌鸡养殖等特种养殖业作为重点。县政府捆绑资金100万元用于扶持养殖业的发展,支持养殖大户的规模扩张和技术提升,不断提高全县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水平和整体效益。

金属镁冶炼技术范文6

――摘自聂卫国同志在兵团第六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初秋时节,农十三师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南岗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资的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熟料水泥项目落户农十三师;哈密安彩塑胶有限公司在红星二场投产运营;红山农场与哈密兴隆淀粉有限公司签订了年产1.5万吨淀粉合作项目……

一个个工业项目就像一枚枚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收获的枝头光彩夺目。

2007年,农十三师第二产业贡献率达31.2%,拉动经济增长9.3个百分点。二产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1.66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4.18亿元,全师已发展工业企业75家,90%以上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基本实现家家盈利、个个分红,全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9亿元,师本级实现税后分红8500万元,团场实现工业分红3800多万元,师、团两级实现分红突破亿元大关。据兵团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530.4%,居兵团各单位之首。

工业已成为农十三师经济的“擎天柱”。

跋涉之旅充满艰辛

所有的事物都有它成长发展的路径。农十三师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工业同样经历了艰难的跋涉和痛苦的挣扎。

从单一的公有制模式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工业全面亏损到全面盈利,从一穷二白搞工业到师、团工业反哺农业,农十三师工业经历了一个破茧成蝶的蜕变过程。

农十三师挂牌成立之初,该师党委就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和“兴师富民”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根据所处的区位优势和拥有的资源优势,师党委确立了“以资源换资金,以产权换投资,以市场换技术,以合作换发展”的工业发展之路。

于是,这个师大刀阔斧地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对全师所有国有独资企业全部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实现了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多元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企业不仅盘活了存量,消灭了亏损源,而且使一大批下岗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同时,农十三师积极实施对外合作,加快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提出了“不当老大、不控股、不干预”的“三不”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招商引资的大突破。种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短短几年时间,农十三师的工业企业在股份制改造的进程中,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如今已有数十家股份制工业企业分布在农十三师的辖区内,涉及金属、煤炭、化工、建材、支农、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行业。

2005年,农十三师撤销了管理农产品的关卡,还把棉花的销售权下放到团场。2007年,该师所有团场不再向师上缴利润,各团场入股师直工业企业的一律给予不低于25%的分红回报,农产品出售后完全按市场价兑现给职工,在以工补农上迈出了第一步。

团场工业遍地开花

加快团场工业快速发展,是工业强师的现实需要。农十三师党委大胆解放思想,以深化团场企业改革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将团场工业作为全师工业发展的“第二战场”,不仅形成了“一团一策”“一团一品”的团场工业特色,还创造条件鼓励团场领办全师龙头企业,引领团场工业阔步向前。

红星一场积极实施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战略,通过招商引资,加大盘活闲置厂房、设备等资产力度,使闲置了十几年的老厂房又唱起了工业新歌。该场党委确立了“依靠二、三产业,做大做强团场”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师党委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标,抓住二道湖重工业园区的发展契机,在师重工业园区组建哈密晋美镁合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每年生产金属镁以及其制成品4000吨,年产值将达到1.2亿元。

红星二场办工业坚持“不控股、不独资、不单干、不怕别人挣大钱”的原则,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团场工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奋勇争先的良好势头。2007年,这个农场实现工业总产值2145万元,工业增加值939万元,比2006年增长150%。

火箭农场为实现工业对农业的间接支持,积极在政策导向、项目提供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几年间,团场做大做强了“银天”牌棉业、“东疆”牌油脂等一批年产值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种植业、果蔬园艺业的产业化经营。

黄田农场进一步加大工业资源的整合力度,将工业园划分为三个区,即:加工区、食品区、化工区,并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积极引导各种工业要素、产业和企业向园区集聚,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承载能力强、产业聚集度高、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具有发展优势的重要平台。

与此同时,淖毛湖农场把哈密瓜效益吃干榨尽,柳树泉农场充分挖掘电力优势,红星四场围绕农产品深加工做文章……农十三师团办工业已是“家家有着落,场场有出路”,仅今年就新办工业企业33家。各团场发展工业你追我赶,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

倾力打造“四大品牌”

今年4月中旬,农十三师与深圳科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10万吨镁合金和10万吨硅铁合作生产项目。紧接着,农十三师与民营企业家郜建军又签订了60万吨煤焦化合作项目。

按照兵团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农十三师工业发展的实际,师党委提出了“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思路,倾力打造发展工业的“四大品牌”。

――打造“产业品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师域内外的各种资源优势向三个产业集群聚集。以发展铜、镍、铁、煤、焦炭、硫化碱、金属镁、镍铁合金等为重点,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来发展资源导向型的产业集群,发挥区位优势来发展市场导向型的产业集群,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集群。

――打造“企业品牌”,做大做强优势企业。重点打造天隆镍业、汇隆镍业、晋太冶炼、红星科健、红山化工、天山娇果业等叫得响、辐射带动力强的“企业品牌”。

――打造“园区品牌”,形成产业聚集的主战场。倾全师之力,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前瞻性、大手笔、块状式的规划,建设二道湖工业园区和骆驼圈子重工业园区,形成循环经济式的产业集群,尽快把园区建设成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主战场和经济增长点。

――打造“企业家品牌”,带动所在企业快速发展。按照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紧贴农十三师发展的实际,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为优秀企业家的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尽快培养一批品行好、会经营、善管理、守诚信、开拓型、德才兼备的“品牌式的企业家”队伍。

为了将工业发展触角延伸到了更加宽广的领域,农十三师打破地域界限,注重借民营资本之力促进国有资产快速扩张。自2005年开始,农十三师就在异地办工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先后取得了杜拉特铜镍铅锌矿和青格勒拜铜镍矿的采矿权,在库车县争取到了煤矿、芒硝矿,在鄯善取得了金矿、铁矿等资源的开采权。

至“十一五”末,全师现有工业和工业园区可实现工业增加值13亿元以上,实现利润6亿元以上,师本级分红3亿元,团场企业分红1亿元,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6:48:26,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丰硕成果理论支撑

农十j师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丰富的理论。该师工业能有所发展,其实就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理论的过程,就是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