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服务业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服务业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金融服务业 创新 意义 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作为一个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我国金融服务业针对这种情况,为求得更好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着一系列的创新。金融创新目前已经成为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国内的金融服务业创新对象也是为了提高银行服务价值。
一、我国金融服务业进行创新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是顺应客户变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基本上已经和世界接轨,而金融深化的不断加剧,使原有的金融服务体系已经显得落后,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首先,银行客户掌握了更多的金融知识,他们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对于金融服务的鉴别评价能力也越来越强,他们要求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并尊重他们,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融资的收益和成本上。这种情况下,银行就只有通过创新服务,从而拥有更多重视长久的客户,来满足客户对于金融服务业要求的提升。其次,客户有了更大的可选择空间来选择金融服务,并且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主动权也越来越大,银行只有不断的进行服务创新才能吸引更多客户来保证它们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国内银行增加利润的需要
新时期我国的银行发展举步维艰,在面临着外国其他银行的挑战的同时,要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的需要。为了抢占商机,获得新的客户,满足自身的发展,国内银行要对自身的服务体系不断进行创新,在原有的市场上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从而促进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并争取到利润的最大化。
(三)是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很多的经济行为都是在金融服务业中完成的,人们对于金融服务业服务的范围和服务要求也随之扩大,金融服务业将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很重要的职责。在不断的加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对金融服务业的创新也就成为了一个必然。因此,要满足人们参与经济生活中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将我国金融创新推进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中。
二、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一)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能力不强
相对于国内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创新能力要强很多,并占有绝对优势。一方面,我国金融创新中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由于金融工具和品种单一、金融开发技术落后、电子化程度较低等原因,中资金融机构的金融开发技术比较落后,相对的占领市场主动权和利用金融创新获取利润的就能力较差。反观国外金融工具种类就比较多,而且金融服务全面,并具有较强的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
(二)国内金融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我国证券经纪与交易业、保险业比重相对偏低,金融服务业行业结构和区域发展不协调,而且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乏力,增长速度过于缓慢,低于我国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占全国总量的5%左右,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半;而且对于农村的金融服务而言存在供给严重滞后,存在金融服务业发展较大的地区差异,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机构仍显缺乏。
(三)对外合作和开展跨国业务的能力低下
除了中国银行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的海外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其发展程度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而外资银已经通过大规模的并购与重组,在综合经营模式下将分支遍布于世界各地。目前来看,大多数国外的银行已经业务的重点已经不像国内银行把主要业务放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而是置于如利率互换、出口保理及福费等金融衍生工具之上,因此他们获取高额的利润或者规避金融风险都可以通过金融服务创新来实现,这也是相对于国外金融机构国内银行难以望其项背的。
(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金融在实践过程中还经常存在立法比较滞后,法规操作性较差,专业性法律层次较低,不能严格执行等一系列问题,表现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交通、通讯、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大都有支持金融的发展。
(五)我国金融服务业优质的人力资本比较匮乏
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与经营管理方式与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息息相关,国外的金融行业对人力资本培养和储存投入很大,十分重视服务人员的培训,这就对保证了金融机构内控系统的稳定性。而我国目前的金融服务业,尤其是各类商业银行业,很少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上投资。为了降低其经营成本或者缩减开支,而导致员工的工作报酬太低,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构是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向外资金融机构大量的流动,加大内资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之间的收益率差距,从而使内资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更低,从而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
三、关于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深化金融服务体制改革
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应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参与市场竞争,使技术创新以及资产质量等项目指标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快自身改革,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商业银行目前有几个方面需要进行的解决和完善,首先,国有银行保证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进行产权明晰;其次,要解决组织层次过于繁琐的问题,建立一套完善的机构内部控制机制和科学有效的治理结构;三是要逐步降低不良贷款的机率,根据银行自身的特点,适当地补一些资本;四是建立多层次银行服务体系,进一步调整结构组织,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二)追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金融服务业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迎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客户的要求,因此,金融服务业最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每一项金融品种的创新都应该立足于市场及客户,与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金融服务业创新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强自身实力的重要举措。金融服务业得以生存的最根本保证是客户,所以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开发出的金融产品既要考虑实际情况,还要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和客户的需要。只有有市场、有客户的金融产品才会有可观的发展前景,反之则要尽快转型,要发展其他的金融产品。只有这样,金融服务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取得很好的发展。
(三)提高员工素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在银行柜台是与客户的接触最为频繁,也是对外服务的窗口,可以说银行的柜面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决定了金融服务的水平,为此,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柜面人员的服务管理,这也是金融服务业进行创新的重要方面。首先,客户在为了获取选择某种金融产品的信息时,工作人员就成为了最直接的对象,工作人员对客户的询问表现的一无所知的话,则会引起客户的反感,从而造成客户的流失,因此,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员工自身的金融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升竞争实力,就要对员工进行各种培训,带动员工学习各种新业务、新知识的热情。使得员工对于客户的询问可以对答如流,并为客户提供适当的建议,提升竞争实力。其次,银行的工作人员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热情的服务态度。要让客户可以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来购买金融产品,这才是拥有忠实长久客户的最佳途径。
(四)加强制度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创新激励机制
完善金融服务的创新体制是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因此,增强金融服务水平需要一套有效的金融服务机制。当今社会,金融服务体制也要适应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的快节奏的氛围之中,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来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创新金融服务体制要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从而满足客户的不同新的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客户满意度,从而顺利实现金融服务机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曹佳玲,潘小红.关于加强金融创新的思考[J].市场竞争能力建设,2007(11).
[2]何德旭,王朝阳.中国金融服务业的体制改革与产品创新[J] .财经问题研究,2007(06).
金融服务业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 个人金融服务 现状 对策
在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个人金融服务的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比较大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利用这一点大力发展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个人金融服务业务体系,提升其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而如何构建和发展,正是当前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发展道路中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个人金融服务现状
随着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规模不断扩大,银行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在邮政储蓄银行中开展个人金融服务是在当前激烈竞争中想要获得胜利的必然选择。首先,邮政储蓄银行先后开办了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定活两便、活期储蓄、零存整取定期储蓄、整存零取定期储蓄、通知存款储蓄等相关的储蓄业务。近些年的储蓄规模不断扩大,呈迅速增长的趋势,并且逐渐成为了银行储蓄当中的重要角色。其次,在个人业务上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2005年邮政储蓄转变自身的开办业务,办理小额的抵押贷款相关业务,逐渐成为了商业银行中的一员。最后,邮政储蓄银行已经开办了邮政汇兑、保险、代收代付、发行和兑付国债、销售基金和托管等多项中间业务,并且在努力开展网上汇款、电子汇款等相关的金融业务。
二、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个人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金融产品技术含量较低
总的来说,邮储的个人金融服务业务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高技术含量、高层次的服务业务,另一方面就是简单操作、低层次的服务业务。低层次的服务业务具有劳动相对密集、获取利益的能力相对较弱等特征,高层次的服务业务具有获取利益能力强和技术相对比较密集的特点。目前邮储的代收、代付以及业务都是简单操作型的。但是目前国内其他的商业银行都已经在开发技术含量高、高层次的个人金融服务业务,虽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邮储当前的状况明显不适应这样的趋势。
(二)未形成完整的规模和品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邮政储蓄银行虽然获得了发展,但是与同行业的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并且未形成完整的规模和品牌。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发展个人金融服务业务比较好的地区的收入比重可以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而发展相比较较差的地区收入比重还不到百分之一,这中间的差距是很明显的。这与未形成完整的规模和品牌有较大的关系。
(三)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的个人金融服务业务领域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服务和网点两个方面。虽然邮政储蓄银行在网店上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在服务上还是明显体现出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业务人员的素质较低、学历不高、没有专业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行政色彩相对较浓,服务质量不高。并且这些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导致邮储很难在行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个人金融服务的相应对策
(一)对市场进行细分,明确自身的定位
在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个人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优先发展的战略和个人金融服务业务在市场当中的主导地位,这过程最关键的就是要对市场进行细分。邮政储蓄银行大部分的网点都在农村,因此,应该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中的市场和农村中的市场,密切中时农村个人客户的真正需求,特别是劳务输出的农民工需求,应该抢占商机,占领农村中最重要的市场,并且能够发挥自身的亲民特性,通过低成本、高标准等相关服务手段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二)努力拓展多项业务和品牌
第一,邮政银行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开拓支付保险金融业务的市场,重点发展其他类的相关中间业务。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有效实现系统联网通用业务,将客户的资源能够达到共享的目的,拓展类相关的中间业务。第二,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发相关自身特色的产品,例如:绿卡集邮、自动缴付、信件通知等,以“邮政+金融”的形式拓展邮政储蓄银行的特色产品。第三,邮政储蓄银行在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激烈竞争的过程可能会有效实现合作的现实需求。对此,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利用这点优势,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长期的委托业务。第四,应该根据市场的发展原则,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措施,以社区为中心,开展个人金融服务业务,努力实现双赢的最终结果。
(三)优化服务质量,创新服务理念
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将高效、优质、满意作为服务目标,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在不断的探索中创新邮政储蓄银行的服务李妮娜,完善产品的售后服务,建立方便快捷的业务处理程序。
综上所述,邮政储蓄银行以其自身的巨大优势和后天的不断努力,在开展个人金融服务业务的同时还建立了个人金融服务业体系的框架。虽然在这过程中存在这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明确自身的定位,努力拓展多项业务和品牌,优化服务质量,创新服务理念等对策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在众多竞争者中独占鳌头。
参考文献:
[1]高曙东.邮储行金融服务外包的策略与实践――专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科技发展部总经理刘玉成[J].中国金融电脑,2015.
金融服务业的特点范文3
【摘要】目前,上海正着力进行国际航运和金融“两个中心”的建设,为推动上海国际航运金融中心的建设,本文在研究航运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意义基础上,分析了航运金融服务业在机构和业务这两方面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上海航运金融服务业的对策。
关键词 航运金融服务业;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
【作者简介】蔡娟娟,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运、物流经济与金融。
一、上海航运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意义
2009 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正式对上海航运和金融“两个中心”建设进行战略部署,提出到2020 年将基本形成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目标,并给予政策支持。而航运金融服务作为航运业和金融业的交叉性和枢纽,在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关系紧密,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建设需要航运业作为重要产业平台,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撑,世界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同时都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随着上海市“两个中心”的建设进程逐步推进,加快发展航运金融业已成为我国航运界与金融界热议的话题,航运金融对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上海能否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找出航运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上海航运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
(一) 航运融资服务体系
船舶融资为航运企业提供了筹集资金的渠道。上海航运融资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上海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金融租赁公司。为满足上海航运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上海的金融机构一直为航运、船舶制造和港口管理等相关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方式的金融服务。航运信贷按期限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按信贷业务品种可分为项目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产贷款。到2012年末,上海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金融租赁公司为航运业、船舶制造业和港口业的授信总额为1518.6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891.8亿元人民币,租赁总额为178亿元人民币。
(二) 航运保险服务体系
海上保险为航运企业提供了降低风险的保障。航运业的风险高,损失大,因此特别需要通过航运保险来降低风险。在我国,航运保险又称水险,主要由船舶险、货运险和保赔险这三大部分组成。航运保险可以为海上运输转移风险、均摊损失和提供补偿,它不仅保障了航运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航运中心的建设。
航运保险服务体系主要由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组成。其中,提供各类航运保险业务的为保险公司,为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服务的为再保险公司,为投保人和保险人提供各类中介和服务的为保险中介机构。到2012年末,上海从事航运保险直保业务的财产保险公司共有43 家。其中,从经营的险种看,有29 家公司经营船舶保险、41家公司经营货运险、1家公司经营出口信用保险;从公司资本性质看,有32家为中资财产保险公司,11家为外资财产保险公司。到2012年末,上海从事再保险服务的再保险公司共有4家,其中有1家为中资再保险公司,3家为外资再保险公司。到2012年末,上海共有保险中介机构324 家, 其中有150 家保险机构、107家保险经纪机构、67家保险公估机构。
(三) 航运衍生品服务体系
航运衍生品可以规避航运企业的风险。在航运衍生品市场上,依据自身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和承受能力,航运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航运衍生品来规避风险,提高利润。2011年3月,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开始推行上海航运运价衍生品交易运作。上海航运衍生品指数有多种,主要有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中国沿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和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2010年11月,上海航运交易所推出出口集装箱运价衍生品交易。2011年12月,上海航运交易所推出中国沿海煤炭运价衍生品交易。
三、上海航运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 航运融资业务
航运融资是指金融机构对航运产业集群提供融资服务的统称,具体包括金融机构对上游船舶设备修造企业的融资,对中游航运服务企业的融资以及对下游港口和临港生产制造企业的融资。2012年,上海各主要金融机构对上游船舶设备修造企业的授信总额为386.6 亿元, 贷款余额为303.4亿元,融资租赁为3亿元,其他融资方式为37.13 亿元。对中游航运服务企业的授信总额为543.8亿元,贷款余额为330.9亿元,融资租赁为97.7亿元,其他融资方式为41.7亿元。对下游港口和临港生产制造企业的授信总额为588.2 亿元,贷款余额为257.5 亿元,融资租赁为72.6 亿元,其他融资方式为64.8亿元(表1)。
(二) 航运保险业务
上海继续落实国务院2009年提出的建设“两个中心”的《意见》中有关推动航运保险发展的政策,2012年上海地区全年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1.17亿元。自2009年该政策实施以来,注册在上海的保险企业享受免征国际航运保险业务营业税额累计达到2.89亿元,为上海航运保险业务提供了成本优势,推动了上海航运保险业务的集聚。
近年来,上海航运保险市场发展很快,在全国航运保险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集聚相应继续增强(表2)。2012年,上海地区船舶险业务总量为22.62 亿元, 全国船舶险业务总量为50.8 亿元,上海占全国相关业务量高达44%,比2011年提高了4%;上海地区货运险业务总量为13.39亿元,全国货运险业务总量为103亿元,上海占全国相关业务量的13%,比2011 年下降了1%。总体来看, 2012 年上海船舶险和货运险总量为36.01 亿元,占全国相关业务量的23%,比2011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三) 航运衍生品业务
到2012年末,上海运价衍生品交易市场单边成交总量约2800 万手,单边总成交金额约1800亿元。其中,出口集装箱运价衍生品交易市场单边成交量为1417 万手,交易额为1248 亿元,较2011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沿海煤炭运价衍生品交易市场单边成交为1381万手,交易额为556亿元。
四、上海航运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一) 加强航运金融产品的创新
一方面,加强融资产品创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认真研究客户和市场需求,开发符合航运业特点的融资模式和产品。比如,为支持中小货代企业的融资,创新推出“货代通”产品(李西江,2012)。另一方面,加快航运保险产品创新。保险公司除大力发展船舶险、货运险等传统保险业务外,还应积极探索新型航运保险业务,如承运人责任险、码头责任险等。同时,应加快航运金融衍生品创新,金融机构应在进一步完善有关运价指数编制的基础上,开发运价指数衍生产品,如创新推出FFA①人民币远期运价协议产品。
(二) 加快航运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方面要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国际著名的银行、保险公司和租赁公司尤其是专门从事航运金融业务的机构,到上海设立分支机构并开展业务。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增强实力拓展国际业务,建立并完善遍布全球主要港口的服务网络,提高上海航运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 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金融服务业的特点范文4
一、金融服务的含义
1993年12月15日,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其规定银行类金融服务内容:接受公众存款及其他应偿还资金;所有形式的贷款、按揭贷款,为商业交易提供融通或融资;融资租赁;所有形式的支付或转帐服务,包括信用卡、付款卡、签帐卡、旅行支票或汇票;担保和承诺;在交易场内及场外或其他场所自营或待客买卖货币市场工具(包括支票、票据、存款证)、外汇、衍生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期货和期权),汇率和利率工具(包括调换、远期合约)、其他可转让工具和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清算和结算服务;金融信息提供和转移、金融数据加工及由其他金融服务者提供的相应软件;对以上列出活动提供咨询、中介和其他辅助的金融服务,包括资信调查和分析、投资组合研究和咨询,及为收购和公司重组或策划提供咨询。
《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的主要内容: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受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市场的权利;取消跨边界服务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所占比率超过50%。
二、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人事管理缺乏科学性。
国有商业银行在内部人事管理上依然残留着固有的银行体制弊端。目前,在银行体系中普遍存在奖励和晋升论资排辈的倾向,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工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积极员工的工作热情。不仅过多官员中存在大量庸员,而且从业人员中市场竞争观念淡薄,靠老子寄生的思想浓厚,金融知识的匮乏和操作经验的不足常常引起服务质量上的低效。这种低效率主要来源与专业素质上的差距,据某一银行一家分行在一次调查中显示:大学、大专、中专学历人员分别占该行员工总数的8%、20%和38%,高层次人才明显偏低。另一方面,较低的人员效率也来源于人事管理中的不正当的招工原则和激励约束机制。
(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有待改进。
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尽管我国银行从1994年实行了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但由于国家政策性控制的影响,一直都不能落实真正意义上的比例管理。在贷款发放的过程中,重视了社会效益,而忽视了银行自身的经济利益;在吸收存款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只考核了存款额度的增加而忽视了筹资成本。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全部资本对风险资本的比例都只有4%—6%的水平,大大低于8%的国际标准,而且资本充足率达到的4%也是帐面的数字而已,实际资金受到大量呆坏帐的冲销。资本金的不足给我国银行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国际化经营带来相当沉重的压力,不利于我国银行拓展海外业务。另外,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使得我国银行与国际金融市场相隔绝,致使我国银行在防止市场利率波动、汇率波动对资产负债的影响方面缺乏相应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金融风险。这些问题一方面使银行经营效益低下,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不利于金融业国际化进程。
(三)服务手段落后,金融服务尚需加大力度。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金融服务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先进的外国商业银行拥有发达的国际业务网络,方便快捷的电子服务设施,在技术装备上远远优于我国各商业银行。外国先进的银行网络已经实现了全球联网,网络已进入广大企业和家庭,ATM机遍及商业区和住宅区,而我国商业银行在电子方面尚处于初始阶段,无论是电子化营业网点的覆盖率,还是ATM机的普及方面均有待完善。在金融服务市场需求向多样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尚缺乏“满足需求,创造需求”的营销意识,在金融服务产品的开发上还有许多空白点有待弥补。
(四)国内金融服务业成长滞后。
一般情况而言,一个国家引进外资银行,一方面对该国的金融与经济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加大了该国货币当局制定并实施政策的难度,加剧了该国金融服务业的竞争,阻碍了其民族金融业的正常发展等等。因此,正确引进外资银行的政策和战略应能充分发挥外资银行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尽可能地降低外资银行带来的消极作用。其中,在引进外资银行的同时,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成长是政策的关键之一。只有为国内金融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使之与外资银行相互促进,并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当中不断壮大,我国的金融业才不至于受到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目前,我国由于国内金融改革上存在一些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难点,如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相关改革(如国有企业改革)等,国内金融服务业的成长总体上看要略滞后于外资银行的引进和发展速度。如果完全放开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国内银行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五)另外,由于历史因素和地区条块分割,造成企业利用金融服务受到地区分割的限制,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尤其是金融资金在各地区的横向流动,阻碍了一个新企业进入即定的金融服务领域,往往造成一个地区资金不足和另外地区资金的闲置。
三、加入WTO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影响
加入WTO后,我国的金融业市场将从一个相对封闭的金融体系步入开放的金融体系。从长远看,外资银行的进入将带来许多新的观念、新的金融品种,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提高、新业务种类的开发及服务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客户可以享受到质量更高的金融服务、更为丰富的金融产品。但从近期看,尤其是在金融开放的初期,我国银行会在诸多方面受到冲击。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更多地引进外资。
加入WTO,外国银行在我国市场的空间不断拓宽,银行业务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可继续增加外国资金向我国的流入,受益的将是那些依赖于金融支持的行业,有利于更多地吸引外资,弥补国内银行资金不足的缺陷。“入世”后,无论是外资银行还是国内银行都会更加及时、迅速、准确、优质、高效地提供金融服务,特别是对那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的行业来讲,金融服务业“入世”后的变化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实惠。
2、有利于引进先进的业务品种和管理经验。
加入WTO后,通过学习和借鉴外国银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服务方式,有利于我国银行业与国际金融业接轨,引进先进的服务品种和科学的管理经验。
3、有利于加快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强化竞争机制。
加入WTO,外资银行的涌入,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了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开放本币业务,对于处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国有商业银行,无疑会进一步强化改革和自我完善的紧迫感、危机感,无形当中形成一种压力,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提高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
(二)消极影响
1、不利于金融稳定。
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高达40%以上,且仍呈上升趋势,因此,我国银行体系正面临改革压力的严峻考验。过快地开放银行业,尤其是过多、过快开放本币业务,可能会使外资银行实力在短期内迅速增强,导致国内银行实力的下降,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不利于公平竞争。
西方一些大的银行,近年来通过合并或资产重组,势力雄厚,进入我国市场后,势必在挣抢客户和市场时占有特殊的竞争优势。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以网点多,规模大垄断着国内的金融市场,但是其不良债权多(即便已剥离大部分不良资产)、负担沉重,面对西方规模大的商业银行,则无力与之竞争和抗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国的金融服务市场将有可能被西方国际大银行所控制。
3、中资银行将面临人才流失的严重问题。
知识经济市场下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取得获胜的砝码。人才的竞争体现在经营管理水平与业务水平两个方面。显然,外资银行具有较高经营水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国内的银行本来就缺乏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业务骨干,一旦外资银行进入以后,其以高待遇和优良的工作环境“挖”走大部分中资银行的业务骨干。同时,中资银行在短期内难以提高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入世后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对策
(一)改革旧有的管理机制,提高制度创新能力。(1)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在人事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首先应转变观念,奉行重视人才、重视效率的经营之道。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坚持实行干部责任制、劳动合同制、试岗制等新兴人事管理制度,以保证人事安排中的合理性。其次,应转变旧有的人才选择、使用和培训机制,建立新型的人才晋升选拔机制,重视金融企业自身形象建设,既挖掘内部潜力,又吸引外部人才,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2)组织机构创新。随着银行经营领域和经营地域的突破,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模糊化,形成了多元化功能的“金融百货公司“,世界金融服务贸易的拓展使银行竞争异常激烈。因此,银行竞争转向市场营销能力的竞争,银行纷纷建立有关市场营销的部门。如美国花旗银行早在1975年就建起消费者金融服务部,通过分支机构和ATM网络扩展,以及自身花旗卡和其他信用服务卡,24小时满足消费者的金融需求和服务。
(二)资产负债管理创新。应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全面实行资产风险管理,努力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外国银行相比,我国国有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所作的努力远远不够。如同其他企业一样,银行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西方商业银行大力推出的金融产品正是这“三性”合一的具体表现。为了防止由于利率波动、汇率波动引起的风险,西方银行大力开发了一系列新的金融产品,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发的金融品种较少。
(三)业务创新。
在市场需求日新月异的今天,银行单靠存款放款等的日常业务已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均开始在金融服务市场上寻求更灵活、方便、高效的融资、投资方式以及综合性金融服务。西方各大银行在此方面已进行了许多业务创新。如香港恒生银行推行电子桌面银行服务,为客户提供资金管理、贸易、证券及市场资源的综合服务。我国商业银行在服务品种上需要进行业务创新。按金融服务产品附加值差别性和服务对象的差异,可将金融服务产品进行两个维度划分,作为业务创新的基点。按金融产品附加值大小可将其分为商品型和高附加值型。商品型金融产品对专业技术要求较低,向市场提供稳定、廉价的服务,有迅速和标准化的特点。高附加值型产品重在个案处理,向特定市场提供满足具体需求的服务,有很高的专业水准要求。按服务对象是个人还是企业又可将金融服务产品分为零售和批发业务。
金融服务业的特点范文5
服务业是一个大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4年把它列为院重点研究学科。服务业包含金融服务业。过去大家一直不把金融当做一个服务业来看,因为金融是生产产品。可以说中国加入WTO之后,刺激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对于经济发展有很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个成长型的经济而言,衡量经济的发展程度,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是否提高。
2011年11月11日,淘宝当日促销活动达到了3.6亿元。我国电子商务显示出蓬勃的发展态势,预计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将成为全球第一,当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服务业的新特点值得我们关注,这可以概括为“四高一低”,即高成长、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性、高人力资本含量和低消耗。
新兴服务业就是随着社会分工深化产生新的服务对象,随着新的科技发展出现新的服务手段,随着管理创新产生新的服务模式。分工的深化,科技的发展,也就是管理创新。我国某些新兴服务业在未来可能具有主导战略性地位。这需要政府政策上给予支持,因此要促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管理、人才政策等手段产生集合效应,新兴服务业依赖知识、创新、人力资源等要素更加有效地配合制度创新。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制度性,更加需要制度的创新性和健全的市场机制。
这两年,我看到很多人说发展服务业要处理好它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潜台词就是服务业不是实体经济。我认为,就实体和虚拟而言,服务业不是虚拟产业。在这种观念中所对应的实际上是产品,产品有形,产品可以储存。服务和产品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工艺和需求是同时产生、同时得到满足的。只是它和一般的产品不一样而已。特别是我们金融行业,金融是服务业,但服务业不是虚拟产业。如果只是针对货币金融的价格变化,再产生出一些金融衍生品,它是因基础性货币和金融产品的价格变化而产生它的收益流的,这样的东西是虚拟的。这些东西我们要限制它发展。我觉得应该正确理解中央发展实体经济的判断。这个判断主要是针对当前经济危机以及防范危机和化解危机过程中的一些措施。这次危机从一开始到现在,它的主要特征是金融服务业过度的发展,超出了人的需求,金融很多的产品是饥不能食,寒不能衣的。而我们的服务业是其他行业不可离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把服务业和实体产业对立起来。
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在GDP中占比比较大的经济,应该说是比较现代化。按照这样一个要求来衡量中国经济的现代化仍然有很强的重要性。但也不要把服务业占比提高看得太重,毕竟是先有制造业,然后才有服务业,制造业发展之后才会有服务业的发展,在制造业还不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会是泡沫。一个产业的结构,发展是有顺序的,就像要先满足人的某种需求,然后再去满足另一种需求,而服务业显然是处在较高的经济活动需求层次上,也就是我们在较低的层次需求得以满足之后去发展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2
一、引言
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服务贸易的结构逐渐由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向以金融、信息、通讯为代表的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业过渡。其中,金融服务业是世界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它也带动了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迅猛增长。中国金融业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2001年底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速度非常快。2002年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只有0.51亿美元,2008年达到3.15亿美元,6年间年均增长35.4%,超过了同期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速度(24.4%),也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出口的增长速度(28%)。那么,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如何?这应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选择美国等17个经济体,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3个指标,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中国金融服务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在国际市场上,某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MS)来反映。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某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相同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反映该国该产品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MSij=Xij/Xwj,其中,MSij表示i经济体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经济体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
表1计算了各经济体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表1可以看出,从1997-2006年,在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市场上,英国和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前两位,两者差不多占到国际金融服务的一半市场,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英、美两国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超强。在中国的东亚近邻当中,香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2001年最高,达到5.53%,之后呈下降趋势,但在近两年又开始回升。在“金砖四国”成员中,在2001年之前,巴西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2001年之后,印度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特别在2005-2006年,印度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出现了大幅上涨。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低,1999年最高只有0.15%,在18个经济体当中,只在个别年份比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高,说明中国的金融服务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TC)反映某一产业净出口与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用来说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TCij=(Xij-Mij)/(Xij+Mij),其中,Xij表示i国或地区j产品的出口,Mij表示i国或地区j产品的进口,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TC指数接近于0时,说明该国或地区比较优势接均水平,进出叉明显,属于水平分工,进出口纯属国际间进行品种交换;如果TC>0,说明比较优势大,而且越接近1,行业竞争力也越强;如果TC
TC指数计算结果发现,从1997-2006年,英国的TC指数始终大于0.6,围绕0.65上下波动,表现出极强的比较优势。美国的TC指数从1997-2001年在0.5~0.6之间波动,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香港的TC指数围绕0.6上下波动,有7年处于0.6~1之间,表现出极强的比较优势;有2年处于0.4~0.6之间,表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发展中经济体在1997-2006年间,TC指数大多数为负,说明金融服务贸易经常处于净进口状态,出口竞争力处于比较劣势地位。其中,印度的TC指数在2005年由负转正,并在2006年大幅上升。中国的TC指数在1997-2001年迅速提高,之后到2005年小幅回落,但在2006年迅速下降,为-0.719,表现出极大的比较劣势。
(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由Balassa提出的一个竞争力测度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占其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RCAij=(Xij/Xit)/(Xwj/Xwt),其中RCAij表示i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i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额;Xit表示i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额;Xwt表示世界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一般来说,如果RCA>1,说明i国金融服务贸易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如果RCA
RCA指数计算结果发现,英国的RCA指数除了1999年和2002年都大于3,显示出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可见,英国是金融服务贸易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香港的RCA指数在1.25-2.5之间波动,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经济体RCA指数大多在1.25以下,显示出较弱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其中,新加坡的RCA指数观测期内都大于0.8,居于相对领先的地位。德国、加拿大、日本和台湾的RCA指数在大多年份处于0.4-0.8之间,属于有微弱比较劣势。韩国的RCA指数有5年小于0.4,显示出较大的比较劣势;有5年大于0.4,特别自2003年以来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若经济体的RCA指数大多年份在0.4以下,是没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体。如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俄罗斯、中国等。其中,中国的RCA指数大多年份小于0.05,是最没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体。
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3个指标对中国同17个经济体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英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极强,占据世界霸主地位。美国与香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居于世界第二、三名。(2)在东亚诸经济体中,香港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同时也是东亚的金融服务贸易中心。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各项指标接近,处于非常弱的位置,中国与这三个经济体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处于18个经济体的最后一名。(3)在“金砖四国”成员中,印度和巴西金融服务的竞争力最强,俄罗斯金融服务的竞争力相对印度和巴西差一些,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国金融服务的竞争力最差,与其他三国相比,差距明显。
三、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为了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学习香港银行业经验,改革管理体制。香港银行业成功的经验有: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服务促进业务发展的原则;先进完备的技术手段和推陈出新的服务品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我们应以香港金融管理体制和金融企业为示范,学习其金融管理制度以及高质量的服务管理,提高内地金融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加强与香港的合作,增强资源整合优势。首先,分析香港金融服务业的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及其获得途径,以供借鉴。其次,在CEPA框架下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强中国内地同香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逐步实现两地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第三,利用香港世界金融中心的“窗口”作用,了解国际金融服务业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
3.加强内地金融机构国际化的步伐。与发达国家甚至东亚的经济体相比,中国金融机构目前国际化的水平仍较低,其原因主要有:起步晚;创新能力较弱;海外业务网点分布过于集中在亚洲;机构规模小,层次低,真正直接经营国际业务的很少;海外经营总体实力仍十分薄弱。因此,中国金融企业应顺应国际化潮流,进一步加强海外金融机构国际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