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个人心理素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高个人心理素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个人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个人心理素质范文1

【关键词】心理教育素质培养自信心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与模式,它是指以全面提高孩子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健康的身体、心理、劳动和生存能力的一种教育,是以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心理教育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新的发展,也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同时也是当代社会对心理学和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因为心理教育的一些内容和目标,心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其他几种教育所不能取代的。耐心心理素质的培养,则是心理教育的根本之一,那么根据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呢?

一、智力因素

从心理教育的观点来看智力,它便具有了新的教育内容和意义,随着心理学本身的发展,对智力的理解也已经得到了加深与扩展。按照新的心理学智力理论,除了传统的记忆、思维、逻辑、语文和数学能力外,人们的自我认识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音乐和艺术的感受力,身体的感受力与灵活性等,也都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就是说,对以上这些方面的培养,也都会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因为它们本身也都是智力的基本因素。这样,在心理教育的意义上,对智力的培养也就应该增加新的内容。同时,就这些所增加的有关智力培养的新的内容而言,它们的作用不但在于提高表面的智力,同时也在于拓宽与优化智力发展,同时也是人的整体发展的素质或基础。

例如:优化教学活动的结构。要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结构,首先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心理活动,有利于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使学生养成“乐学”的心理素质。要把教学活动从学生单纯的认知活动转到全面的心理活动的轨道上,引入情感个性品质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参与学习,养成“善学”的品质。

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实现三个转化:(1)把人类社会学已经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2)把凝聚于知识之中的人类心理活动方式转化为个体的心理素质;(3)把蕴含于知识之中的社会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转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品德,从而发展自己的整体素质,达到“优学”的目的。

总之,不仅要逐步建立一个能够使学生“乐学、善学、优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要使学生在课外学习活动中也能够养成“乐学、善学、优学”的学习心理模式,从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非智力因素

心理教育更为直接的教育作用:人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期望以及人的个性品质等,都是心理学研究的主题。目前美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提倡“成就动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国民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内容。因为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乃至社会群体的“成就动机”的提高,将会促进个体和社会整体水平的发展。而这种成就动机教育。正是心理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因为成就动机是指为了维护自尊心和提高个人地位而努力学习与工作的动机。通常,个人的地位与他人的成就相称。因此.对差等生的教育工作之一就是让他们取得成功体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抱负水平,以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

同样的例子“欲求水准”的研究与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对成功与失败的感受;与其本人的欲求水平有关,甚至是由其本人的欲求水准所决定的。在对欲求水准研究的基础上,便可以进行有关欲求水准的心理教育,其直接教育目的和效果,表现在通过提高学习者的欲求水准,便可以提高其学习的动机和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学习者的欲求水准,还可以提高其对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还可以提高其自信心。

三、自信心

自信的人能够相信自己的价值能力,即使通过社会阻力也不轻易改变信念或放弃工作。只要有了强烈的自信心,你想成就的任何事,都会有希望。马克思曾说:“在科学的人口处,正像在地狱的人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试想一个人还未开始做什么事情,就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没有一点韧劲,他就很难有什么成就。更不可能有什么创造性’。”胆怯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它会磨灭人的毅力,阻碍想象力的扩展和创造精神的发挥。

自信心的培养常见的有:(1)为自己的能力划一条界线;(2)自我欣赏与自我鼓励;(3)在失败与错误中记取教训;(4)发扬优点,坚持长处;(5)认定目标,坚持到底。

总之,自信是一个人个性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人心理生活中的关键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内心体验,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发展,在心理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增加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个性品质

人们都希望自己有所作为。可见,事业对培养自己成熟的个性也有极为重要的联系。爱因斯坦曾说过:深入研究科学创立者的个性发展,可以解释和分析科学的内容,但是在这种片面客观的叙述中,某些步骤有时可能看来是偶然的成功……只有对他们的智力发展进行深研究的情况下,才能理解这些步骤是怎样成为可能的,甚至是必要的。由此可见,培养成熟的个性。实际是走向成功的重要阶梯。

外国心理学家指出:个性的成熟是受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主要制约和影响个性成熟的有四种类型:(一)气质(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二)心理过程的特点;(三)经验水

平(习惯、技法、经验、知识等);(四)信念、爱好的倾向性(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苦乐观、兴趣、志向等)。

总之,人格品质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熏陶逐渐形成的。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政治观点和道德准则.学会为人处世。如何做人,而且形成良好的个性特点,将来才能真正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如何提高个人心理素质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高校教育

1、存在问题

1.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阶段接受的是基础教育,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阶段接受的是专业教育,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靠老师的讲解,而升入大学后往往老师讲得少,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同学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每遇考试就生病或不敢参考。美国人类资源心理学家赫伯特说,未来的文盲已经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初入大学的新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阻碍了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的发展,甚至导致整个心理活动的紊乱。

1.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没有寄宿经历,进入大学后,班级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为主要生活区域,日常生活完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及其其他家庭成员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往往也会导致心理失衡。

1.3、人际关系的复杂化

任何人都要与周围的人产生交往。而大学生正处在步入社会的关键期,他们从内心渴望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调节身心、完成学业。但他们由于对交往的本质与技巧缺乏认识与掌握,又使他们陷入交往的误区,正是由于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果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苦苦寻觅却又毫无结果。于是开始闭锁自己,郁郁寡欢,久而久之,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理疾病。

1.4、生活上的挫折

一些偶然的因素,带给大学生生活挫折,影响他们心理情绪的稳定,诸如失恋、失去朋友、家庭的重大变故、经济困难等。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在家长和教师的保护下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很少遭受严重的挫折,更缺乏独立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因而,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耐受性比较差,从而造成他们焦虑、烦恼、自卑、痛苦、嫉妒、失望、逆反等不良心理。

2、策略

面对以上种种主观和客观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我们认为,高等学校领导和老师必须采取良好的心理教育策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1、着重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时代对大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工作中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多途径、多方法地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会独立探索、规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课余生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抵制生活中尤其是网络中的负面诱惑、消极影响,做自我的主人,指导他们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有意识地磨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刻意培养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

2.2、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常常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困扰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在知识、能力与心理素质方面对他们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成长、发展的环境更具有竞争性、挑战性。所以,21世纪的大学生经受着成长的压力、时代的压力和环境的压力。这三重压力构成了对个人心理健康最严峻的考验。此时,他们尤其需要心理疏导和帮助,但多数人主动求助的意识较弱。因此,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个人求助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尤其是自我调适方面的小常识,必要时进行自我调节;另一方面使他们懂得健康的重要性,自觉地维护心理健康。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想起心理咨询,想起寻求帮助。为此,宣传工作不仅要经常开展,而且要广泛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2.3、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小学开始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4、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与、早疏导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高校一定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障碍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2.5、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由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2.6、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我国大中小学的课程设置都共同存在一个问题,即是关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很少关注青少年自身的修养,有,也是较空洞的说教。其实,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自我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个人心理素质范文3

【关键词】入警大学生;转变期;培训建议

为了加速推进公安武警部队人才战略工程,公安部队积极选拔经过高等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品学兼优的大学毕业生入伍。这些入警大学生为部队补充了新鲜血液,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但由于正值青年期的入警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较为特殊,在从大学生向合格的公安警官转变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为了充分发挥入警大学生的优势,平稳地度过“不适应期”,各施训单位有必要了解入警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对策,帮助入警大学生又好又快地实现“两个转变”。本文在了解入警大学生的特点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培训入警大学生的一些建议。

一、入警大学生转变期常见心理问题

1.生活节奏的不适应。大学宽松、舒适、自由、精神生活丰富的环境与部队紧张、艰苦、约束、精神生活单调的环境形成的强烈反差。部队生活紧张,强调服从命令,整齐划一,纪律严明,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每个军人必须严格遵守部队纪律及规章制度。对于大多数入警大学生来说,通过一段时间的养成,将较快适应,但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优越,自理能力差,个性脆弱的学员来说,他们的适应期可能会较长,在此期间,并表现出紧张、畏缩、逃避等负面情绪。

2.军事训练上的不适应。大学生身体素质差,动手能力弱与部队训练强度大、训练环境艰苦,目标要求严格形成强烈反差。入警大学生大多来自独身子女家庭,家庭条件优越,在校期间更多注重的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了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面对部队强度大,时间长,科目难,要求高的军事训练时,会产生被动、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情绪。

3.理想与现实的不适应。大学生好高骛远,寻求安逸的工作预期与紧张艰苦,脚踏实地的部队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入警大学生自我评价相对较高,怀着满腔热情,憧憬着警营生活,但进入入警培训后,学员们普遍遭到当头棒喝。军营封闭枯燥的生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紧张训练,无时无刻不在紧绷的神经使学员们开始怀疑自己决定,产生“要知今日,何必当初”,或“入错行”的想法。这类心理落差将导致学员意志消沉,苦闷,抵触等不良情绪。

4.个性特征的不适应。入警大学生独立的渴望和依旧依赖的心理冲突是青年大学生突出的心理特点。入警大学生经过大学生活,锻炼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入部队工作后,成人感迅速增强,渴望走向独立的生活,强烈要求社会承认他们的成人资格,自信心、自尊心,自我意识空前高涨。然而,由于入警大学生从“校门到营门”,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加之本来就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使入警大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缺乏必要的应对能力和心理韧性,就可能导致主动性匮乏、情绪低落、过分依赖等心理问题。

二、入警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需要的多样性。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对成长性需要如自尊、自我存在感产生更多的诉求。入警大学生素质较高,对于满足成长性需要更加迫切。一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入警大学生渴望成才,发挥自身价值,并按照人生规划,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自尊的需要。入警大学生对能力、胜任、成就、掌控、自信面对世界、独立和自由存在更多的渴望。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达。三是求新的需要。对因循守旧,旧作法、旧形式易产生逆反心理,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乐于接受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对呆板老套的教育形式不感兴趣。

2.动机的复杂性。动机是引发行为使其指向目标的一种内在驱动。它对行为起着引发、维持和导向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入警动机不再单一,表现出复杂的动机。一是动机多元化,有的是充满爱国热情,立志献身军营;有的是爱慕虚荣,图名增彩;有的是迫于就业压力;有的是短期服役,为下一步就业筹集职业资本。二是动机利益化,将社会生活中的“实用主义”思想带入军营,对待训练工作往往以是否对自己有用为价值判断标准,不是看待工作的本身意义,而是看重是否存在既得利益。

3.情绪的不稳定。入警大学生情感丰富既有活泼、奋发向上的积极倾向,又有内省、消沉、悲观等消极倾向。正值青年期的入警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从生理角度上看,身体发育成熟,机能健全,同时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尚不平衡,往往兴奋占有优势。从心理角度上看,入警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和认知水平又没有真正达到能够独立地、正确地调节自身行为的程度,这就出现了他们独立支配自己行为的强烈要求与行为结果相悖的情况,从而产生内心痛苦和不安。加之经济转型和教育转轨,在多种社会价值取向面前,他们对自己以往的价值观产生怀疑,从而导致迷茫和消沉。因而,各种矛盾可能在情绪矛盾中展现出淋漓尽致的反映。

三、培训入警大学生建议

1.抓住重点,提高素质。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军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队战斗力的构成因素之一,并且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成长与进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人在心理上多一分弱点,他的成长和发展就多一分限制和损失,他的生活和事业就少一分成就和贡献。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心理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内容和方法。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指出,积极心理品质是维护个人心理健康,开发潜力,获得成功,寻找幸福的途径。相关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品质如自信、仁爱、勇气、幽默、宽恕等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并且积极心理品质可增加自身心理资源,提高个体抗挫性、自信心及化解压力的能力,为个体心理健康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因此,在入警大学生培训期间及日常管理中,施训单位应针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安排专门课程或活动,打牢心理基础。

2.以人为本,按需管理。心理学认为需要的满足是人类行为产生的原因,人类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他们一生中的多种需求。管理学家认为,通过被管理者需求的控制和满足,是可以激发管理者预期的行为。因此,入警培训中,入警大学生的需要,特别是成长型需要,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均可作为重要的激励手段。例如,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可增加归属感;赞许、表扬可提高自信。另外,在日常管理中,应注意发挥入警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提高入警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

3.心灵关爱,做好防治。做好一次普查:入警大学生培训初期正处于心理转变期,心理不适较多,冲突较大,情绪易波动,易于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应在转变期安排一次心理普查。通过心理普查,测查入警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判断后,针对其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以此缓解入警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疏导心理问题。

结合两类咨询:两类咨询及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团体咨询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咨询方式,使参与者在充满理解与支持的团体氛围中,愿意尝试各种行为,探索自己与他人的相处方式,学习社会技巧,培养集体荣誉感。团体咨询应以班、区队为单位,培训初期,应每周组织一次。另外,通过普查发现的较重、较特殊的心理问题,应采用针对性更强的个体咨询方式,由心理咨询师定期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任怀山,孙忠.公安消防新入警地方大学生培训期心理健康变化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1:485-486.

[2]李莎.关于完善入警大学生培训机制的思考[J].中国边防警察,2010:75.

[3]刘振刚.入警大学生心理差异的把握与引导[N].边防警察报,200(04).

如何提高个人心理素质范文4

【关键词】优秀学生干部养成;学生会管理;素质能力提升

作为一名在职的高校辅导员,以什么样的标准你去选择学生干部,选择之后要如何去培养和管理,都是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的。一所好的大学必备的就是负责人的、敢担当的、优秀的学生干部,只有选拔,培养与管理出胜人一筹的学生干部,辅导员和领导班子们的工作才会处理的更加顺畅。生干部队伍作为广大学生中的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它既是学生的榜样,又是架设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如何紧密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支勇于担当重任的学生干部队伍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每一位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和着力解决。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一下我的心得与经验。

一、培养

1.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日益呈现出一种综合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在相关领域进行较为自由的角色转化的能力。优秀的学生干部更应该适应学校脚步与时代的发展。合理使用学生干部,一方面要做到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学生干部的有效指导。虽然孩子们身为学生干部,但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在使用中应坚持加以培养,随时对他们进行相应指导,并阶段性地帮助他们进行工作总结,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政策水平、思想方法、意志品质及工作能力。要热情关怀他们的成长,并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通报工作情况、沟通信息、研究工作,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要对学生干部实行定期考评,奖优罚劣,让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化为动力,促进学生干部的成长进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鼓励为主。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严格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尽量避免主观上的偏见和判断失误。另外,要做好评价意见反馈工作,认真反思,及时改进,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

2.建设一支高素质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对于促进高校院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强化理论实践,提高文明素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加强思想上的正确引导,明确作为青年优秀学生干部骨干的历史责任和努力方向。通过理论学习辅导报告、主题报告会、形势政策宣讲、主题演讲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能够自觉地宣传和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运用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党的教育思想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

3.当然优秀学生干部的培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学生干部在各个方面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比如学习与工作关系处理不当,责任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创新意识等,如何克服改正这些成为优秀的学生干部就需要辅导员的细心与帮助了。首先就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地监督机制,是确保学生干部正确履行职责、正常开展工作的必要手段。老师、同学对学生干部的品德日常工作、活动管理、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监督,以过程监督为主要形式,对学生干部当选学生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老师、同学对学生干部的品德日常工作、活动管理、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监督。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干部,必须努力提升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学校应整合和充分利用不同的培训资源,通过综合培训和专项培训、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定期培训和日常培训、课堂理论教育和实际工作讲评等方式的有效组合,构建起优秀学生干部群体。

二、管理

1.优秀学生干部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在学生干部管理中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干部的工作动机。要调动学生干部的行为积极性,仅有动机这种潜在动力是不够的,要根据高校学生干部的特点和工作动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者可以因人而异地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如:榜样激励、考核表彰激励、培训激励等。学生工作人员就要对这种正确的动机加以引导,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信任他们,放手让学生干部去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及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服务工作。

2.加强学生干部的自身建设。优秀学生干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开展大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搞好学生干部的自身建设。

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群体,他们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学生干部要做好学生工作,首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他们应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有较好的领导能力,要善于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方面,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强化认真服务的奉献精神。再者,加强学习,提高个人心理素质,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干部不但要学习走在前列,争取一个好的学习成绩,而且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各种课内课外活动,使知识得到延伸,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这样才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和赞许。

3.学生自我管理在优秀学生干部养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性,增强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自我管理”是以大学生为主的管理模式,大学生扮演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重身份,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又接受来自自己的管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其次,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感,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最后,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如果自我管理,更能积极地去开展校园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增强交际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也会有所加强。

三、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学生干部要具备较高的处事能力和较高的沟通能力。事实证明,作为学生干部更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它是学生干部与外界交流的桥梁,是一个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容易胜任各项任务,并能更好的融入团队工作中,取得他人的愉快合作和帮助,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使我们广泛扩展彼此的生活圈和交际圈,在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干部自身素质,提高个人修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扩充知识,为更好的沟通储备能源,才能在和同事沟通时,与其它同学交流中,在与领导交谈时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讲。从而在各种场合自如发挥,在人际交往中营造和谐的发展空间,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优秀学生干部队伍培养管理建设是一个科学的工程,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到加强建设优秀学生干部培养管理的重要性;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不仅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贯彻的途径,而且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从提高学生干部素质入手,注重选拔、抓好培训、积极指导;要从培养学生干部成才入手,创造条件、放手工作、关心爱护。要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发挥青年学生干部的聪明才智,达到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成效。同时,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寻求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实践、总结,使之逐步走上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所以,我们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契机,培养具备相当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干部,扎扎实实地管理培养好优秀学生干部这一根本任务,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让优秀学生干部们在接受更好的培育与管理的同时加强自身能力更好的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魏伟.学生干部培养[J].

如何提高个人心理素质范文5

[关键词]学籍;效能;制度;内涵;服务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2-0015-02

doi:10. 3969/j.issn.1671-5918. 2015. 02-008

[本刊网址]http://

学校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学籍管理工作上不断拓展新视野,想出新办法。以严谨的态度、规范的管理、求实的精神、创新的理念,提高学院的学籍管理水平。学院学籍管理水平必须是要通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籍管理工作才能日臻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才会稳定。如何通过机关效能建设更好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籍管理水平,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切实有效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升学院学籍管理服务的水平

切实有效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籍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院科学发展,通过对机关效能建设本质及实践分析,强化对机关行为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是有序有效促进机关效能建设的两个重要环节和途径,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两个重点。而“以制度约束人”是最好解决方法。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制度是治标之本,应当在工作中注重规律性和宏观性,更要注重制度的创新和基础性的工作。在思想和行动上要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管理来抓,以求制度的长效性,实践中更要抓基础来促发展。作为领导更要注重管全局、管长远,围绕权责明确以及行为规范和有效监督来保障学籍管理行政机制这一主线。这样也才能建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以过程管理为体系的一套更加科学、公平、实用、可衡量的绩效考核体系为导向,营造多方干实事、大家都勇于创先争优的浓郁氛围,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行政效能都明显提升,工作作风能明显转变。

(一)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制度创新是制度建设的核心

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制度创新是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学院发展的动力,是学院“生命”的源泉。管理者如何让一个制度科学性、有效性因这才是制度创新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当然,工作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程序性和实体性制度并举,在现有基础上研究和建立一套更完善、更科学、实用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其实,在实践工作中引入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是最理想,让所有业务都在规范中操作,以此来完善工作制度管理,全面落实工作中责任追究机制,最后也才能强化工作质量实行一票否决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以新生学籍注册和毕业学生学籍注册易发和多发问题环节为突破点和控制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籍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全程监督,突出对关键学籍岗位的全程监督监控,才能确保权力的正确使用,才能防止权力滥用导致错误行为产生。学籍管理工作注重平时与过程,工作中一要加强研究,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包括修订、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规程,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籍管理工作研究,提升学籍管理水平;二要完善、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的毕业审核及颁证管理,加大毕业证书颁发工作改革力度,强化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管理,等方案的探讨;三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既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又要简化程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快速的个性化服务。

(二)工作中用好优化用人机制

一个单位如能在工作中优化用人机制,有一套完善、科学、透明的考核职工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对学籍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引入引咎辞职制度,探索建立了一套职工能上能下的激励竞争机制,干好干坏有质的区别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学院在工作中本着实事求是、有效管用的原则,认真梳理现行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规范性文件,发挥全院职工主观能动性,发挥学院组织的能动性,搞好学籍规章制度的深化、细化、配套以及延伸,确保学籍工作中各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照章办事。这样就会使学籍工作的规范性增强、程序性和有效性更会增强。

(三)服务是文化,构建服务文化体系

理解服务的内涵,是开展优质文明服务的源动力。服务是一种文化,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人员构建服务文化体系包括:员工要有爱岗敬业的服务精神,要有以服务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要有无私奉献、团结奋进的互帮互助和艰苦奋斗的务实精神,并做到“学校兴我荣、学校衰我耻”的积极思想和身为学籍员工的自豪感,具备教育行业特色的教育服务精神,充分发挥这种服务文化的激励作用。服务是一种精神,优质服务活动的核心是引导职工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确立和完善教职员工的服务行为和服务意识,树立主动服务与整体服务的思想理念。

开展优质文明服务,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服务工作需拥有一份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在工作交流时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工作中碰到各类学生时,处理问题才能得心应手。好的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具备,需要教职工在平时学习、锻炼和积累,从而提高自身修养;而学校需要多渠道、多形式加以教育和引导,注重细节服务,开展微笑服务学生、用心感知学生、善待学生抱怨、关爱弱势群体等服务措施来加强。

拓宽服务的内涵,是优质文明服务落到实处的有力保证。优质文明服务是量积累到质的飞跃过程。实际工作中要建立健全优质服务约束激励机制,并加大优质服务检查评比工作和不定期的暗访活动的力度。持之以恒优质服务内涵才会深入人心,成为行惯并在举手投足中体现。

二、学籍管理工作与内涵建设的关系

学籍学历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是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校园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维护教育公平公正的迫切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高校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进一步实施科教和人才兴省战略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当前学籍管理工作中需要密切关注意识、能力、质量几方面的问题。(1)高度重视学籍管理,达成共识,认识到学籍管理工作在推进内涵发展中的重要性;(2)学籍精细化管理,只有对学籍精细化的管理才会带来严格和规范的管理制度;(3)有效互动,形成机制。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着的多层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建立高校教育系统互动机制的必要性。只有有效的互动,才能真正使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得到高效和高质量地开展;(4)研究学籍管理规律,形成特有模式。高校学籍管理人员要认真研究学籍管理的规律,服务于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切实做好学籍制度执行力

要提高学院学籍制度的执行力。一个好的制度贵在大家都能遵守、贵在大家都能认真执行、贵在能落实到位。例:沈阳音乐学院违规招生,家长在教育厅门口下跪,多名学生无学上的后果,在全国范围影响恶劣。造成这样事件内在原因就是不认真执行国家招生政策的结果,认为国家的制度也可灵活处理。抓好制度并认真执行既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实际工作中,能把制度执行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学籍管理岗位的领导干部就要带头学习执行制度,还要自觉遵守制度,更要坚持原则,坚守做人的底线。

高校要建立保障制度执行工作机制,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保障制度的实效性。要加强保障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制度执行问责机制,把制度执行纳入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内容。要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严格执行制度对职工既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护,对不作为、乱作为者,就是一种威慑。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使全院师生员工不断增强制度意识,自觉养成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人人维护制度、人人执行制度的一种良好氛围。针对学院行政人员特别是学籍人员工作现状,学院应该制定专门的机关效能管理制度细则。

(一)建立机关厉行节约“十不准”制度

在全院开展“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系部”创建活动,加快建设节约型学院。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厉行节约,自觉遵守好“十不准”,即不忘记在离开办公场所时关闭所用空调、电脑、电扇、灯具等设备;不出现长明灯、长流水;不使用高耗电电器等,节约水、电、纸等资源,降低办公成本,严禁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将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

(二)建立健全院学籍管理“无会周”、“无会日”制度和“会议审批”制度

从严控制各类会议,凡召开各系部门、学籍管理领导参加的会议,经学院主要负责同志审批。做好会前准备,控制会议时间。层层建立健全“学生接待日”制度。取消学生接待日,只要学生有需求都及时办理。确保不出现学生越级访和越级集体访。适应学院发展要求。强化“六个意识”:第一强化自我完善意识;第二强化教务管理意识;第三强化信息网络意识;第四强化合作意识;第五强化创新意识;第六强化服务意识。协助学校领导和同事搞好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创建和谐校园而努力。严格执行机关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学籍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工作时间不擅离岗位。

人生活在社会中,是社会化的人。通过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警戒人,以制度约束人,可以提高个人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建安.加强制度建设夯实事业根基[N].中国国门时报,2011-07-15.

如何提高个人心理素质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心育网络

长治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职业中学,学校面向全市招生,学生一般中考分数较低,不能进入普通高中就读,还有部分没有参加中考甚至初中辍学在社会上的学生。学生特点是男生多,女生少;住校生多,非住校生少。面对生源质量差、教学难度大、管理不易的困境,学校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确立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突破口的办学新思路,以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实施师资培训,打造专业队伍;健全心育制度,推进科学咨询;坚持纵横结合,构筑心育网络;搭建活动平台,优化心育环境。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心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学校确定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从2004年根据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通知中的要求,详细地制订了《长治市第二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校长牵头的首届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2006年9月,为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该校率先在全市职业学校中专门设置了心理辅导中心,并通过该中心有针对性地为全校师生提供个体或团体业务咨询服务以及承担校级心理辅导教师和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任务,建立起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团队,坚持以课堂教学和德育活动为

有效载体,积极组织广大师生有目标、有步骤、有秩序地开展一系列的教研工作。

二、实施师资培训,打造专业队伍

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能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

关键所在。学校针对当前校内学困生、贫困生、心困生等“三困生”数量多的特点,在管理工作中确立了“全员培训、全员参与、全员负责”的教育方针,将心理健康教育业务培训列入了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计划,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位教师都必须积极投身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每位教师都必须选择若干名“三困生”进行定点辅导和结对帮扶,并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全程跟踪负责。学校利用

寒、暑假的校本培训时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外聘蒋乃平、缑国禧、黄云汉、李玉清等多名优秀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派遣教学骨干远赴河北衡水、江苏洋思、山西平遥、太谷等省内外学校学习经验,切实提高了本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专业业

务技能。在对专职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上,学校持续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为学校图书馆和心理辅导中心购置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书籍、光盘,订阅了多种相关报纸、杂志,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相关教师通过实地和网络两种方式进行业务知识的有效补充和业务技能的锤炼升级。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业绩突出、表现优异的心理教师和班主任,该校除重点奖励外,还优先解决他们的职称、评优问题。通过实施专业师资培训计划,该校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为主导,广大任课教师为辅的具有较强心理健康教育业务能力的专业师资队伍,这为不断提高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健全心育制度,推进科学咨询

为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学校先后制订了《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制度》《校内心理咨询师工作守则》《校内心理咨询工作流程》《校内心理咨询保密制度》《学生心理档案收集办法》《学校团体咨询活动规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制度》《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逐步驶入了目标化、常态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作为该校德育工作的一项中心内容,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每年都会制订详细而

周密的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按照相关规定有条件、有选择、有步骤地开展一些针对性很强的专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领导组还定期召开心理工作例会,总结前阶段的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学校开辟了专门的心理活动区和心理访谈区,而且提供了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持,建立健全了学生电子心理档案,购置了专业的心理测评系统软件。学校长期坚持实行了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制度,引导一批又一批“三困生”逐步走出了心理泥潭,步入新的生活。通过每月一期的心理论坛和每周一次的心育科研活动,给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和进行业务探讨的机会,通过持久有效的双向沟通,最

终达到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坚持纵横结合,构筑心育网络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该校经过长期的深入探

究,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纵横结合、三位一体”的教育新路子,在全校范围内构筑起了一张融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一体,实行多边响

应、多级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所谓“纵”,指的是在学校内部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心理辅导中心―学生心理互助协

会―班级心理委员会―心理委员―学生个体”的垂直教育管理模

式。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负责制订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为心理咨询提供必要的硬软件教育设施设备,并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心理辅导中心则充分依托心理辅导室和心理教研组,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心

理状况,开展个别心理咨询、班级心理辅导和团体咨询活动等。学生心理互助协会是在心理辅导中心指导下成立的学生社团组织,是由一群喜欢心理学、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有博爱心的学生心理爱好者组成的,他们通过观看心理电影、同做心理游戏、举办心理沙龙、阅读心理资料、接受心理培训等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朋辈心理辅导。首先,从学校教育来看,通过校内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条件对学生心理状况及异常变动进行有效的干预,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始终保持一种较为积极、健康、平和的心态。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该校不断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通过设置校园开放日、开通家校热线等多种方式建立起与家长的经常性

联系,并对广大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题培训,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状况的关注度,使家庭教育顺延学校教育的步伐,帮助学生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在必要的情况下,学校会征得学生同意采取班主任或心理教师专题回访学生家庭的常规教育模式,以增进对“三困生”的教育效果。

五、搭建活动平台,优化心育环境

面对中职学生管理不易的困境,学校本着“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原则,主动搭建活动平台,努力畅通各类教育渠道,为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坚持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了学

校的整体教学计划。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科任教师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加入相应

的心育内容。(2)坚持心理辅导室定时开放和心理教研活动定期举办的原则,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不丢失。每周一下午的三点至五点是学校的心理咨询时间,学生和教师可在前一个工作日进行提前预约,心理咨询教师将针对个体的不同心理状况进行一对一的当面辅导,帮助广大师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情感困惑。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后是学校心理教研组的集体活动时间,该校通

过举办心理沙龙的形式为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搭建起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3)该校坚持借助学生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主导方针,通过生帮生、生带生,使学生在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基础上共同进步。学校成立的学生心理互助协会充分依靠各班级心理委员会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办专门的心理小报,定期举办专题心理讲座,为促进学生和谐相处发挥了积极作用。(4)坚持以课余活动为载体,时时、事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媒介,本着“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的精神,大力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驶入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