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工程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工程概念范文1
目前,国内大型和特大型水电工程主体部分的施工合同基本上由国内主要水电施工企业的联营体中标履约。这些联营体通常都是以紧密联营的模式进行管理的(如三峡378右岸项目经理部、龙滩1478联营体和小湾葛78联营体等),紧密型联营体已成为当前水电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最活跃的主体。本文仅就其在联营体章程框架内的材料、设备、雇员、分包和财务等具体的运营管理作若干思考。
1紧密型联营体的概念和优势
1.1紧密型联营体的概念紧密型联营体就是按照一级对外、一级核算、二级管理模式所组建的履约产业活动单位。具体地讲,一级对外是指对业主和监理等外部与履约相关的事务由联营体负责;一级核算是指仅设立联营体一级的核算制度;二级管理是指联营体分联营体和作业层二级管理层次,联营体直接对作业层和分包人进行管理。
1.2紧密型型联营体的优势
1.2.1有利于发挥联营各方的优势联营各方都有自身的强项和弱项,而水电工程对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要求又很高,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施工越来越专业化,施工中科技含量会越来越高,只有紧密联营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
1.2.2有利于制止恶性竞争和迎接入世挑战上世纪oo年代以来,我国水电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不断滑坡;同时随着国际承包商国民待遇取得日期的临近,必将对我国的水电建筑市场形成冲击,以联营体进行竞标和履约是制止目前恶性竞争和将来迎接挑战的有效手段。
1.2.3有利于增加发包人的认同感发包人总希望将工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化小,并有比较多的、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主体,而且便于及时地贯彻发包人和监理人的指令,这样履约就有了更大的保障,联营正好满足了发包人的需要,大大增加了发包人对承包人的认同感。
1.2.4有利于节约管理费用和提高履约效率由于紧密联营不存在工区中间管理层,大大节约了管理费用的支出,可充分发挥联营体项目经理部雇员的作用,并且能够及时地将发包人、监理人和联营体决策层的指令直接传达至作业层,全面提高履约效率。
2紧密联营体章程
2.1总则总则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联营目的、成员及其股份、名称、经营性质和方式、核算与结算方式、注册资金及其比例分配。
2.2组织机构设t及职贵董事会是联营体最高的权利和决策机构,对项目经理部具体履约实施领导和监督。董事会由联营各方按相应的股份出员组成。董事会的职责具体包括:制定或修改联营体章程;任免和考核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三总师、监事会主席,并确定他们的权利和责任;审核联营体营业计划;制定联营体年度财务决算方案;制定联营体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方案;审定流动资金的年度计划和有关重大借贷款事宜;确定联营体有关雇员管理、设备折旧和费用返回等管理办法;听取和审议总经理的工作报告;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审议批准总会计师年度会计决算报告;宣布联营体解体;需要董事会决定的其他重大事项。董事会由董事长召集主持;董事长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责时,由其指定副董事长或其他董事召集主持;董事会表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总经理对工程内所有合同项目的工期、技术、质量、成本、安全和文明施工等负责。其职责:贯彻执行董事会决定;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行使总经理的权力;代表联营体与发包人、监理人及其他方联系工作;按照合同要求负责中标项目的实施,对项目行使统一管理的权力;主持领导项目经理部的日常工作;拥有履约过程殊危急情况下的紧急措施权(但事后应及时向董事会汇报);按董事会批准的费用标准,向联营各方上缴各项费用;组织制定并实施项目的各项管理办法;对履约的工期、技术、质量、成本、安全和文明施工等进行目标管理。监事会是联营体常设的监察机构,执行内部监督检查职能。监事会按1名主席和若干监事设置,一般由1至3人组成。监事会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其工作。
2.3其他违约责任:联营任何一方不按联营章程和运营管理制度履行义务,由此影响项目履约并造成损失;或不履行所约定的责任,在收到项目经理部的书面通知所规定的日期内仍未纠正或不履行职责,则被视为违约,并承担违约责任。违约方应赔偿联营其他方因违约造成的损失。联营体成立及解散日期的规定等。
3联营体运营管理
3.1基本原则联营体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以总经理为首的项目班子根据联营体章程确定的原则对履约项目实行统一领导,并对董事会负责;履约所需的各类资源(包括人力、设备、物资和资金等)由项目经理部统一配置和动态管理。
3.2材料管理材料管理分材料采购管理、材料保管和使用管理。
3.2.1材料采购管理材料费(含配件)是施工成本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材料的采购(特别是三大主材)是控制成本和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联营体的大宗材料应实行公开招标,评标结果应经董事会审批。具体的采购活动实行内部制约制,避免权力过渡集中,联营体内联营各方应相互监督。
3.2.2材料保管和使用管理材料保管和使用管理表现在:一是建立材料核算制。制定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以及不同核算主体之间的内部转移具体核算办法,其中作业层的材料消耗应按项目经理部根据中标价和施工实际情况调整后的材料消耗量进行承包或责任考核。二是规范材料使用。建立严格的施工工艺流程规范和现场材料的管理制度,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三是严格材料质量控制。按合同要求建立材料质量控制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流人施工现场。
3.3设备管理设备管理分投人管理、采购管理、使用管理和进退场管理。
3.3.1设备投入管理设备是履约的重要保障。项目经理部根据投标时承诺的设备配置计划,结合监理人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年度施工计划,并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变数,提出设备需求总计划和年度计划,并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各联营方投人设备作为资源投人(一般按设备原值计,并大体符合股份比例)。项目经理部按董事会批准的计划,并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进度,向联营方提出设备分期分批进场清单和工作安排计划。对部分联营方未能足额投人的设备,可由其他联营方补足,并在以后的设备投人中加大欠投方的投人比例;在其他联营方无法补足且其它渠道也难以解决时,应由欠投的联营方购置投人。
3.3.2设备采购管理项目经理部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对设备采购权利进行严格的规范,并根据设备的价值确定相应的决策主体,任何部门和雇员不得越权进行采设备购活动。
3.33设备使用管理项目经理部制定设备使用的具体细则,并针对一些大型、专业和价值高的施工设备还应制定严格操作规范,施工过程中由相应的部门予以监督。设备由联营体进行统一投保,在设备使用阶段发生投保范围内重大机械事故,保险公司赔付不足的部分由联营体承担;保险外的责任事故损失由相应的责任主体承担。
3.3.4设备进场和退场管理各联营方必须按经董事会批准的设备计划及时地组织设备进场,设备退场应根据项目经理部的要求进行。设备进退场费用的确定不受实际运距长短影响。
3.4雇员管理项目经理的领导班子由联营各方协商推荐,由董事会任命。履约所需其它雇员主要由联营各方向联营体输人。项目经理部应确保联营方以外的雇员不得高于一定比例(外用雇员不包括外单位通过工程分包和设备租赁投人的人员)。项目经理部制定的雇员和薪金管理办法应报董事会批准。在雇员使用方面,根据工程进展实际情况,由项目经理部提出一定时期包含有各类工种和管理人员的需求数量、选用条件、进场时间和用工期限的具体计划,并大体上按股份比例在联营各方之间分配。计划由项目经理部决定后即通知联营各方按计划要求选派劳务进场,实际施工中若出现使用计划变动,项目经理部应负责及时通知相关联营方。所有劳务都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可聘用。联营各方必须无条件接收退回的不合格劳务和承担相应费用。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中的实际需要,将雇员原则上按联营方进行整体编制成相应的班组或作业队。指定随机输人的机长、机上人员,原则上原机原人配套,但项目经理部认为必要时可将随机雇员在同类型设备间调配,也可以安排适合其承担的其他工作。
3.5分包管理项目经理部应充分利用分包转移主合同中部分风险,并确保这种转移不会诱发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分包主要是利用分包人的优势去履约(如分包人的专业施工经验丰富、人力资源价格较低等),分包管理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招标阶段项目经理部制定分包工程招标的具体管理办法和年度分包计划,报董事会批准,在实际执行中,应主动接受监事会的监督。管理办法应明确坚持公开招标和公平、公正择优选择分包队伍的原则,并要求参与投标的分包人各类证照齐全有效,业绩符合分包工程的需要,能力足以履约。所有分包须经发包人和监理人认可。联营各方可以参与联营体分包,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择联营方分包队伍。分包过程中,项目经理部要将分包人纳人统一管理,并进行过程监控,定期对分包项目的工期、技术、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进行评定,对上述分包行为评定不合格的,应视具体情况决定是限期整改还是立即解除分包合同,以此确保分包合同中各目标得以实现。分包人的分包工程结束后,联营体应对分包的效果进行评价。后续工程分包应优先录用效果良好的分包人。
3.6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财务决算。
3.6.1资金管理包括资金的来源、资金的使用及其监督联营体的运作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联营各方按比例投人的资金、从联营方借人的资金、工程结算的资金、向发包人的借款和工程预付款等。联营体资金来源管理要根据使用成本来选择资金,尽量确保工程款能够及时收回;管理费用支出部分应实现全面的刚性预算管理;重大的借款和资金支出要接受监事会监督,同时必须向董事会提交方案,董事会批准后才可进行。
3.6.2成本管理项目经理部作为成本控制中心,应以合同中施工成本为依据,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单价平衡,以调整后的可行价作为实际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作为控制标准值。项目经理部应制定具体的承包(或称“责任”)管理办法,将考核中具体控制指标落实到基层每一个作业队和雇员。除做好材料管理工作外,项目经理部还应注意:一是健全可行的统计和会计原始记录制度。二是将成本控制与合同管理结合起来。各基层的核算主体根据其负责工作面的施工情况,填写施工日报,通过日积月累生成供索赔和成本核算使用的大型数据库,为合同管理部门和成本控制部门提供最重要的原始依据。
3.6.3财务决算项目经理部负责制定适合本项目的具体财务管理办法和决算制度,按季、年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有关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季度会计报表报送联营体各方,年度会计报告公布前须经董事会审核批准。联营体各会计年度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和盈亏原则上按股份比例纳人联营各方的财务决算。项目竣工决算根据总的盈亏情况按股份分享利润或承担亏损。项目经理部的所有会计活动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和其他有关规章制度。
3.7其他管理紧密型联营体其他管理,如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合同管理、索赔管理、科技创新、消缺和竣工结算管理等,与其他类型项目管理模式的差异性并不明显,本文不再探讨。
水利工程概念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代化;精细化
水利工程是我国社会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工程类型,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社会整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水利工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和提升,所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当通过精细化管理、现代化管理等多种措施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成效,进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本文将对当前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和现代化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实现精细化和现代化的途径。
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概念与内涵
(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内涵与概念
为了满足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水利工程管理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革。而为了创建科学、高质水利工程服务体系,则需要进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数据化只是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内容之一,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水利服务平台的创建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不仅需要操作流程规范化、监控软件现代化的完善,还需要相应内部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目标、管理人才、管理制度是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体制的五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其中高素质人员的运用是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核心,他们负责水利工程正常运转,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作用巨大。通过对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划分,不仅能够使得水利设施正常工作中的效率得到提升,对于工作任务的合理分配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概念与内涵的分析
产品调配和服务运营是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有赖于此。通过信息化保障平台、数据化管理模式、技术达标操作员工、规范化操作流程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保障是精细化管理的意义所在。为了实现水利工程正常运转的目标而掌握要点、抓住关键是精细化管理中的“精”的本质,有效治理和监督水利工程的流程并对流程进行细化是精细化管理中“细”的追求。水利工程的发展和建设以水利工程精细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有效结合为基础。
二、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主要内容
(一)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设
应当将运行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并对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有效拓展。还应当对人才管理体制进行建立健全,实现人才分配、人事奖励、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另外对于设备维修体制进行强化,进而实现管理体制各个方面的发展完善,进而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成效[1]。
(二)管理设施方面的改革
第一,完善监测监控管理系统。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以健全的监督系统为前提,要想及时发现水利工程运行中险情等威胁因素,就要具备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视频监视系统是水利工程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够有效掌握河流运行情况、闸门、大坝、水势,实现监控水平的提升。在监督系统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保证监控点的均匀分散,并从监督需要的出发适当缩小特定区域监控点的布置密度,并对图像、语音、商品等各监控点的处理和接受装置进行完善,为监控的全面性、有效性、实时性提供保证。
第二,完善维修体系。水利工程长期接触河水、湖泊等,经常会因侵蚀等外界因素产生损坏,所以水利工程管理中的维护养护工作也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需要组建专业的维修养护队伍负责日常清理和维修设备,并将典型堤防区域作为维护养护重点。这些地点是产生运行故障的多发区域,有必要强化该地段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工作。
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途径
(一)强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近几年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资金逐年增加,而要实现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行,就应当提升这些资金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水利工程服务水平的提升。但内部管理体制当前还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这不仅会对水利工程的长期发展造成影响,还会对其职能的发挥造成阻碍。所以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应当强化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先进有效的管理体制促进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将我国家投入建设资金用到实处,实现我国水利工程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2]。
(二)强化管理队伍水平
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人才管理,因此应当开展针对水利工程的实施者的培训,进而有效提升和管理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利工程部门应当强化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吸收,并对现值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通过提升他们的水利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实现管理人员岗位适应能力的增强。另外,对于管理人员的思想管理也应当给予重视,要让内部管理的重视作用能够被他们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保证自身的行为在日常工作符合规范要求[3]。
(三)齐抓管理、通力合作
在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其安全良性运行难以保证,进而对其防洪减灾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应当强化同网络、通信、水保、防汛、水政、人事、财务、建设、规划设计等部门的合作,进而形成对水利工程的全方位多教务管理。例如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之初,应当对工程管理现代化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将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设施融入到设计之中。又如在开展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从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出发,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符合要求,最终实现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全面推进[4]。
(四)强化工程日常管理和调度运用管理
管理人员应当从工程管理要求出发,做好过程的检查监督工作。具体操作中应当组织人员认真检修、检查水闸、水库大坝、堤防等工程设施,在汛前隐患排查工作中,应当保证设备正常、完好运行。对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应当进行明确落实,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具体工作中应当充分贯彻应当执行的调度方案,通过科学调度的实施保证工程良好的运行。
(五)对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进行强化
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因此应当将管理考核工作科学充分的贯穿于工程日常运行管理中。具体操作中应当从我国相关规定出发,根据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目标任务,提升指导、沟通、协调、组织水平,形成合力实现建设国家级水利工程的目标,最终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精细化、规范化发展建设[5]。
结语:
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精细化和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探索了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的途径。但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行业人员能够加强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水利工程精细化和现代化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晖.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探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3,(07):24-26.
[2]魏旭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J].北京农业,2014,(07):212.
[3]李毅,张耀文.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7):93.
水利工程概念范文3
【关键词】水利设计;自然化;美化;亲水;人文
前言水利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其修建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使用水资源及消除水害。根据服务对象将水利工程进行划分,水利工程主要存在目的有防洪、农田、水力、港口与航道、排水与供水、环境及海图围垦等工程,即集发电、灌溉、供水和防洪为一体综合工程项目。修建水利工程需对鱼道、水闸、渡槽、渠道、堤、坝、进水口和溢洪道等建筑物进行修建来实现既定目标,而水利工程的修建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诸多不利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设计水利工程时务必要统筹兼顾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保持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平衡,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导向,引进生态水利工程概念,探究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 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随着生态环境被人们日益重视,生态学概念已被逐步引用到各行各业。生态水利工程作为一门正在发展探索新学科,它是在水利工程学科基础上发展,主要探究的是水利工程建设在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满足人们各类需求前提下,统筹兼顾生态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并以结合生态学理论、原理和技术方法来确保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共存。[1]生态水利工程大体包括四个内容:(1)生态水利工程在开发水利途中,要首先考虑生态系统,以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为导向,将水利工程结合到当地生态系统里,将水利工程看作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重要部分;(2)由于传统水利工程在建设途中,会严重影响着当地生态环境,基于此生态水利工
程建设在进行时,要防止建设途中对生态环境的相关影响;(3)在生态水利工程施工完毕并投入运行后,要按照当地生态规律调节控制水资源,避免强制性打破原有生态规律现象发生,这要求生态水利工程运行不仅要满足实际情况,还需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态规律以及水利资源的调配方法;(4)在选择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地址时,要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大小放在首要地位,选址选在对生态系统有着较小影响作用的地方,如此一来就可减少建设途中和今后生态水利工程在运行时对生态系统影响程度。
2 河道的非渠化和自然化人类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漫长历程中,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以及生态经济环境水利阶段。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已经由工程经济水利阶段逐渐向生态经济环境水利阶段过渡,在目前河道整治设计中,非渠化、回归自然已逐渐为设计者所接受,正在成为河道整治概念设计的主体和指导思想。确保河岸工程具有抗洪、防止河岸侵蚀结构的功能前提条件下,以恢复重建河岸生态系统及其景观为目的,改变传统水利工程设计,将生态学原理、美学原理纳入水利工程中,通过对河流护岸工程的生态设计与调控,采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使受损的河岸生态系统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及其景观格局,恢复河岸生态系统合理的内部结构、高效的系统功能和协调的内在关系。
3 河道的净化与美化水资源的日益缺乏,是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的现实,所以我国人民也更加的注重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以前人们对于水资源的环保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只是一味的发展经济建设,而忽略了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尤其是水资源的保护。在近海水域的周边存在着很多的工业型企业,这些企业对于排污方面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并且排污设施也不完备,甚至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对于污水及污染物的处理的措施,直接将工业污水和工业污染物排放到大海中,加之流域两岸的居民将一些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倒入海中,造成了海水中的富营养化。前几年发生的渤海黄海等海域的赤潮现象就是这种做法的集中反映,赤潮的发生,给大海带来了很大的灾害,不仅影响了大海自身的净化功能,而且对生活在大海附近的居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灾害。依靠在海中捕鱼为生的渔民没有了生活来源,大范围的渔民失业,基本的生活没有了保障。对我国的生鲜渔业也一度带来了困境。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仅仅依靠大海自身的净化功能可能会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那么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人们经历了这场灾难之后,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放到了首要的位置,水资源得不到净化,那么也就无从谈起对它的美化,所以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对于水资源进行改善。在水资源进行改善的时候,不仅对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同时也美化了河道及周边的环境。
4 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城镇近自然河道建设应该大量地被应用到河道整治中,并日益向景观化、艺术化方向发展。而近自然河道整治的前提就应该是生态的、环保的,是不应破坏河流生态系统和其景观美学价值的,这种先破坏后治理的模式是无奈何之选,因此在近自然河道整治中,应该首选河流近自然治理模式,但面对现今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城镇中河流大部分被"三化"(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断面规则化、护岸材料硬质化)的情况,近自然河道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更多新技术、新材料的面世和多学科间的相互融合,近自然河道将更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将被应用到更多的河道整治中。
近自然河道治理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对水需求的工程,更是改善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工程,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工程。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应该从两方面去遵循自然:(1)从科学的角度,发展麦克哈格所提出的,在生态学基础上综合多种自然学科,科学利用与保护土地的方法;(2)从艺术的角度,从东方文明对自然的态度中汲取知识,把自然看做风景园林艺术美的源泉。这将是我国近自然河道治理的发展趋势
5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生态理念被融入到了各行各业。由于传统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放在了人类生活便利上,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对此,生态水利工程概念的提出成为了必然,它转变了传统水利工程设计理念,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融入了生态学原理,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
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导向,制定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林镇洋,邱逸文.生态工法概论[M].台北:明文书局,2004.
[2]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03,(1):1-6.
[3]董哲仁.河流健康的内涵[J].中国水利,2005,(4):15-18.
水利工程概念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 设计 问题 原则
一、生态水利工程概述
⑴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
传统水利工程主要以水文学、水力学、岩石力学、结构力学为主的工程力学体系。生态水利工程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加关注人工工程对水体的影响,吸收了部分生态学的理论与环境工程学的技术方法,成为一个跨领域的工程体系,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⑵生态水利工程的特点
生态水利工程有很强大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使流域及区域的单项水利工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时,水利工程与其他与国民经济相联系的工程有巨大的关联性。同时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对江河湖泊以及生态环境、气候等都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利弊同存,所以在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规划时,应该消除其弊端,发挥水利工程本身的积极作用。
⑶生态水利工程的功能
首先生态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因其可以在汛期进行防洪、发电、发展航运、旅游及养殖业,显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其次,生态水利工程可以提高河道的蓄水能力,满足人们的日常用水和农田用水。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修建生态水利工程可以提高河道的蓄水能力调节水利及用水资源,满足人们的日常用水和农田用水。最后,生态水利工程具有很好的防洪排涝功效。人所能利用的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在汛期蓄水满足人类在干旱季节对水的需求。从生态方面而言,通过对水量的调节,合理支配水资源可以使河流长期处于一个平稳状态,充分发挥其调节能,促进态的改善,并通过对水量的调节来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生态工程设计时存在的问题
⑴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并没有过多地考虑生态环境要求,满足不了良性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⑵缺乏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及标准。生态系统本身就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考虑生态的水利工程就应该具有特定性和区域性,因而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非常困难。
⑶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不强。由于专业分工,以及规划设计人员与生态科技工作人员合作少,这样就导致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采用基于生态环境规律来进行设计的意识并不强,以及基于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设计不普及。
⑷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缺乏当地的生态、水文等具体资料。
⑸即使只重视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但却忽略了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生态管理和生态运转。
⑹生态设计满足不了整体生态系统的生态良性循环和持续性。
三、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⑴充分发挥生态水利工程对整个河流的自我修复能力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可持续性就是其自我修复能力,也就是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可以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从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合理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生态结构。成功的水利工程就是应该让人工与自然各占 1/2,不能只考虑人类的经济利益,应该树立融入自然、充分发挥河流自我修复功能的工程概念,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度出发。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力图找到最科学的设计方案。
⑵对生态水利工程河流的多样性进行保护
保护河流的多样性就是维持生物多样化。河流里生长着不同的动植物,形成了多样性的生物环境。河流的水文环境多样性包括河流的形状、河宽、连续性、水位、流速、水温等。河流的生态特点主要是: 水、陆两相和水、气两相的联系紧密性;上中下游的生境异质性;河流纵向的蜿蜒性;河流横断面形状的多样性;河床材料的透水性等。水、陆两相和水、气两相的紧密关系,形成了较为开放的生境条件; 上中下游的生境异质性,造就了丰富的流域生境多样化;河流纵向的蜿蜒性,形成了急流与缓流相间;河流横断面形状的多样性,表现为深潭与浅滩交错;河床材料的透水性为生物提供了栖息所。所以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中要充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原先所有多样性的生物栖息环境,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生存环境,避免由于工程的建设减少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
⑶注意修复整个生态水域的生态系统性
河流不仅有其自身的生态和水文特性,还与周边的森林、田地、乡村等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河流发挥着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的作用。水域生态是一个大的系统,广义的水文系统不仅包括从发源地到河口的地下水与地表水系统,还包括河流串联起来的湖泊、湿地、水塘、和洪泽区。水文系统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整个河流生态系统。如果河道受到影响,就会破坏它所联系的整个河流的生态系统。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不能只仅仅考虑河道的水文问题,要充分考虑河流生态系统内各个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问题。
⑷生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生态水利工程的功能就是满足人类灌溉、发电、供水、航运、旅游的需求,同时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还有符合生态学原理,工程在设计时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冰冻、干旱等自然载荷,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对河流的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特征进行动态地研究河势的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力求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平衡的一门科学,其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只有遵循必要的原则才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遵循自然规律,从而让生态水利工程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阎世忠.浅析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硅谷,2009( 18) .
[2]贾振周,崔方方.浅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J].中国科技财富,2011( 24) .
水利工程概念范文5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性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350-01
1.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相关概念
(1)水利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将水利定义为:“采取各种人工措施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减轻和免除水旱灾害,并利用水资源,适应人类生产,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活动”。
农村水利工程包括农村生态环境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农村工业用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
(2)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国际上通常称灌溉与排水。
《辞海》则对“农田水利”如下解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各项水利技术措施,改造对农业生产不利的自然条件,合理、充分地利用降雨、地表水和地下水,以调节农田土壤水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条件,保证作物稳产高产;调整区域水情,防治洪、涝、旱、碱等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生产全面丰收。主要内容包括:农田灌溉和排水、水土保持、盐碱地改良、沼泽地改良、围垦、草原灌溉、供水及治理沙漠等水利措施。”
(3)农田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农田水利服务的工程和设施。
农田水利工程包括农田灌溉工程、农田排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等。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农田水利设施为农田水利工程常常是为同一事物的不同叫法,可以相互替代。
(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从工程规模大小上来区分,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分为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相关概念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农村的小水库、塘坝、机电井、蓄水池、抽水站等小型水利工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①蓄水设施,如小水库、塘坝、水池、水窑等;②引水设施,如小型拦河闸坝、引水闸、截潜流等;③输水配水设施,如渠道、管道、闸门等;④渠系建筑物,如渡槽、隧洞、倒吸虹、桥涵等;⑤提水设施,如机井、泵站等;⑥田间灌水设施,如灌水沟畦、喷灌、滴灌、“小
白龙”、闸阀等;⑦防洪设施,如保护村镇、农田的小型丁堤,小型河道堤防等;⑧排涝除渍设施,排涝泵站、排水闸、排水沟、地下暗管等等。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性分析
2.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特性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末端工程。灌溉渠道系统是指将水源引取的水输送、分配到田间并进行农田灌溉的工程措施。我国按地形条件、控制面积和渠道设计流量大小对灌溉渠系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灌溉渠道一般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五级。一些复杂的大型灌区,可增O总干渠、分干渠、分支渠等多级渠道,而在地形平坦的小型灌区,渠系少于五级。
干渠和支渠主要起输水作用,称为输水渠道。斗渠、农渠主要起配水作用,称配水渠道。在农渠以下的毛渠、灌水沟、畦等临时性灌水系统,以及放水建筑物、量水设施、等通称为田间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在斗渠以下,属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末端工程。
(2)工程规模小。工程规模小,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其它工程之间的显著区别。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末端工程,一般规模都很小。
(3)工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受土壤、气候、光热和水资源等诸多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生产的区域规律。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性。
(4)工程形态多样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布在田间,用蓄、引、提、抽等方式给农田提供灌溉,其形式多样。通常有水库、渠道、塘坝、闸门、涵洞、泵站、机电井等等。而且由于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地理特征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取水、输送水的方式各异,即使是功能相同的工程,不同地区的工程形态也大不相同。
(5)工程使用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常都是季节性使用,半年使用半年闲。风调雨顺的年份,雨水充足时,工程利用频率小或者根本不用;天旱或者渍涝的时候,工程可能需要超负荷工作,而且可能会因为资源稀缺而发生水事纠纷。而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地处野外农田,无人值守,日晒风吹雨淋,易老化损坏。
(6)工程的配套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在技术上的不可分性,一个项目的不同工程必须同时建成,相互配套协作,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产生效益。不配套的单独一个设施或几个设施难以产生效益。
其次,不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末端工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具有很强的配套性。只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发挥配套作用,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益才能充分发挥。
2.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特性
(1)公益性。受农产品价格因素的制约,农田水利工程本身的投资回报率较低,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但是“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作为基础设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护国家水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点。
(2)效益缓释性。农业生产的效益取决于农作物的生产周期。一些农作物的生产周期长,从种植到收获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见效缓慢、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
(3)区域垄断性。受地域、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天然的地域垄断性。但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垄断与商业上的垄断不同:前者的垄断性体现在社会责任上,不能随便抬高水价或者停工不干,后者体现在利润上,因为没有竞争者而可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4)正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于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未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出来的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保障了农产品的供给、保护了国家水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对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民的这些正面的经济影响并未从水费等价格体系中得到完全的报偿,产生了正的外部效益。
农田水利工程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还有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些还有景观效益。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在提高了当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并没有在农田水利工程供给品的价格体系中得到体现,也产生了正的外部效益。
2.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特性
(1)建设地点的分散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末端工程,面对农村的千家万户,分散在不同的村落,分散在田间地头,土方工程多,维护工作量大,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都比较困难。但是其运行效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农作物的收成。
(2)建设内容的多样性。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建设内容。受工程形态多样化的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建设内容多样性的特点。水库、渠道、塘坝、闸门、涵洞、泵站、机电井等,各有不同的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式各有不同,很难采取哪一种固定的模式。
(3)施工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是土木工程施工的共同特点,但是农田水利工程比之其他土木工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更甚。除了露天作业,日常施工受大风、雨雪、气温影响大之外,农田水利工程还受季节影响,一些工程必须避开雨季、洪水季节。一些工程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还必须安排在冬天农闲季节施工。
3.结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概念范文6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管理 农村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284-01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水利建设中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发挥着防汛抗旱、保障洪水排泄安全的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我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农业生产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首当其冲。解决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特点
1.1 服务范围广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服务公众的公益性项目,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所在区域避免遭受水灾和旱灾的不良影响,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农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效益。目前,云南省农村许多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政府为了满足和保证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所建。
1.2 特定区域的服务
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很大一部分属于饮水工程,因此,饮水工程建设都是在特定区域建设的民生工程,对固定面积区域产生影响,不存在礼仪冲突,反而很好的做到利益共享和利益共存。
1.3 公益性特点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往往都是由政府出资、群众出力建设,属于不计经济效益的公益性富民工程。这也成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由于收不到经济回报,工程很难吸引外来投资的管理,只存在政府的干预和宏观管理,由政府出钱进行维护、维修和管理,渐渐的提高了生产成本,政府难以承受与日俱增的工程建设消耗,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开始出现了被忽视和力不从心的局面,甚至许多工程遭到破坏,价值大打折扣,最终丧失了原有功能[1]。
2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现状
2.1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涉及到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关系重大的民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有相关专业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和建设监管。但是就目前的现行水利工程建设来看,工程建设竣工后随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撤离,水利工程立即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极容易遭受到自然灾害等不定因素的破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由引水、输水和配水等部分构成。其中,配水是直接惠及农民生产生活,也是农民唯一能使用的部分,引水和输水两部分属于农民集体共用的部分,这两个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引水和输水经常出现技术问题,且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维修。另外,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很大一部分都是承包给建筑商全权承办,承包建筑商一般只管建设不管维修,造成了水利工程管理上出现断节现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
2.2 水利工程管理职责模糊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势必造成管理职责的不明确,管理职责主体概念模糊。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公益性的公众项目,由农户、村名小组、村民委员会等共同使用,当工程出现问题需要维护和维修时,就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往往因此而影响工程维修被搁置,引起更严重的破坏,不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高效、持久使用,由于维护不到位导致引水工程、输水、配水工程等不能及时修复,而最终造成工程得不偿失 [2]。
2.3 农民观念守旧
农民习惯于靠天吃饭,依赖自然,加之每年的农业生产活动的收入有限,对经济投入较大、人工投入较多的农田水利工程心存疑虑,很大程度上会质疑水利工程建设对农业生产产生效益能否达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的预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农作物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这些观念是普遍存在于农民之间的,就算农业生产活动喜获丰收也会将功劳归功于“天”,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效益忽略不计,甚至张冠李戴。云南省这样的现象甚是严重,大关县的气候和降水条件同等情况下能基本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这就更加深了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不认可程度。
3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建设发展途径
3.1 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
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首先要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人、村民小组或村民委员会。大关县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模糊极易造成水利工程因长久未修而产生技术性问题,见于此考虑,可以通过各村民委员会轮流管理的方式来明确管理职责和主体,一村民委员会管理或多村民委员会轮流管理,自行对水利工程进行维护和维修。为了避免技术难题难以解决状况的出现,也可以通过平均分配维修费用,进行缴纳,雇佣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维修管理等。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水利工程引水、输水、配水充足,还能延长水利工程寿命,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效率。
3.2 增强农民科技认知,普及节水灌溉理念
要想改变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看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中最看重的两个因素就是生产效率和经济投入收益,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民对生产方式的选择,小型农田水利可以此为出发点,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同时,让农民真切的感受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和益处,从而使农民认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好,进而促进农民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形成良性循环。除此之外,要普及节水灌溉理念[3]。大关县由于所处地理位置,降水丰富,水利工程建设的引水、输水和配水工作相对简单,但是节约用水的灌溉方式也是务必要普及,这样才能保障水利工程防洪抗旱的主要功效。
总结
总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公益性项目,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要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将水利工程管理责任落实在具体管理主体上,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转变农民观念,相信技术,为农民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