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养生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养生专业知识范文1
关键词 培育 中职学校 珠宝专业学生 职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003-02
现代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就业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看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对其职业精神也提出了要求。中职学生年龄偏小,对培育就业所需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认识模糊,紧迫性不强,因此,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是中职学校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珠宝专业学生通常女生较多,又比较适合在商场做销售工作,而作为珠宝首饰营业员尤其需要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为了培养珠宝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与班级管理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摸索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方式方法,希望能为同类或相似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育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一、提高认识,认真把握有针对性的职业意识内容
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必须弄清什么是职业意识。首先职业意识是指从业者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职业环境影响下,在教育培养和职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是从业者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对中职学校珠宝专业学生来说,培养职业意识就是培养学生从事珠宝行业应具备的就业意识。
具体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自信意识。从事珠宝销售工作门槛较高,除了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也需要良好的相貌条件,更需具备接人待物相关礼仪,还要面对顾客的不信任和质疑,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要自信,树立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理念和自我评价。二是诚信意识。从事珠宝行业,拥有强烈的诚信意识尤其关键,不仅是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价格昂贵的珠宝首饰,面对应该也要做到实事求是,童叟无欺,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生存发展。三是责任意识。要对所从事工作拥有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珠宝专业学生尤其需要把责任意识作为最基本的素质,认真对领导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四是竞争意识。竞争存在于每一个服务行业当中,做珠宝销售竞争尤其激烈,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很可能会面临优胜劣汰的情况。
二、找准方向,让学生充分认识职业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意识的发展受到个人心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受教育状况、择业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中职学校珠宝专业学生来说,从选择专业开始学习到择业就业过程中,其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无序到稳定的发展过程。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拥有职业意识必要性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的进行培养教育。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拥有一定的职业意识可以很好地使自己由学校向社会过渡。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商场、企业,或者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和体验这一行业的特征,了解从业者的精神面貌,从而为自己树立一个尺度和标杆,这是一个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手段。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成为该行业从业者自身存在的差距。珠宝专业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或未毕业的社会群体,带有不良的心理及习惯,学习上主动性不强,对前途迷茫,没有信心,精神状态低迷,也不知道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更不知道自己缺少什么,或者说需要什么。这时教师就要通过大量珠宝销售案例,讲解从业者的素质特点和基本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三是要让学生认清形势,弄清职业意识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当今,珠宝企业的用人需求明显的一个特征是青睐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独立的工作能力的人。要让学生明白,培养职业意识不是学校的课业负担,而是企业的招聘标准,达不到要求就会对自身择业造成麻烦。教师要注意积累素材,有针对性地讲一些当今企业选人用人的故事案例,尤其是到了招聘季节,报纸、新闻会有典型事件的相关报导。
三、形成系统,建立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应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潜移默化,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笔者在班级管理和教学模块设计中让学生有“学习专业,准备就业”的意识,并在从事职业所具备的德行品质、观念意识等方面有计划的培养,具体形成了一系列的方法、措施。
一是建立完善的教育培养方案。从新生入学开始,为了让学生明确自己具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生涯指导工程。让珠宝专业学生入校后就明确在校时间培育职业意识的目标是实现由中职生向准职业人的转变。一开始要重点培养适应新的环境、养成良好习惯、学会生活规划,之后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情绪控制,人际关系的良好处理,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接下来再重点培育正确的就业心态,增强自信、责任竞争意识及具备敬业精神,学会初步规划自己的人生。要制定培育计划,利用讲座、情景展示、实例讲解等多形式的育人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二是灵活利用课程与实习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意识,对学生多肯定和鼓励。教学实践说明,教师给每个学生不同方式的鼓励,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并对自身的能力产生充分的自信,进而树立他们的自信意识。其次要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协作意识,让大家增强互信。珠宝专业校内实习有鉴定实习、宝石加工与贵金属加工实习,实习过程需要协作,几个学生合作才能实现。通过实习任务的协作完成,让他们理解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协作才能成功,增强个人协作意识的培养,从而为树立诚信意识打好基础。接着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起,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学生加工实习时,要组织学习实习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各项责任,让他们意识到安全操作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有责任。
三是加强顶岗实习,强化企业文化教育。与可信赖的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以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勤工俭学,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企业、认识企业文化等,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这应该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手段。有报道显示,学生不受企业欢迎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学生怕吃苦,接受不了企业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精神差。创造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能够使他们在工作中逐步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辛苦,磨炼坚强的意志、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这些正是学生身上最缺乏而又最需要拥有的养分和精神食粮。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方式,其效果轻松自然,决不是课堂上讲几节德育课或就业指导课能够轻易达到的,对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个性修养非常有必要,切实增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四、认真总结,注意克服培育学生职业意识的不利因素
中职学校学生入学“门槛”要求相对不高,大部分学生要么是中考落,要么是中途辍学,自身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珠宝专业学生虽然女生较多,但也不例外,对做好职业意识培育工作也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一是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现在许多学生注重自身需要和个性追求,自我意识较强,由于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使其接触到大量社会信息,教师的教导对他们的影响作用呈弱化趋势,社会环境的不利因素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却不断增强,养成了跟随社会潮流、固执己见的思维定势,教师对其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困难重重。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引导他们在网上多看行业新闻,或者相关专业新闻,培养他们网上自学意识。二是家庭教育缺失。目前,中职学生大多数自农村,父母关心不够,或者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家庭教育不到位,要么是放任自流,要么过分溺爱与庇护,学生会产生不良心理,要么意志消沉、无精打采,要么自卑、压抑。教师要多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多鼓励帮助,引导他们树立自立自强意识,顺势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三是容易产生骄纵心理。珠宝专业女生多,不少学生认为做销售工作是吃“青春饭”,只要年轻漂亮就可以找到工作,从而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职业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教育,让她们明白拥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是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对找工作有帮助,而且对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有很大的帮助。
中职学校珠宝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有其自身特点,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笔者以上几点经验体会是在班级管理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总结,其中的一些方法措施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煜峰.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中医养生专业知识范文2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目标的实现,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这是广大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并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专业意识、注重实践教学、推进产学结合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专业技能型人才,其落脚点是使学生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由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的构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一般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和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构成。
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它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的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主要由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等构成。
专业能力,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这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主要由专业岗位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推广能力等构成。
关键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从而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这是一种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可以理解为在一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掌握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运用科技的能力等;心理承受能力,包括自信心、独立性以及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风险的能力等;组织管理能力,包括预测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判断力、决策能力、设计能力、协调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等;发展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进取心、上进心、毅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构成。
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形成良好专业技能的基础。思想品德素质在职业实践中,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的优劣,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劳动能力的强弱及自强、自立、自尊、自律意识等方面的构成上。
二、培养学生良好专业技能的现实意义
1.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从业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所需的实际能力,即学会做事,学会从业。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为强化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必须综合职业的知识和技能,并以从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既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娴熟,又注重新时期对职业人心智、技能的训练。所以,在学生独立完成某项任务时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将使学生在今后职业实践中具备在职业岗位上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从业能力。
2.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创新
专业技能的培养,着眼点应在于结合实际的生产环境和过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从业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其综合运用技能、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可以这样认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造就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的必然要求。
3.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生存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岗位的相互替代性、新型劳动组织和管理机制的出现,都会使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因此,要求从业者以稳定的心理适应职业的变迁。专业技能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训练,既强调智力因素的开发,又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教育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增强承担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压力的能力。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正确认识社会和集体合作的能力,正确处理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4.世界各国对职业技能的定义
从总体上看,现代职业教育已从单纯满足专业技能的培养走向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比如,美国劳工部提出的关键技能共有五个方面:学习技能、思考技能、交流技能、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将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作为教育改革的目的,其中包括:沟通技能、实践技能、判断技能、独立思考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信息处理技能、同情心和正义感等基本素质和综合技能;澳大利亚也对劳动者提出了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包括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与工作伙伴合作交流的能力,运用数学和基本技巧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这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由此可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已成为世界性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专业技能的培养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好坏,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是关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要求教师们在业务能力上要由单一型教师向全能型教师发展,其专业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技术能力紧密结合,使得教师在教学上必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态度、职业敏感性及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进行不断更新的良好习惯,以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对此,我校着重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学校根据其特长,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选择发展的方向,同时加强岗前培训;其次,对在职的教师,学校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并加大投入,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其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三,加快形成学科带头人合理梯队,重视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为其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拓宽其专业面,提高其学历层次、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第四,立足校本培训,以自身作为师资培训的基本单位,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第五,增强科研意识,注重教师的研究能力,把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做为一名教师是否是专业教师的根本评价标准。
2.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
所谓专业意识,是指专业工作者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专业思想、观念、情感和意志。专业意识可以使人的专业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可以引发强烈的专业热情,使学生尽早地树立专业意识。可以从如下两方面进行: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专业信息,尤其要注意突出专业领域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看到大有发展的未来;二是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努力寻找与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沟通的渠道,真正体现其对“专业”应有的基础作用。加快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达到使学生对专业产生强烈兴趣和求知欲的目的。
3.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是符合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所规定的适用于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应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在理论教学上要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学习的能力为核心,尽可能结合岗位工作的过程与要求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逐步养成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应从四个环节抓起:一是围绕职业活动开发课程,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及技能规范要求,以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二是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寻求、去发现新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去发现知识、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地获得结果,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如学前教育专业的范例教学、模拟教学等,使之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和问题解决技能的养成;三是加强检查指导,以达到技能规范要求;四是严格考核评定,并使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4.推进产学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产学合作的途径,加强技术与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其中的关键是要探索和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调整,从而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角色,适应职业环境。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与北京红黄蓝幼儿教育集团、北京爱儿坊幼儿教育集团、北京金色摇篮幼儿教育集团等企业共建了实训就业基地,实行联合办学,实现校企结合,每年吸收近200名毕业生进行顶岗实习,合格后择优录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形成。
5.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素质
中医养生专业知识范文3
1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
1.1 缺乏学习文化知识的主动性
我校学生虽然大部分为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但普遍缺乏学习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学生高中学习成绩大多不太理想,高考分数偏低,文化基础薄弱,特别是生物、化学知识基础薄弱,因此学习医学知识较为吃力。
1.2 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
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普遍存在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能力较差现象,同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记忆方法机械,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1.3 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甚至抄袭他人实验结果。
2 在医学实验课程中如何培养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医学实验课程的编排要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和挖掘学生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其思考能力;既要有必要的知识点灌输与强化,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医学实验课程不是仅仅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而是要在实验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并理解理论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并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实验教学还应在促使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其创新与实践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在课程编排中不断发掘学生创新潜能,优化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
2.2 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2.1 验证性单一实验向设计性综合实验转变传统的医学实验课程安排多以验证性的单一实验为主,对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辅助验证。学生依赖性很强,常常按部就班、不求甚解地按实验流程操作,不利于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使整个实验内容统一完整,前后衔接恰当。此外,还要求学生针对实验目的,具体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使学生在实验关键性技术方面受到系统、良好训练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验证性单一实验向设计性综合实验转变,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在共同完成实验过程中的集体协作意识。
2.2.2 传统实验教学向多元化实验教学转变医学实验课程内容较为抽象,若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以文字和语言进行表述,则很难讲解透彻。因此,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幻灯片、多媒体课件、模拟软件和教学视频等)使与实验相关的抽象原理、复杂操作技术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视化、形象化,使实验过程生动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实验技术。同时,还通过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以互动的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实验操作流程、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此外,还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实现实验资源共享,教师通过移动终端随时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多种感观的刺激,使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给学生创设真实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中医养生专业知识范文4
养生乱象从哪里来
的确,这些年养生教育乱象比比皆是,各种不规范的养生教育极大地扰乱了公众的心理与行为。那么,为什么出现这种养生教育乱象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笠 “包装”出来的专家
宣讲养生知识的人员没有审核标准,不懂养生的非中医专业人员经过不负责的媒体的包装也敢胡讲养生;
?笠 哗众取宠的宣讲方式
养生宣讲者大都哗众取宠地按照媒体要求来讲养生,并不遵守养生学术规范,经常将一己之见当成普遍认可的知识来宣扬;
?笠 以偏概全的误导
很多养生宣讲者只是片面强调某个知识点,不能全面系统地阐述相关问题,不注意逻辑严谨,混淆不同概念,以偏概全,结果导致同一问题的专家指导意见相互矛盾,让公众无所适从。
?笠 用疾病恐吓公众
不少专家将养生教育搞成疾病教育,甚至是用疾病来恐吓公众。他们在节目中大谈各类疾病的危害与可怕结果,使得很多人对各类疾病产生恐怖情绪,一旦自己被诊断为某种疾病,就自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整天在消极与绝望中度日。
?笠 变质为“商业广告”
很多养生宣传已经变相成为商业广告,很多宣讲人都有自己的买卖,他们出镜出书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买卖。
?笠 只重“术”不重“道”
很多养生宣讲人只重“术”(各类养生具体方法)的层面宣传,不谈“道”(正确的指导思想)的层面内容,只知让受众机械教条地执行那些繁琐的养生措施,搞得受众根本无法坚持做到。
我们还需要“专家指导”吗
既然如此,大众的养生还要专家指导吗?
中医养生专业知识范文5
在“中医养生”教学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查阅资料,相互讨论,交流意见,综合和吸收各种信息,丰富关于养生问题的“答案”,开阔学生视野。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学生由以往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因为有了自己的参与,获取的知识更深刻、更持久。这是一种学习方法、学习观念上的改变。针对PBL教学法中,学生反馈的相关问题,也让老师了解同学们的思考、困惑所在,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在交流中也使教师知识结构更完善、不断地去学习,也是一种教学观念的改变。通过分组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培养了同学们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团队意识,提高相互间解决问题的效率、沟通技巧、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也在交流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完善,使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PBL在“中医养生”教学中的运用
2.1问题设计
教师围绕“中医养生”内容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应当密切贴近生活、难易适中、富有趣味性,且联系教学内容,学生可通过自学查找资料获得答案和知识。如“养生的目的之一是益寿延年,中国有哪些长寿之乡,总结这些长寿之乡人们生活有什么特点,与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相比有哪些差别,找到目前人们生活中不利于养生的问题所在”,如“俗话说‘医食同源’,在日常的食养、食疗中,民间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郎中开药方’、‘早吃姜赛参汤,晚吃盐如砒霜’的说法,蕴含着怎样的养生原理”,再如“‘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的道理”等等。通过设计问题,把日常生活的问题和学习的养生知识联系起来,更具趣味性的去解决问题。
2.2实施过程
把两个班93名同学,分成9各组,平均每组9~10人。各个小组布置不同的问题。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渠道,通过自主性来搜集资料信息,再在小组内汇总、讨论,集体分析教师提出的与养生的联系的日常生活问题,完善“答案”。再在课堂中与老师进行交流,老师要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引导考虑问题恰当的切入点,讲解概括疑点、重点内容。具体过程总结为:设计问题—分组—自学—交流—完善汇总—答疑(概括)。
3、教学效果评价应用
PBL教学法教学,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学生记忆深刻。在对同学们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从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团队意识、沟通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通过教师获取知识的依赖度方面明显下降
4、讨论
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是PBL教学法应用的关键。它应来源于生活、与中医养生知识密切联系;富有趣味性、启发性,让同学们有兴趣去积极地探求。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是教师精心备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样的问题,能让同学们觉得我们日常中就能接触到中医养生文化,可以感受到中医文化的力量。
PBL是一个开放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带着老师精心提出的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获取知识更具针对性,更能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与传统课堂“灌输”知识不同,同学们在一个开放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并且渠道更多了,再在搜集的资料中,提练总结。学生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教学理念、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面对学生,从以前的“授之以鱼”,到今天的“授之以渔”;从以往的“教”,转变为现在的“导”;教师的角色从“传道授业”到兼有“解惑”的转变。在观念和角色的转换中,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提高,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对学生的引导能力、自身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再学习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中医养生专业知识范文6
摘要 运用社会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以养生保健为例,探讨医学院开发医疗体育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对开发医疗体育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旨在为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学院 体育 养生保健
一、前言
体育和医学都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的,体育以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主,医学以治疗为主,体育与医学相结合,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是现代体育和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形势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传统保健体育通过姿势调整、呼吸锻炼、意念控制,使身心融为一体,达到增强人体各部分功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它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医学院校是以医学为专业特色的学校,一切课程的配置都应围绕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重组设计,不能只站在体育的角度开展教学,而应根据医学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去挖掘医疗体育的课程资源,“养生保健体育”课程主要开设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瑜伽养生术、导引保健功和太极拳等内容,课程体系新颖。突出以“医体”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在医学院校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长沙医学院2009级养生保健体育选项课的本科临床四班、护理四班和影像一班共计1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本看法和课程实施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筛选不完整和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118份,有效问卷率98%。
3.访谈法。对从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开设该课程的建议。
4.统计法。将回收的118份有效问卷用Microsoft 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养生保健的认知度调查
图1学生对养生保健的了解程度图
从图1调查的数据来看,有77.1%的学生对该课程只是了解一点,有24.6%的学生不了解,只有0.8%的学生非常了解,12.7%的学生比较了解,有少部分同学对养生保健了解程度较高,但大部分的学生对养生保健了解不是很全面,可以看出对养生保健了解得不够深入,需要引起学生对养生保健教学的重视,并广泛宣传其意义,才能深入开展医疗体育的教学。
(二)学生了解养生保健的途径
图2学生了解养生保健的途径图
从图2调查中得知,55%的学生是在课堂上学习养生保健的,有16%的学生是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的,可见,大部分学生是从课堂上了解养生保健的,另外电视网络等媒体也是了解养生保健信息的重要渠道,这也告诉我们在重视媒体宣传的同时更应该抓好养生保健课堂教学和训练,毕竟学校的体育课是开展养生保健的第一课堂,这样更有助于医疗体育的普及。
(三)学生进行养生保健的情况
在调查的这120人中,56%的同学都是在自己宿舍进行锻炼,76%的同学每周都会进行1-2次,基本上每次都不少于30分钟。83%的同学喜欢这一运动并会在课余继续进行,认为只要学校提供好的场地,有专业的教师指导肯定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
(四)开展养生保健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120名开课学生的调查发现,养生保健课堂对场地的要求很严格,目前学校缺乏安静舒适的场地。在课程的设置上还需多增加些趣味性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作为医学院校的体育工作者,应致力于对传统保健体育的挖掘、整理和探讨,这样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医疗体育的巨大魅力。
四、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认为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传统保健体育运动的学习,更能够加深对医学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八段锦、导引保健功和太极拳等传统养生保健的教学内容能教会学生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用的临床技能,医学院开设养生保健体育教学是建立在公共基础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结合的“体医”教学模式,而以养生保健为主的医疗体育课程是一门运动技术较强的实践课程,也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把医疗体育与临床康复护理职业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临床康复护理工作过程,选择医疗体育知识模块,形成以中医理论知识为指导,医疗体育锻炼为载体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共同研究开发医疗体育的功能,并积极探索开展医疗体育锻炼的途径,为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拓展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胜.养生保健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3.
[2] 成明祥.体医结合: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模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6.14(5).
[3] 李永明等.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国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现状与模式研究[J].武术科学.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