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1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病虫害问题的出现,增加了培育及保护森林的难度,既给树木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又导致森林大面积死亡。近几年来,常用化学制剂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尽管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也造成一定的不良隐患,影响了我国林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无公害防治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还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对保护我国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无公害防治的作用
无公害防治是防治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其以林业培育技术为前提,以控制生物平衡为中心,以保障经济利益为重点。通过无公害防治,既可有效地防治林业病虫害,又能维持生态平衡。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本低、投入资金少;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实现长期防治病虫害,且不会伤害病虫害的天敌物。另外,通过开展无公害防治,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维持生态平衡,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此同时,不仅可以促进林业收入的提升,还可以提高林业作物的收入,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由此可见,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对我国经济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造成林业病虫害的原因
2.1 人工林逐渐增多,导致生态系统单一
建国初期,我国大力提倡并开展人工林栽培工作,人工林逐渐增多。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人工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35%。随着人工林面积的不断上升,也增加了林业病虫害的面积。在这种情况下,给林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工林的树种以单纯树种为主,造成生态系统单一,从而导致生态系统较弱。如果出现病虫害问题,造成大面积森林受到损害。
2.2 大面积砍伐天然树木,影响了整个林业生态系统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导致大面积的天然树木被砍伐,减少了天然树木的数量,破坏了整个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引发林业病虫害问题。
2.3 人为因素,造成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间的经济贸易越来越频繁,我国从多个国家引进树木品种,引进树种的同时,也把危险性病虫引入国内。在没有天敌的条件下,给病虫害提供了有利的生活环境,导致病虫害肆意生长,迅速蔓延,增加了病虫害区域面积,造成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2.4 常用化学制剂防治病虫害,增加害虫抗药性
以往防治林业病虫害多采用化学制剂。由于依赖化学制剂,增加了害虫的抗药性。而我国病虫害药物研发速度相对缓慢,增加了林业病虫害治理的难度,近期内如果无法解决病虫害问题,将造成大面积树木死亡。使用化学制剂治理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森林情况,选用不适宜的化学制剂或者私自加大制剂剂量。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加,还给林业原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 无公害防治措施分析
随着我国林业病虫害问题的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林业系统,还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传统防治林业病虫害多以施用化学药剂为主,造成我国整个林业系统受到损害,失去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加剧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由此可见,建立林业无公害防治措施,显得极为重要。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封山育林措施
为了实现有效防治林业病虫害目标,要恢复原有的林业系统。开展林业工作过程中,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采取混交培育。为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群落,可配置灌、乔、草等植物,促进生态系统抵抗力和稳定力的提升,确保多种生物可以存活。育林过程中,要对育苗做消毒处理,在合适区域设置苗圃,禁止设置在低湿区域,防止出现苗枯病。通过建立完整的生态群落,为病虫害天敌提供有利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保护林业系统的目标。同时,做好封山育林工作,防止病虫害蔓延,及时除去部分病枝,做好修剪枝叶、施肥和除草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封山育林措施,防止牲畜破坏林业系统,禁止私自砍伐林木,以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3.2 使用天然生物,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过于依赖化学制剂,严重破坏了我国林业生态系统,致使病虫害肆意生长,所以,要对现阶段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改革。借鉴以往经验,使用天然生物,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其一,使用微生物,防治林业病虫害。利用常见的病毒、细菌和真菌等,通过其分泌物质抗生菌,消灭有害昆虫,实现无公害防治。其二,引入病虫害天敌,构建完整生态食物链。通过引入病虫害天敌,可抑制病虫害的肆意生长,维持生态平衡。通过引入病虫害天敌,构建完整生态食物链,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原始林业系统,从而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其三,引入益鸟,通过筑造鸟巢等方法,引入山雀、灰喜鹊及啄木鸟等,实现鸟类防治病虫害。其四,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对于生物农药使用而言,相关单位要加强农药的管理,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制剂,做好生物农药的宣传工作,让人们了解该药物的优点,避免破坏生态平衡,从而起到无公害防治效果。与此同时,加强科技投入,做好新技术推广工作,采用生物物理等多种措施,实现无公害防治,从而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
3.3 加大国外引入树种的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条件下,国家与国家间的经济贸易交流日益增多。我国也时常从国外引进树种,但在引入的树种中伴有病虫害,给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增加了难度,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引入树种过程中,加大管理力度,做好树种进口的检疫检查工作,以检疫工作为重点,全方面检查树种,从而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4 加强林业工作人员无公害防治意识
林业工作人员的意识,决定着无公害防治的效果,因此,要加强林业工作人员无公害防治意识。首先,林业人员要意识到,传统化学制剂防治病虫害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无公害防治意识。其次,林业工作人员要关注无公害防治,做好相关宣传工作,以便于实现无公害防治。
3.5 建立林业病虫害监测机制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林业工作人员要做好林业病虫害监测工作,建立健全林业病虫害监测机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病虫害特点,做好监控工作,确保监测预报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2
一、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特点
1、病虫害种类多。喜湿性病害、土传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较多,蔬菜霜霉病、灰霉病、疫病、白粉病、根结线虫病,瓜类枯萎病、炭疽病,辣椒病毒病,茄子灰霉病,番茄棉疫病,黄瓜软腐病、叶斑病,草莓轮纹病、黑斑病及烟粉虱、菜蚜、蜗牛、地下害虫等都有发生。
2、病虫害传播蔓延快。无公害蔬菜的生长环境为病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染循环及虫卵孵化提供了十分适宜的生长条件,病虫害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快,一旦发生,往往措手不及。
3、发生规律复杂。无公害蔬菜种植第1年各种病虫相对较轻,但随着年限的增加,田间病原菌、孢子、虫卵积累量加大,害虫啃咬刺吸,多因素造成多病虫并发。
4、单一农药防治缺点明显。菜农一般是见病治病、见虫治虫,没有提前预防、综合防治意识,而且最喜欢采用喷药防治蔬菜病虫害,这种方法简单、方便、见效快,但长期防效差,多次喷药还可能影响蔬菜安全性。
二、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技术措施
是轮作换茬。可以通过合理轮作、间作、套作及更换品种、客土或异地另建棚室等方法减少病原菌、孢子和虫卵积累。长期连作会导致作物产生自毒作用,如黄瓜、番茄自毒作用较强,一般连作易引起土传病害加重。轮作时禁止相同科、属的作物轮作,协调用地与养地的关系。小葱、大蒜根系分泌物质具有杀菌作用,可在休闲期种植小葱、大蒜。另外,合理调整蔬菜播期或移栽期,可避开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以减轻病虫害危害。番茄、大白菜避开苗期高温,可减轻病毒病。二是健身栽培和管理,培育健壮植株。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加强温、光、水、肥、气管理,创造良好的蔬菜生长环境。如科学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补充微量元素,及时满足蔬菜的生长需要;利用保护地的特殊环境,采用放风、闭棚等措施来调控温湿度;覆盖地膜,加强通风,以提高土壤湿度,降低空气湿度;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适时揭棚进行光照调控;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及时打开通风口使空气流通,把保护地内的有毒气体如氨气、乙烯、二氧化硫等放出去,以免蔬菜受气害。三是培育壮苗,减轻病虫危害。采用异地或客地育苗,选用营养钵、穴盘、营养土护根育苗等,加强苗期管理,提高幼苗的抗病抗虫能力,移栽时淘汰弱病苗,保证壮苗定植。四是实施嫁接防病技术。嫁接育苗主要是预防土传病害,增强植株的长势,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对于冬春季保护地难以防治的瓜类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等,可采用嫁接的方法控制病害。嫁接时应考虑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根系的抗病性、品种的高产性和适应性等。如用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用番茄作砧木嫁接茄子;嫁接方法采用靠接、插接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物理措施
运用物理措施防、隔、阻、避病虫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设置防虫网。保护地覆盖防虫网可以进行全程覆盖,以阻隔飞虫进入棚内,切断害虫(成虫)繁殖途径,有效控制各类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蚜虫、跳甲、甜纹夜蛾、美洲斑潜蝇、斜纹夜蛾等的传播和预防病毒传播的危害,大幅度降低菜田化学农药的使用,使产出的蔬菜优质卫生。二是做好种子处理。利用温水浸种、药液(硫酸铜溶液、福尔马林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浸种及药剂拌种,可以杀死部分病原菌、孢子和虫卵。如用50~55 ℃温水进行温烫浸种10~20 min,可杀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防治番茄早疫病、茄子褐纹病可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 min,捞出后用温水冲洗5~6次。三是土壤消毒。保护地种植蔬菜之前,清洁保护地前茬植物残体及杂草,消灭枯枝落叶及杂草上的病菌和虫卵,通过日光曝晒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虫卵。在播种或移栽前,再运用喷淋、浇灌、毒土、熏蒸等方法对土壤进行处理,主要方法有日光高温消毒、蒸气消毒、溴甲烷熏蒸、药剂拌土消毒等,可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四是黄板、灯光诱杀。可将涂上黄油的黄色木板悬挂于棚室内,利用害虫具有特殊的趋性来诱杀粉虱、斑潜蝇和蚜虫等,可设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3、合理选用化学农药
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林业 可持续发展 病虫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 关于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的分析
1.1 人工林面积与病虫害同步增长
人工林生态结构单一,自身防御与自我修复能力较弱,极易遭受病虫害侵袭[2]。据有关调查显示,截至2013 年,上饶地区森林总面积为2102.4万亩,人工林面积为854.3万亩,占40.6%。在过去的20 年内人工林面积增加了30%,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约30%。可见,二者大致为同步增长。病虫害的不断增加给当地的林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2 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
传统的林业经济主要依靠木材生产,因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量的原始森林资源被人们肆意地砍伐、破坏。滥采滥伐影响到原有森林生物的多样性、林分结构等,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导致害虫天敌的大幅减少,为病虫害的生长与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3]。
1.3 营林方式不科学
在营林过程中人们过于看重林木的速生丰产,而极大忽略了营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林木管理方式不当,种植密度不合理,不抚育导致林间通风不畅,透光与透气性差,致使病虫害大幅度上升。
1.4 滥用化学农药,缺乏健全的防治体系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利用农药来治理森林病虫。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不少有益生物,并且害虫会逐步产生抗药性。因此,滥用农药制剂,极易破坏林业生态系统,使林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上饶地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比较滞后,缺乏创新,未跟上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要求。另外,当地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未切实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由于经费限制,使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还不健全,有关基础建设滞后,工作设施与方式滞后,监测预报环节比较薄弱。
2 开展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意义
无公害防治是指在森林培育技术的基础上,借助生物技术达到防治病虫害、保护环境、维持林间生态平衡、构建和谐森林生态系统的多重目的。通过构建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多重效益。同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也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重要体现,大力倡导和谐、健康森林的理念[4-5]。通过这一举措,不但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不会伤害害虫的天敌,进一步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3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3.1 森林抚育与管理
首先,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开展造林工作,挑选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抵抗能力强的品种栽植。林间生物应保证多样性,如配置乔、灌、草等植物,以提高林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抵抗能力。做好育苗消毒工作,应挑选适宜的场所作为苗圃,避开那些低湿的地方,避免引起苗枯病。此外,还需对苗圃实施轮流作业,防止引起病虫害,并及时进行翻土施肥。然后抓好封山育林工作,及时除草、施肥、修枝剪叶,将部分病枝及时除去,避免虫害进一步蔓延。尽量降低人、畜对林间环境的破坏,并适当增加害虫天敌数量,以起到防控害虫的目的[6]。重点保护害虫天敌及现有的天然林,不准随意砍伐树木,禁止所有破坏林木生态系统的行为。
3.2 重点完善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首先必须把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摆在首位,形成一套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要针对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的主要特征、气候条件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监测预报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全面性,真正实现早发现、早防治的目标。同时,要抓好对林木的检疫环节,避免各种危险性病虫传入当地。
3.3 提高森防科技含量,综合治理
为实现上饶地区林业生态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林分质量,强化森林对病虫害的自我抵御能力,采用微生物、生物、生物农药等进行无公害防治。一是引进昆虫天敌,达到防控虫害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确保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二是引进益鸟,通过鸟类防控病虫害,如啄木鸟、灰喜鹊、山雀等。通常可利用造鸟巢等办法吸引益鸟前来,消灭病虫害。三是微生物防治。例如,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四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这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同时,对于部分严重的病虫害,该方法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是使用农药防治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还会杀死有益生物。因此,如条件允许,应提倡采用无毒性、绿色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此外,还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攻关,并大力推广新技术,借助各种生物物理技术、光、电、温度、器械等方式实施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总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求林业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方法,掌握病虫害发生的具体原因及特征,切实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实现上饶地区林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龚云华,黄国成,陈秀东.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科技向导,2012(12):207.
[2] 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1):205-206.
[3] 张毅,孙兴全.上海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2(7):145―146
[4] 韩卫东.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149-150.
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4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9.044
随着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的增加,小麦的高产和高质量成为农民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小麦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做好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
1.1时间误区
时间误区主要是农民没有准确把握小麦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间。由于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度不高,导致小麦已经严重受到病虫害侵害时才发现,这样就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的效果自然不理想。比如小麦纹枯病显现比较晚,一般在3月份应该开始防治,而许多农民在4月才发现问题,这时防治不仅要花费较多的成本,而且防治的效果也不理想。有的农民对病虫害的防治提前,比如小麦蚜虫,只要它的益害比例是在1∶150就不用进行处理。而农民却见到虫害就杀死,结果虽然害虫杀死了,但是也对小麦及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1.2药剂误区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随着气温等其他外界条件变化会导致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不同的病虫害是需要不同的药剂来处理。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不到位,只是简单地喷洒农药和施肥,并不能彻底消灭病虫害,反而延误了病虫害治理的最佳时期。
1.3灌水误区
绝大多数农民在病虫害的防治时都存在用水量少的问题。而在实际病虫害的防治中是要根据病虫害的数量、田地的干湿程度和田地的面积来确定用水量。水量过多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危害,水量过少会减弱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1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对于小麦的生长过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播种前要先将田地精细耕好,并清理田地里的杂草,尽可能减少细菌基数,可每亩施用30公斤辛硫磷颗粒拌土并洒入田中,这样可对地下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要对小麦的种子进行拌药处理,可以使甲基柳磷乳油和水按照1∶800 的比例与种子进行拌种,此方法能起到很好的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2.2返青拔节期
在小麦返青拔节生长时期比较容易发生的是枯萎病、吸浆虫、红蜘蛛等,这些病虫害对小麦的为害比较严重,如果不能及时防治,将会对小麦的生长及产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把握好最佳时机,可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使用进行喷洒。要把握好小麦返青拔节期的小麦幼苗生长情况,将甲基异流磷乳油或辛硫磷乳油按照适合的比例对水,均匀地喷洒在麦田中,同时利用浅锄对田地进行翻土处理,以达到防治害虫的作用。
2.3抽穗期
小麦抽穗期是小麦生长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决定着小麦的最终产量和质量,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小麦病虫害高发的一个时期。为害比较严重的有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小麦蚜虫以及叶枯病等。在抽穗期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最佳防治技术就是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调整小麦的整个生长环境,进行综合防治。首先可以选择使用20%菊马乳油 80毫升对水35~50公斤,在每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后进行均匀喷洒。其次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同时可在发病初期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70 克对水30公斤进行每周1次,连续2~3周均匀喷洒。在使用药物之后,病虫为害基本都会集中在小麦的顶部,因此还要对小麦的顶部进行喷雾处理,如果遇到阴雨天还要做好药物的补喷工作。
2.4灌浆期
灌浆期是小麦颗粒成熟和饱满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比较常见的是白粉病和小麦锈病。此时期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选择使用25%的快杀乳油每亩使用38亳升对水30公斤进行田间喷雾。如果这个时期出现黑胚病,则可以使用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每亩使用752克对水30公斤进行田间喷雾防治。
3结语
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多数农民不能把握最佳时期,还增加了成本投入。农民要多学习先进的防控技术,熟悉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时对小麦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做好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对于小麦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小麦生长的各个过程都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以保证小麦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5
关键词: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无公害防治措施
一、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重茬连作现象严重
蔬菜品种单调,农民轮作倒茬意识不强,重茬连作较为普遍,为部分病虫害特别是土传性病害的繁衍,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2. 消毒工作不彻底
日光温室消毒工作包括棚室消毒,土壤消毒,种子消毒。农户在新棚种植初期,由于病害轻,消毒工作不彻底没有造成大的危害,存在侥幸心理,种植多年后,仍然不严格,消毒工作顾此失彼,致使许多病虫害没有在源头上杜绝消灭。
3. 种子质量不高
蔬菜种子经营市场分散,种子来源渠道多,质量良莠不齐,存在部分种子自身带菌、抗病性能差等因素。
4. 施肥不合理
重视氮、磷的使用,而忽视钾肥、微肥的施用;追肥时以氮为主,不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由于偏施氮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作物抗病性下降,病害发生严重,一部分农户施肥量过大,导致土壤养分积累,发生肥害。
5. 温室环境条件控制不科学
受经济条件制约,温室结构造型均为普通温室,缺乏智能和现代化管理手段, 温室环境指标(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无法实行自动化控制。特别是温、湿度的调节,仅靠后屋面顶部的通风口来完成,随意性大,准确性差。通风口开放与关闭的主要参照依据是将温度保持在26~30℃,但此环境条件对病虫害的发生非常有利。
二、日光温室蔬菜生态特点
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有其自身的发生特点,这些特点又和日光温室的很多特点紧密相关,那么从病虫防治角度考虑温室有哪些特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呢?
1. 湿度大。尤其在每年较寒冷的12月-2月,由于气候寒冷放帘早,收帘晚,通风差,日光温内空气相对湿度高,每天有8-12h处于饱和状态,叶片上长时间有水膜或“水滴”。
2. 温差悬殊。在有阳光的中午最高温度可达30℃左右,而到了早晨卷帘前温度仅为6℃左右,甚至更低。
3.光照条件比较差。尤其是不注意棚面清洁的温室棚面上,灰尘较多,光照条件更差。
4.轮作倒茬条件差。
5.栽培作物在一个地区比较局限。
6.棚内条件与外界条件差异很大,冬季棚内条件相对比较密闭。
三、病虫害发生及为害特点
1. 病害种类增多、危害加重
保护地反季节蔬菜周年生产和名、特、新、优品种的引进推广,导致温室蔬菜病害种类逐年增加,一些不常发生的病害成为设施种植的主要危害种类。另外,反季节强化种植使蔬菜植株的抗逆性减弱,导致危害加重。
2. 生理性病害发生严重
温室蔬菜生产中生理性病害的常发,增加了病害的诊断和防治难度。如低温造成的冷害、冻害、畸形果,瓜类蔬菜上出现的花打顶、化瓜,茄果类使用激素造成的畸形果等,因过量施化肥、农药引起的药害等,既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品质量,又降低了作物的抗逆性。
3.土传病害问题也比较突出
如立枯病、碎倒病、炭疽病等,这是由于倒茬及翻晒困难和菌源逐年积累造成的。
4.灰毒病十分严重
温差大对灰毒病发生十分有利,正因如此,日光温室中各种作物的灰毒病都比较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
5. 因低温、光照差造成的和低温有关的生理病害问题十分突出。如西红柿畸形果、黄瓜花打顶、大量的落花落果。
6. 害虫问题相对较轻,但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的为害日趋严重。
7.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蔬菜抗病性减弱
温室环境密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较大,特别在冬春茬生产时,日出后迅速下降到300mg/kg以下,达不到蔬菜生产所需二氧化碳量,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导致植株发育不良,抗病性随之降低,病害发生严重。
四、无公害防治措施
1. 加强科技培训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
2.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
主要对种子、农药经营网点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使其熟悉种子、农药等农业行政法规,掌握相关技术知识,经考核合格后,核发《上岗证》,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对其经营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严肃查处经销不合格种子、农药以及违禁农药等非法行为。
3.加强温室保温、控温、增温能力,严防冻害发生
在较温暖地区可考虑加双层膜,挖防冻沟等措施增温、保温,但在偏冷地区或昼夜温差大的地区为防止少见的天气灾害过程,我们主张新建温室时应附有增温设备,以防不测。
4.选用抗病虫品种
近年来,我国蔬菜抗病育种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选育了1批优质、高产、抗病虫的蔬菜新品种,有些品种可兼抗多种病害,有些品种具备耐低温弱光的特点,各地应根据本地的栽培方式和习惯选择适宜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
5.生态防治
不同病害适宜的温湿度不同,应依据不同温室内的具体情况,科学管理,控制温湿度。尽量保持较低的空气湿度,避免出现高温高湿及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温度一般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13~15℃,适温范围内,合理通风,适时浇水,改善光照条件等。
6.以虫治虫的技术防治
在病虫害的治疗中,要结合不同病虫的影响程度,可以结合虫子的特点,在采用化学方法治疗的基础上,推行整体的管理,尤其是利用虫子的有效防治,更好的促进整体功能的实现。一是从田间拣收僵死的菜青虫100g,捣碎后加水200 mL浸泡,24~28h后过滤取虫液,用45kg水稀释,加洗衣粉45g充分搅拌后,喷洒在发生菜青虫的蔬菜上,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二是以瓢治蚜。瓢虫,俗称花大姐。大部分瓢虫是捕食性的,瓢虫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飞虱、粉虱、叶螨等害虫。在麦田或油菜田选瓢虫多的地块、用网捕虫,捕后装入布袋,袋内放少量树叶或青草,以利瓢虫栖附,避免互相残杀。要边捕、边运、边放,隔行放虫,瓢蚜比例以l∶150~200为宜。
7.农业措施
需要采取的主要农业防治技术有: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壮苗,推广嫁接技术,提高抗病性能。实行轮作倒茬,避免重茬障害,有机肥施用要充分发酵腐熟,优质、足量,氮、磷、钾肥与微肥、叶面肥要平衡搭配施用,并应用作物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增加二氧化碳气肥,在垄面水沟内要进行小水膜下暗灌。提高温室标准,推广无土有机生态型栽培模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选用无滴防尘棚膜,增加滴灌设施,地面全膜覆盖。前茬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植株残体和杂草,深翻土壤,减少室内初侵染源,发病后及时摘除病体或清理病株,带到室外集中销毁。连作数年后,土壤盐化和土传性病害及地下害虫加重,要铲除耕层表土,换上无污染的大田土。
五、结语
总之,在具体的治疗方式上,要注意各环节的使用,尤其是在化学药剂的使用上,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剂量,对症下药,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出现,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物理、农业管理,实现日光温室蔬菜管理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辉. 蔬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6)
[2] 李东风. 温室蔬菜害虫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07)
[3] 闫小英,窦永红,马卫军.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14(08)
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6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解决策略
园林代表着现代文明社会与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建设之一,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园林植物与其它农林作物一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同样会遭受各种病原菌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的侵袭,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园林植物的生长以及园林的观赏性。因此,在园林管理中,必须重视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并将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始终贯穿于园林建设工程的全过程。因为,开展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利于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为提高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1.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分析
1.1园林植物生长环境不断恶化
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却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从而使得园林植物生长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例如,街头绿地中的花卉、人行道旁边的树木,往往会受电线电缆、汽车尾气排放,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或废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园林建设的质量,园林中的植物生长环境日益恶劣,植株生长不健壮,观赏性大打折扣,抗病力差,给病虫害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
1.2园林植物病虫害结构复杂、种类繁多
在园林建设中,一般是向着园林植物品种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因而,园林的植被设计和配置也各不相同,既有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式种植,又有一些特别稀奇的品种。多种多样植物种类、丰富的数量以及生态环境,为病虫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源或寄主,形成了园林植物特有的病虫种类和结构。
1.3园林植物病虫害难以防治
由于园林植物所处的环境与野生植被差别巨大,决定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从而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因此,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根据各个绿地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消长动态,以及受害植物或寄主的不同,做到防治措施灵活多变,随时调整防治措施,最终提高园林植物防治的有效性。
2.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2.1园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由于园林建设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各项防治技术发展尚未完善,也没有及时准确地掌握并预报和指导防治。此外,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卫生,进而加大了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2.2暴发现象时有发生
在园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病虫害暴发现象时有发生,例如黄连木尺蛾、天幕毛虫、落叶松尺蛾、杨扇蛾、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抗药性强,加大了园林病虫害暴发成灾的概率。如果病虫害监测跟随不上,或者忽视检测,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病虫危害。
2.3园林内部之间缺乏协调,没有建立完整的、有效的体系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各地园林建设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没有形成一个有力的整合,有些地方在造林规划设计时,不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3.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应对策略
3.1加强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力度
由于园林植物病虫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的生长势,植物生长势强的植株其抗病虫害的能力也比较强,病虫害难以侵染,植物生长势弱的植株其抗病虫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在园林养护中工作人员必须根本不同植物的习性,合理施肥、浇水,确保植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增加抗病虫害的能力。此外,还要安排专人搞好绿地卫生,定期清除园林的落叶、枯枝,减少病虫害越冬的场所,还要清理绿地内和绿地边角场所的杂草、落叶,集中烧毁,从而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越冬基数,为最终提高园林病虫害的防治效率提供可靠保障。
3.2引入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才能切实地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因此,必须逐步改进病虫害防治手段,始终坚持搞生态园林,重视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整个园林建设,增加林业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增强环保意识,严格遵守国家对农药的相关规定,尽量选择对环境没有污染或者污染小的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促进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加大园林科研研究力度,采用先进设备来辅助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例如使用喷雾喷粉,利用飞机施肥、喷药防治害虫技术、诱虫灯遥感对松毛虫等监测技术。
3.3加强园林病虫害防治制度的建设力度
若要进一步提高园林病虫害防治效率,必须将园林病虫害防治理念深入人心,使人们时刻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到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来。因此,必须加大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防治病虫害的认识,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病虫害防治管理制度,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管理和指导,不断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建立植保工作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对园林管理人员举行培训、开展经验交流,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并使当今先进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园林防护中来,加强园林日常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工作,使防治工作更有针对性,及时有关园林植物病虫害信息,且能将病虫害在初发阶段就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还要随时调整防治措施,做到防治措施灵活多变,以确保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魏敏.浅谈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及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0,(05).
[2]尹桂森.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国土绿化,2010,(02).
[3]夏雨霞.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