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范文1
[关键词] 爱;和谐;幽默;反思
电影《上帝也疯狂II》是由著名导演杰米•尤易斯(Jamie Uys )于1989年拍摄完成的。 这部电影具有浓郁的非洲风情,是在美国、南非、博茨瓦纳三国联合拍摄的。与当今的好莱坞喜剧相比,这部20世纪80年代的老片还是具有一种无法阻挡的魅力,美丽的非洲草原、淳朴的土著民风,幽默的剧情设计,还有穿插于片中的爱与和谐,在轻松快乐中也会让人陷入思考。
影片为我们讲述了在非洲沙漠中生活的卡拉哈里人远离现代世界,在干旱的环境里自有一套谋生方式。卡拉哈里人奇哥的两个孩子女儿奇沙与儿子奇尔在父亲寻找食物时被车厢的露水吸引,登上了偷猎者的卡车,却被不知情的偷猎者带走。奇哥自此踏上了追寻孩子的旅途……来自美国的法学博士安泰勒经一位心血来潮的飞行员邀请,登上了他的飞机游览非洲的美景,却由于恶劣的天气影响,和动物学家马歇尔一同被困在沙漠的深处,两位博士术业有专攻,但野外生存肯定不是安泰勒的强项,女博士出于本能保护自己的忙乱表现为这次历险平添了轻松幽默的气氛……古巴战士与非洲士兵为双方阵营而战,两个人一把枪传来传去,他们也先后做着对方的俘虏……这群人在沙漠深处的动物天堂穿插互动,上演了一出温馨轻松的喜剧。
一、爱的赞歌
导演杰米•尤易斯是天才,他建造了一个场景,让不同世界的人碰到了一起,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下,他们有隔绝、对立,但最终互相理解,和谐相处。在《上帝也疯狂II 》这部98分钟的影片中,我们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深刻感受到爱与和谐的主题。
(一)人类最原始的爱――父子之爱
故事里的主人公土著人奇哥,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失踪后,就立刻出发寻找孩子。他从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脚步,一直走,一直跑,茫茫大漠上一个一直移动的渺小黑点,日息月升,月落日出,他就那样只是抱着找到自己孩子的简单想法,日夜不息地奔走。前方路途迷茫,直觉和动作就是方向。当他获知了自己孩子的下落,竟然流下泪来。当他终于在广袤而荒无人迹的大地上看到自己两个孩子的身影的时候,他们兴奋地相互叫喊着跑向对方,紧紧抱在一起,爸爸倒在地上,两个孩子倒在爸爸身上。他们抱在一起,哭着,笑着。眼泪源源不断汹涌而出,而被泪水浸湿洗涤的脸上,满是快乐的笑……奇哥,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人性中最原始的光辉,一种最简单、最伟大的父爱。
(二)手足情谊――兄弟之爱
故事里最可爱的就是这对姐弟,赤足,大大的眼睛,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姐弟俩在回家途中被停在路上的卡车和它上面的露水所吸引,他们认为露水是上帝晚上放在树上的,但他们却在白天看到露珠。 出于好奇,他们便在卡车上寻找,于是他们找到了这辈子也没有见过的那么多的水。卡车开动,姐弟俩不幸被偷猎者的卡车带走。于是开始了姐弟二人的卡车之行。虽然在卡车上他们都很担心害怕,但姐姐一路照顾弟弟,给弟弟摘野果子,找水喝,晚上唱歌哄弟弟睡觉。姐姐担心弟弟着凉,睡觉时帮他盖好。当姐弟二人掉入偷猎者卡车上的水箱里,他们互相帮助,虽然闹出了不少笑话,我们却在欢笑之余感受到了浓浓的手足之情,姐弟之爱。在卡车的路途中,姐姐在车顶被树枝绊到了地上,只剩下弟弟被带走,幸好司机把方向开错了,才停车。弟弟就此下车往回跑,于是弟弟找姐姐,姐姐找弟弟,父亲找孩子,当弟弟和姐姐在巨石垒起的山坡上相互呼喊的时候,他们的语言是那么美,非常有旋律和韵律感,语调和语速非常柔美而且具有一种特别的穿透力,这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之一……弟弟从山上飞到姐姐的怀抱里,两人的面孔挤在一起,泪水伴着相逢的喜悦,姐弟俩幸福的笑声清脆而干净地在沙漠边缘的石山上回响。
(三)广博的爱――对他人的爱
在这部电影里,对他人的爱主要是通过原始土著人奇哥表现出来的。他在自己孩子失踪的情况下,依然记得告诉别人去寻找那只可以作为食物的死象;他急着找自己的孩子,但是,当他遇见在沙漠中脱水的动物学家,依然停下脚步,帮助他;他被枪指着,却毫不犹豫地夺下,因为那对于他毫无威慑力,那不过是根棍子;他在偷猎者报复性地放火想烧死所有人时,毫不犹豫地救了所有的人,包括曾经攻击过自己的另一个偷猎者;奇哥,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人性中最原始的光辉,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思想成就了一种最单纯、最善良的行为――对他人的爱。
(四)搞笑、浪漫的爱情
在这部影片里,女主人公――漂亮的法学博士由于要做一个报告而来到非洲。一个心血来潮的飞行员邀请她观赏非洲的美景,并保证半个小时返航。到达目的地后,女博士和男动物学家返航。由于受恶劣天气的影响,两人在非洲草原上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女博士在看到蜥蜴或者犀牛的时候就往男主角――动物学家身上跳;女博士装扮成雌性鸵鸟的模样来转移雄鸵鸟的注意力,两个人一起偷鸵鸟蛋的过程;两人轮流睡觉,其中一人站岗,防止土狼的侵袭。动物学家以脚代替飞机轮子起飞,结果被丢下,两人又开始了在茫茫的非洲大地上相互寻找的过程。两人历经磨难相遇后,又共同对付偷猎者的过程……两人由偶遇到分分合合,在一起历经磨难,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五)偷猎者对金钱的贪婪与热爱
偷猎者的形象和那些非洲土著人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个偷猎者为了金钱和利益的驱使,杀戮象群,破坏自然。他们猎取的象牙怕被别人看到,不惜开车轧过那两个可爱的土著孩子,还绑架了他们的父亲。那个偷猎者的头子竟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同伴的死活,一把火想把同伴和其他人一并烧死。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只是金钱,根本就没有友情和爱的存在。在片中,土著人骑自行车带着女主角的方式虽然很滑稽,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土著人乐观开朗善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对于土著人来说,钱是买不来什么的,在那个环境下钱是没有用的。他们付出不是为了想到要回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现代人的思考,衣不蔽体的纯朴居民,和所谓的现代文明人,物质层面上,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异,可是,在精神层面上,对现代文明一无所知的土著人的行为却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在纷繁复杂的“文明”社会里,每个人都互相防范着别人,甚至攻击着别人。人们总是用最复杂的思维思考着别人和自己,不停地在互相地兜圈子,为了金钱和利益渐渐迷失了自己。
二、大自然的幽默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很聪明地引入了很多动物,这些动物的喜剧效果比人类要大得多。例如发出怪笑声,留着口水的土狼,只敢攻击比自己矮的动物,所以你不能躺下让土狼认为你比它矮;只要你躺下,鸵鸟就看不见你了以及鸵鸟奔跑的姿势;咬住一个东西就死也不放的小蜜獾,无论如何也要咬住动物学家的一只靴子来报一脚之仇;长颈鹿居高临下,神态悠闲地看着两个士兵玩捉迷藏;为保护孩子拼命撞树的母犀牛;和女主角抢水喝的狒狒;拼命扇昏迷的动物学家耳光的猫鼬;搞定盗猎者的狮子…… 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编剧极高的技巧和对幽默的驾驭能力,使人在幽默捧腹之余陷入深深的思考。
影片中的非洲大草原以及当地的土著居民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通过影片画外音评论我们可以感受叙述者对原始文明的赞美:“可爱小巧而又优雅的布希族人”;“最知足的民族”;“这里是和平的世界”:“没有犯罪、暴力、法律,没有日历、没有法官和老板”;“没有所有权意识”;“他们所见过的最硬的东西是木头和骨头”……我们在片中看到的善良可爱的奇哥父子证明了这一切。广袤的非洲草原上也如同我们似曾相识的场景,有可爱的蜜獾、鸵鸟、长颈鹿,甚至连土狼都变得幽默了。其实大自然一直都是和蔼可亲的,在这部影片里,我们可以欣赏到非洲大陆的风光以及生活在那里的百态生灵。在碧蓝的天空下,水牛成群地迁徙,斑马奔跑跳跃,长颈鹿悠闲踱步,还有橘红色的云彩,随风摇曳的莎草,闪闪发光的沙粒。好一派和谐美丽的非洲风情画!
只是,人类却一直以敬畏,恐惧,以致想要战胜的心态去对待大自然。面对打死大象却取走无用的象牙,土著人很困惑,他们不知道,在这茫茫非洲大草原之外,是一片利益之地。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叫家人来,共享象肉盛宴,当然,他们法则的定义域是非洲大草原。面对从来没见过的车轮印子,非洲小孩第一次接触现代产物,却发现它是个危险的东西,车上除了有见也没见过的水之外,全是废物。他们惟一的想法是,逃离车子,远离现代文明,只要和家人团聚就行。或许这些孩子是这世上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最后产物。法学博士的一肚子法律在这里统统变成了无用的东西,碰到犀牛,不管三七二十一爬上树再说。导演在人物设定的问题上也颇费心思。紧接着出场的是水火不容的战士,经过两人的追逐、打斗到最后与共同的敌人――盗猎者搏斗之后,他们之间的隔阂似乎消失了。最后,士兵帮助两位博士的小飞机飞离非洲大草原,还有美国当局派出二百多人寻找两位博士的行踪等都突出了影片的主题――和谐为贵,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最后,当女法学博士找到动物学家,当土著父亲找到土著孩子,我们看到了纯真的笑容。其实影片也是我们真实生活的反映,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物,珍惜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拼命去找,不要等到没有了自然才去想念自然。
三、结 语
这部影片中故事的笑料如同在黑夜之后流在叶子上的水珠那般闪亮,解渴;故事中的人物如那些可怕却又可爱的动物一般让人不可思议,走出故事时,发现故事在沙漠中走出的那条弧线如同沙漠中的一切事物留下的印记一样,清晰可见,耐人推敲。
这是一部关于上帝来到人间的故事,这个上帝就是奇哥,他在剧情三条线索巧妙的纠缠中扮演了一个救世主的角色,而这个救世主的角色那么真实,那么简洁而自然,没一点做作的成分,没一点说教的成分,没有一点沉重和伤痛的感觉,没有一点讽刺的感觉,那么真诚而自然,而这个救世主居然是一个几近原始人的土著人,而不是文明人类的博士或者士兵或者飞行员。奇哥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他怀着的只是一颗简单的善意的心和一种对爱的执著和坚持,没计较任何得失利害。人类真正要的上帝其实不是神,更不是高高在天上,而就是像奇哥这样的在人间,在我们身边,而这个上帝居然是个原始人,难道我们人类文明下生长的人除了相互利用、争夺、利害,就只能像个机器人一样活着?现代文明的悲哀。偷猎、战争在人之初的善良中自我嘲笑。现代的文明请放慢脚步,来一次深刻的思考。
这样的电影,永远不会过时。时代越发展越显得珍贵。
[参考文献]
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范文2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
股票上市对企业来说是解决长期资金问题的方式,但受企业规模和盈利等各种条件限制,能上市的企业不多。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境遇大不相同。股票直接融资,这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相当困难。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受到诸多如规模、盈利等方面的严格限制,筹资门槛高。企业上市还要经过一套严格的程序审查,需要提供生产、经营、资本等大量的硬信息。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体制不健全,无法提供所需的信息,故无法上市融资。所以说,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直接融资方式与其无缘。
(二)信息不对称,信用度低下
在信息不对称方面,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更加严重。目前,信用问题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融资信用。根据调查显示,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额度远远小于大中型企业。某些中小企业的缺乏融资信用的行为,会产生道德风险。这种恶劣现象的产生加重了贷款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偏见。二是商业信用。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体,市场中的大量交易都是在中小企业之间达成的。为了节约成本和扩大销售量,中小企业之间常常利用信用交易的方式。
(三)企业难承受高昂的民间借贷利息
民间借贷、利息高昂,企业难以承受。我国民间沉淀了大量的资金,在证券业,房地产业,煤矿业等投资领域都可以看到民间资本的身影,民间资金是来源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资金。民间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最原始的方式,特点是缺乏最基本的法律保障,只能在关系密切互相了解和信用关系良好的个人之间进行,限制了融资规模。另外,高昂的资金利息成本是一般小企业不能承受的。民间资本具有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伴随民间借贷的暗潮涌动,由此蕴藏的风险也日益显现。
(四)外部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一方面,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从我国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渠道来看,银行贷款是主要渠道,从近年的调查报告中可知,我国中小企业近70%的资金来源需要靠银行贷款。另一方面,银行信用贷款不能惠及中小企业。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我国银行市场的绝对优势份额,其余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等实力相对有限。特别是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含各类中小金融机构)为减少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经很少。
(五)企业难以取得政策支持
首先,目前政府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规模与政策的实际需求相比,有较大差距,许多政策措施由于没有资金的保障而难以具体落实,绝大多数企业享受不到财政政策资金的支持。资金支持力度,与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相比,与其他主要市场经济相比,差距更大。其次,税收政策目标定位不准确,实际运行效果不理想。目前税收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比较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但优惠政策有限、形式简单、范围窄、效率低、部分政策制定得比较粗糙,缺乏全面考虑,也未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及其面临的问题,结果是以形式的公平掩盖了实质的不公平。再次,中小企业财政政策之间缺乏衔接,政策合力亟待提高。现行政府财政扶持政策为改善中小企业的投资、经营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总体上看仍存在明显不足,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政策的权威性,影响了政策的效率和效果。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对策略
(一) 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1.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增强盈利能力。企业融资是一项具体的经营决策活动,其任何的经济行为必须符合经济规律,作为融资活动的主体首先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如果一个企业在决策上、财务上、运营上都存在诸多问题,那么就不具备融资主体资格。在目前的融资环境下,企业要顺利融资,必须解决银行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小企业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达到金融机构的指标要求才是唯一可行之路。
2.规范财务管理,增加企业与银行信息对称性。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资金管理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要做到财务信息公开透明:首先,企业要严格遵守《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认真实施,加强资金管理。其次,改变财务管理观念,从原始的监督核算职能向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转变,企业经理人要为财务人员参与经营决策创造条件。再次,引进专业财务人员,加强财务人员专业教育。最后,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不仅要财务账实现信息化,企业整个经营活动都要实现信息化、流程化。
3.注重信用积累。目前我国债务融资占主导地位,而债务融资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信用情况,为此中小企业要在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配合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要求。其次,尝试利用银行创新产品,打造良好的银企关系。再次,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保持良好的纳税记录,严格履行经济合同,杜绝不良信用记录,以较强的资金实力、较好的资产流动性和较高的信用度赢得融资单位的信任,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
(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1.信用担保贷款。在银行规避风险的特殊融资环境下,信用担保贷款成为了企业融资的主力军。为积极促成担保融资,解决大资金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首先要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担保公司。其次,企业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再次,担保公司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往往会要求企业提供反担保措施,有时担保公司还会派工作人员到企业监控资金流动的情况,企业特别是大股东有时候要用自己的房产作为反担保物。
2.采用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具有其他融资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一是融资规模和期限更适应中小企业的要求。二是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三是利用租赁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时间因素的经济效益。四是避免通货膨胀的风险。租赁是一种成本不变的资金融通,其租金除了与设备现值密切相关,还受利息率的影响,而制定租金是以租赁行为发生时的利率作为计算依据的,这就避免了因通货膨胀而可能引起的损失。
3.保理融资应收款提前变现。应收账款保理是企业将赊销形成的未到期应收账款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转让给商业银行,以获得银行的流动资金支持,以利于现金的尽快取得,加快资金的周转,其性质类似于票据贴现。此方法的优点在于一方面,低成本融资,加快资金周转,因为保理业务的成本要明显低于短期银行贷款的利息成本,银行只收取相应的手续费用。而且如果企业使用得当,可以循环使用银行对企业的保理业务授信额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保理业务的融资功能。另一方面,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销售能力,由于销售商有进行保理业务的能力,会对采购商的付款期限作出较大让步,从而大大增加了销售合同成功签订的可能性,拓宽了企业的销售渠道。
4.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的核心实际上是一种补偿机制,这种机制主要包括财政资金拨付、财政贴息、发行隐含财政担保的政策性金融债券、税收优惠等多种形式。这种补偿不应是单向的、无条件的,而应是带有一定的多主体风险共担特征。
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范文3
【关键词】农村金融 农户借贷行为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很多问题,说农村中资金短缺,但又有大量资金外流;说资金充裕,又有许多农户因缺少资金,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高利贷仍很普及。因此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当前农村金融和农户借贷行为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金融改革主体研究
现阶段,构成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的主体是农村合作信用社。目前,全国的农信社普遍面临经营困境,除了宏观经济环境低迷、经营费用刚性上涨、非盈利性资产膨胀等所有金融机构共有的问题外,农村信用社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已经威胁到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
首先,从体制政策方面看,农村信用社成立之初就一直向集体所有、向国有靠拢,为股东负责、为农民服务和合作金融宗旨和原则体现得很不充分。合作社社员不仅享受不到贷款的优先权和优惠权、以及股金分红权,反而还要接受比基准利率高得多的贷款,失去了农民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从经营管理方面看,农村信用社把资金的投放重点放在工商企业,而本身又不具备健全的风险防范措施和手段,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另外,筹资成本高,生息能力弱,受利率政策的影响大。
最后,在历史遗留问题上,农业银行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占用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和财产,至今仍有大量资金没有划归信用社。同时将高风险贷款强制转给农村信用社,强迫农村信用社发
放高风险贷款。
二、农村民间金融借贷原因分析
农村民间金融市场趋于活跃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经过长年积累手中掌握了一定规模的资金,一时没有合适的生产项目投资,储蓄存款收入极低,而股票、期货等新型的投资形式又不能为大多数农民接受,只能选择比正式利率高一些的民间借贷市场;
(二)农村发展带来了更多样的开支活动,有些活动不在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安排内,只能到民间金融市场去寻求资金。
(三)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硬性任务,不得不借高息贷款是近几年民间金融交易量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四)迅速膨胀的地下经济和其它的非法活动大量涌入农村民间金融市场,既增加了资金供给,也增加了资金需求。 转贴于
三、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
改革开放后,农户成为独立的财产所有者和生产经营者。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户提供了生产和生活上的资金供给,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单位规模很小,信贷成本高,风险大;正规金融机构(除农村信用社外)与农户之间仅有储蓄业务,极少发生信贷往来。因此,当前农村中最大的资金使用者和受益者——农户的信贷行为还处于最原始的状态,现代的金融服务还没有惠及到农民。
(一)农户现金收支的现状和特点
农户的现金收支状况是决定农户借贷行为的基本因素。现阶段农户的现金收支是净流出的,主要表现在农户储蓄存款余额不仅大大高于借入款余额,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快于借入款余额的增长速度。
(二)农户借贷的供给约束与需求约束
目前,农村中的民间借贷市场还处于半地下状态,特别是高息借贷是明令禁止的。另外,其它的金融工具受条件和农民自身素质的限制,在农村还很稀少。因此,虽然农民手中有一些现金结余,但绝大多数都以储蓄形态存在。而借出款的大部分也是亲友间互的调剂,没有利息。
对于缺少资金的农户来说,供给约束突出表现在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近几年,农户信贷的需求约束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市场低迷上。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价格持续走低。在这种市场环境中,农户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当然不愿意去借钱做不赢利甚至赔钱的经营。在非农生产领域,农户借贷的供给约束还体现在风险性上;需求约束主要体现在自身技能上。
(三)农户借贷资金的来源
农村借贷市场中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民间,除一部分来自农民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城镇居民。正规的金融机构也占相当的份额,主要是农村合作信用社。非金融机构的贷款份额非常小。
(四)农户借贷资金的使用
农户借贷资金的使用可分为生产性借款、生活性借款和非正常借款非正常借款是指既不用于生产经营,又不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借款。改革以后,农户借贷资金中大部分使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然而,自1996年后,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并出现下降,贫困农户不得己,要靠借钱度日。1997年以来,占20%的低收入农户平均消费倾向都在1.3以上。表现在借贷资金使用构成上,即生活性借款比重超过了生产性借款比重。
生产性借款又可分为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二大块。目前,农业生产中种植业投入由耕地规模决定,绝大多数农户的自有资金就可以满足。缺口主要是畜牧水产业。非农生产贷款是近几年农户贷款的主要部分。生活性贷款主要用于建房、婚嫁和看病上。对生产性借款的使用效益,我们引入边际概念来分析。1999年,家庭经营收入的增加值和种植业收入的增加值与生产性借款的增加值的比值分别为4.83和1.05。或者可以说每增加1元生产性借款会带来4.83元的家庭经营收入和1.05元的种植业收入,效益还是很可观的。但到了2003年,由于家庭经营收入和种植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减少64元和552元,生产性借款的效益出现了负值。
四、结论
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当前农村借贷问题,能够帮助各级领导农村工作决策部门和更好地利用资金要素,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农村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合理、更有效率,以期达到稳定农产品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宫建强,张兵.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农户调查的经验数据[J].中国农学通报,2008,(05) .
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范文4
“科学的养猪是没有污染的,猪可以到一个地方进行排污处理,就是‘上厕所’。”
“当消费者吃到猪肉时,还可以上网查到这头猪是怎么养出来的。”
“心急吃不到好猪肉。”
我百度一下“丁磊养猪”,相关网页已经有4s3,000篇,谷歌也达673,000多篇,一个IT高端人士养猪竟引起社会如此关注,我相信,丁磊不是在开玩笑,养猪是丁磊想透了才干的事情。
“好吃”的IT巨头
在IT界,丁磊的“好吃”是出了名的。他除了对广州美味如数家珍,对于他读的电子科技大学的成都哪有好吃的,也很门儿清。更多时候丁磊跟妻儿住在杭州,经常向朋友推荐杭州的一些特色小馆子。
丁磊好吃,而且会吃。除了对味觉的迷恋,丁磊也很在乎健康问题。如果翻看丁磊照片,就会发现他在2001年开始发胖,一度体重接近80公斤。而2004年底,并不热衷炒作的丁磊,拜当时89岁的“国宝级”中医邓铁涛为师,更表明了自己对养生之道的兴趣。
2008年4月12日,丁磊被《电脑报》的黎和生请到重庆参加论坛,会后黎和生请大家去重庆当地最有名的火锅店吃饭,服务员上菜的时候直接把猪血旺倒进了火锅里,但是那些血旺亮晶晶的。正常猪血应该是暗红色,哪有晶晶壳还闪着光的?“这个血,大家敢吃吗?反正我是不敢吃,要不整锅换掉。”连重庆最有名的火锅店的猪血旺都加了添加剂,那什么美食才安全呢?
同时,2008年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将“食品安全”和“安全食品”的概念再次摆在了政府和企业家面前,丁磊敏锐地意识到“食品安全的最低谷就是市场最丰时”。尽管从短期商业回报上看,2009年不是投资养殖业的合适时机,但长远看,谁占有了“食品安全这个制高点”,谁就能收获市场――解决“13亿人的食品安全”就是一个大商机。这是商人的精明,也是企业家的责任使然。
用网络“新概念”养殖猪
丁磊养猪打的是“绿色”牌,“绿色的饲料,绿色的养殖,连猪上厕所都要进行排污处理”。这个擅长数学的企业家甚至计算到“一头猪每天有2.2公斤的排泄物”。
首先,丁磊打算给每头猪编号,然后在养猪场的各个角度都放上摄像头,养猪的每个细节都在网易上直播:然后,招募一万个网友认养,每个网友可以实时看到自己的猪成长情况,可以就养猪的每个细节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可以办养猪大赛,看看谁的猪养得好。最后,猪养大后,可以选择自己吃,也可以委托网易帮助出售。这样,网易的养猪网友一定每天趴在网上看自己的猪,到处拉网友来看自己的猪,养大还可以请网友一起吃猪肉,养得好甚至还可以成为养猪状元。
丁磊告诉记者:“我们要探索的是科学饲养生猪和营销生猪、肉制品的一条模式。比如说,我把猪养到什么程度做成腊肉最好吃;腌多久的腊肉最好吃;做成火腿,怎么做最好吃;如果把猪肉变成东坡肉,怎么烹饪最好吃。最后变成一个终端消费产品摆在你面前,这个方式是我们去探索的。”
他把养猪当作一项公益事业,想要新时代的饲养者们群起而模仿,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丁磊养猪是信息时代“作秀”的巅峰之作
在今天信息泛滥、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想“策划”如此轰动性事件,难度非同一般。但从“作秀”角度而言,丁磊养猪绝对称得上品牌营销的巅峰之作。
这个事件新闻点之多之猛,想不火都不行。丁磊作为首富、互联网名人,一举一动,都有看点。加上和互联网反差极大的“养猪”,火是必然。也有人质疑,总觉得“养猪”这个词上不了台面。今天的互联网,其实越逆反越有人关注,假如丁磊养牛养羊,影响力就小了很多。
在经济寒流下,都说创业难,就业难,调整产业结构难,丁磊似乎就破了题,推倒了一堵堵思维惯性墙。谁说养猪这最原始的一个行当,与网络这最现代的一个行当,不能联合?
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曾经很感性地说:“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如今,外贸企业苦于拿不到订单,内贸企业苦于高能耗拉不动内需被迫限产。丁磊养这种“安全猪”,似乎就回避了这些“内外之困”,不用出口,国内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等着呢。所以,丁磊养猪给人们的启发还远远不止于打破了行业观念、产业界限等思维定势。他在趟一条新路子――企业不是简单地分“外向型”,还是“内向型”,分的就是“聪明型”,还是“自闭型”。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破壁”的思维和新创业模式。
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范文5
关键词:农村非正规金融;民间金融;地下金融市场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3-0008-05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在美国学者麦金农(1973)的金融发展理论中,曾把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系统划分为二元式金融结构,即一部分是以商业银行等为代表的有组织的现代化金融组织及金融市场,另一部分则是以私人借贷、合会、钱庄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组织和金融市场。对于麦金农所说的传统金融市场部分,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也相应地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尤其国内研究更是如此。称谓亦是多种多样,如有非正规金融市场(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灰黑色金融市场(Gray and Black Finance)、地下金融市场(Underground Finance)、民间金融(Folk Finance)等。这些概念的研究对象大体一致,但其侧重点和观察的角度又有所不同。其中国内普遍使用的是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两个概念,为了避免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及研究的需要,在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相应区分。
一、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概念辨析
非正规金融概念与正规金融相对应,在国外文献中使用的较普遍,有时也将二者称为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而民间金融概念在国内学术界以及媒体中使用得较为普遍。事实上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因经济交易的需要,由下而上自发形成,即都具有内生性。而区别则表现在对其概念界定的角度不同。首先,从相关的文献上看,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主要是从法律或者政府监管的角度进行分析,即某一金融组织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而国有(官方)金融与民间金融则主要从所有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即由某一金融组织的产权主体归谁所有进行界定。其次,两者的差异与国内外的习惯用语有关,在国外主要是从“法”的意识上界定;而在国内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原有的意识形态成分即“所有制色彩”,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意识中国有(官方)与民间是一个鲜明对立的概念,非国有的则就是民间的,如我们在经济体中有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称谓,因此相对应地在金融领域就使用了国有金融与民间金融的概念。
因此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概念实际上是从两个角度进行界定,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内在逻辑关系,从具体的金融组织形式上看,两者在大部分情况下是重合的,如私人借贷、钱背、合会、互助会、私人典当、私人钱庄等既属于非正规金融又属于民间金融。但两者又存在不一致之处,如民生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所有制或产权角度上属于民间金融,但是它们已被官方承认,并纳入了官方的监管范畴,因此它们又属于正规金融组织;而如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形成之初的行为,初期并没有纳入官方的监管范围,属于非正规金融活动的范畴,但是它们又不属于民间金融,因为其行为主体本身是以国有形式存在(如四大国有银行)。
按照以上思路,我们认为非正规金融并不代表就是民间金融,同时正规金融也并不意味着就是国有金融,两者之间概念不存在等价关系。为了保持与国际上的学术惯例相一致,以及避免公有或私有等国内意识形态上的争论,我们运用非正规金融这一概念。在本文中我们把非正规金融理解为由于市场主体交易需要,在经济体内部由下而上自发形成,但不被监管当局所认可,并以隐蔽的方式进行经营活动来取得收益的金融中介组织及其行为活动。对于参与赌博、贩毒、洗钱等地下违法交易活动的黑色金融活动既不能得到现行制度规则的许可,更不具有经济合理性,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分析
我国非正规金融活动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依据各种形式出现的历史时间先后顺序,相对应的组织化程度,以及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功能演变,农村中非正规金融经历了民间自由借贷、各种合会、钱背、钱庄等由简单组织到复杂组织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变迁的过程中,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两种功能属性即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民间私人借贷阶段,其起源于农村乡土社会,主要表现为亲戚、朋友之间的交情借贷,这种借贷方式几乎没有利息。可以认为在私人借贷方式中,交情借贷是源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最原始意义,这个阶段的借贷需求基本上是以平滑生活需求为主,生存性借贷是其基本要义。因此这个阶段,刚从农村乡土社会中脱胎而产生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其社会属性远远高于它在高利贷所表现出的经济属性,其社会属性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但伴随着农村经济逐渐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开始以合会形式出现时,其经济属性日益突出,而且开始超过原有的社会。在这个阶段,合会分成了两种不同模式,一种是互质如轮会等,这实际上是从民间私人借贷中的社会属性发展而来。另一种是以赢利性为主要目的抬会等形式,这种形式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区,其规模影响越大,如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这意味着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农村非正规金融逐渐脱离了原来“乡土气息”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日益重要。
当农户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大多数交易者将倾向于节约人情成本,更愿意通过支付利息的商业行为来完成交易,于是原先的友情无息借贷逐渐向有息方向发展。因此当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到钱庄形式时,原有的社会性属性已基本上不存在,基本上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性组织。所以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的历程是其从乡土社会中产生,由最初的社会属性为主导,然后从其社会属性中衍生出经济属性,最终又脱离原始的社会属性演变成为具有经济属性的金融组织。
同时伴随这一过程,也是信用类型发生变化的过程。在起初,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中所表现的只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交易基本以口头协议为主,我们可以把这种信用类型理解为简单的关系型信用。当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合会的形式出现时,由于市场交易规模扩大和其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原来依托于社会属性的“简单关系型信用”将难以保证交易任务的完成。于是出现了一些简单、松散的章程安排,原来的口头协议也逐渐转变为签字协议,与原来的相比,可以理解为“复杂的关系型信用”。当其进一步发展到钱庄等形式时,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属性已经主要表现为经济意义上的属性,在这一
属性下形成的信用实际上已经具备了今天金融现代信用所具有的功能,可以认为是“准契约型信用”。因此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化的进程中,实际上是其属性由以社会属性为主,发展到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并存,最后转变为以经济属性为主;信用类型从简单的关系型信用,到复杂的关系型信用,再到准契约型信用的过程,具体如表1所示。
三、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模分析
由于非正规金融交易活动具有隐蔽性等特征,使得对其资料和数据的搜集十分困难,因此其真正的市场规模也就难以确定,目前大部分数据主要是通过调研获得。表2显示了亚洲发展银行和世界银行在1990年的一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非正规金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且在各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非正规金融主要存在于农村和中小城市,尤其在沿海地区如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更为普遍,国内学者大部分通过案例调查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推算,近年来部分学者的调查情况如表3所示。
此外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2003)对全国20个省份的实地调查,发现全国地下信贷的绝对规模在7450-8300亿元之间;若按照郭沛(2004)年估计,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从1997年到2002年,按窄口径计算大致在1802亿元至2001亿元之间,按宽口径计算规模大概在2238亿元至2750亿元之间。我们根据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可以得到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的一个更为长期发展状况,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在不断加强。
上图中反映了自1986年以来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趋势,从地区差异上看,可以发现非正规金融在农户整个借款比重中,东部地区的比重最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而且从1989年开始东中西部各地区所占比都已超过了一半。从全国趋势上看,农村非正规金融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充分反映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平滑农户的消费与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显示出其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分散化的农村金融市场中,非正规金融基于在信息和履约机制上的相对优势,使得它与正规金融相比更能节约交易费用,降低违约率。在一定程度上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有利于农村社会资本的形成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正如IFAD(2001)指出,在中国,农民来自非正规市场的贷款大约为来自正规信贷机构的四倍,对于农民来说,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正规金融市场。
四、政策选择分析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变迁的三种可能方向
从各个国家和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经验来看,大致有三个可能的演化方向(姜旭朝,2004)。第一种方向是一部分非正规金融组织继续保持其互助合作的“原始形态”,如以轮转会等形式,作为一种临时性松散组织,只在约定的时期内存在。这主要是由于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现代主流正规金融组织不愿进入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国家实施的政策性金融尚不完善,使得这些具有传统互质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得以存在。
第二种方向是由互组织演变为非法的地下金融,以诈骗或洗钱等为目的的各种合会,则其形成机制和背景较为复杂。这种形式在经济发展较快而政府金融监管缺乏效率的地区比较普遍。严格地讲,这种形式属于本文定义中的广义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形式,已经脱离了经典意义上的非正规金融,属于非法范畴,不是本文讨论的对象。
第三种方向是从具有合作性质的非正规金融逐渐演变为带有商业性质的正规金融组织。其运作机制在转变过程中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如从轮转模式(Rotating)转变为非轮转模式(Non-rotating);从短期金融组织转变为永久性金融机构;从只存不贷变为存贷结合;从定期运营转变为每日运营等(Seibel,1999),这种存在形式有如日本的“无尽”、韩国的“契”、中国台湾地区的合会公司等。
(二)政策选择
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历程已经告诉我们,其并不是简单的遵循节约交易费用和增进资源配置效率的路径,而是与按照政府的偏好密切相关。显然政府的介入要么推动金融制度向更为有效率的方向演进,要么阻碍这种进程(官兵,2005)。因此,政府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决定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变迁方向。与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变迁的三种方向相对应,政府亦有三种政策性选择。
第一种是政府采取放任自由政策,在农村非正规金融演进中充当无为之手,无所作为。在这种政策下,政府完全不干预,任其自由发展。但农村非正规金融是基于特殊信任基础上的,当其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存在社会资本“失灵”现象,如发生的各种倒会风潮,都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这种形式长期得不到法律认可,交易契约又不能受到政府有效保护,这使得农村非正规金融很可能被一些食利者或金融诈骗分子所利用,偏离其原有的发展轨道,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
第二种政策选择是采取强行干预政策,无所不为。事实上,这种强行“拔高”做法亦会中断农村非正规金融原本正常的演进方向。经典的案例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农村中兴起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合作基金会曾在缓解农村资金紧张等方面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在1990-1996年间全国农村基金合作会的支农资金合计达63.2%,远远高于农行、农信社同期支农的比重,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强行行政干预导致了其最终失败(温铁军,200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地方政府强行介入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行为,打断了农村非正规金融演进的正常路径,正是这种不正当干预造成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最终衰弱。
第三种是政府采取有所作为的政策。前面分析了对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政府采取“不作为”或“无所不为”的政策都不能使其从“关系型信用”演变成“契约型信用”。因此,政府应当意识到既然执意打压非正规金融和任其自由发展都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可考虑根据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适当降低市场准入条件,引导并扶持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各种不同形式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交易给予法律上的有效保护。将其信用关系纳入到正式制度的调节范围,使其最终成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论性评语
农村金融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的脱节。现在农村金融组织机构中遇到的问题是:已有的正规金融组织由于产权的模糊性,难以有效行使所有权、控制权与监督权;同时非正规金融组织的产权虽是独立完整的,但却得不到法律应有的保护,而正是因为这种不被认同使得这种组织只能以非正规或地下的形式进行隐蔽活动,这种不规范的交易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中的交易成本。
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范文6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事关企业的兴衰,特别是政策性、知识性、专业性比较强的金融企业,显得更加重要。农村信用社能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队伍建设是前提和保证,因此,农村信用社就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各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只有各层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整体效率才能最大地提高。结合笔者对该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调研,由此而引发了对目前农村信用社队伍建设的一份浅见。
一、信用社基本情况
蒙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贾庄信用社位于蒙阴县最北端,比较偏远,为辖内九个行政村0.9万人提供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027万元,贷款余额达到2942万元,实现营业收入286万元,各项业务稳步发展。
1、人员情况:该社现有干部职工11人,平均年龄在37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职工5人,占员工总数的45%。
2、岗位设置:贾庄信用社现在设置主持工作主任一名,内勤主任一名,主管会计一名,借据岗兼立据岗一人,柜组会计2人,复核员一人,出纳员一人,外勤业务人员2人。由于单位业务相对较少,地理位置偏远,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所以单位人员情况基本保持不变,人员相对较少,基本保持最原始的业务操作流程,有的员工还身兼两职,除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外,给业务发展也带来不便,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管理体制不顺,用人机制不活。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前,农村信用社历年接收的新员工大多数是顶替、照顾的内部职工子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行社脱钩后,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再加上近几年来,从大中院校引进了二十几名大学生,但是由于受体制原因的影响,仍然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一时还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形成了队伍老化、制度不活、竞争软化的落后局面。
(二)、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老化,高素质复合性人才严重匮乏。一是缺乏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熟悉金融业务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二是缺乏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科技应用能力强的技术人才;三是缺乏精通法律的专业人才;四是缺乏公关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强的市场开发人才。
三、对策及建议
(一)、发现人才,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善于发现人才,世上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确不常在。这说明发现和识别人才关键是各级领导要甘当新时代的伯乐。二是要有求才爱才之心,善于把握人才的本质特征,要从不同类型人才、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特点出发,把握不同人才不同特征,避免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不同类型的人才,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和煅炼力度,人才不是与生俱来的,知识在于积累,天才来自勤奋,人才在于培养,要为农村信用社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事业心强,爱岗敬业的年青员工创造多岗位煅炼的机会,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四是要明确用人标准,做到按需配置。要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选择各层次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要注意平衡德与才的关系,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德是坏才,如果一个有才能的人,没有甘于奉献、大公无私的敬业精神,一心只想贪图享乐的话,那么,才能越大破坏力越强。因此,要从规避道德风险入手,从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标准方面扼制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二)、提高一线窗口人员操作水平。营业人员服务质量的优劣,操作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信用社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和形象,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人员紧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线缺少各类熟练操作业务的营业人员,因此,农村信用社建设一支业务操作水平精湛的一线操作人才队伍尤其重要更是农村信用社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根基。
一是要加强业务岗位人才队伍的岗位轮换,把一线人员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业务能手,逐步实行按职务、职称、岗位取酬的激励机制,能者多劳多得,劣者少劳少得,视员工的能力可以低职高聘,也可以高职低聘,这样既有利于人才在本地区间的合理流动,也有利于促进人员分流,优化全系统员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