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的基本原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测试的基本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测试的基本原理

测试的基本原理范文1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高校图书馆

用知识管理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初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但它作为一种管理理论被提出则是二十世纪80年代后的事情。二十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受到企业的关注,如美国微软公司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典型公司。然而由于知识管理的实施是个权变的思考。没有绝对的标准和最好的模板。以致许多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推行大都成效不佳,有的甚至变成了为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的领导没有对知识管理形成明晰的战略意图,下属也未能理解知识管理的本质,从而导致将知识共享活动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和重点。然而这种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战略本身并不能成为独立的知识管理战略,它只有在为知识创造或知识运用的知识管理战略服务时才具有价值,所以我们对知识管理仍然必须有一个全面正确清醒的认识。真正理解其精髓,真正理解其要旨,真正懂得在图书馆管理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实施。笔者认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该在遵循相应原则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

1 知识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知识在企业创新中作用的日益显现,知识管理便被提上日程。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利用知识来找出如何把现有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知识被用于知识本身。这就是管理革命。”邱均平、段宇锋也指出:“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以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所谓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虽然学术界对知识管理的定义说法不一。但是知识管理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创新为目标的基本观点却是不容置疑的。

2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于知识管理的原则,不少学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认真贯彻知识积累、互相信任、互相交流、知识共享和互相学习的原则。

2.1知识积累原则

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图书馆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如果没有积累,知识就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消失。随着人员的离去而流失。正是知识的一点一滴的汇聚,才形成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在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尤其明显。例如,明基集团利用企业的信息化优势,对企业内外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统一处理和管理,通过传播、共享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积累企业的智力资源。在图书馆中,基于载体的显性知识通常不容易流失,但存储在馆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却是容易流失或藏而不露的。尽管不可能把所有的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进行保存积累下来,但也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把馆员头脑中的某些隐性知识尽量保存下来或者通过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员,这样就有利于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高整个图书馆的服务和创新能力。

2.2互相信任原则

互相信任是组织内人员实现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前提。也只有互相信任,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并实现互动促生。成为知识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在知识管理的活动中,为了培养信任。关键在于创造一个沟通开放、员工积极参与决策、主动分享关键信息和分享个人思想和情感的组织文化环境。来加强组织内的人际关系信任。对管理者本身来说,必须建立员工对自己的信任,这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对组织目标和使命的理解、通过实践的管理行为来证明自己值得信任以及积极团结员工等等措施来实现。另外,管理者要想办法预防和消除知识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信任。在一个不信任的环境下,员工之间是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知识分享和创造活动的。知识管理不能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功。不信任是中断知识管理计划的按钮。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图书馆文化建设。使馆员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有一个可以推动他们不断进取并互相信任的文化氛围。

2.3互相交流原则

交流可以加强信任、引发合作,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共享。通过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升华,这是旧知识得以发展、新知识得以产生的源泉。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使员工之间交流从物理上和心理上都实现畅通无阻。在图书馆中,交流包括馆员之间的交流、馆员与读者的交流等。馆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加强信任与合作,以便更好地进行创新和工作。馆员与读者的交流同样也可以增进信任,让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感到满意。

2.4知识共享原则

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知识的共享网络、数据库和知识库,从而在技术上给知识的共享提供一个支撑平台。员工能及时分享和运用知识,继而创造新的知识,最终使组织取得绩效,获得竞争优势。首先,要建立鼓励合作和知识分享的氛围。其次,要建立沟通的渠道和平台。知识分享最为重要的是沟通,只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才有可能进行分享。这些沟通和交流的手段包括:建立无等级的沟通方式,构建内部网络,提供员工休息室,开展非正式的野游活动,开展经验交流会等。

2.5互相学习原则

知识管理中学习是核心,个人与组织是一个双学习系统,个体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思想,并将知识用于行为的改善,组织和团体通过学习形成人才梯队,激发群体智慧,人员交流渠道畅通,个体、团体和组织相互间与个体间、团体间和组织间开展多向的交互学习模式,它们相互促进、工作与学习良好互动,最终创造学习型组织来保证对知识资本的管理。

3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策略

高校图书馆要想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图书馆必须充分激活与“人”和“技术”有关的各个要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达到知识管理成功运作的目的。

3.1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管理体制

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管理体制,包括建立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和建立知识管理制度。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包括指定知识管理负责人、建立知识小组和建立知识中心三项内容。知识管理制度则是一种保障,它可以

确保知识在组织的知识网络上得以持续传播。如明确个人在知识管理中的职责。制定鼓励知识创造和共享的激励措施等。

3.2加大对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

国内外的知识管理实践都充分表明,没有组织高层领导的重视与参与,知识管理就不能被真正地开展与推行。知识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组织领导不能真正重视知识管理,注定了知识管理只是一个口号,不能得到有效实施,更不用说为组织带来效益。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就必须动员全馆甚至全校从上到下为知识管理投资,以保证其管理活动正常开展。

3.3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

知识共享的实现需要组织文化的引导。文化如同空气,无形无色却无处不在。它是知识管理中最重要、最根本、影响层面最广,但却最难培养的因素。凡是世界上著名的成功企业,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必须要建立愿意分享知识的文化氛围,塑造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文化,如职业道德、组织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图书馆应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来进行知识管理。

3.4引进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传递和利用的有效手段,不仅在硬件方面为图书馆提供了更高速度的信息处理设备、更大容量和更高密度的存贮设备。而且也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先进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更广领域、更快捷的通讯环境。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为前提。现代图书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每位馆员都应努力掌握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尤其要掌握以网络为依托的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元数据技术、检索技术和共享技术等。但是,技术的先进必须立足于实际的需求。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因为知识管理的成败更多的是依赖人文管理。信息技术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或者通过组织的学习,才能真正为组织的竞争优势做贡献。因此,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找到最适合本组织的技术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3.5建立一支强大的知识型团队组织

图书馆知识管理要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柔性的、灵活的知识型团队组织。知识型团队是一种以知识的创建、传播与应用为基本出发点的,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图书馆知识型团队组织由资源建设团队、信息服务团队、技术支持与开发团队、高层管理团队四部分组成。这里,团队是由多个部门的具有互补能力和知识的人参加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充分自治的工作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模块。这种知识型团队组织具有如下优点:一是消除了由于层层传递所造成的信息失真和延误,缩短了信息与知识传递的路径和时间,提高了时效性;二是由于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信息与知识是开放的、共享的和集成的,团队间的相互协作与交流得到加强。提高了组织的凝聚力:三是这种结构便于用户参与知识开发,通过采纳用户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完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四是可以激发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改变了领导与员工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关系,改善了领导关系;六是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

3.6建立适合图书馆的知识库

知识库是用来存贮组织内的最佳实践知识、建立专家名录等资料的。图书馆的知识库按使用种类分,主要有文献知识库、自建知识库、检索专家知识库、智能知识库、概念知识库、特色知识库等多种形式。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中。一个知识平台可以支持多个知识库,每个知识库具有适合于特定类型知识内容的知识结构。将这些知识库以逻辑方式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混合或虚拟的知识库。每个知识库的内容为诠释其它知识库的内容提供背景知识。知识库必须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冗余,自动完成自身数据一致性检索,必须建立高效的入库机制、高效的知识服务界面、设计合理服务方案,才能实现知识的高效服务。

3.7建立一套适合图书馆的激励机制

要想实现知识共享,必须建立一种类似于市场经济的合约机制。一个员工愿意把他的知识与人分享,他一定要有回报,这种利益驱动并不是负面的。如果组织只让员工贡献而没有回报,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市场经济很重要的就是在利益驱动下实现这种平等的交换。因此,如何激励对知识共享贡献大的人或部门,不同的组织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设计出相应的一套办法。笔者认为,设计激励制度时,可以把外在、内在,甚至是负面的激励因素结合起来。即不仅仅着重于调整薪资、职位以及提供工作保障等方面,还应该注重如何激励员工内在的荣誉感、成就感以及被同事肯定等方面,同时对知识管理不力的人将不给予晋升职务。

3.8建立一套适合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评估系统

测试的基本原理范文2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问题;保障对策

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施工阶段搞好成本控制,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是项目经营活动中更为重要的环节。现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以便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起指导作用。

1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园林绿化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园林绿化施工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产品,而企业能否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其成本是否低廉[1]。目前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对项目成本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1对成本管理认识不足

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长期以来,有些企业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施工组织人员只负责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发放工作。这样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忽略了成本管理责任。

1.2缺乏可操作的成本控制依据

工程作为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产品,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工程成本之间缺乏可比性。有些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只是简单地按照经验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在项目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但没有明确具体职责和程序。目标成本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更无法分析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

1.3缺乏完善的权责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

坚持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是实施低成本管理的保障。有些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从而导致出现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奖罚不明,这样不仅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给成本管理工作带来损失。

2施工各阶段项目成本管理对策

2.1投标阶段

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编制施工预算,为最终确定投标价格提供依据[2]。根据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提出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方案和设备配备规模、工种结构和人员规模;结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材料供应方式确定出施工中各种消耗材料价格;根据工程所在地与现驻地距离及需要调遣的人员和设备数量计算出动和遣散费用;根据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数量、交通工具及检验工具等配备情况计算出现场管理费用。最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要求,按上述各方案计算出工程的总体施工费用预算。然后根据规定计算工程应交税金,再加上投标费用(购标书、差旅费、公务费用等)、预计发生的交工后保修服务费等费用构成了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承揽该项工程的全部直接支出,并依此可作为投标的最低报价(既保本价)。

在投标中,使用有效报价技巧,以保证报价在具有竞争力的条件下,最终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如在执行单价合同时,实用“不平衡报价”的技巧,通过对工程数量变化趋势的分析,在维持总价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于正常报价水平,策略地降低实际施工时数量可能减少的分项工程单价,以便在验工计价时获得可观的额外收入;同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适当提高前期费用的报价,降低后期费用的报价,以便达到尽早收回建设资金,加强资金的周转。做到“早收多收”,大大减少可预见的风险损失。

2.2施工准备阶段

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应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项目经理部应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实施责任预算。

2.2.1目标成本的确定。工程中标后,公司应根据中标额调整预算成本以确定项目经理部目标责任预算成本。将计取的间接费用、计划利润等项目从中标额中减掉;按国家现行规定工程税金一般在工程所在地交纳;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管理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由项目经理部提出该项费用计划,经公司审批后作为预算成本的组成部分。项目经理部目标责任预算成本是项目经理部成本的最高限额,不得突破。其计算公式为项目经理部目标责任预算成本=中标额-间接费用-计划利润-现场经费+经审批的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管理费预算。

2.2.2实施责任预算的制度。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制定的目标责任预算成本再制定出实施责任预算。一是根据技术资料对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程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的选型、人力资源调配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为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责任预算创造条件。二是在对当地劳动、材料(构件)、工程机械等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详细确定劳动定员、机械运行及材料供应。同时,经过反复比较制定出物料、机械单价控制表,结合现场施工条件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三是以分部分项工程实物量为基础,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形成各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为以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

2.3施工过程中

2.3.1按“量、价”分离原则,控制工程直接成本。即:①材料成本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一是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二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三是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四是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五是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材料价格控制包括:一是买价控制。通过市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二是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三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以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②人工费与机械控制。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一是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起包给班组,进行包干控制;二是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组织劳动,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以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

2.3.2 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项目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特别应控制的是项目部的业务费,要根据工作制定出标准,从内部做起,严格控制。

2.3.3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它包括2个主要方面,即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检验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故障成本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成反比关系。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是加强质量预防措施,加强质量检验,提高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总成本;二是分析现有的质量标准,减少检验程序和提高工作效率,使质量总成本降至较低水平;三是特别降低故障成本,因为故障成本是工程质量无缺陷时就会消失的成本。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不仅能降低质量成本,同时也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3.4 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合理使用资源。在合理工期下,施工成本支出较低。工期比合理工期提前或拖后都意味着施工成本的提高。因此,在安排工期时,要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3]。项目的财务人员要按月做好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月度工程成本,同时要按照责任预算考核要求,按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要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反馈到施工管理部门,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纠正偏差,以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或质量损失;对盈亏比例异常的现象,要特别引起重视,及时准确查清原因;对于由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进度节约费用的应及时推广;对于以牺牲工程质量、偷工减料降低费用的应及时纠正。

2.4工程结算阶段

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并经业主验收后,进入工程结算阶段,直到该工程项目的所有款项收回结束。在结算之前,工程财务人员要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成本并与预算成本对比,查清是否存在中标合同外需要业主签认的费用,如因业主原因导致的费用增加、设计变更等。一般来说,工程最终结算额=合同价格+合同外现场签证费用。在向业主提出最终结算额前,预算人员必须与财务人员进行认真全面地核对,互相补正以免漏项,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

3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保障对策

明确了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要真正把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还要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保障[4]。

3.1分清管理层次,明确考核指标

企业对本管理机关费用实施控制外,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应分为2个层次:一是公司对项目经理的管理;二是项目经理对所属施工队和班组的管理。分清层次后,还应明确各层次的考核指标,即逐级地下达任务。要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实行成本倒算,所下达的指标必须在相应各层次可控制的范围,各层次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指标下达后,应赋予各级成本管理充分的权利,上级仅对其进行监督,而不干涉其正常管理工作,以保证各级成本管理能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对各级成本管理的奖罚比例政策要掌握在确实足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的程度,起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职工与企业双赢的作用。此外,应将上述内容通过内部经济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逐级签约,落实到具体人。

3.2适时考核,奖罚到位

责权利明确之后,为了调动各责任者的积极性,还要与成本分析结合,做到分阶段考核。考核时间的选择方法有2种:一是按日历时间分月度、季度和竣工考核;二是按分部分项工程的形象进度,即各分部分项工程结束、总体工程竣工考核。企业应结合管理特点对工程项目考核的时间设定方法作出规定,期间费用的考核应以日历期间划分。在考核的基础上应及时兑现。首先,要强调奖罚兑现的及时性,决不能延期兑现;其次,要突出政策的刚性原则,该奖多少或罚多少,应不折不扣地执行合同规定。

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工程项目经理部,因为工程项目是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效益的源头。不管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规模、管理层次如何,完善企业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处理好对项目经理部的责权利关系,这是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

4参考文献

[1] 甘永力.小议园林绿化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7):161-163.

[2] 黄惠鹏.浅议园林绿化施工计划的编制要点[J].中国园艺文摘,2010(1):73-74.

测试的基本原理范文3

关键词:公立医院 成本 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62-02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疗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占我国绝大部分的公立医院虽有部分财政拨款,但已远远弥补不了实际的资金需求。为了生存与发展,真正实现“走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之路,使人民享受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的目标,各级医院纷纷引入成本核算这种现代化管理手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浮现,如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阻碍成本核算效果的充分发挥。

一、全成本核算的概念

全成本核算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种方法。医院全成本核算是依据医院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对医疗服务过程的各项耗费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和分析报告,提供相关成本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医院成本控制的目标是按预定的成本限额标准进行成本和费用开支、计算分析,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推行全成本核算工作对加强医院管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财政补助模式的不断完善具有积极影响。

二、公立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的意义

1.深入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通过全成本核算,使医院充分了解各医疗项目实际成本及成本构成,各核算单位的成本来源与构成情况,通过对不同科室同一医疗项目成本差异分析,挖掘降低成本途径,提高医院资源配置水平。

2.加强规范医院的业务管理流程。全成本核算是医院业务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制度,优化医院作业流程,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上升到经济管理的高度,并使医院成本预算编制以及业绩考核更加科学和规范。

3.全成本核算是正确定价,合理补偿的需要。由于现在医院的性质决定了医院服务价格的制订部门为物价部门,因此往往是脱离实际的,甚至是低于成本的,其最合理的定价应该是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

4.全成本核算是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需要。医院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考核投入和产出、消耗和成果之比,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消耗,节约资金。

5.开展医院成本核算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需要。医院是否能坚持做到将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其最大作用,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成本越低则经济效益越好。只有实行成本核算,通过科学分析发现问题,才能使有限的卫生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三、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1)医疗成本核算方法逐渐完善。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成本测算最初是借鉴于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卫生服务成本测算方法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应用起来。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历史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主要用于制定按病种收费的价格以及评价病种收费的合理程度。有的医院创新地提出了“四型三线”病例分型法,通过与疾病诊断的结合能更准确地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保证了医疗质量,在病种成本测算上,分别确定了不同的系数和权重,使核算方法更加系统和精确。(2)医疗成本差异分析逐渐加强。随着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医疗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存在的差距,可为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线索,用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3)医疗成本意识逐渐增强。通过医疗成本核算,使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员工的医疗成本管理意识增强,经历了从不重视到一般重视,从一般重视到高度重视的过程。

2.医疗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1)医疗成本核算组织管理体系尚未健全。新成立的医疗成本核算或部门与原来经济管理部门基本不发生大的关系,由于两个部门或机构在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在医院经济整体管理工作中两部门或两机构难免出现不协调、不配合的情况。(2)医疗成本核算内容尚未完善。医疗成本管理不仅要重视物化成本,还要重视劳动成本及技术成本,使医疗成本内容逐步完善,真正反映医疗服务的全部价值。(3)医疗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欠成熟。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不完全,多局限于绩效考核。目前医院所进行的成本核算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全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大部分是为内部奖金分配提供依据,或以医院增收节支为目标对科室进行收支测算和工作量测算。(4)成本预测分析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医院主要依靠预算和决算的管理方式,没有采取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控制模式,这不利于医院运营效率的提高,也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5)成本预测信息化程度不够。现在大部分医院采用的是HIS系统,仅使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门诊收费处等实现了联网,但是行政管理和后勤管理等科室尚排除在网络之外,还得靠人工录入,造成成本核算效率低下、数据准确性差等。严重影响了医院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高。(6)成本核算过多强调个性而非共性。另外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过多地强调了个性而忽视了共性;在于成本核算的随意性太强而规范化又太欠缺。医院成本核算的随意性和无规范性,已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成本核算的目的因此难以真正地实现。

四、公立医院推行全成本核算的对策建议

1.设立有效的全成本核算组织机构。首先,实行院长负责制,以院长委托的主管领导和总会计师直接领导下的财务部门为中心,由成本会计负责、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其次,各职能部门负责各有关科室的成本核算、管理和分析工作,业务上接受医院财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最后,有关科室的班组在科主任或班组长的领导下,负责本班组的成本核算、管理与分析工作,业务上接受医院财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

2.合理制定全成本核算目标。完成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预测,制定成本核算报表;完成各单位的绩效管理,进行经济指标定义、指标分析和绩效辅助分析,客观反映各单位的收支结余情况;优化完善医院和科室的绩效管理,确定最优化的奖金分配方案;将成本核算结果与预算进行比较分析,科学评价各单位的成本控制水平。

3.明确全成本核算内容。全成本核算包含医院全过程、全要素和全员的成本核算。(1)全过程成本核算。医院应对药品及材料采购、临床医疗、自制品生产及经营全过程的成本进行核算,要重视采购成本的核算,要监督控制购置成本的合理、购置费用的构成、购置折扣的处理等。(2)全要素成本核算。医院各科室都应按成本要素核算成本,医疗临床成本应将分摊来的检验、检查和手术等直接辅助成本单独列为成本项目。还可考虑将现行制度中计入管理费用的利息支出、汇兑损益和银行手续费等资金成本列作财务费用,以求得成本要素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披露。(3)全员成本核算。全成本核算要以全员成本为基础,将全成本指标科学合理地分摊到全院的各个部门,使医院的成本目标成为全员的共识。

4.确定全成本核算方法。全成本核算的方法采用完全成本法、分项逐级分步结转法。医疗成本项目的选择遵照国家财政部、卫生部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确定,保证成本核算资料与财务会计核算资料的口径一致,便于分析、评价和统计。

5.完善全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系统。医院全成本核算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核算,庞大的数据统计和复杂的核算工作必须依靠功能完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自动收集、存贮、传输和汇总,提高成本核算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6.加强成本核算的分析评价。建立全面的成本核算分析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综合方法解决医院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经营业绩。通过客观、系统的成本分析,可以考核医院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揭示医院成本问题和差距,促使医院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为整个医院的成本管理和经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医院优化管理。

公立医院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要在成本与效益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才能保证医院健康有序地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医院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日趋激烈。加强医院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全成本核算体系,最大限度地优化和挖掘卫生资源的潜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定榆.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探寻医疗成本核算新路子[J].中国卫生经济,2009(7)

2.李勇,李卫平.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研究方法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7(1)

3.蒋一鸣,万红,黄春芳.医院成本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07(4)

测试的基本原理范文4

医院药事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对医院药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药事管理及医疗质量监督是保障医疗安全的有力措施。

1. 本地区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药学人员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

传统的医院工作将药师定位于发药,繁重的调剂工作,简单的操作,淡化了药师工作的技术内涵;由于缺乏必要的诊疗知识,多数药师只懂药、不懂医,或者对药也是一知半解,无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实施临床药学服务;非药学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过高,药剂科专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在美国要想成为药剂师,需经过4年制M.S和6年制Pharm.D的学习。而我国4年制传统药学高等教育以化学模式为主培养出的药学技术人员,缺乏必要的医学与治疗学方面的知识,无法满足医院临床药师的工作需要[1]。

1.2 药事服务尚未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医院普便存在“重医轻药”与“重效益轻服务”的思想,药师对于药品出了药房后患者使用是否正确,是否发挥作用,一般不会主动跟踪。随着广大民众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医师开什么药,就服什么药,开始是关注药物的药理药效、禁忌证、不良反应,甚至药物相互作用等,而药师要适应以“患者为中心”工作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相应的技术水平。

1.3 医、护、药之间协作不够紧密

临床用药往往是医师一统天下,临床药学工作未能常规开展,未能真正体现临床药学的作用和充分显示药师在病人诊疗过程中的技术价值。目前对药品质量监管及临床用药监督管理,开展临床药学,进行血药浓度检测,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结合临床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对药物配伍禁忌、毒副作用等进行再评价研究等药事管理工作,需要医、护、药专业人员团结协作,如何加强医院内部各专业人员之间协作是医院药事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1.4 合理用药监管未真正纳入医疗质量控制范筹

目前国内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比较常见,如滥用抗生素;联合用药不合理;忽视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有意识选择能带来更多利润的药品;不适当或过量使用辅助药物。不合理用药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不仅增加政府和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危害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逐步推行,如何通过药事管理来丰富医疗质量管理内涵是医院管理中重要课题[2]。

2 改进医院药事管理和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的对策

2.1 深化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落实2009年5月卫生部印发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成立“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等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医院药事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增加药学部门人、财、物方面投入,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提高药事管理水平,指导本机构临床各科室合理用药,加强特殊药品管理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订合理用药制度,规范临床用药,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开展ADR监测工作,有利于促进医疗质量管理,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患者安全。

2.1.1 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

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积极履行职责。审核本机构拟购入药品的申请,定期分析本机构药物使用情况,组织评价本机构所用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提出淘汰药品品种意见,组织药学教育、培训,监督、指导本机构临床各科室合理用药等,。

2.1.2 加强特殊药品管理

根据《品和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品、第一类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品和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品和使用管理制度,定期自查评估并留有记录。

2.1.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文件,药事管理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分级管理实施情况,每年至少2次定期公布本单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建立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合理用药调查,对医师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并给予相应处罚。每年至少2次组织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知晓率。

2.1.4 建立临床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制度

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用药制度,规范临床用药;开展定期处方点评,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不合格处方采取干预措施;建立ADR监测管理组织、建立健全ADR监测报告制度、建立差错登记报告制度。

2.1.5 建立药品质量管理小组

建立药品质量管理制度,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定期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严格按照药品采购、验收、保管、配发制度规范操作,加强温湿度、冰箱温度管理,药剂科参与监管病区、抢救车备药,达到安全用药。通过药事管理质量检查可提高民营医院药事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用药环境。

2.2 转变观念,加强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医院药学工作要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转变观念,强化药学服务意识,深化医院药事管理,开展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药物科学研究和药物经济学研究,加强临床药师工作,积极参与临床用药咨询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注重药物情报资料的收集,发挥计算机在药事管理上的应用。定期公布消耗前10位的药品名单,对使用前10位药品的医师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组织本院医药学专家以国家基本药物为优先选用,编撰本院《药品处方集》,提高医疗质量,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防止药物源性疾病,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药学人员应主动深入科室收集整理药品应用于临床的实际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资料,在平凡岗位上,不断探索总结,通过办药讯、医院信息系统、讲座等方式为医护人员提供药物信息 。

2.3 深入推进“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确保医疗安全。

2009年10月卫生部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对对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医院内部应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强化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从而保障医疗安全。在医院感染管理、病历书写规范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质量,提升水平,确保安全规范,探索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2.4 加强医院药学人员的培养,积极推进临床药师制度

2002年1月,卫生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首次提出在医疗机构中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度。2008年卫生部又通过试点《临床药师制度试点方案》探索临床药师的准入标准、工作模式、岗位责任和管理制度等。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与临床医师共同进行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实施与监护,参与日常性医疗查房和会诊,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工作等。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指出“药品加成将逐步取消,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措施予以补偿”,这对药师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学人才应与医学人才同步发展成长,通过自修或继续教育,系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医学知识、药物治疗学和临床药理学等综合知识,拓展知识面,做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测试的基本原理范文5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财会类专业 实训教学过程管理 问题及对策 广西

ISO9000是国际上专门针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的管理体系,它适用于所有的产品和组织。其中“过程管理”是实施该标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中最根本的方法,它主要强调对过程的全面把握和对关键点的有效监控。尽管“过程管理”主要应用于企业,但是作为与组织有相似管理系统的广西地方本科院校,当然也可以将这种方法移植到自身的实训教学管理中来。

一、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基本概况

截至2015年9月1日,广西共有地方本科院校23所,其中广西财经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百色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梧州学院、玉林师范学院、钦州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和贺州学院等13所院校开设了财会类专业。在这13所地方本科院校中,广西财经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广西大学等3所既开设了会计学专业又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等3所仅开设了会计学专业,百色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梧州学院、玉林师范学院、钦州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和贺州学院等7所仅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

近几年来,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招生人数呈逐年增长的态势,2012年946人,2013年1 596人,2014年1 707人,2015年2 072人(详情见图1,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短短四年间翻了约1.2倍,年均增长32.35%。其中,广西财经学院财会类专业招生人数最多,达到2 520人,约占总数6 321人的40%。

调研发现,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过程管理存在不少问题,这与转型期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如何使实训教学过程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一个不容回避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过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模糊,教师教学无针对性

除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5所为老牌本科院校外,其余8所均为新升本院校。新升本院校的主要特点是升本时间短,软硬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在这8所院校中,从事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的主要是一些初出茅庐的硕士研究生。与老教师相比,他们理论较为扎实,工作富有激情,但教学水平不高且实操经验欠缺,导致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毫无针对性,既抓不住重点,又扣不住难点。

(二)实训脱离实际,教学内容严重滞后

广西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所进行的实训主要针对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基本上不涉及商业企业、贸易、物流、金融、税务、海关、保险、证券、互联网、房地产等业务,而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些行业早已成为财会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领域。实训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这是横亘在学生面前的一道“天堑”。如何使其变成“通途”,需要各校大力加强“校事合作”“校企合作”和“校司合作”,不断选派优秀实训教师“走出去”,分赴上述单位财务部门交流和学习。

(三)教学模式单一,实训效果差强人意

迄今为止,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仍然停留在较低层面的“师父带徒弟”的模式上,教师在台上机械示范,学生在台下痛苦模仿,课堂气氛沉闷。另外,实训时,许多教师只停留在“答案”本身,而忽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金融等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充分暴露出实训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未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根本不具备抛砖引玉和旁征博引的能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四)教学方法僵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目前,大多数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能力”,导致学生学习时经常犯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善于采用PBL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方法,那么学生思维将僵化,甚至处于窒息状态,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便无从谈起。

(五)考核办法落后,学生混日子无心学业

大部分广西地方本科院校对于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的考核成绩主要包括考勤、作业和期末成绩三部分,权重分别为0.2、0.3和0.5,等级设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与不及格(分数)五个级别,最后折算出学生实训总成绩。其实,这种传统考核办法看似完美,其实很不科学。因为学生只要平时无缺课记录且又按时上交了作业,该门课程基本就可轻松过关,导致部分学生天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实训。

(六)质量评价缺位,教师教学无责任心

广西地方本科院校一些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师责任心不强,“放羊式”教学是较典型的教学方法。上课前从网上下载一些材料,然后叫学生进行实操,甚至有的还让学生上自习。这充分暴露出部分学校的管理严重缺位,根本未制定出科学、有效、可测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无章可循,抑或有之,也是执行不力。

三、加强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过程管理的对策

(一)明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实训前,作为一名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师,一定要深谙各门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例如会计学原理实训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中级财务会计学实训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全面、系统、完整并与实际相符的账务处理;成本会计学实训是让学生理解成本的构成和核算流程,掌握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财务管理学实训是让学生了解财务信息收集整理的方法,掌握各项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财务分析方法;管理会计学实训是要让学生明晰与财务管理学实训的区别所在,基本掌握本量利分析及变动成本计算、预测与决策的基本方法,全面预算与标准成本控制等;税法实训是让学生明白纳税的全流程,掌握税务登记、发票领取、纳税申报、变更注销、税收优惠的处理;审计学实训主要是让学生知晓企业会计业务中一般易出现错误和弊端之处,熟练掌握单项审计和综合审计的方法。

(二)紧盯市场前沿,实现教学内容职业化

要实现财会类专业学生“零距离”就业,广西地方本科院校就必须紧盯市场前沿,以“社会需要”为中心,努力实现与市场接轨。因此,要大力培育三种技能。

1.基础技能。除了让学生掌握工业企业的专业核算技能、岗位轮换技能、会计分析技能、税收筹划技能、财务审计技能和信息处理技能外,还要大力增加分行业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多个行业的需求。

2.智慧技能。智慧技能是指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挖掘出有用信息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以达到拨开云雾见本质的目的。如撰写财务调研报告等。

3.人际技能。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能灵活与仓储、研发、生产、销售、人力资源、供应商、客户、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打交道。

(三)权衡各种利弊,力求教学模式多样化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实训教学的体会,教师在实训中要科学选用以下教学模式。

1.场景模拟。场景模拟是指实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以仿真的财务资料为对象、模拟的财务环境为场景,在学校实训室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如在贺州学院与用友公司合资组建的实训大楼内,通过仿真的工商、银行、税务、海关、物流等窗口,使财会类专业学生足不出校就能熟悉企业的全部业务流程。

2.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指实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并进行现场指导的一种教学方式。许多在课堂上难以阐述清楚的问题,如会计组织核算程序、成本核算程序、存货处理程序等,只要通过现场参观和教师的及时讲解,做到眼见为实,就可让学生获得清晰的认识。

3.第二课堂。此处的“第二课堂”是指财会类专业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致所在,在第一课堂之外,由实训教师组织的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财务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实训专家讲座、学术报告、会计沙龙、会计晚会、书写比赛、点钞比赛、炒股比赛、手工比赛、电算化比赛、审计比赛、税收筹划比赛、财务分析比赛、Excel比赛、ERP沙盘模拟大赛和参与实训教师课题研究等。

(四)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训教学探索,教师在教学中可视知识点需要灵活运用以下方法。

1.PBL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遵循“重课前精心设计,轻课堂简单讲授”“重关键问题引导,轻教材内容灌输”“重课后自主学习,轻课中被动接受”“重课程学习过程,轻期末一次考试”的原则。如在进行会计学原理的实操时,针对学生自己每个月的收支情况,引领他们完成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成本的计算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一系列流程,使学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从而拉近学生与财务的距离。

2.案例式。案例式是指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案例,课堂上对案例作扼要介绍,然后让学生置身案例场景,通过实操寻找答案,最后教师适当作出点评。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学中的“应收款项”这个知识点的实操时,可以ST科龙和四川长虹为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发表观点,目的是形成碰撞性思维,让学生有一种“上市公司也不过如此”的感觉。

3.讨论式。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实训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如对税法中难以把握的问题,可组织讨论,将学生分为稽查人员、纳税人两组,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辩论,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以提升学生对实训教学的参与度。

(五)改革考核办法,构建立体化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考核方式,推行以操作技能为主的“过程”考核模式。实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开学初或实训开始时,布置作为期末实训考核依据的实训“作业”,并详细交代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及具体考核方式。学生按实训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工协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最后上交实训“作业”。只有这样,学生对该课程教学的每一环节才会认真对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注重“结果”过渡到更注重“过程”。

(六)创新奖惩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热忱

建立一套科学且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是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为此,应选定实训教学准备、实训教学实施、实训教学效果等三项一级指标和若干二、三级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逐项评分,综合评定。对分数较高的教师,在工资福利、职称评聘、外出进修、学习交流、住房等方面给予倾斜,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忱;对分数较低的教师,短时间内不适合在实训岗位工作的教师可采取末位淘汰的办法予以调离,使实训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从制度上杜绝庸教懒教现象的出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转型期,可以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办法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过程的管理,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办法和质量评价等几个方面苦下功夫。J

参考文献:

[1]周丹,杨晓玉.课程实训过程管理研究――以“管理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7):60-62.

[2]唐际艳.网络教学环境下《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1):118-120.

[3]谢磊.浅谈高职会计专业的模拟实训[J].经济研究导刊,2009,(33):265-266.

[4]李敏.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实训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4,(12).

[5]乐,杨贞斌,刘苏雨.会计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J].会计之友,2010,(30):121-122.

[6]刘弋茜,陈建西.“校司合作”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训探索[J].财会月刊,2013,(10):127-128.

[7]朱庆仙.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9):148-149.

[8]占慧莲.会计实训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财会研究,2012,(05):112-114.

测试的基本原理范文6

1投影机基本原理、光路结构及特点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投影机的显示器件是液晶板,现在教学上常用的是三片液晶板投影机。此类投影机的基本原理是用信号控制液晶板的透光率实现成像,属于透射式。它的光源一般采用超高压汞灯,需要光学镜组消除红外光和紫外光对液晶板的影响,灯泡工作时间一般为2 000小时。它的分光系统是分光板(特定的波长光反射,特定波长光透射),光路较复杂(如图1所示)。

图1 3LCD投影机光路示意图

DLP(Digital Light Processor)投影机的显示器件是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它分一片DMD投影机和三片DMD投影机,由于价格原因,在教学领域一般使用一片DMD投影机。本文测试的是一片DMD投影机,其光路如图2所示;三片DMD投影机的光路如图3所示。此类投影机的基本原理是用信号控制DMD微反射镜转换角度实现光线是否参与成像的,因而属于反射式。它的光源与LCD基本相同,分光系统是色轮(特定的波长光透射,其他光被吸收)。

图2 1DLP投影机光路示意图[2] 图3 3DLP投影机光路示意图[3]

LED激光混合光源投影机的显示器件也是DMD芯片,它的工作原理与DLP基本相同,其最大特点是使用了激光混合光源和色轮(如图4所示)。激光混合光源是一种利用激光激发荧光色轮发光的光源技术,基本原理是根据需要的光波波长,在荧光色轮上镀上相应的荧光粉膜层,用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轰击荧光粉,激发出相应波长的光。DLP的色轮是透过与色轮镀膜相对应波长的光,而LED激光混合光源的色轮是激光束轰击荧光粉,使荧光粉发出所需要的波长的光(这部分色轮面积相当于光源)和透过蓝色激光(色轮上没有荧光粉部分)。LED激光二极管工作时是低压直流,所以产生的热量很少且可以随时通断电,它发出的光波段很窄,没有红外光和紫外光,不需要光学组件消除红外光和紫外光;由于光的波段窄,不需要分光镜,光路相对简单,彩色还原好,LED工作寿命长,一般2万小时以上且发光特性平稳。

图4 LED激光混合光源投影机示意图

由于LED激光混合光源投影机是新技术,笔者对单列LED激光混合光源投影机工作原理做简要介绍。

激光二极管发出蓝色激光,经反射镜和准直镜后,再经分光镜反射和透镜组射到荧光色轮上,荧光色轮受到激光束的轰击,不同的荧光粉激发出不同波长的光,此光按原路返回,经分光镜投射到投影镜头,色轮上没有荧光粉的部分透过蓝色激光,再经相应的反射镜和透镜,射到分光镜的另一面,并经它反射到投影镜头,在投影幕布上形成图像。此投影机激光光源是一列激光二极管,为了提高亮度,卡西欧公司推出蓝色激光+红LED+蓝LED三路光源投影机(如图5所示)投影机的亮度达到4 000 lm(XJ-H1750)。

图5 LED激光混合光源投影机示意图[3]

2性能比较

2.1 理论分析比较

通过对以上三类投影机基本原理、光路结构及特点的分析、研究可知。在光源方面:LCD和DLP投影机的光源都采用超高压汞灯,热量高,开机时需要预热时间,并且产生红外光和紫外光,需要光学系统消除,使光学系统复杂,一般灯泡寿命2 000小时。而LED激光混合光源置于投影机内,发光时产生的热量很少,没有红外光和紫外光,不需要消除红外光和紫外光的光学系统,结构相对简单,并且开机不需预热(如图6所示),灯泡寿命一般2万小时(如图7所示)。

图6 LED混合光源投影机开机时间示意图

图7 两种光源工作时间示意图

在光束分光方面:LCD投影机分光系统采用分光板,在分光板各工作面镀上与反射光或透射光相对应的金属膜,光源的光射到分光板上,按需要将特定的光进行反射和投射,达到分光的目的。但这种分光板波段宽,彩色还原相对差。DLP投影机分光是靠色轮,光源光经光学组件均化后投射到色轮上,色轮使特定的光透过,其余的光被阻拦,达到分色的目的。有些投影机为了提高亮度,在色轮的一定区域上不镀任何滤光膜,使光源的白光通过,这虽然提高了亮度,但牺牲了色彩的纯度,由于它靠色轮旋转分色,并且色轮离光源较近,由于温度高,色轮镀膜层容易脱落,也影响色彩还原。LED激光混合光源,没有分光系统,所以没有上述问题,彩色还原效果较好。

在成像器件方面:LCD投影机是采用透射式原理,光线要穿过液晶板,在经过液晶板时要有一定的光能转化成热能,加速了液晶板老化,使液晶板透光率下降,影响图像亮度和对比度,又因红、绿、蓝衰减不一致,使图像偏色。DLP投影机采用反射式原理,核心器件是DMD,由上百万个微反射镜组成,控制反射镜旋转角度来决定光线参与成像与否。DLP的性能不受工作时间影响,对比度和亮度比LCD好,由于色轮分光不如LCD分光镜效果好,色彩还原较差(见表1)。

表1 三种投影机性能比较

注:***—不同品牌的1DLP投影机;*—厂家未提供

测量环境:亮度和对比度在办公室、晚上测量(要求暗室),投影机各项指标调到正常状态,图像最大[4],投影面积1平方米(长1.2米,高0.9米)。

亮度测量:测量图8中9点的照度,取平均值。

对比度测量:测量图9中白、黑各点照度,取白、黑平均值之比。色度在教室测量,被测投影机用同一幕布和计算机,被测图像为色域图(如图10所示),由于没有色度计,采用目测,被测投影机的色域图中的红、绿、蓝、白、黄区域进行细致比较,比较3个循环,对投影机彩色还原给予定性评价。

照度仪:型号HCJYET HT-8318。

图8 亮度测试点示意图 图9 测试对比度示意图

图10 色域图

通过以上理论和实际比较可知,在投影图像效果方面:DLP灰度等级要好于LCD,适合于显示图表、文字;在彩色还原方面,LCD要优于DLP,适合于彩色图形、图像,在快速移动图像时,DLP会出现彩虹 效应,即出现红、绿、蓝单色现象,不适合动态视频,LCD优于DLP;LED激光混合投影机属于反射式,但它没有色轮,它发挥DLP的优点,在彩色还原和动态图像方面又优于LCD和DLP,不足之处是价格高,亮度不理想。

在防尘和寿命方面:LCD最差,DLP略好,LED激光混合光源最好。

3结束语

通过对LCD,DLP及LED激光混合光源投影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光源、分光系统、显示器件的分析、对比可知,在价位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在亮度方面,对于新投影机,LCD与DLP两者区别不大,但随使用时间延长,LCD的亮度下降明显快于DLP;在对比度方面,DLP优于LCD,对于图表、文字的显示,DLP较适合;在色度还原方面,LCD好于DLP,对于彩色要求高,图形、图像多的使用情景,LCD较适合;LED激光混合光源投影机集LCD和DLP的优点,并有独特的超长寿命、超宽色域、瞬间开关、节能环保特点。LED激光混合光源将取代超高压汞灯光源,是投影机光源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谢观平,石燕飞.液晶投影机工作原理及除尘方法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