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老保险资金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老保险资金管理范文1
养老保险基金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养老保险基金不能实现保值增值,那么养老保险制度将不能真正发挥其养老保障的功效。全面分析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中面临的风险,找出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对于维持养老保险基金的平稳运行和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全面探究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投资渠道;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道德风险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现状
1、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单一
银行和国债的安全性较高,因此我国养老保险金绝大部分投资于银行存款与国债购买。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采取了以安全性为主要考虑的投资方式来保证养老保险金能足额发放给投保人,这给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带来了压力。从银行存款利率和国债的收益率来看,是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的,银行存款和国债的保值增值能力明显不足,养老保险基金用于银行存款和国债购买显然无法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此外,目前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银行存款利率与国债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管制,可能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低于市场利率水平。因此,从基金保值增值的角度考虑,仍有待于进一步拓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
2、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方式不当
我国各地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投资方式与投资层次都不一样,难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能够在全省范围内对养老保基金进行统一调度使用,但仍有部分地区还在实行养老保险县市级统筹,统筹层次低使得养老保险难以发挥互济、调剂等功能。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多,再加上经济发展程度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渠道就相对要广,能满足该地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需求。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少,养老保险投资收益无法应付养老金的支出,需要依靠国家财政补贴。就我国劳动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而言,基金管理机构的多元化也导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过于分散,难以进行统一的运营和有效的管理,造成基金投资管理操作成本增高而使用的效率降低。
3、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及法制体系尚不健全
要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必须让养老保险基金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市场的融资活动中。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得还不够完善,金融市场操作行为不够规范,不能为养老保险基金的有效运营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在立法方面,缺乏有关养老保险基金的法律法规,养老保险基金被挪用、被占用的现象屡屡发生。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金是企业和个人按规定的比例向相关机构缴纳。然而,由于缺乏相关法律强制性约束,企业存在严重的拖费欠费现象,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矛盾日益凸显。
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分析
1、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风险分析
证券市场是养老保险基金未来重要的投资领域,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证券市场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证券投资分为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债券作为相对安全的投资工具,仍面临着诸多风险。第一,利率波动风险。就是债券的市场价格会受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使债券的实际投资收益偏离预期收益。在较长时期内,由于市场利率难以预测,因此对于长期债券而言,利率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第二,通货膨胀风险。养老保险基金的购买力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而下降,从而导致基金实际收益下降。债券的期限越长,面临的通货膨胀的风险越大。第三,违约风险。就是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不能履行债券事先规定的还本付息这一义务的可能。股票投资面临的风险最大。股票投资除了面临着利率波动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外,还面临其他风险。第一,收益不确定风险。股票投资者的主要收益形式为股利,与债券投资的利息相比,股利存在的风险更大。第二,股票价格走向很难被预测。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受利率波动、经济周期、企业经营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无数股票投资者和专家试图寻找股票价格的变化规律,但实践表明,股票价格很难被预测,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2、养老保险基金市场投资风险分析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在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监管不严和难以监管的风险。监管不严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最大风险是使得各种违规经营活动得以普遍。此外,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大规模入市,我国证券市场将面临一个金融创新的。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先进金融技术的运用加大了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难度,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管。第二,国外金融机构与国内金融机构竞争性风险。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更多的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我国,与国内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金融技术、人才、业务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激烈竞争。这些国外金融机构大多有着悠久历史,已经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经历了长期的磨练与考验,拥有成熟严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市场业务经营经验,形成了完善的竞争手段和策略。这将对我国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形成冲击,打破我国金融市场原有的均衡,特别是对于那些目前经营状况不甚理想的国内金融机构的冲击更大,甚至对我国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3、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道德风险分析
在养老金的运营过程中,涉及养老保险基金参保者、养老保险基金主办者、养老保险基金托管者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者四个经济主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委托—关系。在我国,是由政府机构来承担养老基金主办者的身份。作为养老保险参保者的代表,养老保险基金的主办者负责对基金投资管理者进行监督。但是政府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同样会以自身利益为导向而产生道德风险。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基金流失、被挪用、被占用现象都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相关。养老保险基金托管者执行基金投资管理人的投资指令,并负责具体的资金往来事宜,监督基金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运作。由于基金托管者与基金主办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托管人也存在着为追求最大闲暇而怠工不尽责的道德风险。此外,由于基金托管者无法观测到基金投资管理者的所有行为,这就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公司拥有基金的经营权,可独立做基金投资管理决策,其作为养老保险基金人对于基金市场状况和基金项目风险的了解远多于养老保险基金主办者。这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者与养老保险基金主办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此外,由于基金参保者对基金运作并非十分了解,他们可能会完全信任基金投资管理者的投资策略和基金主办者的监督而忽视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监督,这样便形成基金参保者对基金投资管理者的社会监督方面出现监督真空。
三、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激励和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还不健全,应强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最大程度避免养老保险基金各方参与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首先,对养老保险基金人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制定方案让养老保险基金人分享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的一部分利润,如此养老基金人就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使得基金投资的利润变得更多,从而使自身获得的报酬更高。或者,事先制订一个任务目标,若基金收益率超过预先设定的标准,则从超过部分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对基金人的奖励,若基金实际收益未能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则斟酌减少基金管理费用。其次,要完善对基金人的监督。第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最大程度避免信息不对称,降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道德风险。为了保证信息准确,应制定统一的基金投资管理有关的会计制度,提高基金会计报表的规范性,为基金投资者在决策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此外,还要确保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及时性。第二,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公众监督机制,公众和媒体可以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过程进行监督,对基金人进行有效约束。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主办人———政府部门的监管要通过提高政府部门监管的透明度来实现,在强调政府监管透明和同时,进一步对信息披露制度加以完善,加强对政府部门的舆论监督,加大对管理者和具有违法行为执法人员的惩处力度,使管理者和执法人员恪守工作职责和道德规范。此外,还须严格对基金托管人的资格进行把关,如指定信誉度良好的知名金融机构。
2、构建养老保险基金专业化监管系统
要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水平,首先要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建立专业的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机构。其次要引进专业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基金监管人才,运用先进的监管技术,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投资渠道、投资收益和投资原则等情况进行监督和核查,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安全高效地运行。
3、加强养老保险制度法制建设,规范基金投资行为
首先,需制定一部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各方面都做出全面的规定。现阶段我国社保颁布的还只是一些单方面的条例、法规或暂行办法,所规定的范围有限且过于片面,而没作规定的范围容易出现操作杂乱、侵占挪用资金的现象。其次,应立法规范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支付、运营、管理等各个步骤,使得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养老保险投资运营方面,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贪污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个人或集体依法进行处罚,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营。当前我国普遍存在企业拖欠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情况,应尽快出台一部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费用征缴法,强制执行社会保险费用的上缴,对于拖欠拒缴养老保险基金费用的企业,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总之,应完善有关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活动有法可依,为基金的投资运营活动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参考文献
[1]邓大松、刘昌平:论政府的养老基金监管职责[J].中国行政管理,2003(10).
[2]黄达、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李珍: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养老保险资金管理范文2
1. 国外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和投资运营
1.1 国外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模式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是对养老保险基金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从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来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
(1)政府机构直接管理。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直接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如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的中央公积金局(Central Provincial Fund Board)直接管理。
(2)由独立的养老保险基金会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在美、英等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3)由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智利等拉美国家一般成立专门的私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Pension Fund Administrators,AFP)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
1.2 国外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指通过实施与资产配置政策相一致的资本市场投资组合,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目标。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本文分别从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政策、投资渠道及投资收益方面进行探讨。
(1)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配置政策?
投资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指投资方向、数量与结构的协调和合理处置。英国和美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大多用于购买蓝筹股;政府没有对某些特定行业最低或最高的投资水平采取任何强制性限制。
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作也逐渐加快了投资股市的步伐。到2001年2月,智利养老保险基金资产中36.45%投资于政府证券,13.79%投资于公司股票和债券,35.39%投资于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种投资工具,2.41%投资于投资基金,投资国外的比例为11.73%。
(2)国外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及投资收益
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有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有助于投资结构的合理化与分散投资风险。由于西方各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坚持了分散化、多元化投资原则,而且股票在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组合中占有较为重要地位,因此多数国家养老保险基金营运状况良好,主要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基金年平均实际收益率约在8.3%左右。
2.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评价及设计
2.1 单一的投资渠道不具备规避风险和增值的能力
我国养老保险体制在经历了筹资方式、管理模式的改革之后,逐渐形成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制,基本养老保险滚存资金也形成一定结余,2002年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本年结余328.6亿元,滚存结余1608.0亿元。但我国目前统筹基金绝大部分还局限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但从以下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方式都难以使基金保值增值。
(1)存入银行看保值。1993~2002年银行存款利率与全国零售物价指数的对比关系,可以分析基金在银行的保值增值情况。养老保险基金实际收益率(这里取2001年三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仅略高于通货膨胀率,远低于工资上涨率,远低于8.35%国外养老基金年平均收益率,更无法与智利等国家高达10%以上的养老保险基金年平均收益率相比。
(2)购买国债看保值。比较而言,国家债券的年利率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以2001年来说,以国债形式存在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约为2.8 %左右,国债名义收益率仅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0.19个百分点,由于我国国债二级市场还不够完善,最终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国债的实际收益率甚至可能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投资于国库券实际还不如存入银行。同样养老保险基金购买国债也难以增值。
2.2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设计
我国通常所说的养老保险基金主要包括:(1)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社会统筹账户上的基金。社会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制,没有积累,因此对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这类养老保险基金都不可能入市。(2)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个人账户上的基,资金实行完全积累制。针对做实之后形成一定积累的个人账户基金,本文认为现阶段应实行由若干受托人管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个受托人制度;采用由养老保险基金受托人选择投资管理人,进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的全部委托投资方式。
从短期看来,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投资于股票等不动产,投资收益率变化较大,也就意味着风险较大。但从相对较长的时期来看,不动产投资收益高于其他投资,且比较稳定。如果运用第三准备金的中长期的特点,进行投资,不动产的收益率是高而且比较稳定的,这有利于根本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问题。我国股市起步较晚, 沪市股票于1990年12月,深圳股市于1991年4月开始运作, 也经历了大的熊市和牛市, 但至2002年底,两者综合指数已升至1357.65及388.76点,绝大部分股票持有 5年,其收益率远高于国债和银行存款。股票不失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良好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基金本身应尽可能多地用于股票投资,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承受能力将决定养老保险基金的入市比例和投资组合的选择。
养老保险资金管理范文3
关键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一、我国现有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并且由于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耕地面积并不多,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中,所占用每亩耕地而产生的失地农民数量也是巨大的,在失地农民中,约有20%没有任何工作和收入来源,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因而也成为一个社会性难题。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如何满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需求,提高失地农民生活水平是当前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一)家庭养老保障不确定因素较多
家庭养老保障是失地农民最为基本的一个养老保障模式,但是每个人的具体家庭情况都不一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依靠这种养老保障模式对于失地农民来说,其生活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家庭养老保障也会增大子女的生活压力,对于很多失地农民来说,子女并不从事土地耕种,并且也不同父母一起生活,完全依赖家庭养老保障,会增大社会的不稳定性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由于家庭养老观念不同、子女工作生活情况不同等各种影响因素,使得家庭养老保障不能够较好的提高失地农民生活水平。
(二)社保缴纳领取标准较低
社会保养养老机制对于很多失地农民来说都是唯一的养老保障途径,但是应当看到,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中,其缴纳和领取的额度标准,无论是农村养老保险还是城镇养老保险,都难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60岁以上的农民每月领取的养老金额甚至只有几十元,而从其缴纳金额来看,每年一百余元。较低的社保缴纳标准直接导致领取标准的降低,虽然很多农民希望提高社保缴纳金额,但是在现行的社保制度下难以实现。
(三)养老保险资金管理不规范
我国当前的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为农民自己缴纳,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国家拨款。从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情况来看,大部分资金仅仅是存入银行获得利息,并没有开展多元化的投资,从而导致基金收益率不高。近年来,虽然一些地区在农村养老保险资金方面进行了统一化的规范管理,但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管理人员和成熟的资金管理体系,导致应用效果不佳。同时,在资金使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例如在保费收取中,当前主要是以村为单位进行保费收取。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导致保费收取较为混乱,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资金挪用问题时有发生。在保险金发放过程中,没有按时足额发放等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甚至部分地区没有按照规定,延迟一年以上没有发放养老金。
(四)商业保险参与度不高
在当前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领域中,还需要商业养老保险的参与。但是在农村养老方面,商业养老保险还没有较好的进入这一领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商业养老保险需要交纳高额的保费,这往往是农民负担不起的。因而很多商业保险公司认为农村养老保险市场较小,普遍不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市场的开发。事实上,这一观点并不正确,失地农民所获得的土地赔偿金额是较为可观的,有能力支付商业养老保险保费,并且对于失地农民而言,商业养老保险也是一种很好的理财方式,能够为其提供较好的养老保障。
三、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些建议
(一)构建新型家庭养老保障模式
基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特点,应当积极构建起全新的家庭养老保障模式,鼓励老年公寓、养老社区等新型养老模式参与到家庭养老保障体系中。在养老保障经济来源方面,可以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分别是:部分土地拆迁款、子女赡养款以及相关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扶持。其中在扶持政策方面,也可以引入其他的扶持模式,并不一定是资金支持,例如对于养老公寓、养老社区等项目的土地扶持政策或者对于一些公办养老院的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给予失地农民参加养老公寓、养老社区、养老院等养老模式一些优惠支持。同时与家庭养老保障相结合,子女也应当充分进到赡养父母的义务。在这种新型的家庭养老保障模式下,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子女的生活压力,还能够更好的满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需求,为其提供更加专业的陪护服务、医疗服务以及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二)制定弹性的社保缴纳领取标准制度
针对当前社会保险缴纳领取标准较低的问题,国家财政部门应当加大资金支持,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缴纳和领取标准,制定更加弹性的社保缴纳领取标准制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借助于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可以适当提高社会保险缴纳领取标准,制定多个缴纳领取标准范围,允许农民多缴纳和多领取社会保险。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国家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进行重点扶持,提高最低缴纳领取标准,使得养老金额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并且缴纳领取标准也应当是动态变化的,同物价水平挂钩,实时调整。
(三)加强养老保险资金管理
加强养老保险资金管理是提高社会保险作用价值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面,应当积极同一些商业基金进行合作,在控制投资风险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投资,提高收益率。养老保险基金首先考虑投资风险,但是如果基金收益不能够抵消物价上涨水平的话,就会出现价值缩水,事实上银行存款这种投资方式往往会造成实际价值缩水。因而这样就需要在基金管理中引入更加科学的投资理念,合理搭配投资比例,使得收益水平能够超过物价上涨水平,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此外,在保费的收取和养老金发放环节中,应当建立统筹的资金管理制度,村委会并不具备较好的资金管理能力,应当逐步进行资金管理过度;可以由省级相关部门进行统筹管理或者国家级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制定规范的资金管理程序和监督制度。
(四)引导商业保险进入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领域
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当前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领域中商业保险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引导商业保险全面进入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领域。对于商业保险公司而言,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市场是极为可观的,失地农民有着较好的保费支付能力,能够确保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的开展,此外失地农民在养老保险方面的需求也是刚性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强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监督管理,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公司推出的一些业务进行审核规范,确保其养老金额能够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并且应当随着物价水平的变化,对于保险领取额度进行调整。在商业养老保险方面,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更多的商业保险资本进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领域,依靠商业保险较高的获利能力,能为失地农民建立起更好的养老保障体系。
(五)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
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也是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一个重要措施,当前失地农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在失去耕种土地后很难找到较好的工作。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建立起一种长效的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使得失地农民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便与其再就业。在耕地征用过程中,再就业培训机制应当同时跟进,一旦耕地征用完成后,应当立即启动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结合当期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失地农民提供多种技能的培训,如机械生产培训、厨师培训等等。或者同当地企业合作,依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联合开展培训工作,对于培训合格的失地农民,合作企业应当优先录用,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养老保险资金管理范文4
(一)社会保险基金性质。社会保险基金,是由社会保险制度确定的用于支付劳动者或公民在养老、患病、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情况下所享受的各项保险待遇的基金。社会保险基金一般是由国家补助、个人缴纳以及企业缴纳三方面组成,与其他社会基金不同的是,社会保险基金具备风险防范性、储备性、集中性以及强制性等多种特征。
(二)企业社保资金管理现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执行国家财社字[1999]60号《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财会字[1999]20号《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现今通过省级统筹实现的保险是企业养老保险以及失业保险两种,通过市级统筹实现的是医疗保险和工商保险两种,在企业的保险资金管理进程中,一直是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作为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的主体,企业社会保障部门对各项保险资金担负着审批和管理的职责。
二、新形势下企业社会保障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社保资金挪用现象严重。目前,我国企业社保资金的监管力度严重不足,社保资金管理的约束力远远不够,导致企业社保资金挤占、挪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企业在社保资金的管理中不但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企业不仅仅需要负责办理企业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以及离职等各个险种的办理和管理,还具有审批的职责。政府社保主管部门的工作也一并被企业揽在身上,企业对社保资金进行办理、管理以及审批等工作,使得社保工作很难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社保资金管理工作缺乏公开透明的审批机制,使得企业社保资金监管力度远远不足。2006年8月,上海市发生了一起37亿的社保资金挪用案件,三个月后在浙江爆发一起超过一亿的社保资金挪用案件,年底一起超过27亿的社保资金挪用案件再次发生在上海。正是因为企业社保资金监管体制的漏洞,同时肩负审批和管理双向职责使得在企业社保资金管理中出现挤占、挪用案件变得稀松平常,这些资金大量流损,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社保资金的缴纳者也就是成千上万的职工并不知晓这一挪用事实,对社保的监督权力变成了一纸空谈,社保的运行现状广大群众一无所知。企业在利益驱使和诱惑下,挪用社保资金的情况实属平常。
(二)企业社保资金缴纳核算方式以及管理方式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现今我国社保资金管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预算体系,整体处于相当分散的情况,执法机构缺乏对企业社保资金管理的约束和监督。由于企业主要管理险种是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其余险种多由地方进行管理,这种交错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在进行缴纳核算的时候收付实现制以及权责发生制交叉使用,缴纳核算方式混乱的现状使得企业社保资金管理极不明确,社保体系主次不分,在企业社保资金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出现了其他独立的保险资金管理体系,甚至出现了虚假信息的情况。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本身存在资金消耗以及负债等时间差的问题,例如企业的医保资金的收入中包含了上一年医保的负债,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缴纳的方法,最后的会计报告将无法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资金管理现状,换句话说,也就是企业的收支现状以及负债情况无法真实的通过会计报告体现出来。
(三)企业社保资金增值和保值渠道单一。我国企业社保资金采用的是“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留有部分积累”的政策,这部分积累的资金将会通过增值或保值的方式储存下来。依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社保资金的增值、保值的方式只有购买国债以及存入银行两种,而这两种增值和保值的方式利率都较低,其保值和增值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在国家的通货膨胀中还会出现减值的情况。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通货膨胀率在不断攀升,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降,企业通过银行存款或是国债等方式来进行社保资金的增值或保值是很难成功的,甚至会出现减值的情况。而企业由于律法的限制没有办法通过其他有效手段来改善这种现状,使得我国社保资金的增值、保值渠道单一,增值、保值名不符实。
三、新形势下如何完善企业管理社保资金的思考分析
(一)加强财务会计制度的管理。因为在企业的各部门中,财务会计部门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企业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工作的加强依赖于财务会计制度管理的不断提升。为了建立起一个公平透明的社会资金管理机制,建设一个规范合格的社保资金监管体系,企业应该从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着手。在部门岗位分工中将职员的职责区分清楚,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这样才能在管理出现问题的同时找到症结所在,并及时进行监督、审查和统计工作。只有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职责,才能在日常的监管工作中建立起具有约束力的管理监督机制,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社保保障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加强企业的考核制度和监管力度。在企业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过程中,对于违规违法情况一定要通过合理的考核制度以及管理方案来解决。1、应该在企业的社保资金管理工作过程中监理企业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体系,就社保资金挪用、挤占等违规违法行为一定要严惩不贷,并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媒体以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广为宣传,曝光贪污社保资金的违法犯罪现象,让社保资金的去向变得公开、透明。2、需针对全部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与缴纳实施专项管理,处理许多企业社会保障资金的问题。另外,建立一个由多个部门人员共同组成的监督小组,对企业社保资金管理工作进行监督。3、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力量进行监管,通过群众的监督和管理,让群众解除对社保资金去向不明的不安和困惑。
养老保险资金管理范文5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会计监督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会计监督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足。综合分析现阶段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会计监督中的问题,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相关财务会计人员的资金监督管理意识不足。虽然现行的养老保险管理措施,能够确保相关资金的发放切实有效,但是由于相应的基层机构的人员对于相应工作的认知不足,且相应的监督管理意识淡薄,便很容易造成实际监督管理不力的问题。(二)会计机构监督活动力度较轻。除了相关财务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会计的监督和审计力度缺失,也是造成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会计监督不足的原因。目前的养老保险资金的缴费和投入是仍属于政府的社会保障行为,监管的方向侧重于资金流动性较强、财务问题较突出的板块,没有形成全面性的监管网络,导致相应的上层审计和会计监督管理力度也就较弱。(三)会计基金管理监督力度凾待加强。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管理过程中,基金的收入和支付都需要遵循严格的申报审核程序,但是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基金收入和支付后的资金流向却缺乏严苛的会计基金监督。
二、关于养老保险会计监督问题的对策
(一)培养财务人员监督管理意识。为了从源头出发,进行真正强有效的监督管理活动,需要就财务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足的问题,进行全面有效的意识强化和能力提升。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需要对相关会计人员进行综合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使他们能够理解掌握相应的会计监督管理知识,并明确其中的关系和利害。通过对相关财务人员实施的教育培养,使得财务人员自身的财务监督管理意识和能力都获得显著提升。不论是基础的财务资金监督管理,还是对接上下级的资金用项处理,都能够做到监督管理得力。(二)加强对应监督管理规章力度。对于监督管理机构来说,明确相应的会计审计和监督管理活动,不断加强相应的问题处理力度,可以有效遏制相关会计人员思想懈怠,以及对应机构处理问题不力的行为。故而,对应财政部门以及上层的会计审计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尽快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监督管理政策和办法,真正有效地提升相关监督管理人员的管理效力。通过结合对应监督管理活动,并不断推行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办法,使得当前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会计处理更加有序和有效。这样由上级给予持续有效的压力,能够推进实际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所以,应当推出相应的规章办法,使之加强相应的上级监督管理力度。(三)明确各级资金流量反馈。结合现在各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放阶段和涉及到的有关部门,需要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和统筹安排。因为需要对居民的养老保险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可以使得会计人员能够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核算,对于整体性的会计监督管理有巨大的推动性作用。因此,需要各级机构可以共同努力,建成完整的会计监督和管理体系,搭建一致的会计监管平台。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财务基金监督,通过在资金管控平台上的监管,使得相应的资金流运作得到最为有效的监督。
养老保险资金管理范文6
论文关键词 养老金缺口 隐性债务 个人账户空账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当前,中国正快速进入老年社会,急需推进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与核心内容在于养老保险基金,然而由于当初制度设计的缺陷及实际运行中所产生的问题,我国养老保险金存在着巨大的缺口,给财政造成了巨大负担。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缓解,政府将会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与进而导致的信任危机,大批退休人员难以安养晚年,社会稳定也会因此遭到破坏。本文将就我国养老金缺口这一现实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我国养老金缺口规模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故养老金缺口来自两方面:一是社会统筹账户资金缺口,即隐性债务;二是个人账户资金缺口。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收支缺口达767万亿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空账规模继2007年突破亿万元大关后,再次突破2万亿元,达2.2万亿元,而且空账规模从有权威记载的2006年以来一直在快速增加。
二、养老金缺口成因
养老金缺口的形成既有来自制度外的原因,也有来自制度内的原因。而来自制度内的原因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设计的缺陷;二是制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是养老金缺口扩大的外部原因中国是在经济发展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急需资金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的,且老龄化的速度很快,属于“未富先老”。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28%左右。在这30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退休人员的剧增,一方面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快于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退出就业岗位人员的比率增加、直接创造财富的人员减少导致制度赡养率提高,缴费人员负担加重。再加上欠缴养老保险费及缴费基数偏低等问题,更使得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存在很大压力,因而导致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
(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了养老金缺口的产生1997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采取了“老人”老办法、“中人”过渡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计发方法。原有的养老金现收现付制开始向统账结合制转轨。其中规定对于“老人”按照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随着基本养老金调整而增加养老保险待遇;对于“中人”,除发放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外,还包括工龄系数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而由于“老人”和“中人”没有个人账户,他们的养老金没有确立相应的筹资渠道,这笔要支出的养老费用并没有列入政府公共开支的计划,而是隐含在对未来福利的承诺之中,产生了养老金隐性债务。偿还隐性债务实际上是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换过程中的应该付出的“转轨成本”。但是,政府没有明确承诺自己是转轨成本的承担者,也没有明确的偿还计划、并公之于众,巨额的隐性债务成为了制约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虽然个人账户在产权上归个人所有,但由于退休人员急剧增加,社会统筹基金无法满足退休金的支付需求。根据现行规定,如果用当期统筹费用完成对“老人”和“中人”的双重任务,所需的企业缴费占工资总额的比重至少要达到30%左右,而目前企业缴费率只有20%,达到30%是不可能的,我国又未明确个人账户的产权归属,从而为社会统筹基金挪用个人账户基金提供了可能,造成了个人账户基金的“空账”运行,形成了个人账户资金的缺口。
(三)养老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缺口的扩大在养老保险费征缴过程中存在职责不明、征缴力度不大、养老保险费收缴率下降、历年拖欠年年增加的现象;在养老金拨付中,没有完善的拨付管理制度,多拨、冒领养老金的现象难以堵死;在结余基金运营中没有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基金的安全完整性。另外,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率也比较低。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闲置部分,按国家规定在基金运作方面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购买国债;二是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基金投资的渠道极为狭窄。这种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基金的安全,但过分强调资金的安全性,也降低了基金的收益性,而且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增值率很不理想。
三、缓解养老金缺口的措施
针对以上对养老金缺口成因的分析,缓解养老金缺口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解决养老金的历史债务问题;二是弥补现行养老金体制上和管理中的漏洞,以此缩小养老金的缺口,避免支付危机的产生。
(一)国家应承担起对转轨成本的直接责任在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前,大部分企业的养老保险基金或是以利税形式上缴国家财政,或是作为生产资料的追加部分固化在国有资产之中,职工的退休金由国有企业支付。现在的“老人”和“中人”的养老保险费用实际上已通过“预先扣除”形式上缴国家,形成了国家负债,所以国家对转轨成本的清偿负有直接的责任。明确了历史债务的偿还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了也缓解了挪用个人账户资金来弥补统筹账户资金缺口的问题。但政府还需制定一个逐步的偿还计划并公布于众,包括历史债务的具体规模、筹资方式及金额、偿还期限、偿还部门及其法律责任等。
(二)界定个人账户产权,做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来资金自个人缴费,具有完全积累性;统筹账户资金来自企业缴费,具有现收现付的性质。这两种来源与性质都不相同的账户应由不同的管理机构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首先,国家承担起对养老金历史债务的责任并逐步偿还,这就分清了养老保险的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在这一前提下,“新人”不必再为老一辈人的养老金负责,企业的负担得以减轻,各地方政府也减少了挪用个人账户的动机。然后,政府需通过法律明确界定个人账户的产权,避免空账规模进一步扩大。最后,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变现国有资产、发行特种债券等多种途径消化空账。
(三)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扩大覆盖面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大数法则,在此基础上可适当降低企业的缴费比例,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参保和生产的积极性,资金征缴率也会得以提高。提高统筹层次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难的问题,为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打下了基础。现阶段中的重点是要继续规范完善省级调剂制度,实现省级统筹,增强资金的分散风险能力与保障能力,降低制度管理成本。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长期以来只覆盖国有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的筹资日趋呈现“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态势,酝酿着未来的支付危机。而养老保险的社会性和公平原则也决定了其应该覆盖所有劳动者,保障他们老年的基本生活,否则这项制度就是不完整的。在养老金缺口日益扩大的中国,提高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已不起不到增加养老金收入的作用,继续提高费率只会造成效率损失。而通过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办法来增加养老金收入则是可行的。但是也应注意到,覆盖面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支出的增加,盲目扩大保险覆盖面会给我国养老保险带来更大的支付危机。在政府逐步偿还历史债务及提高保险统筹层次的基础之上,当前阶段扩大覆盖面的重点对象应是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覆盖面的不仅充实了养老保险基金,增加了基金的支付能力,降低了制度赡养率,也分散了基金的风险,提高了基金使用的效率。
(四)加强养老金征缴力度,提高基金收缴率企业拖欠养老保险费,表面上是企业有困难,实质上是无视国家规定,在政治上剥夺了《宪法》赋予职工的权利,在经济上侵犯了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采取有效手段予以制止。参保缴费是强制性义务,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堵塞漏洞,应收尽收,减少流失。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公会、人大、媒体等的监督作用保证足额征缴。
(五)延长退休年龄,减少提前退休长寿风险扩大了个人账户基金缺口,延长退休年龄是消除长寿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考量。国际上关于退休年龄的改革,逐渐向男女退休年龄相等的趋势发展,我国一般女性退休年龄为50岁,男性为60岁,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尤为急切。但是退休年龄提高为社会接受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可先采取上海所提出的弹性退休政策。
整治提前退休现象需进行以下工作:第一,清理提前退休的工种。50年代我国有1856个提前退休工种,现在由于作业环境、劳动强度的变化及劳动保护的加强,有些工种已不再是特殊工种。第二,完善提前退休审批程序。我国企业在为职工违规办理退休手续时多采用伪造假档案,假工种,假病退的方式,所以在退休审批上要严把关口。第三,加大处罚力度。对于违规办理退休的企业和相关职能的工作人员,都应依法严加惩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