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的就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中医的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中医的就业方向

学中医的就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项目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59-02

一、项目教学法

为达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在不断地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尝试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改革。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从德国引进的“项目化教学”法正广泛地运用于我国的高职教育中。项目化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可以真正融入到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便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重新构建所学的知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很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课堂教学由以往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材由以往的理论化课本为主转变为以“项目”方案为主,教授内容由以理论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由于课程教学法的改变,“项目”从原来作为练习附属于理论知识转变成了现在课堂教学的中心。

二、教学项目设计的重要性

项目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某一具体的行业任务传授学生相关专业知识与锻炼学生操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生产或方案设计。项目教学通过承载一定的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或把项目分解成的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项目”一般由企业实际设计、生产引进而来,教师根据课程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使项目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团队合作、组织计划、主动学习的机会,并学习处理在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制订计划、分工合作探索,直到完成整个项目。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一般按照“项目选取、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和评价、项目总结”4个阶段进行。[1]

项目化教学模式中,作为课程中心的项目,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如果实际项目并不针对教学,生搬硬套的结果只会导致项目设计不科学,有的项目选择覆盖面不够,有的项目案例与专业课程知识相脱节,造成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由于各专业实际情况各异,有的专业项目选择设计难度较大,有的专业工作型项目覆盖面相对较窄,对硬件的要求较高,教学组织比较困难,许多项目无法进行实践论证,难以实施。[2]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在选取项目的时候一般都能注意到选择企业实际设计、生产中典型案例作为教学项目。但作为牵引学生学习的教学载体,应在教学实践中选择恰当的设计实例、生产项目等,才能更好的适应教学需求。并且在挑选后要对实际项目进行适当的处理,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及教学特点改进,使其更加适合教学中课程的特征,这一过程即项目的教学化处理。项目的教学化处理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工作能力,是项目化教学改革高效开展的必要条件。

三、项目的教学化处理

教学项目的处理必须根据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与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课时与学情进行。教学项目选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难易适度,考虑学生的先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如果项目过于简单,则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而太复杂,也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会降低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项目设计应便于分组,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也是较大项目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再次,项目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有创造头脑风暴、发挥自我创意的可能。另外,项目还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化教学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兴趣是项目化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项目选取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所选项目的内容是否为学生感兴趣的。在实际项目的甄选中,如果能够由富有项目教学经验的教师与专业学生代表共同挑选,最终确定一个实施教学的项目为佳。除基本原则外,项目选择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性质的分析。在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认为无论什么课程,项目化教学中的项目越贴近实际项目越好,项目越完整越好,其实则不然。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三大类。专业基础课顾名思义,学习的是专业基础,学习的是完成实际项目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在项目选择时,更适宜选择典型项目的部分前期工作任务作为项目化教学的任务基础。专业课、专业实践课的项目选择要步步递进,专业课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专业实践课就完全根据实际项目的背景、要求、工作过程、角色分配等完成。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的项目就选择实际项目中电脑制图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教学项目。住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空间设计作为课程教学项目。工作室、毕业设计等专业实践课程应直接选取实际工作项目,完全按照实际项目的操作步骤、工作要求完成,作为学生最终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衔接。

2.理论知识的分解及其与能力锻炼的结合。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化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学生技能的掌握,都是通过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项目操作来实现的。在项目的实践操作之前,要完成对专业理论相关知识的认知;在项目的实践操作过程中,要通过操作项目来实现知识理论化到实践化的转换。因此要将理论和实践内容分解到一个个项目和任务之中,强化技能的训练和强调知识的获取同等重要,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中进行。要解决好项目的实用性和知识的系统性问题,教师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对知识按认知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分析归类并提取知识要点;二是根据知识要点合理地选择针对性项目,项目包含的知识要尽量避免过于离散;三是要根据选定的项目重构知识的系统性。[3]

职业学校培养的应是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素养的技术人才,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下功夫,才能使课程改革具有实效性。同时还要明白,项目化课程改革必须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才能呈现动态的发展,取得好的教育效果。[4]

3.注重项目的开放性。项目教学法将“项目”从原来作为练习附属于理论知识转变成了现在课堂教学的中心,课堂教学也由以往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在传统的教学中,“项目”一般作为案例进入课堂,教师通过完整的项目案例讲授来告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运用时的情况。从项目的整体设计到具体操作,从项目涉及专业知识的整理到这些知识的具体运用,教师都毫不保留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显然违背了项目教学法积极开发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创意的思想。将项目如案例一般直接、完整的搬入课堂显然是不可行的,我们必须保证项目具有开放性,即不完整性。具有开放性的项目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将项目的基本情况告知学生,学生自己分析、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会有各种变数,每个团队通过自己的理解形成不同答案,发挥各自的特长。学校不是生产标准产品的工厂,利用项目的开放性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中住宅空间设计课程的项目设计,教师只提供住宅原平面、户主基本信息等内容。具体空间的调整、各功能空间的排布、室内设计风格的把握等内容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客户需求等学习过程逐渐完成的。由于学生的学习激情与能动力是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身临其境获得感受后被激发出来的,而教学项目的开放性正是保证学生有足够实践机会与专业感受的前提。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也是满足教学活动体验的第一步。

4.强调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我国的项目教学法是由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德国引进的,在德国职业(专业)教学计划中,十分注重非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如设计师的培训计划中除专业范围的技能要求外,还十分强调行动领域的组织领导与交流能力、跨职业的遵守法律与环境保护和数据安全、企业经济管理和信息交流与计划制订、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要求。[5]

项目化教学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与完成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除了联系各科专业知识、锻炼操作技能,同时还学习了自我管理、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信息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这是学生进入职场、适应社会生活的必备条件。设计项目在企业中的操作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包含设计、制图、效果表达、施工管理等不同角色。这是环艺专业性质决定的,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优势,必须加以利用,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四、结语

项目设计是决定项目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实训项目的设计计划中,必须按照各门课程的教学需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专业知识体系规律,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的按照先掌握基础,再理解专业理论,最后到综合运用规律设计实训项目,并按照专业知识点的关联性分解整体项目变成教学单元任务。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单元任务,整体掌握项目所包含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项目化教学中,需要探索、总结、完善的内容很多,随着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普遍使用,积累的经验也会大量增加,需要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总之,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晓燕.项目化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7).

[2]高玉萍.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研究,2009,(9).

[3]徐峰.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4]范凤萍,李俊伟,陈红琴.项目化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收获[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5]薛叙明.浅谈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学中医的就业方向范文2

1、内容多,学时少

中医学概论教学内容多,医学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零碎、抽象,如望诊、问诊、切诊的相关内容。中医本科生300多学时的内容要在非医学专业80学时讲授完毕,并且这些专业的学生大多在一年级、二年级接触这门课程,没有经过西医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对人体的解剖结构、组织生理尚不熟悉,因此如何把握教学的深浅度,成为一个难题。

2、学习认识不足,方法欠缺

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及问卷调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甚至对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时产生疑问,如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计算机编程就可以,体育健康专业学生认为练好自己的体育专项就行,学习医学尤其是中医学对其专业并不重要,对今后的就业也无帮助,因此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学生虽然对中医学概论感兴趣,但认为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也很抽象,不知从何学起,也不知道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医的思想精华,并在本专业中得以应用。

3、实践性强,操作难度大

中医学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临床实践性很强。但由于中医学概论学时非常有限,培养目标与医学专业有所不同,没有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与临床病人相脱节,因此缺乏客观性、具体性和操作性。如脉诊中脉象的学习,问诊的内容及技巧,用药的规律及疗效。

二、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

1、结合文化背景,诠释中医理论

中医学孕育于中国传统人文土壤之中,与西方现代医学有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在中医基础理论内容讲授时,要时时结合古代文化知识,如中医学的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病因学说中“风邪”与自然界中“风”的联系;兵法在治法中的运用等等。因此,我们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中医多元文化背景的讨论与交流,从而让学生逐步领悟到中医学中阴阳、气血、藏象、正邪等基本概念的内涵,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科学性,中医临床疗效的特色优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从学生角度出发,换位思考,认真分析部分学生因内容多、学时少、医学知识面广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将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化,尽可能“博览”,而不宜“精深”,以适应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层次深浅恰当,如详讲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内容,而略讲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内容;并将相关重复的内容合并,如病机学中“气血失常”与辨证中“气血津液辨证”,病因与发病中“邪正与发病”与病机学中“邪正盛衰”、辨证中“八纲辨证-虚实辨证”。这样不仅节约学时,还可使内容有机整合。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如体育健康专业由于大强度的训练容易引起损伤及疲劳,因此对祛风湿、活血化瘀、补益方药等重点讲授;医学英语专业由于需要对中医药知识进行英语翻译,因此对中医药文化背景、医理的疏通、名医名药介绍及现代研究进展有所侧重。计算机专业由于长期接触电脑,颈椎病及视力下降较普遍,因此对经络学说、按摩手法及养肝明目中药进行重点介绍。

3、教学方式多样化

制作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并购置了成套的VCD光盘,在课堂上运用了各种有效的直观手段,如图片、影片、动画等,以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临床常见病和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学以致用,并向学生灌输中医对老龄化社会“治未病”、养生保健、药膳、凉茶等所作的贡献。在讲授中医望诊、问诊、脉诊教学过程中,通过经过优化的情景演练,激发学习热情。通过临床模拟、病例分析学习辨证论治。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医学英语专业还留出1~2学时让学生自行制作PPT,并上台试讲;对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计算机专业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网页制作小竞赛,并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考核范围。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我校中医药文化节,撰写中医药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构想等相关论文。

4、以导为教,发挥学习的自觉性

虽然中医学概论课时缩减,但内容仍然博大精深,运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而且忽略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的第一节课时就给出具体参考书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医学,要求每周做两次读书笔记,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应解答。在讲授“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时引导学生学习《内经讲义》;讲授“气血”功能时引导学生理解当归补血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方义;讲授“脏腑辨证”时不仅引导学生翻阅临床医案、医话,而且将医案提前拷贝给他们,以便节约课堂时间,加强辨证思维能力;讲授中药学时带领他们到我校药王山辨识中药性状、功能。始终引导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的给他们“灌输”知识。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将中医学宏观、思辩的内容向直观、形象化方向转变。

5、加强沟通,服务就业

学中医的就业方向范文3

【关键词】中医药;就业;调查;分析

本次研究收集的资料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至2014届中医及中药学专业毕业生,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论坛投票等方式共获取5130人的就业资料。其中女生占61.02%,男生占38.98%。中医药专业就业率在76%,其中医疗卫生单位占48.31%,其次是科研设计单位占18.64%。而就业单位的选择也是因人而异。调查数据显示工作稳定是中医药专业毕业生首要的择业因素,占总数的25.42%。中医药专业就业范围的局限性和专业性,使得工作稳定成了择业的首要条件。调查显示,初次就业的中医药毕业生对于薪酬的期望层次不同。3000元到5000元不等,但对于3000元以下的可接受的人数较少。而这一数字与市场行情对比有着巨大反差。

不同的地区环境,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工作环境,个人因素,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都限制了中医药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是就业时必须面临和考虑的实际问题。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毕业生去大城市占比例最大,达到35.59%,家乡也是理想就业地,占33.9%。18.64%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毕业城市,只有0.85%的调查者选择乡镇或农村。除了就业地区差异大,就业单位也有着很大差距,20012-2014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中约40%为企业单位,20%为医疗机构,事业单位。中药和中医不同,所以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和中药专业毕业生截然不同。中医专业毕业生择业领域多为事业单位,比例占50%左右,而企业单位则寥寥无几。

通过调查,在最有效的找工作的途径中,比例最大的是现场招聘会,占48.31%。将近一半的毕业生认为现场招聘会是最有效的就业途径。其次是亲友介绍,占28.81%,网投简历占11.86%。可见毕业生的就业离不开学校与政府的参与,政府提供的市场信息,以及学校给搭建的就业平台是学生认为的最有效的就业方式。

针对毕业生扎堆大城市的现象,我们调查了大家对下基层的看法。47.46%人认为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最大难题是待遇偏低,条件差,34.75%人认为在基层提升空间小。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落后,对于学术研究,个人发展确实有一些影响。政策束缚,岗位萎缩,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毕业生下基层的原因主要是待遇条件和个人发展受困两大难题。面对一边多余一边吃不饱的情况,待遇问题和自身发展问题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工资多了,自身权益得到保障,自然都愿意下基层了。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的素质、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所以这需要政府和学校的通力合作,政府提供有力可靠的参考数据,学校以此为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的指导方案。除此之外,对于课程的设置,不仅要符合社会需求,还要符合学生实际状况。通过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调查者表示对于现行的课程设置并不满意,很大一部分同学表明中医药是个复杂的学科,所学范围广,对中医药基本功的而要求高。而大部分同学都是考前突击式的学习,仅有一小部分同学学习专业课较为认真。由此可知一部分中医药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并不扎实,这也因此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设置了障碍,在以后的工作中埋下了隐患。所以我们现行的课程设置也有其不合理之处,仍需要更具体的调研,来进行课程方面的改革。

通过调查“在校期间哪个环节可以有效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最有用的课程是专业实习,占总数的45.76%。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完全以主人翁的姿态来进行学习,这是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其次是教学实践课,占总数的23.73%。实验课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因此学生对其认可性更高。课程量最多的专业课程则只排在第三,占22.0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比起单纯的专业课,学生们更趋向于喜欢实践课,而且实践课的接受程度,课程效果远远大于在教室上专业课。所以要培养专业能力过硬的毕业生,除了夯实基础,增加专业主干课学时,最重要的还要进行实践。将知识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以后从事医疗工作提供了经验,为找工作更是增添了一份砝码。

学中医的就业方向范文4

1我校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学生招生及就业情况统计(表1)

毕业生总数为504人,其中,专接本学生4人,在“三甲”以上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为93人,其他基层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为355人,在其他单位从事医学相关工作(如药品营销、医疗器械营销、药房工作人员、导医等)大概52人。2009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当年7月1日,我国已有415万普通高校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2009年7月9日《中国青年报》)。相对于全国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无论在就业人数还是从就业单位的水平方面,我校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堪称良好,学生基本上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

2原因分析

自从1995年招收中医护理专业的大专生,我校一直密切关注国内同类院校的招生、培养和就业情况,还多次安排领导和老师到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在掌握了护理专业—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容易出现的问题之后,我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师主导思想、引导学生技巧等方面作出如下努力,提高了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2.1结合中西医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

2.1.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专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临床课程的教师,更要适应新教材的理论和实践要求。我校通过“西学中”、“中学西”培训班的开设,普遍提高了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从而做到在授课时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真正做到厚积薄发。

2.1.2寻找中西医结合点,引导学生兴趣综合中、西医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研究与实践的努力,创造中、西医学有机结合的理论和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内涵[2]。目前,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上,只是采取一种单一的加合方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融合,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西医皆通。而中西医结合关注度远远够,据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6月的一份调查报显示,仅有19.3%的医学生主动地去了解中西医合的发展情况,78.6%的医学生很少去了解中结合医学的情况[3],医学生尚且如此,其他行业更不用说了。怎样达到中西医的融会贯通,关系到学生的兴趣所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最后体现在治疗和护理效果上,现代中西医结合在疾病的护理上确实获取了单纯中医或者西医不能达到的效果。这就是中西医在临床和护理中的结合点。比如在外科疾病手术—尤其是腹部手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决定着患者进食、进水的时间,这又关系到患者营养的摄取和恢复的速度。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法、白萝卜汤口服等可明显缩短排气时间,效果肯定[4],作为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教师,不应该简单的教授“病”与“证”,而是要“病证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学会创新,正如“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2.2优化合理的课程设置

2.2.1强化中医护理特色,进行课程重组

改革现有的医疗护理课程设置,弱化医疗,突出护理;弱化理论,强化实践。中医理论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增加学生的中医护理、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在临床护理方面,我们开设了中西医内科护理学、中西医外科护理学、中西医妇产科护理学、中西医儿科护理学等课程,这样在临床护理中学生就能掌握两套护理技术,为患者服务。

2.2.2适应社会发展,调整课程设置

传统医学护理教育“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及护理+临床实习”的“三段式”培养方式[5],容易使学生习惯于从医疗的角度去考虑并解决问题,学生在理论学习期间,护理理念建立较晚,很难形成适合护理职业的思维模式。为适应护理功能多元化发展,除开设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相关课程以外,还开设预防医学、健康教育、社会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美学、公共关系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家庭护理等课程,为即将面临的老年化社会和世纪整体护理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逐步与国际护理接轨[6]。

2.2.3增加教学中的中医养生保健常识

中医护理以其独特的整体护理观和辨证护理观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优势,因此,课程内容突出养生保健理念,对每个护理问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要体现辨证施护的特点,并将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的针灸、推拿、养生康复、食疗、气功、保健体疗等内容贯穿在各个疾病的护理中,使中医护理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

2.3合理的实践安排

2.3.1与实习医院沟通,提高护理实习带教老师的整体水平,保证实习质量“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培养什么样护理人才的关键问题”[7]。对于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临床实习环节对于巩固基础知识、灵活运用护理技能尤为重要。目前,许多院校在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选择了更多的西医医院,临床带教老师缺乏中医护理的专业知识,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从而未能完成临床护理实践中的中西医结合。所以,我校教务处临床科以及学院主管教学的领导多次和实习医院联系、协商,加强临床教师中医理论与技能的培训,教师通过参加中医护理知识培训,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8,9],从而充分认识和肯定将中医护理融入西医护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并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临床实践。

2.3.2建立灵活的反馈机制,教学相长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反馈机制,重视护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同时,也要尊重、理解、关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提高带教水平。

2.3.3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保持良好的实习情绪

目前,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提前到了学生毕业前的1月份左右,甚至更早。新的就业形式和“双向选择”的招聘应聘模式使得多数学生的实习和求职在时间上发生冲突,学生容易表现为思想不稳定、情绪易激惹,实习中易出现护理差错。针对这一问题,我校进一步加强了实习生的心理指导,通过就业情况统计,准确掌握学生求职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定期与实习生座谈,帮助平衡实习生的心态,确保实习质量。

2.4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招聘会安排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加快发展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大趋势、高等护理教育的国际化需要、社区护理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会对中医护理理论与技术的需求均决定了社会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增加。适应当前市场需求,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2.4.1定期召开人才招聘会,提供就业机会

针对应届毕业生,我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会随时和用人单位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将用人单位请到学校里来,召开面向本校学生的人才双选会。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也提高了学生求职的安全系数。10年中,这种方式使得相当一部分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学生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

2.4.2及时校园网信息,拓宽就业途径

通过学校网站,专门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主页,随时招聘信息,拓展学生就业空间。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接受学生咨询,对学生就业技巧进行指导。

2.4.3加强学生人生和职业规划的引导

帮助学生准确分析现在的教育和职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及时把握就业机会。由班主任担任主讲教师,把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就业指导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培养学生自主择业和创业的精神,为谋求一份合适的职业奠定基础。同时,通过人生和职业规划竟赛,激发学生的规划意识,激励学生完成个人职业规划,并通过学生间职业规划的分享,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4.4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中医的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 就业导向 特殊教育 针灸推拿专业

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90%以上有视力障碍,他们选择的专业是一种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运动,专业特点决定他们在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如基本的指力、臂力、腰腿力等整体力量和肌肉伸缩能力,与体育教学中的身体素质练习有异曲同工之效。

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是接触社会非常有效的途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他们与社会广泛接触,参加集体活动,树立时间观念,使残疾人感受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使之获得满足感和自尊感,有利于消除忧郁感和自卑感,治愈精神身体创伤。

体育运动是康复保健的基础,也是康复保健医疗的一种指导思想。在针灸推拿专业体育课教学中,将练功课、康复治疗、体育教学有效融合是完全可行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改革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这些视力障碍学生的康复治疗和就业,这种体育康复治疗的理念其实就是国际上“第三医学”概念的具体体现。

另外,视力障碍学生在身体机能等各个方面,各系统的功能都呈下降趋势,并且由于功能上的缺陷容易产生忧郁感、自卑感。这不仅表现在速度、灵敏、耐力等素质上,而且反映在内脏机能上。因为身体机能和运动功能的下降,进一步限制了视力障碍学生进行体力活动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可能性,所以对他们进行合理的体育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避免他们残疾部位的肌肉萎缩和神经坏死,而且使他们的身体机体获得改善与发展。人体是一个整体,各部位各系统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即使难以恢复的肢体运动功能,由于其他部位功能增强了,也能得到部分功能的代偿。

将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的体育课、保健康复、练功课(活动操、基本步势、俯卧撑、少林内功、易筋经、八段锦、器械练功)进行有效融合,形成一整套适合视力障碍学生使用的锻炼方法,通过特定的姿势动作,并配合呼吸运动及借助其他器械强身健体、锻炼功力,主要目的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专业技能,包括基本的指力、臂力和腰腿部力量,以及对力的体验、把握和运用。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具备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身体锻炼方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身体素质、专业技能,既有利于当前社会对医疗、保健按摩的要求,又能突出盲人按摩专业以技能为主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盲人就业的愿望,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实现视力障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

这种将体育课、保健康复、练功课(活动操、基本步势、俯卧撑、少林内功、易筋经、八段锦、器械练功)相关内容有效融合, 形成的“三位一体”练功课教学模式,加强了体育教学贴近针灸推拿专业所需求的优秀人格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技能素质、社会适应素质、体适能素质的培养,落实了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最终使视力障碍学生身心和谐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位一体”的练功课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提升身体素质,重注重专业技能”,在保证体育教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与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相符,即满足国家,企业、百姓三方面的需求,具体做法是推动“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和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不谋而合的。同时,构建与专业相适应的专业素质、体适能、职业病预防、社会适应、心理因素等教育体制,从学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角度,增强学生的就业优势,突出针灸推拿专业的体育保健和体育康复的机能,拓宽专业口径与方向,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使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这样既有利于达到当前社会对医疗、保健按摩的要求,又能突出盲人按摩专业以技能为主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盲人就业的愿望,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实现视力障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推拿功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全国盲人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按摩学基础.中国盲文出版社.

[3]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养生康复基本技能实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学中医的就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中医认证 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实践

一、中医学专业认证和中医英语发展的国际背景

中医学专业认证是国家教育部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对中医学教育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诊断”、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中医学教育改革方向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中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证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医药国际化和全球化。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世界各国不仅逐渐得到认同和欢迎,而且已有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医英语人才的缺乏,中医药尚未得到西方各国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要促进中医药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健康蓬勃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和较强英语交际应用能力的医学英语人才势在必行。

二、对中医英语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很多中医院校只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英语竞赛成绩获奖率。并把它们看成是衡量英语教育成败的标准。单一认同英语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忽视了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性、专业性和人文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片面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开设一些专业方向课程而忽视了语言基本功训练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中医院校片面追求过级率和获奖率是对中医学本身的特点和对外语教育的特点认知模糊所造成的。一方面,中医学从专业上来讲,被认为是“国粹”,不需要用英语去检索搜集文献资料和拓宽专业知识。学生工作以后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学不学英语对中医专业的学生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模糊了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和素质性。外语教育培养学生汲取国外信息和交流信息,扩大视野,吸纳世界优秀的文化科技成果。如果仅仅把英语看成一门工具是培养不出来上述能力的。

Flowerdew和 Peacock(2001)曾指出:英语已成为国际上各学科研究成果、科技文献和学术交流的国际通用语,不管这所大学的教学语言是英语还是母语,只要不想与国际学术社会隔离,一个合格的本科大学生都必须有能力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最新发展。在中医英语教学中,中医学科知识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更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所以,对中医英语的认识要放在国际视野的层面上,不能仅仅认为它仅仅是中国特色或者中医的东西。

三、专门用途英语

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大学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大学通用英语被称作传统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它的教学是“以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水平的检验通常定位在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上”。它针对性不强,也不能满足人们用英语开展某些特殊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一N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服务性教学”(Pobinson, 1989),具体地说,它是以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交际需要来指导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她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大学通用英语相比,专门用途英语更有满足特定行业或职业需要的方向性。经受过良好ESP培养的学生在将来从事的职业和领域里,比那些只接受过EGP教育的学生能更准确,更有效胜任工作。

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学校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能力,并未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作为ESP的一个分支,中医英语教学目的是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继续巩固和不断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掌握中医英语的基本特点和表达习惯,搜集中医专业的文献资料,拓宽专业知识,培养用英语从事医学的学习研究、实践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

1.课程设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也有着它特殊目的和特殊用途,其课程设计就要考虑学生的特殊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课程设计活动。这一点和《方案》是一致的。一般中医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也形成了大一大二实施大学英语学习的的局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三四年级开设与中医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语言基本知识不牢靠,就很难消化和吸收中医英语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英语类课程的开设就仅仅是用中文翻译中医基础知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就被忽略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很多中医院校不断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不断修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已达到教学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课程设置还是存在许多代表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只开设了一或两个学期,学生只能入门,却无法深入、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就是一边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文化人文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两者不能有机结合,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本科阶段无法打下扎实的基础,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更不利于研究生阶段的医学英语的相关学习。

(2)课程设置缺乏目的性。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对特定领域的英语技能的需求,而不是将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教学混为一谈或者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大同小异。在设置中医英语类课程的时候,很多老师和高校的行政人员没有意识到中医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特定领域英语技能需要,即在中医诊疗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阅读外文期刊了解国内外中医发展动态的一种技能和能力,而是将中医英语仅仅作为一种中医和英语的简单结合,通过中医英语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点基本的术语和表达法就可以了。他们会将一些实用的必修课设置成选修课或是缩短中医专业英语学习的学时。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学生要么觉得课程枯燥不实用,缺乏重点,要么觉得学时太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3)课程设置时间分布不合理。专门用途英语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特定领域内的语言技能,特色在于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中医领域内的语言技能,其特点就是将英语语言与中医专业知识的结合。很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前两年设置了体系完整的基础课程,由于学生到了大三、大四面临着考研、找工作和写论文等问题,没有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因此作为重点的中医英语只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学生在学习量剧增,就业压力打的情况下进行中医英语的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根据《方案》的要求: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注重课程计划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体现加强基础、提高能力素质、发展个性的原则。医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注意学时的足够,课程的连贯性;学时的设置要考虑师资因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分类,分阶段进行教学。笔者赞同中医英语的分阶段教学,但是在课程设计上不要那么泾渭分明,大一大二亦可以开设基础英语和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可以开设中医英语口语、听说和简单中医知识的英语阅读之类的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医学英语视听说》《外国医学影视经典赏析》等医学英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三大四可以多开设些中医类英语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文献检索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比如《医学英语词汇解析》《医学论文写作》等课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基础大一大二的学习,不仅扎实英语基础,对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有个大致的了解,培养对中医英语的兴趣。到大三大四接触到中医英语的时候不会感觉突兀不适应。中医英语在人才培养需要、学生就业升学实施循序渐进分层次培养和分级教学。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达到培养“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应用能力”这个总目标,实现《方案》里面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2.师资。从教师层面上来说,我国中医院校从事医学英语的老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毕业。在医学院校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医学知识缺乏,进修经历有限。在中医英语的教学中自认医学知识缺乏,实际教学中讲授语言多于鞯葜幸叫畔。学生在学习中医英语的过程中学而不获,挫伤了学生学习中医英语的积极性。其实,与大学英语教学相比,中医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有其特殊性,但是两者都是在提高英语学习者获取信息知识的水平,满足学习的需要。所以,对于教授大学英语的教师,不必要像医学专业教师那样系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方法在一般用途中医英语的教学中更为重要,更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效果。

根据《方案》要求,近三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订了《师资队伍“十二五”规划》,为教师的培训设立专项基金,为教师进修、学习、交流培训提供保障,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英语老师通过培训巩固英语基础、积累中医学科专业知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医英语之路。

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因为目前对其研究和认识不是太深刻,存在很多误区。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存在一定的误区。结合广西中医学大学中医认证为背景,从课程设计、师资和教学三个教学实践方面研究和探索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中医专业培养目标,促进教学管理者和医学英语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中医学科知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网络平台,促进中医教材质和量的提高、中医知识的普及、把握中医发展方向。中医英语的发展能促进中医药对外贸易和交流,传播中医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许谨,孙宏.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述评[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82-484.

[2]赵跃君.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7):9-10.

[3]徐育年,孙晓玲,侯建人.医学英语教学的评估理论和指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