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1

摘要:多媒体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可以说,多媒体的运用对完成高中美术教学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近几年来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和探索,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 美术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美术情境,展示美术的绘画功底,以及作品所蕴含的主题思想等,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美术的内在美,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的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美术的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高中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较强,有独到的见解,结合视频欣赏与感悟能深刻分析作品的内涵,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洞察作品的灵魂。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为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科学选用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打破常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想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并非易事,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指导学生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诱发学良好的情绪和唤起学生的情感

多媒体教学除了在视觉上的优势外,它还将听觉艺术(音乐)融入到美术欣赏中来,音乐的抽象思维与美术视觉的具像思维融合,使美术与音乐、影像、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创设一种情景交融艺术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欣赏过程中达到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例如在欣赏范宽的中国画作品《溪山行旅图》,可以以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作品那种巍峨、崇高的意境,随着音乐《高山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激越、时而悠远、时而高昂的旋律的变化。再加上教师语言的描述作品那种巍峨、崇高的意境,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作品中所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真理、体会到作者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成就学生的绘画天性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多种图像处理软件,使教学活动更富于交流性、研究性、联想性和创造性,加深学生对美术基础的理解,促进学生创造性的欣赏和思维。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利用电脑功能,对多种图形处理软件(如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photoShop、corelDRAW等)将作品进行修改、组合,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作品构图的规律和体现出来的形式美法则。像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这些操作简单方便的软件,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思维。photoshop、corelDRAW这样功能强大的图片处理软件提供了富有创造力的工具,如:滤镜、艺术笔触等工具能使图像呈现出多种美术视觉效果,比如水彩效果、马赛克效果、版画效果、素描效果等等。这些表现形式和效果的变化,能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过程和规律。并且Photoshop滤镜中的各种艺术效果操作简单便捷,学生一用就会。这些艺术效果在欣赏印象派绘画作品、抽象绘画作品和现代绘画作品中都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创造性,如对风景画和人物画用马赛克的艺术效果来表现,就能产生成一幅色彩构成的作品,学生对蒙德里安的《红黄兰构图》、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等作品的欣赏过程中了解作品中抽象符号、感受到色彩美和构成美,能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亲自操作电脑,运用美术语言元素创作一幅自命题的抽象画,这样不仅让学生加深对抽象作品的理解,还让学生进行了创作抽象艺术的体验。激发了创造思维,调动了学生对美术欣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运用Painter绘画软件,学生亲自实践绘画,不用花费昂贵的资金去准备绘画工具就可以尝试做一个画家的感觉。运用简单的FLASH知识,帮助学生初步进入动漫天地。教师利用诸多软件功能的操作,成就学生的绘画天性。

四、运用多媒体, 改进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属于视觉艺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特别在欣赏各类美术作品时,要求作品的图像质量高,作品数量大。而现有的美术欣赏教材中所展示的作品有限,并存在画幅小的缺点,加之美术欣赏课的课时少,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已不满足于教材上的介绍,他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交流和更多的艺术体验。要解决好这些教学中的矛盾,如果仍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实现的。欣赏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依赖视觉形式进行,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而且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例如,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格尔尼卡》的欣赏中,如果只有老师枯燥、单一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认识和理解作品的真正作用和美感,而充分地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图像,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引人如胜的音乐和身临其境的影像等信息瞬间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省了使用传统手段所需用的时间,给教师和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欣赏、感受、讨论、分析作品的美。这样能激发学生认知的浓厚兴趣。使学生进入到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使视、听感官相互配合,达到一种通感的审美效果,从而领略该作品的艺术内涵。

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整合能够使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通过将多媒体引进课堂,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具有时代性,既丰富多彩又充实完整。这种学习内容直观呈现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教学快捷地提供课题所需的各类信息,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加,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欣赏需求,从而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险峰.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学美术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2]廖庆宁.中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J].艺海.2007(2).

[3]李险峰.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学美术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美术史教学;运用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使现代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所谓的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在满足逻辑思维的情况下,实现各类信息相互连接的信息载体。正是多媒体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美术史教学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此外,在美术史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运用时,必须充分考虑教学需求和教学目的,对教学所需的各类素材进行合理性编排,进而制作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对美术史学习的热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改进了落后的教学理念,丰富了课堂的信息内容,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1多媒体技术在美术史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分析

(1)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技术在美术史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师可以运用课件进行知识的教授,而不用再进行沉重的板书工作,为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学生疑难方面。此外,老师可以将制作好的课件进行重复使用,即在进行类似知识的讲解时,不必再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课件制作,只需要对原有的课件进行适当的修改,为老师节省了大量的精力来改善教学。另外,由于多媒体课件可以多次修改,老师可以对制作的课件进行修改和完善,及时将新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总之,多媒体技术在美术史教学中的运用,使老师在教学中得到解放了,让教师热衷于推动多媒体技术在美术史教学中的应用。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术史作为一门拥有浓厚历史色彩的学科,内容往往十分抽象,让学生学习时感到十分的枯燥,而在美术史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生动化,枯燥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创设愉悦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对美术史知识的感知力,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抽象的概念和定义,难以体会到美术史中鲜活的历史情感,导致学生在上美术史课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好比听天书。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彻底改变了美术史教学的面貌,因为多媒体技术将美术史中的知识用图片、音乐和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用动听的音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为老师的讲解配上绚烂的图片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学生提供一堂听觉与视觉结合的美妙课程。另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认真学习美术史知识,让学生在欣赏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时,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效果。

2如何促进多媒体技术在美术史教学中运用分析

(1)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的正确运用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面对一些抽象的难以用语言来解释的美术史概念和定义,多媒体的运用就显得很重要了,我们可以搜索相关的图片将抽象的概念和定义形象的解释给学生,让他们更加直观的学习。同时网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往往可以呈现出一些很重要而书上没有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补充学习内容的一条重要途径,让学生在网络上自主的搜索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源。

(2)运用多媒体技术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仅仅依靠文字等枯燥的工具来进行,难以面临当前现实社会对教学提出的严峻挑战,而多媒体技术形成的新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将图片、音乐、视频等巧妙地结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独特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在主观能动性,适应时代的发展。

(3)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想要实现美术史教学的成功,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达到。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些相关的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身处历史背景下,切身的感受到美术史的魅力,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见,通过多媒体对现实环境进行再创设,直观的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新鲜的视觉盛宴,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去预习和复习。

3多媒体技术在美术史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分析

(1)为美术史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美术史自身涵盖丰富的学科内容和繁杂的信息内容,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美术史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实现了美术史知识的整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美术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创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我国高校的美术史教学评价的单一和教学方式的单调,打击了学生学习美术史知识的热情,加之教师教学时具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工作的进行。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是为美术史教学提供了丰富信息资源,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其一,媒体技术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和对知识的获取。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美术史问题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搜索,并利用聊天软件与同学进行交流,加强对美术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此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审美素养,形成了较高的艺术素养,让学生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提高捕捉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其二,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由于美术史的许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为了实现知识点的快速记忆,就需要多媒体技术对知识进行整合和总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掌握美术史知识。

(2)形成教育市场和提供实践基础。对美术史学科的研究,可以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关键在于实现多媒体技术在美术史教学中的运用。由于美术史含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资源,使美术史具有丰富的市场潜力,给研究者提供了开发的可能性。虽然美术史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但都扮演着相同的社会角色,比如美国将美术史作为基础教育学科,建立数字化的教学体系进行美术史教学,实现国民艺术素养的提高。此外,一个民族对艺术的喜爱程度往往在决定这个民族的素质,为此在高校的美术史教学中,需要实现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不断提高民众的整体艺术素养。比如,开展一些有关美术史的展览会和美术理论教育课,为民间组织创造与国际组织交流的机会,让民众形成热爱艺术的浪潮。另外,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为美术史的教学添加了新的活力因素,同时美术史教学又反作用于多媒体技术,促进多媒体技术氛围的形成,产生巨大的社会能量。

4结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美术史教学,因此必须对美术史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引入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与时俱进。为此,研究者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并提出促进多媒体技术在美术史教学中运用的措施。

参考文献: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3

关键词: 多媒体 互联网资源 数学知识

1.利用多媒体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互联网资源

互联网资源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利用它下载课件。多媒体有助于解决很多课堂上的突发性问题。往往只需百度一下,就可以搜到很多你想要知道的答案。如,在讲解一道立体几何题时,条件中有AD是角BAC的角平分线。解题时,学生回忆不起初中学的角平分线定理及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在网上将相关知识调出来让学生学习。平时学生在学习中也可用利用多媒体查找资料,扩大视野,能360度看待问题。

2.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填补课本中知识的空白,使得各个知识点的出现变得顺理成章。

高中课本上有些性质、定理、结论的出现比较突然,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直接给出该知识,解释起来也比较费力。如果用几何画板呈现知识生成过程,就能填补课本中知识的空白。例如,在讲幂函数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y=x,y=x■,y=x■,y=x■后,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下画出这几个函数的图像。学生很困惑,不知道将这几个图像的相对位置怎么放。此时,教师用几何画板一一画出这几个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学生会觉得原来如此、此时教师再让学生观察函数的性质,计算每个函数在自变量是1时的函数值,通过观察和计算,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更加信服。我们平时的考题不一定是这几个特殊函数,那么其他函数图像和性质如何?书上总结出了指数在不同范围函数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但是学生不容易记住。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将其制作成动画演示,并将起到分界作用的直线或曲线用鲜明色彩标记,这样学生记忆更深刻,也能灵活处理练习中指数为其他情况的题。多媒体使得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而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也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

3.以多媒体为媒介,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学习的实用性。

“师傅引进门,学艺靠自身”。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对于学生来说,要把学习看成自己的事,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有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能够乐在其中,方能学有所成。但是有些章节的学习比较生硬难懂,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将来就业用处不大,我认为这句话不对。首先,数学对学生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将使其受益终生。其次,高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是大学课程的铺垫,如,程序框图、矩阵、微积分等,所以学好高中数学可以更好地与大学课程接轨。要想改变学生对这些章节学习的看法,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如程序框图这一节是对大学学习的铺垫,更是对将会从事计算机软件工作的学生的启蒙,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正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但是如果教师死板地将课本上那些题拿来讲解,学生就会觉得毫无兴趣,完全感受不到学习程序框图的意义。学生解决该题时易错在对循环次数的判断及循环结束条件的判断上。而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教师的教学手段对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尤为重要。必修3的1.2节引言指出:我们使用的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与BASIC语言类似,稍加改造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运行。教师大学学习过计算机及C语言程序,所以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是没有问题的。教材上的例题,课后习题如果不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就很难理解程序、算法这些词,很难将其与计算机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计算机房讲解这些例子,边讲边指导学生操作,在操作中体会计算机语言的特点,理解什么是赋值,如x=x+1的意义。如,在比较大小时,怎么通过判断与赋值实现最大值最小值的输出?如,求数列前n项和,让学生输入程序语言,求出前20项的和,出前30项的和,让他们思考在这个程序中是什么让计算机准确地计算出结果,而不会出现结果是前21项的和,从而理解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理解判断框的作用。教师在交换一些步骤之后再让学生运行,此时也许输出结果不同,也许根本不能运行,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严谨性。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

4.利用多媒体上好课本中“信息技术应用”这一拓展新栏目。

当前,不少图形计算器,计算机软件的作图技术功能非常强大,新课标大力推进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上好图像信息课。如,选修1-1中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一节椭圆(课本43页)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选修1-1中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第三节(课本99页)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这两部分均要利用几何画板,新课标教材明确要求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这两个问题。对于探究椭圆轨迹,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得出动点M的轨迹是一个椭圆,在0

参考文献:

[1]宋咏梅.多媒体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1).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4

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获得老师的青睐。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不仅使教学方式,也使教学方法产生相当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优势在教育教学领域发挥了独特作用,它促进了教学活动的优化,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取得好教、好学、会学、会用的教学双赢效果。

1、有利于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

政治课教学必须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一些现实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实现文字、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从而把思想政治课的抽象理论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这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有利于主持好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探究

教材每个框题内容都设计了教学探究栏目,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开发智力与实现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抓好课堂教学聊天室,当好栏目主持人。

(1)合理分组建立长期学习机构。按座位就近将四人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选出组长和记录人,并推荐好发言代表。

(2)依据材料和设问确立聊天主题。将探究的问题首先用有关的影片或者图片放映。如探究“牛蒡价格的暴跌给药农的生产带来什么影响?怎样减少牛蒡价格暴跌带来的损失?”同学们议论纷纷,气氛活跃,许多小组提出了“减少产量、提高质量”,“转产搞多种经营”,“国家要宏观调控,引导药农进行生产”等等。尤其有些同学提出把牛蒡深加工、与其它营养保健品打包促销的新思路,提出了走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经营思想。

(3)教师要参与小组讨论,层层善诱,善于发现学生讨论探究中的闪光思维和创新火花,及时肯定和鼓励。以平和心、平等观、参与者对待和听取同学们的发言,简明扼要地全面归纳和总结,并将结论展现在银幕上。对每个小组的课堂活动表现计分表扬,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迸发智慧的灵感和才智的火花,达到教学互动、师生双赢的结果。

3、编辑好开拓视野的动、画素材

制作课件必须收集大量的动画素材,运用中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知识性,才能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因此搜集素材分类另存。不仅利用课本上的图片资料,还要精心收集报刊杂志、网页上的新闻图片和漫画,更注重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以及省市电视台相关栏目,经常录制,并按照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知识分类剪辑刻录光盘保存。根据教材内容,把即将用于课件制作的分别建立文件夹保存,随时插入课件。运用素材画龙点睛。达到“在趣味中增长知识,在观赏中学懂理论,在理解中提高觉悟” 。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实现文字、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从而把思想政治课的抽象理论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这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

1、多媒体使用过于频繁,课堂容量过大

学生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因此多媒体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控。同时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一定要明确,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那种完全用多媒体演示取代教师讲解的做法是不妥的。

2、完全依赖于课件,教师基本功得不到培养

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功主要包括板书和普通话教学等。传统的板书在讲解知识体系,突出重点和难点时有很好的效果。相比而言,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就有所欠缺。一堂课板书完全被课件取代,而课件当中的教学模式、板书设计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自由发挥的空间,缺乏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不少教师却“金口难开”,教学如同放电影,学生对教学目的不了解,对教材内容尤其是重点难点没有把握好,也不理解,课堂教学最终流于形式,教师的基本功也得不到锻炼。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可忽略讲解的作用。

3、课件内容选择不当

部分教师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存在内容选择不当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课件内容重复教材内容,没有新意,本来通过引导学生看书可以解决的问题,却把它搬到课件上,等于对教材的机械翻版和简单重复,从而淡化了教材的作用。其二,课件呈现的内容陈旧,从本质上违背了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真实、时效性较强的特点,忽视了新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必然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课件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新颖、典型、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这样既能丰富教材内容,使学生对教材的把握得到充实和提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4、课堂活动设计过多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历史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来。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时空限制,构建生动、形象的虚拟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自己对高中历史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看法。

一、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1.重现历史,加深学习印象

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学生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历史一去不复返,但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再现历史的生动情境,对于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讲述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影片《》,这样就可以再现当年战争的历史:当致远号已经严重受伤,也没有了炮弹,船身开始倾斜的时候,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这种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大无畏精神不仅把日本人吓呆了,也深深震撼了学生,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增加课容量,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以明显地增加课容量,而且能够起到优化信息处理的作用,大大提高了高中历史的教学密度,增加了课堂教学信息。在历史教学中,抽象的历史知识往往能够以非常直观和生动的视频来进行展示,如此,学生对历史就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通过采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明显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些课件来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场景的再现,把抽象呆板的文字变成可视化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从而加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度。

3.创设主体环境,陶冶中学生的道德情操

就目前来讲,高中历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挖教材的德育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来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内容相适应的历史场景,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陶冶中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多媒体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的整合策略

多媒体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在我们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制作相应的课件实现对内容的补充,下面笔者来谈一下如何将高中历史和多媒体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

1.多媒体教学可以为高中历史提供相对理想的教学环境,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这和传统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多媒体教学不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等限制,可以让中学生把多媒体课堂作为获取高中历史重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从而能将高中历史和多媒体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

2.多媒体教学为中学生提供了相对理想的教学平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突破了传统课本的局限,实现了历史资源的多样化。而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一些较为抽象和微观的历史现象也能够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多媒体虚拟教学的使用,让历史教学可以摆脱平面的书本上的文字教学,更新为多元化的学习。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完善会使高中历史教学信息的表达变得更加优化。

三、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全盘否认传统教学

多媒体教学也好,传统教学也罢,归根结底都是一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我们不能全盘否认传统教学,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但传统教学也有一定可取的地方。高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以教师的“教”为主,而不是一节课45分钟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轰炸,这也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2.多媒体教学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很多教师因为计算机使用水平的限制,所以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不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所以导致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或者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只是展示几张比较简单的幻灯片,这些都不能够引起学生充分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下专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选择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元素进行课程的编排。

四、解决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弊端的7对策

1.端正思想,重视传统教学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都是教学手段,我们应当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共同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来服务。多媒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程度,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切勿换汤不换药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范文6

[关键词]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即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它包括两个要素:一是电教媒体,二是教育过程。只有把电教媒体应用于教育过程,使二者有机结合才构成多媒体教学。电教媒体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很有意义: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现在多媒体的应用符合这个规律才能更好地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服务。当然多媒体的应用对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多帮助的,下面我先谈谈多媒体教学对历史课堂教学促进的一些方面。

一、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历史知识

初中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条件限制,对事物的思维较为直观,而多媒体教学在演示的过程中,能通过课件把实物图片、文献资料等详实的资料展现给学生,把不可再现的历史事件,重新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原本枯燥、抽象的历史知识顿时鲜活起右来。

二、容量大,能声情并茂,创设历史情境

以往教材编写更注意史学界公认的研究成果,常常是在每一课的题目中先下定论,再按定论讲述内容,至于这些定论的依据是什么,从何而来,如何得出,却没太多提及。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缺少了对已有知识的思考和辨析能力的培养。新教材的编写则力求摒弃这一已有的做法,注重史料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制作精良的课件,不仅容量大,而且能融文字、声音、图像、影像为一体,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便于更好地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融入历史中,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客观地去感悟历史,探究、深化历史知识。

三、节省书写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中,由于条件限制,历史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凭一张嘴,一根粉笔和一幅挂图,对课本知识进行演示,受时间、个人的书写水平,黑板的书写空间等方面的制约,教师的教学受到很大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耗在了板书上面,上复习课时,这方面的缺陷尤其明显。课堂上学习效率无法提高,“向课堂要质量”往往只能成为教师们的美好愿望。随着多媒体引入教学,教师们除能摆脱课堂书写的疲惫外,由于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重复制作,不断改进,使板书结构更为合理,教学的目的性更强,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随意性大的缺陷,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四、历史教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由“人灌”到“机灌”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老师误把计算机等同于多媒体,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忽视教师应起的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初中历史教学有很明确的教学目标,初中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还不够,学生思维的时间也不易持久,这需要教师对课堂学习进行很好的组织,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叩启历史知识之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并积极鼓励学生思维,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使“传道授业解惑”有的放矢。而多媒体手段只能辅助历史教师教学,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

误区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件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能肤浅地停留在表面。但有的老师不注意教学目的,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而没有真正的实质内容。

误区三:盲目使用效率低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从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明显增强。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而这样使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倒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再比如,有的老师喜欢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而由于受技术因素的影响,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往往受到限制。与其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仪、录像机或挂图来得方便。

五、结论

历史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说到底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要改变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