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1

(兵团第十二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88)

收稿日期:2014—11—10

摘要:本文对兵团第十二师设施草莓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白粉病、红蜘蛛等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治关键技术。

关键词 :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近年来,第十二师开始引进种植设施温室优质草莓新品种,分别在乌鲁木齐西郊五一农场、三坪农场、头屯河农场和南郊种植了日系草莓红颜、点雪、章姬、枥乙女等品种和欧美系草莓蒙特瑞、代瑞、甜查理等草莓品种。设施栽培草莓结果快,成熟早,周期短,但病虫害危害较为严重,极大地制约了设施草莓的生产。通过近2年来的调查研究,第十二师设施草莓病虫害主要有7种,其中虫害5种,即红蜘蛛、蓟马、蚜虫、白粉虱、烟粉虱;真菌性病害2种,即白粉病和灰霉病。其中,对草莓危害最严重的有1虫1病,即红蜘蛛和白粉病。本文对这些病虫害危害症状及传播途径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关键技术措施,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1病害

1.1白粉病

1.1.1白粉病危害症状

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也可危害花、花梗及果实[1]。叶片被害产生暗褐色污斑,叶片背面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成红褐色,使叶缘萎缩、枯焦。果实早期受害,幼果停止发育并逐渐干枯,后期果实表面污斑上覆一层白粉,严重影响浆果产量和品质。

1.1.2 发生时间

白粉病以日系草莓品种发生为主,欧美系草莓发生较轻。10 ~ 12月和次年2 ~ 5月是草莓白粉病高发期。

1.1.3传播途径

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真菌侵染病害,主要靠气流传播,水滴和水溅也能帮助病害传播。

1.2灰霉病

1.2.1灰霉病危害症状

草莓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和花器,也可危害叶片。花器染病,初在花萼上出现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并由花萼延及子房及幼果,终至幼果软化、腐败。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色霉状物,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柱头呈水浸状,后形成淡褐色斑,向果内发展,致果实湿腐软化,病部也产生灰褐色霉状物,造成果实脱落,失去食用价值。天气干燥时病果成干腐状。此病严重影响产量。

1.2.2发生时间

欧美系品种灰霉病重于日系草莓。通常开花期开始发病,冬季湿度大时灰霉病发生严重。

1.2.3传播途径

本病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源靠气流、水溅和农事操作传播。该病除危害草莓外,还侵害甜(辣)椒、番茄、黄瓜、莴苣等。

2虫害

2.1叶螨危害症状

危害草莓的叶螨主要为二斑叶螨,是危害农作物抗性最强的叶螨[2]。以成、若、幼螨刺吸草莓的叶、花和果实的汁液,叶受害初呈现很多失绿小斑点,渐扩大连片,严重时红蜘蛛在植株上结网,全叶苍白焦枯,植株长势弱,严重时导致草莓绝收。

2.2 蓟马危害症状

蓟马以成、若虫挫吸草莓叶、花、果实的汁液,受害部出现细密的失绿小斑点,呈灰黄白色或银灰色,影响草莓的生长发育。

2.3 蚜虫、烟粉虱、白粉虱危害症状

蚜虫、烟粉虱和白粉虱主要以成、若虫吸食草莓叶片汁液,严重时导致叶片褪绿、卷缩、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并能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还引起污病,使草莓失去商品性。

3草莓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措施

3.1农业防治技术

(1)选用脱毒健康的草莓种苗;(2)定植前对设施温室进行高温闷棚,定植后加强水肥管理,控制温室温湿度,防止植株徒长。

3.2物理防治技术

草莓定植前在温室安装60目防虫网,防治粉虱、蓟马和蚜虫等害虫的侵入。定植后在距离草莓20 cm处间隔一定距离均匀悬挂黄色粘虫板,能起到防治刺吸式害虫的作用,同时,也能起到监测害虫的作用。

3.3化学防治技术

3.3.1红蜘蛛防治

选用43%联苯肼酯(爱卡螨)2 000倍液、乙螨唑、四螨嗪、阿维·甲氰等进行防治。

3.3.2蚜虫、粉虱和蓟马防治

选用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异丙威烟剂等药剂,发生严重时宜选用60%乙基多杀菌素(艾绿士)进行防治。

3.3.3白粉病防治

预防白粉病可采用硫磺每隔7 d左右熏蒸1次,方法为1 m3用2.36 g硫磺粉与4.55 g锯末混合熏蒸,或采用硫磺熏蒸器熏蒸;白粉病初发期,可选用露娜森(氟吡菌酰胺.肟菌酯)、醚菌酯、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百菌清烟剂等专型治疗药剂,根据发病情况5 ~ 10 d防治1次,连防2 ~ 3次。注意三唑类杀菌剂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次,并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3.3.4灰霉病防治

采用硫磺熏蒸预防白粉病的同时可兼防灰霉病,灰霉病发生初期可选用速克灵、嘧霉胺烟剂等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2

[关键词] 蔬菜种植 技术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79-02

一、品种选取

蔬菜种植的基础在于品种的正确选取,无论是大棚蔬菜还是小型蔬菜的种植,优良适宜的品种都是种植蔬菜所必不可少的。而品种的选取我们主要专注于两个字,即“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对于地域与环境有着不同的适应性,无论是气候、土壤还是水文,这些具体的种植环境都会随着蔬菜品种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所以,蔬菜品种的选取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种植环境进行品种选取,在进行品种试验的基础上确定蔬菜的有效种植。

当然,蔬菜品种的选取也会因其种植类型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对于大棚蔬菜的种植,其品种的选取还要从经济效益出发进行考虑,我们一般选择经济价值高、季节差异大的品种,这有利于提高蔬菜的反季节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播种前的注意事项

1.种子处理

种子在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对于保障成长过程中的蔬菜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种子进行消毒,可以有效防止和切断病菌通过种子进行传播的路径,同时,种子的消毒也可以起到预防苗期病害的作用。种子消毒一般采用温汤浸种的方式进行。

2.土壤处理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杀菌处理能够保证蔬菜的成长环境的安全。地下虫害是影响蔬菜种植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播种前应该用辛硫磷拌细干土或者细沙来杀地下害虫,从而防止地下虫害对蔬菜生长的阻碍;其次,在起垄后,也应该使用多菌灵、普力克等杀菌剂在垄面和土壤中进行施撒,以避免苗期的病害产生。

三、栽培耕作管理与技术分析

1.播种时的技术要点

第一,要注意种子的播量和播种深度,现存的种子播种问题较为普遍的一点就是播量少的问题,大多数蔬菜种子都比较小,如果播量太少,种子的顶土能力弱、出苗少,蔬菜苗就会出现出苗不齐和缺苗断垄的现象,所以在播种时要增大播种量,以保证蔬菜产量。

第二,放苗技术和应注在意的要点。放苗方法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适时而变,一般参考的因素有气温、天气,在高温时要注意及时放苗,一般在下午4-5时为最佳放苗时间,在放苗时要将孔开大些,从而帮助膜内的散热的过程的进行,也可以在膜表面喷水以达到降温的效果。而在低温天气,放苗的时间一般选在晴天上午的9-11时,开孔要适当小一些。

第三,施肥分析。目前,有很多农民会为了节约时间和劳动力使用随水施肥的方法进行施肥,但这样的方式会引起肥料挥发和肥效降低的问题,所以是不科学的施肥方法,我们一般建议将肥料埋入土中进行追肥,这样能够避免肥料的浪费,提高肥效。而施肥所用的肥料一般使用无公害有机肥,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再根据情况进行其他肥料的选取。

2.合理灌溉的技术分析

在进行蔬菜灌溉时,首先要根据不同的生育期进行不同的灌溉。在种子发芽期,由于这时作物需水量较多,所以要加大灌水量;而在根系生长为主的时期,一般少灌或不灌,因为根系的生长要求湿度适宜,所以水分的保持以中等为主。在始花期,采用先灌水后,合墒中耕的方式,以满足这一生长期对于水分的高要求。其次,灌水也要根据土质情况进行分析,一般以土壤墒情为主要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在缺墒时要及时灌水,合墒时则中耕保墒,在黑墒时则要注意进行排水。合理的灌溉是保障作物顺利生长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在作物种植以及养护的各个阶段做好灌溉工作,帮助作物顺利生长。

四、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是蔬菜种植的重点,也是难点,这贯穿于蔬菜种植、生长的整个过程,是不能够忽视的重要部分。我们将对蔬菜种植中出现的具体病虫害类型、症状及其治疗进行介绍。

1.霜霉病

这一病虫害主要出现在白菜类中。其病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斑点并不断扩大和扩散,最终叶片干枯而死。对于这一病虫害的预防,我们建议要加强管理,特别是肥料的加强,从而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对于出现该病害的作物,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治疗。

2.黄瓜白粉病

该种病状主要表现为在叶片山出现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而要预防该病害,可以采用三种方法,第一,在选种时选取抗病的品种,第二,要注意对病菌源的远离和切断,第三,减少和禁止棚内带白粉病花卉的培养。对于该病害的治疗,可以通过使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20%粉锈宁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

3.甜辣椒疫病

甜辣椒疫病出现在茎、叶、果实等各部位,多呈现软腐的症状,例如在苗期幼苗茎部呈现的水浸状的软腐,这种软腐多呈暗绿色。要有效预防该病害,首先要避免辣椒与瓜、茄果类蔬菜连坐,其次,要使用无病的新土进行育苗乙方感染病菌,最后,要时刻进行观察,加强田间管理。

4.菜青虫

菜青虫是蔬菜种植中最常出现的虫害之一,它又名菜粉蝶,幼虫多为青绿色,而成虫多为黑体粉翅粉蝶。幼虫是蔬菜的主要威胁,它们通过食叶而蔬菜造成危害,轻者菜叶出现孔洞,重者则菜叶全部被吃光,该虫主要危害的作物是花椰菜、白菜、青菜、油菜等。所以,面对这一虫害,我们要在其幼虫时期就进行防治,主要包括利用速灭杀丁、蚍虫林、扑虫精或者敌敌畏等药物进行防治。

5.蚜虫

蚜虫也是主要的蔬菜虫害,对于蚜虫,我们一般使用抗蚜威、扑虫精喷雾等进行防治。

6.小菜蛾

小菜蛾的防治与菜青虫一样,也是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结语:蔬菜的种植是包含很多技术的复杂过程,它不仅要求自然环境的合理适宜,也对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要提高作物产量,保证蔬菜质量,提高种植技术是一个有效且必不可少的途径。面对当前蔬菜种植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我们必须从中总结经验,并积极向先进的种植技术借鉴和学习,不断提高种植技术,提高作物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汤宇,肖润林,张超等.茶园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J].科学通报,1999,44(20):2175-2178.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3

【关键词】蔬菜病虫;识别;防治

1.真菌病害识别和防治

蔬菜上真菌类病害有1000种左右,常见病害200种左右。蔬菜病原真菌侵染力强,不但可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皮孔等)侵入寄生,而且也可通过表皮直接侵入寄生为害。因此,在蔬菜各个部位(根、茎、花、叶、果实)都可发生病害症状。

1.1识别

识别蔬菜真菌性病害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着手:

(1)在病害发生部位,出现病斑,天气湿度大(如早晨)时,病斑上有病征(如粉、霉层、黑色颗粒等)出现。如黄瓜霜霉病,发病部位主要在叶片上,形成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在病斑处长出紫黑色霉(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征。

(2)病株枯萎、黄萎。枯萎病的病株表现为全株凋萎,根系腐烂,病株基部茎上有粉红色霉层,剖开茎基部,维管束呈褐色。如瓜类作物的枯萎病、黄萎病的病株,病叶由黄变褐,并自下而上逐渐凋萎、脱落,剖开病株的根和主茎,维管束变褐,如茄子萎病。

1.2防治

(1)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温汤浸种(用55-60℃的温水浸种20-30分钟)、日光曝晒、药剂浸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0分钟),浸种完毕后,用清水冲净,然后播种。

(2)棚内土壤处理。棚内土壤中土传病害如立枯、枯萎病菌等菌量大。在播种前,结合整地,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能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常用消毒方法,预防蔬菜苗期病害如立枯病、猝倒病时,在播种前,每平方米用五氯硝基苯5克与代森锌或福美双5克加细土15公斤,或五氯硝基苯9克与拌种双7克加过筛细土45公斤,混匀配成药土,播种时,先将苗床浇足底水,然后将1/3药土填低,2/3药土覆种,出苗前,土壤半干半湿,预防蔬菜枯萎病、黄萎病时,播种前15天左右,在棚内菜地里,每隔25-30厘米,打一个20厘米深的小孔,向每个小孔内注入:毫升氯化苦溶液,立即盖上踏实并浇水一勺粪,然后覆上薄膜,密闭15天后,再揭膜翻土,让药液挥发后再播种,可预防蔬菜枯萎病和黄萎病。

(3)大棚消毒处理。在高温闷棚时,向棚内喷洒100倍福尔马林或300倍菌毒清液,每亩喷洒10-30公斤,可有效杀灭棚内及棚内空气中。

(4)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采取各种措施,合理控制棚内温、湿度,既有利于作物健壮生长,又能有效防止病害发生和蔓延。以早春大棚黄瓜栽培时,温、湿度管理为例,在日平均最低气温稳定在10-13℃,棚内温、湿度管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日出后,通过大棚温室效应,使棚内湿度尽快升至28-30℃,上午10点左右,当棚内温度超过30℃时,通风散湿,使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下午,棚温保持在20-25℃,棚内湿度保持在60%,15点以后,闭棚保温;日落后与上半夜,因棚内湿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所以棚内降温应缓慢,以避免棚内湿度过大,棚温应保持在15-20℃,湿度控制在80%左右,下半夜,棚温保持在10-15℃,湿度保持在80%-85%,采取这种变温、变湿管理,既有利于黄瓜健壮生长,又抑制了病害的发生。为控制大棚内的湿度,常采用高垅地膜栽培,合理密植,大棚滴灌等措施,做到雨后及时排水,防积水。

2.细菌病害的识别和防治

蔬菜上细菌病害100种左右,常见20种左右,病原细菌侵染力相对真菌来说较弱,常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寄主为害。通过加强栽培管理,能十分有效防治细菌病害的发生。

2.1识别

(1)危害植株叶片时,常沿叶脉或从叶缘开始,病斑多角形,对着阳光,有透明感或病斑呈斑点状,病斑处可见菌胶。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圆斑病。

(2)产生腐烂症状。植株根、茎腐烂,用手指轻按发病部位,有菌脓出现,如大白菜软腐病、魔芋软腐病。

(3)溃疡状。病部溃疡,病斑中央呈火山口状开裂,如蕃茄溃疡病。

(4)青枯病状。感病植株死亡后,叶片色泽稍淡,但仍保持绿色,植株根、茎的维管束变褐腐烂;剖茎后,用手指轻按,有乳白色粘液(菌脓)溢出,如辣椒青枯病。

2.2防治

(1)种子处理。播种前,常用农用链霉素300ppm或50%代森铵水剂800倍液或氯霉素500倍液进行浸种,以杀灭种子所带病菌。

(2)土壤消毒处理。播种前,清除内棚内病株残体,然后结合整地,每亩撒匀50公斤生石灰,50公斤草木灰、1公斤硫磺粉,晒上2天后,再播种,或整地时,用50%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喷洒土壤,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3)搞好棚内管理棚内管理主要是湿度管理,合理密植,采用半高垅地膜栽培;应用无滴膜作棚膜;灌溉时,采用滴灌,避免漫灌;早晨露水大和棚内田间温度大时,不进行田间农事作等措施,都能有效防止细菌病害的发生。

3.病毒识别和防治

蔬菜上,病毒病50种左右,常见10种左右,病毒侵染力很弱,只能通过微伤口侵入寄主,常借介体(如蚜虫、叶蝉等)传播病害,通过及时防治介体昆虫和加强栽培管量,是防冶病毒病的最有效途径。

3.1识别

植株病毒病在叶上发生时,常发生于顶部嫩叶,症状表现为叶片花叶,黄化,卷叶、厥叶;植株表现为皱缩矮小或病茎和果实有黑色条斑,严重时开裂。如蕃匣条斑病毒病。此外,在高湿条件下,植物病毒会发生隐症现象。

3.2防治

(1)种子消毒处理。用10%磷酸钠溶液浸种20-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可杀灭种子表面所带的病毒。

(2)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适当早栽,促使植株提前进入成株期抗病阶段,加强田间栽培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作物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并将土壤深翻,曝晒,以减少土壤中的病毒。

(3)烟叶含有烟草花叶病毒,在棚内田间农事作时,不宜抽烟,在分苗下植或整枝时,用肥皂水或10%磷酸钠溶液洗手消毒。

(4)从蔬菜苗期,就应及时防治蚜虫和白粉飞虱,在害虫迁盛期及时施药灭虫。另外,采用紫色膜,银盔膜等多功能膜作棚膜,也能有效防止病毒的发生。

(5)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20%病毒A500倍液,5%菌毒清300倍液,5%植病灵1000倍液或在蔬菜定植前和缓苗后喷NS-83增抗剂各一次。

4.线虫病害识别及防治

4.1症状识别

植株遭受线虫侵害后,长势衰弱,植件矮小,叶片发黄,观察根部,须根多,形成许多瘤状虫瘿,手捏瘤块,组织膨松。

4.2防治

(1)土壤处理。蔬菜种植前,深翻土壤30-35厘米,施足有机肥,适当浇水后,平铺地膜,压实密封,再密闭大棚。利用夏季高温和有机肥腐熟散发的热量,使地膜土壤15厘米以内温度高达60℃以上,连续闭棚处理半个月,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线虫。

(2)合理轮作:线虫寄主比较单一,与非寄主作物进行合理轮作,能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

(3)精耕细作,加强肥、水管理,促使作物健壮生长,以减轻病害发生,作物收获后,清除病株,病根于田外,并对土壤进行深翻、曝晒。

(4)药剂防治。常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用量4-5公斤或10%克线磷颗粒剂,每亩用量2-4公斤进行防治。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4

品种选择

番茄品种选择植株较高的适合冬季保护地生产的优质高产以色列品种Fa-189;双孢蘑菇株型小,喜阴厌强光,栽培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

栽垃流程

辽西地区番茄定植时间为8月下旬,生长期7个月。双孢菇于1 0月中旬堆制菌料,11月上旬铺料,11月中旬接菌种,11月下旬覆土,12月下旬开始出菇,翌年3月末结束。

整地

作畦前,将地深翻40 cm,结合深翻,每667 m2施优质有机肥8000 Kg~1 0000 kg。作畦时每667 m2施基肥磷酸二铵30 kg、硫酸钾25 kg,做成宽1 00 cm、高20 cm的大垄,两垄间距50 cm,在大垄中间做宽30 cm、深17 cm~18 ca的浅沟,采用单行覆膜,中间铺菌料。

番茄栽培技术

定植

番茄于8月25日定植,大行距90 cm~95 cm,小行距55 cm~60 cm,株距50 cm,每667 m2定植1 800株。

苗期管理

定植后浇足缓苗水,坐果前不浇大水,遇干旱浇小水。9月中旬番茄株高35 cm时,用幅宽120 cm、厚0.08 mm地膜。从中间切断覆在单垄上,覆膜前安装软管微喷设备,覆膜后及时吊绳。

坐果期管理

温度管理:白天室内温度保持25℃~30℃,下午到20℃时关闭风口。夜间温度保持13℃~18℃,相对湿度保持65%70%。

水肥管理:坐果后每12天~15天浇1次水,冬季每15天~20天浇1次水。浇水时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阴雪天不浇水。每次结合浇水追1次肥。第一次追肥在第一穗果长到蛋黄大小时进行,以后每坐1穗果追1次肥。每667 m2施磷酸二铵10 Kg、硝酸钾15 kg,随水冲施沃地宝10 kg。

病虫害防治

①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利用斑潜蝇、温室白粉虱、蚜虫等害虫趋黄性的习性进行防治。在每个标准棚(50 m×8 m)内悬挂30 cm×40 cm规格的黄板20张~25张。并涂上凡士林或黄油。黄板的高度以其下缘略高于番茄植株的生长点为宜。每天清除其上诱集的虫尸。此法可使虫口降低50%以上。

高温闷棚控病:当田间灰零病、叶霉病、晚疫病等发生较重难以控制时,可采用药后短时间闷棚升温抑菌技术。即选择晴天中午闭棚,高温闷棚2 h,温度控制在36℃~40℃。隔10天1次,连续2次3次。

摘除残余的花瓣柱头:当幼果长到黄豆到花生米粒大小时,把残余的花瓣柱头摘除,阻断病菌侵染途径。此法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

②药剂防治

化学治疗的方法应在植株感病后进行,根据病害症状选用合适的药剂。喷药时应多种药剂交替使用,避免使用单一药剂。2种以上病害同时发生时,可以选用能兼治的药剂。常用药剂有:

用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4%粉剂667 m2用量2 Kg~3.3 kg喷粉,可防治各种真菌性病害;

用甲基托布津50%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开始喷雾,可防治番茄晚疫病、叶霉病;

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液喷雾,可防治早疫病、叶霉病;粉锈宁15%可湿性粉剂2000倍~3000倍液喷雾,可防治白粉病、锈病;

普力克72.2%水剂600倍~1000倍液喷雾,可防治疫病。

双孢菇生产过程

选料

主料选用没有霉变的玉米秸(麦秸、高粱秸、杂草均可),每平方米24 Kg。副料为牛马粪13 kg、尿素0.5 Kg、石膏0.5 kg、石灰0.5 kg、碳酸钙0.3 Kg、过磷酸钙0.35 kg、饼肥1.0 kg。

发酵场地选择

选择通风向阳、排水良好、有水源,距菇棚较近的地方作发酵场地。

堆制发酵

采用一次发酵法。发酵期20天~23天(遇低温时需30天以上)。首先将牛马粪打碎过筛,按配方称好加水,含水量达到55%~60%。玉米秸铡成3 cm~5 cm长,用2%石灰水预湿,含水量60%左右,堆积升温3天~5天。将预热的玉米秸和副料分层码成堆。

翻堆

建堆5天后,堆内温度达到75℃左右,保持2天,温度下降时开始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后5天,堆内温度升到75℃开始下降时,进行第二次翻堆。当堆料温度重新升到70℃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翻后4天进行第四次翻堆。第四次翻堆2天~3天后堆内温度达到52℃拆堆进棚。每次翻堆如升温快,要补充水分,可加入2%的石灰水;如堆内温度升温慢,说明水分大,要拆堆晾晒一天。

发酵后培养料的标准为:棕褐色或黄褐色,秸秆有一定弹性,用手握培养科,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为宜;料里有少量白色放线菌,手感松软,不黏、不滑。闻不到酸味、氯味、臭味,略有酱香味或甜面包味;pH值7~8,含水量55%~60%,料堆体积是原来的60%左右;发酵料达到6―7成腐度为宜。

铺料

将培养料铺在小行距之间浅沟内,料宽30 cm,厚度18 cm~20 cm,料面用木板拍平,温度稳定在28℃时播种。

播种

将菌种掰成拇指肚大的小块,用拇指打孔3 cm-4 cm深,孔距8 cm~10 cm,将菌种塞八料中,使料与菌种紧密接触,最后把剩余的菌种撒于上面。料上用2%石灰水浸泡过的旧报纸或纤维袋覆盖。

养菌管理

前期保温:接种后3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3天后少量通风,料内温度保持22℃~26℃。

中期通风:播后7天菌种萌发吃料正常,可加大通风量,揭去上面报纸,保持湿润,促使菌 丝向料中生长。

打扦排气:接种后10天左右,当菌丝长入料层一半时,用直径1 cm竹棍扎眼,从料面扎到底,间距13 cm,排除料内CO2等有害气体。

覆土

养菌后15天~18天,菌料吃料2/3以上即可覆土。方法是:取耕作层30 cm以下或沟坎土,以壤土为好。土粒粗度如豆粒至核桃太小,其中粗土占3/5,细土占2/5。采用一次覆土法,每平方米用土25 kg,暴晒2天~3天,每50 kg土加入0.25 cm~0.5 cm的石灰粉,均匀撒在料面上,厚度3.5 cm-5.0 cm。

覆土后3天~4天内,床面每天喷水2次。调水结束后,室内气温保持18℃~2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85%,促使菌丝向上生长。覆土后20天左右出菇。

出菇后管理

喷水:喷水量应根据天气、菌丝发育情况而定。喷水要及时,以利于出菇整齐,当菌丝爬到土表,重喷一次“结菇水”,每平方米喷水2 kg~2.5 kg。

通气:随菌丝发育,呼吸加强,适当加大通风量。

采收

双孢菇出菇较快,要及时采收。采菇标准:菇高3 cm-5 cm,直径3 cm~3.5 cm。开始时每天采菇一次,盛产期每天采菇2次。

菌料回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