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1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纵观现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都是大同小异,浪费的资源大,但起的作用却不理想。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生态的建设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发展。城市园林植物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而植物病虫害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而且其周期性非常强,要想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必须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及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

一、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特点

城市园林植物具有品种多、处于人口密集区,与人们居住环境密切相关、组成结构不合理、园林环境多变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 发生严重,危害持久

园林植物主要分布在城镇的风景区、街道、公园、庭院等,这些地方都是人工建造的特殊生态环境,这种人造环境相比自然生态环境来说是比较脆弱的,会助长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机会以及危害性。园林植物的种类较多,生长周期不一,并且大多数品种经过长期的驯化过程,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逐渐减弱;再加上生长环境较差,土壤质量低劣、生长空间狭窄、空气污染严重、人为破坏等等因素,这些都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较为严重,危害较为持久。这种危害一般具有隐蔽性、不可预见性、突发性和灾害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由人类行为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管理养护不当而造成的。

(二)种类较多,结构复杂

与自然生态系统不同,园林植物系统内品种单一,其来源的渠道亦是多种多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不同园林风格的传入,植物的设计和配置方式更是千变万化,这些因素导致了多种植物病虫害共同发生的形成。另外,国内外不同植物的频繁交流,增加了外来病虫害侵入的危险,比如近年来贵阳地区发现了许多外来病虫害种类,像海枣黑点病、金叶女贞轮纹病、悬铃木网蝽、锈色棕榈象等等,这些病虫害一经传入,就会得到极为广泛的传播。

(三)防治手段多,实施较难

园林植物自身品种的特殊性以及所处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了其病虫害防治措施上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时,必须随时分析不同地区病虫害发生的趋势以及规律,并且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不断调整和改进防治方法及手段,做到防治措施的灵活性以及多变性,不能墨守陈规,确保防治措施的准确和一步到位。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部位(一)根部害虫 植物根部害虫都栖息于土壤中,防治较为困难,主要取食于树木刚发芽的种子或幼苗,给幼树生长带来很大的危害。多数根部害虫具有生态环境稳定、生活周期长、迁移性弱,以及随地温变化垂直活动等特点,同时根部害虫的发生与土壤的质地、含水量、未腐熟有机物的含量有关,根据这些特点可采用相应措施改变土壤环境,从而控制根部害虫的发生。 (二)枝梢害虫

枝梢害虫主要危害树木的枝梢、幼茎和叶片,其结果损伤幼芽,影响其主稍生长和主干的形成,严重时还会造成叶片失绿、脱落,有时还会引起煤污病,影响树木生长。

食叶害虫 食叶害虫是园林树木的主要害虫,其主要危害健康的树木,园林树木为害后树势削弱,进而造成整株死亡,为天牛等蛀干性害虫发生创造条件。 另外,食叶性害虫大多都表现一定的间歇性和周期性,种群数量多时容易引起大爆发,造成大面积园林树木死亡,比如,鳞翅目害虫大都是幼虫为害,且在4 龄以后由于食量大增而为害陡然加剧,故应抓住 l-3 龄时期及早防治。 三.园林植物中常见的病害 引起树木生病的病原有很多,以下主要介绍会引起景观破坏和树木死亡的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会先感染个体,形成发病中心,然后从中心病株向周围传播使发病面积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因此,树木病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预防第一,治理为辅助手段。 (一)锈病 锈病是由真菌中锈菌目的一些种类引起的,可发生于树木枝、干、果等部位,主要病症是病部出现锈黄色的粉状物,或内含黄粉的泡状物和毛状物。常见的如竹秆锈病则是由柄锈科的皮下硬层锈菌引起的,主要为害竹秆中、下部,被害部位变脆、发黑,严重者可能整株枯死;松疱锈病,它是由栅锈科的荼藨生柱锈菌引起的,是世界检疫的松科危险性病害,主要发生于中、幼龄松树的幼枝和干皮部。(二)白粉病 白粉病由真菌中的白粉菌引起,常见有朴树白粉病、紫薇白粉病、水曲柳白粉病等。叶片会发生此病,但有时候嫩枝与幼果也会发病,发病时叶片出现一层薄薄的白粉,叶片不能舒展,甚至会黄化、扭曲以及脱落。

(三)炭疽病 炭疽病是由炭疽病菌引起,常见的有山茶炭疽病,病斑有不明显同心轮纹,且边缘分界明显;含笑炭疽病,病斑初期呈小斑点,扩大后有轮状斑纹,边缘稍隆起。此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粉红色粘液状的病症,严重时造成病叶脱落。(四)干、基腐朽病 这种病菌一般会使树木根、干木质部变质解体,它一般由真菌引起,多为害百年古树。它可使树木的物理性能大大降低,危害后期往往形成巨大的空洞。

四、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大力提倡遵循“生态学原则”进行综合控制与防治,“生态学原则”是指在对植物进行育苗栽培、移植和养护的管理过程当中,对生态系统里的某个或某些构成部分进行有机调节,为植物本身以及病虫天敌创造一个适合生存的环境,从而达到预防或者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二)栽培管理预防法

栽培管理预防法是一项综合防治措施,依据病虫害发生、发展、危害等情况进行治理,抓住主要生态因子,通过改善栽培、养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得病虫害的适生条件发生改变,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提高其抗病虫能力,进一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选择能抗病虫害的植物为园林建设主要品种,结合采用混交林的种植方法,科学搭配树种,将地被植物、草坪以及乔灌木复层种植,以便将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和植物对病虫危害的自我调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对树干进行涂白可以很好的防止冬季树木的冻害,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等,都能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来防治有害生物,主要是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蜗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病等方法来进行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各种措施中,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抗药性,对害虫有长期的抑制作用。生物防治的自然资源丰富,易于开发,且防治成本低,是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另外科学利用天敌在田间建立的种群,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防治无法达到的,所以生物防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值得大力提倡。 (三)植物检疫法

要想让一个城市的绿化环境达到更好,园林植物的检验检疫工作也不容忽视。在苗木调入之前要做好病虫害的评估工作,对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危害性大,又能随植物材料传播的危险病虫种类,作为重点检疫对象

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是指用农药来防治害虫、病害、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化学防治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效率高等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普遍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有效防治的同时如果使用不慎或不按规定使用,则可能危害到人、畜、植物及环境。 在生产中,使用的农药种类繁多,需要对其药性及残留有清楚的认识,以确保正确使用。一般来说,按防治对象来讲,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除草剂等;按照化学组成来讲,通常分为无机农药、有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常见的无机农药包括砷素剂、氟素剂等,因其部分产品药效低、易残留且对环境影响大而受到限用或禁用;常见的有机农药包括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氯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等,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杀虫剂。而微生物农药往往具有专门的杀灭效果而广泛用于某些病虫害的防治,如白僵菌、青虫菌、BT乳剂、杀蚜素等。

结语

综上所述,对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要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来进行有效地防治,但是每种防治的方法都具有缺点,而且不能全面的将病虫害问题彻底解决,所以,生物防治要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因地制宜,互相协调、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园林植物自身的生态调控能力,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2

关键词:大豆常见虫害;大豆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65-1

0 前言

大豆是豆类作物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在国家公布的百种天然食品中,它居于榜首,大豆以其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成为我国主要的作物之一。在以前,大豆出口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正在不断的减少以及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的大豆出口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我国一举从大豆出口国变成了大豆进口国,我国的大豆行业前景堪忧。为了提高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改变当前不利的局面,如何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便成了我们首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农谚说“三分种,七分管”,管理是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是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基础。在大豆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中,一些常见的主要病虫害将会对大豆的生长造成危害,如果不及时或不正确的进行防治,将会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的损失,造成减产和降低质量等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大豆的生长期间,如何防治大豆主要病虫害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根本。

大豆常见的主要病虫害对大豆的生长有着严重的危害,其常见的主要病虫害有以下几点:

1 大豆常见的主要虫害

目前常见的主要大豆虫害有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大豆根蛆等虫害,我们在大豆生长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对这些主要虫害进行防治。

1.1 大豆蚜虫的防治措施

大豆蚜虫又被称为蜜虫,其主要集中在幼苗的幼嫩部为害,其主要发病特征为叶片卷曲萎缩,根系发育明显不足,导致植株生长矮小,严重时可使植株枯萎致死,大面积的降低产量和质量,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有着严重的危害。

大豆蚜虫的防治措施是:主要是以药剂防治为主,在发现大豆蚜虫虫害时,可以利用农药乐果乳油兑水及其它农药搅拌而成的药液对大豆进行喷雾;还可以利用乐果乳油与细沙土进行搅拌,均匀的扬撒于田间。在使用多种农药进行搅拌时一定要注意各种农药之间的用药比例,严格按照专业人员或说明进行搅拌,以使药效达到最大,在进行虫害防治时取得最大的成效。

1.2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虫是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的主要虫害之一,大豆食心虫在大豆生长期时可以吃掉大豆豆粒的一半,降低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为大豆生长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措施是:

1.2.1 农业防治 在种植大豆时可以采用对大豆食心虫抗性较强的品种;合理的进行轮作,轮作时间应以每三年为一周期,种植不同的作物品种,从而降低大豆食心虫的数量。

1.2.2 生物防治 在大豆食心虫产卵盛期时,可以利用赤眼蜂对其卵进行灭杀,每亩地应放2万只赤眼蜂,可以达到最大的灭杀效果。

1.2.3 化学防治 在大豆食心虫成虫盛行期,可以利用农药敌敌畏乳液和玉米秸秆做成药棍,对大豆食心虫进行灭杀;在大豆食心虫成虫高峰期,可以利用菊酯类药剂对水搅拌之后进行喷洒。

1.3 大豆根蛆的防治措施

大豆根蛆对大豆的生长有着严重的危害,它又叫大豆根潜蝇,它通过啃食大豆幼苗的根部,从而形成蛆道并排泄粪便,致使大豆幼苗的根部腐烂,从而导致大豆植株矮小,严重时可导致大豆植株枯萎致死,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大豆根蛆的防治措施:使用农药药剂进行防治。在大豆根蛆幼虫时期,可以通过使用农药乐果乳液按照说明兑入一定比例的水,对大豆幼苗进行喷洒,从而有效的杀死根蛆幼虫;在大豆根蛆虫害盛行期,可以通过使用敌敌畏乳液对大豆幼苗进行喷洒,对大豆根蛆进行灭杀。

2 大豆常见的主要病害

大豆常见的主要病害有大豆灰斑病和大豆花叶病等,其主要特点和防治措施有:

2.1 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措施

大豆灰斑病主要危害成株期的叶片,对幼苗的根茎等有着严重的影响,此病是东北地区常见的主要病害,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大豆生长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并进行治疗。

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措施:选择抗性较强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合理的轮作,较少病害的发病根源;加强观察,发现之后进行及时的喷药治理。

2.2 大豆花叶病的防治措施

大豆花叶病是一种主要由蚜虫传播的病毒,目前并没有一种药剂对其有明显的作用。此病的发生范围为所有的大豆产区,如果防治的不及时将会对所有产区的大豆造成损失。

大豆花叶病的防治措施:此病防治的关键是控制蚜虫的发生与传播病毒,具体措施是选取优良的、无病毒的种子进行栽种;在蚜虫虫害发生时,要及时的使用农药进行灭杀与治理,防治病害的发生;要定期的对大豆产田进行农药喷洒,这样可以预防和减少发病时的危害。

3 结语

大豆主要病虫的防治措施是以预防为主,利用多种手段、多领域的综合治理为方针,真正的总结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与质量,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汪桂君,佟殿文,夏培丽,等.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9,(08).

[2] 潘淑霞.大豆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01).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3

关键词:园林绿化;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园林绿化用苗木状况以及病虫害成因

现代城市环境离不开绿化苗木,苗木不仅仅为城市搭建起来必要的生态景观,也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和有力推动因素。但是城市环境相对而言更为复杂,不同于苗木在山区或者苗木中的环境,城市中的绿化苗木需要面对更为恶劣的环境,城市中的环境温湿度以及空气质量水平等都相对更低,并且城市中的工业环境以及人口密度等,都会给苗木的生长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具体而言,在城市环境中,用于园林绿化的苗木发生病虫害的显著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1.城市小气候

不同的苗木会呈现出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同需求特征,但是在城市环境之中,很多生态环境特征被城市密集生态所抹杀。比较显著的是城市中的热岛效应以及相对密集的人口,同时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则是城市中所特有的工业因素影响。气候温湿度的不稳定,能够直接影响到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并且密集的人口和随之而来的车辆数量增加、城市光照异于常规自然环境等问题,都会借由总体环境质量因素影响到绿化苗木的健康状态,使得苗木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力降低,最终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而工业环境更是为城市环境增加噪音粉尘等有害物质,这些都会成为城市环境的负担,不但需要绿化苗木进行净化,还会为苗木的健康带来一定隐患。

2.植被多样性

在城市的绿化体系之中,植被多样性是客观需求之一。一方面不同的城市视角要求不同的景观呈现,另一个方面,不同的城市区域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环境特征,因此在功能角度上看也会要求不同的苗木种植。这种植被的多样性,在对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特征,如果植被搭配合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病虫害实现抑制作用,但是同时也必须明确,不同种类的苗木之间,也极有可能发生病虫害的串联问题。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某些病虫害反而会因为苗木种类的多样性问题而产生大规模的爆发势头,进一步为城市绿化苗木健康维护和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3.管理不善

城市环境中对于绿化苗木的管理日趋复杂,在苗圃中的防治办法,只适用于相对贴近自然的状态,而城市环境过于复杂,因此管理工作是维护苗木健康的重点之一。对于这一方面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指南有待完善,这种不完善并非是管理工作的不到位,而是过于复杂的城市环境导致每年都会出现新的管理工作特征要点,而相关的指导文件则是应当紧紧追随实际情况而进行设定,这就决定了此类文件需要时常更新,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更新的频率远远跟不上需求。另一个方面则是人员素质的问题,由于环境的多变,导致相关知识也需要保持不断更新。一旦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有所放松,就会造成人员素质跟不上的问题出现,因此人员的理论学习和经验的传播在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中同样至关重要。

二、园林绿化中苗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防治园林绿化病虫害各种措施的选择和使用,必须遵循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总体目标─“人居环境安全是第一位”的要求,以“生态防治为主”的策略,去选择、去应用。

1.树种的选择

(1)选择病虫害发生轻的树种

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首先就要充分考虑到将来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因此,在选择绿化树种时,不仅要选择有很好的观赏价值、优化、美化城市环境作用的树种,还要尽量选择那些病虫害发生少、发生轻的优良树种,如银杏等。

(2)不选择其他病害中间寄主的树种

在园林绿化的树种的选择中,还要尽量不选择是其他病害中间寄主的树种,如:桧柏就是苹果锈病的中间寄主,因此在城市附近有果园的地区,切忌采用桧柏作为园林绿化的树种种植,以免给附近果园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引起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2.生物防治

(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对害虫的自控作用

在自然界,尤其是在辽宁省东部山区,植被覆盖率很高、植多样性条件优越,天敌资源丰富,如异色瓢虫对枫杨和垂榆等树木的蚜虫,有极其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因此首先要求我们的园林工人,在防治园林害虫时,不能按常规防治历对园林绿化树木进行盲目的定期防治,必须经常调查树木上害虫和天敌的活动情况,如果树木上有大量的异色瓢虫等天敌活动,必须对天敌加以保护,尽量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2)人工释放天敌

我国有较高的人工繁殖天敌、释放天敌防治农林害虫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深厚的人工繁殖天敌、释放天敌的科技贮备。

实践证明,人工释放天敌是防治森林害虫的最安全、最有效的防治办法,如利用释放周氏y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各种松毛虫,都会即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又不会给城市和人居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防治措施。

3.灯光诱杀

利用多数园林害虫成虫都有趋光性的特点,可以采用灯光诱杀园林害虫,当前可以诱杀害虫的杀虫灯种类很多,通过我们调查了解深圳市富巍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富巍盛牌太阳能杀虫灯,不仅可以诱杀多种园林害虫,更因其是利用太阳能,不需电源,电压只有十几伏,对人畜安全,更适合诱杀园林害虫的防治工作。

4.人工防治

利用园林害虫的某些特点和园林树木集约化管理的条件,人工防治仍然是防治某些园林害虫的有效措施。如利用美国白蛾低龄幼虫有吐丝做网幕,并在网幕内集中取食危害;第一代和越冬的老熟幼虫在树干粗皮裂缝及树干周围石块、杂草土缝中潜伏、越冬的特点,可组织人力,在美国白蛾幼虫尚未从网幕中分散前剪掉网幕,集中烧毁,或查找在树皮裂缝、树干附近石块、杂草土缝附近潜伏的美国白蛾的虫茧,集中消灭,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利用天幕毛虫成虫在树枝上产卵块如“顶针”的特点,可组织人力结合园林的修剪工作,剪掉枝条上的天幕毛虫的“顶针”卵块,集中消毁,同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5.化学防治

(1)使用农药的选择

园林害虫确需化学药剂防治时,必须选择低毒、低污染与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或仿生物农药如Βt乳剂、灭幼脲类杀虫剂,坚决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气味难闻的杀虫剂。

(2)改变施药方法

为了保护城市人居环境的安全,不受因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园林害虫的污染,尽量改善施药方法,如采用毒绳法防治下树的松毛虫幼虫,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省工、省力、省钱、不杀伤害虫的天敌,更重要是不污染环境,对城市的人居环境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园林绿化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确保植株生长的健壮,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机率,避免有扩大蔓延问题产生,促进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4

关键词:药用植物;病虫害;环境;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9-0060-03

1引言

药用植物的栽培生产是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药用植物生产质量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和稳定的前提。随着中药种植产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种植技术已成为提高药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证。而在药用植物引种栽培及中药材贮运过程中,常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危害,直接影响了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目前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中药材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研究如何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 害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各种害虫的发生都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环境影响害虫种群数量、发生时期、地理分布、危害区域等方面。了解害虫与环境条件相关的规律,找出害虫发生的主导因子,对防治害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害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土壤因子

土壤是害虫的一个特殊生态环境,大部分害虫都和土壤有密切关系。有些害虫终生生活在土壤中,如缕蛤;有的一个或几个虫期生活在土中,如地老虎、金龟子等。土壤的物理结构、酸碱度、通气性和温、湿度等,对害虫生长发育、繁殖、分布都有影响,特别是对地下害虫影响最大。

2.2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包括食物和天敌2个方面。它主要表现在害虫和其它动、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上。害虫一方面需要取食其它动、植物作为自身的营养物资;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其它动物的捕食对象。它们互相依赖、互相制约,表现出生物因子的复杂性。食料的种类和数量对于害虫的生长、繁殖和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2.3人为因子

人类的生产活动对于害虫的繁殖和活动有最大的影响。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生产活动,采用各种栽培技术措施,及时组织防治工作,可以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危害程度,直至把它消灭。实施植物检疫制度,可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3 药用植物病害发生的特点

3.1地道药材培养的条件

地道药材栽培有一重要特点就是由历史形成的。如东北人参、云南三七、宁夏枸杞、四大怀药、浙八味等地道药材都是由于气候、土壤、人们的栽培习惯等因素形成。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适应该地区环境条件及相寄生的病原必然逐年积累,严重危害地道药材,如东北人参锈腐病。

3.2药用植物地下部病害突出

多种药用植物的根、块根、鳞茎等地下部分,也是药用植物营养成分积累的部位,又是药用部位,这些地下部分易受土壤病原菌及害虫危害,导致药材品质下降或死亡,如三七根腐病、附子白绢病。

3.3无性繁殖材料

无性繁殖材料是病害侵染的重要来源。许多重要药用植物采用无性繁殖,由于这些繁殖材料基本都是药用植物的根,而它们本身常常受到严重的病害侵染,所以它们是病害重要的侵染来源,是病害传播的重要途径。

3.4特殊栽培技术对病害的影响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性强,有些措施常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产生影响。如人参、党参、当归均有育苗阶段,如处理不当会加重病害流行。

4 药用植物病害的症状

药用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呈现的病态变化叫症状。病害症状包括病状和病症2个部分,病状指植物感病后所发生的病变,表现出反常现象;病症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所形成的特征性结构。一般病状易被发现,而病症往往要在病害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表现出来,有的病害,如非侵染性病害,不表现病症。各种病害都有一定的症状,其类型有如下几种:

4.1 病状

(1)变色:细胞内色素发生改变;

(2)斑点:造成局部细胞坏死;

(3)腐烂:多由细菌或真菌寄生所引起。可分干腐、湿腐、软腐、根腐、茎基腐、果腐等。

(4)萎蔫:根据受害部位不同,萎蔫有的是全株性的,有的是局部性的。萎蔫除生理原因(缺水、涝、营养失调等),多数由真菌、细菌等引起。

(5)畸形:植物由于受病毒、线虫、真菌、细菌等病原物寄生的刺激,细胞数目增多,生长过度,称为增生型或叫刺激性,或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视为矮缩型或叫抑制型,都可以引起畸形。

4.2病症

病症因不同病原而有不同的表现,根据症状可以对病害作出初步诊断。真菌性病害常在发病初期,在植物体内,可发现菌丝体,后期出现真菌繁殖体构成显著霉层粉化物,小黑点以及大型子实体等。细菌病害常在发病初期,植物体内开始有微小杆状菌体,后期如在潮湿气候下出现菌脓(含有细胞粘液叫菌脓)滋到体表,干燥后形成菌痴。病毒性病害,体表不会出现任何病症。

5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现状

5.1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

由于中药材品种多,且一种药作植物常受到多种病虫的危害,因此病虫种类繁多。如人参栽培中,已知有40余种侵染性病害,常发生的病虫害也有20余种。贝母如发生重要病害,产区一般损失20%,严重者可达80%以上,有的药农因此放弃贝母的生产。山东平邑金银花受蛀性害虫危害,花墩被害率达60%以上,造成枯枝。

5.2滥用、误用农药问题突出

大多数中药材产于老、少、边、穷地区,生产零星分散,农民自行管理、自主经营,由于生产者缺乏有关的技术知识,滥用、误用农药问题严重。如宁夏、内蒙枸杞生产区常年发生病虫达17种,全部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平均每年喷药20~30余次,并发现有的药农在采用三期施用剧毒农药。

5.3种子、种苗调运频繁

目前,中药材的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完全由药农自行决定,地区间种子、种苗调运极其频繁,使许多药材种子、种苗携带病菌、害虫,加快了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6 病虫害防治对策

6.1加强植物检疫

严格制定和执行药材种苗不同地区间调运的检疫制度,禁止从国外引进带病害的种苗,避免重大危害性病害的传播。

6.2 建立无公害综合防治体系

目前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工作明显滞后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在病害种类、发生和防治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各药用植物无公害栽培标准,研究无公害控制技术,改变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理念。药用植物病害防治应进行技术集成,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方法,主要采用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的无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发展和使用生物源农药,合理使用符合GAP要求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并改进施药技术,建立完善的无公害药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推动绿色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6.3充分发动群众

病虫害防治工作,各地区各户互相联系,交流经验信息,互通病虫害情报,做到群策群力,防治病害。有必要可以成立病虫害预测网,这样能更有效的达到全面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6.4改进加工与贮藏技术

目前多数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都是由药农个体进行,很难保证质量。应该建立规范药用植物初加工工厂,收购优质、新鲜的中药材,这样既可以保证中药材质量,又可以通过规模加工,规范分级包装提高药用植物产品经济价值。

7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方法

7.1 农业防治法

7.1.1合理轮作和间作

在药用植物栽培中,进行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无论对病虫害的防治或土壤肥力的充分利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许多土传病害,对人参、西洋参危害较严重。种过参的地块在短期内不能再种,否则病害严重,会造成药材苗大量死亡或全田毁灭。轮作期限长短一般根据病原生物在土壤中存活的期限而定,如白术的根腐病和地黄枯萎病轮作期限均为3~5年。

7.1.2耕作

深耕是重要的栽培措施,它不仅能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还能破坏蛰伏在土内休眠的害虫巢穴和病菌越冬的场所,直接消灭病原生物和害虫。

7.1.3抗病虫育种

不同品种的药用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往往是不同的。因此,选育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的药用植物品种,是防止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措施。如有刺型红花更较无刺红花抗炭疽病;阔叶矮杆型白术,其苞片较长,能盖住花蕾,有防止术籽虫产卵的作用。

7.1.4合理施肥和密植

移栽之后多施腐熟农家肥,配合使用磷、钾肥,少施或不施氮肥,增强药用植物本身的抗病虫能力。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冬天烧毁枯枝落叶,剪掉带病虫的植株或叶子。

7.1.5其他方法

许多农业措施都兼有防病灭虫的功效。如播前晒种可以杀死种子上寄生的病菌和虫卵;通风透光、注意田间排水可以避免或减轻根腐病的发生,地膜砚盖不但可以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而且还能避免土壤中的病菌孢子和害虫出土危害植株。这些措施都有待于开发、运用,从而更有效地消灭或减轻病虫害给药用植物带来的危害。

7.2生物防治法

(1)微生物防治。利用真菌、细菌、病毒寄生于害虫体内,使害虫生病死亡或抑制其危害植物。

(2)动物防治。利用益鸟、蛙类、鸡、鸭等消灭害虫。

(3)不孕昆虫的应用。通过辐射或化学物质处理,使害虫丧失生育能力,不能繁殖后代,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7.3化学防治法

(1)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农药安全使用施行标准及有关规定,安全使用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或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可限量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敌百虫、马拉硫磷、辛硫磷等。

(2)发展无公害农药和植物农药。农抗120是一种新型的农用抗菌素,对人参根疫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青酶素控制川芎根瘤病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如烟碱制剂、鱼藤制剂、苦参碱制剂等,既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又能保护生态、不伤天敌,对人、畜无毒,且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3)改进农药剂型及使用方法,如用微囊剂、颗粒剂代替粉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技术科减少用药量。

参考文献:

[1]齐迎春,胡诚, 侯集瑞.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则及方法[J].湖北植保,1998(6).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5

一、土壤处理

在蛴螬、蝼蛄、金针虫混合发生区或单独严重发生区要采取土壤处理进行防治。方法是:每667平方米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5~2千克,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2~2.5千克在犁地前均匀撒施于地面,随犁翻入土中。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每667平方米用量250毫升,对水1~2千克,拌细土20~25千克配成毒土使用。

在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区,可用林丹粉进行土壤处理。20%林丹粉每667平方米用量0.5~0.75千克拌细土20~25千克于犁地时施用。此法可兼治地下害虫,非吸浆虫发生区不得使用。

二、药剂拌种

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常用农药与水、麦种的比例为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1∶100∶1000(农药∶水∶麦种)拌种,50%辛硫磷乳油、50%一六零五乳油、50%甲胺磷乳油按1∶50∶500拌种。

拌种时先将农药按要求比例对水稀释成药液,再与种子混合拌匀,堆闷5~6小时(内吸性药剂要堆闷12小时以上),摊晾后即可播种。

在小麦病毒病、黄矮病、丛矮病严重流行区,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5~1千克兑适量水拌麦种100千克,还可兼防麦蚜、灰飞虱。

三、冬小麦综合拌种技术

对小麦黑穗病、地下害虫及苗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增产菌或小麦专用微肥三种混合拌种,具有防病、治虫、增产的综合效应。小麦“三拌”的用量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一般先拌杀虫剂,再拌杀菌剂,然后拌增产菌或小麦专用微肥。拌后的种子不宜久放,要随拌随用。

四、使用包衣种子

包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成膜剂等配制成的药肥复合型种子包衣新产品。小麦良种包衣,可有效的综合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并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等功效,应大力推广应用。

五、种传或土传病害及苗期锈病、白粉病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6

【关键词】番茄;设施栽培;病害;虫害;防治措施

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保护地番茄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效益日益显著,但由于设施栽培中连年栽植,导致番茄晚疫病、早疫病等病虫害的发生逐年加重,再加上气候异常以及栽培、管理技术欠缺等,番茄生产遭受大损失。通过多年生产、实习与观察,笔者现将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出现的病虫害识别方法与解决措施总结如下:

1 病害识别与防治

1.1 根腐病

1.1.1 症状识别

根腐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和根部,定植后即可发病。初发病时,侧根和细根变褐色,大量脱落或腐烂,后主根也变褐色,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或裂缝,表皮木栓化,严重的病根肿胀或变粗,随根部病情扩展,茎基部变成黑褐色或腐烂,致植株地上部生长不良、下部叶片变黄干枯。发病初期,病株中午萎蔫,早、晚能恢复,但病情严重时则不再恢复,直至全株枯死。苗床连茬、地面积水、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地下害虫多、农事活动造成根部伤口多的地块发病较重。

1.1.2 药剂防治

连作田块定植时用 40%乙膦铝锰锌200~400倍液作定植活棵水;连续低温阴雨后,抢晴用甲霜灵700~1000倍液灌根,每株浇药液50~100g;根腐病初发期用农利来700~800倍液灌根,每株浇药液 100~150g。

1.2 青枯病

1.2.1 症状识别

番茄青枯病一般在开花坐果期发生,盛夏时发病最严重。发病时,顶部叶片先萎蔫,接着下部叶片枯萎,中部叶片反应最迟。病株开始仅在中午萎蔫,傍晚以后恢复正常,如果气温高、土壤干燥,2~3d 后病株不再恢复而死亡,叶片仍保持绿色,只是色泽稍淡。病菌侵害植株的维管束,使茎、根部的维管束尤其是导管部分变褐腐烂。切断病茎,用手挤压,可从断面的变色导管中渗出白色黏液,这是此病发生的重要特征。

1.2.2 药剂防治

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并在病穴灌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进行消毒,也可在病穴处撒施石灰粉。在发病初期,选用100万IU农用链霉素4000~5000倍液,每隔7~10d 喷1次,连续3~4次,有良好的防病效果;也可用70%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500g,隔10~15d灌1次,连续灌3~5次。

1.3 早疫病

1.3.1 症状识别

发病时常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下部叶片全部枯死,可为害叶片、茎秆和果实。番茄早疫病发病后,叶面具同心轮纹状病斑,呈暗褐色、水渍状;茎和叶柄、果实等发病后也有同心轮纹病斑,潮湿时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

1.3.2 药剂防治

发病前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7~10d喷1次,连续喷3~4次。

1.4 晚疫病

1.4.1 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叶和果实,也能侵害茎部。一般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出现不规则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变为褐色;茎上病斑呈暗褐色、稍凹陷,边缘有较明显的白色霉状物。果实感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不规则形的灰绿色水渍状硬斑块,以后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白色霉状物,病果质地硬实、不软腐。

1.4.2 药剂防治

可选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防治1次。

1.5 叶霉病

1.5.1 症状识别

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及果实。叶片染病时叶背面出现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的褪绿斑,后在病斑上长出灰色渐转灰紫色至黑褐色的霉层。叶片正面呈淡黄色,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线状,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

1.5.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3.7kg/hm2熏蒸,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1∶200~400的波尔多液,间隔7d左右喷1次,连续喷药2~3次。

1.6 根结线虫病

1.6.1 症状识别

根结线虫病主要为害根部,以侧根受害最为严重,在侧根上形成许多根结,互相连接似念珠状。根结一般呈球形,表面又生许多须根,常呈须根团状。剖开根结,可见到白色洋梨形的雌成虫。地上部表现为生长萎缩或黄化,干旱时植株易枯萎。

1.6.2 药剂防治

选用98%棉隆微粒剂、滴滴混剂、3%米乐尔颗粒剂、5%硫线磷颗粒剂等杀线虫剂处理土壤;播种或定植时,穴施10%力满库颗粒剂75kg/hm2。

2 虫害识别与防治

2.1 症状识别

虫害主要有棉铃虫和蚜虫。棉铃虫是番茄的大害虫,一年发生多代,四季都有为害,以幼虫蛀食番茄植株的花、果,并且食害嫩茎、叶和芽。花蕾受害后,苞叶张开并变成黄绿色,2~3d后脱落,幼果常被吃空引起腐烂而脱落,成果期受害引起落果而造成减产。

蚜虫、白粉虱为害时,常群集在叶片背面和嫩茎上刺吸番茄汁液,造成植株营养不良。幼嫩叶被害时常卷曲皱缩,受害轻时则产生褪绿斑点、叶片发黄,重者叶片卷缩变形枯萎、生长停顿,继而整株萎蔫死亡。蚜虫和白粉虱最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病毒病。

2.2 物理防治

利用黄板诱杀;用银灰色薄膜进行地面覆盖或在大栅、温室等田间悬挂银灰色薄膜条,可起到避虫的作用。

2.3 药剂防治

棉铃虫卵一般产在嫩芽上,结合整枝,及时打杈、打顶可有效地减少卵量,同时要注意及时摘除虫果,以压低虫口基数。药剂防治一般在幼虫孵化盛期进行,可选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磷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喷施。

针对蚜虫,药剂防治可选用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喷施,建议在生产中交替使用者两种药剂油,以避免蚜虫产生抗药性。此外,也可以用22%敌敌畏烟剂,每667用量500g,于傍晚将棚密闭熏烟。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土壤消毒,杀灭土壤病原物和害虫

在夏闲高温期,铺4~6cm厚秸秆,加石灰氮0.1kg,深翻20cm,然后给田间灌满水,用旧塑料薄膜盖上,密闭15~20d后地表温度即可升到60℃左右,灭菌及杀线虫效果显著;也可利用土壤熏蒸剂(如地乐尔),在棚膜完好密闭条件下,旋耕土壤15~20cm深,开沟或做成2~3m的宽畦,先浇1遍清水,第二天覆盖地膜,将地乐尔EC型(冲施型)倒入底部带阀门的容器内,稀释30~50倍后随水冲施,闷棚10~15d,然后施用地菌净(95%三氯异氰尿氮)按5kg/667原药拌成毒土,均匀撒于地表,耙平整畦。

3.2 施用腐熟有机肥和有机生物菌肥

施用腐熟有机肥和有机生物菌肥能够改良土壤,可改善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腐熟有机肥的施用量为3000~5000kg/667,有机生物菌肥(如金满田复合生物菌剂)施用量为50~100kg/667,海藻有机肥为200~300kg/667。

3.3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可选用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浙粉702、齐达利、迪兰妮等以及抗根结线虫病的WT33、瑞光、瑞星等品种。

3.4 实行轮作

要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5年的轮作倒茬。

3.5 选择适宜地块

选择地势高、排水好的地块,以降低田间湿度。

3.6 定植前做好根部处理

采用“四合一”蘸根技术,即依次将46.1%氢氧化铜20g、满适金(咯菌腈25g/L+精甲霜灵10g/L)20mg、60%吡虫啉(优拌)30ml、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0ml顺序加入后,对水15kg并充分搅拌均匀,蘸1500棵苗,可有效预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

3.7 做好生长环境的调控

实行变温管理;清洁棚膜,通过挂反光幕、人工补光、适当稀植、合理整枝等措施改善光照条件;采用膜下灌水、滴灌控湿调温;及时通风,降低保护地内有毒气体的浓度;补充二氧化碳气肥,及时追肥和补充微量元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