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辅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教学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教学辅导

科学教学辅导范文1

[关键词] 推行 导学案 教学

【分类号】G633.7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彻底剔除传统教学中的顽疾沉疴,奉行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导学案教学法”。

“第一天讲过的试题,第二天仍不会做”

当前,农村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课改理念落实不够平衡,教学方法严重滞后,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最大问题是“学生厌学、不学,年级越高,厌学情绪越严重”。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的问题”应该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有一次,听了小学高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师采用“串讲法”讲评:读题,分析题意,启发学生思考,与学生互动对话,师生共同一步一步把每道题做了一遍。这堂课,一共讲评了6道题。

第二天,我们将这6道题中的数据改变了一下,打乱顺序,制成一张考卷,在该班进行检测。再把结果与讲评前的考试试卷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原来不会的同学几乎还是不会,每道题的错误率仍在60%――80%之间。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但是,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通过分析认为:老师们讲完就算完成任务了,心安理得;讲知识太简单太容易,不想改变;讲透了等于学生学会了,不用改变;讲少怕影响学生分数,不敢改变;讲惯了一直都这样讲,不易改变;讲久了专业水平下降了,不会改变。

“模仿不好,照抄不行,唯有创新”

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经过大量的调研与反复的实践后,我们认为,必须找到一个“平台”,作为课程改革国家理念的接地点;必须找到一句“口号”,改变教师的课堂习惯。

几年来,我们先后用了“关注学生”、“有效教学”、“自主、互动”、“先学后教,先会教后会”、“先学后帮”等作为“平台”和“口号”,但都不满意,也没有实效。2010年秋,又先后组织人员到杜郎口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还专题学习了洋思中学的教改经验。

怎样引进、借鉴他们的教改经验呢?

“模仿不好,照抄不行,唯有创新”。“当‘自学’、‘互帮’、‘导学’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后,令人茅塞顿开、眼前一亮、柳暗花明。”

“导学案教学法”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自学、互帮为“明线”,以教师巧妙导学为“暗线”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法。

面对新法,老师们心中疑惑重重

我们提出“导学案教学法”后,依然有老师以“学生不学,怎么自学”为“怕改革、不改革”找借口。很多老师认为,“讲不讲,讲对没有”是我的任务和责任;“学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即使是愿意接受新法的老师也心存疑惑:学生不自觉、不自学怎么办?学生基础差,学不会怎么办?

归根结底,老师们最怕的是成绩下降。有不少老师提出:“这样做要影响考试成绩,而考试还要继续,怎么办?”

实施“导学案教学法”的关键,不在于形式上的改变,如座位的调整、黑板的增加、学生的展示等,而在于把握其理论实质,然后结合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学情灵活运用,创生出自己的、原生态的、个性化的技术策略和操作框架。

这是什么样的导学案教学法

我们对“导学案教学法”的界定是:“自学”指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方法后的独立学习;“互帮”指在“自学”后,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导学”指教师组织、激励、引导、指导学生学习。

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自学,认为“自学就是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教师没有事情做”, “教师说话了,就不是自学了”。

我认为,判断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发生的标准不是看教师讲没有,关键在于讲的是什么。教师只要没有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就不影响学生的自学。

“导学案教学法”中的“互帮”的核心要义是“变一个教师为多个教师”,充分利用优生资源,实现“生生互帮互助”,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情可以做,各负其责、各有收获。这样,克服班级授课制度下教师一个人讲只能照顾部分学生,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弊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实践运用中,要灵活,随机应变。“导学”基本要求是: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求知。

在“导学案教学法”的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主要是“自主”和“互帮”,教师的行为是“导”;教师的“导”就主要体现在“导自学”和“导互帮”两个方面。在“导自学”方面,教师的“导”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一是“导动机”――激发;二是“导目标”――协商;三是“导学法”――指导。在“导互帮”方面,教师的“导”的行为主要体F在:组织、协商、评价、启发、点拨等。

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分数只占30%

改革能否成功,教师是关键。要广泛开展“导学案教学法”教学改革思想动员和理论宣讲活动,竭力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要对校长进行专题培训。学校要通过课赛、教赛、观摩交流等方式,灵活培训方法,推动探索创新。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要逐步改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注重德、能、勤、绩多元评价,采取教师自评、同行互评、领导点评、学生参评、家长及社区的开放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争达到分数只占30%,主要是进行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学科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关注教师的实际贡献。

不回避问题,在思考探索中不断前进

科学教学辅导范文2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学课程辅导杂志社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992-7711

国内刊号:14-1307/G4

邮发代号:22-31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1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科学教学辅导范文3

一、辅导的作用

辅导在美术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每个讲课练习的环节中,还是在最后作业过程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作业的好坏,关系到美术课的成功与失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辅导,就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在学生的反馈信息中,能够及时找出问题,以便修正。可以说,一节美术课,就是一堂辅导课。

1.辅导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在辅导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选择尝试适合自身的创作方式。在学生乃至成年人中,大多数人认为只有表现得越接近现实、描绘得越逼真的美术作品,才是好的作品。虽然我们并非要求每个初中学生在以后的时期都必须具备达到象每个美术家那样的能力及水准,但我们必须让他们明白,艺术不是算术,不是象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简单去限定我们的分析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欣赏角度、不同的爱好,所以也有不同的看法。

2.辅导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

美术学科决定了美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技能的示范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学习。也就是说,美术教师的教育活动,不仅要讲授美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还要传授基本的技能技法,这种技能技法的示范性构成了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具体的教学辅导过程中,美术教师的这种示范性,时常还体现为手把手的个别传授示范。通过示范,学生可以获得多种感官刺激,比如老师的情绪、状态、动作反映到技术上的笔触、线条、色彩、构图、对画面的理解都会直接刺激学生的眼球,作用于心理,化为直接的情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此前他根本不知道工具怎么去用,颜色怎么去调,怎么去画或制作。技术上的东西可谓“不看不知道”,如果不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技术要领与感受,学生很可能或根本走不上正确的路子。示范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进而模仿,就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达到一定的水平。

二、辅导的方法

1.利用范画进行辅导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课本上的画面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往往是教师讲了一大套,学生面对作业不会画,或者作画方法不对。如果教师在课前,早有准备,把作画的方法步骤范画放大绘制好,到讲课时依次张挂,边挂边讲,既直观又简练,事半功倍。教师应结合自己的作品,设计创作范画,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制作的过程及技法详细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成新的思维,让学生逐步学会创作和设计的方法。

2.巡视辅导

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可以看到每个学生在作画中的失误。如比例对不对,结构准不准,色调是否统一和谐等,很快就一目了然。这样做,一方面向学生揭示了一些走的弯路和错误,另一方面,在比较中使学生对何“优”何“劣”有一个比较肯定的、明确的鉴别,成为学生从“知其然”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知其所以然”的理性认识。

3.示范辅导

示范可以给学生一种心境,可以创造一种氛围,可以产生一种情绪,可以激发一份冲动,当教师在黑板上或画纸上满怀激情、潇洒自如地画出一幅幅示范画时,学生们经常会发出惊讶、感叹、羡慕、迫切想表现的心理变化,教师也经常会遇到课后有很多对绘画感兴趣的学生问老师讨要范作,问老师自己要怎样才能画出老师的水平等等。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有比这示范更直截了当的吗?在示范的状况下,学生是亲临其境的,是近距离的,是直接的感官反射,是直接的心理反应,是美好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心理上的共鸣,就会产生一种欲望,就会去尝试表现与创作,并使这种情感态度转化为持久的兴趣,这正是美术课程所要求的。

4.通过音乐辅助

科学教学辅导范文4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目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单调教学方式。这样的复习,仅从教师教的情况、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考虑得比较多,追求的是一种接受知识。因而造成目前课堂上的复习课还是教师的一统天下,一切由教师说了算,学生没有商量选择、探索追究的余地,致使学生的复习处于被动、不情愿、不满或强制的学习环境之中,复习质量极差。

现代学生观包含四层含义: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③学生是一个独特的、有完整个性和独立人格的人;④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其它三个方面能否能得到教师的尊重是基础,否则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为空谈。现代学生观强调要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为了改变学生被动的状态,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为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对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新的尝试。力图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复习课结构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1."以大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以大问题导学":(重在"问"、"导"、"学"三个字。"问"是基础,"导"是关键,"学"是核心)是指根据特定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经验以及学习困惑点,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对课程关系、问题引导、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处理,提出质量高、外延大、问域宽、数量精和挑战性强的问题,引导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2."以大问题导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流程

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复习课》一课为例解说模式。

2.1 呈现目标。这个环节主要是由教师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目标、任务,以大问题的方式呈现学习目标。学生通过看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方向、目标、任务。

例如:在复习《角的度量复习课》时,教师一进教室就在黑板上写上"角的度量复习课",开门见山向学生说,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在复习角度量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方法,提高我们的数学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很快就能融入学习氛围中。

2.2 回顾知识。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教师以大问题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本单元或学段或学期新学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竖(串)成线,横(连)成片,融合贯通,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掌握新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整理本单元或学段或学期新学的知识,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联系与区别,巩固和掌握基本概念、算理、公式、解题思路和方法等。

例如:在复习《角的度量复习课》时,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什么是直线、射线?线段、射线、直线之间有什么联系?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等等,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和公式,为下面的综合练习做好铺垫。

2.3 综合练习。在复习完相关概念后,教师以问题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或学段或学期新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综合练习,并注意查缺补漏,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质疑释疑,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例如:在复习《角的度量复习课》时,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1)填写表格,正确区分三者不同与联系 线段射线直线画出图形能测量吗?端点个数能延伸吗? (2)说说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射线?(手电筒的光束路灯车灯的光束)(3)追问: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都是直的),不同点见表格4、小组合作探讨:发现规律:过一点可以画( )条( ),过两点可以画( )条( ),有多少条线段,规律是什么?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质疑释疑,逐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展示评析。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展示汇报、欣赏评析、质疑释疑(教师作适时追问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展示汇报能力、表现力及质疑释疑的能力。学生(小组学生代表或学习小组4人)上讲台展示汇报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结果,台下的学生欣赏点评,提出疑难问题让展示汇报的同学或其他同学解疑,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进行追问或反问,让学生解释,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科学教学辅导范文5

论文关键词:管理学 教学观念 案例教学法

论文摘要:管理学专业是一个对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专业,在这种双重压力下,管理学专业课程辅导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一方面要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所以,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有效至关重要’应努力提高管理学专业课程辅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呼声的增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关注与研究的论文、课题越来越多。那么,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管理学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如何根据管理学专业的特点,实施有效教学,成为管理学专业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概述

(一)管理学专业概述

管理学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很强、但是也兼具一定实践要求的专业,该专业下设的学科如:管理学、工商企业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企业信息化管理等都是具备这一特征的学科。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该学科要求具备充分的理论知识,可是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该学科,单纯的面授理论讲解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充其量学生也只能达到纸上谈兵的水平。学得好的学生知道招聘的程序、面试的原则、面试的程序、面试的技巧等理论知识,可是该理论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却是不得而知。

(二)教师教学行为概述

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内容,我们可以参考波士顿学校委员会(Boston School Committee) ( 2006)提出的教师教学行为的8个维度:1.公平和高期望;2.职业主义(Professionalism),主要指模式化的职业行为,包括工作职能、区域政策的理解、工作程序以及在多样性的社区里的工作目标;3.安全、尊重、文化敏感性和负责任的学习共同体;4.学校、家庭与社区的伙伴关系;5.指导学生学习的计划和策略;6.实质性知识,具有广泛前沿性知识,关键概念、事实、相关的研究、质疑的方法,具体到各自学科的交流风格等;7.发展性过程的监控与评估;;8.反思、合作和个体成长。

二、管理学专业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

(一)教学设计不灵活。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资源链接等。而目前我们的专业教师,并没有依据学生的特征进行设计,而是程序化进行,一本教案走天下的模式。

(二)对师生课堂角色的错误定位。一些管理学专业的课程辅导教师错误的认为,教师应该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就应该被动活动,包括静坐、聆听、接受和吸收信息。

(三)对学生课余时间的硬性安排。要求学生将课间时间用来完成工作表、练习册、或者仍然坐着,做其它功课。

(四)针对性不强的填鸭式教育。一些课程辅导教师喜欢面向全班进行的教学指导、演讲,并且十分热衷于这种教学方法,认为教师在这时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五)对学生的不公平分类。一些教师将学生进行“能力”分组,硬性将学生分为三等,并分别对待。例如,一些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将学生进行分类,并安排座位,成绩最好的坐在第一排,依此类推。

(六)对课堂纪律的过分要求。一些教师认为课堂就应该是安安静静的,否则就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对教室里的安静状态给予表扬和奖励,采取了中学的教育方式,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管理学专业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不会孤立存在的,它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做好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工作是做好教师教育行为转变工作的前提。只有新的教学观念,才会给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注人鲜活的动力,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行为就不可能转变。

首先,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体。课程的内涵已经发展为新的趋势: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基于这种理念,课堂教学就不再仅仅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单向传授,而是师生共同与教材的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体验。

其次,角色的正确定位,注重师生的交往。所谓交往,即共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的“师道尊严”就非要摒弃不可了。教师眼中的学生,首先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愉快、和谐的。对教师而言,他不应该是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而应该是与学生平级的组织者,所言所行,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潜能的释放。

第三,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提问面明显扩大,更大层面的学生有了回答问题或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教学的知识标高适度下调,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教师对传统意义的中差生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二)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讲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案例教学中,师生都要注意角色转换,学生只有真正地深人案例、体验角色,才会有案例情境的“再现”,案例教学的价值才能被体现。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可充当监督员,激励启发学生,监督案例分析、讨论情况;可充当示范员,向学生演示、讲解、分析案例等;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并在实施中起主导作用等。

(三)场景模拟。管理学专业课程的特点是,无法到企业中实习,因为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根本没有时间教你如何去做,更不会放心的让你去做企业的管理事宜,所以,必须采取校内场景模拟的方式达到实践的目的。

科学教学辅导范文6

关键词:中学政治;不良习惯;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143-01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习惯,很多时候这些学习习惯也会对我们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中学的政治课堂中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学习的困难以及学习效率的不高。所以在中学的政治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就成了老师的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学习习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习惯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智力方面的因素,这个因素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习惯,当然这些习惯分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不良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不良的学习习惯能够对学生的成长等产生负面的影响。

具体来讲,在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于思考训练、不断的开拓自己的视野等等。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课前不做预习、课后也不进行练习、疏于思考、在课中喜欢玩乐等等。一般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并且让学生在一个特定目标的指引下提早并且完整的完成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学习造成一定的阻碍,阻碍他们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

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主要表现如下:

(一)外部原因。造成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外部原因有家长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方面的原因。在家长那里有很多的家长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于学生疏于管教,并不能够督促他们按时的进行学习,当然有的家长则对于学生太过于溺爱,随着学生的性子,所以就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学校方面,主要表现在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很多的老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方式的运用都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的倦怠以及厌烦,并且有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差别对待也导致学生的叛逆以及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内部原因。造成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内部原因就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中学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比较叛逆,并且好玩的心理也重,很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就像是有的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不喜欢动脑筋,只是参考一些答案或者借助网络的手段去搜索答案,长此以往也就慢慢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当然有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虽然很想学习,但是一旦有同学叫着去玩乐,控制不住自己,所以也就慢慢的养成了喜好玩乐的习惯,造成疏于学业的现象的出现。

三、如何引导学生克服不良学习习惯

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所以老师要在进行课堂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中老师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

(一)分步骤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想要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就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首先在政治课堂中老师应该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意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正确的去学习政治课程;其次,老师在政治课程中应该将学生的不良的习惯列举出来,然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再次,对于不良的习惯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做一个具有操作性的长远的计划;最后,老师对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要进行肯定性的认定,从而让增强学生的信心,让他们成功的纠正不良的习惯。

(二)不断激励学生,细微之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中学生处于一个关键的成长期,他们的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的激励学生,在细微之处抓到他们做得好的地方,从而让他们不断的坚持。而对于那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老师可以不断的与学生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那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带给他们学习中的危害,从而让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学习观,慢慢的通过坚持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总结

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中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所以作为施教者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引导,让他们明白不良的学习习惯给自己的学习以及成长带来的害处,让他们辨别哪些习惯为不良的学习习惯,哪些习惯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慢慢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不断的坚持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