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改革的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新课程改革的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新课程改革的体会

对新课程改革的体会范文1

一、存在的问题

1.对教材的认识。第一,“多”――教学内容,知识技能的目标要求繁多,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一一落实,可能会有困难,即使落实了,也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第二,“杂”――课程内容繁杂,不能面面俱到,大多浅尝辄止,重点不够突出,系统建设难有作为。比如,第四章的数据库这一块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但是教学要求对这一块内容的安排总共三课时,也就是这块内容要讲,但好多内容又不需要讲,所以具体怎么落到实处,怎么实现课堂的高效,心里真的没底,感觉就是一踏入门槛,马上就掉转头出来的感觉。

2.对教师自身的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教材里大部分内容都是新增的,特别是选修模块的内容,甚至有些内容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陌生的。因此,我们教师只有自己花时间去钻研,去学习,去吃透教材,才能把知识准确传输给学生,俗语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经过对新课程一年时间的实践,从中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间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个教学课程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

1.从传统的填鸭式课堂到适合学生的“271高效课堂”。通过巧妙设计教学任务,精彩的导入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日常实际的任务之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而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经过实践达到最终目标,教师用几分钟时间作以精细点评。

2.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全面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以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自觉探索完成学习过程为特点的教学模式,这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方式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讲完整册书后要求制作电子作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一般在学生已经掌握某个或某几个软件的作用方法后,我就会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成型作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之精美的作品。

协作学习教学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学习项目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小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争论、协商。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选择、整合其他成员观点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的技能。这种教学方式也正在信息技术教师中全面展开。

三、吃透手中教材,更新教学理念

1.偏重教材的二次处理。目前使用的教材大都是非零起点,教材上认为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ppt演示文稿制作等基本技能,实际上许多学生连电脑都没有碰过,更不用说操作。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是进行分层次教学,设置活动任务时,照顾到好、中、差三个等次的同学,二是结合实际,我采用“适当增减”的方式,主要以教材为主,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2.偏重理论的教学内容解决。教材强调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由过去的技能训练转向信息素养的培养,但学生只对操作感兴趣,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特征,以及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我们如何辨别有用信息及无用信息。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信息的特征,举出事例来,这样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有事半功倍之效。

3.偏重实际的教学内容解决。本册书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主要培养学生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其实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如果直接讲获取信息的策略、逻辑运算符的使用,学生不易理解,也不易掌握,所以,这节课我设置了几个任务,任务由易到难,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

4.学以致用。我每节课都会让学生完成,要求学生在下课之前将自己的作品提交到教师机。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要想把电子作品做好,先确定主题,搜集素材,制作网站,有的同学创建得非常好,从中选出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参赛。

四、立足眼前。展望未来

对新课程改革的体会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三化学教学方向;高效率

一、新课程改革的简述

新课程改革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提高课堂效率为主要目标的,全面发展学生为基础的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的三大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强调教师成长和重视以学生为基础规定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才。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得以体现,提高了化学教学的质量,给社会培养出了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当今社会节奏的高素质人才。

二、新课程改革中高三化学的教学方向

新课程改革中高三化学的教学方向更明确,走向了对学生有利的教学之路。新课程改革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改革中改变化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在化学课程的教学方面必须做到强调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决定他们的化学学习质量。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进度,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是对化学教学的障碍,所以化学教学中必须消除这些障碍,让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2.新课程改革中重视改变化学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为基础,整体、合理地设置高中三年的教材,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高中化学不需要太多的、大量的化学教材,要整合学生用的教材,知识不要太分散,这样新课程改革中才能做到高中化学的高效性。

3.加强学生生活和化学课程内容的联系。新课程改革中要改变化学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按照学生的需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化学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化学课程本来就属于自然科学类,用不着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要以理解为目的,然后在学生理解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敢于创新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1.确定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学目标,它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化学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围绕着教学目标授课,就会大幅度减少教学目标的模糊性和随意性,便于提高化学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2.利用探究性教学。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无论是化学教学或者其他课程的教学,首先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有了对化学的兴趣才能学好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化学课程实施探究性教学要注意,在化学实验中探究,从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找到规律。

3.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提倡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障。谈到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又提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学生永远是主角,教师灵活地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位教育家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在教学各个方面起的作用不同,而且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会影响到教学氛围。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扬教学民主,跻身优化教学组织机构。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要做到让学生没有什么拘束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跟教师一起进行研究。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一言堂,学生不敢提出疑问,教师也不管学生的情况。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要消除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表示自己的热情,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有质疑,教师要善于倾听,在此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激励。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充满挑战,呼唤智慧的激励艺术。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浅谈了新课程改革中高三化学的教学方向以及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运用这些策略就可实现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海生.新课程改革中高三化学的高效课堂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12).

对新课程改革的体会范文3

【关键词】体验;数学;新课程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本人从去年开始在数学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尝试,现就这一年的体会,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2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3 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

3.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但是,由于有些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跟不上。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在黑板上绘画,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其实,教师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些学具,学生会很感兴趣的,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2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时,教师应坦诫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对新课程改革的体会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思考

初中物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升物理学习的价值,促进不同学生物理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是物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与地位,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并且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必须要适应时展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一、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物理教材的新要求

初中物理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初中生学习了解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在学会进行科学实验的同时感受科学精神,提高全体学生的认识能力与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上述目标,选用合适的教材尤为重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基础物理科学知识的学习置于同等的地位。以往物理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一直是最主要的,教材编订者在课本内提出了部分可供学生思考和动手的实验范例,但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新教材设置了更多探究活动,如物体发声、镜面成像原理、电与磁的发现等探究活动,在学习理论之前就能先通过实验了解物理原理基本表现,在学习理论时更容易理解。

2、教材结构的设计从学生的个人兴趣与认知规律出发,融入刚到开放性和实践性课题。旧教材的版式、内容均较为死板,按照固有学习思路安排知识内容,没有考虑学生接受这些知识信息时可能存在的困难,使部分知识显得乏味难懂,学生对之望而却步;新教材在编订时更多的对学生的兴趣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整个课程完整的归纳为一次“科学之旅”,给学生在提出了更多开放性、实践性课题,但没有设定唯一或肯定的答案,让活泼好动的初中生们能积极的进行思考和实验,寻找出更多的可能。

3、强调人文精神的渗透,蕴含更多科学与社会思想。人文精神的传播在曾经的物理教学中是经常被忽视的,教材中体现人文精神的材料也较少;新教材中这方面提供了大量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了解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体会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同时教材中提到的很多物理学家、研究者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初中生不仅能学到物理知识,更能感受其为科学研究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

二、初中物理教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过程中展示物理趣味

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二)增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环节

由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颂,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坚持强化训练,扩展发散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金高义,浅谈对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反思[J],中华少年,2011(3).

[2]段杰,浅谈素质教育下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方向[J],素质教育论坛,2009(4).

对新课程改革的体会范文5

关键字

农村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3.31

农村英语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碍

首先,农村初中英语课改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农村的初中英语教师,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导者和实践者,其在英语课程改革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师能够在教学理念和自身角色定位上转变理念,并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能力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农村的初中英语教师本身在教学能力和自身的英语水平上就可能和其他城市的初中英语老师实力悬殊,并且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因循守旧、不知变通,不能充分地接受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仍然固守旧的教学理念,沉迷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学理念先进的初中英语教师纷纷走出农村的初中学校,原因就在于农村初中学校难以贯彻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理念,更有甚者,有一些农村初中英语老师根本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人才,却身兼数科的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客体是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充分地接受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那么新课改实施的效果肯定不会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能够获得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因此,英语课改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注重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之中感受到成就和满足,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之中充分感受英语文化国家的文化特色,并在学习中使创新精神得到激发。但是农村的初中生很少把英语学校作为自身综合能力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看待,而是把英语学校作为一种需要完成的任务看待,作为取得中考优秀成绩的工具,学生在英语学习之中没有自主意识,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样的英语学习心态之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这一最基本的新课改理念根本得不到贯彻。

第三,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初中实施的过程中,受到学校自身因素的限制。新课程改革在英语教学上的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合作、有效实践,以上的教学活动都需要学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和设施保证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前的绝大多数农村初中资源匮乏、设施老旧,计算机、多媒体和电视机等教学媒体设施都没有配备齐全,唯有的教学设施就是录音机,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根本难以体会英语的语境、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语言综合能力得不到发展和挖掘,学生小组学习、英语实践活动等等都难以实施,英语教学效果很不好。

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首先,教育部门应该注重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培训。农村初中老师素质可能相对较差,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时候,教育部门应该及时组织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坚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信心,让他们在教育改革大潮中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每一个初中英语教师明确自己是新课改的主导者和实施者,适应自己应该在新课改中扮演的角色是培训的目的和重点。在培训的过程之中,也要让教师明白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是每一步尝试都会成功,教师要吸取在改革中遇到的失败教训,积累改革中的成功体验,坚持不懈的把新课程改革推行下去。针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培训不应该局限在说教之上,培训者更应该走向实际教学,走向真正的农村课堂,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才能让教师真正改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培训者还应该和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共同探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设计社会农村初中学习的一套教材。

第二,学校应该和上级教育部门沟通,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争取优秀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在英语课程的安排上,学校应该尽可能的增加师生交流的时间,让教学结果尽快地在师生之间完成反馈,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教学在哪里出现了问题,教学是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还应该积极和上级部门沟通,争取将计算机、电视机和DVD等教学媒体引入到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之中去,让学生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之中去学习英语。农村初中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如举办英语角,学生读书会等活动。此外,农村初中应该注重人才引进工作,吸引优秀的英语教育人才来提高整个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英语教学的教学水平。

第三,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最需要改革的地方就是转变学生的英语学习理念,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英语学习进程,并据此制定有教学难易梯度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英语课堂上获得学习的乐趣,取得进步。教师也要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学习是培养他们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步骤,英语能力对于其以后的学习和就业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习英语不单单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我。学生了解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之后,在英语课堂上的参与度才能提高,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冯素兰.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反思[J].外语教研,2005

[2]陈细波.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障碍及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

[3]路艳.初中英语课改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2

对新课程改革的体会范文6

新课程改革明确的指出,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的着力点应当是合作式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久是有限的,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尝到众人智慧的力量,共同进步的喜悦。培养团队协助意识,集体精神,这正是我们长期应试教育下广大学生缺少的东西,唯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思想不断的进步,视野更加开阔。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倡导终身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变。而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的强调竞争,使得有些同学把比自己强的同学视为眼上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同学之间勾心斗角的事常有发生,造成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环境下,使得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得不到健康的发展。要倡导高效、开放的学习方式,同时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由教学的整体化转向教学的个性化。在课堂上经常听到教师这样说,“我们只能顾及到绝大多数同学,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要求”。因此,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面向的对象是整体而不是全部,是局部而不是个体。他们不允许有非整体的个体产生,否则他们认为原定教学计划将无法完成。久而久之,同学们便向着老师规定的方向去发展,丧失了学生自我的个性,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便这样一天天被消磨,也就不必奇怪怎么会出现当今这种教育局面了。因此,我们的教师应当具备宽容之心,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待学生非整体性的个体,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我们也就不能统一规格,统一要求。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快慢,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学会发现、了解并研究不同学生间的差异,为每一个同学建立一个动态的学习资料库,资料库中详细的记载每一个同学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学生风格等,还可以记录每一个学生对各科知识的掌握情况,甚至可以细化到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熟练程度。再定期的对这些资料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为每位同学量身制作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个体化,做到因材施教。

课程历来推动着教学的运行。新课程对教学的影响力在明显地加大。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教师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因此,教师需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首先,我们的教师自身应当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多年的教学让我们的很多教师患上了一些教师特有的职业病。具体表现在对成绩好的、表现好的带有一定的偏爱,而对于成绩差的特别是表现差的带有一定的歧视,这种病态在教师中普遍、广泛的存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的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的会造成学生心理扭曲,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影响其人格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待学生不能存在丝毫的偏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个学生如同己出,在教学中实行仁爱、博爱教学,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应当一视同仁。且每一个学生本身便于工作要承受社会、家庭、同学间的压力,因此,我们不应当再给学生任何学习以外的压力,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教学过程受着多个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整体观念把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迪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把学习变成较为轻松的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