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基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改革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改革基础

教学改革基础范文1

摘要: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应该在选择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期末考核和辅助手段方面有所突破,本文对这五方面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突破口,希冀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一反面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学生不易理解会计科目和会计流程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处于初级阶段,是学生认识会计、接触会计的桥梁,但是,基础会计的教学往往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因为基础会计里包含会计科目、会计原理较多,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影响其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过多注重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过多引导,又容易造成学生对会计科目理解不深刻,对会计流程不熟识,不能以谨慎的态度对待会计票据,在学习会计的道路上走不深远。所以,怎么让学生既能深刻理解会计科目,又能保持对学习会计的兴趣,是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关键点需要把握。

一、选择教材方面

选择教材方面,应尽量选择多例题多案例型教材,例题量即要大,又要简单,切合教材的每章节。让初学者觉得较容易,才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与中级会计乃至高级财务会计内容有交叉,但事实上,好的系列教材交叉部分不会很多。所以,在选择教材上主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第一、所选择的教材配有课后习题,且题量大,题目较容易。

从初学者介入会计行业学习来看,有大量的初学者因为入门较困难,过多会计科目要记忆,往往对学习会计失去兴趣。所以,较容易的课后习题会让初学者产生学习的兴趣,另外,题量大能帮助初学者记住会计科目的各种用法,通过题目能使初学者更为深刻的理解会计科目。

第二、所选择的会计学教材应有案例,并有案例分析答案。案例分析题营造了相应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所以能让初学者通过想象真实地感受到会计从事工作的范围。并且案例分析题应该配有答案,使初学者在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思考和理解参考答案后,进入会计的思维状态。

第三、解释语言浅显,但道理深刻。一般初学者对于会计语言,比如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折旧、转出、转入等等都要理解很久。这些名词对于会计来说经常接触,讲授的人往往自己觉得很容易理解。但是,初学者会觉得这些词语很深奥,所以作为一本好的教材,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会计术语逐渐导入教材中。

二、教学手段方面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教学变得轻松、便捷,增大了课堂含量。打破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严格界限,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将账、证、表等实物及填制过程直接展示给学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方面

首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将一些难以在课堂上全部讲授给学生的会计法律法规、案例材料以及参考文献等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比如,采用提供给学生资料名称或搜索途径,由学生自行查找,再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扩充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加强。

其次,利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于会计流程有比较深刻的认知,比如让学生分组形成模拟简易报表小组,给出案例,由学生制作简易报表,然后将学生分组,对于简易报表的制作流程,以及简易报表的财务分析,进行展示、报告。最后根据报告的情况评定成绩。

再次,利用电视剧、电影等资源诱发学生对于会计的兴趣。将反贪电视剧或者各种形式的电影中部分涉及会计的内容截取,在讲授时,给予学生适当展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的作用和在实务中会计工作的具体步骤。

四、期末考核方面

应改进期末考核的方式方法。将理论考试作为半期考试,而期末考试可以设计案例实作。比如将财务数据和单据给学生。让学生从会计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的登记、总账的登记等,最后到报表的填制。其考核要点包括:1、帐户和复式记帐:(1)为有关经济业务编制各种会计分录;(2)编制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2、会计凭证实训:(1)认识各种不同类型凭证的区别和联系,(2)练习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2)练习记账凭证的编制、审核及会计凭证的装订。3、日记帐的登记:(1)根据已经编制好的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手续登记日记帐。4、永续盘存制与存货明细帐的登记:(1)练习永续盘存制下存货明细帐的登记;(2)对总账与所属明细帐进行核对。5、错帐更正,练习采用适当方法更正帐簿中的错误。6、记帐规则与结账:(1)月末,结出本月发生额及月末余额;(2)年终,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及年末余额;(3)年终,将本年余额结转下年。7、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1)查找未达帐项;(2)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8、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1)编制帐项调整和结帐前科目汇总表;(2)根据帐项调整的会计分录(记帐凭证)编制帐项调整后结帐前的科目汇总表;(3)编制科目余额表;(4)根据科目汇总表和科目余额表登记总账并进行结帐。9、财务报表的编制:(1)编制科目余额表;(2)编制资产负债表;(3)编制利润表。

五、实践辅助教学方面

现在《基础会计学》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在会计实验室中手工模拟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和业务。(2)上机操作财务软件,用计算机实习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3)实地到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教学实习。

《基础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应该熟悉基本的帐务处理程序,掌握基本的会计操作技能。所以,教师应该准备合适的模拟操作的题材和会计用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页、科目余额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创造和布置好实训的条件。

总之,让初学者对会计学产生兴趣,尽快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必须要从以上多方面下手,齐抓并进。(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2011年度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10115.

参考文献:

教学改革基础范文2

1.教风方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对全院正在学习基础医学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在校本科大学生,按学院、专业和年级进行分层抽样,共6个学院、10个专业的在校本科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57份,收回率为91.4%。调查以二、三年级学生为主,二年级学生占56.13%,三年级学生占43.79%。其中男生占45.7%,女生占54.3%。调查形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笔者通过访谈,深入学生所在学院了解情况等方式对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扩展。70.2%以上的学生对基础医学院授课老师的职业道德和授课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较满意。37.2%的学生喜欢活泼的教学风格。33.9%的学生提出教师在授课时散漫、随意,重点不突出等问题,29.1%的学生提出一些老师在对上课迟到、早退及违犯课堂纪律的同学置之不理,有的教师知识不牢固。并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2.学风方面的调查结果。学风是一所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重要体现。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优良的学风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调查内容与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经常去图书馆和教室自习的学生,选占68.6%;平均每天课余自学时间,1~2小时以上的占44.6%;2~3小时的占38.7%;不督促,能主动学习的占52.1%。对外语和计算机课程考试的认识是:38.5%的同学对待外语四、六级考试及计算机考试的态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13.2%的同学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对以后就业的形式不是很乐观。72.1%的同学认为考试不应该作弊。有极少部分同学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的现象。

二、改进教风、学风的策略与途径

好的教风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针对学校目前教风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谈一下加强教风建设的途径。

1.加强教风建设实效性的对策。(1)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断地运用新科技为教学服务,通过多媒体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双语教学等途径,把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以学生为中心,知识、能力、素质“三全”的育人观贯穿于授课过程中,充分展示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2)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以优良教风促进学风建设。实行班级“导师制”。聘请有科研经验的博士、副教授职称的任课教师老师担任班级导师,与各班学生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要求“班导师”做到以高尚的道德品质感染学生,以良好的教师形象影响学生,以精湛的科研技能带动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励学生。(3)积极组织各项教学活动,总结优秀的教学方法。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基本功大赛;多媒体、微课比赛活动;优秀教案讲稿评选;教学质量优秀评选;优秀实验员评比等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努力从教的积极性,营造良好教风氛围。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我们总结出的教学方法:以“对话式教学”引导学生、以“延伸、启发式教学”打动学生、以“快乐式教学”愉悦学生、以“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以“方法式教学”武装学生,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推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基础课程变得生动。

2.加强学风建设实效性的对策。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体风气还是令人满意的。去图书馆和教室学习的次数、每天自学时间、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从参加四、六级英语及计算机考试增多的现象看,可见社会环境因素对学风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学风建设与教学、管理密切相关,与教学和管理相结合,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去,只有通过学风建设才能实现教学与管理合作共赢。因此我们采取了一些促进学风建设的措施:(1)开展晚自习和综合测评促进学风建设。做好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形势下,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把握好学习的方向和专业兴趣。(2)加强考试管理促进学风建设。对于学生考试作弊,是学校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我们基础医学院认真贯彻“严考促学、严考促教”的指导思想,从考试环节、考试细节入手,加强对师生的考试教育和要求,大力宣传诚信为本的意识,严谨考试纪律,最大化的减少甚至杜绝作弊现象,以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每学期期末对全校学生进行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自身道德素质,把考试作弊动机消除在萌芽状态。针对那些在考试中作弊的学生学校必须给予严肃处理。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履行监考义务,并加大院系、年级办两级督查力度,健全监督机制。(3)注重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与学风建设相呼应。五种能力即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将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与学风建设、考研、就业结合起来,加强了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同医学学科的结合。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风建设。从大二开始,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学校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让学生联系教师直接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工作中,通过申请申报课题和查阅教科书、参考书、网络收集查找信息、撰写论文的过程,使科研能力进一步得到系统培养。

三、“教风带学风、学风推教风”“双动”模式构建与实践

1.融入新生力量,加强师资结构建设。我校在本科学校评估前后引进大量青年教师,这给师资队伍增添了活力,改善了教师队伍年龄、学历结构,但也存在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授课能力上的不足。所以教风建设就要培养一支教学功底过硬的教师队伍遵循医学教育规律构建多样化培养模式。在抓好教风建设的前提下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和就业观,这是学风建设的基础。

2.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推动教风、学风建设。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动地位,教风建设是关键、是核心、学风取决于教风。总之,教风与学风建设相结合,是学校教育教学中永恒的工作任务,基础医学院全体教师要把“育人”放在首位,转变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把传统的封闭式、注入式、单向性教学转变为开放式、对话式、双向性教学,把教学同科研实践及学生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以学生为本,五种能力培养”的建设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并贯穿于全部业务工作中,常抓不懈,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积极努力。

教学改革基础范文3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8-164-02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的基础。企业的经营过程本质上是资金的运动过程,基础会计学正是学习如何核算和监督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因此对理解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基础会计学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目前,许多高校越来越关注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最基础的课程,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改革更是刻不容缓。

1基础会计学教学现状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在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实践环节较弱,双师型教师缺乏等等,主要表现为:

1.1教材内容落后

我国的每次会计准则和制度修订后,教材更新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新准则、新制度不能及时调整,新的会计科目和要求,无法在教材中体现,教材内容严重滞后,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再者,现行基础会计学课程教材的编写是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基础上编写的,而近年来会计电算化普及率较高,教材内容相脱节。这样,教材内容总是落后于现实经济生活,那么也就造成教学内容的落后。

1.2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高校教师授课,依然以课程教材为主,会计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作为主要手段,这种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实习的资料和设计与企业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差距,学生虽学会怎样编制会计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工作后遇到实际会计工作中复杂的业务还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不会办理会计相关业务,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还有教学中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安排不科学,整个会计专业课教学中实践学时安排较少,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很多高校仍在探索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1.3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很多高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以企业财务会计为主,其他行业会计一般涉及较少,不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就业后很难马上适应工作。再者专业课程的安排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是相辅相成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但会计专业课和会计模拟实操课是相互分离的,不在同一门课程上或不在同一学期上,学生不能及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还有课程学时安排不合理,例如理论课时较多,实践课时较少,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1.4实践环节很难满足教学需要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模拟真实的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理论。但是当前高校会计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较多,例如:

(1)实践课程缺乏仿真性

基础会计学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手工记账为主,实践内容所涉及的业务范围较窄,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是教材打印的样式,涉及的凭证、账簿类别比较少,缺乏真实感,尤其是原始凭证,学生很难有填制真实凭证的机会,会计岗位设置也不够明确,也没有采用轮岗制。而且实践课程大多在进行课堂教学,很难形成一种仿真的模拟环境,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无法整体把握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2)实践课程缺乏技能性训练

基础会计学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一些会计人员基本技能的训练,比如点钞、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等,学生参加工作后,很难立刻胜任会计实际工作。

(3)课堂教学缺乏真实经典的案例

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后,利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自觉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会计基本技能水平。但目前基础会计学教材中,都很少有综合的或经典的会计教学案例。

(4)学生校外实习效果差

很多高校每年都安排学生的专业实习,但是直接到单位实习往往会遇到一些阻碍,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单位一般不喜欢接受学生实习,即使能够到单位实习,实习周期比较短,实习的学生一般固定在一个岗位,即使这样也很难接触到实质的业务,更不能全面接触所有的会计业务,因此实习效果较差。

2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如何让学生较好的掌握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教育模式的改革:

2.1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改革

为提高学生会计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技能,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一般应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式、账户和复式记账法、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建账、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对账、结账、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职业道德教育等等。针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对一些重要章节,如会计要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账户体系与分类、会计报表等内容的讲授应分配相对多的课时。再者会计专业政策性强,每年都会出台相关的会计政策、法规。高校应时刻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安排相关部门调整教学大纲,并围绕大纲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如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最新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扩充信息量。选择教材时也应注意选择教学内容充实、知识更新速度快的教材。

2.2加强会计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会计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而目前许多高校不重视教师的后续培养,不重视培养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因此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为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如何加强高校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及时交流教学经验,促进教师间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有计划地安排会计教师到企业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挂职,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更好的完成会计教学任务;(3)每年选派教师参加新会计准则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更新会计教师的理论知识,拓宽教师专业知识广度;(4)提高会计教师的科研水平,从制度上鼓励会计教师撰写会计方面的论文,参与新教材编写,申报相关科研项目的,建立奖励制度。

2.3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校要提高基础会计学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1)在课堂中融入案例教学法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初学者来说,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剖析会计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中去。例如在讲授销业务核算时,可以设计现实的企业生产运营案例,在讲授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后,可以设计能反映完整核算过程的综合案例,要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激发学生积极自觉的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好的案例能够使学生对会计学习形成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要做好案例的设计与教学工作。

(2)在课堂中运用会计图解法教学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紧密结合的课程,文字与语言表述很难使学生掌握好会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图解教学法,简单易懂,直观形象,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会计处理程序,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非常抽象难懂,教师可以做成图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再如,在借贷记账法应用的教学环节,账户间的对应关系不好理解和把握,教师可以运用图解法构建一个账户体系的对应关系框架图,使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掌握。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化的要求,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基础会计的教学。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通过计算机课件、电视录像片、会计教学软件,把晦涩难懂的理论以最直观、最形象的形式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学习会计要素时,可以采用动画、图片、视频等形式将会计要素内容表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学习整个生产经营环节的核算时,可以用视频展现模拟现实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形成多媒体网络教学,运用网络优势,扩充学生信息量。

2.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基础会计学的课程特点,单纯的理论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开设会计电算化实操课程

当前,由于实行电算化管理,可以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因此会计电算化在企事业单位普及率相当高。在高等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就随之成为必然。然而,目前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软件教学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滞后,教学方法不灵活等问题。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采用金蝶、用友财务软件公司开发出来的财务核算软件,学校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进行真正软件的实操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会计知识在真实的单位财务软件中的运用,提高会计核算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

(2)建立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

基础会计学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上岗操作,但目前单位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建立会计仿真实验室,选取企业真实的业务资料,按实际工作流程和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是解决这一矛盾的良好途径。学生对教学资料认真分析,运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对科目的设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纳税申报、编制报表等会计循环的各个环节都实际动手操作,还包括阅读会计报表和报表分析,在操作过程中体会真实的会计工作。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每门课程教学期间,可设置针对课程内容的课内实验课,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纳税申报等实验。在理论课程开设之后还要设计综合性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和责任,在实操教学中采取“轮岗制”,将学生分组,每组充当一个财务科室每一岗位、企业主要与财务上工作岗位、银行与企业工作岗位。还将财务科室组分配不同的岗位,针对每个学生安排出纳、记账、成本核算、税务、总账、财务主管等岗位,并确定其职责,定期轮换到其它岗位,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各项业务。学生在掌握会计手工工作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电算化实验,要能熟练运用常用的会计软件进行各模块的操作与维护,处理单位日常的会计业务。因此,建立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应注意包含手工和电算化两项功能。

(3)适当安排校外专业实习

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的业务和场景毕竟是模拟的,与实际的会计工作还是有一定差距。学校应每年安排学生参加校外专业实习,聘请资深的真正的会计人员讲解会计工作流程,并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答,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应从各个角度加深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青玉.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9(1).

[2]徐娜儿.浅析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2008(3).

教学改革基础范文4

关键词:职业和岗位要求;教学环节功能;教学改革

课题编号:Y16035

一、《管理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专业人才培养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管理基础》属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期课程。《管理基础》的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工作岗位的管理素养,基本管理思想、方法,及现代管理理念,掌握岗位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计划、组织、领导、及控制知识重点,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课程教学应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物流管理岗位特点进行设计、实施、及考核评价。

二、教学设计

1.教学要求与内容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管理基础》的教学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者、管理思想与理论、计划、组织工作、领导、控制、创新等七部分内容。如何在各教学环节实施各部分教学内容,并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根据课程中的知识点,依据职业和岗位要求、知识点内容与学生接受水平的差距,识别课程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难点知识制约课程在岗位的关键应用。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如表1。

2.教W环节

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内容分解到各环节。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教室、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三个环节。依据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的功能,分配不同课时量,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各环节的课时量、主要功能及教学方式如表2。

三、教学考核与评价

课程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按照“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的方式进行。“学生评教”采用学院教学评价考核要点进行。“教师评学”按各教学环节进行。对教室教学环节,按课前、课堂、及结课三个阶段进行。课前评价,根据教学重点设计考核要点,以学生自评为主;课堂评价,按学生课堂积极性、学习效果、知识掌握与理解等,设计考核要点,由主讲教师进行考核;结课评价,采用课程综合考核的方式,由主讲教师进行考核。对实训室教学环节,采用课前评价、过程评价进行。课前评价,根据教学难点设计考核要点,以学生自评为主;过程评价,按学生实训积极性、难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等,设计考核要点,由主讲教师进行考核。对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考核与评价,采用岗位考核进行评价,根据课程与岗位要求,设计考核要点,由实习教师进行。教师互评,根据课程标准、实训大纲、实纲的要求,设计评价要点,由各环节的辅导教师对主讲教师进行考核。通过课程的教学考核与评价,实现教学相长,及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四、课程改革特色

根据职业和岗位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接受水平,识别课程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并赋予各教学环节的主要功能和教学方式,学生课前自学,各环节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相互配合,完成教学过程。

在课程教学的评价与考核方面,细化教师评学,根据教学过程分阶段动态考核,结合各环节的教学功能设计考核要点,客观评价,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教学改革基础范文5

【关键词】中职 电工基础 实践 理实一体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43-02

当今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给我国中职学校技术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仍旧用过去以传统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就会使学生的能力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越来越远,很难适应现代社会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发展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对专业基础和专业课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等,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对中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是中职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一、《电工基础》施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工科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中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的坚实基础,在专业可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树立一定的专业意识,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以上情况和现行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改变电工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实训实习过程,推行电工基础教学理论一体化建设和探讨很有必要。

二、《电工基础》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1.全面分析当前中职教育形势,把握学生

中职学校的老师很多都说学生难教。从中职学校学生的来源看,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是在初中时学习不够好、基础差、表现一般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初中时,有些就已经开始厌弃学习,加之现在的农村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的多,“留守儿童”多;他们接受父母的教育、管束较少,自由懒散喜欢攀比经济也比较宽裕,学习的劲头不足,厌学情绪浓。这是现在必须面临的中职教育形势,中职学校的老师,应该把这个问题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搞好职业教育。

《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课程。课程对初中物理有一定的要求,但又与初中物理成绩的好坏没有必然的关系。《电工基础》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多年来,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理论时总不如学习该课程实训课时积极性高。在学生就业以及后续发展上,教师既要搞好学生有兴趣的实践实训,又要提升学生的课程理论学习;既要把握学生的整体趋势,又要分析个别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个性差异等方面。

2.更新观念,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高的,不仅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专业教师必须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在一定期限内,取得中级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

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不同于普通中学的教学过程;它在教学目标上,有明确的专业性;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探索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的学习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校还是延用了以前教师在讲台上讲授为主,学生在座位上听讲为主的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劣势比优势多。如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变弱,学生创新能力受到抑制,专业知识只掌握在表面层次上,没有过硬的实际应用能力等。因此,必须创新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如在“电工基础”教学方法上,不但要发挥老师“教”的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学”的主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融会贯通知识,正确应用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等。由于现阶段学生对感性认知接受能力比理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多媒体教学;应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使学生有感性认识。如交流电有些抽象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讲很难想象,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使学生加深印象。进行探讨式的学习方法,在中小学进行学习时,都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能是机械式的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养成了听教师讲解的单一学习习惯,而对知识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十分有限。中职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一线高等技术工人奠定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如何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问题,然后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大家讨论、分析、总结;同时教师进行指导,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形成经常向他人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明确问题、设计方案、选择方案、组织实施、具体检验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这些高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采用相关软件(Proteus、Multisim、Protel2004等)进行演示和仿真,这样既加大了课堂教学范围,又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如: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对基本电路原理或定律进行演示和验证实验时,采用Proteus电路仿真软件进行教学是再合适不过了。实践证明:设计一些仿真电路图,并用于教学加以演示和仿真实验,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优化课程教材体系,进行理实一体化建设

电工基础课程教材内容基本上按直流电路、磁场和磁路、变压器、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等部分组成;通过多年的教学,教材进行了几次修订,增加了许多实验的部分,比较通俗,使学生尽快进入实际应用。另一方面,在教材中适当增加了新技术内容,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理解。但有些内容没有必要进行讲解;例如:戴维南定理就可以进行删减。许多新版本教材较旧教材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演示,还要让学生来做,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深的感性认识与体会,并大大拓宽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只要不断优化电工课程教材体系,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大胆创新,重点讲解实践和有实际运用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为理论实践一体化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针对《电工基础》课程的特点,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把每一章看作是一个项目,该章的每一节看作是一个个的单元,该节的每一个知识点看作是一个个任务。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也可以以一个个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完整项目,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同时注重实际应用及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弱化理论分析及数学计算等内容,充分考虑中职学校教学实验、实训设施的情况,使整个内容实现教学理实一体化。

4.改革学生评价方式,为理实一体化建设服务

中职学校有效教学评价的特点:(1)发展性――不仅对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评价,同时还要考虑过去的水平,以及其发展的趋势。(2)指向性――进行评价指向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3)全程性(过程性)――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电工基础课程应用性、实践性较强,而一次性卷面考核方式很难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真正学习成绩,改为不仅关注评价结果,更加关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促进学生发展;不仅期末给学生发一个学期的“成绩报告单”,还要使评价日常化,通俗化,一个口头表扬,一个作业评语,都可以表现出教师对学生发展的鼓励与肯定。对中职学生来说,更应体现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要评价学生处理各类实际问题的经验、技能和技巧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中是否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内容。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目前单调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的教学环境,改变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厌学的现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促进中职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电工基础等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在教学改革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例如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学生数量多,设备配置不能完全满足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等;但只要我们能够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进去,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理实一体化建设将会取得更大进展,中职学校将会培养更多社会所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福、于建福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3月

[2]刘志平主编《电工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3]《电工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10年4月

[4]周润景,张丽娜,刘印群等编著《PROTEUS入门实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

教学改革基础范文6

关键词:理论力学;教学改革;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31-02

一、引言

理论力学是工科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在学生已有的中学力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对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具备对这些力学模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能力,具备利用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我校的理论力学是一门面向全校开设的基础课程,授课采用两本教材,一本是洪嘉振教授等编著的《理论力学》,该教材从矢量力学出发对概念进行阐述,授课对象为机械类专业学生;另一门教材为刘延柱教授编著的《理论力学》,该教材从传统的结构力学出发进行描述,授课对象为船舶工程、环境、土木等专业学生。我校的理论力学于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和教学体系。以下以机械类专业的理论力学为对象,介绍课程的教学体系与改革内容。

二、教学体系与改革

1.教学内容安排。本科生理论力学研究的对象为刚体,主要讲述平面问题,授课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三部分。我校机械类专业的理论力学授课学时为81学时,课程于大二上开设,学生人数500多人,由4~5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课程内容安排为:绪论2学时,数学基础5学时,静力学12学时,运动学14学时,运动学计算机辅助分析8学时,矢量动力学基础10学时,刚体动力学8学时,分析力学14学时,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8学时。教学所用教材是从矢量力学对问题进行描述的,因此在正式进行理论力学教学内容前,安排了5学时的数学基础授课,介绍教材中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并且统一符号表达。目前大型工程软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大量使用,是现代工程设计的主要手段之一。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内容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与大型工程软件应用相接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应用软件的理论构架和计算方法。理论力学中,静力学内容较为简单,难点在于摩擦平衡问题。运动学主要包含定点和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其中动点问题是难点。动力学中,碰撞问题需要用到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的积分形式,拉格朗日第二类方程涉及到动能定理的内容,因此动力学内容的重点是碰撞问题、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拉格朗日第一类方程和第二类方程。课程安排有期中和期末考试,不占教学学时。期中考试内容为静力学和运动学,期末只考试动力学。因为动力学内容中需要用到静力学和运动学的知识点,例如采用达朗贝尔原理解题时需要用到静力平衡和运动学中的加速度分析等,因此期末考试事实上是对理论力学所有知识点的测试。

2.多媒体技术应用。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在高校的授课中得到了大量使用。使用电子教案后,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开展课堂讨论,实现启发式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应在电子教案的制作上和内容安排上做足功夫。以往板书教学的优点是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有充足的时间做笔记,课后复习时对课堂内容的印象也较深。电子教案很容易使得教师讲课内容快和产生“走马观花”现象,导致学生来不及消化课堂内容。因此,电子教案的使用应当注意如下问题:一是电子教案的内容安排上应当尽可能地接近板书形式,前后内容进行有效关联,便于学生理解;二是进行电子教案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关键知识点应该利用板书进行辅助;三是教师应当掌握好讲课速度和授课技巧,不断进行课堂师生互动,实时掌握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要取得好的讲课效果,任课教师应当不断磨炼和提高个人授课技巧,提高电子教案的实用性,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论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目的。我校的理论力学电子教案多年来根据使用情况和学生的反馈不断得到完善。为了给学生一个直观认识,电子教案中针对教学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开发有大量的动画显示,这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中,针对航空航天和机械等系统,穿插了一些科研介绍,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多年的教学实践显示出,该电子教案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实效,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开发电子教案的另一个目的,是可以为兄弟院校提供教学参考。

3.计算机辅助计算基础与应用。以往的理论力学课程较少涉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内容。对于实际工程系统,目前计算机辅助分析已经成为现代工程设计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且已经开发有成熟的大型工程应用软件,这些软件是基于力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开发的,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我校的理论力学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内容,开发了《理论力学求解器》软件(在纸质教材中附有光盘),并且分别在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计算机辅助分析理论教学内容结束后,安排学生上机实践,进一步理会理论力学的关键知识点,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大型工程软件的构造和计算方法等有一定的认识,领悟掌握好理论力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工程服务打下基础。采用以上教学改革措施,可以达到理论教学内容与工程应用软件相结合的目的。

4.实验教学。我校的理论力学课程安排有实验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振动、、综合演示等实验。学生可以按学号登陆“工程力学教学基地”网站(http://),网上察看选课办法和实验要求。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利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实验,并且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教学由工程力学实验中心教师承担,不占理论力学的教学学时。实验作为理论力学教学的辅助功能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达到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目的。近年来,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对大量的教学实验进行了更新和改造,充分应用新的实验技术和结合工程实践,开发出了一批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供了条件,详见以上的教学基地网站。

5.课程网站。我校的理论力学建设有课程网站(http://),该网站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和多媒体先进的表现手段,营造一种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完整、系统学习理论力学的环境。课程网站是一个教师、助教、学生共同参与的助学平台。通过课程网站的讨论区和留言区,教师还可以收集校内外的反馈信息,作为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的参考。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