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观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观的内涵范文1
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是丰富的而不是单薄的、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不能把科学发展观仅仅理解为一般的个别论断。如果要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做一个简明概括,那就是*报告所概括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我们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容,又要具体认识这四个方面的各自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就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以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同时要关心每一个人的利益要求,关心人的价值、尊严和权益,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
科学观的内涵范文2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科学观的内涵范文3
关键词:台账管理法 首问责任席 告之书 岗位工作手册
1.台帐管理法的内容
1.1首问责任席
行政机关很早就在推行首问责任制,这一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标志,但是,这个制度因设计缺陷而长期被休眠,挂在墙上,很多干部凭自觉性、凭良心在选择地执行这一制度。机关不良风气从这里开始产生。首问责任制与首问责任席的区别在于:首问责任制是问到谁谁是首问责任人,而首问责任席则是用制度指定一名带班领导为当日的首问责任人,对责任进行了法定。避免了责任的回避和推诿。
首问责任席应设在机关办公室或办事窗口,工作任务就是:①对本单位职工考勤进行监督。②对来人来访进行登记和接待,签发“首问责任告之书”。③对办事流程进行监督。④对单位职工的工作去向进行审核。⑤对单位职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审批签字。⑥记录当日工作情况。并录入单位网页接受社会监督。
1.2首问责任告之书
首问责任告之书的设计,是基于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而设立,首行字要有“XX单位首问责任告之书字样,有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席值班领导干部)的亲笔签名和单位印章。上面有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条文,特别是一次性告之制度。最后还要有监督单位的联系方式(上级纪委监察局的电话)。办事群众执有领导签名的首问责任告之书到相关部门办事,如能当场办结则必需当场办结,如不能办结,办事人员则要在告之书上写明原因,或告之所需要的相关手续。如系重大疑难问题,当事人对政府工作人员答复不满意可持告之书到法院进行诉讼。既能规范行政行为,也能让事情得以明析。利于解决也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1.3岗位目标台帐
单位要为每个岗位设定工作目标,以文件下发。使工作人员清淅自己的工作内容、职责职权,哪些事必需作为,哪些事不能作为。岗位目标要以台帐的方式建立,使之明确简洁、数字化。应当包括工作计划、工作进度表等。这些内容要按照有利于服务群众的方式进行公开。实现岗位目标台帐管理以后,可以实现”AB岗位实时转换。便于工作人员和监察机关清楚目标岗位的状态。便于管理与考核。岗位目标台帐与单位的总目标是一个系统内的对应关系。
1.4建立工作日记
工作人员必需用专用日记本准确记录当天的工作内容、进度和结果。如果有领导临时交办的事项也要记录在案(指工作范围以外的),在每天下班前或第二天签到时交由首问责任席领导签阅。工作日记在年终时交由单位建档保管,便于事后监督。
1.5岗位工作手册
岗位工作手册是工作人员的上岗工具,每个岗位应当根据工作特点建立和完善工作手册。岗位工作手册必需要简单实用,有与工作岗位、服务管理对象相关的法律法规、工作信息、联系方式。服务(管理)对象的资料要完备详实,有的岗位还应当包括应急处突预案。
2.台帐管理法的价值
2.1整体性
将单位一段时间的运行看作是一部总帐,哪么每个工作人员的行为、发生的事件、往来的经济财务等都是一笔笔流水帐,这个帐面总体平衡。如果缺失了哪一部分,就会很快被发现。将每个个体纳入整体。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既相互监督又形成合力。如果以一个区域或全社会为一本总帐,则会形成全社会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监督,比如,一个单位在资料上显示接待上级X局工作人员,则要在上级X局的台帐系统中显示该情况,而X局工作人员则不会为下级的灰帐买单。这样就增加了下级单位造假成本。
2.2监督性
台帐管理法的作用就是监督性,这个监督性首先来自于制度设计,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有记录,他时刻提醒工作人员要按规矩办事,一个错误行为可能会被终身追责,只有按章行事才于法有据。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首先就会受到当事人的质疑可能面临投诉或,增加了惰政的成本。面对服务对象,他们既是我们的管理对象,同时,他们也是监督我们工作的有力主体。首问责任席为我们监督行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服务对象有最好的监督凭据,这是任何一个单位或工作人员无法回避的公开透明行政程序设计。工作日记为过程监督和后续监督、第三方监督提供了监督数据平台,上级单位或纪检监督部门随时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真正实现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还有一个来自于同事之间的监督,台帐管理法为个体评先晋优提供了真凭实证。结束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不干一个样的行政机关大锅饭时代。让个人的工作业绩得以量化。工作质量得到提升。形成工作单位同事之间的正常竞争。同时也形成了内部监督。
2.3规范性
规范性是台帐管理法的有效形式,根据服务性质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各单位设计不同的管理服务流程,按程序办事就成为了可能。目前,在很多单位,并不缺乏完备的规章制度,但是,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依然存在,主要是缺乏一个让工作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的制度。台帐管理法及时充当了部门的“程序法”,实现了行政单位的规范运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法行政。在台帐管理法面前,工作人员只有按章办事、以法行政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科学观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关系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这是继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家出台指导意见之后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三步走”工作部署全面完成,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了整体推进、全面实施的阶段。中原经济区作为中部地区的区域经济优势进一步凸显,这也为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内涵阐释
(一)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内涵
科学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中心环节离不开教育和科技,没有高精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就形成一句空话。研究型大学、学术型大学是形成创新人才的基础和摇篮,只有不断的提高这些学校的办学实力、办学水平,才能不断的为国家输送大量的高端创新人才,从而推动科技的发展。同时,职业学院、民间办学等各种形式的办学又为国家输送各式各样的专门人才。
1. 高等教育与区域教育结构的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在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没有基础教育的健康、稳序发展,就不会有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教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上到下的过程,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应统筹兼顾,要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一个良好的轨道上运行。
2. 高等教育结构内部之间的协调发展
要注意高等职业教育、综合研究型大学、普通本、专科之间的协调发展。不同区域之间,可能对学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在人口劳动力都很丰富的河南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职业技术人才,这是当前国家职业人才的一个缺口,各地用工荒就说明了这一点。如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应加大对研究型大学、学术型大学的建设,争创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也应加大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力度。
(二)经济的科学发展内涵
经济的科学发展是指落后国家摆脱贫困,最终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经济问题增长和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口结构、政治结构等之间的协调和优化。经济的科学发展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也不能等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仅仅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的产出(Output)的增长。经济的科学发展则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等等在内的变化。经济增长的概念较狭小,偏重于数量的统计,而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既包括数量又包含质量。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不等于经济发展,它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早期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混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践中单独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却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结局。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但有了经济增长也不一定有经济发展。如果由于制度上的原因,产出增长的结果是两极分化,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产出有快速的增长,但产出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无益于国计民生,而是国民经济的虚耗;为了片面追求快速的产出增长,不顾及广大民众的福利,不考虑付出的社会代价,就不是经济的科学发展。
二、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和资金作为后盾,高等教育培训人才又哺于区域经济发展,两者是一对相互依存的互补关系,只有两者的同时发展才能起到一个合力,促进区域各种产业及文化的科学、合理、稳续、健康发展。
(一)经济学视角的二者关系分析
经济增长为教育科学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教育一定程度上是指通过人力投资的基本形式,按计划培养和训练劳动能力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的投资和经营可以看作是一个产业的一种投入产出过程。从负担的主体角度看,教育成本可以分为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两部分。教育科学发展,在根本上是要保证长期和持续的教育投入,但这必须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
经济增长对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还决定着劳动力的素质和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从根本上说,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最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既决定着教育投资的需要量,也决定着教育投资的供给量。这必然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与经济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在数量上相协调。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统筹兼顾。在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上,要考虑到区域之间的差距,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全国的经济发展,就要发展全国的高等教育,不能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仅仅几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在发展好东部、沿海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应积极发展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各个地区经济结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合理高速教育结构,从而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应兼顾当地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在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上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一个学校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投入问题。只有高校各个部门的建设、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等都需要资金支持,只有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才能换来各类人才的回报社会。
(二)教育学视角的二者关系分析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教育经费和基本教(下转第282页)(上接第280页)育支出等。同时,又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科研、技术等方面的人才。高等教育通过各类高校为经济发展培养大量人才,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稳定了经济秩序的运行;但另一方面,如果高等教育办学、学科设置等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反而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1. 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其一,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图书购买,以及各项软硬件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资金基础和物质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作为前提条件,教育投入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
其二,经济的发展程度又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规模。一个国家的经济越发达,对教育的投入也就越多,教育的投入首先是义务教育,其次是高等中等教育的各项其它教育。因此,在国家经济实力落后的前提下是没有精力去投入教育的,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都很难稳定,那么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就无从谈起。就一所高校而言,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就很难进行学科建设,校园建设等学校发展建设,学校的规模也就无从谈起。
其三,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教育的结构和体系。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教育的体系和结构就不够完善,且教育结构单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教育就无法形成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纵向教育系统和教育主管部门与各高校之间的横向系统等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
2. 高等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高等教育可以转化为科学技术,并应用于生产,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科学研究,技术更新,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等方面,高等教育对经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首先,高等教育对经济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当今社会在“产学研”一体的情况下,如何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如何使高等教育服务于生产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产学研”结合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企业生产、高新技术的研发结合起来,高等教育在新技术的研发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通过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为企业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这些人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其接受的教育程度和技术熟练程度的区别,对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就与一般工人与所差别。
其次,随着高等教育在众化的程度一步步提高,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教育投资也必然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从长远来看,家庭对教育的投资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这些人才回报社会,又反过来拉动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4.
[4]刘国瑞.区域的经济发展与高校学科建设:基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4.
科学观的内涵范文5
具体来看,新加坡的中学课程是四年制的,大部分学生学完课程后,就会参加O Level等级考试,通过者有资格进入大学前课程,继续学习,所以O Level等级考试就像我国的初中升中试.为了与O Level等级考试相一致,新加坡制定了O Level教学大纲,包括O Level和O AdditionLevel两部分,其地位等同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7―年段部分.
基于此,本文将通过比较新加坡的中学数学课程大纲(O Level教学大纲)(简称《大纲》)和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课标》),探讨两国在中学教育阶段函数部分内容标准的异同点,以期得到一些领悟.
1 教学内容“大同小异”
《课标》和《大纲》中指定的函数教学涵盖的内容大致相同,都有函数的基本知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存在的差异在于新加坡较早的将在中国高中阶段才学习的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加入了三年级的函数学习内容里,将反比例函数视为幂函数的一种特殊情况.而中国是将反比例函数独立出来,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处于同等的教学地位.除此之外,在“函数的基本知识”这一块教学内容里面,中国是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的变化规律来理解函数概念,并讲解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以及取值范围、函数值等问题.这些都作为具体的教学要求被一条条的罗列在《课标》里.可是新加坡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处理比较简单,并没有具体问题作为函数背景,而是直接从二维直角坐标系入手,讲解有序点的图像,然后就进入线性函数的内容.虽然不清楚新加坡具体的教学安排,但在新加坡的《大纲》中对于中国《课标》所涉及的有关函数表示方法、取值范围等内容并没有进行说明,而是从更为直观的方式,例如点的图像,进入基本函数的学习内容.
从中可以看到,新加坡对于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如函数,往往在概念理解上不做太多要求,而更侧重于实际应用、实际操作上,并且希望以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第一次接触这种内容的学生.中国在这方面则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强调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注重让学生体验这一过程,并着眼于使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全面地认识.
2 教学安排有差别
新加坡一年级有一次函数的内容,二年级也有;二年级学的二次函数,到了三年级也有,而且内容是不断深化,形成了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安排方法.中国在教学安排上是二年级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三年级再学次函数,不同的函数内容不会存在新加坡一样的跨年级的现象.
实际上,这两种安排各有其特点.
螺旋式安排是布鲁纳所提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照顾儿童认知水平.同时,内容由浅入深,螺旋上升,有利于知识的再现、记忆、加深和活用,符合个人的认识规律.这种安排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关注.[2]
另一方面,中国这种类似于分模块的安排则保证了一个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观念.同时,一次函数先学,二次函数后学,也是因为后者比前者更为抽象,更难以理解,将二次函数放在后面学也是适应了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要求.可见中国在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时,同样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
3 “函数与图像”和“函数与方程”
新加坡重视函数图像的教学.在新加坡的大纲里,函数部分的总标题是“Function and graphs”,即“函数与图像”.由此可见,新加坡对图像的重视,认为函数与图像密不可分,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也导致了新加坡对函数图像的要求较高.在具体内容的要求上,对于每一个学习的基本函数都要求学习图像,对于幂函数y=xa,除了要求掌握a=-1,0,1,2,3, 1/2的特殊情况时的图像,还要求掌握不超过这些函数中的三个幂函数之和的图像.除此之外,对于二次函数,除了掌握一般形式的图像,还要求能画出y=(x-a)(x-b)和y=(x-p)2+q两种形式下的图像,从画图中理解p、q、a、b的几何意义,加深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同时,新加坡还要求学生掌握直线的斜率,并且在三年级学会通过画切线来预测曲线的斜率.这些其实是对运用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所以新加坡不仅重视基本函数图像的学习同时还注重画图和运用图像的能力,而且在图像上的要求往往比中国在图像上的要求要高,如上面所说的对于幂函数图像的要求.
跟新加坡的《大纲》比起来,中国的《课标》中有一个新加坡《大纲》所没有规定的内容,《课标》里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内容中还提到两点“能根据一次函数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和“会利用二次函数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这是将函数与方程联系起来了.如何用函数知识求方程的解,是函数的一个用途.事实上,函数与方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在中学阶段教给学生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沟通函数与方程两部分知识,形成整体观念.
李士《PME:数学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在中学数学中,函数、集合、映射等概念常常可以充当包摄性的建构工具.”[3]在《课标》里,将函数与方程联系起来,把方程看成是取特殊值的函数,就是把函数作为包摄性的工具.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看到函数的一个意义和作用并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函数这一概念,并开发他的功能,加深对函数乃至方程更广、更高的理解.《课标》中这一部分内容的设置体现了数学教学中的整体观念.
4 结论和启发
从《课标》和《大纲》函数内容的比较看到,中国和新加坡在函数教学上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这是由于两国的教育理念的差别导致的.新加坡围绕“问题解决”开展教学,当然更注重实用性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中国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问题解决”只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数学素质之一,故而在教学上更强调理解,保证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和基础性.
虽然因为教育理念的差别导致标准内容的不同,但是通过比较,可以得到新加坡在函数教学方面的一些启示:
4.1 函数教学的引入应更直观
在我国的函数教学中,第一节课就是函数的基本概念,教师大多采用讲解生活中的例子作为函数概念的引入.但是,例子中的无关因素太多了,有时候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混乱.新加坡在这方面直接通过图像来引入函数,简单明了,抓住了学生从“形”到“数”的认知规律.所以,我国可以借鉴这点,不仅给出生活中的例子,并且将这些例子转化为更直观的图像呈现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函数的对应关系及本质.
4.2 函数教学应更重视函数图像的教学
虽然在《课标》中,函数图像也是一个重点的内容,但函数与图像的密不可分性并没有体现出来,学生在做函数相关的题目时,很难想到画函数图像来分析题目.另外,学生的作图能力也有待提高.图像是学习函数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应该予以更多的重视.新加坡《大纲》中对函数图像的要求明显高于我国,如新加坡要求学生在三年级学会通过画切线来预测曲线的斜率等.在这方面,我国应该学习新加坡,适当提升图像的教学要求.
总的来说,中国《课标》与新加坡《大纲》之间还存在许多方面的异同,本文只是选取了函数内容标准进行了比较而已.希望以上比较得到的结果能够给中国的中学数学教育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秉弃.新加坡新O水平数学课程纲要的新变化[J].数学通报,2008(11).
[2] 王林全.当代中小学数学课程发展[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343.
[3] 李士.PME:数学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7.
科学观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艺术设计
0 引言
当今我们社会文化艺术得到高速的发展,城市建筑技术以及城市建筑艺术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在新时期里作为环保科学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环境艺术这门重要学科,在今年来也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如今我们城市建筑设计艺术环节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对环境艺术的研究和探讨,城市建筑设计应该以人为本,环境艺术设计恰恰就是以“人”为中心,它结合了民族文化、社会发展需求、经济建设需求以及其符合人们审美和实用等多个方面需求,环境艺术不只单单体现了城市环境的特色特点,并且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趋走向环保节能、绿色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慢慢地由经济上的发展转移到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上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最初的影像就是通过对这些城市建筑设计艺术、文化风格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也开始变得更加重要,这不仅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的手段,而且这种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还能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意识观念,因此认识和了解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的。
1 城市建设与环境艺术关系
城市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其目的是以带给人们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城市建设是环境艺术的表现者,而环境艺术又是城市建设的必需品,所以说,环境艺术的变迁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变迁是同步的,两者具有明显的互动关系。
2 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文化内涵的体现与改进
2.1 对城市建设科学的规划
近年来很多城市在不断改善城市建设,但是有很多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在现有环境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很多的城市建设在初期进行规划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更为长远的环境艺术等因素的需求,因此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并且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科学的规划,不仅能够节省很多的资源和时间,而且也是促进环境改善的一种方式,因此科学的规划中能够体现一个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
针对这一点,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科学和完善的规划来实现对于文化内涵的表述。尤其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当地的人文景观、风俗文化等融合进去,要综合地考虑历史的延续需求和现代化的建设需求,保证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还要体现出一定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2.2 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知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质的项目,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涉及包括但是不限于艺术、设计、建筑、人文、生态、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其构成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并不是一个单项的学科知识就能够解决的。因此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如果想要表达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就必须从多个角度对城市本身所具有的文化进行深入的考察。
现代城市形象之间的竞争,并不单纯的是对经济和基础设施之间的竞争,而且还涉及文化内涵的竞争,因此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中,一定要对具体城市的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了解,就这要求我们的艺术设计人员知识覆盖面很广,不能仅仅是精通于环境景观的设计或者是建筑的设计,这就要求更加专业和知识面更广的人才的介入。
2.3 对城市建设与设计的高效管理
尽管我们强调的是,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建设和设计的过程中,如果缺少高效的工作管理,就会让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很多城市建设的案例中,有很多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景观和建筑等,最后都会因为工作效率的原因,让很多的人期待一降再降,最后耗时很久才做出来的项目,已经不被人们所看重了,失去了其原本存在的意义。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科学的统筹的方式,让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变得更加的高效,在设计中每个环节都应该是紧密相连的,并要保证在高效的工作之外,这项设计本身的安全性是能够承载起很多市民的安全需求的,是能够长久地存在下去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不会出现浪费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
2.4 设计理念秉承以人为本观念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载体是人,只有生生不息的人才能够将人们的文化传承下去,因此无论城市的建设从什么样的角度进行考察,其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落脚点应该要回到人本身来,只有在设计中体现出充分的以人为本的观念,才算是真正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设计。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总体上来说,应该要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物质文化需求,要在一般结构性的功能上对其进行满足,在精神文化内涵上对其进行拔高,只有这样,才算是实现了真正的以人为本,城市也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城市。
3 结语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其中的文化内涵是核心,而不论是参与设计工作的工作人员还是城市文化活动载体的市民,都是作为具有思想的人而存在的,因此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上来。
参考文献:
[1] 果策.我国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建设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
[2] 殷国祥.关于城市建设的微观细节思考[J].金山,2011(07).
[3] 李效军,陈翔.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1(05).
[4] 王思奇.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浅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