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主探究式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主探究式学习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031-01
1.对当前探究式教学的现状的思考
我们在教学实践和观摩当前新课程改革探讨课中发现了这样的窘况:
1.1自主、合作、探究被片面地理解成教师设计好几个问题,然后分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答案。这实际上还是问答式教学的延伸,看似与学生合作、探究,但自主性却无从体现。
1.2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的限制,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轻易否定,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仍然把教师个人的理解、教参的答案或传统权威的结论凌驾于学生之上。
1.3仍把学生能否出色回答好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目的,忽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虽然有的课堂不乏学生热烈的讨论、深刻的思考,但往往大多是教师在引导着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圈子里“就范”,至于答案之外的学生有限的思考,最后都被一个无形的“手”笼罩着,这实际上仍是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我们认为的一些比较成功的探讨课,它们的精彩之处也都表现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准确快速地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鲜有独立提问的能力表现,而教师也未能很好地制造这种机会。
凡此种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成了旧式教学的新包装,成为新瓶装旧酒,换了包装而已,成了旧式教学的延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前提必须是学生自主性,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学生自主阅读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我解决问题;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本课所得和体会;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学习,实现能力迁移。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常规常常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但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这种目的性相当鲜明的教学削弱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在学生不熟悉学习内容的情况下,我们就把目的直接告诉学生,实际上就圈定了学生思考的范围。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的指向性就更加清晰,但无形中,学生思考的范围变得相对狭小了,质疑的空间也就相对缩小,创造的欲望继而减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无从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例如,虽然教师也设计了许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由于不是学生自己的感悟,课堂活动实际上变成了学生在寻找令教师满意的答案的活动,使一节探究活动课变了味。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隐性的指导中,使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深切的学习体会和所得,从而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态度、探究精神、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往往比直接追求结果更有价值。我觉得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有赖于教学评价制度改革。进入合作、探究阶段,课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为教学目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在辨析问题上下工夫,帮助学生在辨析问题中学会思考,学会深究,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总结和归纳,达到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的目的。学生有了探讨问题的过程,得出答案并不难,结果水到渠成,而且要比从老师的口里总结出来意义深远得多,体会深刻得多。
2.对于探究式教学实施的思考
如果理想化和绝对化地理解探究,我们可能会认为只有包含探究活动全部五个基本特征且每一学生的活动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才能称得上是探究式的学习。然而,这样的看法不符合学生学习的现实。探究无疑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真正的科学家也往往以探究为乐,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积极学习和利用已有的、现成的知识。事实上,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也最善于吸收前人已有的成果,连牛顿也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学的高峰。学生的学习就更不用说了,尽管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式的学习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间接学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毕竟是大量存在的,要组织起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除了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制约以外,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各种原因,不易于设计成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因此,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一些内容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不仅效率太低,而且效果往往不如直接学习。
自主探究式学习范文2
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1、以合作为基础的学习方式。以合作为基础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有效转化和消除学生之间过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沟通,培养合作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质。
2、以问题为载体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自觉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一种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只有学生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问题,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也才能真正领略到学习的乐趣与魅力。
3、加强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转化为能够理解运用的东西,还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这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处理自身日常事务的生活实践,处理与他人相互关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交往实践等。
4、注重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方式主要是要求学生从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追求其结果。
二、如何实施学习方式的转变
1、更新教学观念
(1)教学过程中,要把过程和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的过程。
(2)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要去关注具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学生,要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情感。
2、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对于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密切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优越的成长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3、转变学习方式
(1)多种形式地提出并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放式问题:诗中用“朵”来修饰“流星”恰当吗?为什么?一个女同学就领悟出应该是恰当的,因为那流星也像鲜花一样美丽绽放,所以可用一朵。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而且学生们喜欢标新立异等心理特点得以张扬,探究式学习的热情得以激发,智慧的火花时常在民主、愉悦的氛围中闪烁。
(2)采用师生同台的互动模式。①师生共搭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每节课前的三到五分钟作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时间。训练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讲一个历史故事、介绍一则名(格)言、推荐一本最喜欢的书等等。讲解时的要求逐步提高,由神态自然、语言清晰简洁到落落大方、语言流畅生动等。按顺序轮流往复,每个学期每位学生都能多次地得到登讲台当众讲话的锻炼机会,学生不仅练就了“说”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而且树立了自信心。②搜集整理资料,学生登台展示。如我们这学期学习的茅盾的《白杨礼赞》这一课,学生就搜集了许多相关资料,制作展示了近百张幻灯片,设计了20多个抢答题,课堂的容量增大了,学生的收获增多了。这种做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综合等语文素养,又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使每个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自主探究式学习范文3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课题关键词的界定和研究范围
1、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的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学习,具有自我制订学习计划,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设计学习过程,自我解决问题以及自我评价等特征的学习。
2、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学习。它有学习的团队明确的分工,复杂的任务等因素。
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基本的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质疑、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各种解疑问难的尝试活动。
二、认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学生自主性学习,是课前学生自己熟悉教材,借助工具书、实验仪器,查找相关的资料,并能简要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课中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对老师或同学提出的一般性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后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地完成作业,到社会活动中发现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验证知识能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充分实现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价值。自主性学习多用来解决一般性的问题。一般性的问题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学习最基础的环节,如语文的识字、写字,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词语及句子,初步读懂某段内容,用唱歌、表演等形式展现课文情景等;二是指难度较小的问题。在单位时间内,个体获取的信息量多,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
三、“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标准》十分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分学段分期规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量,重视语文积累。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拓展。因而,教师要定位于学前指导,学中帮助,学后促进的角色,给小学生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从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出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积累语文技能,美化语文素养。我认为不妨尝试以下方法:(1)提一个目录供您选;(2)提一个时间表供您读(背);(3)供一个机会让您说;(4)供一个平台让您演。而且,学生课外阅读不要局限于配套教材《自读课本》,可以扩展到中外古今诸方面的有益读物;不要局限于书本,可以扩展到网上;不要拘泥于家校,可以扩展到图书馆、文化超市。学习方法应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进行合作交流,也可以设定专题,鼓励小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如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少做勤读,以读好书行动,树读书好意识,成好读书习惯。让全体学生身心愉悦地走进课外阅读,在激情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探究学习的时间、空间,并采用新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知识。教育领域有一个很有名的三主论,即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人和领导。学生形成了接受训练,不想探究;被动听讲,不会思考的思想。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人一旦失去了探索冲动的年龄后,这个人一生的发展就很有限了。
由此可见,还给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已是必然。主动探究式学习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会必要的探究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养成独立的精神和实践习惯。探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回答,无论对与错,教师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五、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反思
现代性的教育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学校、教师及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准则,关注素质全面提高,立足于发展。为此,我们务须对教育和教学作以下经常性的反思,才能创造出适应学生的教育,适应学生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探究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能发挥其能动性和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创设情境,并且鼓励学生提问。通过这样来营造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
1、教师走进新课程,如何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和教学。
2、怎样“把人当成人来培养”,“把人当成人来教育”,注重人的潜能开发。
3、如何科学操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好学、喜学、乐学、会学,教师爱教、乐教、会教的良好氛围,师生得以共同发展。
4、教师何以变经验型为科研型,靠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撒在学生心田;变重“知”轻能为“知”“能”并重,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生存”,“美好生活”。
自主探究式学习范文4
【关键词】学习方式 自主 探究
斗转星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对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的转移有了更深的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为主体性的探究式的“我要学”的学习方式,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生已习惯于美术课上老师讲授、演示,把该课会出现的问题告诉给学生,再按照老师要求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去解决的“要我学”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并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的喜悦。现以课堂教学《策划一次出游活动》一课为例,浅谈对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体验。
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的源泉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是保持不断进取、探索的源泉。它如一支燃烧激情的导火线一般能使学生克服对美术的厌学、畏难情绪,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如在《策划一次出游活动》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继而导入新课。首先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新疆大地》的纪实录像片,让学生边看边说出自己对这些风光的了解,学生的情绪被宏伟壮观的画面一下就调动了起来,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用自己最独特的方式(一句话、一首歌、一段舞蹈等形式)来表达观看录像片后作为新疆人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此时的学生纷纷跃跃欲试,争相表现,然后,我又切合课题用课件展示了当地伊犁地区的旅游风景地图,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想看的自然景观,教师则协助点击幻灯片中相关链接点并作简单的介绍,看完后,我趁学生意犹未尽进而号召同学们一起为我们愉快的假期来策划一次出游活动,点明课题。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激发了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情感,同时学生也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走进了自主、探究的学习角色。
二、鼓励发现——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自觉、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去,它是获得新知,解决问题的动力。如在《策划一次出游活动》一课中,我先给学生介绍了本课策划出游活动的方法,然后请各小组长按要求并根据本组成员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制定计划,鼓励其他小组成员在接受任务后,可以大胆提出自己在策划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供大家共同商议、讨论。这时,学生就把发现的很多问题提了出来,如“如何才能设计出生动的策划书、怎样才能设计出精确的路线图和美观的备忘录…”当学生将问题一一提出后,就有同学举手发言说:“我认为策划书的语言应该简明、生动、有号召性”,还有的学生补充说:“要写明活动的要求,举办的时间、地点、联系人等等”,“路线图上要有标明上北下南的方向坐标”,“路线图上还要有一些表明行动的符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商议、讨论的过程中,已对策划书、路线图和备忘录的设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时,我再根据学生的解答对知识点给予必要的补充,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因他们强烈的自主、探究新知的欲望而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为了让学生能顺利的开展策划活动,我还给学生提供了伊犁地区各县的资料袋、在多媒体电脑上设置了可供学生查阅的“学习互动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设计中遇到的困难,自主地去查找相关资料,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始终是保持着不断发现问题,又积极主动地利用可利用资源去探究问题的态度,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对知识的整合应用能力。
三、合作——体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改变了过去“要我学”的学习现状,提供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了交往与审美能力。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每一个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知,共同分享中获知的过程。
1.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合作学习
在策划活动中,我为学生设置了“内容最丰富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编排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艺术奖”等奖项,注重引导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在开展策划活动中的热情,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小组间的竞争较为激烈,各组成员都热火朝天地投入到了策划书、路线图、备忘录的设计中去了,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本课教学进入了阶段。
2.选择最具特色的方式合作展示
课堂中,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之后,我提示各小组,若最先完成作品,可根据各自的特长优先选取老师提供的道具(红旗、鼓、镲)中的一种来商议如何展示本组的设计成果,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或作有分有合的介绍,或用乐器演奏介绍,或进行有角色分配的小表演…课堂也因此焕发出特别闪亮的色彩,使教学气氛再次掀起了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涌动着生命灵性的个体,他们的各项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尤其是在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体现,美术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要切实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我们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方式在三尺讲台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鼓兴顺:新课程与教师共成长[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2.
2.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自主探究式学习范文5
一、自主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是就学生学习的品质来说的,与其相反的是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调动自己的智慧和思维,用自己的策略,习惯和感情解决自己的问题,在主动学习中获得体验,增加动力,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调整。比如语文课中关于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的教学,字词的音形义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大包大揽,照本宣科,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课外查阅相关资料自主解决。教学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自主学习。1.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3.作者是采取哪些方法对景物展开描写的?4.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去体会、去交流、去感知。灌输的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还可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增加学生体验,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机会和展示空间,才能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才能活跃情志,激情飞扬,才会产生心灵的碰撞和思想的火花。
二、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它相对的是单一学习。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协作配合,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大胆讨论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和责任,构筑同学之间彼此的关怀和信任。我们再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在深入研讨课文,感知作者用语的妙处,体会作品流露的情感这个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靠学生单一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难以完成,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商讨共同解决。比如对于本文第3、4、5自然段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1.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的?2.雪后的山景妙在何处?3.找出作者描写时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有了这些问题,学生也就有事可干,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课堂也就有了生机和色彩。三五个同学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就能很好地解决。合作可以大组可以小组,形式多样,这样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可以解决一个教师在一节课里不可能面对所有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学遗留下来的问题和遗憾,从而更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沟通情感和交换思想的过程。
三、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式学习范文6
关键词:语文;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实质;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10-03
200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课程理念”。“课程理念”之三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继承了这一提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是新课改的新发明,而是在长期语文教学改革中逐渐探索形成的、被大家广泛认可的语文课程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在本次课程改革中需要着重倡导和推崇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师传生受的静态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摒弃死记硬背的单纯记忆性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不再是专心致志的倾听者、教师所讲述的内容的理解者、记忆者、课后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内化和巩固的复习者,而是主动积极地展开学习活动的思维者、实践者、反思者、生成者、建构者,旨在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碰撞的动态的思维过程,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经历一个科学合理的思维过程并能获得某种相对成熟的思维成果。那么,如何科学、正确地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我们依据科学思维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其实质作如下解说。
一、自主学习
吴忠豪先生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主动性和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自主学习不是自流学习,不是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是既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又有相应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放权的同时,给学生提出要完成的任务,使学生明白自己该干什么,同时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引领学生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这才是教学的本质。”[1]自主学习,就是首先要让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发生关系,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受,去领悟,去理解。通过自我阅读,发现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引发对生字生词的学习;通过自我阅读,自己读出问题并展开思考。学生自己先依据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观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尝试获得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由于语文教材属于文选型教材,语文教材不同于其他学科教材的鲜明特征就是:它不是知识的讲解形式,而是知识的运用形式。比如:你把朱自清的《春》中的所有知识都一一列举出来,其一,你能列举的纤屑不遗吗?其二,这样列举出来就能看出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吗?其三,这样列举有助于感悟理解这篇优美的散文吗?毫无价值!机械肢解!索然乏味!蕴藏于文本中的语文知识是丰富多彩的,且相互之间并不存在严密的逻辑关关系,不像数学那样,把已知条件按照某种严密的逻辑推理,就可获得答案唯一性的结果。只要学习者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阅读文本时,绝大多数的汉字和词语都是认识的、理解的。对于文本内容,只不过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不同而已。同时,我们汉语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其独特的意义。比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有一句:“最喜小儿亡(通假字。通“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一词原意是指撒泼放刁等恶劣的行为,但在此处则表达了亲昵喜爱之意。此所谓“皇上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学生只要结合上下文,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就不难理解这个词的含义。语文学习永远都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魏书生就非常强调自学,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自学六步法”的教学模式。魏书生的做法,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并记录学习所得和不理解的问题。以此为切入口,通过定向环节,确定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因为魏书生非常强调自学,教会了学生丰富的自学方法,学生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并学会了诸多自学方法,所以,他的学生“虽离师辅而不悖”,实现了“学会学习”。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六步法”的教学模式中,“自读”就是“四式”之一,教学实施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因此,自主学习在语文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进一步深入学习、深入探究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多次提到“自己”一词:“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等。这些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合作学习
吴忠豪先生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教W中同伴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1]
语文学习和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存在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很多很多的问题都不能简单地用正确或错误这样的追求答案唯一性的方式对学习结果进行判定。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学习其内容横向上来看,没边没沿;纵向上来看,没深没浅。在教学实施中,如何选择,如何定位,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判断,来选择,来把握。语文教材中的任何一个文本,其可教可学之处实在太多了!从教学目标设计的角度,我们只能“弱水三千,取一瓢饮足矣”。相同的一个文本或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基于其独特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路径、思维方式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关于《最后一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有的学生会脱口而出:表达了爱国主义思想;也有学生会说:在失去家园当了奴隶的特殊背景下表达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也有学生会说:表达了小弗朗士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变为懂事的孩子的心路历程。谁能说这些观点哪个正确哪个不正确吗?这就是西方人所说的:“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中国在诗歌研究中也曾提出过“诗无达诂”的观点,这都是相通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基于不同文化背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国别文化等)的学生还会对文本产生富有自己文化背景特征的个性化解读。尤其是当下,很多家庭都拥有网络这样一个环境,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不用说新华书店里堆积如山、汗牛充栋的各种详解、导读、小助手等的书籍了。当教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后,对学习用心的学生除了简单地读读课文,查阅一番字典、词典,还会上网查阅资料或阅读一些学习辅导资料。通过阅读、筛选、思考、归纳等学习行为,不同的学生个体会对文本或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成果。这些思维过程和思维成果无疑会形成一个“学习资源库”。这时候在学生学习共同体中所蕴含的信息也许比教师所掌握、所拥有的还丰富!当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每个学习者若给他人“奉献”了他所拥有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成果,同时也“分享”了他人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成果,那远比教师的“一言堂”的信息量大。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同观点之间还会产生争论、辩论,自然学生的认识在横向上会由所拓展,纵向上会更加深刻。同时,当面对不同思路、不同观点时,学生也会对自己的思路和结论进行反思。于是,课堂教学不再是静态信息的接受过程,而是动态探索的生成过程。这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每一个学习者都不是意义、信息的简单接受者,而是意义、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每一个问题都不可能过深、过多地拓展和挖掘,自然就会引l某些学生课后的继续探究、挖掘和拓展。于是,就引发了课后的探究性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构能力。这就是“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三、探究学习
吴忠豪先生认为:“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获取的事实证据对所要探究的问题做出解释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他们围绕问题做出各种假设、尝试,然后收集、分析、整理资料,进而得出结论。换而言之,学生参与结论获得的整个流程。”[1]“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探究和科学课程的探究是有区别的。科学课程探究的内容主要是事实,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要探究的内容是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构成规律,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会与感悟。当然,在探究语言的过程中也需要把握科学事实。”[1]举一个钱梦龙先生写在《导读的艺术》一书中的经典案例。钱老师在执教杨朔的两篇散文《荔枝蜜》和《茶花赋》的复读课中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比较性阅读。学生进行了一番阅读和比较后就让学生充分发言。有学生说:我觉得这两篇文章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文章的结构一样,都采用了欲扬先抑的结构思路。又有学生说,这两篇文章都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还有学生说,我感觉这两篇文章似乎都是先有了某种思想,然后找到了相应的对象,采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出来的。这是不是就是有人说的“主题先行”呢?还有一个学生说:根据刚才大家的发言,我综合思考了一番,觉得杨朔创作散文有一个套式。不知道这个说法对不对呢?又有学生说:老师不是常说,写文章重点部分应泼墨如水,次要内容应惜墨如金。我认为《荔枝蜜》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是次要段落,一定要说它的功能,只不过是描写了小蜜蜂酿蜜的环境罢了。但作者却浓墨重彩写了那么长的一段文字;而描写小蜜蜂酿蜜的情景,却寥寥几笔,只用了几个词语来描写:沸沸扬扬、飞来飞去、忙忙碌碌。这似乎不符合惜墨如金、泼墨如水的原则。我们姑且不谈钱先生是怎么引导启发学生的,但单凭学生有这么多思维成果,他们必定经历了一个个严谨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探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因为语文课程的内容,以语文教材内容为例,绝大部分的学习内容以入选文本为主体。就文本而言,作者更多地给学习者提供的是一个事实判断。比如:《搭石》通过三种过搭石的情景描写,中心句是“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但为什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就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三种情境描写的背后隐藏的是“和谐之美”、“谦让之美”、“尊老之美”。这些结论则属于价值判断。能够获得这些价值判断,才是学生理解了这篇文章的标志。其实,根据“文本召唤结构理论”,每个文本都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意义空白处,召唤着读者去“填补”这些意义空白处。这种“填补”的过程就是探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语文课程的学习,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强调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建构、生成,而非简单接受。这就是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正确、科学地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之间并非绝对独立且有严密的先后排序的逻辑关系,不能简单地认为,自主就是自主,自主中没有合作;合作就是合作,合作中没有探究。其实,自主学习中也有合作学习,甚至探究性学习。比如,两个同桌同学,其中一个产生了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们两人共同讨论、共同探究而形成了一致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自主学习,也有合作学习,同时还有探究性学习,是三者之间和谐共振融为一体的学习过程。因此,“自主、合作、探究”三者之间并非有严密的先后排序的逻辑关系是指,自主学习中包含着探究,如学生的课前预习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中也包含着探究,如课堂讨论中;探究过程既可以是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也可以是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我们千万不能简单机械地认为,只有学生经历了自主学习之后才能开展合作学习;只有经历了合作学习之后才能开展探究性学习。因此,我们必须以辩证的动态变化的观点来看待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孤立化、绝对化、机械化地看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另外,还需强调:“自主学习”并非是完全任由学生放任的“自由式”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目的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做好学习目标和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合作学习”也不能一味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漫无边际的自由讨论交流,甚至产生与文本关系不大或根本就没有关系的脱离了文本语境的自由发挥,既要放得开,还要收得拢;“探究学习”在低年级实施的主要价值在于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而非必须要有探究结果,在高年级实施也不能盲目引导或一味拔高要求,让学生无止境地探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