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程改革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范文1
一、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
1.高考试题全面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新课改下,共有四个版本的教材,这就意味着,教材只不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依托,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教材这个依托,紧紧围绕着课标,实现三维目标。而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完全体现了这一理念。具体表现在:
命题虽然以教材主干知识为依托,但无论是选择题的题干,还是后面的主观题,都大量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这些材料有的是以教材作为切入点,有的完全脱离教材,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甚至逻辑推理能力。这些材料所考查的知识,仅仅依靠对教材的死记硬背是无法应对的。如2009年宁夏高考试题选择题的第26题中“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就是以教材中的“均田制”为切入点,但又高于教材,需要学生对教材知识“封建土地所有制耕作方式”进行迁移。
2.虽说是“要注重基础知识考查,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但对纯知识的考查较少,更多的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与其他课改地区的试题相比,宁夏卷试题的难度还是明显偏大,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且都不易得分。选择题偏难,如28题总觉得和历史关系不大,也不知如何下手。主观题阅读量大不说,甚至是超纲,如主观题的四个选修题中,44和47两个题都是超纲的。
3.加大试题的思维含量。只有准确理解题干材料,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选择题25题中的“公天下”的理解,如28题的“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含义等。如果理解不好,就会作出错误判断。
4.不回避热点。如出现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索马里海盗、新能源、人大选举法等热点问题。且对周年热点问题也不回避,如2010年是年70周年等。这些热点,在试题中都有所体现。
5.加强同高校知识的衔接,体现了高校选择人才的标准。这有可能也与命题者有关,高考命题者大部分是高校教授,所以在命题时难免有所倾向。但毫无疑问,对我们的学生无疑是极大的考验。
6.突出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如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往往作为材料题取材的重点。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趋向和目标。
7.注重对史学方法和史学研究的考查。如加强对什么是直接史料、什么是间接史料,如何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等历史研究方法的考查等。
二、加强高考复习策略
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大量引入新史料、新观点,逐渐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能力、解题能力、思维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
2.在夯实教材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现在的高考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3.由于新课改是以课标为基准,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做好“加减法”,找好“交并集”,即对四个版本的教材加以整合,对“交集”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对于“并集”部分适当地加以取舍。
4.打乱教材板块的结构模式,按照通史的顺序重新梳理教材,并将必修1、必修2、必修3加以整合,梳理好三册必修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基本的史学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更直观、更形象、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5.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时事的变化不断加入热点问题,如3月4日至3月14日的两会问题,无疑是今年的热点,在两会中代表们所提出的一些重要的提案,如教育、医疗、住房等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都可引入我们的课堂,加以讨论,甚至可以和历史中的相似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另外不要忽视周年问题,如2011年是100周年纪念,无论台湾还是大陆都将以各自极其重要的方式加以庆祝,可以此为切入点,可设计出关于近代中国求民主、关于、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等重要的问题。
6.挖掘教材隐性知识,抓大放小,总结规律,同时加大练习,向40分钟要效率。
7.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答题规律,学会规范答题,向细节要分数。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范文2
论文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社会实践运用与提高学生个人语文素养为目的。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已提倡多年,其重要性已得到了广泛共识。但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的改革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研究经验,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线索,分析指出了当前契机下语文课改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对策方法。
1 新课程语文理念
新课程语文理念中强调,“建设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隋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其中重点指出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思维为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辅的方法的教育模式。
我们在研究新课程语文理念,重要的是分析指出语文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所在。可以看出,以新课程语文理念为标准的新课程要求旨在提倡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性,即其社会价值意义.因此.我们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教学基础上,应当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与社会性为基础,发挥语文教育的核心推动作用。
也可以说,语文新课程理念即是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培养语文素养与语文思维为基础的理念。
2 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语文新课程改革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进步显著。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由于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立足长远的改革,因此一朝一夕的热潮必然推翻不了旧有制度对教育的冲击。改革还需继续前进.我国当前教育现状距新课程改革之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走。分析其原因,总的体现与以下三个方面:
2.1主观上的意识问题
新课程改革,是对当前教育制度的完善与教学方式的转换。教育是教育的终端执行者。大刀阔斧的教改应当先从教师自身“改革”而走,只有教师自身观念的改革,才能带动新课程改革的活跃,否则失去了其现实意义,改革就成为空谈。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影响改革的主要因素。当前改革也存在与教师队伍中的诸多问题。影响并制约着课改的实施。首先,教师自身意识不足,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上不涉足改革,甚至出现有些教师仍借用往年备课资料,教师自身意识的不足,对改革没有形成足够的认同感必将导致教改的阻塞。其次,许多老师进行改革,因为没有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成效不佳,逐渐积极性丧失,教师在思想意识上首先放弃了对课改的坚持。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应当随时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尤其是需要时间累计的语文课程。语文课改更应当持之以恒,以接力棒的方式传达下去。
2.2外部条件的问题
当前许多学校,尤其是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由于基础设施的不足,学校信息化不通畅,对新课程改革尚未引起重视,还停留于以往的教学方式上。另外在外部条件上,师资力量的欠缺与学校自身的宣传不到位,导致新课程改革的闭塞。同时,许多学校对新课程改革措施只采取走过场的形式,未涉足根本,未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课改评价体系。对新课改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这导致学校新课程改革气氛不浓,总体进度不高,效果不显著等。学校的指导是对教师课改工作的有效促进,只有学校花力气,带领教师队伍的改制,才能促进学校课改的成效。
其次,在客观条件方面,由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其耗费人力物力巨大,由于经费条件的不足,或者专项资金的欠缺,造成课改的硬伤。使得学校无法进行正常的课改实验。
3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对策研究
政策条件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必要添加,其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着主观作用。只有在相应的政策条件下实施才能保证其理论性的完善,才能有依据地促进新课程的健康发展。当前形式下,新课程改革已事在必行,而政策条件则成为了阻碍新课程改革成功的阻碍。在政策支持方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理论性的将解决问题的对策归纳为以下两点:
3.1政策上理论性的规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政策上的规定。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政策一方面指导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限制并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主要体现在新课程改革无纪律性和无效性方面的实施。因此,政策在对新课程的改革上,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只有政策的硬性规定,结合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完善新课程的发展。
3.2政策上的物质条件地支持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硬件上的支持。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耗费资金如教学器材的提供教学中实践经费的开支和教师的补助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相对与此,在资金上的苦难也是导致新课程改革出现瓶颈障碍的必然条件,尤其是相对经济条件欠缺发达的农村学校而言。地方财政的供给不足,导致新课程改革渐而远之。因此笔者认为。在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新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当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只有硬件设施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才能完成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任务。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新课改 教学质量 提高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应当以新课程改革为标准,通过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当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水平及教师综合素质的影响,课堂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因此,加强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全民化,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中,笔者立足于新课程改革标准,阐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标准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指挥棒。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生活和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及思维方法,这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提出的要求之一。总的来讲,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理念,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总的来讲,新课程改革给初中数学教学指明了道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按照新课程改革所指引的方向,不断改革和创新,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因素。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理念的落后是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步伐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的创新,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并且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及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且创新教学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即教师无法预知创新所带来的效益。因此,很多教师为了省时省力,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多年一直使用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会使得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2.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下
很多人认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缺乏灵活性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不需要进行课堂教学互动。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观点。因为,任何一门知识,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学生是否存在疑问等都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体现。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是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低下,这是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
3.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有效的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抑或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没有付诸实践。
三、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以新课程改革为标准。下面笔者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
1.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有效手段。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容易让学生昏昏欲睡。而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跃起来,充分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是时展的主体,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对于课堂教学来讲亦是如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在秉承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因为害怕困难害怕麻烦就不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只能通过粉笔板书的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进行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总之,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教学唯有创新,才能取得进步和发展。
3.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点,及时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只有教师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才能够促进教学的不断改革和进步,才能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沿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不断前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当以新课程改革为标准,以新课程改革为目标和方向。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廖代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2).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复习教学;问题;应对措施
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活动呈现出细节化发展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得到了更为专业化的教学发展计划,如课堂教学、复习教学等。教师通过各种渠道的教学方式、多种形式的教学工具、教学模式,逐渐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活动中各科目的都取得较高的教学成就。而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活动作为承上启下的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能够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中高等数学教学奠定基础。
一、新课程改革下对数学复习教学的新要求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承担着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总结、归纳、综合利用。因而新课程改革下一是要求数学复习教学能够体现出其课程特点,即能够通过模块化的时间展开数学复习教学,要求能够在教学课程设计中单独将复习教学形成模块,并制定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目标等;二是要求数学复习教学能够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创新。要求在数学复习教学活动中,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制定循序渐进的复习计划、复习习题。三是要求能够在数学复习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资源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具体是要求在展开数学教学时,要求抛弃传统中以教师讲授为主,为教材传输为主的教学方式,确定学生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新课程改革下数学复习教学活动呈现的问题
1.新课程改革下数学复习教学活动呈现形式化特点
新课程改革最主要的要求便在于能够以新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活动。对于数学复习教学活动同样如此。当前数学复习教学活动中或是相关的观念创新力度不足、或是相关观念的理解贯彻不正确。严重影响着数学复习活动的展开。具体表现在如小学数学复习活动中对方程式的复习,要求能够充分导入分数、一元一次、二元一次等多种知识点,并且能够利用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模式等开展学生的学习指导,但事实上,往往数学复习教学中由于课程时间赶、所要综合掌握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容易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某小学教师,在数学复习教学中,给学生预留了作业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模式或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展开学习,却因为复习时间紧张,原本需要10分钟的小组讨论被压缩成3分钟,学生未能很好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
2.新课程改革下数学复习教学活动缺少基础设施上的支持
以上所提到的基础设施不仅仅是指物质设施,还涉及到相关的制度体制设施。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活动需要拥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支持,如配备相应的互联网设备,同时还要求制定相关的制度体系规范数学复习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当前我国大多数小学在开展数学复习教学活动中缺少规范化的制度制度。如某小学在开展数学复习教学活动时,原本要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几何图形生活化复习的,却因为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未能及时维修的原因而采取传统方式复习教学。同时很多学校也未能利用制度体制规范化数学复习教学,即明文规定数学复习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挖掘为教学目标等等。
所以说,新课程改革下数学复习教学活动仍存在一些问题,冲击着数学复习教学活动的发展,也冲击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贯彻落实。
三、新课程改革下数学复习教学活动的优化措施
1.合理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复习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的问题急需重新规划教学计划,将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纳入到教学活动中,并监督其落实。当前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前、课后时间的有机把握,来弥补课堂复习时间不足的问题,在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游戏学习法来展开集体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互助思想。如课前教师利用班级微信,一些数学复习知识的竞答题,由此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些竞答题同当天所要开展的数学复习课的内容息息相关,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教学内容。
2.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观念的创新能力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即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掌握新课程改革观念,并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个性化特点,这要求教师提高职业素质,加强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学习习惯变化等。另一方面是要求教师能够创新新课程改革标准下现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在基于改革观念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如教师实现数学复习教学的生活化、碎片化发展,即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每天当中的碎片时间自主展开数学复习学习。
总之,提高学生、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才是实现数学复习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所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对复习教学活动的具体限定,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数学复习教学活动提出新的要求,如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实现多种渠道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作为教学方式创新,在此情形下,数学复习教学呈现出的不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过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忽视课堂笔记重要性、过分讲究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形势下等,要求通过确定相关的教学制度体制来规范数学复习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体地位,确定教学监督机构,保证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适度使用,同时抛弃形式主义,将所有的改革行动落实到实地。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数学复习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艳波.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学周刊,2014,33:69.
[2]阿吉木・优力达西.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如何应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19-22+32.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理论;创新;发展
【abstract】foundation education new course reform is an overall of change;with student development for should be look for course reform of balance machine, these be 2 of the course model heavy gou.but the innovation of course principle include again innovation of school view, innovation of course view,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view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view.this text try this two problem make some study.
【key words】 new course;reform;theories;innovation;development
在价值变革的引领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典范、课程理念、课程体制、课程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与发展。
1. 课程典范的重构
1.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的改革。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场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一是新课程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二是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三是突破学科中心,基于“四基”选择课程知识,体现了面向全体,切实关心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理念。四是建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改变了传统学校只重视“学业智力”,而对其他诸如“社会智力”、“实际生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等“生存智力”均有所忽视的现象,强调对学生进行多元智力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念。五是推崇“档案袋评价”“真实评价”等质性评价手段,体现了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素质教育观念。六是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课程结构从整齐划一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体现了给基础教育注入生命活力需要提供良好政策空间的素质教育观念。
1.2寻找课程改革的平衡器:以学生发展为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果坚持“学科本位”,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以及各个学科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深刻分析了以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
2. 课程理念的创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离不开课程理念的创新。如果没有课程理念的创新,课程改革就只能局限于技术层面而缺乏文化创新的动力。正是这些理念的创新,推动了课程研究,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唤起了课程改革的生机和活力。
2.1创新的学校观。学校是学习型组织,是培养人的机构,而不是官僚机构,不是公司,不是监狱,不是附属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过去的官僚本位、国家本位等僵化的管理体制正在被打破,学校正在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
2.2创新的课程观。传统教育中,课程知识多是文本的,这种文本的课程知识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组织上的线性和顺序性;单向性,课程知识早已安排好,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统一进程进行讲授;课程知识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侧面来进行论述和描写的。而新的课程观则强调课程知识要尽量体现超文本的特点。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2.3创新的教材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坚持“教材是范例”的观点,认为教材要由控制和规范逐步转向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成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范例,成为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范例。
2.4创新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观把教学视为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教学被窄化为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新的教学观则认为课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在对话中不断建构知识。
2.5创新的教师观。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应由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批判者、反思者、建构者等转变。首先,教师要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课程知识的建构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6创新的学生观。新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有着完整生命表现形态的发展中的人,具有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能动性。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范文6
一、适应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语文新课改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语文教师应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题,因此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激烈竞争的年代,创新的能力,绝处逢生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耐力等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必备素质。思想开阔、视野开阔,有丰富的创造性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我们不能光教会学生如何读书,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适应当前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社会。教师的教育观念、理念、思维方式、培养人才模式都应具有创新意识。
二、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趋向人文化,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