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观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
带着初涉课改的新鲜、困惑和惶恐,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本人觉得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应这样做:
一、确立一些新课改的理论观念
通过对课改初期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我们的思路渐渐明晰起来:语文课改首先需要的是革新教学观念。摒弃了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课标,我们试图用更新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于是我们运用了大量新颖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殊不知,在忙于这些形式的同时,我们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在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之后,我们确立了一些新的观念:
1.新课标所提倡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即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语文学习中何时让学生自主、何时让他们合作、探究,用怎样的形式来实现,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切不可根据新课标要求机械地选择教学形式,买椟还珠。
2.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里的平等不能理解为形式上的平起平坐,更不能在知识水平上与学生划等号,因为教师还肩负着引导学生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语文知识的重任,完全尊重肯定学生的言论,不给与适当的点拨和拔高,学生是不会进步的。因此,抛开了传统课中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教师应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同时又高于学生,真正起到主导的作用。
3.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并非要我们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生硬地专设相应的学习环节,而是根据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凭借语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后落实应是学生动起来,动耳、动眼、动口、动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大家都动起来了,目的就达到了。其实,在语文学习中,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一节课或一个活动,气氛虽不热闹,但只要每位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于其中,这就是动;相反,学生疏于思考而忙于热闹的形式,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绝不仅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更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搞好新课程改革所需的条件良好的教学环境
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也需要合适的条件。只要有充足的阳光,适量的水份和合适的土壤,一粒种子就会发芽,就会茁壮成长。一粒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同样,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也需要合适的条件宽松的、自由的有利于教学者大胆创新的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环境可分为硬坏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新课程改革实验所需的一些设施、设备,它包括录音机、电脑、投影仪等一系列多媒体之类的设备,也包括语音室、电脑室、学校信息网等设施。然而,这硬环境在广大农村学校常是一片空白,或形同虚设有几台电脑但又不能上网。
但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却是软环境教学评估评价机制。俗话说硬件不够软件凑。硬环境可在政府、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来完善,也可因地制宜,以本校的实际硬环境灵活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而新课程改革能不能顺利开展,新课程改革能不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关键就在于教学评估评价机制。因为教学评估评价机制是新课程改革的指挥棒。不仅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靠教学评估评价机制为导向,而且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也需要教学评估评价机制来验证。没有新的灵活开放的教学评估评价机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将很可能只是将传统教学换了包装穿着新鞋走老路;没有新的教学评估评价机制,人们就会用旧的传统的评估评价机制去衡量、去评价新课程改革的成果,最终会使新课程改革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三、在新课程改革中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这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特别是重视学生个性评价导向,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和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多种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创设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寻求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观范文2
论文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社会实践运用与提高学生个人语文素养为目的。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已提倡多年,其重要性已得到了广泛共识。但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的改革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研究经验,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线索,分析指出了当前契机下语文课改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对策方法。
1 新课程语文理念
新课程语文理念中强调,“建设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隋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其中重点指出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思维为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辅的方法的教育模式。
我们在研究新课程语文理念,重要的是分析指出语文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所在。可以看出,以新课程语文理念为标准的新课程要求旨在提倡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性,即其社会价值意义.因此.我们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教学基础上,应当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与社会性为基础,发挥语文教育的核心推动作用。
也可以说,语文新课程理念即是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培养语文素养与语文思维为基础的理念。
2 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语文新课程改革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进步显著。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由于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立足长远的改革,因此一朝一夕的热潮必然推翻不了旧有制度对教育的冲击。改革还需继续前进.我国当前教育现状距新课程改革之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走。分析其原因,总的体现与以下三个方面:
2.1主观上的意识问题
新课程改革,是对当前教育制度的完善与教学方式的转换。教育是教育的终端执行者。大刀阔斧的教改应当先从教师自身“改革”而走,只有教师自身观念的改革,才能带动新课程改革的活跃,否则失去了其现实意义,改革就成为空谈。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影响改革的主要因素。当前改革也存在与教师队伍中的诸多问题。影响并制约着课改的实施。首先,教师自身意识不足,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上不涉足改革,甚至出现有些教师仍借用往年备课资料,教师自身意识的不足,对改革没有形成足够的认同感必将导致教改的阻塞。其次,许多老师进行改革,因为没有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成效不佳,逐渐积极性丧失,教师在思想意识上首先放弃了对课改的坚持。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应当随时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尤其是需要时间累计的语文课程。语文课改更应当持之以恒,以接力棒的方式传达下去。
2.2外部条件的问题
当前许多学校,尤其是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由于基础设施的不足,学校信息化不通畅,对新课程改革尚未引起重视,还停留于以往的教学方式上。另外在外部条件上,师资力量的欠缺与学校自身的宣传不到位,导致新课程改革的闭塞。同时,许多学校对新课程改革措施只采取走过场的形式,未涉足根本,未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课改评价体系。对新课改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这导致学校新课程改革气氛不浓,总体进度不高,效果不显著等。学校的指导是对教师课改工作的有效促进,只有学校花力气,带领教师队伍的改制,才能促进学校课改的成效。
其次,在客观条件方面,由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其耗费人力物力巨大,由于经费条件的不足,或者专项资金的欠缺,造成课改的硬伤。使得学校无法进行正常的课改实验。
3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对策研究
政策条件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必要添加,其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着主观作用。只有在相应的政策条件下实施才能保证其理论性的完善,才能有依据地促进新课程的健康发展。当前形式下,新课程改革已事在必行,而政策条件则成为了阻碍新课程改革成功的阻碍。在政策支持方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理论性的将解决问题的对策归纳为以下两点:
3.1政策上理论性的规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政策上的规定。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政策一方面指导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限制并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主要体现在新课程改革无纪律性和无效性方面的实施。因此,政策在对新课程的改革上,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只有政策的硬性规定,结合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完善新课程的发展。
3.2政策上的物质条件地支持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硬件上的支持。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耗费资金如教学器材的提供教学中实践经费的开支和教师的补助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相对与此,在资金上的苦难也是导致新课程改革出现瓶颈障碍的必然条件,尤其是相对经济条件欠缺发达的农村学校而言。地方财政的供给不足,导致新课程改革渐而远之。因此笔者认为。在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新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当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只有硬件设施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才能完成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任务。
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观范文3
一、新课程改革促使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体不断出现,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而世上没有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学习是提高的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为了发扬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之风,我校建立了学习制度,规定教师每年必须订业务杂志,购买、阅读并点评名著,读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并写出心得体会。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语文教研组组织语文教师多次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讨论语文新教材,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国家、市、区各级培训就有200多人次。有的参加了国家计划远程学习培训,有的参加进修学校的集中学习培训和学校校本培训,写了不少学习心得,部分语文教师曾前往市级重点以上的名校参观学习。听过魏书生、王方鸣、王世群等教育专家、名师的讲座、授课。学习使语文教师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使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高。
二、新课程改革的活动,促使语文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首先,要充发尊重学生、教师的个性特征,尤其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我们已有了专业发展之魂,专业成长之基石,专业前进之动力。具有时代性质的正确理念犹如导航的明灯和指针,指导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学校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其次,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课堂形式方面,把过去的“讲堂”改变为现在的“学堂”;把“注入式”、“填鸭式”教学变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课堂结构方面,也绝不只是以前的“组、复、巩、布”了;在教学媒体方面,能够经常运用除粉笔、黑板以外的多媒体。电脑、展示台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滋有味,生动具体形象。最后,新课程改革充实发展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念行为。以前评价学生基本上是单一的,看考试、看分数、看升学率,现在评价学生是全面评价,多元评价。除评价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外,还评价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
三、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教研教改。
实施高效课堂、追求卓越课堂就是我市不少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我校规定,骨干教师每学期必须带头上示范课、研究课,每个教研组必须人人上公开课,学校教师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这样一来,学校形成了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的良好风气。教师们大胆探究、摸索课改新路,积累了不少经验。或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或杨师“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等等。在研究方面,我校就提倡“科研兴校”,要求人人参与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我校已形成校长带头、全员参与的“自主育德”科研的良好氛围。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国家、市、区、校级的都有,参研人数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几乎所有教师都写有教学论文。
四、新课程改革丰富了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内容。
教材方面,有国家教材、有地方教材、有校本教材;学科方面,大多有相互的跨越,重叠交错。语文还有以前没有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比以前丰富多了。新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师新增了不少教学技能,尤其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在的语文教师由于经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大多能够制作多媒体课件,能上网浏览、查找各自所需的教学辅导资料,及时下载有用的素材。课堂上,能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学习资源,从而使教师、学生、计算机之间形成交互协作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投入到自主创新的学习中。
五、新课程改革提高了语文教师的课堂德育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观范文4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改革
一、高中英语教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高中英语教学观念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仍然秉持教师就是权威的观点。由此使得许多学生在课堂内外对于教师的讲解都难以发表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或者是根本没有机会发表不同的意见。这种情况说明教师没有把自己作为教学中的研究者!不知道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创生的过程等;其次,教师不太赞同通过综合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对于书本之外的知识重视程度还不够。教师把教材视为课程的唯一资源,教材规定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在此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作用。由此,现行教学观可能成为影响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高中英语教师能力问题
高中英语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主体,自身能力的高低对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教师在现行教学中不知道怎么做才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的要求。首先,课堂上英语的使用频率不高,课堂上充斥着大量的汉语;其次,英语教师在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做得一般或不好。即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手段的学生认为英语老师上课自己讲解多,不注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英语教师不知道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与新课程要求教师所具有的课程开发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英语教学的特点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
(三)高中英语教学评价问题
现行高考制度下的教学评价的功能被局限于考试选拔,没有显示出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为了学生-发展.的功能。这些与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新课标要求是不相一致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用学生的成绩考察教师的工作业绩以及教师用考试成绩考察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没有体现教师!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互评功能。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使教师和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由被动受试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不能使教师!学生全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改进自我和发展自我。评价的形式注重终结评价,忽视了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单一。忽视了新课标所要求的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以及情感态度五个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当前高中英语教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高中英语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
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应该注重实践运用,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充分重视理论引领作用的前提下,必须重视理论的实际效应,必须在理论中推进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参加一切教育教学培训,利用一切课余时间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以及英语专业书籍,用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同时,广大教师还应该树立批判意识,不能够一味地迷信理论知识,应该有所借鉴地利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广大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检验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风格。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评价是主体对客体所做事情的过程和结果给予一定的观念性的评判,而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讲是教师对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效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实施有效的英语课堂评价可以实现新课程要求的新评价观,体现有效教学的真正意义和现实作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转变传统教学评价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评价观,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考试成绩的优异性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对于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看得尤为重要。这样最终导致了英语教学的教和考脱轨,不能实现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然而新课程评价不再只是检查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采用多元化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在教学评价时,新课程改革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教师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后,对于自己上课的表现做出的评价。
(三)提高高中英语教师自身素质
高中英语教师、学生首先要具有主动发展自我、改进自我的精神和态度。人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个人努力的结果。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是绝大多数人认可的观点。要提升高中英语教学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主要取决于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是否意识到自我的作用。如果广大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仍然停留在应付新课程改革的阶段,仍然实施与新课程改革相违背的教育教学行为,那么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就会受到较大的阻碍。笔者认为,主动参与原则实际上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广大教师要主动参加新课程改革的上岗培训!入职教育!继续教育等并用心体会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含义;二是无论教师!学生都必须要具有主动发展自我!主动适应变化的意识;三是无论教师!学生都必须主动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革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实现新课标中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邓莹.浅谈高中英语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112-113.
[2] 张琳.浅谈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6:450.
[3] 赵敏仓.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观范文5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反思;改革措施;策略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纠正新课程中的错误偏向,让教育真正回归本质,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促使教育真正地实现质的转变,是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出现异化的主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新课程的理念出现了异化和偏差,很多学校的教育目标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从社会层面来讲,由于社会的习惯和认知的差异,社会各界对课程改革的实施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宽容,对教育的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耐心,只关心短期的结果,忽视了教育的内涵发展即人的教育,整个社会功利性色彩浓厚,对教育发展的本质缺乏必要的尊重和正确的认识。在很多地方,社会评价一所中学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高考升学率。高考指挥棒对学校、教师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这种社会的评价绑住了学校和教师的手脚,为了提高高考的升学率,应试教育牢牢地主宰着我们的课堂,在现在的课堂上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即应试教育。在笔者所接触的许多课堂中,自主、合作与探究只不过是一种装饰或者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点缀,这也是目前中学教学的真实现状。因此,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是无法得到真正培养和提高的。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社会对新课程的认知、对教育的认知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方向,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热情。
从文化层面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影响了新课程的推进和效果,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崇尚权威,重视集体和道德,忽视个人自由和价值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实在深远。尽管从近代以来,民主思想在中国不断深入并发展,但是这种思想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行为、价值取向的影响仍然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忽视了对教育个体的尊重。
2.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与教师能力之间的差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要求教师转换原来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要求教师变革陈旧的教学行为,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认真反思,并成为教学的研究者。这些要求对一些教师来讲简直是无法逾越的高峰。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师资的培训也是非常的重视,相关部门对广大教师进行过不少的培训,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要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习惯绝非一日之功。对于教师来讲,长期形成的观念和习惯不是靠几次或十几次的培训就可以改变的。不少教师在培训时心情澎湃,培训完在面对现实的残酷后偃旗息鼓,一切照旧。再次,对于接受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师来讲,由于教师能力的差异和专业水平的不足,实施新课程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基层学校中,相当多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缺乏全面准确的把握,这样的教师当然无法真正贯彻新课程的理念。
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措施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围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的一场教育革命,针对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构建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
教育是社会中的教育,教育仅仅是社会的子系统,要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只靠教育部门来解决是不够的,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全社会应正确认识并重视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认识到教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树立对教育的虔诚之心和必要的尊重,摒弃教育短期化、工具化、功利化的教育观,建立回归本真教育的教育制度,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推进教育改革。
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远比高考升学率重要,我们的评价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品德和孩子的情感,我们要以恰当的尺度评价教育。“不能将教育价值仅盯在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上,还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建立健全的人格,包括学会和周围同学、老师等人往、树立良好心态,以及对社会和异性的理解等。”[1] 社会需要对教师进行充分的关爱和尊重,同时对教师也需要多一些宽容,任何一个教师都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社会和教育管理者要从发展的角度对教育和教师给予适度宽容,真正关注教育的发展,关注师生的情感需求和精神追求,为教育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2.在教学中积极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让教育回归本质
我们教师要把贯彻新课程理念作为自己教学的行动指南,“学生在有自信、有尊严的教育中所获得的自信和尊严,将成为他健全人格的一部分,影响他终身发展和成就,而这就是教育的终极意义和价值 [2] 。”那么,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教育的本质呢?第一,作为教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课改理念和教育的本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入,我们教师不仅要积极学习教学教育理论,并且要有科学批判精神,并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吸纳,不要盲目模仿。第二,积极钻研教材教法,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以学生为主,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第三,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此外,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重要体现。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下,师生之间才可以进行平等的争论和沟通,这种相互尊重的观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和教学行为中,才能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真正构建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
新课改指出:“改革考试过分注重学生的知识记忆,并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评价标准的偏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标准多样的评价体系。”
第一,建立科学的全面的教师评价体系,在教育改革中,教师是主导和生力军,只有把教师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课程改革才能得到真正的推进。必须要改变以教学成绩好坏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要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只有这样,才不会以偏概全,对教师进行不公正的评价,并引导教师按照这些标准去努力,自然而然会推进教育改革。
第二,社会和教师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应打破原来以奖惩、排序为目的,过于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要真正把更多的关注放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并注重学生发展评价。“评价最终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只有建立起有利于师生发展和体现过程的多元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尊严和教育的本质。
面对新课程中的现实,面对教育的异化和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们只有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让教育回归本位,让生命有尊严,从社会、教师、学校三个层面切实采取对策,才能推动新课程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观范文6
关键词:**高级中学;新课程改革;学校管理
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总会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而这些问题往往不是仅靠课堂教学就能解决的。对于学校来说,要推进新课程改革,必须在学校管理层面上作出调整与变革。创建于2003年的**高中,是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宁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宁夏南部山区人口素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创办的一所直属于宁夏教育厅的全日制寄宿普通高中。学校在创办与发展时期恰逢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时机。2004年,宁夏成为全国首批高中课程改革四个实验省区之一,**高中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课改实验样本学校。
在六年的课改实践过程中,学校经历了“雾里看花,热情高涨;水中捞月,困难重重;面对实际,理性思考;乘风破浪,走出困境;柳暗花明,稳步推进;风光无限,从形式到内涵”的发展历程。在课程改革初期经历了“热情高涨”的阶段之后,**高中的教师们也曾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一是部分教师反映教学任务在规定的课时内完不成,教材容量大,部分练习题与教学内容不匹配,教材中设置的探究学习活动栏目多,有些探究活动是理想化的设计,实际操作很难做到。二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发现教师随意增加、拓展教学内容,把新教材教学内容简单化,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三是学生感到课堂上热闹红火,课后没有多大收获。教师产生了许多困惑:新课程到底怎么教?新教材到底怎样用?三维目标怎样才能落实?“我怎么越来越不会教了?”“我到底该怎么教?课堂上那几个等待喂食的、茫然不知所措的小鸟越来越离群了,怎么办?”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如何应对未来的高考?面对上述种种问题,学校在管理层面上积极采取有效策略,推进了新课程改革。
一、明确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目标
要推进新课程改革,必须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目标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更加准确地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在课程改革之初,学校就坚持“立足本校、着眼全局,全面规划、稳步推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立足课堂、确保质量”的原则,树立了以课改为契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优化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培育优秀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思路,以“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让每一位学校管理者的才干得到充分展现”为宗旨,迎接挑战、抢抓机遇,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投入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创办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学校。学校紧紧围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的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始终秉承高素质下的高质量的理念。具体来说,就是尽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的最大努力,让所有**高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此前提下,追求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让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在三年的成长过程中,眼界得到开阔,思想得到启迪,学识得到提高,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制度
要推进新课程改革,首先要转变管理制度。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高中努力构建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源泉和根基,以课程设置为主干,以部门管理为分枝、以师生发展为绿叶和花朵的树型学校管理模式,凸显学校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人文性、自主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克服原有的“校长管处室,处室管师生”学校管理模式的弊端,变“行政型”管理为“学术—行政型”管理,变“命令”为“研讨”,变“领导”为“服务”,由模式化走向多元化,由标准化走向特色化,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学校管理。
同时,建立和完善学校实施新课改的各项制度。新课程实施初期,学校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自治区教育厅制定的《全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工作实施意见》和《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本校实际,相继制定了《**高中三年课程方案》《**高级中学课程设置和排课方案》《**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高中学分认定办法》《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子》《**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高级中学课堂教学设计行动研究》等一系列工作方案与管理制度。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学校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课改理念,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制度和思想基础。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教师培训制度,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新课程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校本培训。
三、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的本质在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健全学生的身心,促使学生的道义、良知和责任觉醒。所以,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也是学校教育回归教育本质的过程。要使学校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一个能体现教育本质的课程体系,因为课程是学校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要素。好课程孕育好学校。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高中的课程设置经历了规划、修订、完善、改革、创新的动态过程,努力使学校的课程不仅适应社会发展,而且适合学校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适合学校不同特长的教师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适合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个性化的课程设置目标。在调整、开全、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了回归教育本质、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校本课程,使每个进入**高中的学生学有所教、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004年,学校研究制定了《**高中三年课程方案》,为学校稳步、有效开展课程实验奠定了基础。同时,学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体系,补充其内涵,现已经建立起了比较适合学校实际的“必修课—选修课—校本课”课程体系。在开设好必修课、选修课、各学科研究性学习课和综合实践课的基础上,学校还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既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带动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没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要实施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课堂,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高中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非常强调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努力形成体现
学生参与性、自主性、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建立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始终在追问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教学结论与过程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教与学并重;书本知识与社会和生活实际并重。学校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场所、成为教师教学智慧展现的场所、成为启迪学生思想的场所、成为师生知识探究的场所,使师生之间形成教学相长的共同体。
语文课上,教师结合战国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发表对荆轲的看法。有学生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的精神令人感动,也有学生认为荆轲用行刺手段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举动不足取。政治课上,教师让学生对“美国财长保尔森说人民币快速增值对中国有益”发表看法。物理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在月球上能否和在地球上一样,踢出所谓的“香蕉球”。英语课上,教师让学生解释“酷、粉丝、媒体、文曲星、OPEC”等词的含义。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讨论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时,有学生对教材文字表述提出了质疑,他说:“老师,我认为教材中对春秋战国时政治形势的叙述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准确的。这句‘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都管不着。’我认为不应该说周天子管不着,虽然当时王权衰弱,诸侯争霸,但周天子仍然是名义上诸侯的共主,只是周天子没有能力管了,不能说管不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管不了。”课堂中出现的这个“小问题”,反映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究,其学习方式在发生悄然的变化,教师解决课堂问题需要智慧。
在“感受新课程”征文中,有学生这样描述新课程的课堂:“讲台不再是老师的舞台,原来看似很高的讲台,现在我们坐在下面的同学只需一抬脚就能迈上去。课堂成为老师与学生互动互学的场所,老师作为引路人,就课文中的线索进行点拔。然后剩下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在讨论、提问中得到解决。我们一节课内所学到的东西远远多于以前老师所灌输的知识。并且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如此上课不再成为我们的痛苦,而成为一种乐趣。”
五、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使教育教学评价方式从单一的“考试打分”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内容从学习成绩评价转向综合素质评价;评价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教师、同学和自己多元;评价方法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动态地评价过程,建立适应新课程实施需要,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要推进新课程改革,其关键的一点就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高级中学在新课程实施中,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宁夏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教学评价实施方案,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能力与新课程的要求有差距。针对存在的问题,经过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评价专题培训,广大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总结等环节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水平给予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是否得当给予评价,还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感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方法、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评价结果发挥了价值引领和激励作用。一位高二年级学生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获得班级进步奖时,激动地说:“我的孩子从上小学到现在,由于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一直受批评,这是他当学生以来第一次获奖,我太高兴了,他有希望了!’,在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注重评价的综合性、差异性、过程性、发展性,尊重学生并指导学生学会自评与他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不断总结和深化学校的课改实践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因此,学校要推进课程改革,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深化。经过第一轮三年的实践与探索,**高中新课程改革初见成效,但学校也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不断推进的过程。学校以“回首新课改,寻找突破口”为主题,对第一轮三年课改实践进行全面总结,确定了学校课改的四个突破点,即加快教学目标校本化进程;树立为学生一生奠基的理念,着手构建符合校情和学情的课程体系,挖掘资源,开设满足学生需求和个性特点的校本课程;支持、引导教师按新课程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把新课程改革从形式推向内涵,逐步走向成熟,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依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启动了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个性化”为目标的第二轮课程改革。把国家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与学校所在地域、文化背景、办学层次和水平、师资水平、学生的特点和学业水平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学校课程,通过删、减、增、调教材内容,使国家课程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取得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