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1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实践创新能力;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069-03

实践教学是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对学生外在技能培养与内在精神建构的有机结合、达到精通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的高级应用型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鉴于目前关于构建该类课程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工作鲜见报道,本文从理论课堂、实验课堂和课外活动三个方面,来研究和探索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中,理论课与实验课通常分开开设,实验课通常附属于理论课。理论课堂上,主要由教师单方面讲授知识或进行操作演示,学生仅充当观众和听众,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状态。实验课堂上,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上详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当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而且,实验指导书的实验内容相对陈旧,实验项目多以演示性、验证性项目为主,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项目。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创新的机会较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发挥。

二、基于理论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

1.模式特点

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的新型理论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以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为核心特征,采用基于多媒体的案例式教学和学生实践操作穿行的课堂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理论课堂教学,该模式以知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学生课堂操作实践。

在基础内容教学阶段,该模式要求教师尽可能将知识点融入具体教学案例,结合启发式、问题式、学生上台操作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知识综合应用教学阶段,该模式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工作,采用任务驱动式或赏析促进式两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根据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或让学生对优秀课作品进行赏析、评价和创新性改进,增强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开发知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所学技能。

2.模式运作

新型理论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运作:

(1)教师主导式。该方式主要用于每个知识单元的基础知识教学阶段,以教师讲授和操作演示为主,学生上台操作实践为辅。首先,由教师讲授知识要点,并结合实例介绍重点知识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技巧,学生消化;然后,学生自荐上台进行简单应用实例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给予适当启发);最后,教师对学生操作结果进行评价修改和知识总结。该方式的运作示意见图1。

(2)学生自主式。该方式主要用于知识综合应用教学阶段,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分析、操作实践和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和递进性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知识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该方式又可采用如下两种形式进行:

第一种,任务驱动式。首先,教师给定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和创新设计;然后,学生自荐上台进行创新性操作实践;其他学生针对上台同学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及修改讨论;学生代表陈述评价结果和修改建议;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并以提问方式总结相关知识综合应用的方法和技巧。该方式的运作示意图见图2。

第二种,赏析促进式。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观赏有特色的优秀课件作品(历届学生优秀作品或网络优秀作品);接着,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总结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小组设计和开发同类课件作品的创新方案;然后,小组代表陈述方案;最后,教师对各小组方案进行评价。该方式的运作示意图见图3。

三、基于实验课堂学生现场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

1.模式特点

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基于实验课堂学生现场实践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实验课堂上根据教师提出的具体知识应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进行相关知识的自主创新应用。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并对实验项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的前提下,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既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又不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具体知识应用要求。学生只有在对实验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及其应用范围有较深刻理解,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应用方法和技巧,并具有较强的领悟能力、较快的反应速度的情况下,才能出色地完成现场操作实践任务。

2.模式运作

基于实验课堂学生现场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与实验教学大纲修订、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实验指导书的编著工作紧密相关。

首先,需要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在大纲中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项目,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项目,补充供学生课外实践用的选修性质的开放性和研究性项目。在设计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时,必须考虑学生现场实践的需要。同时,实验教学大纲中必须明确将实验课堂学生现场实践作为实验考核重要内容这一要求,并给出计分原则。

其次,需要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做到不同实验内容的融会贯通并模块化,尽量体现课程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逻辑性,保障相关实验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避免出现内容孤立的实验项目。为了保证教师提出的具体知识应用要求的可操作性和递进性,在设置各个实验项目内容时,需要注意前后项目内容之间的渐进性,尽量将所有项目构成一个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有机整体。

第三,需要编著能够体现新模式特点的实验指导书。为了使学生清楚各种类型项目如何在实验课堂进行现场实践,在实验指导书中,需要在不同类型的项目内容中详细给出实验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并给出教师现场可能提出具体知识应用要求的样例,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验课前准备,保证实验课堂学生现场实践的可行性。

四、基于课外活动的实践教学模式

1.模式特点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学生通过课外实践将所学的课程知识和所掌握技能应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去,达到在实践中学习并在实践中升华的目的。

基于课外活动的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各种课外活动形式,让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帮助他们巩固和拓宽所学知识和提高所学技能,开阔视野和思路,激发学习潜能和创新思维,逐步掌握现实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决方法,从而不断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

2.模式运作

基于课外活动的实践教学模式,通常以项目形式由相关师生自主运作,常见且可行的项目主要包括:

(1)开放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目前,国内高校实践教学规范化管理制度大都支持实验室开放,为学生课外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的开放式实验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实验教学大纲中给出的开放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要求,通过研读文献,自主进行课件设计和开发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探索研究工作。

(2)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通常由学生自由组团、自选导师、自主制订研究内容和实施计划,主要由个人或团队协同合作开展创新性的实验研究工作,导师仅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量指导。参与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开发相关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索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开发的创新性方案,自主选择开发工具并实施开发,自主测试和所开发的课件作品,并撰写总结报告。

(3)大学生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大赛对参赛的课件作品在选题、设计规范、素材使用,以及课件的功能、艺术效果、应用价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要求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需要自主选题、设计和开发多媒体课件作品的过程,即是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过程。如果大赛获奖,不但获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智慧将在成就感驱动下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其他学生的自主创新愿望也将得到激发和促进。

(4)威客网站任务项目。威客网站是一种让个人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等的经济价值在互联网得以体现的平台。人们通过这种平台,解决他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而获得经济收益。目前,任务中国、时间财富网等知名的中国威客网站每天都有大量多媒体制作相关的课件开发、网页制作等悬赏或招标任务公布。学生在威客网站成功注册后,就可以报名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在课余时间将所掌握的多媒体课件开发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对其进行实用检验。如果圆满完成任务,不但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而且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如果未能完成任务,则可以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本文提出了三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为核心的基于理论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基于实验课堂学生进行现场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课外实践创新的基于课外活动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三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实现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全面培养的教学目标,对于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与时俱进的应用型教育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有着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武宝林,王文涛.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外活动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2,(5).

[2]王澄海,杨毅.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三・三”式课堂与实践教学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2011,(6).

[3]白云,柴钰.加强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

[4]程永扬等.构建立体化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科学教育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来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而多媒体教学以其强大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深受老师和孩子的喜爱。它可以冲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教学内容,以声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孩子的感官,有利于调动孩子的情感,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科学教育活动。如何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科学教育活动,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发挥多媒体优势,激发参与活动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恰恰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往往会被多媒体画面鲜艳的色彩、或动或静的景物、或有趣或紧张的情节吸引住,从而进入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如中班科学《巨大的火球太阳》,教师把天文学家用天文望远镜拍下的照片做成课件,让幼儿一起观看。太阳一直在燃烧,是一个大火球,没有人、没有水和没有动植物。上面一片火海,能放射出热量和光,人和航天飞船都不能靠近它。这些眼睛不能看到的现象,完全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不但如此,多媒体技术还能让孩子在冬天看到青蛙产卵、受精、发育、成长,在夏天观察蛇的冬眠。在课堂上看到千姿百态的动物界,远古绝迹的恐龙,南极活泼的企鹅,海洋里凶猛的鲨鱼,犹如身临其境。这便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所特有,是其他教学手段所难办到的。

二、适时放映课件,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直接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它的主动性、趣味性本身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调动学习积极性,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孩子的多种感官。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放映多媒体课件,以音、形、像强烈地吸引着孩子,充分地利用听觉和视觉去获取知识,使本来比较抽象枯燥的内容学起来感到容易。如在中班科学《各种各样的鱼》中,采用边教边看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所显示的各种鱼的形态、运动、摄食等情况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使孩子犹如潜入水中亲身进行观察。鱼类各种的外形特征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孩子较快地理解并掌握了鱼类的有关知识。例如大班科学《千姿百态的睡姿》中,请幼儿逐一欣赏课件。各种动物的出现方式不一,有的用动物的叫声、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画面后,请幼儿先想想这种动物是如何睡觉的,并进行表演。幼儿表演完后,再请幼儿观看正确的答案,并模仿正确的睡眠睡姿。(幼儿可随意选择动物)然后我将幼儿分成男女生进行趣味知识比赛,请幼儿用连线的方法指出各种动物是如何睡觉的,同时巩固词汇:缩、倒挂、趴等词。当幼儿连对了,电脑就会奖励幼儿一个笑脸娃娃;连错了,电脑会鼓励幼儿再连一次,直到连对为止。比赛结束后,两队比一比看哪队积的笑脸娃娃多,就获胜。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们对动物的睡姿有初步的了解。

三、运用媒体组合,增加感知的“可见度”

多媒体教育手段有利于化小为大或化大为小,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突破微观和宏观、静止和运动的限制。在科学活动中,有些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参观等活动直接提供有关事物的感性材料,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量的内容是不能直接向孩子提供感性材料的。例如有些内容需要观察的时间很长,如青蛙的生长过程,蝴蝶的生长过程等等。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由于是随机观察,所获知识是零散、松散的。而将观察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后,在幼儿欣赏的同时,帮助幼儿回忆自己观察青蛙宝宝的每一时间段的情况,加深了幼儿的观察印象。通过活动,使幼儿对青蛙宝宝的生长过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帮助他们建立了完整、正确的认知结构。又如有的观察内容过小,不易清晰地看到。若用摄像机摄录有关蚂蚁生活的录像,虽然仅短短的几分钟,但生动的画面,一下子把幼儿带入了蚂蚁真实的生活中。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利用多媒体的特有优势服务于教学,为幼儿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以保证各种媒体都能发挥最佳效能,从而真正做到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春香.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31).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3

【关键词】幼儿教育;多媒体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利用色彩鲜艳、清晰的图像与悦耳声音的结合,不但有助于幼儿理解学习的内容,更赋予了教学活动一股清新的时代气息。

一、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有意注意,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着他们的学习。

例如:在大班“学习6的组成”活动中,用课件出示这样的情境:6只可爱的小松鼠和颜色鲜艳的树,只要单击菜单,计算机就能自主、直观模拟小松鼠在两棵树下表演的爬法,并给比赛巧妙地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动画使得所学的内容抽象变为直观形象,由静态变为动态,孩子们思维活跃,轻松愉快,对数学的了解、组合含义的掌握比平常的教学要快得多。

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先让幼儿看画面中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将它们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状,幼儿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最后画面又把轮子换成椭圆形,幼儿看完后都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他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了幼儿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幼儿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幼儿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

二、将数学活动整合于主题活动中

《课程指南》指出,幼儿园课程要突出课程的整合,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因此,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而是整合在各个学科之中,融入于幼儿生活、主题活动之中。而数学概念往往是对表象的梳理和在总结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在一些主题活动中很难深入,往往只能像蜻蜓点水那样触碰一下,这也是现在许多数学活动研究者觉得数学活动很难融于主题活动中的原因之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记录主题活动时的情境,便于回顾和梳理。其中运用得最多的是摄像和数码照相。

例如在理发店这一主题活动中,要帮助幼儿梳理有关理发用具用途和分类。为了给孩子一个感性的经验,让孩子去参观了理发店。在参观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环境的影响,无法及时帮助幼儿梳理概念,于是通过摄像的手段,将参观过程摄录下来,并用特写的手法拍下了各种理发用品。在参观之后回放这段过程,一来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了巩固,二来便于理解各理发用品的用途,分类也就不成问题了。

又如在中班《春天》主题下的“找蛋”活动,要求幼儿掌握相邻数学的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数学字卡片演示来让幼儿明白相邻数学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Flas设计了春天的美丽情境和为鸡妈妈、鸭妈妈、鹌鹑妈妈找蛋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了解了相数学的概念,使活动变得更为生动,有利于幼儿理解枯燥的数学概念。

三、解决数学活动中的难点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的,对于抽象的知识或抽象的概念往往不能理解,常常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可以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具体可观的事物,从而使幼儿得到更多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形成概念、掌握知识打好基础。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4

运用多媒体,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历史教学需要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多媒体无疑能做到这一点。它能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为学生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为后面课程的展开作好铺垫。例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教师可利用PPT演示迪亚斯布、达·伽马、麦哲伦等几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再将途经重要地点醒目地显示出来,并播放新航路开辟的视频,这样,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开展学习。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建立时空概念的能力

历史教学中,许多历史性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是通过历史地图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始终的。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理解、记忆历史知识,明确时空的变化过程。例如,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册(一)》的《西汉时期全图》一节中,教师可利用PPT制作动态地图,通过地图中蓝色和灰色古今海岸线的对照,学生就会明白西汉时的海岸线与现在的海岸线原来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通过地图中给出的古今国界和当时的政权部族界线比较,也能使学生很容易对西汉时的疆域有个相对明确的概念。

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历史课中的许多重、难点,有时仅靠教师讲授,学生难于内化进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增加生动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例如,在讲《工业革命》时,教师可先投影出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表,要求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再把正确答案投影进比较表格里,最后再提供巩固性的单项选择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牢固掌握。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5

关键词 技术 应用 网络 思考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前景与空间,为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本文就其在化学新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谈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课件制作与新课程教学的整合 

(一)做好课前研究,积累备课资源。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备课过程中,化学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多方收集积累备课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选取符合教学实际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同时,教师可尝试在Internet上建立自己的网站,把以网页浏览形式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并把在教学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从而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

(二)使课件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以优化教学过程。实践证明,正确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内容形象生动,使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果好。怎样才能使多媒体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以优化教学过程呢?笔者认为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多种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现象和本质,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突破难点。教学中的难点,有些很难用传统的方法讲清楚,若用电脑模拟,就能取得良好效果。如在核外电子运动理论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动画和声音的效果,把静止的图片变成了能够运动的二维或三维动画,而且在核外电子跃迁时发出特殊的声音。我们运用动画及声音来表示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及其跃迁时释放或吸收光子的过程。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更为直观,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形象化。

3、模拟实验。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往往对其反应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但通过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模拟控制实验的进度,调整教与学的过程,在教师与计算机的默契协作下,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同时,模拟化学实验能让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明确实验对象发生变化的现象和条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4、演示整合。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例如,对化学实验的复习,教师很难把大纲中要求掌握的仪器装置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所有演示过的实验再重复演示一遍。但是我们如果制作多面体课件进行模拟操作,就可以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重新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这样就有利于比较、归纳、理解和记忆,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和系统化。 转贴于

(三)充分利用网络,深化反馈检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地上机学习,并辅之以必要的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正确结果或解答其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排除学习障碍,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教师应指导学生访问相关的教育网站,如中小学教育教学网(k12.com.cn)、中国化学教育网,等等很多的化学教学网站,查看相关内容,以扩充化学知识,使学生视野开阔、思路广博。

二、课件制作及使用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如下问题:

(一)不能用课件完全替代传统教具。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凡是能够用普通教具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应该处理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粉笔和黑板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

(二)不能简单地用课件代替思考。多媒体教学,学生普遍认为信息量大,内容多,很难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进行“填鸭”式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多媒体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三)不能用课件替代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概念及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原理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所以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化学实验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细心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6

关键词:数学教学;多媒体;优势;问题

G623.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造就一批会学习、会思考的符合新世纪要求的人才,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以其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可无限扩展的知识信息链接和方便自由的自主性学习特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改变数学教与学的方法。本文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的优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具有的优势

1.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意向,是W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强化剂。教学时,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心理,让学生满怀喜悦地去学习。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学习积极,情绪高涨,很快就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理解了"同样多"这一很难确立的概念。

2.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信息强度。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多媒体技术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传播信息时,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动与静、整体和部分、外表与内观等方面相互转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设计和处理。同时,依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多媒体技术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强信息强度的功能,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增强了信息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易于形成表象,建立概念。这样做比教师用实物操作的刺激强度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否能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林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

4.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信息密度。

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还具有在单位时间内传播信息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用大容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这样省时、多变、高效。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以下几组题进行训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既缩短了时间,又强化了练习效果。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过分注重直观形象,忽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情况,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使静态变动态,抽象变为形象,帮助学生顺利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是必要的。但是,教师的教学处理如果过于直观,不恰当、过分地依赖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只要思维结果而忽视或省略了思维过程,则会降低学生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多媒体数学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的合适性,取决于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盲目追求媒体表现形式。

多媒体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学生对多媒体感到挺新鲜,眼球被幻灯片中五彩缤纷的界面、闪烁多变的动画所吸引,有些教师为了追求画面漂亮,选择的背景比较俏,搭配的颜色比较多,根本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殊不知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了,这样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是为了掌握知识才运用的,如果这两者之间没有联系,纯粹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话,那么这种直观材料则对教学毫无帮助,是无益的,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产生干扰作用。

3.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以辅代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让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这种只注重于人机对话的做法是不现实的,也是行不通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关系,教师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应把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中的声音、色彩、图象等刺激来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提高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努力掌握多媒体制作能力。

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急剧加快,大多数教师缺乏相应的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无法成功融合这些新技术和新应用。我们应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学习和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新技术、新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技术精心设计数学课件,掌握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能力。

综上所述,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证明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非常独到的优点。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多样化;在教育模式上,使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成为可能;在教育观念上,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角色无非是辅助教学而已,而不是主宰教学。老师要清醒地认识其利弊,走出误区,发挥其巨大的优势,去其带来的不足,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服务。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既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科学探究(CAI数学 语文 英语)》.窦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