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1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农业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难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品种、种植方式和管理制度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农业种植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同时在这种农业改造工作中,由于植物结构复杂、农业产品较多和耕作模式的多样造成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各种新问题,给植保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历程回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外专家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明确的指出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是以消灭病虫害为主要目标,而是将这些病虫害种群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到不致造成农作物危害的水平。同时,在1967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而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工作中概括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改变病虫害生存环境等多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防治措施和方法,进而形成了防治结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措施。在1975年,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目标和防本文由收集整理止措施成为被正式的确定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针。同时进一步的指出在工作中要因地适宜、合理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理防治等多项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进而达到经济、实用、安全和环保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目的。
二、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现象
1、迁飞性病虫和偶发性病虫暴发频率增高
随着品种不断更新,栽培技术不断变化,极端气候条件的不断增多,农业种植和生产过程中迁飞性害虫纵卷叶螟、稻飞虱连续多年大发生、大危害,造成了严重的农业生产损失和生态危害。
2、次要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
水稻灰飞虱在多年以前还属于次要害虫,水稻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没有专门开展过防治工作,近几年已上升为本地区水稻上最主要病虫害之一。
3、新的检疫性病虫害传播速度加快
随着品种更新加快,新品种引进调出频繁,同时也加快了新的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如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烟粉虱、美州斑潜蝇等。
现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在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上次我们国家和日本就“毒饺子”和“毒包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归根结底就是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非常重视生活的质量,要消费食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怎样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这就要求从源头抓起,首先要管理好农业生产的投入品,如果在稻麦生产上投入大量的有机磷,甚至是违禁药品甲胺磷,或者是超量用药用肥,滥用农药化肥,那是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的,因此要改变传统种植管理习惯,更新知识,科学种田。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三降三提高”,即降低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降低防治成本,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提高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益,提高产品质量。
三、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近几年,农业生态环境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而发生变化,病虫害随着环境和生态的变动而变化,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反季节栽培等条件下出现了各种新的病虫、草虫和新况,而原有的病虫害生长习性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大对农作物综合防治力度,提高防治管理水平。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抓住水稻某一生长时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兼顾次要病虫害,在控制方面则采取多种手段,例如采取农业措施清洁田园,选择抗病抗长品种。轮作换茬,改变适应环境,延迟或提前播种错过(避开)病虫发生期,降低发生程度。化学防治措施则有交叉、轮换使用农药,避免病虫很快产生抗性等合理用药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要讲求综合控制,长效治理,降低药量药本,减少施药次数,一药多治,减少劳动力投入,达到省工、省时、省力、节本的
转贴于
目的。既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对鱼、虾、蟹、畜禽的影响,又保证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四、配套技术
1、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种植抗(耐)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2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化学农药的长期持续使用,对农作物病虫防治本身及生境带来系列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效降低、农药残留超标、自然控制力减弱及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上,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创造一个适合农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生态环境;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强调使用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杀虫杀菌剂的开发利用,保护利用多种天敌昆虫,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保持生态平衡;强调应用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确保人类的健康和食用安全。具体防治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一种保护性、预防性措施。为了防止危害性病虫及杂草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和条例,由植物检疫部门对植物及其农产品在生产、调运、经销等环节进行检疫检验,一经发现,即按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对植物检疫对象要严格实行检疫措施,如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铲除等,将其封在一定范围或彻底铲除,不让其扩散蔓延。一旦在新区发生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彻底消灭。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的一个基础措施。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耕作技术、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发育,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以及大量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的为害。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因地制宜,根据品种的栽培特性和当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品种。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和实行作物轮作。合理间作可减轻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实行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的食料条件。
深耕晒土。深耕可将土表的病虫残体深埋土中,将地下害虫翻到地表,被严寒冻死或阳光暴晒而死,或被天敌啄食,从而减少田间的病原和虫口基数。
调节播种期。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开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既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又能提高作物的抗性,还可以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一般应注重N、P、K肥合理配方使用。
清洁田园。农作物生长期间,及时间苗、中耕除草,清除病虫残株,带到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可减轻病虫再次侵染的几率,减轻病虫及杂草危害。精细的田间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土壤消毒及种子处理。农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消毒可有效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播前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强发芽力,减轻或避免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或人工繁育的天敌、有益生物、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物制剂来控制或减少(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生物防治不污染农作物和环境,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人、畜均安全。
为了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协调应用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和食品,确保人类的健康和食用安全。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3
关键词: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73
1 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现状
1.1 重化学农药的使用,轻农业综合防治
据了解,在我国农业中,化学农药的使用率超高,每年有25万t左右。局部地区农业化学农药泛滥,严重破坏农业生态平衡,生物的种类不断减少,病虫害的抗药能力增强,加强病虫害防治的难度。
1.2 防治技术不到位
我国农业前期虽然已建立了保护体系,由于缺乏后期的经费维护,许多技术在农村的继续推广及普及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这导致农民在病虫害识别、防治技术方面的知识匮乏,比较依赖化学农药,把其作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
在农业种植中,要推广多样化种植理念,于其中不断进行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生态体系模拟,这对于病虫害防治、生态平衡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在1种作物种植的条件下,其资源和生态条件都差不多,为病虫的滋生提供了好条件。而对于益虫而言,可提供的食物减少了,可用的栖息空间变得有限,不利其生长及繁殖。所以,多样化农业种植可以有效的实现病虫害防治效果,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平衡状态。
时间重要性和空间多样性是多样性种植的2大特性。时间重要性侧重对农业种植、收获时间的把握。空间的多样性侧重农业种植品种、地理空间、土壤的多样性。生态的多样性,为益虫的生长和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益虫增加了,相反地,病虫害就会减少。
1.3 强化生产管理,降低病虫害发证率
在农业生产选种时,要优选抗病强的品种,尽量不选转基因品种。播种前,种子一定保证晾晒充足合理,用温水泡过后,及时处理那些带有虫病的种子。播种要遵循灵活性原则,对于病虫害的高发阶段要避开,尽可能选不适合病虫生长的时间播种,并及时做好虫害药物的撒播,减少病虫的发病率。在树苗种植时,要在树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及时修剪枝杈、定花定果等,从而减少虫害的栖息空间。同时,也要做田园的卫生,保持良好的种植环境。
1.4 对有机农业进行综合的治理
加强病虫的综合防治工作,特别是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有利于实现农业种植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社会的良好运转。可以通过计算机,算出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对病虫害的最大控制限度,进而作出相应的防治病虫害的预警措施。一旦病虫害出现超过预警值范围现象,及时采取超越的防治措施;如果病虫害的值较少,则尽量通过生态的自我调节防治即可,减少不必要的花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遵循“生物和物理结合”的原则,生物、物理法优先考虑,尽可能在少使用化学农药的基础上,实现有效虫害防治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双赢的效果,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要加大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研究投入,特别是在种植品种、土壤的选择、种植方法的使用方面,减少由于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对于土地环境造成污染。
1.5 加强农业种植人员的技术指导
农业科技人员要遵循深入群众、深入田间、深入研究的“3深入”的工作原则。对于农业科技人员,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深入广大农村群众基层,展开定期的农业问卷调查,针对存在的农业病虫害问题,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讨相应的对策,汇编成册,分发给相关的农业种植人员,加强对于农业种植人员病虫害防治的指导工作。农业科技人员应该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问题,对种植人员进行多层次的培训,根据农业病虫害体现出的特点,实施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促进农业种植人员真正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及最为先进的农业技术。
1.7 采用生物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
一般情况,农作物一旦出现病虫害的危害,农民基本都是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害虫多是在出现病虫害的农作物上,撒播大量的农药进行虫害的消杀,长期以往会爆发出很多的问题,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作物种植的最终目的是供人们食用,由于化学农药中含有大量不利人体健康发展的物质,其在农作物的防治过程中必然会存有一定的残留,人类食用了具有化学残留的农产品,将会影响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
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长期采用化学农药,农药除了会对害虫产生杀害作用,还会通过土壤,流到河流中,对于土壤、河水等环境都存在一定的污染,并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的失衡,不利农业可持续发展。而通过生物物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能够将化学方法带来的危害降到最小。比如,在有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利用家禽类食虫的特点,将鸡鸭等禽类在种植地进行定期散放,将极大减少田间的病虫害的数量;灯光能够吸引昆虫,可以通过定点放光,并在灯光的周边布置纱网措施,形成昆虫飞行的障碍,既能防治昆虫进入作物区造成作物灾害,又将极大促进虫害的消杀工作。
2 小 结
农业是我国的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息息相关。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研究力度,不断地探寻和创新病虫害的最新方式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技术的推广及普及工作,在质量和产量上实现农业产品的创举,进而朝着我国农业强国的伟大目标前进,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文雄,陈婷,周明明.农业生态学的新视野[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0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4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我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能力和整体防控水平,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安全、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意见》(政办发〔〕224号),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就加快推进我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物保护技能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对农作物病虫害实施统一预防与治理的全程承包服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及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重要抓手。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发展多种形式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全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遵循“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托公共植保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围绕重点作物、重大病虫害,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境安全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力争通过3—5年努力,到年全市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100个(区15个,县20个,县15个,县5个,县5个,县20个,县20个),使全市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经济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2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平均防控效果达8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三、积极扶持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一)探索合适的组织模式。目前我市已有的组织类型有公益服务型、产业协会型、村级合作社型、公司型和农户互助型等,各县(区)要认真总结,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组织模式。积极争取各方支持,通过加大投入、示范带动、典型宣传等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要积极鼓励、扶持果品、蔬菜等龙头企业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域,形成一批从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企业。
(二)加强组织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下发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农业部公告第1571号),制订适合本区域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细则,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撤销、服务方式、收费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和使用保管、效果保障等进行制度化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运行机制。要探索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认定标准和考核办法,制订各类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和损失赔偿办法,探索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药害鉴定以及纠纷仲裁机制,及时解决专业化统防统治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创新专业化服务模式。要在公益、阶段性承包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创新专业化服务模式。根据农业部“整建制、全承包、签合同、补组织”的要求,逐步向作物生长全程承包服务的模式过渡,建立整村、整乡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实现整乡联防联控。在统防统治服务区域内,逐步实现病虫害统一防治,统一管理,通过服务创新,实现农民、机手和服务组织共赢。
(四)强化人员培训。要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人员尤其是专业防治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切实抓好防治技术、施药操作、器械维修、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建成一支业务精、素质高、反应快、成效好的专业化防治队伍。
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将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摆上服务“三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要制订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规划,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纳入粮食生产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在支持环节上,突出扶持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在防治模式上,突出发展全程承包服务;在区域布局上,突出重点作物、关键区域和重大病害;在推进方式上,突出整乡整村整建制示范带动。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支持力度,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安排农机购置补贴、新型农民培训、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发展等涉农项目资金时,支持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特别要支持专业化龙头企业购置先进的药械设备以及专业防治从业人员的培训。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域,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规模,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5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成效;宁夏西吉;宁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 S4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22-01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地势南低,北、东、西渐次增高,平均海拔2 400 m,分黄土丘陵、河谷川道、土石山^3类地貌,项目区属于黄土丘陵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冷暖变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暂,气温适中;秋季雨量较多,降温快,霜冻早;冬季长,严寒干燥。四季交替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5.3 ℃,年平均降水量350~500 mm,无霜期仅有100~150 d。土壤类型为黄土和黑土,土层平均厚度40~50 cm,中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合项目农作物种植。周围没有大型工矿企业,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空气质量良好。在马铃薯、特色蔬菜等种植中,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利用项目扶持,在全县选择病虫害防控示范点,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效十分显著。
1 目标任务
1.1 病虫害监测
按照“三固定、四统一”原则,对各测报对象进行系统观测和大田普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范围,达到“监测规范、预报准确、及时、指导科学、汇报全面”的要求,农作物病虫长期预报准确率9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95%以上,以达到有效指导大面积防治工作的目标。
1.2 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以马铃薯重大病虫害为主,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666.7 hm2。通过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区域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20%,平均减少用药1~2次,节省农药与人工成本300元/hm2以上;统防统治率达到90%,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防治效果平均提高10%以上;同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逐步提高西吉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
2 科学选择监测点
2.1 病虫测报
在兴隆镇玉桥、震湖乡、火石寨乡设立系统监测点,开展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蚜、玉米蚜虫、黄矮病、粘虫、芹菜斑枯病、小麦吸浆虫、小地老虎、黑绒金龟甲、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12个全区监测对象和当地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警。
2.2 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在震湖乡孟湾村马铃薯高产示范区建立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示范区666.7 hm2。
3 防控内容
3.1 系统观测
在3个不同生态区域和县城基地根据作物布局设立4个系统监测点,在监测点内根据不同作物建立相应系统监测田,利用黄盘、诱蛾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佳多虫情测报灯等观测仪器[1]和田间定点调查。3月15日至9月30日,开展黑绒金龟甲、麦蚜、黄矮病、小麦吸浆虫、小麦条锈病、粘虫、小地老虎、小麦白粉病、玉米蚜虫、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芹菜斑枯病等12个主要病虫监测工作。
3.2 病虫鼠害普查工作
每种病虫害始见后立即进行1次普查,以后每隔10 d进行1次(鼠害春秋2季各普查1次),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及为害情况。普查方法:在3个生态类型区,各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乡,各乡选3个代表村,各村选3个代表组,各组选5户农户或5块田块进行调查统计。每块田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查20株,统计各种病虫鼠害的发生、被害株率、危害程度、发生面积。10月上中旬,按照测报调查规范,科学选点,在全县范围进行锈病、白粉病、麦蚜、玉米螟、小麦吸浆虫、黑绒金龟甲等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的调查。
3.3 及时病虫鼠害发生发展趋势
根据病虫害监测调查情况,利用历史资料、气象资料,结合病虫发生动态综合分析,及时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同时,通过农信通、电视预报、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社会,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2016年制作可视化预测预报7期[2],利用农信通短信平台病虫信息50次,各种宣传资料5 000份。在做好病虫害监测调查的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充分利用“宁夏农作物有害生物信息报送系统”及时向总站上报病虫害发生信息。
4 技术措施
4.1 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
通过统一供药和统一防治的方式,在高产示范区开展防治,提高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减少用药1~2次[3]。
4.2 示范内容
试验防治青薯9号脱毒种薯333.3 hm2,降低早晚疫病和病毒病的危害;推广配方施肥技术666.7 hm2,增强马铃薯的抗病性;用农科院研制的薯兴拌种剂拌种333.3 hm2;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杀灭地老虎、草地螟、金龟子、蛴螬成虫等66.7 hm2;田间悬挂黄蓝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13.3 hm2。
结合示范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预防马铃薯早晚疫病;72%甲霜锰锌、72%霜脲锰锌(克露、赛露)可湿性粉剂、25%瑞凡悬浮剂等药剂1 500 g/hm2或1 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300 g/hm2喷防早晚疫病。
4.3 技术培训
在病虫害发生期召开防治现场会,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大力宣传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让广大农户适期防治、科学防治[4]。举办技术培训班5场次,培训农户300人次。
5 参考文献
[1] 夏敬源.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J].中国植保导刊,2010(10):5-9.
[2] 路云亚,高秀珍,樊美中.发挥病虫害可视预报优势 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4):54-55.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6
关键词: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高产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79
紫花苜蓿被称之为牧草之王,对于我国紫花苜蓿进行深入调查发现,紫花苜蓿在种植过程中也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总产量下降,对于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也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所以对于紫花苜蓿高产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深入探究,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 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
紫花苜蓿这种农作物,根系非常的发达,农作物本身具有非常良好的抗旱性能,可以从土壤中吸取充足的水分满足生长的需求。紫花苜蓿这种农作物适合生长在温度在15~25°的环境中,同时还具有非常良好的抗旱性能,生长区域即使在寒冬中被积雪所覆盖,其根系也不会受到损伤。紫花苜蓿对于阳光可以说有着特殊的喜爱,光照时间越长,农作物积累的干物质也就越多,而且紫花苜蓿对于光照长短并不是非常敏感,在密集生长的区域进行种植,或者在灌木丛中种植都可以正常的生长,获得较为良好的收益[1]。
2 种植技术
2.1 播种前准备工作
紫花苜蓿栽培种植人员需要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要注重种植地块的选择对土地进行平整。因为紫花苜蓿这种农作物的适应性很强,对于阳光有着很深的喜爱程度。所以尽可能的选择较高的地块对紫花苜蓿进行种植,种植地块要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不能选择在低洼地区对紫花苜蓿进行种植,排水不通畅对于紫花苜蓿的生长也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因为紫花苜蓿的种子很小,所以在整地的过程中,栽培种植人员需要对土地进行翻耕,使得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土壤颗粒更加的均匀。使得紫花苜蓿种植能够与土壤进行良好的接触,提升紫花苜蓿种植的发芽率。栽培种植人员还需要施底肥,因为紫花苜蓿在生长后期对于钾、磷肥有着很高的需求程度,为了能够保障紫花苜蓿的产量,要依据紫花苜蓿种植区域土壤条件的实际情况施加底肥。
2.2 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现阶段我国推广的紫花苜蓿品种众多,需要合理的选择种子。紫花苜蓿栽培种植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硬实种子进行处理,擦破皮法,就是在紫花苜蓿种子中添加一定的沙砾,在较为平整的地面上进行摩擦;变温浸种,将紫花苜蓿种植放入到50℃的温水中浸泡,浸泡时间设定为0.5h。0.5h过后将种子从温水中捞出,并且放在阳光下晾晒,同时进行湿润处理,经过2~3d后种子表皮就会破裂,当有60%以上的种子略显膨胀时,便可以对紫花苜蓿的种植进行播种处理。这种方式适用于较为肥沃的土地,如果种植区域较为贫瘠,则不能采用这种硬实种子处理方式[2]。
3 田间管理
3.1 除草
紫花苜蓿栽培种植的田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与紫花苜蓿农作物的产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紫花苜蓿播种的第1年,农作物生长的速度较为缓慢,杂草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紫花苜蓿栽培种植人员需要在种植的第1年进行1收2次的除草。如果种植区域杂草过多,可以应用合理的化学药剂进行除草。
3.2 施肥和灌溉
紫花苜蓿处于苗期,因为根瘤菌还没有形成,农作物本身具有的固氮能力较差。此阶段需要进行施肥处理,磷肥、钾肥、氮肥的施加比例需要控制在5:5:1.紫花苜蓿每一次收割之后相关种植人员都需要进行松土处理,并且施加一定的农家肥,或者是花肥。如果降雨量过多,需要注重排水处理,避免紫花苜蓿幼苗大量死亡,导致产量降低。
4 常见病虫害防治
4.1 牧草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紫花苜蓿最为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和白粉病等。紫花苜蓿病害产生后,本身具有的光合作用会下降,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产量下降60%。而且患有病害的紫花苜蓿中会含有一定的病毒,牧草被食用后很有可能会中毒。应用抗病毒紫花苜蓿品种,能够有效的降低病害的产生。在紫花苜蓿患病后栽培种植人员可以喷洒世高进行治理,如果种植区域患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的进行收割,避免患病情况加重。
4.2 牧草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紫花苜蓿常患有的虫害有粘虫和蝗虫等。病虫对于紫花苜蓿的基部和叶肉会造成严重的损害,严重情况下紫花苜蓿的叶子可能只会剩下叶脉,叶肉都被害虫所啃食了,呈现出网状的形态。紫花苜蓿的蝗虫通常情况下一年会产生20多代,这些害虫经常会聚集在紫花苜蓿的花器,或者是嫩茎上。紫花苜蓿种植区域爆发虫害后,叶片也变得卷缩,颜色由绿变黄,严重情况下紫花苜蓿整株都会枯死。对于蝗虫病害可以利用50%的马拉硫磷乳油,40%的乐果进行化学防治,从而保障紫花苜蓿的健康成长。
5 结 语
紫花苜蓿是我国种植较为广泛的农作物,其在成长过程中经常有病虫害产生,对于农作物产量造成不良影响。相关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强研究力度,找寻有效的病虫害预防措施,提升紫花苜蓿种植产量,保证我国农业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