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1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127-02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要确保其丰产且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注重病虫害防治问题。有关农业技术部门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不同的地区,由于自然资源条件不同,所选择种植的水稻品种不同,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也有所不同。部分地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存在着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1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前期防治工作不够重视

根据实践经验,要防止水稻作物病虫害,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一些稻农却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如果水稻作物病虫害预防工作没有做好,可以采用后期弥补的方式,只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就不会影响水稻的收成[1]。但事实上,水稻作物一旦发生病虫害,要采取措施制止很难,几乎不会有效地避免水稻作物受到病虫害的威胁。从农业经济的角度而言,一旦出现病虫害,还会导致稻农的农业成本提高,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农业经济损失。

1.2 过分依赖药剂

传统的水稻病虫害防治会采用药物杀虫作为防治病虫害的手段。但是如果对药物过分依赖,就会提高病虫害的抗药性,从而使得水稻发生病虫害,采用以药物作为应急处理措施而无法发挥效用。另外,水稻作物使用药物,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病治虫效果,但对农业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且还会增加稻农的经济成本[2]。因此,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治策略。除了采用药剂防治措施之外,还可以优先选用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对水稻的播种期进行适当的推迟也可以达到一定的防病虫害效果,在水稻种植方式上进行调整,采用宽行、窄株的方式也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1.3 病虫防治工作实施得不均衡

稻农大多对种植水稻中遭遇虫害所需要采取的措施较为了解,而对病害问题却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水稻病害在初期发病阶段不容易被发现,一旦显症,说明病害发生较为严重,此时采取水稻病害防治措施已经很难奏效。例如,水稻发生纵卷叶螟病害时,水稻就会“白叶”;如果水稻有“枯心”的现象,则很有可能是发生了螟虫病。如果稻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技术措施解决。

1.4 药种选择、使用不当

多数稻农都会按照有关部门的指示在适当的时间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但是,在病虫害防治方法上却各有不同。比如,部分稻农虽然遵循了有关部门的建议适时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但是在药剂使用上,多为自行购买药物,而且存在为了降低药物成本而到不正规的农业物资商店购买的现象,导致药剂的效用并不是很好。也有稻农虽然按照要求选用了药物,但是施用时没有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比如,没有在药剂中添加足够比例的水分,在药剂喷洒中也不够均匀,导致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如果在高温少雨的气候环境下对水稻喷洒药物,还会导致水稻叶片受到药剂的侵袭而发生药害。

2 对策

2.1 加大宣传支持力度

要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就要加大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宣传力度,除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之外,还可以利用稻农的农闲时间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在水稻种植期间,专业技术人员还可以进入到田间地头为稻农现场指导,可以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专业技术人员在为农户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时,还要与稻农互动交流,认真回答稻农所提出的问题,帮助稻农切实解决水稻种植中所遇到的各种病虫害问题[3]。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而言,通过与稻农近距离接触、充分交流,还可以了解水稻的各种病虫害发病情况以及是否有新类型的病虫害发生,方便其从科学的角度制定防治措施。

2.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国家可以出台各种惠农政策,对遭遇病虫害的稻农给予一定的技术补偿和经济补偿,以减少稻农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惠农政策中,技术培训或者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让稻农提高意识且能够根据水稻种植规律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在防治病虫害药剂的使用方面,技术上要做到无偿培训,经济上可给予一定的补助,让农户使用质量良好的药剂,以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药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3 加大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

根据多年来的农药市场情况,农民由于购买假农药或者质量低劣的农药的现象并不少见。在病虫害防治药物上给予政策上的主持,可以让稻农选择放心的农药,对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发挥效用。因此,要加大农业物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同时还可以将假农药或者质量低劣的农药排挤出农业物资市场。针对贩卖假农药或者质量低劣的农药的行为,要根据有关法律给予必要的惩处[4]。要积极地向稻农推荐无公害且低污染的农药,以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4 加大科学种植力度

水稻种植要注重采取科学的方式,不仅要降低种植成本,还要重视农业环境保护。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降低农药使用率,即便是对水稻病虫害采取药物防治措施,也要根据水稻品种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选择,包括前期的预防工作,选择恰当的水稻播种时间等,都要考虑到病虫害问题。水稻种植中,采用机械化种植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也可以降低劳动量。

3 参考文献

[1] 况登,胡琼,毛吉业.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效果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178-179.

[2] 王富莲.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53.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2

[关键词] 玉米 常见病虫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75-01

1 玉米螟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玉米虫害中最为主要的一种,能够对玉米生长的各阶段造成危害,玉米螟在一年中出现的代数从一代至七代都有可能,严重损坏玉米的茎和叶,影响其水分和养分运输,对玉米生长的危害程度较大,导致玉米品质明显下降,使其产量受到乐亟档汀

防治玉米螟的有效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和生物技术防治。在实施农业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引进抗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实施种植,并且在完成玉米收获后,应当对剩余的秸秆实施粉碎处理,将粉碎后的秸秆渣埋入农田中,有效控制玉米螟越冬的数量。除此之外,还应当尽量避免连作,降低虫害的规律性和抗药性。在生物防治技术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培育玉米螟天敌赤眼蜂,让其消灭玉米螟的虫卵,从而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1]。生物防治技术对实施流程具有较高的要求,应当注意赤眼蜂品种的选择、放蜂的数量、放蜂的时间等。这些较为繁琐、难度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实施。现阶段,生物防治技术在地势较为平坦、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得到了一定推广。

2 大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大斑病俗称枯叶病、叶斑病,是玉米病害中较为主要的一种,与气候条件、种植条件、土质条件等具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在低洼地区发病率较高。同时,密植、连作等也会引发大斑病。

防治大斑病的有效方法主要有农业技术防治和化学防治。在实施农业技术防治过程中,除了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引进抗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外,还需要适时的早播,确保水肥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田间管理,彻底除草,避免田间温度过高,抑制大斑病的发生。另外,在完成收获后还应当加强对田间的清理,对秸秆实施高温处理,并保证彻底翻地。在实施化学防治的过程中,通过喷施农药对大斑病进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应当规范、科学的控制农药喷施量、喷施时间以及喷施次数,现阶段,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主要喷施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

3 玉米锈病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玉米病害,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时有发生。对玉米的叶片造成一定危害,抑制其光合作用,导致作物产量、品质明显下降。

防治锈病的有效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在实施农业防治的过程中,可以与抗病性较强的植物品种搭配种植,在玉米实际种植过程中常常与抗病性较强的马齿苋进行搭配,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水肥管理,在作物收获后,及时对其秸秆实施清除处理,并利用农药对种植过的土地进行喷施,避免来年发生此类病害[2]。在实施化学防治的过程中,主要依赖农药对病害进行防治,在锈病初发期,就应当喷施农药,然后再连续阶段性的喷施两到三次。

结束语

病虫害的发生对玉米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针对种类过多的病虫害,必须要加强防治工作的开展,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为了促使玉米种植可持续科学发展,可以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结合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策略,对玉米种植生产数据库进行构建,促使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3

[关键词] 蔬菜生产 施药方式 防治指标 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82-01

在防治蔬菜病虫害的过程中,农药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农药的使用使得蔬菜的病虫害得到很好的控制,使蔬菜产量大幅增加,挽回了农户们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同时,也常常因为农药使用不科学,使得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增加,导致了许多像“毒韭菜”、“毒豇豆”等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恶性事件的出现,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减少蔬菜生产中农药的使用量,如何更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现介绍几种减少蔬菜上农药使用量的方法,供农户和农业技术人员参考。

1 合理使用农药

农药的合理使用,首先是要做到对症用药,不同的病或虫需要使用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如果不能做到对症下药,则不仅不能控制住危害,还会导致用药量的增加,污染蔬菜和环境。其次是要掌握合适的施药时期,在病虫害发生达到防治指标后要尽早用药。再次,就是要严格控制施药量和施药次数。无论哪一种农药,施用量都要适当。用药量过大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植物易产生药害。施药次数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时间的长短及上次施药后的防治效果来确定,不能任意增加施药次数。

2 确定科学的防治指标,减少用药次数

在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上,一直有一个防治指标,即病虫害发生到什么程度需要用药,用药次数应根据病虫害的发展情况来定。而实际生产中往往存在着“见病虫就打,打到完全没虫为止”的错误观念,这种错误观念的存在往往导致用药量的大幅增加,甚至导致药害的出现。所以,植保部门应该加大对重大病虫害防治指标的研究,并逐渐向农户介绍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指标,使农户用药更科学合理。

3 采用先进的施药方式

采取先进的施药方式,可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现在比较常用的是超低溶量喷雾和控制释放施药技术。超低溶量喷雾是利用特殊设备,使药剂的雾点达到80至120微米或者更小,由于雾滴直径极小,喷药时用水量和用药量大大减少,可比常规喷雾减少有效药量20%左右。控制释放施药技术,就是控制从制剂中释放出来的农药量,使其在一定的时间内仅仅释放出防治所必需的量,并在它发挥药效的同时,避免产生种种药害。应用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用药量,降低在作物上的残留量,还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并延长药效。

4 实行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蔬菜作为高产值作物,其管理不能像大田作物那样粗放,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更容易在蔬菜上应用,要充分发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措施的作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蔬菜生产的安全。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很多,主要有:生物防治措施,包括生物农药和害虫的天敌利用。生物农药有:武夷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井冈霉素、苏云金杆菌等。害虫的天敌现使用较多的有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等。物理防治措施有:设置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黄板诱杀技术、种子高温消毒处理等。这些措施的使用,能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既经济又环保。

5 采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水平

目前,蔬菜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还是以各家各户自己打药为主,这种施药方式造成了农药的使用效率低下,造成农药的浪费,也容易导致一些药害事故的发生。现在正大力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的统防统治,对于蔬菜这种高收益作物,最适合采取统防统治的方式防治病虫害,现在辽宁省盘锦、辽阳等地的蔬菜专业防治队已经成立了很多,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专业防治队施药设备先进,人员业务能力强,能做到用最少的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这就达到了节药的目的,也使蔬菜质量安全更有保证。

参考文献

[1]白莉东,李淑岩, 马春红等.无公害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合理使用[J].农业与技术,2014(2):22-23

[2]董俊娟, 朴秀吉, 张文山.如何在蔬菜生产中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J].吉林农业,2014(11):85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4

关键词:棉花;栽培管理;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80

1 棉花病虫害发生特点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虽然其种植面积大,但是病虫害的种类也比较多,可发生于棉花的全生育期。棉花不同的生长阶段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也有所不同。棉花苗期。苗期主要病害包括棉花炭疽病、立枯病、红腐病、黑斑病、茎枯病等,主要虫害包括小地老虎、棉蚜、棉蓟马、棉叶螨、棉粉虱等。尤其是如果苗期阴雨天气多会导致棉花病虫害频发,严重者会导致灾害性损失;棉花蕾花期。棉花蕾花期植株生长旺盛,具有较强的补偿能力,以各种虫害为主,包括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等。当然此时棉田天敌也比较旺盛,此时不仅要加强各种虫害的防治,还要注意保护各种天敌;棉花结铃期。此时病虫害齐发,其中又以棉铃虫为害较大。如果此时恰逢降雨丰富,则棉铃疫病、棉铃红腐病、棉铃红粉病、棉铃黑果病等铃期病害发病率也会增加,此时要注重这类病虫害的防治。

2 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针对棉花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病虫害特点,可以采取下列综合防治措施。

2.1 棉花苗期

棉苗病主要由土壤传播、扩散,特别是在低温或高温天气,发病更为严重。棉苗病的防治主要以药剂拌种为主,棉种用60℃左右的热水浸泡30min左右,再用冷水浸泡24h,晾干后拌入50%多菌灵、40%五氯硝基苯等,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当棉苗长出2片真叶后,再用春雨1号1粒兑水30~40kg喷施叶面,可以提高棉苗的抵抗力。

2.2 花蕾期病虫害防治

花蕾期期是棉花各种病虫害高发期,此时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要及时清理田间积水。雨季由于降水丰富,棉株长势过强使得田间通风透气量差,如果田间排水不良会导致棉田湿度、温度增加,从而为枯萎病、黄萎病等病害的发生提供条件,因此在降雨后要及时疏通排水系y,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做好叶面喷肥。棉花是吸钾作物,叶面喷施钾肥可以提高棉株的抗病性,从而提高棉花产量。可将高效钾硼等叶面肥喷施于叶面,不仅可提高棉花的抵抗力,还可以有效防治枯萎病及黄萎病。如果棉田病株少,可人工拔除病株,以减少菌源,防止病害蔓延,同样可以降低枯萎病及黄萎病的发生率。最后,药剂防治。如田间病株过多,可用多菌灵、克黄枯、克萎星等药剂200~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周喷施1次,连续用药2~3次,以控制病情蔓延。如果棉田发病率过高,则可采用药剂灌根结合喷雾的防治措施,灌根采用多菌灵0.25kg兑水50kg,可灌概约2500棵左右,次日按照同样剂量再灌根1次,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2.3 棉花后期病虫害防治

棉铃虫是棉花后期为害最后严重的害虫之一,通常情况下2代棉铃虫无需防治,3、4代棉铃虫则要加强防控。此外,棉花后期还要注意防治蓟马、棉盲椿象、红蜘蛛、棉蚜等。可用辛硫磷、菊酯类农药交替轮换使用进行防治,三氯杀螨蝽、双甲迷、久效磷、氧化乐果等还可用于防治红蜘蛛、蓟马等。

2.4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利用害虫天敌的生物特性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比如可以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杀虫灯,杀虫灯具有变频功能,可起到较好的杀虫效果。还可利用趋光板涂黄油杀灭蚜虫等。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链的自然控制可大大降低药物的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节约人力资源等,并且还有助于棉花种植区域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对有害昆虫天敌的保护,比如分区域喷洒农药等。

2.5 其它注意事项

除上述几项防治措施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防早衰、防病害。棉花早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缺钾,钾参与棉株的光合作用,提高棉株的吸氮量,因此要注意施播钾肥,可施播硫酸钾10kg/667m2;清洁田园及秋耕。棉花收获后要及时拔除棉秆,可及时清除病虫残体,以达到清洁棉田的目的。要做好秋耕深翻,如条件允许可在棉区进行秋冬灌水保墒,以降低病虫的越冬基数;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棉田内、田埂、路边的杂草,以降低棉叶螨、棉盲蝽等虫害的虫口基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则要避免氮肥施用过多,冷浸田时要注意增施磷肥;施肥的同时配合合理灌溉,以水调肥,促控结合。

3 结语

总之,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技术含量高,过程复杂,在实际栽培管理中要结合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有的放矢的采取防治措施,包括药物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以提高防治效果,从而提高棉花的生产品质及棉农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5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农业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难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品种、种植方式和管理制度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农业种植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同时在这种农业改造工作中,由于植物结构复杂、农业产品较多和耕作模式的多样造成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各种新问题,给植保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历程回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外专家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明确的指出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是以消灭病虫害为主要目标,而是将这些病虫害种群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到不致造成农作物危害的水平。同时,在1967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而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工作中概括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改变病虫害生存环境等多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防治措施和方法,进而形成了防治结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措施。在1975年,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目标和防本文由收集整理止措施成为被正式的确定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针。同时进一步的指出在工作中要因地适宜、合理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理防治等多项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进而达到经济、实用、安全和环保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目的。

二、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现象

1、迁飞性病虫和偶发性病虫暴发频率增高

随着品种不断更新,栽培技术不断变化,极端气候条件的不断增多,农业种植和生产过程中迁飞性害虫纵卷叶螟、稻飞虱连续多年大发生、大危害,造成了严重的农业生产损失和生态危害。

2、次要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

水稻灰飞虱在多年以前还属于次要害虫,水稻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没有专门开展过防治工作,近几年已上升为本地区水稻上最主要病虫害之一。

3、新的检疫性病虫害传播速度加快

随着品种更新加快,新品种引进调出频繁,同时也加快了新的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如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烟粉虱、美州斑潜蝇等。

现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在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上次我们国家和日本就“毒饺子”和“毒包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归根结底就是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非常重视生活的质量,要消费食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怎样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这就要求从源头抓起,首先要管理好农业生产的投入品,如果在稻麦生产上投入大量的有机磷,甚至是违禁药品甲胺磷,或者是超量用药用肥,滥用农药化肥,那是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的,因此要改变传统种植管理习惯,更新知识,科学种田。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三降三提高”,即降低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降低防治成本,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提高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益,提高产品质量。

三、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近几年,农业生态环境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而发生变化,病虫害随着环境和生态的变动而变化,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反季节栽培等条件下出现了各种新的病虫、草虫和新况,而原有的病虫害生长习性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大对农作物综合防治力度,提高防治管理水平。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抓住水稻某一生长时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兼顾次要病虫害,在控制方面则采取多种手段,例如采取农业措施清洁田园,选择抗病抗长品种。轮作换茬,改变适应环境,延迟或提前播种错过(避开)病虫发生期,降低发生程度。化学防治措施则有交叉、轮换使用农药,避免病虫很快产生抗性等合理用药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要讲求综合控制,长效治理,降低药量药本,减少施药次数,一药多治,减少劳动力投入,达到省工、省时、省力、节本的

转贴于

目的。既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对鱼、虾、蟹、畜禽的影响,又保证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四、配套技术

1、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种植抗(耐)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6

关键词:马铃薯 病虫害 特点 防治

马铃薯是郸城县的传统优势产品,在本县已经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继小麦、玉米、大豆之后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随着本县种植业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和土地承包流转程度的不断提高,马铃薯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加大,而且由于农民长期以来形成偏重于药剂防治和不防光治,重茬栽植,加上忽视土壤、种苗消毒,导致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严重,病虫害的危害使马铃薯产量下降、品质低劣和经济效益降低。为提高和增强郸城县马铃薯病虫害的防御和抵抗能力,有效遏制有害生物在本县的传播、蔓延,保护马铃薯生产安全有序进行,提升本县马铃薯产业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下面介绍几种马铃薯的病虫害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1.病害发生的特点

1.1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真菌phytophthoua infestans浸染引起。根据田间的实地调查,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率极高,对马铃薯的产量带来极大的危害。马铃薯晚疫病在叶、茎和薯块均可染病,在茎叶初期上生不规则的黄褐色斑点,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呈水浸状不明显界限,有时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叶背生有茂密的白色霉层;薯快染病初期产生褐色大病斑,稍凹陷,皮下呈红褐色,慢慢向四周和内部扩大,重者叶片萎垂、卷缩,致全株黑腐或烂掉。

1.2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的环腐病是由细菌corynebactetium sepedonicum浸染引起。病薯脐部皱缩凹陷,切开可见维管束环状圈变成乳黄色腐烂,稍挤压可见乳黄色黏稠菌液。一般病株前期似正常,但现蕾开花,逐渐呈现萎蔫型,切开病薯,维管束呈黄褐色。重病部变成黑褐色,有时并生环状空洞。

1.3马铃薯干腐病 马铃薯的干腐病是由细菌fusarium coeruleum浸染引起。基本特征为:浸染块茎,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色,稍凹陷,后扩大,病部形成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的子实体,最后块变成干腐状,不能食用。

1.4马铃薯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常见的有以下三种:花叶型、坏死型、卷叶型。花叶型病毒病马铃薯的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匀,叶面黄绿相间或者浓绿淡绿相间,严重的情况下叶片缩小,整株马铃薯会矮化。坏死型病毒病马铃薯的叶片与枝条的茎部产生褐色的坏死斑,严重的情况下,马铃薯的全部叶子枯萎而死。卷叶型病毒病马铃薯叶片自主脉或者沿主脉向内翻转而逐渐变硬,严重时马铃薯的叶子呈现筒状。

2.马铃薯虫害发生的特点

2.1蝼蛄 蝼蛄也被叫做拉拉蛄,它用它的口器及前边的爪子把马铃薯的根或者地下茎撕成丝状,导致地上的部分枯萎或者死亡,有时它也会咬马铃薯的芽,导致芽不再生长,致使马铃薯缺苗。蝼蛄在土壤中“开挖”隧道,使幼根失去土壤的滋养,并使其透风,导致马铃薯缺水,最终死亡。秋季时,蝼蛄咬食马铃薯,使其感染腐烂菌而造成整个马铃薯的腐烂。

2.2地老虎 地老虎也被叫做切根虫、土蚕,幼虫时对马铃薯的危害性最大,成虫是一种蛾,危害性极小。它主要危害马铃薯的幼苗,在马铃薯苗与地面的结合处把茎咬断,导致马铃薯整株死亡,并把其咬断的苗拖进它的虫洞,危害性极大。幼虫时,也会咬食其嫩叶,致使成孔。也会在地下咬食马铃薯的块茎,致使茎块成孔,或使其感染腐烂菌而腐烂。

2.3蛴螬 蛴螬叫被叫做地蚕,是金龟子的幼虫。它咬食、钻蛀马铃薯的地下茎块、嫩根,断口整齐,断绝马铃薯的营养与水分来源。马铃薯的块茎被钻蛀之后,导致其品质下降或者腐烂。成虫,即金龟子还经常爬到马铃薯株上,咬食其叶片。

2.4蚜虫 蚜虫对马铃薯的危害有以下两种:直接的危害,在马铃薯的叶背幼芽上咬食,导致其叶子皱缩、变形,影响其光合作用,使其发育不良;在蚜虫的咬食过程中,有可能把病毒传给健康的植株,从而引发其病毒病,最终造成马铃薯的减产。

二、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病害防治措施

1.1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2)选用无病苗种薯,减少初浸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田块,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用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每667平方米喷药液40~50千克,视病情6~8天一次,防治2~3次。

1.2环腐病的防治措施 1)建立无病留种田。2)选用种植抗病品种。3)播前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五六天,进行晾种,不断剔除烂薯块,可使田间环腐病大为减少。4)切刀要严格消毒,做到切一块换一次刀。切刀消毒方法可选用0.1%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或用开水煮,结合中耕培土,及时拔除病株,将茎蔓携出田外集中处理。5)播种时每667平方米施过磷酸钙25千克,穴施或沟施有一定防病增产效果。

1.3干腐病的防治措施 1)避免收获时造成伤口。2)入窖时清除病伤薯快。3)控制贮藏条件,窖温保持在1℃~4℃之间,同时注意通风,保持干燥。

1.4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毒病的马铃薯品种;在长齐苗之后要采取防治蚜虫的措施,以此减轻蚜虫带来的病害;在发病初期喷洒40.0%的克毒宝可溶性粉剂1000倍或者7.5%的克毒灵水剂500倍液。

2.虫害防治措施

2.1蝼蛄、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的防治措施 秋季收获马铃薯后进行深翻地、深耙地等措施,以此来破坏幼虫、成虫、蛹的过冬环境,减少其数量,减轻来年对马铃薯的虫害;清理马铃薯种植的田间环境,尤其是杂草与杂物,不仅要对其清理还要将其带出地外,以此来减少虫卵与幼虫的数量;使用杀虫剂:在马铃薯插秧种植时采用甲基异柳磷200毫升拌种肥施入播种沟内防治。在耕地时,撒于土壤中,毒杀地下害虫。或在插秧种植时把以上农药放于马铃薯苗的根部,来毒杀害虫;灌根杀地下虫:用40%的辛硫磷1500~2000倍液,在马铃薯的苗期时灌于根部,每株50~100毫升的量。

2.2蚜虫的防治措施 进行合理的轮作种植;种植马铃薯要远离有病毒的田地;在蚜虫发生的初期,采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灭蚜威500~1000或者10%的氯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稀释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