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反恐资金保障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反恐资金保障制度范文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农业生产稳定,农民增收形势比较严峻
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比上年增产2690万吨,增长5.4%。粮食总产和单产双双创历史最高水平,为宏观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基本保障。预计2009年粮食产量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
近几年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农民外出打工收入的增长。春节之前,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问题已经显现。根据农业部最近几次的调研,返乡农民工的数量约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0%左右。在当前形势下,农民外出打工收入增长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下降。这有可能导致2009年农民增收的速率降低,甚至停滞。
(二)工业生产有所复苏,企业利润大幅下降
2009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按可比天数计算增长5.2%;2月份当月同比增长11.0%,自去年10月以来增速首次高于10%,工业生产有所恢复。
1―2月,我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为1217.7亿元,同比下降了43.7%,这一降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3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为1059.6亿元,同比下降了33.3%;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为158.2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72.5%。其中,电力、交通、钢铁、有色行业在今年1―2月都出现亏损,而石油和汽车等行业的利润也都延续了去年大幅下降的趋势。煤炭企业的利润虽然保持增长,但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三)消费品市场状况良好,消费增长平稳
今年1―2月份,全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0.4亿元,同比增长15.2%,比去年同期回落了5个百分点。考虑到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8.2个百分点。如果剔除价格的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实际增长率仍高于2008年各月的实际增长水平,表明消费品市场状况仍比较良好。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城镇居民一度高涨的储蓄意愿明显回落,消费和投资意愿回升。
消费需求增长的稳步提速,不仅对于防止经济过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缓冲作用,而且进一步缩小了消费与投资增长速度的差距,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逐步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四)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增幅下滑
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276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4486亿元,增长35.6%,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快速增长。通过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是当前宏观调控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当前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十分重要。
200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步入新的调整期。今年1―2月,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398亿元,增长1.0%,增长幅度较低,相对上年同期降低了31.9个百分点。由于房地产产业链较长,而且是此轮经济扩张的支柱产业,它的周期性调整,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以及GDP增速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大批关于促进经济增长、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累积效应将逐步显现。预计2009年房地产市场继续向下的空间有限。
(五)出口贸易增速降幅巨大,外贸形势日趋严峻
据海关统计,今年1―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6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7.2%。其中出口1553.3亿美元,下降21.1%;进口1114.4亿美元,下降34.2%。贸易顺差438.9亿美元,增加59.6%。2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249.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9%,略好于上月的同比下降29%。其中,出口649亿美元,下降25.7%,较上月的同比下降17.5%有较大程度恶化;进口600.5亿美元,下降24.1%,低于上月的同比下降43.1%。
商务部最新的一份企业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一季度的出口形势十分严峻。一是大多数企业预计今年一季度出口将持平或下降。二是2008年第四季度企业在手订单急转直下,有63%的被调查企业的在手订单同比有所下降,降幅为20%。三是企业成本上升的趋势有所放缓,利润下降更为明显。
鉴于金融危机向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仍在加深,2009年我国外贸形势依然严峻,预计全年进口和出口将出现负增长。
(六)物价持续走低,凸显通货紧缩压力
2009年2月份,CPI同比下降1.6%,6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PPI下降4.5%,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在防止通缩的同时又要注意刺激经济增长措施可能产生的通胀因素。
(七)货币供应量持续充裕,贷款大量增加
2009年2月末,M2余额为50.71万亿元,同比增长20.48%,比上月末高1.69个百分点;M1余额为16.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87%,比上月末高4.19个百分点;M0余额为3.51万亿元,同比增长8.28%。
2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4.17%,增幅比上年末高5.44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2.85个百分点。在发达国家银行体系大规模去杠杆化和收缩信贷的形势下,我国银行体系能够保证信贷规模具有一定幅度增长,缓解企业在不利条件下的财务困难,体现了我国银行体系长期稳健经营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实际效果。
(八)财政收入延续下滑趋势,财政收支压力继续增大
2009年1―2月,全国财政收入10239.8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15.55亿元,下降11.4%。其中,中央本级收入5168.41亿元,下降20.2%;地方本级收入5071.43亿元,下降0.1%。财政收入延续了去年4季度以来的下滑趋势。2009年,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政府投资力度可能继续加大,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国际形势分析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首先,此次金融危机是首次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爆发的金融危机,影响波及范围超出了1950年代以来任何一次危机。其次,此次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失衡长期累积的产物。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竞相发展,投资与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价格下跌,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东欧、印度为了实现快速增长,严重依赖政府赤字;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制造业纷纷向低成本国家转移,为了维持国内消费增长、支持反恐战争,美国的国际收支和财政收支状况长期恶化,由此形成了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再次,此次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大大超出预期,据亚洲开发银行估算,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资产价值的下降已逾50万亿美元,相当于一年的全球经济总产出。
(二)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继续下行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0.5―1%,出现6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将下降3%至3.5%;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情况略好,今年将增长1.5―2.5%。全球贸易量将大幅度减少。各主要贸易国的出口增速已急剧下滑,甚至出现大幅萎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08年世界贸易增长率约为4%,比2007年下降1.5个百分点;2009年世界贸易将出现负增长。此外,全球面临着巨大风险。金融危机影响范围日益扩大,加速向新兴市场蔓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加深,使全球商品活动减弱,威胁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大幅振荡的国际油价等都威胁着未来几年国际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三、2009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2009年一季度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经济增长仍将持续回落的状态,但回落的幅度不大。预计GDP增长6.2%,第二季度GDP增速开始回升,上半年GDP增长将达到7.0%。(主要预测结果见表1)
四、当前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充分估计困难,做好中长期应对准备
第一,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决定了其调整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各国将把主要精力用于调整本国经济,贸易保护主义会重新抬头,这些因素可能造成全球化进程的停滞。
第二,美国金融危机对其国内消费增长影响巨大,而其恢复有待于资产价格的稳定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目前情况看,这两方面条件的形成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此次危机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第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年均9.8%的长期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特别是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对经济发展中这些长期积累问题的调整与我国本轮经济周期连续多年上升后的周期性调整,都要求适当放缓经济增长速度。
(二)正确认识外需问题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需下降的影响,要比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时大得多,但并不是说完全丧失外需。近年来,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被削弱了,由此导致我国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份额受到影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 2008)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一季度,日本进口增长了22.7%, 其中,从美国和欧盟进口分别增长了10.2%和10.3%; 从东亚14个经济体进口增长了12.9%( 从东盟10国进口增长25.6%),但从中国进口只增长了9.7%。数据显示:2008年1―8月份,美国进口增长速度还保持在12%,但来自中国的进口增长却只有6%。相反来自巴西的进口增长20%、来自俄罗斯进口增长50%、来自印度的增长10%。日本市场也是如此,进口增速为28.6%, 从中国进口只增长了13%,而印度则是23.1%, 来自巴西和俄罗斯的进口总额也在上升之中。同时,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份额,2007年是16.9%,而2008年1―10月份已经下降到10%。可见并非外需下降,而是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但是竞争力下降却被误判为外需下降。
从理论上说,只要有竞争力,即便市场需求下降,不仅不影响增长速度,甚至还可以扩张市场份额。最明显的例子是服务外包。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有43%的公司计划削减IT方面的开支,金融行业49%的信息技术部门都计划削减预算,许多企业不愿上新的外包项目,欧美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将在一定时期内不同程度减速或下滑。2008年1―2月,金融业价值2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外包合同数量从130份减少到大约100份,而合同总金额也从180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中国服务外包的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统计,中国2008年1―8月份,服务外包出口合同执行额超过48亿美元,比上年全年的20.94亿美元增长了91%以上。这说明,外需下降并不绝对导致出口速度减缓,关键是出口产品是否有竞争力。
(三)重视地方和社会投资配套机制问题
我们模拟了在一些基本假定条件下,外需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下实现经济增长保八的投资方案(见表2)。
结果表明:2009年要应对在外需困难情况下通过投资增长实现“保八”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大体应在21―23万亿元之间,名义增长率大体在24―32%之间的范围内,实际增长率大体在22―26%的范围内。这样的投资增长力度应该是很大的。2008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长率为25.5%,但实际投资增长率仅为15.3%。以实际增长率为准,这意味着在消费增长与去年持平,外需增长为零甚至为负的情况下,2009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应比2008年至少要高出6个百分点以上,才能确保2009年“保八”目标实现。而如果消费增长也同时降低的情况下,则要求2009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应比2008年可能要提高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仅靠政府4万亿扩大内需的投资来带动总体投资增长,难度是很大的,在当前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努力增加投资。
扩大内需措施和产业振兴的规划实施能否有效地实现短期保增长、长期扩内需和调结构的预期政策目标,关键在于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投资激励措施。目前我国的投融资体制决定了中央政府的投资规划基本可以迅速贯彻和实施。这样,扩大内需措施和产业振兴规划实施能否有效地实现预期政策目标的关键就在于落实地方和社会投资配套机制。但是,目前中国的地方和社会缺乏有效的市场化配套投融资机制。现行《预算法》等法律限制地方政府实行赤字融资、发行债券、市场借贷,因此地方政府只能依靠规费、土地批租收入、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和税收返还等预算外资金以及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基金等方式配套投资。企业和社会融资渠道相对简单而且缺乏市场化利率指导投资收益。如果没有配套政策和措施来引导和确保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到位,那么,中央投资一方面可能不足以引导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等预期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可能还会威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和可持续性,以及在长期内抑制居民消费能力。
此外,还特别需要高度重视的是,不能为了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的需要,就又回到粗放的、低效率的投资模式上去,绝对不能为了尽快上项目就乱投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表明了,经济增长与投资有紧密的联系,经济增长的模式与效率同投资的模式及效率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特别有效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潜力的作用,对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乃至经济发展方式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四)密切关注产能过剩可能重新抬头
在2003―2007年的经济高增长周期中,我国经济整体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企业赚钱很容易,只要产品生产出来了就不愁没有市场,生产资料特别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快,产能过剩问题不那么突出。
在这一轮经济上升周期,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0%以上,然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却保持在20%以上(23.9%到27.7%之间),是GDP增幅的两倍多,而同期最终消费支出即使按照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速度也仅在10%上下,最高的2007年也不过16%。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意味着新的产能不断投放到市场中去,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GDP增速以及最终消费之间10%以上的缺口,意味着释放的产能大量的被出口消化掉了。随着出口需求增长的急剧下降,很多产业的产能过剩将重新出现。为了扩大内需,国家提出4万亿的投资计划,其中有一些过去不能批或者缓批的项目匆忙上马,这4万亿投资如果不能合理引导,很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
五、政策建议
(一)力争实现“保八”增长目标,注重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长期可持续性
“保八”是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要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升级是这一时期增长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长期高于发达国家的原因所在。发达国家是在产业结构未发生大幅度变化基础上的增长,其增长主要来源于各个产业整体生产率的提高,这种增长的深层基础是生产要素微观效率的改进。而对于通过结构转变实现增长的我国来说,增长来源大部分是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产业向高生产率产业转移的结果。这种增长从产业整体角度看,既不会表现为产业工资总体水平的提高,也不会带来产业总体利润率的提高,而只是表现为转移出的那部分生产要素的生产率的改变。因此,我国8%的增长率很可能只相当于发达国家1―2%的增长率,为了从微观层面保证各产业的运行,我们必须保持比发达国家更高的增长率。“保八”是保证就业增长的需要。保增长才能保就业,保就业才能保民生。我国目前每年城乡有上千万的新增就业人口。保GDP增长之所以重要,说到底,是因为它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解决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民生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保八”是财政增收的需要。财政支出的增长具有刚性,为了保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财政收入必须有相应增长。
在保增长、扩内需、扭下滑的同时,还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两方有矛盾的一面,但又有相互促进、相互交叉的一面。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和增效益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长期可持续性;而保增长、扩内需、扭下滑,可以为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和增效益提供必要的市场需求基础和物资、资金的供给支持。两方要有机结合起来,既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又可解决我国经济增长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国家整体竞争力。
(二)要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适时加大投资力度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在于改善投资方式,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要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投资适度地快速增长。一方面,要引导、鼓励增加民间投资,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信贷的金融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财政性的公共投资,并充分利用好财政的公共投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财政在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例,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合理调整。政府积极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才能改变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释放居民消费潜能,扩大居民消费能力,从而改变拉动内需单纯依靠增加投资的方式,实现投资消费双拉动,并从根本上解决投资偏高消费偏低这一结构失衡的深层次矛盾。
(三)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挖掘消费增长潜力
消费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收入水平和对未来预期。首先,必须扩大就业,就业才能创造新价值,才能增加总体收入。因此,国家要继续实行再就业工程,进一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鼓励居民创业,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尤其是鼓励发展第三产业,以扩大就业。其次,通过税收与转移支付这两个手段,建立起财富的二次分配体制,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再次,扩大“家电下乡”的服务范围,增加对农民的购物补贴。最后,增加公共教育卫生服务,扩大覆盖面,加快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四)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出口,稳定外需
正确使用出口退税的政策杠杆。刺激出口增长的路径依赖是上调出口退税率和放松出口退税政策,但是这种惯性选择要考虑财政合理负担和出口退税政策的准确定位,不可滥用,否则也会导致不良后果。对出口贸易的救助,要特别考虑调整人民币汇率,这既是减轻财政压力的有效办法,也是保持出口贸易合理增长的需要。此外,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环境,在进出口管理、通关便利化、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外向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制定适当的财税金融政策,激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改善。
(五)积极主动利用经济增速减缓时期价格涨幅同时减缓的条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抓住机遇,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危机在对经济体造成损害的同时,也是经济体被迫进行强制调整的过程,也是孕育产生新机遇的过程。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大的外部冲击都是中国经济调动资源、促进体制改革、培育新增长点,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重大机遇。
第二,抓住机遇,加快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利用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逐步减轻,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的有利时机,适时出台价格和税收调整政策,解决定价机制中的扭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