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1
一、基层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特点
1、规模比较小,发展空间小。大部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小、人员少,大部分单位只有几十人,有的单位不足10人,仅仅维持当前现状。有些单位生产经营不正常,挣不出利润,发不上工资,人员流失。有的市场规模小,仅仅干一些主管部门照顾给的一些系统内小工程,没有能力开拓市场。
2、市场竞争力差,生存困难。人员素质比较低,学历层次低,多年未进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单位无技术、无资金,企业资质低,走出去困难。资产质量差,生产设备少,市场竞争力不足,生存难度大。有些单位目前没有市场竞争力,无法生存。
3、单位成立时间早,人员严重老化。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大部分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来机构编制管理越来越严格、精细化,该类单位不再增加编制,不再进人,致使当时成立时进入的人员目前大都在50岁左右,年龄大、技能低,人员面临退休,迫切期望按事业人员退休,享受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
二、基层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县级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基本处于维持状态,经营非常困难,有的能营利,人员比较稳定。有些单位已经停止运营,人员下岗,单位承担的各类保险、福利等无法兑现;转企改制工作操作不好,人员的待遇利益受到损失,势必会影响稳定。
1、转企改制后退休待遇差别过大。事业单位改成企业后,人员待遇特别是退休待遇差别大,利益受影响。现在按事业人员标准交保险高,退休待遇高。改成企业后,缴纳标准低,退休待遇低。退休待遇的明显差别,导致人员心理失衡,引起攀比。利益落差,容易激化矛盾,滋生不稳定情绪。对于已经退休人员,对于退休后的住房补贴和医疗保险的保障也存顾虑。
2、前后或左右改制政策的不一致。不同县区或同一县区不同时期改革政策不一致,容易引起攀比。在前期县级事业单位改革中,各县区改革中的人员安置情况不同,有的县区改革时人员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工作身份等得到保证。同样的单位,如果改革政策不一样,人员划为企业人员,势必引起人员的横向比较攀比。同一个县区,以前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实行“老人老办法”,人员仍然比照事业人员实行事业人员退休制度,现在改革如果“老人”直接划转为企业人员,执行企业劳动制度,同样会引起人员的攀比,改革政策的不平衡,导致人员利益不平衡,引起社会不稳定。
3、部分单位负债率高风险大。部分单位围绕服务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自觉服务大局,为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往往垫资承接公益性工程,负债高。改制后各施工队,对单位的信任度降低,容易导致一系列不稳定的连锁反应。
4、部分单位为“空壳”机构无法改制。大部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仅仅维持目前现状。部分单位处于停产停业状态。有些单位运转不好,已多年停产停业,有的甚至从成立之日起,就没有真正运转从事过生产经营活动,人员大都在机关或其他事业单位帮忙,或者“自谋出路”,单位实际“名存实亡”。如果注销此类生产经营单位,里面人员没处放,又不能整合到公益类事业单位,所以人员只好临时挂在那里,无法进行转企改制。而且,此类单位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改制也无法生存。
5、基层人员对改革承受力差。职工的生活面临压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已经近20年没再新进人员,现有在编人员普遍在50岁左右,年龄偏大、技能又低,原先为单位出过力,做过贡献,现在干不了了,又面临改制,可能面临下岗,生存困难,又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生活压力大,思想负担重。同时,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对于“身份”十分在意,仍然有“国家干部”的传统思想,改制后身份进行转换,面子上过不去,原先的事业人员,现在成了企业工人,脸上不光彩,地位下降。基层稳定工作的压力大。
三、转企改制工作中注意的问题
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关键是人员待遇怎么解决的问题。以前,有些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也走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路子,单位转企改制,完全成为市场经营主体,人员能够接受,形势稳定。在今后转企改制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创新人事劳动关系管理。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原单位解除与职工的人事劳动关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执行企业工资制度。原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人事档案、档案工资晋升等仍按原渠道管理或由人社部门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搞人事。职工不愿意进入企业的,按事业单位辞职有关规定辞去公职,领取一次性辞职补助金。
2、做好社会保险待遇衔接。社会保险待遇、退休待遇等实行“老人老办法”执行。原事业单位在编职工进入企业后,其社会保险缴费标准和渠道不变,待符合退休条件时,按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享受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等待遇,保障原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待遇不降低。改企后的单位新进人员,执行企业社会保险制度。实践证明,“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是一条比较稳妥、职工容易接受、能够推动改革顺利进行的较好办法。
3、可适当放宽退休年龄实行提前退休。截至改企基准日,原事业单位在编职工工作年限满30年或距国家法定正常退休年龄5年以内现工作年限满20年的,经本人申请,按管理权限批准后,可适当放宽年龄,照顾提前退休。离退休人员待遇管理不变。转企改制前的离退休人员,改企后原离退休生活、医疗等待遇不变,仍按事业单位的办法执行,离退休人员,最好由原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或举办主体负责管理服务。
4、出台财政、税收等相关优惠扶持政策。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企后,一定期限内,其正常经费按原数额继续拨付。转企改制后,企业特别是从事技术转让开发等业务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等,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实行一定的减税优惠,给予大力支持。转企改制单位在技改项目或新上其他项目时,经贸、财政、银行等部门,在项目立项审批、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2
祖传中医 承古创新
自古至今,医者之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从未更改,他们用精湛的医技守护生命,用崇高的医德养护身心的健康。郑伟强教授是香港注册全科中医师,不善言辞,不尚虚文,数十年来,他带着对生命的关爱与尊重态度,以精诚之行医人。
1952年,郑伟强教授出生于广东肇庆,九岁跟随祖父、叔公学习采药、气功以及推拿点穴,中医世家出生的他,从小耳濡目染,既培养了他对中医的兴趣,也累积了部分中医知识。然而,由于其父未继承祖父的中医衣钵,而是选择了机械,所以,郑伟强教授在父亲“子承父业”的要求下,也“中途出家”学习机械工程专业。但是,也许是与中医“缘分未尽”,后来郑伟强教授在机械工程的学业中“半途而废”,继续跟随爷爷和叔公学习中医,这一次,是一辈子。
郑伟强教授可谓是祖传中医,除了有爷爷和叔公从小的栽培、点播,他亦进入专业的中医学院深造,系统学习中医知识。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全科毕业,时隔三十年左右,他于2010年完成北京中医学院骨伤科硕士课程。生命无价,大医精诚,郑伟强教授不断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领域研究、探索、超越,以提高专业技术,更好地守卫生命健康。
学不可以已,况且学医,关乎生命,更是如此。在几十年的学医、行医之路上,郑伟强教授不敢淡忘医生的职责,期间,他克服困难,积极主动跟随多位教授、名医和多国专家学习。如跟随我国中医妇科泰斗韩百灵先生之弟子李英全学习中医内外妇科;跟随国内知名儿科专家朱锦善学习儿科和中医内病外治……
郑伟强教授还接受过众多名家的指点,无论针灸、推拿,还是美式手法、欧式及澳式整脊手法等等,都是游刃有余。他集名家之所长,掌握运用药物及手法治疗技术,更在祖传中医和众家之长的基础上,承古创新,精研出一套易学、安全和快准巧的独到手法,在治疗痛症和疑难杂症方面,颇有成效和心得。
百竿头 更进一步
常言道:“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郑伟强教授乃祖传中医,从小就有祖父和叔公手把手的教。他表示:“‘老中医’之‘老’就是指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祖辈的教导自然有一种启发作用,但是,医人还是在乎自己,要具备足够的中医专业知识,还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治。中医是以人为本的仁心仁术之医学,不能死守和照搬经验,施治因病而异,因人而异。”
有良好稳定的基础,又具备专业修养,况且预约上门的病人也不在少数,但是,郑伟强教授并不满足于眼前的小小成绩。学医有成之后,为求百竿头,更进一步,郑伟强教授以“踏破铁鞋”的决心和毅力,不畏艰难险阻,历经千辛万苦,踏遍大江南北,志在寻访拜会各地各家,以求交流,赐教。
或凭断臂立雪之诚意,或以秘传医术相互交流,终于把一般学习班中不宜宣示的秘密,一一深入掌握,医学更臻成熟。因为那一段时间,郑伟强教授时常在外虚心求教,以致于无暇顾及诊所,故而他不得不“忍痛割爱”,将其关闭,待日后技艺更加纯熟之时,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之光,他现为香港仲维堂中医综合治疗中心主任,在更好的平台上为广大患者服务。
因为不断求进,并且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事医务工作三十多年的郑伟强教授,练就了一身的本领。他擅长运用综合疗法,包括手法整脊、颅骨手法、经络手法,兼及外敷及秘传中药来治疗内科疾病、骨伤、疑难杂症,以致保健、养生、血管疾病等等。难怪郑伟强教授称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他,看来所言非虚,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这不正是被疾病折磨的患者所期待的吗?
中医乃国粹,是治病救人的良道,必须予以传承和发扬,郑伟强教授学医有成,救死扶伤是其本职工作,而传道授业解惑,弘扬中华医典他亦责无旁贷,至今,他仍然坚持到学校教授学生。在中医教学工作中,郑伟强教授不尚虚文,务求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动手治疗的技术,并且学以致用,救助世人;为师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只担心学生不学不练,他所能做的不过是努力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不保守,不藏私。
病人是本 淡看悲喜
郑伟强教授行医多年,擅于独立主理综合治疗,出手繁简自如。既可为有特殊病情的患者,安排个别的专案治疗,亦对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大量患者提供兼顾内外的治疗与多部位骨伤痛症之快速诊治。如其所言:“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在此方面他极有心得和实践能力,非常符合港人追求“快靓正”之习性,故而受到各界的欢迎和称赞。
基于郑伟强教授在中医中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所作出的贡献,北京中医药大学曾颁授他“脑面脊专家,医学杰出人才”荣誉称号,也曾获得北京中国疑难协会之“中医药防治成果奖”和“中华骨科中医药”奖项,这是业界对其专业水平的认可和鼓励。此外,郑伟强教授还发表过论文十余篇,并以《筋骨调衡为主,治疗颈椎动脉型、缺血型脑萎缩及耳眩晕》一文,取得《中华脊柱医学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的佳绩,2009年,他更参与编写《整脊技术学》一书。
郑伟强教授的专业成绩,以及不断进取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崇高医德不容置喙,与此同时,他还热心参与中医界活动,他现为港九中医师公会永远名誉会长,亦担任香港中华经筋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国际中医中药总会骨伤科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副会长,中国水针刀学会香港区理事等公职。
上世纪八十年,郑伟强教授便已加入港九中医师公会,该会成立于1949年,历史悠久,现役会员近三千人。创会众医师,俱为当代中医界翘楚,本着团结当时港九各有志医师,发挥众志成城之力量,全力发扬中医国粹,造福民众的宗旨而创立该会。在成立的六十余年里,港九中医师公会致力宏扬国粹,培养中医人才;每年又与各大学及社团定期举办持续进修课程,以保证会员能获得持续进修学分,顺利续牌;关怀贫病,善与人同,每年举行夏季赠医赠药。当初,为了在香港顺利行医,郑伟强教授加入该会,此举亦是为了自己的专业和所从事的行业,如今,凡公会有需要之处,他依然鼎力支持。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3
关键词:中医急诊医学;临床带教;教学方法
1传统急诊教学模式及方法
传统急诊带教方法以带教老师授课,学生被动授课接受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急诊医学是综合医学,具有复杂性、多学科性等特点,教学过程需要学习多个学科,包括内外妇儿,知识面比较广,这就需要医疗工作者具备丰富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又由于急诊医学教科书内容更新慢,特别是中医急诊,无法很好的体现现代急诊医学临床的特点,导致学生学习比较困惑,无法跟临床实践相结合。临床带教过程中,由于临床病例的复杂性、模糊性,学生无法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学生思维比较固化,无法发散思维。中医急诊临床带教面临的几个问题如下:(1)教学安排上,很多急诊医学的教学安排在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等学科之后,内容上与学过的知识有交叉,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2)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热衷于对西医诊疗技术及抢救知识的学习,而对中医辨证急救的学习甚少;不善于对中医经典辨证理论的学习,以及中医四诊运用于临床,对于典型病例无法准确辨证,及用中医急救方法治疗[1];(3)学生未受过系统的急诊医学教学,急诊医学的基本知识及急救技能比较薄弱,到医院实习也未能够进行专门的培训;(4)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无法充分展开教学行为;(5)由于急诊病例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不确定性、夜间多发等特点,造成白天临床带教无典型病例,夜间有病例而无学生可教学的情况[2]。
2中医急诊临床带教改革
针对急诊临床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亟需寻找适合急诊医学学习及临床实践的教学及带教方法,以达到学生急诊临床的学习和适应多变的急诊病情。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可分为专业知识的教学和人文知识的教学两个模块。
2.1.1专业知识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导,以灌输知识为目的,然后通过考试,来确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急诊医学的学习,需要的不是知识点的累积,而是在疾病初期把握疾病的动向,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需要明确致命矛盾和主要矛盾[2]。新型的教学内容应该切合急诊临床实践情况,以培训根据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推导疾病病因为改革方向,即提倡急诊症状医学。建立以症状、体征、检查结果为基础的评分体系,对评分体系进行学习,能够更好的掌握疾病的严重程度,为疾病的下一步治疗提供参考。而针对急诊常见操作如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这些在普通病房都是比较少见的,通过实践,能够将之前在理论课上以及模型上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在急诊医学的带教过程中,可对疾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区分院前急救与抢救室抢救的不同,对急危重症和缓慢疾病教学重点不同。院前的急救要求快速诊断快速处理,没有足够的机会让教学参与其中。而急诊抢救室的设置则弥补了教学的缺陷,急诊抢救室在急诊临床带教中发挥重要作用[3]。首先,急诊抢救室病种多,包括了急危重症和相对和缓的疾病,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毒、外伤等病种。在急诊的教学当中,诊断与鉴别诊断是首要的,通过在抢救室的初步检查,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鉴别诊断的思维,在具备一定知识水平与开阔的视野后,鉴别诊断思维的正确发挥为疾病的治疗争取了充分的时间。在鉴别诊断分析中,仍然要建立一元论的思维。例如呼吸困难的病人,有心源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肺源性(肺栓塞、呼吸衰竭、张力性气胸等)、精神性(癔症)等原因,这时候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以及相关的检查可以鉴别。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注重中医的辨证治疗。传统的急诊带教以西医为主,很少涉及中医,学生对于中医急救了解很少。作为中医院的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要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的原则。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的中医学习,以眩晕、中风为优势病种,则以中医临床路径的学习为指导,通过让学生对经典病例的辨证诊治,以及中风急性期安宫牛黄丸的使用等,从而了解中医急救在急诊临床中的应用。对于院前晕厥的病人,除了分析其西医病因,如低血糖昏迷、脑血管意外等,还可结合中医内科学对于厥证的分类进行中医的学习,进一步将中医的知识融入急诊医学的教学中。
2.1.2人文知识教学模块
作为一名中医生,中医的“整体”观念一直是我们遣方用药的基础。由于急诊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加上医疗工作者与患者家属掌握知识背景不对等,临床上病人和家属往往不能够理解复杂多变的病情,这时候就容易出现纠纷风险。所以临床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爱伤观念和沟通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患者家属沟通过程中既要语气和缓也要重点简明扼要,以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去告知患者及家属,做到知情理解,减少不必要的误会。这同时也是在培养医学生的责任心,学习医疗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也学习到有效的沟通,为降低医患矛盾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教学方案
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每个科室的轮转,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在急诊的轮转中,时间大约4周。在这4周里,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分成不同的阶段逐渐加深学习,才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拟将学习目标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般是第一周,学生刚进一步急诊临床,对急诊的运行模式以及架构不清楚,可根据科室自身特点,制定《急诊轮训手册》,针对急诊介绍,团队简介,基本工作制度、需知及考核制度进行培训。由专人进行培训,告知科室情况、流程以及需要参与的工作,让学生了解后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制定学习目标和步骤,尽快进行目标化学习。第二阶段,基础知识技能的培训阶段,一般是从第二周开始。主要针对急诊的常见病进行培训,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利用午间时间段,进行专题的学习。内容涵盖常见的急危重症,包括胸痛、腹痛的鉴别诊断,心肌梗死、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知识,技能方面包括气管插管、心肺复苏、骨折外固定等。第三阶段,入科第三周后,开始知识水平以及技能的综合提高。开展专题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的形式,从真实病例入手,通过小组讨论和答疑的方式进行,对专科知识进一步学习。
2.3带教模式
急诊医学临床带教,需要培养学生降阶梯的急诊思维。由于急诊病人具有危重性,发病急骤,进展快,在接诊病人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主要矛盾,先考虑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排除了之后再考虑缓慢的疾病,这就是降阶梯思维[4]。先针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进行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寻找疾病的病因。带教过程中,需对学生进行急诊常见鉴别诊断的疾病进行系统学习,以培养症状鉴别为主线的横向思维;然后先考虑危重疾病,再考虑缓和疾病,将降阶梯的思维深刻印在学生脑海中。除了急诊知识,团队合作模式在急诊的教学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急诊实习生,需培养模拟情景下的团队合作,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所承担的责任,与其他人相互合作。如急诊心肺复苏的团队合作,没有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球囊辅助通气的合作,病人很难能够复苏成功;在外伤脊柱骨折的病人中,没有团队的配合,很难做到颈椎固定、担架转移等步骤。团队合作还需明确不只是急诊内部的合作,同时还是各个学科的合作[5],当病情需要专科辅助检查和诊断时,相互之间的合作就尤为重要。以急诊症状理念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急诊教学模式更适合能力型急诊人才的培养[6]。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近年来很受到各个学科的欢迎,即PBL学习模式。PBL教学方法实行方式多样,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扮演角色等活动,将教学学习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情景安排中,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探索,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有很大的提高[7]。李俊杰等[8]通过对PBL教学模式的Meta分析,提示无论是PBL单独教学还是联合其他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实际案例教学法,都有助于提高急诊教学的效果。该教学模式可作为急诊医学教学以及带教的基础方法,可广泛开展于急诊医学的教学中。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4
【关键词】 风湿病;循证医学;治疗方法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2.010
风湿病种类繁多,常多脏器、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诊断及治疗等方面问题较多。循证医学(EBM)是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风湿病学也不例外,但任重道远、非一劳永逸。有待相关科技工作者协力,开创风湿病诊疗新篇章。
1 风湿病研究
1.1 中医风湿病研究 中医经典,远古时代人们的基本认识与智慧总结有一定的道理和逻辑,不可轻慢。中医学经典著作散发的思想是活泼、圆融、伟大的,但既往有些对中医学的研究偏于注重考据注疏、训诂学方法,提倡尊古诵经,或把古人的话当作教条形成理论僵化,难以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易被固有的观点禁锢。世间万物在进化、演变中,受昔年自然环境、研究条件限制,难免有局限性。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黄帝内经・素问》)风湿病即痹病,中医论著多以风寒湿为风湿病病因,并针对之采取治疗措施,但疗效绝少一样。成书于1700多年前的《金匮要略》,首立“风湿”病名,论治风湿类疾病理、法、方、药俱备,对后世影响很大。娄多峰[1]的风湿病“虚邪瘀”辨证理论,将复杂的风湿病分为正虚、邪实、痰瘀三大证候,每候又以寒、热为纲,纲下又有目,层次清晰,简明实用,针对性强,便于掌握,突破了传统辨证方法。
风湿病中医辨证施治疗效显著,显示中医药有很大优势;缺陷是研究方法学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诊断与疗效标准不统一,辨证分型不规范,疗程长短不一,观察疗效不够严格,样本数不够,缺乏对照研究,较少定期随访。在疗效总结时多以个案报道、病例总结、回顾性研究为主,前瞻性研究很少,且总体疗效不尽人意。
1.2 现代医学风湿病研究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分类标准,可以将风湿病分为10大类,100多种疾病。广义上认为凡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皆可归属为风湿病,包括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内分泌性、遗传性、退行性、肿瘤性、地方性、中毒性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狭义上应该仅限于内科与免疫相关范畴的几十种疾病,其中有些病还是跨学科的,如痛风、骨关节病、感染性关节炎等[2]。
疾病分类:以关节炎为主,与感染相关,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发病原因:免疫反应,遗传背景,感染因素,内分泌因子,环境与物理因素,其他。
风湿性疾病可致各种组织和器官损伤,大多数风湿病患者都有关节症状,正常功能受影响,甚至造成残疾。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量的组织机构对风湿病的研究――诊断、分类和治疗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新技术、新药品、新疗法不断涌现,使风湿病患者受益良多;但是亦存在较多问题,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2 EBM
2.1 EBM定义和特点 1996年,著名临床流行病学专家Sackett将EBM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3]。
EBM是在传统医学基础上及伴随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而建立和发展的,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均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将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最正确的诊断和安全有效的治疗用于每位患者。它既可弥补传统临床医疗实践中的某些不足,又有其显著特点,提出疑问、检索和批评相关数据,并将此信息应用于临床实践,为临床医疗实践、科研、卫生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EBM对现代医学治疗模式的选择、临床疗效判断均产生了巨大影响,被称为现代医学的一场革命。
2.2 EBM实践过程 临床实践EBM五步骤[4](用“FIREE”来概括):F,提出临床可回答的问题(formulate an answerable question);I,寻找证据(information search);R,评价证据的可靠性(review of information and critical appraisal);E,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employ your result in your clinical practice);E,评价实践效果(evaluate your performance)。
2.2.1 提出问题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干预措施,结局指标,进行比较。
2.2.2 寻找证据 根据提出的问题,查寻医学期刊,电子检索,手工检索,找出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
2.2.3 评价证据 对证据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做批判性评价:真实性,重要性,适应性。
2.2.4 应用证据 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证据做出决策:肯定的最佳证据推荐临床应用,无效或有害证据建议停止或废弃,尚无证据者建议进一步研究。
2.2.5 效果评价 对以上措施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今后改进,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EBM强调随机对照试验,要求临床医生努力获取最佳的研究证据,结合个人的专业知识(包括疾病发生和演变的病理生理学理论以及个人的临床工作经验)及他人意见和研究结果,遵循医疗实践的规律和需要,秉承“患者至上”的原则,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和实际可能性,最后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2.3 EBM优缺点 优点:通过文献检索寻找答案,从而更新知识为临床实践服务;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最佳临床决策的准确性;患者可在多种证据之中做出选择,以获得最佳方案。
缺点: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和实践,需要现代化的上网条件及必备的软件,一些医生对于检索到的不同证据常会茫然无措。
3 风湿病与EBM
风湿病临床表现复杂,是容易被误诊的一类疾病。EBM可为制订诊断标准,尤其是为早期诊断的特征性实验室检查指标提供论据[5]。
中医学实践以理论推理为基础,基于医师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却忽略对诊疗患者有重大影响的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唯有反思、质疑,并借鉴现代科技成果、智慧传承、知识增进、思维训练和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并发展,使临床诊治经验不断更新和逐渐完善。
中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可以显著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药物)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标志着中医药研究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说明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有很多精华值得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去研究,从而有更多的创新和创造。
EBM的兴起是临床医学的一场革命或称里程碑,亦是当代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6]。EBM提供的是“渔”而不是“鱼”,临床医师应该学会在工作中开展EBM。实践EBM是一种毕生的自我学习过程,它教会医师基于问题的学习,引导其不断探索。
风湿科医师需掌握EBM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并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全心投入,潜心积累,协同开展多中心队列研究,建立和完善全国风湿病多中心数据平台及临床信息资料库,以获得较全面、系统的临床资料。要坚持对高精尖技术、最新学术研究发展的追求和“大协作、大数据库、大标本库、大样本量、新技术”五要素,开展贯穿病因、发病机制、分子分型、治疗策略、疾病转归,及卫生经济学的全链条创新性研究。对每种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的诊疗方法都拟定推荐与否的意见/建议,需排除利益集团(如药企等)的干扰和影响,并适时修订更新。建立风湿免疫病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并要致力于对基层医院、基层医生、专科医生进行风湿免疫的普及工作,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风湿病发展道路。
EBM能够促进中西医学结合,助力风湿病学科发展、进步、完善,使医师和患者形成诊治联盟,患者获得最佳的临床结果和生存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2] 菲尔斯坦.凯利风湿病学[M].栗占国,唐福林,译.8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2.
[3] Sackett DL,Richardson WS,Rosenberg WH,et al.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M].New York:Chrnchill Livingstone,
1997:1-10.
[4] 李幼平,王莉.循证医学研究方法[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0,4(3):225-228.
[5] 孙铀,张凤山,李秀.循证医学在风湿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5):106-107.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5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骨科;手术;院内感染
手术室护理管理是手术室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由于骨科手术往往暴露面积较大,加之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易合并其他损伤,所以显著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1-2]。感染的出现不仅延长了骨科手术患者的恢复时间,同时还能够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生活质量。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降低骨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概率十分必要[3-4]。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实施了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男60例,女42例;年龄25~75岁(50.5±5.3)岁;疾病类型:四肢伤57例,脊柱伤30例,骨盆伤10例,颅骨伤5例;病程:1d~2个月(15.3±4.3)d。择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男62例,女40例;年龄25~75岁(50.8±5.5)岁;疾病类型:四肢伤58例,脊柱伤29例,骨盆伤11例,颅骨伤4例;病程:1d~2个月(15.8±4.4)d。入组标准:患者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患者对该次研究内容知情,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感染性疾病史;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病程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科手术护理管理措施,即护理人员根据个人职责与范围开展护理服务,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手术操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2.1规范手术室规章制度制定标准化手术室规章制度,并及时给予补充与完善,包括:器械的消毒、清洁与保养,手术准备,日常管理、手术实施等方面,保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管理者应认真监督护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将其与科室奖金挂钩,保证护理管理措施得到有效的开展。1.2.2规范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每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1次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内容包括:骨科手术的护理技术操作、高风险感染因素、感染预防方法、感染控制方法、器械及设备的工作性质与管理、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应急预案、骨科手术配合流程、特殊器械准备等。根据护理人员的年资与技能,将其分层次划分,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带领新入职护理人员,以便强化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5]。1.2.3规范手术室环境规范手术室各区域的环境,将其划分为无菌区、相对无菌区与非无菌区,用明显的标志标识出每个区域,并贴上提示条[6]。同时,手术相关设备应按照手术要求放置于不同的区域,不可将废旧器材与手术无关的物品留置于术间。针对手术类型将区域划分为非感染手术区域与感染手术区域,将感染性手术患者集中管理,以便减少手术污染。1.2.4规范无菌技术针对骨科手术室内全部的耐潮湿与高温的物品均给予高温压力灭菌,高温压力蒸汽温度在121℃的,消毒时间为30min。护理人员每月对无菌物品的效期进行核查,对于超出效期的用物应及时进行更换。剪刀、手术刀等清创锐器均放入高压无菌包内,以便进一步清洁与消毒。护理人员经常换洗口罩、服装,特别是手套破损时应立即更换。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认真实施消毒操作,并严格落实无菌性操作原则。1.2.5规范手术室废弃物品管理分类归整手术室垃圾,并分开进行包装;医疗垃圾应统一回收与存放;污水与废弃物品应先以消毒液浸泡再实施无害化处理;一次性物品应消毒后再予投放;手术期间出现的污物与排泄物应统一收集后再行无害化处理。设置专人负责医疗垃圾的投放与管理工作,每次处理完垃圾后应对存放点进行消毒与清洁。1.2.6其他规范化护理管理⑴根据患者的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物药,主要为头孢唑林、庆大霉素等;⑵限制手术室参观人数,尽量减少手术室内走动,认真落实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降低外源性感染的概率;⑶彻底消毒术区,尽量降低因未彻底消毒所致的切口感染。1.3观察指标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②观察对比两组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发生率,包括:术中护理不规范、手卫生不彻底、术中活动频繁、器械消毒不彻底。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结果,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医院感染1例,发生率为0.98%;对照组医院感染8例,感染率为7.84%;研究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85,P<0.05)。2.2两组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发生率研究组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发生率4.90%,低于对照组16.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临床应用
骨科患者大多数发病较突然,由于出现疼痛和卧床时间较长导致患者出现较多负面心理。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超前护理,即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综合分析之后,根据相关专业知识,发现其中存在的隐藏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旨在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痊愈[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骨科病例的临床资料,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共收治的120例骨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0~49岁,平均年龄(36.35±2.33)岁,其中颈椎病8例,腰椎间盘突出13例,脊柱骨折9例,下肢骨折17例,上肢骨折13例;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31~40岁,平均年龄(38.8±2.36)岁,其中颈椎病7例,腰椎间盘突出15例,脊柱骨折18例,下肢骨折6例,上肢骨折1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展开临床护理,开放静脉通道,提供患者的术前工作准备,以确保顺利完成手术过程,并注意在治疗过程进行基础护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2]。当患者出院时,应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具体包括:
(1)患者进入病区后,给予及时的抢救与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疼痛和临床症状等情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方案[2]。
(2)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在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检查项目和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方面,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项检查。同时,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使家属对患者也进行一些心理行为干预,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以增强治疗的信心[3]。
(3)评价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注意在病床前摆放一些醒目标语以防止患者出现坠落等情况。保证医院地面的清洁与干燥,并做好防滑处理,避免患者跌倒而造成出现二次伤害[4]。
(4)骨科患者由于恢复期较长,易出现压疮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以及清洁等。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确保患者营养均衡,以提高抵抗力。另外,若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则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抗生素以治愈和缓解患者的病情发展[5]。(5)患者在长期卧床的过程中易出现排便困难或便秘,故在手术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等[6]。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如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压疮、便秘等)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满意/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泌尿系统感染6例,肺部感染4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便秘3例,压疮4例;对照组护理满意43例,不满意17例,满意度为71.66%,实验组护理满意52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为86.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骨科患者多因事发突然导致生活无法自理、卧床时间长和心理压力重,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7]。预见性护理是指将专业护理观察技能、临床实践、基础医学理论以及护理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发现其中存在的隐藏问题及并发症,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对骨科病例进行护理过程中增加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郑荣妹.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23-24.
[2]刘红英.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255.
[3]吴彩燕,叶静,魏永敏,等.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2):95-96.
[4]李子凤.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457-458.
[5]马凤秋.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4):206.
[6]赵文芳.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491-492.
[7]许晶晶.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