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范文1

一、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广泛性。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其研究内容包含了自然现象和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地理学科的广泛性特点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可以从气象气候、地貌等方面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或是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2)多样性。研究性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是通过将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去研究和解决地理问题。比如,在开展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现场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趣味性和实用性。地理教学内容中充满着自然奥秘和科学情趣,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分析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过程中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魅力,以及学习地理的乐趣和价值。比如,学生在观察水循环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播放的相关视频,看到浓密的乌云瞬间演变成倾盆大雨,雨水又通过各种支流流向大海。通过开展这类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

二、加强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分析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思维模式,而创造性思维又依赖于学生的创造性品质,所以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理念,以及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具备这些,当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不会轻言放弃,才能够坚持不懈的去学习和探究知识,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学生个性、道德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并适当的给予学生一些帮助和引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2)为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研究性学习氛围。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教师的地理教学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从课堂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以及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看法和见解,并且要能够接受学生提出的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大胆质疑和探索。同时,教师还要平等、真诚的关爱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中能够彼此信任、尊重,互相帮助、共享快乐,从而使学生在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研究性学习。

(3)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实验研究体验和成果总结交流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和实际教学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更多适合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地理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课题研究性学习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地理成果的交流和表达形式等。比如,在整理、分析地理资料时,要指导学生掌握几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原则。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理念,能够掌握更多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在每个学习阶段结束后,教师都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反思学习过程,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实践和反思、看清自己、欣赏别人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能够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

对于研究性学习广义的解释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狭义的解释为,“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学习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①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②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③重视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④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二、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为IT)一词正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词汇之一,走进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特别是国际互网络的普遍运用,信息技术的威力越来越不可限量。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对教育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此,我们显然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

1.信息技术教育的巨大功能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电脑和网络以及其他多媒体设备成为教育的中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信息。这里教师的“发送”包括从声音、文字、图像、演示、讨论到模拟仿真等多种形式;学生的“接受”包括从不同程度、不同速度、不同时间、不同指向的主动选择,包括生――机、生――生、师――生的个别的和群体的相互论辩。

2.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进

信息技术将改变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将使面对面的教学活动退居次要地位,知识与长者和德者将完全分离,智慧与人格也将不断分离,教育中无法避免的师生尊卑差异将完全可以避免。这将极大地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是在研究学习实施过程中,引入现代网络技术后,实现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具体表现形式。下面我们着重从与接受性学习的对比中来探讨研究性学习。

1.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2.对于研究性学习模型的初步思考

根据前面对研究性学习的分析与思考,我们以为对构成研究性学习的要素主要有:

(1)“问题”以及以此为凝聚点的智慧发展,是研究性学习实施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但是,这一内容具有较强的“内隐性”,可以说因人而异、因题而异。在进行分析时,我们只能依据在识别、选择、解决、反思等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来描述和推断。

(2)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习者主体所发生的变化,是研究性学习应该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在这样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在人的自我发展中应有的作用。

(3)关于研究性学习活动场地的特点以及所应该提供的条件。我们以为,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从“生活环境”出发,经过“问题情境”、“研究场所”再回到“生活环境”中去的过程。

3.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模型中的地位与作用

如果前面所提出的特点与“研究性学习模型”基本成立的话,那么,实施研究性学习所必须考虑的条件有以下五个方面:①资讯的需求。②专家的需求。③伙伴的需求。④记载的需求。⑤发表的需求。

认识这些特点和需求,努力创造条件去实现它,是我们应该予以认真思考的。应该说,真实的生活环境可以满足上述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而形成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都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现实的真实的生活环境有其难以克服的障碍:①学习者,特别是我们所面对的中小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者”,繁重的课业负担,“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限制了他们的视野,获得丰富的信息刺激存在着许多困难。②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制约着他们对社会信息资源、专家资源的知晓和利用。③由于现实生活中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使学生发表成果的条件受到限制。实践提出的问题是:必须找到一种办法,能克服上述种种障碍,确保研究型课程的切实开展。在这一方面,正在生机勃勃发展的信息技术能满足这种需求。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其根本目标,在创新人才所具备的创新能力中,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大力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环境的建设,是当前信息化教育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1

[2]《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郭绍青 2002.7

[3]《西湖教育研究》2003.2

[4]《基于网络应用的教师角色以及研究性学习辅导》维存教育实验室,2001.05

[5]《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荆孝民

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范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63-01

近一两年来,有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向高中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性学习适应这一要求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它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增长知识和积累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以下是笔者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几点思考,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在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一系列的解释。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生观上强调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个体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是衡量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研究性学习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去寻找学习课题,强调学生通过主体性学习活动获得体验,注重思维的开发,注重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不是行为产品或结果。

二、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意义

学习的方式实质上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教育要求的体现。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至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后工业社会的学习者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掌握信息呢?笔者观点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应该提倡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三、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和类型

1、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

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体现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问题性等诸多特点。

(1)开放性(2)综合性(3)社会性(4)问题性

2、研究性学习的类型

我认为从专题研究的性质可以将研究性学习专题分为知识探究型、准学术研究型和创新研究型。

(1)知识探究型(2)准学术研究型(3)创新研究型

四、选择研究性学习专题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人确定研究专题都必须考虑专题的科学根据、研究价值和现实可行性。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选专题时,要特别以下几点:

1、要注意量力而行

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还要考虑自己是否具备观察、测试、实验的条件。专题宜小不宜大,初学者最好是一题一议。题目缩小,论据材料容易收集,也降低了论文(项目)的难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题比科研方法更重要。选题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2、应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急功近利

可以这样说,高中三年,能够进行创新型专题研究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能够进行准学术型研究就算是不错了。因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学生取得多大的研究成果,而是希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手段,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熏陶,学会一点科学方法,体验科研过程。

五、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素质的要求

1、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看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条件、受学生欢迎的研究专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要特别关注与人类共存、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人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2、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来看教师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必须具备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必须具备正确的对科学和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能力。

3、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来看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和对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范文4

宋正怀

在以“传感器的运用”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力求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独立尝试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因此,本次“传感器的运用”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生活中的控制电路”为主要知识背景,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育观念及学校教学行为这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突出了活动操作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为此,我们把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创设问题情境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布置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任务,成立研究小组。由教师开设了“生活中的控制电路”、“放大电路”和“继电器”专题讲座,再布置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生活小区、工厂观察有关自动控制情境。任务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进行参观、访问与调查。

参观访问时,个别小组的学生还设计了访问提纲等。另外,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把实践活动与知识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设计了以“控制电路在你家中”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调查提纲。提纲如下:

1,我生活的小区楼道内的电灯是怎样实现自动控制的?2,水塔是怎样实现自动控制的?3,路灯又是怎样实现自动控制的?4,通过访问电工、专家、老师,它们的电路有什么共同特点?5,查阅有关资料,完成控制流程图和框图。6,完成状态表和真值表,设计自动通风控制电路。7,组装和调试。8,撰写研究论文或成果报告。

与此同时,教师在“自动通风控制电路”实践活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思考“控制电路”问题,指导学生成立若干个“自动通风控制电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并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几个具体的研究性专题,形成了具体的目标和内容:1,控制电路的一般模式;2,自动通风控制电路的特殊要求;3,电子材料的选择;4,设计完善。针对研究专题,经学习小组讨论和协商,设计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案和计划。

二、实践活动阶段

各课题小组在确定好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后,各小组进行了研究活动的独立实施。本活动阶段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对每一项活动过程做详细规范的记录,学生可以向指导老师咨询、征求意见和寻求帮助,但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做好对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指导。

1,抓好课题小组的成立与选题,即前期指导工作。2,督促学生做好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3,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并纠正问题与偏差。4,组织好研究活动的总结与答辩工作。

三、总结阶段

1 学生成果汇报。方式:答辩式、辩论式

内容:比较设计的控制电路的完备性、可行性、简约性和可操作性

2 教学内容总结。引导学生将传感器的应用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即把自己探究得出的结论,纳入到自己认知结构中的适当位置,并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使其得以巩固和深化,形成迁移能力,同时强化电路和传感器、门电路知识。

3 科学探究过程总结

主要任务是对班级科学探究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既要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又要鼓励研究失败者,对他们探究过程中的亮点给予充分肯定,鼓舞士气,对今后的科学探究提出期望。

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范文5

关键词:教育观念;幼儿能力;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41-01

作为以“研究”为主要手段的学习过程中,符合幼儿天性及特点以激发兴趣,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而在幼儿研究学习活动实施中,教师具备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认识研究性学习活动及特征

1.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突出了课程的综合性,它不仅体现在内容的综合,也体现在表达方式的综合。

2.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幼儿自发生成、自愿参加、主动探索、自由想象、积极创作和大胆表现的过程。

3.游戏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儿童的各种发展、操作、摆弄大多数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它强调的是儿童在活动中的个体体验、活动中的参与和投入程度,以及探索、表现欲望的满足。

4.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时间、空间等各个方面是开放的、多元的。儿童在整个活动中,不受时间、课程以及表达方式的局限,而是尽兴探索,使主题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1.体现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上

就教学观而言,教师要确定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学习潜能。就课程而言,教师必须树立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保教目标而组织安排的一切活动的大课程观。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和幼儿之间需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幼儿学习过程的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更加注重紧密的合作,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获取和整合各类知识信息。评价方式的转变:要着重评价儿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自身经验的再创造,关注幼儿在研究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潜能,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幼儿进行进行性评价,更多地关注幼儿在此过程中的成长。

2.体现在能力要求上

(1)具有观察、倾听、分析孩子行为的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关注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常被忽视。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突出以幼儿为主体,把视角转向儿童,转向研究儿童是如何学的上面来,学会观察、倾听,记录、分析孩子。当教师真正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就有所改变,这对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2)评价活动主题、调整计划的能力。活动主题可以师生共同生成,也可以是幼儿生成,教师预定的主题,也必须建立在儿童兴趣热点、原有经验和认识特点的把握上。教师应在观察、倾听的基础上,从幼儿的行为表现、符号表征中把握幼儿的发展脉搏和活动方向,有选择地改变一些活动主题或适时延伸、扩展出新的主题。当一些主题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或继续探索的欲望时,教师要及时转变或调整计划。当发现有些幼儿生成的主题,对其自身的发展并没有价值时,教师要适时适度予以转化或淡化,同时将幼儿活动中有价值的经验和具有共性的问题,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加以提升和整理,以满足幼儿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3)整合幼儿经验,提升研究主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追随幼儿,要善于根据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需要,要善于帮助、支持、引导幼儿不断研究探索,并善于从他们的表现、小组讨论、图像表征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和概括,并抓住其中的关键经验加以提升,或是将有一定挑战意义、带有共性的问题,通过集体教学的形式予以解决。

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范文6

能力。

一、职业教育德育课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德育课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主要是体验性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笔者着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目标培养:

1.激发学生对政治问题的理性思考

实践性是理论最显著的特点。传统的德育课教学往往是简单地向学生“奉送真理”,很少顾及学生对政治观点原理的理性思考,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德育课开展研究性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观点、原理去分析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2.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实行开放型教学,是德育课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德育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正是一种探究式自主开放型教学。它要求学生打破时空限制,积极延伸课堂教学,走出教室、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和亲身体验等方式,从社会鲜活的资料库中激活原有的知识储蓄,在不断的发现中发掘创造潜能。在这一过程中,积累多元化的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德育课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己分析、质疑、解答中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4.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由于教师是学生自主活动的“领路人”、实践探索的“指路人”和集体研讨的“带路人”,因此,研究性学习可以密切师生关系,从而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风气。

二、德育课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1.内容

德育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选择的内容可分为以下两种:

(1)从教材中确定研究专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研究性学习进行渗透,也可以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2)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合理进行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内容,都是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所以,要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2.原则

(1)课题设计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职教学生的专业特点。与普高学生相比,职教学生在关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时,更具有现实性。因此,课题选择应尽可能是职教学生关注的问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三个结合”,即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实际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与学生未来发展相结合,这样,教学更切合职教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具针对性、现实性、感染性。

(2)课题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广开思路,寻求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多种不同结果的思维形式,如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就是在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启发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既注重研究性学习的结果,更重视研究性学习过程。由于职教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德育课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更要强调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关注学生如何运用所学观点原理去搜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的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所学观点原理的科学性、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德育课教学的学习

兴趣。

(4)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程序。

第一,学习科学的观点,是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只有运用的观点,分析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在开展研究性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讲透的观点原理。

第二,确定课题,实际上是发现并提出问题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提出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最初可以由教师提出若干可行性研究专题,让学生自由选择,逐步发展到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主动发现、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专题。

第三,提出方案。学生确定课题后,可以让学生先认真分析产生该问题的背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具体实践,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阶段。它可以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搜集有关资料和信息,为撰写政治小论文提供丰富的材料。

第五,撰写论文,是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的关键,也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体现。因此,教师要精心策划,指导学生运用搜集到的丰富材料写好政治小论文,要求论文切合实际,做到真实可信。

第六,成果交流。德育课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主要以政治小论文的形式来呈现,也可以是墙报、辩论会的形式。有些研究成果,可以反映给有关部门,为这些部门的决策和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3.途径

近年来,笔者根据创新教育的要求,对德育课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有益探索,主要做法如下。

(1)专题研究性原著选读活动。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是完整的科学体系,理论博大精深,思想蕴涵深刻。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选的一些原著,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又可以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

(2)社会问题调查研究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学生的思想实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研究课题。学生结合科学理论的学习,在社会调查中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3)创造情景,激活主体,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了在德育课教学中顺利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有全新的教育观念,努力创造条件,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情景教学。设置情景,关键在于找到情景、知识、学生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既切合知识内容,又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还要为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