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4-0063-2

中小企业的发展会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变化,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中小型企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概念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对中小型企业的概念加以界定主要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即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定量化的标准指的是企业的营业额规模,员工数量,销售额,实收资本和总资产的数量等对企业进行的分类。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企业融资是指作为资金需求者的企业所开展的资金融通活动。从融资的主体来看,可将企业的融资形式划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内源和外源融资;第二层次是依据外源融资划分的间接和直接融资;第三层次是对间接和直接融资做的进一步细分。中小企业在我国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自筹资金形式、银行贷款形式、非金融机构融资形式及其他几种融资形式,中小企业的产生到发展过程中,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随着企业生存时间的不断增长,其自有资金的比例开始逐步降低,但是生存期10年以上的中小企业,该比例仍保持在80%以上。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的表现总体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除银行贷款外间接融资渠道尚不完善

通常情况下,间接形式的融资渠道包括:融资租赁,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票据贴现,商业信贷,间接融资渠道,典当融资等等。然而在中国,银行贷款融资的这些间接手段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有:因为我国商业信用市场不发达,票据市场不完善,因而以票据贴现形式进行融资的中小企业额度非常小,企业融资租赁的发展水平仍然是非常低的。典当融资所提供的资金期限非常短,且成本较高。另外,受经济体制、企业经营者思想等多种原因的限制,企业的融资租赁水平仍很低;此外,我国现在还缺少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

(二)获得银行贷款较为困难

由于受到直接融资和内源融资条件的约束,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有银行贷款和间接融资两种渠道。然而,从风险和收益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经营更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商业银行一般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实施紧缩政策,甚至拒绝贷款。银行为了提高他们的利润率,通常需要垄断数额较大的业务,从而对小额贷款不屑一顾。

(三)内源性融资只提供的资金数量有限

企业的资本来源,内生性融资是为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渠道,它成本低,效率高,在中小企业中形成资本优势。然而,在中国的中小型企业之间存在着消费和积累的矛盾,折旧率很低且缺乏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导致中国中小企业的股本相对较小,所以内源性融资不能很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时对资金的需求。

(四)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遇到高门槛的政策和歧视政策

在一般情况下,包括私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中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规模,资产评估,信用评级,信息披露要求非常高,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直接融资渠道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这无疑是广大的中小企业的一道门槛。虽然目前已经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创业板,但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能力仍然是有限的,进入壁垒也仍然很高。此外,风险资本在中国市场的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没有使政府部门对此进行重视,目前为止,政府还没有制定出相关的法规,来加以规范,并给予支持,这也是使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融资渠道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已经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空间之内,这样便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靠银行贷款,并形成以银行贷款为主体的融资结构。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所在,是要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限制和约束解除。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保证社会供给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中小企业都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所占资源比重低,从而弱化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有哪些呢?

其原因包含多个方面,其中有中小企业自身缺陷的原因,亦有银行内部信贷政策约束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1.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经营风险大

对深圳等五个城市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4.32年,而44.31%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不到3年,25.66%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为3-5年,23.08%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为5-10年,仅6.95%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在10年以上。中小企业的企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低,满足于按市场需求临时性生产,缺乏长期战略观念,持续经营的能力普遍较弱,因而抵御风险能力差。由于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因而经营风险相对更大,如果缺乏适合、足值的抵押、质押物,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信贷风险比较高,贷款风险不易把握。

2.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普遍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一般都没有经过审计也不会在媒体上公布其财务状况,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客户关系等状况都是私人的隐蔽信息,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使得银行面临过高的道德风险,在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博弈中,银行会选择规避风险使得小企业融资受到阻碍。现时较“流行”的逃债手段包括:先隐匿、转移巨额财产或者是先压价处理有效资产后再申请破产先剥离有效资产,留下空壳企业申请破产。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和赖账的现象屡见不鲜,且普遍存在信用意识淡、报表账册不全、财务信息虚假、一厂多套报表等现象。中小企业这些不信用行为使得银行对其失去信任。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融资模式 开发性金融

一、引言

1、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概念,还没有形成共识,本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对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民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这类产业具备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密集、投资风险大周期长、发展国际化且国际竞争激烈等特征。我国一般把表1所示的七大产业认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2、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本文没有采用传统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的四阶段产业周期分类方法,在目前还无法准确划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的情况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正式提出作为起点,自该时间点至今,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处于开始发展的阶段,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

3、融资模式及开发性金融。本文认为,融资模式指的是在对于具有共同融资特性的某类融资项目进行融资活动时可供融资主体选择和重复使用的一套完整的方案。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融资模式则指对处于发展初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融资主体进行融资时可供其选择和重复运用的方案。开发性金融是单一或国家联合体通过建立具有国家信用的金融机构,为特定需求者提供中长期信用,同时以建设市场和健全制度的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实现长期经济增长以及其他政府目标的一种金融形式。

二、基于开发性金融的产业初期融资模式目标体系

基于开发性金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融资模式构建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现有金融资源进行合理、充分的调动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金融创新,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成熟阶段过渡,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稳健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融资模式的目标体系予以进一步的分解和明确,该过程如图1所示。

三、开发性直接融资模式

开发性直接融资模式是指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融资主要的资金来源,通过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体系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开发性金融机构还扮演着类似于商业银行中介的作用,以政府背景作为信用优势向社会募集资金以壮大直接投资的资金总量。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最为本质的区别在于开发性金融实行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市场化动作,因此开发性金融以直接融资的方式进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领域,实际上就是一种以特殊的商业化手段从事的金融业务,其要义在于特殊和商业化。这种模式的特殊指的是它不是一般的以逐利为目的商业动作,而是需要附加一些特别的条件以及特殊的历史使命(例如提高公共福利、完善资本市场等);该模式的商业化是指它与纯粹执行财政政策的政策性不同,对于开发性金融资金的使用不是无偿的,而且还是需要产生必要利润的。开发性直接融资模式如图2所示。

在开发性直接融资模式下,融资活动的起点源自于政府。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建设的规划,向开发性金融机构发出明确的指示,请求开发性金融机构发出贷款。就文的研究主题,政府需要协商开发性金融机构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必要的资金支持。

对于无特定投资目标情况,开发性金融机构在收到政府对于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的贷款请求之后,有两种投资方案可供其选择。一是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直接投资,二是将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完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在这两种选择之中,开发性金融机构实际上扮演了风险投资者的角色。在这类投资方式下,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了追求自身业绩,会对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和管理,这既加快了企业的成长速度和产业的成熟程度,又有获得风险投资成功所带来高额回报的可能。可供开发性金融机构选择的第二种投资方案是将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使非特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来融入自己的提供的资金。这种方案相对于前两种方案而言风险更高,其原因在于缺少了政府所提供担保的同时由于是利用资本市场投资,资本市场的各类风险以及企业的委托风险都是开发性金融机构所必须要面对的。但是,这种方案也有其优势。资本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在中国也已发展了20多年,已经逐步形成了包括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和场外市场等在内的多层资本市场体系,利用开发性金融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当然离不开资本市场。不过在此方案下,开发性金融机构一是需要注意审慎选择投资项目,保证投资项目在风险和收益上的合理匹配;二是需要注意将投资目标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保证政府的产业规划目标得以实现。

四、开发性间接融资模式

开发性间接融资模式是指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融资的非主要资金来源,通过以信贷市场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一融资模式与开发性直接融资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开发性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资金并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参股或贷款的形式与社会资金的投资方向,从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融资拓展更多的融资渠道。同时,开发性金融机构与社会资金共同承担投资风险且以社会资金作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开发性间接融资模式的起点与直接融资模式相同,其源头都是自于政府。开发性金融机构在收到政府做出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的贷款指示之后,选用开发性间接融资模式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选择向有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提供资金或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提供资金,并在投资的过程中积极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领域,最终实现以融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

在开发性金融机构选择通过投资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投资的情况下,可供开发性金融机构选择的投资机构除了具有一定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还可以与国内外的风险投资公司等其他民间资本进行合作,再由这些投资机构完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进行投资的工作。这种模式也能激发商业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投资的热情,因为:第一,有政府背景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投资基金的重要股东,这向商业银行传递了政府决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增强了商业银行对产业进行投资的信心;第二,在这种方式下由于商业银行不是唯一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出资的投资方,投资风险不再仅仅由银行承担,降低了投资风险;第三,由于负责该投资基金日常运营的是商业银行自身,因此委托风险和经营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也是可控的。基于对政府信用和商业银行投资专业性的信任,其他社会资金的投资信心也会得到加强,因此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处于发展初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通过与商业银行建立混合基金的方式,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地调动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注资从面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结语

经研究得出,开发性金融是比较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的一种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可通过现有金融资源进行合理、充分的调动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金融创新,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成熟阶段过渡,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稳健的发展。在现实操作中,可以根据不同融资项目特点选择开发性直接融资模式或开发性间接融资模式。

【参考文献】

[1] 柯季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N].科技日报,2013-01-07.

[2] 李志辉:开发性金融理论问题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8(4).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上市公司 融资结构 对策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企业的融资结构(即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是指企业的不同资金来源渠道及通过不同来源渠道筹集的资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融资结构有三重含义:一是公司内部融资(积累折旧、滚存利润)和外部融资的比例关系。二是企业外部融资中证券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的比例关系(即资本结构)。三是证券融资中股票和债券之间的比例关系。公司的融资结构是企业在融资政策的指导下融资行为的结果,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而且也决定和影响着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经营绩效。李扬(2005)认为,从各国的经验来看,金融市场的发展有不可逆转的顺序,先是私募,其次是公募,再次是发行公司债,最后是发行融资类票据,因此发展资本市场不可能单兵推进。

一、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现状

企业是采用长期债务融资还是短期债务,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我国企业境内整体融资结构的基本特点是间接融资比重偏高,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在国内的银行信贷、股票和债券三大融资渠道中,间接融资途径银行贷款几乎一直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途径股票与公司债券所占的比重则几乎一直在10%以下。

1、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的趋势

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结构中,从期限结构的分类来看,期限短的流动负债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期限长的长期负债则只占一个较小的比重,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偏好期限短、流动性好的流动负债(杨胜刚,何靖,2007)。从债务资金的来源来看,银行信贷是企业债务资金的主要来源。从1996年至2006年的时序特征(见表1)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2,即1996年该比率逐年递减,2000年该比率为45.54%,从2001年该比率开始回升,到2006年达到63.86%,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债务筹集公司发展所需资金的趋势在不断增强;流动负债比率偏高,也呈U形变化,即1995年该比率逐年递减,到2000年该比率为38.83%,2001年该比率开始逐年上升,到2006年该比率为55.91%;长期负债比率很低,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9年该比率下降到最低点6.85%,之后又有所回升,到2006年该比率上升到7.82%;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5年达到最高点88.1%;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则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05年达到最低点11.8%,2006年该比重回升为12.2%。

2、我国上市公司大多采用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

我国的融资体系里面,和亚太地区许多国家一样,更多地是采取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首先用银行贷款余额占GDP 的比例来比较我国银行体系与东南亚危机国银行体系的垄断程度(冯俊,2004)。2000年我国这一指标为70.22%,和1990-1997年亚太地区平均水平比较,排在泰国和马来西亚之后,远远高于印尼、菲律宾、韩国的水平,同时也高于五国的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各国在1997年危机后银行系统普遍收缩,该比例出现大幅下降,但我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到2001年末该比例为77.19%,紧随马来西亚之后,远远超过亚太其他各国水平。从20世纪90年代的趋势看,我国间接融资比重持续下降,直接融资的比重一直在稳步提高,但是由于期初的基数最高,目前仍然高于亚太其他国家的水平。

3、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发行公司债券

对于公司债券,通常与非股份公司制企业发行的债券一并称为企业债券,在国内已经不是陌生的概念了。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恢复发行国债,开始现代意义上的场外债券市场以来,就出现了企业债券的萌芽。而到80年代后期试行的企业债券在缺乏信用基础的混乱情况下一度发展到了非常可观的规模。到90年代初一些混乱的企业债券发行被取消,而当时的企业改制已经广泛展开。建立场内资本市场后,一些股份公司制企业开始上市发行公司债券,正式建立起公司债券市场。但它的发展一直受信用体系与国企改革状况的制约,非常幼稚和弱小。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多数年份,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前景是经济的快速扩张,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政府管制的逐步放松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入(黄泰岩,候利,2001)。在经济快速扩张期,企业的回报率很高,这使得企业更为关注的是企业的利润潜质和市场份额,而多数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的现实使资金成为制约企业迅速扩张的瓶颈。在此条件下,对可得资金的数量的考虑比资金成本更为重要,企业有一种将股权融资视为免费的倾向,将其成本只视为所需支付的红利,由此企业会尽可能的利用股票市场融资。资金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证券市场的成长,使更多的企业可以通过公开上市来募集资金,并且通过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功能以及附属的评级机制使市场对企业的监督更为有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银行等金融中介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所需的调查监督成本,促进了银行贷款的增长。政府管制的放松使得无论是信贷市场的利率还是证券市场的发行定价都逐步由市场来决定,这提高了债务融资的成本,降低了股权融资成本。

二、我国上市公司优化融资结构的对策

1、企业采用股权融资方式

股权融资的方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和发行股票等。对于采用吸收直接投资融资方式的企业来说,应当尽可能要求股权投资方直接全额注入现金,避免以实物作价进行直接投资,以便达到资金充分使用的目的。因此,根据我国融资的具体情况,只要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市场信誉和行业发展前景等条件允许,外部环境又比较有利,就应当尽可能采用股权融资方式。企业这样做不仅在资金使用上会有很大的自由度,还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可以使资本结构更趋稳健,对有较好的投资项目而又需要资金的企业来讲,可以采用股票融资这种方式。

2、企业采用债券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首先,股份制公司采用债券融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稳定资金来源。与银行贷款相比,债券融资在融资成本、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融资期限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与股权融资相比,又可以避免新兴市场巨大的市场风险,特别是在利率风险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可以获取既安全又低成本的资金。其次,公司债券可以满足不同规模和成长期的股份公司的融资需要。需要壮大公司债券市场。最后,公司债券市场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公司债的债务约束所施加的破产和依法清偿威胁,远高于过去的银行贷款,更高于股权融资,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特别是上市国企的公司治理。这是我国国企股份制改革在解决融资难题之后迫切需要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股市投资价值,改善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所在。

3、监管层应平衡企业外部融资渠道

而对于监管层来讲,则应该平衡企业外部融资渠道,大力发展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完善和健全债券流通的“通道”,在债券的交易市场上,要开辟新的交易“渠道”,形成一个充满竞争性的、交易活跃的统一市场体系;另外,要加大企业债券品种创新力度。目前的企业债券品种单一导致企业债券不能充分适应企业的需求。应增加短期债券和长期附息债券,同时应逐步推进债券衍生品种市场的发展,适时推出可转换债券、分离交易等新品种,以适应不同企业对不同融资方式的需求。

4、应重视培育机构投资者

从投资主体方面看,发展直接融资迫切要求我国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据统计,目前,全球的投资基金已超过12万亿美元,其中60%在美国。而我国机构投资者的相关指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远远低于其他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其资产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要培育养老保险基金规模迅速增长,成长为机构投资者的生力军,以现有基金管理公司为基础的共同基金将迅速发展,成长为主要的机构资产管理者。

随着资金供给制度的改革,资本市场的培育,融资渠道的拓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的比重远远超于债权融资,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表明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与成熟市场条件下公司融资方式的“啄食顺序”不同,有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虽说我国目前的融资结构应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存,但这并非意味着直接融资不重要,而是认为现阶段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适宜以间接融资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的提高和金融体系的完善,我国仍应在努力提高银行体系效率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发展证券市场,逐步提高直接融资在企业外部融资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 刘星、郝颖、林朝南:再融资政策、市场时机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兼析股权融资偏好的市场条件[J].科研管理,2007(4).

[2] 陈新桂:股权结构对债务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7(2).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多样化的发展特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所占比重已达到中国企业的95%以上。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最具发展潜力的因素,它可以看成是一国综合实力的表现,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已实行30多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各项经济指标不断增加,数量不断上升,收获成果颇丰。但是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融资难无疑成为了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有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存在31.6%的人认为造成企业生产困难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紧张,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首要渠道依旧是银行的信贷资金,融资渠道十分单一。单纯靠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和单一的银行信贷来发展企业早已不能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怎样扩大其融资渠道,同时更好的与相关政策相结合,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概念界定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由于界定标准的不同,甚至不同的地区还存在差异,本文综合分析了相关资料,结合2005年实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基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公司法》和2011年印发的《关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如下界定。2.融资的基本内容。2.1融资的概念。融资,广义上是指货币资金在不同所有者之间进行融通的活动过程。狭义上是指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本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融资,即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中小企业的融资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资源在配置过程中的效率以促进企业发展。2.2融资的方式。由于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企业的融资方式也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一般来说,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将企业内部资产转化成货币资金,和外源融资相比,内源融资较为保险,企业不会欠下过多的外债。但是对于中小科技型企业来说,容易给企业带来货币资金不足的困境。外源融资恰恰和内源融资相反,是指企业从外部获得货币资金,从而帮助企业内部运转。但是外源融资容易给企业带来过多的债务风险。也就是说,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各有利弊,但是企业需要进行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的合理配置,实现利益最大化。(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所谓直接融资,是指企业直接和贷款机构对接,不通过类似于银行的中间机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不同的是间接融资有中间金融机构,体现的是银行的信用。

三、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金融环境及自身条件的限制。随着金融监管日益严格,使得银行对于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意愿较弱。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变小,商业银行间竞争加剧。各商业银行不断强化风险机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限制必然不受重视,即使对中小企业实施一定的信贷支持,但由于贷款要求高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达到要求。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知名度和信誉度都比较低,成立时间短,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难度。尤其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初期,企业由于存在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等多种风险,因此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要求更加苛刻。2.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一般情况下,企业有自筹资金、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政策性融资四种主要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但实际却并非如此。在我国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当中很多原始资本都来源于企业个人,数量有限,而发行债券的条件又十分严苛,所以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不得不更依赖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但自身有时又很难达到银行贷款要求,从而造成实际上的融资困难。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抵押担保和质押担保,但两种方式手续复杂、费用高。银行的融资障碍使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倾向于民间借贷,但是借贷成本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政策建议

1.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建设。1.1规范内部组织结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打破传统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经理人制引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坚持诚信经营的理念,积极履行社会义务,让自身条件达到市场融资要求。1.2完善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政策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要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掌握融资过程的要求和方法,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及时公开自己的财务状况,做到信息透明,增强资金供给者的信心,为融资实现提供可能性。2.扩宽融资渠道。2.1直接融资方面。中小科技型企业要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引导和作用。政府需要对现行的筹资体系进行深化改革,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为中小科技型企业在的资金需求提供保障。中小科技型企业要抓住时机,在宏观政策进行改革的时候加强对自身的转变,建立完善的风险退出体系,一步一步地在宏观经济中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法。2.2间接融资方面。对于中小科技型企业来说,以抵押物的方式获得资金也许是一个可取知道。例如,中国小科技型企业可以用自己的著作权、专利权等作为银行抵押进行融资。还可以用典当行业来获得流动资金,缓解资金压力。在当前国家严格控制信贷投放的情况下,典当行业由于程序简便,操作灵活,成为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

五、结语

目前来说,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流砥柱,科技创新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因为中小利科技企业规模较小,经营范围有限,所以所需资金较少,对金融机构来说贷款成本较低。但是现在,很多中小科技型企业仍然不能通过融资的方式获得所需资金,很多金融机构依然不能给予中小科技型企业资金上的帮助。因此,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还需要继续努力,帮助中小科技型企业实现快速融资,加快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李博文.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财会通讯,2017,(05):50-53.

[2]叶怀敏.科技型中小企业新三板融资问题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3):144+154.

[3]张英杰.科技型中小企业互联网众筹融资现状及对策——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7,(01):82-87.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060-02

引言

自1993年云南白药(000538)成为云南第一家上市公司后,通过17年的发展,现在云南省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到29家,其中沪市主板13家,深市主板8家、中小板7家和创业板1家,上市板块主要集中在有色、化工、生物医药、旅游等产业。截至2010年底,云南省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2 800亿元,上市公司累计直接融资466.67亿元,资本市场已形成了股票、可转换债券、长短期借款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格局。云南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助推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证券市场的大规模发展为中国上市公司进行直接融资创造了重要的途径与场所,改变了融资结构,拓宽了融资渠道,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

对云南省上市公司融资情况做统计分析发现:(1)融资方式方面:融资手段多元化,包括银行贷款、首发、配股及增发、可转债。但就债券融资来说只有云天化和锡业股份采用过,值得一提的是云天化在2007年发行权证进行融资,实现了云南省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多元化中的关键一步。(2)融资结构方面,股权融资金额合计22 714 400 803.24元,约占总融资金额的43%;债权融资金额合计30 509 349 230.44元,约占总融资金额的57%。从另一方面来说,直接融资金额合计31 577 374 840.34元,约占总融资金额的60%,且直接融资中股权融资比例57%、债券融资比例3%,且债权融资中债券融资比例较低;间接融资金额合计21 188 821 476元,约占总融资金额的40%。表面上看,直接融资比例较高,但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部分上市公司的直接融资尤其是发行债券数额巨大,从而拉升了整体上市公司的直接融资份额。具有直接融资比例低,但其中股权融资比例高的特点,因此对于云南省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一、文献回顾

股权融资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策的重要内容,属于上市公司微观经营活动的一部分。通过对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及其他相关方面进行合理安排,能够提高公司的融资效率,进而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国外学者对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比较少,研究基本上都集中于研究市场整体的配置效率。C.Mayer [1]从证券市场规模、数量的角度讨论了股票市场的作用,认为直接融资效率体现在融资结构和证券融资占其总融资的比重上;Kunt&Levine [2]的研究发现股票市场的作用并不体现在融资数量上,更主要的是提高了资本的配置效率。国内对股权融资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融资方式、融资成本与风险;资金使用效率;资本结构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及信号传递理论等各方面对股权融资效率的影响。

围绕着融资效率的研究,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开始使用实证方法测度融资效率以推定融资安排的优弊。刘力昌等[3]运用DEA方法,以沪市1998年初次发行股票的4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股权融资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张金清等[4]在界定股权融资效率定义和改进Sayuri模型的基础上选取股权融资效率评价指标,对中国A股市场的融资效率作出纵横向分析与评判。刘克等[5]基于制度理论,构建了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网络关系对企业外部融资效率影响的理论模型,研究和探索了不同程度的政策制度支持如何影响网络合法性与外部融资效率的关系。从已有文献看,学者们主要将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整体来研究,且大多数集中于股权融资偏好、融资优序理论等相关理论研究,缺乏对股权融资效率的定性研究,且已有研究极少将某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以云南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融资现状分析,得出融资特点并进一步采用DEA方法进行经验分析,对股权融资效率的提高尽可能的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并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政策性建议,也进一步完善融资效率理论。

二、云南省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的经验分析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范文6

[论文关键词]中外企业;融资制度;融资方式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资制度的建设是中小企业能否存续发展的必要前提。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企业将与外国的中小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正面竞争,因此,正确对中外中小企业的融资制度进行必要的比较,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制度是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分析

尽管我国理论界和现实经济实践中没有形成真正的融资制度概念,但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基本可以归纳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现状:从政策目标看,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目标主要是就业目标,目的是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都在次要地位,并未充分重视;从融资体系看,银行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机构,财政以被动方式对国有中小企业资本金进行补充(当影响到中小企业生存);从融资方式看,间接融资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从风险控制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没有一个完善的释放和控制体系。

二、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分析

(一)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主要构成

1.政策性金融机构。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BA)是美国对中小企业进行间接融资扶持的主要政策性金融机构。

2.商业性的融资机构。在美国,由于受到法律限制,地方商业银行必须将融资额度的25%左右投向中小企业,除了商业银行以外,互助基金也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个人和中小企业投资入股形成的这种机构,可以看作合作社,主要为成员提供贷款,储蓄是贷款的先决条件。

3.风险投资公司。之所以将风险投资公司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分开,是因为风险投资公司的性质介于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特点是:勇于对新建企业投资,在首次公开招股的企业中,约有1/3是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对象。

(二)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成

1.政策性的融资机构。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环境卫生公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以及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均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工。目的和宗旨都是为保证中小企业获得充足资金。

2.商业性的融资机构。在日本,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商业银行逐渐向中小企业增加贷款发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对中小企业融资额度占融资总额的65.8%,比20世纪8O年代增加了25个百分点,以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该比率略有下降。除了商业银行体系,日本也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即互助银行、信用金库等,这些金融机构的特点是:地方性强;互助、合作性质强。

(三)美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1.进入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与其它国家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结构比较,美国中小企业发行有价证券(公司债券、股票)的比例最高。美国中小企业长期资金的供给主要来源于公司债券,短期资金则依赖于银行信贷。这与美国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不无关系。

美国的公司债券发行市场发展较早,规模较大,企业筹资的顺序为公司债券、股票、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的比例大大超过银行融资。这是因为:除商业银行、公共事业外,企业发行债券的原则比较自由,在法律上对发行债券形成的负债总额不作限制;可发行债券种类多,中小企业能够方便地发行资信评估低等级或无等级债券;企业与作为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对发行总额、发行条件进行协商,即可作出发行决定。

中小企业由于受企业形态、组织规模、股东人数、资本金规模等各种条件限制,其股票往往不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仍可以在柜台市场进行交易。柜台市场相对于组织严密的证券交易市场而言,通常被称为非组织的市场。柜台市场的主要经济功能有:非上市企业可以通过将其股份在柜台市场上公开出售以获得资本,增加资本金;为一些在证券交易所下市的企业提供一定期间的流动性。

美国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主要通过柜台市场。中小企业柜台市场包括:通过计算机中心。把各证券公司用通信网络相联系的NASTAQ系统;柜台交易市场主要由全美证券协会(NASD)管理。在该协会开发的NASrAQ系统上登记的企业,分为NMS和SMALLCAP。引入NASTAQ系统以前,主要由PINKSHEET传播股价、成交量等信息,1972年引入NASTAQ系统之后,实现了买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处理能力,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成交量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居全美国第二位,并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实现了网上挂牌交易。

风险投资公司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从本质上是一种股权融资。但是,风险投资公司融资与一般上市融资存在区别:首先,风险投资公司通常仅对创业或者发展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而上市融资的中小企业一般已经进入成长期;其次,风险投资公司获取的股权通常比较集中,有改变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要求,会要求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控制权,而上市后新增的股权一般比较分散,不会影响原管理层的实际控制权;最后,风险投资公司所获取的股权一般暂时不会流通,待进入柜台市场或正式上市后才会流通。

2.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商业银行体系仍然是美国中小企业的最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商业银行主要为美国中小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

(四)日本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1.间接融资。日本中小企业是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资金来源筹措长短期资金的。日本的中小企业自有资本比率平均为l3%,只相当于大企业的60%左右,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依存度又比大企业高得多。

2.直接融资。日本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也有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不过,占主导地位的是债券融资。在日本,中小企业一般只具有发行私募债券的资格和能力,私募债券由于透明度低,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被认为是不正规的债券。

柜台市场在日本称为店头市场。1991年,日本也开始启动本国柜台市场网上交易系统(JASTAQ),但在市场规模、股票流通性方面都不如美国。美国和日本的柜台市场,对经济的差异影响迥异,美国新经济可以说是NASTAQ独力支撑的。对高科技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柜台市场与美国的区别在于:首先,管理机构管理的侧重点不同。美国注重资金分配的市场效率性,强调企业信息的公开性、规章制度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强调投资者自己负责的原则,从而以较低的管理成本管理市场。日本侧重于行政指导,规范市场行为,严格控制进入柜台市场的标准,以此达到保护投资者的目的。其次,它们登记基准方面的实质性不同。日本店头市场的登记基准形式上虽与美国NASTAQ中以小规模企业为对象的SMALLCAP相近,但其实质基准远远高于形式标准。再次,企业进入柜台交易的目的不同。由于企业公开发行股份的第一目的在于筹措资金,而NASTAQ的各种费用大大低于纽约证券市场,因此,美国有大量的已经具备进入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格的大企业仍然留在NASTAQ的NMS柜台市场中。在日本,只有在东京、大阪证券交易所一部或二部上市的企业,才能得到公众的信任。进入一部或二部,通常必须从店头市场开始。最后,投资者观念不同。在美国,证券持有者主要是家庭经济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个人金融资产中50%以上是投向证券和非法人企业的,其中股票约占69.9%。这种敢于冒险的投资态度,给柜台市场带来了活力。而在日本股市上,个人投资者所占股份只有23.5%,其余均为金融机构、事业法人等掌握,对高风险的柜台市场,个人投资者很少。

日本以美国的中小企业投资法为蓝本,于1963年制定了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法。成立了三个由政府、地方公共团体以及民间企业共同出资的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对于有助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或有助于加强产业国际竞争的中小企业,经过认定以后,该公司实行股份投资,给以经营、技术上的指导,并把企业一直扶持到能在证券市场上市筹资。日本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特点为:几乎不参与创建企业的投资,对创建l0年以上的中小企业的投资约占2/3,对创建未满5年的企业的投资仅占16%;参与企业投资的几乎都是证券、金融机构下属的子公司型投资公司;融资比投资多;从投资领域看,非高新技术产业占较大比率。由此可见,日本的风险投资公司尽量避免风险,力求将失败率控制在最低程度。

三、中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比较

(一)融资体系的比较

从直接融资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债券市场和股权交易市场发育不足,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过于依赖间接融资体系;从间接融资看,中小企业的政策性融资还未建立,直到1997年担保机构才刚刚发育,所以,商业银行体系承担了全部中小企业融资重任,这是不正常现象;从商业银行体系的运作看,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并不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的要求,因此,需要改革。

(二)融资方式的比较

到目前为止,我国股票市场的流通股总市值还不到GDP的20%,债券市场也受到严格的金融管制,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从间接融资看,中小企业主要通过抵押和担保手段向商业银行融资,并且,难以得到政策性的担保支持,融资手段的单一,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三)融资风险控制系统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