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案例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初中体育;素质;主体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程教育中拥有主动权的一方,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的习惯。而体育教育也更要追随教育改革的步伐,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育更是从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出发,帮助学生锻炼心智,加强体育锻炼,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训练和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一、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

1.跳绳练习。教学要求:分组式群体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基础练习开始,按基础不同分组,设置不同的要求。第一组练习行进间跳绳,也就是边跑边跳;第二组练习原地换脚跳、编花跳或两人编花跳或两人一组一带一跳;第三组练习前摇双脚跳或前摇单脚跳;第四组由我亲自带领练习原地的跳绳、起跳、停绳。

2.案例分析。课程的安排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并且,这种自由结组的方式能够帮助加强学生间的各种沟通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使学生体验到靠个人的力量是局限的,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和合作的乐趣。这样平等、信任、民主的课堂,让学生的亲自体验胜过任何教师的单纯讲解。

二、目前初中体育的状况

1.目前学校的教育实施由于场地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体育器材不够完善,可能一些学校只能提供给学生简单的体育课程训练。一旦这些简单的游戏训练不能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追求时,体育教育就会停滞不前了。

2.学校忽略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一些学校体育课程的安排时间较少。通过查询,我们发现现在初中体育课程安排的学时过短,甚至有的学校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时间,将体育课临时改换为其他主门课程,这样已经影响了体育课真实作用的发挥。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也没有考试,最终也会变成其他课程的自习课。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给学生也灌输了一种“分数第一”的概念,而忽略了身体素质。

3.学校教师的教育过程较为松散。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育中是一种放养式教育,课前导入,让学生简单的跑圈、拉伸、热身,然后解散自由活动,体育课也就成了学生放松随意玩闹的时间。对于一些习惯足球、篮球的学生来说,是个练习锻炼的好时机,可是对于一些本身就缺乏运动神经或是不习惯运动的学生来说,身体素质锻炼的机会就相对于他人减少了许多甚至没有。

4.面对案例中的教学情况,也有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只是沉浸在游戏中,而忽略了教师提倡的在学习中不断加强自身锻炼,寻找学习方法的要求。

三、根据案例与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状况相结合所提出的几点建议

1.教师首先要树立明确的体育教育理念,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重视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增加体育器材,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学校也应该关心广大体育教师的生活,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2.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育合理的认知,让他们意识到通过体育锻炼和训练,能促进人体结构的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依据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今时代的体育教育应主动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让他们了解体育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3.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内容。师生间的互动是双向过程,对教学对象充分了解,教学工作也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逐渐趋于成熟,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又是各有各的想法。所以,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对症下药,像案例中所指出的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安排。

4.教育方式和教育知识的不断革新。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学生对追求新鲜事物的步伐从没有停止过。任何知识都有生产、发展、老化的过程,一旦教育方式和知识过时,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要求时,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教学过程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充分利用新时代的产物,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综上所述,我们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体育教师也要根据科学社会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对体育教学进行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黎雄辉.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D].当代体育科技,2014(4).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57-01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确保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是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在教学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不断提高,要建立“终身体育”的观念,积极投入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研究工作中,要焕发对体育事业的热情,从备课、上课以及课后总结等各个环节入手,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效率。另外,教师要明确自身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能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定期参加教师培新活动以及思想教育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首先,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美国有这样一则教学案例,学生拿着一张彩色纸片绕着场地跑,老师则躲在场地的一个角落,每个学生跑过便在其拿着的纸上画一“V”字。随着纸片的飞舞,场地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更激发了学生跑步的热情。反观我们的教学,不是讲要领,就是强调重要性,结果,学生还没跑,心里早已厌倦、恐惧,何来运动的兴趣?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如篮球教学前,让学生自行拿球练习,自主模仿优秀选手的动作,在学生感到有必要学习的时候再教学,定能收到意外之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我们就要调查了解,提前安排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其次,变换教法、吸引参与发展性。体育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强调参与方式的多样化。在同一个学习内容中,要尽量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这样能使学生的练习热情始终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要求教师要科学地总体设计教材,每节课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学生的思想、身体素质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变换教学手段。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耐力跑是个“累活”,感到枯燥、很辛苦,不愿意学。我们可试着改变以往在操场绕圈跑的形式,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的话,可采用越野跑、绕校园跑来改变跑的环境,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跑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也可以适当的改变比赛规则让学生打篮球比赛或者踢足球比赛等,也是很好的锻炼耐力的方法,在不知道不觉中偷快地锻炼了耐力。同样的比赛,不同的比赛规则让学生既体验了运动的乐趣,又锻炼了身体,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自身的耐力素质,改变了学生对耐久跑的恐俱心理,可谓是一举三得。

最后,针对差异,因材施教。体育课堂教学能否做到全体参与,是衡量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即针对学生不同的现有水平设立对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1、教学法。高中体育课堂中引入游戏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合作意识,推动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在选择游戏的时候,要注意游戏的合理性。考虑到游戏对学生不同体质的影响和提高。

比如:在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一般性的游戏,比如拉网捞鱼等,这些游戏不是很剧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的运动系统,使其处于一个预备状态,减少接下来进入正是运动时身体所产生的负面应激,对学生身体发育有很大帮助。而进入到主要课程训练之后,教师则应该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系统性强的游颍比如窄跑到跑步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协调性、肺活量,而比赛类的项目,则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强化教学质量等。那么在进入课堂尾声的时候,为了平息学生紧张的运动状态,则硬挨选择一些调节情绪,恢复体力的游戏等。总之,合理的开展游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2、情境教学法。情境导入是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结合的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欲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排球的发球教学中,创设19世纪欧洲炮战情境,让学生分2排分别站在排球网的两边,相距15m左右,要求学生用击打的方式将球发出,尽量击中对方人员,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将球击中对方。学生的兴趣迅速被调动,纷纷尝试各种击球方法,都希望能击中对方,热情很高。游戏结束后,通过对击球部位、击球手法的总结提炼,顺势导出排球发球技术。

三、运用多元教学评价,奠定学生学习信心

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包括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是否是灵活的、创造性的,学生的学习是否能做艰苦的锻炼;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为了评估需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发展状况,教学评价应当反映发展和激励性。教学评价应鼓励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实行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

总之,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前提基础。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多元化的教学与评价方法,完善和提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又推动了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综述[J].邱伯聪,彭月朗.当代体育科技.2013(27)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案例范文3

摘 要 通过对学生遭受的伤害成因进行分析,往往能够看到很多问题都是在课堂以外产生的,因此如何才能有效确保体育课堂以外学生伤害自救自护教育的有效实施,就是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中学体育课堂以外伤害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入手,结合当前体育课堂以外伤害自救自护教育实施有效性状况,从而探究提升实现体育课堂以外伤害自救自护教育有效性的相关思路。

关键词 体育 课堂以外伤害 自救自护 教育有效性

一、引言

体育教学是一项充满对抗性和多变性的教学活动,其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积极参与其中。但是中学生在参与整个体育教学活动时,由于学生一味参与,往往忽略了对自身安全的有效保护,以至于出现不必要的身体伤害。如何降低体育活动中伤害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就极为必要。

二、中学体育课堂以外伤害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表明,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出现伤害事故,其70%以上都发生在课堂以外,尤其是在组织相关体育比赛活动时,出现伤害事故的可能性最高。而学生在出现伤害事故时,如果能够掌握相关自救技能,也能够有效降低其遭受到的伤害。当然,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护意识才是整个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要求[1]。

目前在中学生课堂以外,其遭受到的伤害及造成伤害的成因在于:最容易引发学生伤害的体育运动项目为跳跃类项目和足球、篮球等对抗性球类运动。这些运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之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因为这些项目在开展过程中,需要一定防护措施,也有技能要求,而对于球类比赛运动来说,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对抗活动较多,场内肢体冲突较为普遍,产生伤害事故。

此外,在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因为场地和体育设施的安全性不够,也是造成其伤害事故的主要成因。学生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时,会因为使用的体育器械质量不佳,从而造成一定伤害。当前很多中学的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都未能得到系统化、长期性检查,因此存在破坏后未及时得到修理的问题,进而为学生参与带来较大隐患。

最后,当前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其出现伤害事故还与学生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以及必备的自我救助能力有很大关系。体育活动在参与过程中,难免出现事故,这虽然不可避免,可以被有效预防。只要学生形成了安全参与的意识,掌握了相关自我救助能力,就能有效预防。目前很多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一些老师也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学生自救自护教育较为匮乏。

三、体育课堂以外伤害自救自护教育实施的有效性状况

目前,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更多注重的是体育技能教育,即使开展了学生体育活动伤害自救教学和自护意识培养,但是由于缺乏应有的重视度,自救自护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在开展体育课堂以往伤害自救自护教育时,其实施有效性较差。

首先,老师会结合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参与安全。但是在课堂下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多数老师未能予以强调。因此,很多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会保持一定警惕。而在课堂下,就放松了安全参与体育课堂的注意力。

其次,部分老师在体育课堂以外开展伤害自救自护教育活动中,存在教学内容不实用的问题。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就需要结合中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开展自救自护教育,但是目前部分老师在开展该教育活动时,其盲目照抄其他注意事项,未能将其与中学生的基本状况相融合。自救技能和自护意识培养实用性差[2]。

最后,目前在开展伤害自救自护教育活动时,缺乏对学生实际掌握状况和具体认知的有效把控。自救自护教育不是普通的教育活动,其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自救技能,同时也要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护意识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在教育中,学生普遍缺失该意识。

四、提升体育课堂以外伤害自救自护教育有效性的具体思路

从目前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以外出现的伤害事件进行研究,可以看到目前整个自救自护教育有效性不足,而提升其开展价值极为必要。其需要做到: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时刻提醒和重视,从而避免出现伤害事故。但是对于整体体育教学活动来说,其应该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系统化融合,而课下学习更是其养成积极锻炼习惯和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行之有效的自救自护教育活动,避免学生出现体育课堂以外的伤害事故,就需要老师在体育课堂内予以重视[3]。

当然,想要实现该教育活动的最佳效果,需要老师充分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状况和学习特点,开展适合其学习和掌握的自救技能,而在课堂教学上,要通过重点强调、反复演练、示范实践等方法,确保学生实质性掌握。为了让学生对体育课堂外伤害问题形成有效认知,还要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等生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直观认识到事故发生的成因以及形成自我保护意识的必要性,通过有效引导学生重视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从而实现整个自救自护教育的最佳效果。

五、结语

随着体育教学活动理念进一步成熟,整个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了内涵到形式上的完善。体育教学形式上的完善,就是要结合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开展教学,而体育教学内涵上的完善,就是要将体育教学中所要求的意识内容完善延续到课堂以外。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结合其中潜在的风险,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自救自护意识。因此,自救自护教育也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董振虎.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活动风险管理研究[J].考试周刊.2013.13: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