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1

“遗传病的预防”的教学内容为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试用本)》第三册第八章第四节“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的第2课时,学习要求为C级。在中学生命科学学科育人价值中,培养科学素养占据首要地位,这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除了需要掌握遗传病预防的方法,还要能够应用所学知识避免遗传病的发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唤醒生命意识。

教材中列举了禁止近亲结婚等五种预防措施,学生学习后往往能够说出这些措施的具体名称,但对于这些举措背后的遗传学原理却难以解释,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然而本节课恰是与学生的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采用情景教学法设计了一对青年男女王小姐和王先生从准备结婚到生育子女的故事,以人生旅途“结婚申请――婚检――遗传咨询――产前检查”为线索串联五种预防措施,营造具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生命与成长,体会学习生命科学的意义,实现生命科学的学科育人价值。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推断直系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可以根据遗传病的特点,遵循遗传咨询的步骤提出预防措施;说出预防遗传病的五种措施。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遗传咨询的活动中,学习遗传系谱图的绘制和遗传病概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情景故事的学习,解释预防遗传病发生的原因。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比较近亲结婚的遗传病发病比例,体会禁止近亲结婚对优生优育的重要性;认识遗传学对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作用,培养生命科学素养,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3 教学设计及过程

3.1 创设生活情景,巧解近亲关系

禁止近亲结婚是教学中的第一项预防措施,教师在本节课的开篇采用学生未来人生会遇见的场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情景一:有一对青年男女王小姐和王先生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恋爱之后,准备走上婚姻的殿堂。他们在预约登记结婚时签署了《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上面写着“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王小姐和王先生是否属于近亲,近亲结婚有何危害?

在由恋爱走向婚姻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了解结婚登记的流程和《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增加其生活经验。教师利用此情景设计了学生活动:找一找系谱图中“我”的直系和旁系血亲有哪些?学生观察系谱图,判断“我”的直系和旁系血亲,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同时结合对比教材隐性遗传病发病率表格中数据,让学生感受近亲结婚遗的危害,体会科学研究需要数据的论证,并且独立思考其背后的遗传学原理,建立前后章节的联系。

3.2 关注新闻事实,树立科学观念

情景二的设计围绕婚前检查的预防措施现状展开:王小姐和王先生排除了近亲关系,按要求预约登记结婚后,民政局工作人员给了双方自愿免费婚前体检单。王先生提出,我们应该先去做婚检后,再领结婚证;而王小姐却说,我们双方都很健康,婚检很麻烦,免了吧!你支持男方,还是女方?

教师通过故事引发目前对婚前体检的不同态度,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展现2015年关于婚前检查对于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数据,让学生清楚婚前检查的重要性,科学地看待婚前体检的积极意义,影响其今后的生活选择。

3.3 体验遗传咨询,活用遗传知识

对遗传咨询的预防措施的学习,采用学生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设置情景三:在王先生的坚持下,他们来到了医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在对病史的询问时,发现王先生曾经患有多指症,但在幼年时通过手术矫正了。王先生主诉男方母亲家族都没有多指症,但父亲家族有多指症病逝,男方的父亲、祖父、祖母都患有多指症,只有一个姑姑没有患病。他们担心这个结果可能对后代产生影响,于是向医生进行了咨询。

学生以4人小组进行角色扮演,2人为夫妇,2人为专家,根据学习单提示完成遗传咨询活动。教师设计了以下3个问题:(1) 遗传咨询由哪四个步骤组成?(2) 多指症属于哪种类型的遗传病?(3) 孩子的发病率是多少?如果王小姐怀孕是否需要终止妊娠?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进入情境中学习遗传咨询的过程,体会遗传咨询对于避免遗传病发生的重要性,运用遗传学的知识画出系谱图,计算后代患病概率,将生命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3.4 认识产前检查,贯彻生命教育

情景四围绕预防措施产前检查展开:当王小姐和王先生经过医生的指导后,知道孩子会有50%的概率患有多指症,但这并不属于严重畸形,可以通过手术矫正。他们消除了顾虑,登记结婚了。一年之后,他们有了爱的结晶。怀孕了的王小姐在产前B超检查时询问医生孩子是否患多指症,医生表示多指症不属于严重畸形,是不检查的,避免准妈妈以此为由终止妊娠,即便患有多指症,出生后2岁内通过手术矫正即可。

在此情境下,教师简要介绍B超检查的目的,对基础医学知识进行普及,避免学生产生认识误区,科学正确的对待产前检查,同时贯彻生命教育,尊重未出生孩子的生命。

3.5 结合生育政策,提倡优生优育

结合现阶段的“二孩”政策,设置情景五:经过了40周的妊娠,王小姐生下了一个多指症宝宝,通过及时手术治疗治愈了。几年后,身为独身女的王小姐和王先生商量后怀了第二胎,在产前检查时,医生告知王小姐,她的年龄超过了35岁,推荐进行羊水检查,检查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王小姐非常不理解,表示家里并没有人患过唐氏综合征,王小姐是否该进行羊水检查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唐氏综合征患儿发病率和母亲年龄的曲线,关注生育年龄与遗传病的关系,在图表的阅读中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出适龄生育可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生的结论。在教学时,教师对羊水检查的过程和目的做简要介绍,使感受科学技术对预防遗传病发生的积极作用。

情景六以健康孩子的出生为结束:妊娠16周时,王小姐同意了医生的建议,对胎儿进行了羊水检查,经染色体分析推断胎儿染色体正常,最终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王小姐在生产后鼓励其他朋友应该适龄生育,以减少遗传病发生的概率。

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学习兴趣;导语;直观教学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用于探索的内在动力。科学研究表明:人对某种实物的兴趣愈浓,其注意力愈高度集中,其观察力愈细致,思维愈敏捷,想象愈丰富,从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1 精心设计课堂导语

俗话会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一半。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更是这样。在教学中,如果从课堂一开始就通过独特的导语紧紧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思维,就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激素一节是,我向学生介绍在国际体育比赛中都要对运动员进行体检,体检的目的之一是检测兴奋剂,学生大多知道服用兴奋剂会提高运动成绩,然后我问学生:“服用兴奋剂为什么会提高运动成绩?”通过此问题引出课题“激素”。又如在讲生物变异时,我向学生介绍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四年后,科学家前往该地考察,发现当地的老鼠长得和猫一样大,并且这种老鼠见人不跑还主动攻击人,对人造成伤害。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今天我们学习生物的变异,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就会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兴趣大增。学习呼吸系统时,我是这样做的: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伴随这一声啼哭,婴儿落地的一瞬间,为什么要哭?有什么作用?学生在底下小声议论,我叫了几个学生回答,答案各异,但都没有达到要点,我说我们今天学习呼吸系统,寻找答案。当然在生物与教学中,导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悬念性的,也有趣味性的,生活常识想性的,还有前后知识的链接等等。总之,通过富有吸引力的导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时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 加强直观教学

生物学中,有诸多复杂的结构,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原理。如果老师纯粹讲述,学生会感到乏味,进而丧失兴趣。因此,作为教师,要尽量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可利用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及电化教学手段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高学习的兴趣。如讲到肾脏一节时,肾脏的结构抽象复杂,讲起来枯燥乏味。而在讲课时,如果拿上猪肾脏的实物,先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来,然后通过解剖,让学生观察,得出肾脏的大体结构,由观察得到的大体结构,进一步引入到细微的结构。这样就自然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细胞的结构时,特别是细胞器的结构一直是难点,学生看不见摸不着,难以理解。在教学时,播放细胞器flash,学生看到生动的画面,直观的立体结构,能很轻松的掌握知识且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在学习遗传规律时,很多学生对豌豆的自花传粉方式及什么是子一代不理解,通过让学生观看豌豆的传粉,受精,种子的形成PPT,学生对整个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堂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特别是近些年,网络上有很丰富的教学视频,将这些资料下载,适时的用于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有许多生物方面的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关节”时,我会给学生介绍什么是关节炎,症状怎样,怎样预防。讲到“牙齿”时,讲什么是虫牙,怎样正确的刷牙,怎样预防蛀牙。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知识时,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讲明科学均衡营养的重要性。许多学生喜欢吃垃圾食品大量喝碳酸饮料,讲明这种不良习惯所带来的危害。现今,很多学生较为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注重对于皮肤的保养,在学习皮肤一节知识时,讲完课本知识后,利用简短的时间给学生讲解了皮肤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皮肤的保养,怎样预防青春痘等等。课后,有学生如下说“这节课是他们学习生物课听的最认真的一次”。讲到植物根的吸收作用时,结合所学原理,说明给庄稼上肥料时上的太多,为什么会把庄稼烧死等等。这些问题生活中随处可见,把这些问题和课堂知识结合起来,学生就会感到很实际,很有用。学生的目的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有了兴趣。

4 重视生物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培养学习兴趣。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差,但动手能力强。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组织好实验,对激发兴趣大有帮助。在讲种子时,给学生分发浸泡过的大豆,菜豆,玉米,小麦种子,让学生边读书边观察,效果不错。学习植物类群时,让学生观察藓,蕨,油松,银杏等代表植物,特别是用放大镜观察藓,对这种司空见惯的青苔,学生没想到它也有根,茎,叶,许多学生观察完毕,特别兴奋,学习兴趣大增。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创设条件,开好实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5 介绍生物界的趣闻、趣事

在生物王国中,数不尽的奇闻奇事和探索不尽的奥秘。这些恰是学生感兴趣且乐于吸取的知识营养。结合教学内容恰当的利用几分钟时间,介绍一些植物的生活特点和繁殖特点,奇特的现象。如含羞草为什么会含羞,会吃人的树,吃虫草,鸽子树的传说,虞美人的故事等。讲动物时,介绍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故事,再如鸟类的筑巢,育雏的方式,青蛙的捕食,蚂蚁王国的秘密,食人蚁的故事。群居生活的蜜蜂蜂王工蜂。雄蜂的分工协作等。讲这些趣闻趣事时,声音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学生听起来感到很新鲜,充分感受但学习生物的乐趣,不但爱学,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6 介绍生物科学方面的最新动态

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3

/

关键词 生物学 概念 概念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由美国McGraw Hill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学核心理科教材《生命科学》(Life science)系列《生命的基础》、《人体》、《生态系统》、《微生物和植物》、《动物》共5册,于2011年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译出版(以下简称美国教材)。根据美国教材编写的特点,关于概念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该教材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栏目来围绕概念帮助学生学习(图1)。每一个栏目都服务于概念的学习,体现概念学习的重要性。

1 美国教材各栏目设置围绕概念学习特点分析

1.1 概念学习前

美国教材在学生概念学习前,设置的栏目侧重于确定学习重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概念学习情境。

“内容提要”栏目以简洁的方式从本章内容的核心概念出发,从概念的某个方面进行介绍,锁定所要学习的内容。

“导航实验”位于每章篇首,主要为概念学习提供情境而服务,大量的感性材料均源自生活中的实例。如:为学习“性状”这一概念,引导学生调查“在你的身边谁拥有酒窝”,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探索概念的实例。

“折叠式学习卡”以一种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理清概念学习的思路。它将折叠纸手工艺与生物学概念的学习创造性的结合在一起,简单、易行、趣味十足。如本教材围绕“细胞”这一概念,设计了帮助理解细胞主要类型的折叠卡。学习正文时,在相应标签下记录细胞的结构并进行区分。折叠式学习卡的用途贯穿了概念学习的始终:学习前,制作学习卡;学习中,完成学习卡上的概念学习任务;学习后,用于复习巩固概念,加强概念记忆。

章前栏目“学习准备”,围绕本章核心概念设计了一系列以句子形式呈现的为探测学生前概念的“观点”。这里的“观点”即是对概念的各种解读。学生概念学习前,作出判断;学习后,重新判断,如有变化须说明原因并修正错误“观点”,直至正确为止,最终将正确的“观点”作为自己的阅读指导。显然,这种安排能有针对性地完善学生头脑中的日常概念,修正迷思概念,帮助学生实现概念转变。

节前栏目“学习聚焦”,聚焦于回顾已学概念和提示新概念。概念回顾中的概念通常是易于理解的或者是先前学习过的概念。通过“你会学到什么”、“为什么这很重要”激发学生学习新概念的动机。新概念名词在正文中均标以黑体,非常醒目,由此也暗示了学习的重点即是学习这些新概念。

1.2 概念学习中

在学生概念学习中间阶段,美国教材通过正文、插图及旁栏,从概念的定义、例证、外延等角度让学生理解概念。

美国教材正文的每级标题均由概念名词、概念偏正短语或者概念句子等形式构成,将正文内容串联起来。正文围绕概念学习有如下特点:① 发挥核心概念的统领性。如将“遗传”作为章节标题统领等位基因、伴性遗传、基因工程等其子概念或者相关概念的学习。② 运用多种概念学习方式。依据不同概念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上位学习(如:基因突变、遗传等进化)、下位学习(如:生物细胞)及并列结合学习(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③ 善用插图补充概念定义。正文中的概念定义通常是简洁的句子,但是几乎每一个概念都配有相应插图进一步举例说明,大大地扩充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便于理解概念。

插图提供的是一类形象直观的材料,以例证的方式辅助正文中的概念学习。对于具体概念,插图主要提供相关概念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如神经细胞、真核细胞)或者模型图(如DNA);对于抽象概念,插图主要提供相关概念的过程示意图(如有丝分裂)或者相应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如为不完全显性举了栗色马和浅栗色马杂交的例子)。另外,还利用表格梳理和比较概念,如孟德尔比较的性状等。

“结合”栏目为生物学概念的学习提供了多学科、多方位的视角。涉及的学科有社会科学、健康、语言艺术、环境、历史、天文、物理、化学、地球宇宙科学等,如结合语言艺术――英语的进化,此外还介绍了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如肿瘤科医生、助产士、营养师等。

旁栏“迷你实验”通过实践的方式巩固已学的概念。迷你实验仅由实验过程和分析两部分组成,展现了实验的核心内容。迷你实验可在实验室或者家庭中做,简单易行,并涵盖了不同类型,如模型类――“细胞质模型的制作”、技能类、“解释多基因遗传”。迷你实验侧重于从训练学生的科学技能角度强化补充概念,贴近学生的生活。

“科学在线”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其他栏目的辅助;另一类是作为正文中的概念背景及相关概念学习的拓展,以旁栏形式出现,包括话题和活动。话题即是概念名词,如稳态、病毒再激活等。活动则是提供问题情境,以任务驱动学生搜索概念的相关信息。

1.3 概念学习后

经过概念学习的导入、理解阶段之后,接下来就是围绕巩固、练习、应用概念阶段。

美国教材“实验室实验”栏目强调结合科学方法运用概念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如“色盲测试――形成一个关于男女色盲的普遍性的假说”,还有利用互联网、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的实验。通过解决问题,可以不断完善和修正前概念,实验室实验正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做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进行学习的。

家庭实验室――来自厨房、装废品的抽屉或者院子的实验。它位于美国教材每册结尾部分,通常是4~7个。通过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如“卷舌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提示科学概念是日常生活中常会用到的,它不仅仅用于课堂,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美国教材中的“章节回顾”、“学习指南”、“标准化测试”是为梳理已学概念,通过及时练习巩固概念而设置的(表1)。概念学习后期,加强记忆,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和准确度,最终落脚到概念的迁移。

1.4 美国教材中概念学习的特点

1.4.1 强调以概念为中心

纵观这套美国生命科学教材,它将生物学概念作为一条主线编织学习内容。无论是以显性方式,如概念回顾、新概念、形象化概念图、概念检测等直接强调概念学习,还是以隐性方式将概念的学习蕴含在实验、练习中,都是在围绕概念进行学习。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概念在生物学知识学习中的核心地位。

1.4.2 关注概念的学习路径

美国教材关注了概念学习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概念的引入、理解、巩固应用。学习前,明确目标、提供情境、探测前概念;学习中,多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习后,总结、梳理概念,构建知识网络,练习、巩固、应用概念。把握了概念学习各阶段的特点,关注了概念的学习路径设置栏目。

1.4.3 强调结合科学方法学习概念

生物学概念是抽象思维的产物。美国教材强调结合科学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获取经验性材料的方法和理性思维的方法两大方面。前者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拟法,这些在美国教材实验栏目中普遍涉及。后者则主要包括逻辑思维、数学方法、模型方法等,在美国教材中,几乎每个栏目都包含有目标动词引导的问题,如:解释DNA是如何复制的;模型模拟遗传学中的概率等。这也正是对概念学习方法的一种显性指导。

1.4.4 强调在活动中学习概念

美国教材设置的一系列栏目,尤其是折叠式学习卡、导航试验、迷你实验、实验室实验、科学在线、结合栏目等,特别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该教材从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自主进行科学探究,及时修正错误概念,还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概念,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 对我国教材如何体现概念学习的启示

2.1 关注概念的呈现和表述

美国教材在概念的呈现和表述上,既有使用概念名词,运用陈述句来传递概念,如正文、章节回顾、学习指南,也有直接采用完整陈述句的方式表述概念,运用陈述句来探测学生前概念,判断概念掌握程度,如学习目标中的“观点”、习题中的概念检测等。这启示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概念呈现方式,促进概念学习。

2.2 充分利用插图、习题补充概念的学习

通过生物教材中的插图为概念提供形象化、具体化的例子,选择恰当的图像数量、类型、内容,与正文的结合方式,与习题的配合形式等,都将有助于概念的学习。习题是学生巩固概念的重要形式,是对重要概念学习的完善和拓展,设置概念形成各个环节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概念的各个侧面,通过练习,对重要概念进行辨析、迁移。设计明确针对概念的不同题型尤为重要,形象化概念图就是很好的示例。

2.3 注重运用批判性思维建构概念

概念的学习是从错误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过程,此过程包含着批判性思维的运用。美国教材通过导航实验、章节回顾、习题中的批判性思考,正文中穿插的“想一想”,还有文本中体现的批判性精神如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乐于思考等这些栏目内容来解读概念。同时,注重运用批判性思维建构概念,也是改变机械、被动学习概念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措施。

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兴趣 勤奋 智慧 热情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80-02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大学生在前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适应压力、学习与个人能力压力等等问题面前产生焦虑心理,进而悲观、厌学,出现作弊、逃课等消极行为。而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取的完全是成人化的教育,普遍对学生兴趣、情绪、态度、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出现“混及格”和为考研而枯燥学习的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学习压力与学习兴趣的反比例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进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从兴趣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是当代社会每一个大学教师都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在十几年的高校教学工作中,笔者深刻体会到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是高效、生动的大学课堂的必要前提。而要成为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除了要有端正的态度外,还需要年深日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下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得到的几点体会,也是关于高校教师所必须具备素质的几点拙见,总结起来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勤奋、智慧和热情。

一、勤奋:熟读精思,常教常新。教师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准是教好课的最基本条件。

首先,要勤翻教材。即便是对自己所熟知的教材,在上课之前的再次翻阅并反复思考与推敲也是很有帮助的。第一,可以有机会发现一些以前被忽视了的细节问题,使课堂讲解更全面;第二,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比如错误或者相互矛盾的地方等,也能及时得到纠正,即使有些问题以目前的研究水平不能解决,也应当实事求是地与学生交流,并可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与学生讨论,以达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敦促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做深入研究的目的;第三,可以及时发现教材上已经过时的观点。毕竟,科学研究每天都在进步、更新,而教材几年才更换一次,要使授课与学科前沿紧密结合而又不脱离教材,就必须对学生手里的教材了如指掌。

其次,要勤于查新。高等教育必须结合目前学科研究的最前沿。高校教师不单要保证学生学会课本上要求的内容,还要教会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知识;不仅要掌握知识的现状,还要了解知识的未来走向。教学生学会用一颗研究的心来看待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密切关注本领域的研究动态,满怀热情地亲身参与到相关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中。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本人对研究的兴趣,这将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三,要勤于搜罗知识实用化的实例。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对知识的选择也存在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尤其对某些基础理论学科,甚至出现了“学习无用论”的观点,带着这样的情绪走进课堂,学生的课堂效率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即便是基础学科的高校教师,也应具备把知识实用化的能力。作为高校教师,不但要有雄厚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有广博的社会和生活实践经验,勤奋发掘、收集理论知识的现实应用事例,让学生真正看到所学必有所用、所用须赖于所学,从而激发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海洋里不懈探索的欲望。

二、智慧:不拘一格,灵活教学。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课堂语言的艺术发挥是教好课的必要手段。

首先,导入问题的方法要巧妙。“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一段成功的引言可以为精彩课堂以引人入胜的完美姿态拉开序幕。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专业特点,向学生提出巧妙、新颖的问题,在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造成悬念,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可以以生动具体的生活实例做切入点,让学生以跃跃欲试的积极姿态投入到学习中[1]。

其次,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书本知识大多晦涩难懂,如果只是枯燥讲解,学生非常容易疲乏厌烦,所以教师不仅在引言中可以联系生活,在问题的讲述过程中也应当随时与生活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密切联系,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够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第三,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更是教师的政治倾向、道德观念、思想感情、理想情操、知识积淀、及言语环境诸因素的综合体现。语言精炼、准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是教学的基本功,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则需要生活的不断提炼。[2]特别是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尤其得到理解能力很强的大学生的喜欢。当然,幽默不是轻薄或滑稽逗乐,而是机智灵活、聪明透彻,是优美健康的品质,使人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到蕴涵在语言中的智慧和哲理,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3]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举。”我们也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某门课程的老师是个风趣幽默的人,我们则会带着轻松喜悦的心情走进课堂;反之如果老师寡淡呆板,我们则必须在课堂上付出额外的坚持和忍耐。所以,幽默感是每个教师都必须研究的语言艺术,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

第四,教学要讲究节奏。平铺直叙或者急功近利的教学方法都会使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大打折扣。当然,讲课的起伏不止是声调的起伏,还有讲述内容的起伏。古人云:“疏处可以跑马,密处不容插针”,这虽然说的是书法结构布局,却与我们课堂教学要讲究节奏是相同的道理。讲述中的停顿就类似墨中的留白,那些错落的空隙是语言的无声部分,词断意不断、语停意正浓,使学生在回味中激起继续探询、求根问底的欲望。另外,节奏感的正确把握要求教师因地制宜地灵活处理不同问题,是一种气韵,是独居匠心的运营,守似处女、疾如脱兔,是教师表达情感的真实需要。有时太刻意的停顿不单不会画龙点睛,反而画蛇添足。比如有的问题需要一气呵成,如果稍有断开,则会影响表达的完整性,使激情冷场,所以,有的放矢的节奏感才会使内容错落有致、高低跌宕,真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学习。[4]

第五,教师要注意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有信心才会有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水平和接受能力,太简单会导致课堂容量太少,但是难度太大却会使学生进入不了课堂。高校教师多毕业于名校并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在课堂上也非常乐于将目前的研究前沿介绍给学生,但如果只一味津津乐道于自己所熟知的技术而不管学生是否可以接受,即使科研有再大的成就,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有挫败感而游离于课堂之外,那么他也依然是一个失败的教师。另外,循循善诱的启发式讲述、不吝赞美的互动式教学等也是激发自信的好办法。

第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因“文”制宜、因“生”制宜,不拘一格,不限一法。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学方法,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教学,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以达到最佳效果。[5]

三、热情:热情洋溢,真诚面对。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认真热情地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是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需方式。

首先,教师要热情地进入课堂。寓教于乐,挥洒激情。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能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才能体现出精彩课堂的真正内涵。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课堂,真正走进教材、走近学生,以真情实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生一起喜,一起悲,一起读,一起背,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去。教和学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教师如果能和学生一起体验学习中的酸甜苦辣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还要热情地走下讲台。不要以为下了课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让学生相信老师随时准备着加入他们的课下学习,感到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坚强后盾,随时随地乐于解答他们的问题,老师与他们同在。在这种情绪下,学生会好奇多思,好学多问,课堂授课结束了,课外探索却刚刚开始,如此坚持,定能收到良好的综合效果。

第三,专职教师也有义务关心学生生活。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学习和就业双重压力下缺乏承受挫折的韧性,出现了许多问题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只有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在学习中全力以赴。为学生排忧解难应该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而要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愿意向老师倾诉烦恼并需求帮助,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付诸真诚和热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不但可以从侧面起到促进教学效果的作用,还可以解决许多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笔者经常在开课之初对学生说,无论你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样的想法作为长者老师都不会奇怪,老师愿意帮助你,只要你告诉我让我知道,可能老师不能解决你的所有问题,但是可以让你明白什么东西是最值得在乎的,可以让你解脱。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笔者认为这不单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态度,更是一种必须的职业精神。

总之,高等教育不应该是强制的“明明白白”地枯燥教学,而应该是那种充满和谐、趣味、关爱和自由的教育,是那种有某种“意味”的教育。[6]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才会有渊博精深、时时更新的专业知识储备;只有不厌其烦地智慧探索才能找到最适合最有效率的授课方式;只有热情真诚地交流与付出才会有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法国诗人荷尔德林说: “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在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日趋巨大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充满智慧、趣味和热情的大学课堂变成大学生心灵诗意的栖居地。[7]

参考文献:

[1]华红 数学课的引入重在激情 《科技信息》 2007年第11期 450页

[2]王银凤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 115-116页

[3]李月美,张新刚,王爱玲 浅谈教学艺术中的幽默 《科学教育研究》2007第4期 88页、47页

[4]王钧 课堂教学要注重讲述节奏 《中国培训》2007年第5期 58页

[5]陈秋花 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科教文汇》2006.01下半月刊 68页

[6]刘铁芳 教学的“意味”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6期 55-57页

[7]钟志斌 趣、情、韵: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 《创新方舟》 2006年第6期 21页

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 学习理念;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以问题为载体,指导学生主动去对未知事物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实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显著提高,造就创新性人才。

1.以问题为中心

研究性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为根本目标的教学,其本质就是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开放式研究性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应该尽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单一传授既定的知识与经验,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世界,让他们积极地通过去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个过程使每个学生个体增长知识,启发对个体、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形成个体的人生经验。

2.以探讨、研究为教学方式

研究性教学不以得出一定的结论为目标,而是在于其探讨、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从某种角度上说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通过研究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扩宽,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挖掘。

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项目的设计或小课题研究为教学的切入点,把教学融入项目或课题的研究之中,寓教学于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关项目课题的研究,寓研究于教学。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都作为研究对象视为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在课题研究和项目的设计中获得创造机会,在创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研究性教学”把教学与研究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是研究与教学的统一,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学实施的过程。

二、财务管理课程中研究性教学的应用

1.研究性教学的目标

在进行《财务管理》课程第二章资金时间价值的教学时,选取中国人寿的寿险产品“鑫如意”进行保险投资分析,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财务管理很有趣,而且学起来也并不困难,并且对以后的投资决策非常有用。

2.选取课题的内容

选取题目为“养老规划与保险投资分析”进行研究,该学习主题需要分三部分完成:调查社保和保险产品“鑫如意”的优缺点,结合调查资料总结社保和保险的决策方法及决策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尝试写一份养老规划和保险投资计划。学生针对该主题进行社会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写出分析报告。

3.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1)任务分配。在课前进行任务分配,讲本课题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及注意事项介绍给学生,对学生提出阅读教材的要求,然后将课题布置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特长将任务分解给相应学生。让学生自由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承担相关工作。最后将分工情况及分组情况反馈给教师。

(2)开展工作的方式。根据选题上网收集资料,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还需对资料的有效性进行论证,以便能得出有力的结论。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

(3)讨论并记录。在研究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应该把学生聚集一块,让学生对此前进行的研究进行一个简单的汇报。按学生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分工的不同,交流自己进行调查问卷、文献查阅、实地社会调查、专项访谈等活动的体会,并形成个人和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并把自己研究过程中的困惑或者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以便解决疑惑进行更深入得探究。

(4)整合信息。根据讨论后的结论,整合内外信息。整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开展研究,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养老规划与保险投资分析设计方案。

(5)评价、交流。评价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对自己在课题中所做的研究思路、过程进行汇报,并平均自己的研究过程,反思自己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鉴定和评价,最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三、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性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

研究性学习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的问题意识贯穿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许多学生在中学时期没有接受过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对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不了解,导致仅凭自己的能力无法确定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如果完全依赖教师来提出问题,自己的主体性又无法得到体现,由此认为学生和教师共同确定研究课题是最好的方式。

研究性教学中的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是从课堂教学中得到的启发、专业课老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的建议、其他同学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而加入的课题,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学生各方面条件的不成熟,在选择课题时难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的做出指导,师生协商共同确定研究的主题。在课题确定之后,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整理,与组员进行深入探讨并制定周密的计划,付诸实际行动,直到问题的解决。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到最后所有的工作都由组长一人来完成。

2.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的困难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从大量的信息中搜集出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因此,培养学生围绕着研究的主题收集、加工、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信息的整理、搜集工作。究其原因是部分学生主观上对研究性学习不重视,不太愿意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导致无法有效地对资料进行搜集、处理,撰写论文或报告的水平底下,觉得自己课业任务重,产生抵触情绪。

3.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有待提升

研究性学习虽然重点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指导能力和主导地位也不容忽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存在一些问题,如经验的缺乏使其指导过程不能做到得心应手、教学理念的陈旧使其对研究性学习重视不够、根本无暇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或是全程包办,以致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体现等。

四、推行研究性教学的对策

从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到目前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要使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的开展,就必须做出一定的改革,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推广。

1.教师是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关键

(1)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决定着人的行为。作为研究性学习中坚力量的教师,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方式的改变,若仍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来从事教学工作,那么这场改革注定是不会成功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更新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首先,传统教学观念把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作为重点,而研究性学习则关注学生以后的发展,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思维方式的形成。其次,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但较多的教师思想准备不足,不能及时转变角色,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较突出的表现是指导学生课题研究时包办、代替,学生创造性与自主性受到扼杀,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而新的教学观念则倡导一种新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现问题、收集整理资料、制定研究计划、撰写报告,所有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加以引导。最后,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考试分数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而研究性学习则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既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

(2)加强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技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结构也要不断更新。研究性教学所要求的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课题涉及的范围很广,而这些与教师传统的、单一的知识结构相背离,反过来这些问题又会促进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

2. 学生是推进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力量

要通过各种方法转变学生的观念、行为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成长为具有否定精神、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中提倡研究性学习,倡导学习中的主动探究、自主开展对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方案。要求学生不但要了解和掌握现有知识,还要知道现有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再从中产生探讨对未来知识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知识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性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在教材建设中全面体现研究性教学的精神

改变原来的单纯展现知识体系的做法,在教材编写的内容、目标等方面有意识的将学科知识转变为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除了编写的教材之外,还要编写促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配套资料,除了选用传统的纸质教材,还可以将电子教材也作为教材选用。使教材的知识载体和教学活动的工具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4. 积极研究、探索与教学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改变以笔试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式,改变单纯依靠考试分数的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多元化、多重标准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激励、改进、和强化功能,以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探索和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使教学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有浓厚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批判精神,敏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质疑问难;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独立的判断力和鲜活的思维发散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困难具有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和耐挫品质。

参考文献:

[1] 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 (12).

[2] 黄健萍.研究性学习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战线,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