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乡土美术;地方院校美术教育;意义与价值

乡土美术教育是近几年逐渐在美术教育中兴起是一种教育内容和途径,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乡土美术教育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乡土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大地方院校美术教育的认可。通过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民族艺术保护意识,达到传承民族艺术的目的;同时,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以及高科技的快速推进,民间艺术岌岌可危的今天,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责任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显得更加重要[1]。本文就发掘乡土艺术与地方院校美术教育的联系,对其在地方院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及价值进行剖析,旨在全面推进乡土美术教育。

一、乡土美术作为地方院校美术教育资源的补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如何在原有的教育基础上,发掘更多的、新的艺术教育资源,并积极开展更多的校内外艺术活动,丰富教学活动。乡土美术本身就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发展,这使得的它们多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就为当前地方院校美术教育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丰富课堂内容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地方院校美术教育课堂中融入乡土美术,并将其作为教育资源的补充,这在很大程度可以改善原有的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例如:将皮影、刺绣、剪纸以及雕刻、蜡染等乡土美术艺术带入到课堂中,这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内容,学生的积极的到充分调动,使得教学氛围非常浓厚;又如:在少数民族的特有节日里,教师可带动学生参与到地方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中,或者组织学生通过写生的方式去感受少数民族的生活,通过实地感受以及多姿多彩的文化节日,使得美术教育逐渐渗入到学生中,为学生的掌握美学知识创造有利条件,而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活动,也成为了美术教育的另一道风景线。

二、乡土美术可以培养地方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观念

乡土美术的形成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那些岁月里,前人们虽然没有今天这样丰富的物质生活水平,但他们的精神文化却始终不灭,并在生活及作业中无处不展现着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著名的绘画大师毕加索正是受到非洲当地黑人的原始艺术的启发,才成功创立了“立体派”绘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民间艺术所蕴含的丰富的美术理念,其在绘画观念、艺术形式以及创作理念等方面都不受到传统美术的影响。通过在地方院校美术教育中带入乡土美术,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够突破局限,更加敢于挑战传统、打破拘束,以变形以及夸张等手法塑造更多的、丰富的美术形体,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角度和形象来展现美术。此外,学生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各种丰富情感和绘画理念汇聚,更加容易使其灵感被激发出来,让美术成为展现其情感的重要方法。

三、乡土美术可以充实地方院校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资源

当前,不少地方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不仅开设了书法、油画以及国画等专业课程,同时为了普及乡土美术,也专门开设了这一课程,由于我国的乡土美术是一种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故其调节地方院校美术教育人文知识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乡土美术,能够使学生的视野被打开,推动学生感受乡土美术文化和内涵,同时还可对学生的美术观念进行纠正[2]。学生对乡土美术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从中感受到非常浓郁的民俗风气和文化,以及人们对生活态度、道德观念和美好意愿的表达,进而对乡土文化的魅力进行充分认识,而乡土美术中人际和谐以及崇尚美德等传统美德也必将推动地方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进步。

当然将乡土美术教育带入到地方院校美术教育中并不是用于简单的怀旧,更不是为了盲目的错位或跟风,其真正目的是为了让乡土美术的艺术形式成为教育的重要手段,这在培养学生充分认识自身所处美术环境以及成长背景上非常重要,可避免学生在全力追求艺术创新中,不受到外界文化浪潮的影响,以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展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此外,作为培养我国未来优秀艺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其不仅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责任,同时还担负在保护乡土美术文化的任务。总而言之,乡土美术是当代高等院校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方法,地方院校应当认识到其重要性,并积极研究其人文资源优势,使其能够更加顺利的融入到地方院校美术教育中。

四、结语

乡土美术的抢救、保护、弘扬和传承,是保护我国民族传统美术文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护活态地传统文化血脉的关键。现目前,乡土美术可以说已经朝不虑夕,并且就发展情况上来看,其总的形势仍然呈现为持续恶化。为此,地方院校应当重视起乡土美术资源挖掘、收集以及梳理的重要性,并将其带入到美术课堂中,实现现代化与传统的对话,拉近时空距离,并通过某种有效机制促使其快速转型,为美术教育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使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来。

参考文献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2

一、 探讨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乡土历史资源就是发生在家乡的历史,可谓学生学好初中历史的“向导”。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二是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三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四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五是有利于营造和谐而又宽松的历史课堂氛围,从而全面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分析获取乡土历史资源的途径

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虽然乡土历史资源丰富而又广泛,但是其也具有十分分散的特点,因而要想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注重乡土历史资源的搜集与获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获取乡土历史资源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搜集与获取:一是在历史文献中进行搜集,如本地的各种志记,地史、党史资料,地方名著等等中进行搜集;二是通过参观和考察进行搜集,如参观本地区的各种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考察本地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并深入实地进行参观和考察,以掌握更多具体而又形象的乡土历史材料;三是采取调查和访问的方式进行搜集,通过调查和访问本地文化部门和历史研究学者,并对这些乡土历史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并认真编写乡土历史教材,突出本地历史文化重点,精选精编等确保乡土历史资源的真实性、系统性、全面性。

三、浅谈如何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认识了乡土历史资源对初中历史的重要性和搜集了真实、系统、全面的乡土历史资源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对乡土历史资源的利用,方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以下笔者就分别从穿插式、专题式以及开展活动课的方式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穿插式地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穿插式地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就是在利用教材的同时穿插设计乡土历史资源于教学之中,常见的穿插方式有利用乡土资源补充教材中没有的材料,另外就是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对简约的历史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这样在教学中的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文化背景,掌握历史文化知识,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本土历史文化,丰富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专题式地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为确保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掌握乡土历史资源,只要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结合课本知识开展乡土历史资源专题式的教学,采取的方式可以是随堂进行,还可以采取讲座的方式进行,通过专题式的教学能还原乡土历史面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作为教师应注意历史教材与乡土历史资源的结合,切忌主次不分、喧宾夺主,在进行乡土专题历史讲解的同时让学生把课本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既不能将乡土历史资源孤立于初中历史教材之外,且还要利用乡土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湘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乡土历史的同时感受重大历史变得带来的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在分析乡土史与全国史的关联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乡土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三)开展活动课的方式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乡土植物园林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园林绿化建设高速发展,人们在运用植物营造景观时已不仅仅是根据景观要求和环境特点进行简单的人工组合、单纯追求视觉效果的享受,而是更加注重景观与生态的结合,把生态学的有关原理体现在造景的各个环节中。然而,在我国目前城市绿化的植物品种的应用上,出现了一些舍近求远的误区,大量的外来植物被引进并越来越多地成为城市绿化中的主角,而各地拥有的大量乡土植物却很少应用。比如目前在广东的绿地系统中,常见的大王椰子(Roystonearegia)、翅荚决明(Cassia Alata)、黄婵(Allemandacathartica)、叶子花(Bougainvilleaspectabilis)等原产于美洲,凤凰木、非洲桃花心木(Swieteniamahagoni)则是来自非洲的种类等,本地的乡土植物却难以见到。随之带来的是植物多样性降低,植物资源退化,病虫草害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显,绿化成本增加,城市特色削弱等多种问题。因此,在对城市环境进行绿化美化的过程中,应以提高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建设节约型园林为指导思想。

一. 乡土植物的特点

乡土植物具有如下4 种特点:第一,凸显和彰显文化底蕴。我国历史上对于乡土植物的运用就非常重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了乡土植物的文化底蕴。乡土植物在服务园林改造,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亦赋予了园林一定的文化品质和内容;第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乡土植物是长期生存于本地,且保留下来的物种,在其生长进化的过程当中已经高度适应了周边环境。因此,乡土植物在具有强适应性的同时,亦可对当地特色加以体现;第三,性价比高。乡土植物栽培技术简单,抗逆性强,且观赏价值极高。只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植保防护和配植,繁花似锦的效果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是十分优良的园林应用材料,具有很高的性价比;第四,管理便利。乡土植物因乡土浓郁,可在园林绿化中可营造特色景观,对地方特色加以表现。

大王椰子是单干高耸挺直,可达15~20公尺,干面平滑,上具明显叶痕环纹,茎基部会有不定根伸展,幼株基部膨大,成株中央部分稍膨大,膨大部分是含水多的地方,乃为适应旱地生活所产生;羽状复叶长可达3~4公尺,小叶披针形,叶鞘绿色,环抱茎顶,肉穗花序着生于最外侧的叶鞘着生处,花乳白色,雄花:花萼3片,花瓣3瓣,雄蕊6~12;雌花:花瓣啮合状排列,不完全雄蕊6枚,呈齿牙状突起,子房3室,柱头3,果为浆果,含种子一枚。

翅荚决明是直立灌木,高1.5-3米;枝粗壮,绿色。翅荚决明叶与花序羽状复叶,叶长30-60厘米;在靠腹面的叶柄和叶轴上有二条纵棱条,有狭翅,托叶三角形;小叶6-12对,薄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8-15厘米,宽3.5-7.5厘米,顶端圆钝而有小短尖头,基部斜截形,下面叶脉明显凸起;小叶柄极短或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具长梗,单生或分枝,长10-50厘米;花直径约2.5厘米,芽时为长椭圆形、膜质的苞片所覆盖;花瓣黄色,有明显的紫色脉纹;位于上部的3枚雄蕊退化,7枚雄蕊发育,下面二枚的花药大,侧面的较小。

黄婵是一种灌木,高达2米,具水液。叶3~5轮生,椭圆形或窄倒卵形,下面侧脉凸起,叶柄极短。花冠筒窄漏斗形,基部膨大,裂片淡黄色,卵形或圆形。雄蕊着生花冠筒喉部。蒴果球形,被长刺。比较适合观赏栽培,可修剪成球形,庭院栽培或盆栽,每年早春,需剪短1次,控制其高度,促其多分枝,提高观赏价值。盆栽即将扦插成活的苗木直接上盆。盆内营养土以含腐殖质高的塘泥或林地表土为主,适当加入少许火烧土和磷肥,充分拌匀装盆,淋足定根水,早晚保湿。

二. 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在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当中,虽然乡土植物应用的成功范例,但是所应用的种类却十分有限,使人们对于乡土植物的定位有了不够档次、单调和普通的分类。就园林绿化中乡土植物的应用来讲,昆明只应用了银杏、滇杨、女贞、云南樟、香樟等品种,应用中了只占了当地乡土植物种类的9%。湖南也只有桂花、栾树、香樟3 个品种的应用。实际上,还可开发应用于园林绿化的种类还有很多,像昆明的马缨花、云南山茶、清香木等,湖南的梓树、大叶女贞、乌桕等都有极好的应用潜力。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4

《艺术美学新论》一书从艺术与人类之间的价值关系入手来展开,避免了一般艺术理论著作追问“何为艺术”而陷入的思辨困境。该书在完成艺术之于人类重要性的理论表达后,转入对艺术情境的考察,讨论艺术世界建构的可能及具体途径。作者较多汲取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资源,将情境确定为宗白华所说的“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底交融渗化”,并强调因情趣的差异而形成的特性,因内涵深邃而难寻定解亦耐人寻味。作者尤其列专章来讨论艺术想像的重要性,认为想像力在张扬主体精神、拓展生命空间方面有无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在多种新的视觉媒体兴起的今天,强调想像力的重要还极具现实意义,因为现代科技在使人类不断增强征服外在自然的力量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然的祛魅过程。工具理性已经深深地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想像力的萎缩作为人类生命情调缺失的一种表征,已经受到了部分人文学者的重视。所以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对自然复魅的问题,也从人类早期的诗性智慧来论及想像力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对想像力的考论已经超越了艺术创作心理层面,而深入到了本体论的层面。

本书对艺术的人文内涵与地域内涵的探究,也是其精彩之处。作者指出,每个民族的艺术活动都有其历史传承性,并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稳定的审美指向性,从而与文化心理结构形成了内在对应关系。“艺术作为一种全民性的集中体现审美意趣的形式,必然会受到这底蕴深厚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和制约”,循着这一审美指向,作者着重探讨了“法天贵真”“中和为美”“团圆轨迹”“恬淡境界”“虚实相生”等美学命题,兼及儒道两家,征引戏曲、诗文、绘画、书法、园林等艺术实例,说明中国在艺术意境创构上的独特性。

艺术的地域内涵,在当代美学中是一个没有被充分重视的话题。作者不猎中外理论家们在这一问题上的论述,并以中国南北宋文化的不同为例进行分析,尤其对乡土情结美学潜势的剖析,更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放到城市化进程中去考察,指出乡土情结非但不会因城市化而散淡,反而会因离别乡土而激发思乡之情,并促使那些由乡村进入城市的边缘人去寻找精神家园。只有那个宁静的、偏远的、神秘的乡村,才负载着他们如诗如画的人生梦想。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文明悠久、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强调乡土情结意味着将自然审美、民间艺术也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而不是仅仅关注精英艺术,从而就有了更广阔的审美视阈。

可以看出,作者在书中论及的问题都是直接联系现实的,或具有指斥弊端的针对性,或抓住了艺术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是仅停留在学理层面的空洞的探讨,也不是照搬西方理论的自说自话,而是在行文之间既有理论的高度,又具机锋与力度。书中透露出作者深厚的学养与探索的勇气,都值得称赞。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园林景观;乡土植物;影响;建设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乡土植物经常被人们叫做乡土植物。乡土植物是指那些经过长年累月的物种进化和残酷的自然环境考验之后,基本能够适应某一特定区域的自然植物。本篇文章中说的乡土植物,是指那些自身含有某种景观绿化特点,有非常明显的观赏性,可与当地大气候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植物群体。在景观设计中,乡土植物以其得天独厚的优点和独具魅力的特性独占鳌头。乡土植物具有繁多的种类,不仅拥有抗病虫害、耐贫瘠、抗旱、抗寒及抗逆性的优点,还可进一步节约城市的绿化成本。

1 乡土植物在建设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1.1 观赏价值极强

我国疆土辽阔,由于风格各异的地域特征,使在各地区分布的植物都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独特的地域性。乡土植物由于各具形态、各有风貌,而带给人不同的感官享受。随着季节的变化,各个地区的乡土植物也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四季景观各异。乡土植物由于具有众多的观赏性,如观枝、观果、观叶和观花等,而形成了独具地方风韵、别具一格的景观。

1.2 促进地方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由生物群落和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组成。该整体既可自我调节,又可自我组织,通过天长日久的磨合和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如果有新品种引进,可能会与当地的生态环境不适应,或者是生长因子不受限制而肆意生长,对其它物种的安全造成威胁,导致地域生态失衡。作为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植物由于能够与当地的土壤、气候相适应,有着相对旺盛的生长势,和自然环境相辅相成,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群落。若当地的土地和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则可凸显乡土植物种植的优势。乡土植物的平衡,可对当地的群落演替和植物生存起到一定的维系作用,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由于加大了应用力度,降低了生态景观被破坏的危险,同时还将本土生态环境遭到外来生物入侵的危险降到最低。

1.3 更能展现地方历史和文化风貌

植物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与其它门类文化相互融合、补充和影响,所形成的与植物有关的文化信息的总和,被称为是植物文化。它可对传统的文化心态、审美情趣、哲学意识、价值观念真实的体现。由于地方传统文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特征,而使乡土植物所衍生的植物文化也更加丰富多彩。园林景观的文化性,可通过造林手法来表现。而园林景观中,植物是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并在地方文化上扎根和演变,其历史根基和群众基础非常牢固,所以由乡土植物所营造的城市园林景观也极具风韵和地方特色。

1.4 提升绿化效果,便于管理和养护

由于乡土植物有着较低的造价成本,其在当地繁育和栽培的基础良好,有着较为便利的取材和较为低廉的价格,所以可使运费节省,并使管理成本和栽培成本降低,节省了人力、物力开支。乡土植物还便于养护和管理,由于乡土植物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具有很强的耐受性、抗逆性和适应性,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应用乡土植物,可有良好的生长发育态势,同时使苗木成活率增加,并使苗木养护管理的强度和难度降低,和外来植物相比,便于养护,既提升绿化效果,还使工作量降低。

2 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1 研究和选育方面

随着园林景观在城市建设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人们也开始逐渐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目前不断深入挖掘乡土植物资源,关于乡土植物繁殖技术和生态习性的研究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并在市场上大力应用和推广。因为园林苗木具有较大的投资和较长的培养周期,所以很难满足与日俱增的苗木需求量。针对本土资源,必须加大调查力度,通过第一手资料的掌握,大力保护和利用、开发本土资源,为了与当地的城市环境相适应,对合适的乡土苗木繁育基地进行选择,满足苗木需求量,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2.2 应用和设计方面目前对于乡土植物的科普宣传还不到位,同时由于园林建设的设计方和出资方在审美情趣和知识层次的不一致,同时有着不同的园林项目建设利益出发点,没有充分认识乡土植物的重要性。一些施工单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了植物的生态习性,管理不到位,私自简化施工程序,没有科学地配置乡土植物,使质量和规格降低,造成了植物资源的浪费。无法充

2.2 应用和设计方面

目前对于乡土植物的科普宣传还不到位,同时由于园林建设的设计方和出资方在审美情趣和知识层次的不一致,同时有着不同的园林项目建设利益出发点,没有充分认识乡土植物的重要性。一些施工单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了植物的生态习性,管理不到位,私自简化施工程序,没有科学地配置乡土植物,使质量和规格降低,造成了植物资源的浪费。无法充分发挥本土树种的作用和效果,绿化设计没有产生较高的观赏价值,缺乏一定的创作新意,使城市植物群落赖以存在的生物基础被动摇,面临着潜在的风险,生态系统时刻会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和破坏。所以我们应该从多方渠道宣传乡土植物的科普知识,让人们对乡土植物能够更深的了解和喜爱,通过在园林专业课程中增设讲座和相关的教学课程,帮助本专业的学生学会如何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乡土植物。

3 利用乡土植物建设城市园林景观的途径

3.1 挖掘自然资源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灵感应来源于当地的自然风景资源,而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植被资源、矿产资源、水文资源和地貌资源等等。原生植被在特定的地貌和地形中,通过岁月的冲刷和检验,可对其成长环境特点进行充分的展现。通过在园林场地中,对植物的原生环境进行改造、利用和模拟,在城市园林中建立稳固的结构群落。

3.2 改造植物群落

通过对原生植被群落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趋利避害,同时对植物彼此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合适的植物进行选择,并对原生植被群落进行改造和借鉴,形成独具魅力的本土特色。

3.3 构建特色植物景观

地方性植物具体是指那些具有较强观赏性的、经过驯化之后,生长态势良好的野生植物和被广泛使用的乡土植物。选用当地的植物品种,由于与当地的生长环境相适应,所以很容易创作出具有一定规模的植物群落,不仅经济可靠,而且景观效果极佳。通过营造本土特色的群落结构,表现风格迥异的区域景观特征。

3.4 展示地方文化内涵

植物的象征性和自然特征,是园林植物所重点表现的。通过配置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来表现丰富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提升植物景观的欣赏价值和艺术灵气,使景观形象焕发出蓬勃的活力和生机。

4 结语

综合上文来看,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的气候适应能力非常的强,而且对其的种植和管理都不需较高的经济支出。但是我国的乡土植物应用在园林绿化中的时间还不是很久,难免欠缺经验和缺少理论支撑,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对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应用和探究,定能实现乡土植物的合理、高效、科学绿化,从而创造出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与当地自然相贴近的植物环境景观,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舒适。

参考文献:

[1]刘晓红. 乡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地域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分析[J]. 中外建筑,2009,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乡土植物;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营造

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营造中,应用乡土植物尤为重要,不仅可以降低园林绿化成本,而且乡土植物对地区生长环境的适应力强,有助于生态平衡。由于乡土植物经历着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优胜劣汰,因而要求相关人员在选择乡土植物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提高植物的档次,充分发挥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营造中的重要作用,既促进城市园林建设发展,又提高城市绿化程度,为人类社会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

1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营造现状

目前,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对园林绿化景观营造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园林设计师在开展设计活动时,过于注重考虑园林审美性,引进一系列外来树种,可能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影响。对于乡土植物,多数设计师对其有着排斥心理,认为乡土植物的档次相对较低,不能增强城市园林的审美效果。尤其是刺槐、榆树等,设计师忽略其应用价值,不能对其合理应用。纵观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营造的树种选择,对乡土植物的选择相对较少。然而,应用乡土植物能够降低经济成本,提高环境适应力,充分发挥对城市园林景观营造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设计师在营造园林景观过程中,对乡土植物的重视程度与挑选力度不够。所以,城市园林景观营造中,设计师应对乡土植物品种加以合理选择。

2乡土植物运用于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营造中的必要性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加强园林绿化景观营造尤为重要。乡土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中的重要元素,加强其应用,能够增强城市园林绿化效果。首先,乡土植物对地区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营造中,有助于提升园林植物的成活率。长期以来,乡土植物历经自然环境的多重洗礼,与地域土壤、气候条件等环境相适应,因而在园林景观营造中,表现出卓越的抗逆特性,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有助于提高城市园林建设的有效性。其次,乡土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且与地区其它植物之间保持着诸多共性,使城市园林绿化整体更具和谐性,同时能够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体验,比其它植物更具优势。

3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利用的对策

首先,景观营造中,注重考虑乡土植物的习性因素,以实现合理搭配。不同乡土植物的生长习性有明显差异,包括土壤适应程度、温度、气候条件、抗虫害等诸多因素,对乡土植物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乡土植物进行景观营造时,相关人员必须科学合理的加以调配。

其次,在景观营造中突出艺术美感。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营造景观的目的在于凸显园林的艺术美,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对此,相关人员在选择乡土植物过程中,应注重合理搭配不同颜色、类型的植物,使园林绿化更具层次感。与此同时,景观设计人员应注重考虑园林整体设计的协调性、完整性。

再次,乡土植物选择中,应遵循地域色彩,使乡土植物能够凸显地区的地域特色文化。利用乡土植物而营造园林景观,不仅能够使乡土植物符合生长环境,而且乡土植物能够彰显地区特色景观文化,给人们以强烈的审美体验。

第四,选择乡土植物时,应遵循生态性原则,确保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将乡土植物运用于景观营造中,能够合理构建植物群落,不仅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性,而且合理搭配植物,能够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有助于吸收粉尘和发挥杀菌的作用。

最后,城市园林景观营造中,有效利用乡土植物,能够实现生物多样性。由于乡土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为设计人员更好地构建植物群落提供有效借鉴,进而植物群落能够融合为协调的整体,提升其抗逆性,有效抵挡生物入侵。基于此,植物景观的生态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