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1
8月17日至20日,我们亲历了香港中华文教促进会在怀集县老区诗洞镇琴模村举办的助学夏令营。主要营员有香港的资深助学人士布太 (蔡逸美女士)和陈阿姨、刘阿姨,广州义工古知人,以及接受资助的40多名贫困生。贫困生当中有10人是今年考上的大学生,他们得到了文教促进会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资助。
文教家庭 爱心传承
香港中华文教促进会(以下简称文教会)是由创办人蔡逸美女士(又名布太)于2006年在香港注册、由香港特区政府批准的慈善机构。文教资金来源于布太的朋友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团体捐赠,主要用于资助贫困高中生和大学生及改善山区小学的学校设施。其理念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文教会的义工主要来自珠三角各地,均为受过良好教育、充满爱心的优秀人士,其中不乏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教育工作者和都市白领。在文教会义工的引导下,文教会建立了平等、开放的“文教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能够得到资助的大学生,都是文教会通过选拔的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对他们给予物质上的资助及精神上的关怀,使其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引导受资助学生投入慈善行列,通过义教或其他爱心活动等形式,传承文教爱心精神。文教会鼓励资助生大学毕业后反哺文教活动,帮助有需要的贫困学生,以此形成良好循环,持续发扬文教爱心精神,推广“心连心”计划。
相聚相识 畅想未来
8月17日下午,布太、陈阿姨、刘阿姨等人首先来到怀集一中,会见文教会资助的20多位高中学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生们向她们倾诉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今后的人生理想。现场气氛热烈,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让人感到温馨和谐。因为高中生要上课,所以他们没去琴模村参加夏令营活动。
当天下午6时许,我们随布太等人来到离县城40多公里的偏僻山区琴模村文教会活动中心时,40多个大学生已聚集在那里,有的搞清洁卫生,有的在洗菜,有的在厨房烧水煮饭,有的倾诉衷情,交流友谊,热闹非凡,其乐融融。
布太告诉我们,夏令营活动的方案和实施,全部由在校的受助大学生负责策划及组织,活动期间的饭菜也是他们自己动手做,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使他们把文教活动中心当成自己的家。
负责策划今年活动的华师大学生刘武威说,他们早在6月份就开始策划夏令营活动了,分家长组、策划组、宣传组、物资组、联络组、项目组和翻译组,落实到人,各负其责。
18日上午,文教会首先在琴模绿色小学举行开营典礼,然后就是连续三天的“破冰之旅”、“融冰之旅”、“文教足迹”、“梦想起航”、“定向越野”、“联欢晚会”和“愿起文教”等活动,并在活动期间为受助的60名受助大学生每人颁发3000元助学金。这些受助的大学生,有的人是读高中时就开始受助了,有的人是大学期间受助的。
在几天的夏令营活动中,大学生们互相作自我介绍,交流高中读书的体会和今后的人生奋斗目标。他们手挽手地一起唱歌,做游戏,玩互动,别开生面的形式诠释了以“传递爱”为核心理念的助学模式。
在华南理工大学读书今年大四毕业并考取了中大研究生的黎文杰是第四次参加夏令营活动了。他深有感触地说:“2008年我考上了华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当时哥哥也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书,学费和生活费都是靠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老师说,香港的好心人布太想资助怀集一中考上重点大学的贫困生,我便提出了申请,并有幸被选中。开始以为只要填个表就可以领资助款了,没想到要来参加夏令营。第一次感到很新鲜。在跳印第安舞环节,义工教大家打着拍子,手脚并用地跳起来。我没有舞蹈天分,连拍子也打不好,手脚胡乱地晃了几下,感觉很别扭,但大家还是用热烈的掌声鼓励我,让我感觉不再拘束。就如义工们所说,跳舞的目的是为了放开肢体,从而更好地容纳他人。现在感觉夏令营还是很有意义的,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和做人。”
黎文杰家在怀集大岗镇农村,当年他考了596分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虽说这分数在怀集一中还算不错,但对他来说却不如意,比第二次模拟考试整整低了50分。他的目标是清华大学,高考成绩出来后心情十分低落。那年,怀集一中有两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他感到有点失落。但融入夏令营后,他的郁闷被一扫而尽。
2009年考上中山大学的郑淑璇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她每年都参加助学夏令营,能说会唱会跳,开朗活跃,惹人喜爱。她的妹妹现在广东金融学院读书,受其影响也参加了两年夏令营活动。今年,她还推荐高两届的师兄古知人做义工参加助学夏令营活动。现在广汽集团的广州籍古知人说,没想到这里的助学夏令营活动那么活跃、那么有意义,明年打算动员家人也来当义工参加活动。
今年以594分考上汕头大学的黎应,是在战胜恶性骨肉肿瘤后靠勤奋拼搏圆了大学梦的。这次他因经人推荐受到文教会资助感到由衷高兴。他说:“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活动,开始感到拘谨,渐渐地就放开了,认识了一批师兄师姐,懂得了做人道理,学会了感恩,今后要勤奋学习,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报答帮助自己的人。”
学会感恩 爱心反哺
在经历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后,布太阐述了中华文教促进会的助学理念:“让爱改变一切”。她说,不是只有捐钱才是行善,要善待自己的父母、亲人、邻居和同学等,整个社会就可以形成爱的气氛。她要求学生大学毕业后要献出自己的力量支持家乡的贫困生,反哺文教活动,传承爱心。这一爱心要求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陈阿姨感慨地说,文教的事情已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与学生见面的时间虽然不多,但每次见面都有那种热情、关怀的感觉。看着这班青年人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鼓励,这份爱真不简单。文教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发展所长,看到他们成长进步,自己也感到心满意足。
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2
一、过去的十年
房山区校办产业管理中心(原校办公司,以下简称“校产中心”)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自成立以来,校产中心一直以支持全区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在区教委正确领导下,在补充学校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劳动实习基地,为学校提供优质后勤服务保障,为学生提供优质军训场所,规范学校消费市场,维护校园稳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税收,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为全区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9年改革后,校产中心的职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原来的监督管理企业职能转变成对教育教学后勤服务性业务的拓展。
二、校产中心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校产中心人员编制,在职职工49人,离退休30人。在职职工岗位设置:班子成员五人,其中一人二线。校舍档案室5人,资助、学装办4人,保险室3人、单岗12人,中心办公室20人(包括财务室2人、司机班3人、传达室4人、外借3人)。校产中心重点履行的职能:(1)房山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根据市教委《关于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通知》文件要求,以房山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建立为契机,按照区教委领导指示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以两个平台建设为抓手。一是北京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平台;二是建立幼、小、中、职贫困学生资助平台,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2)房山教育风险防范管理服务工作。以行政推动为主要动力,在区教委指导下,校产中心作为协调组织部门,以各学校为实施实体,以学生及教师校方责任险为支撑,采用市场运作模式,改进教育风险行政管理模式,做到事前进行风险防范,事中进行风险控制,事后进行风险转移,为房山区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实现构建和谐校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3)公办学校及幼儿园房屋土地管理工作。公办学校及幼儿园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负责教委所属大石河工业基地及各单位校舍出租工作,确保国有资产安全运营,保值、增值。逐步实现对经营性资产运行的动态监督管理。(4)学校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按照市教关于搭建中小学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平台的文件要求,校产中心以学生装管理工作为重点,逐步推进中小学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强化服务职能,严把学生装质量关。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继续完善职能,充分发挥主体职能。
(2)进一步明确职责,充分体现岗位责任的重要性。
(3)加强主要业务的开展,充分发挥政策的指导性。
三、房山区校办产业改革目标和发展思路
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提出了“加快职能转变、树立创新意识、强化服务理念、拓深服务内涵”的发展思路和“打造一支和谐向上、开拓创新、精干高效的服务团队;构建一个科学规范、体系完整、保障有力的服务平台”的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和谐、创新、服务”的核心价值文化,并重新构建起为我区教育提供服务保障的新的四个职能体系。通过三年的实践,校产中心的发展已走出了困境,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
1.通过四大职能的运作模式,实现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
校办产业要发展首先要解决定位问题,否则就没有方向,发展就没有根基。2005年9月,区教委郭主任到校产中心调研,明确提出校办产业“服务教育”的定位,即“为房山教育改革发展和质量提高两大主题服务,为推进房山教育现代化服务”。我们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个定位是正确的,完全符合市教委《关于深化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校办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京教办[2008]4号)文件精神,2008年4月10日召开的北京市校办产业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了北京市校办产业“服务教育”的定位。
2.完善新的校办产业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功能和定位
根据京教办[2008]4号文件精神,作为校办产业管理部门(校产中心)要适应改革形势,把工作中心从对校办企业的行政管理转移到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监督和管理上来。我们一方面要总结自己在校办企业改革中的成功经验,继续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以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宗旨,积极搭建教育风险防范管理服务和为中小学校后勤保障服务的平台,不断完善教育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健全经营性资产的监管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对校办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促进校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工作职能如下:
(1)教育风险管理工作
【工作目标】
以学生及教师校方责任保险工作为基础,成立教育风险管理工作办公室,构建起房山教育风险防范管理服务平台。平台以行政推动为主要动力。在区教委指导下,校产中心作为协调组织部门,以各学校为实施实体,以学生及教师校方责任险为支撑,采用市场运作模式。改进教育风险行政管理模式,做到事前进行风险防范,事中进行风险控制,事后进行风险转移,为房山区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实现构建和谐校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工作任务】
①健全组织体系,落实责任制度。在区各级各类学校,设立一名专兼职的风险管理协调员,具体负责本校风险管理工作。
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3
论文关键词:温暖工程;重庆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培训
论文摘 要:“温暖工程”是1995年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并开始实施的一项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资助的社会公益事业。重庆中华职业教育社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确定了重庆地区实施“温暖工程”以三峡库区、偏远山区为重点,加强培训,帮助农村待业青年就业,实现转移为目标的工作任务。阐述了劳动力转移职业培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然后总结介绍了重庆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温暖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1 职业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1.1 职业培训的含义辨析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联系不紧密,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不积极,从而导致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不具备行业需要的实际技术和操作能力。职业培训,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受训者进行职业知识与实际培养和训练的社会活动,根据受训者的身份及其培训目标,可将职业培训分为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两大类。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职业培训的基本目标与职业教育一样,都是职业性的。不过,职业培训所主要服务的是委托培训的社会组织(如企业)的需求,从另一个方面讲,对于受训者来说,职业培训则是指向社会组织需要的适应性“有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应当“广泛发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为城乡劳动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并积极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的核心则是农民的就业问题。
随着土地的减少、农村人口的增加,以及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问题日益突出。而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或第三产业转移。这就要求必须对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能,以达到较高的劳动力素质要求,并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2 “温暖工程”与重庆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目前,重庆市在实施“温暖工程”的过程中,已经涌现出一批有丰富经验,而且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和办学单位,其中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华职教社职业学校等单位被总社列为“温暖工程”基地。 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在重庆地区开展的“温暖工程”项目如下:
2.1 “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建筑业农民工培训”项目
建筑业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目前,中国农民工总数超过3000万人。建筑业目前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时,提高建筑业农民工整体素质,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高度重视库区移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按照国家建设部的统一部署,获得 了450 万元的“李兆基基金”善款,用于对 1.5 万名农村劳动力进行建筑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免费培训。重庆市建委制定了标准化的农民工培训方案和有关管理办法,并商市委统战部按照三峡库区及少数民族地区优先、建筑劳务基地区县优先、转移就业渠道畅通和实力强的培训机构优先等原则进行培训任务分解,并与各项目实施区县签订培训任务协议书,在全市推进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工作。重庆市建委还加大了引导、监督力度,确保培训质量,保证参培库区移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90%以上实现向建筑业转移就业。
2.2 “温暖工程”班的的开设
在距“温暖工程”实施十周年的时间,为帮助贫困山区,特别是三峡库区,一大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高中学业,重庆中华职教社经过广泛的调查,与重庆渝中高级职业学校联合开办“温暖工程”班。以更优惠的付款方式,借助“温暖工程”基金的补贴和奖励,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获得高中文凭,拥有一技之长,最终实现就业。
“温暖工程”班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实习前,总计只需缴纳1500元钱,即可就读。其余所欠费用由学生就业后按与学校所签《优惠还款协议书》和《劳动就业合同书》分期偿还。设立“温暖工程”专项基金,对贫困学生给予补贴,对部分品学兼优的同学实行奖励。为学生免费提供印有“温暖工程”标志的小幅或其它学习用品等。
此外,重庆职教社还拟在三峡库区与库区学校联合举办“温暖工程”培训班,帮助更多农村青年实现就业。
2.3 三峡库区“温暖工程”助农万人大行动的开展
在重庆市教委的支持下,重庆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助农行动试点正在启动。此项目针对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特别是农村移民,在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后如何再就业的问题进行切实帮助,希望能够为库区移民培训就业作贡献。为此,重庆中华职业教育社拟写了“三峡库区温暖工程助农万人大行动”项目方案,并上报总社。2008年4月29日,李树海副总干事在考察重庆中华职业教育工作时,对开展此项活动非常赞赏,并表示总社将积极支持重庆社在三峡库区开展的助农行动。
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4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教育和社会对集中连片开发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救助政策方面大力倾斜,国家资助经费由2003年的18亿提高到2010年的510亿,经济救助机制已经相对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所以,积极开展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又切合当地实际的贫困生心理救助理论和实践研究,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湘西州、张家界、怀化地区历来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湘西州民族中学等学校集中了大批优秀特困高中学生,通过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状况与救助机制的研究,着重于民族立人、立本教育,培养适宜区域发展的人才,对大湘西的教育、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教育理论与现实的研究表明,直接以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心理救助问题研究为题的现有成果散见于各种文献之中,尤其是对连片开发地区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救助的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成熟的运作机制及适当的心理疏导策略与方法。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辅以统计归纳法、经验总结法,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一个较理想的研究水平。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12―2015.1)
组建队伍,开展培训。研究成员涵盖湘西州、张家界、怀化心理专职教师及有关部门人员,阵容强大,结构合理,实践与研究能力雄厚,并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提高研究成员的综合素质、心理帮扶专业化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
2.调查研究阶段(2015.2―2015.6)
确定调查对象,编制《连片开发地区高中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据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制定救助策略和实施方案。
(1)调查了解现状。对州民族中学进行了多项调查,调查显示,州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8%,贫困生约占1/3,部分学生存在焦虑、厌学现象。以447宏志班为切入点,后推广至全校贫困生,作Zung普测。分析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系统(SAS)数据,发现1194名受测学生中焦虑标准分50分以上的549名,46%学生有不同程度焦虑(见图1)。对参加清华北大推荐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情况测试》问卷调查,这一群体焦虑高达60%。在高中生厌学情况调查中受试学生厌学、怠学情况较严重,个别学生有逃学、辍学现象。
(2)确定研究对象。据调查有效问卷结果分析,建立心理档案162份,采用“S机有目的性抽样”方法从中确定30个研究样本。对包含样本在内的1194名学生施以教育和引导,两学期后进行对比测试。焦虑标准分50分以上人数为382名,所占比例由46%下降为32%(见图2)。
(3)推广调查研究。在吉首丹青中学随机抽取30名农村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普查与分析。数据汇总分析如表1、表2。
分析普查数据,该校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良好的占50%,有轻度问题的占43%,问题中等的占3%,问题比较重的占3%,严重的占0%。焦虑情况分析结果为良好的占27%,轻度焦虑的占56%,中等焦虑的占7%,比较严重的占10%,严重的占0%,反映出湘西其他中学民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达到73%,有心理帮扶的必要。
3.实践研究阶段(2015.7―2015.10)
通过实践,总结出“351”心理救助的有效策略,调整方案,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指导、基地提供服务、专业学会引领的科学救助机制,撰写论文,为湘西民族贫困地区高中学生获得身心和谐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有效策略。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导课题的研究实施
课题组起草《湘西自治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州局依此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州教通〔2013〕188号)。主持人制订《2015―2017年湘西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项目工作方案》,州局依此制定下发《关于实施全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湘西州教育局成立湘西州中小学心理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全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指导、组织及管理工作。
(2)州民中创建“351”,以辅导中心为基地,提供心理帮扶服务
州民中在校长王斌领导下,2011年创建湘西州中小学校首个心理访谈室,引进湘西州第二届教育学学科带头人舒暖主持专项工作。2013年,建成州民中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湘西州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心灵驿站)。2014年,构建“351”心理救助机制。研发了《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标准》,制定了《湘西州民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和《课程实施方案》,形成了每班每周一课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2015年,在全州、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广泛影响。
“351”由学校带动家庭、社会实施“五个一”心灵工程,以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五个一”即:创设一个心理帮扶教育机制;开展一系列课题研究;打造一个心理辅导中心;探寻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上好一堂心理辅导课。同时,举办“525”心理文化节、心理主题黑板报和作文竞赛等专项活动,创建州民中学生会心理健康部、女生部,开展心理拓展,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不断提高学生心理自助的能力。家庭“五个一”即:开展一系列家长心育活动;提供一个家长心理咨询服务窗口;建立一个家庭心理教育网络平台;参加一项家庭教育研究活动;成立一个家长委员会,完善家委会章程、制度、公约,争取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社会“五个一”即:在全州进行一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把辅导中心建成湘西州中小学心理疏导、学习培训及社会各界参观的基地;州民中对贫困生进行经济、心理共同帮扶,物质、精神双重资助的做法,目前已成为湘西州学生资助工作乃至州委州政府扶贫工作的一面旗帜;做好全州“助孤”教育心理帮扶工作;广泛送教,培养一支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创建一个注重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利用网络媒体、报纸杂志,建立起多维度、立体式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心理教育网络。
(3)专业学会引领“351”,边验证边修订边推广
在湖南学生资助研究会、湖南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专业引领下,进行校、州、省三级课题管理,“351”得到了有效验证。
宏志班入学即建立心理档案,予以全程心理关注,从2015年8月入校到2016年6月,共进行20次班级辅导,每次课后认真研讨并作行动研究,调整施教方案,增强班级辅导的针对性。4XX宏志班有心理咨询经历的学生的高考录取情况见表3,反映了心理救助颇具成效。
州民中实施“351” 由实验班推广到所有宏志班,2016届,51名宏志生参加高考,40人考取重点本科,其中2人分别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1人考取二本,本科上线率为100%。由宏志班逐步向全体学生推广,为来访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351”心理帮扶,辐射到全校教师和家长,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形成了学校新的办学特色。
心育培训由课题组成员、心理教师推广为全体教师以及家长和社会全员。借助香港乐群慈善基金萧庄夫妇资助项目,全州资助专干、心理教师共2000余名接受通识培训,87名参加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66名考取资格证。同时,广泛送教,在全州企事业单位举办“幸福人生”等多场专题讲座,惠及几千名家长,为心理教育在湘西的普及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州内多所中小学前来学习借鉴,“351”心理帮扶模式,对帮助湘西州中小学校乃至更大范围的学校达成理想的教育效果,推进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借鉴。
4.课题总结阶段(2015.11―2015.12)
研究形成阶段性优秀成果,此后修订研究方案,边研究边推广,边实施边验证,得出研究结论,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集。
三、研究结论
本课题研究,分析了连片开发地区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了运用差别化原则进行精准补偿完成对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性救助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管理、基地提供服务、专业学会引领的科学救助机制和“351”心理帮扶模式,优化了对学生进行物质、精神双重补偿,经济、心理共同帮扶的心理疏导策略与方法,并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通过对样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连片开发地区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需要心理疏导。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焦虑普查和焦虑、厌学专项测查中,统计分析结果呈显著性,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绪特征焦虑特点明显。随后开展的各项情况调查,反映出受测学生比对照组焦虑情绪比例高,厌学行为更常见。对州民中参加北大清华面试推荐生的群体进行焦虑倾向主观感受测试,结果显示:适度焦虑占40%;中度焦虑占35%;严重焦虑占25%,一名学生分值高达73.75,焦虑情况严重。调查发现,州民中贫困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比例高达46%,特别是在品学兼优的群体中,这一比例达到60%,厌学、社会适应不良等心理及行为也比一般学生强烈。对吉首丹青中学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推广,发现湘西其他中学民族学生焦虑情况达到73%。调查前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的测试培训,保证了调查的科学化和专业性。使用的测查技术工具《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系统(SAS)》《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有中国常模,其信度效度都经过验证。《高中生厌学情况调查量表》系课题主持人编制,有效性有待进一步验证。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借助现代媒体软件技术进行,提高了统计速度和分析的精确性。调查及验证说明,民族地区部分学生自卑封闭,民族和地区认同感强,大量贫困生和留守儿童存在心理疏导的必要。调查数据为学校和本地区制定预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结论二:学校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心理教育,实施“351”心理帮扶,是连片开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救助的根本途径。
阿德勒认为,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求有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完整家庭,还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湘西州留守儿童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常面对亲情缺位,在孤立处理各种事件r容易出现心理困惑。连片开发地区土家族、苗族居民,在历代传承中形成了自卑等民族性格的集体缺陷。个体在本民族区域内生活时,民族群体心理接纳能让个体获得归属感。一旦离开原住地,高度的民族认同感降低,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湘西州青少年由偏远山区的农村走进城市,由民族零散分居地转到民族集中聚集地学习与生活,贫困的生活、艰辛的学习和追求理想的环境与文化的巨大反差,使之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消除个体心理问题仅凭学校、教师是不行的,这决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然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因素,唯有学校因素最为可控。只有由学校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心理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调整学生的不良认知。
结论三:通过个案分析、行动研究验证了环境策略、生―家―生―校心理疏导策略、情景假设―体验顿悟―行为指导―行为改变策略等心理疏导策略与方法,确保了没有一例学生因心理问题失学。
学校班级氛围、心理咨询功能室环境、家长的心育能力以及所处地区心育环境都直接影响心理教育的效果。州民中“心理访谈室”两年接待来访学生168人,进行个别辅导258人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落成仅一年,接待来访学生265人,个别辅导323人次,多次接待各级各类个人及组织来访。可见,环境温馨、格调高雅,功能室硬件设施设备建设对来访者数量均有影响。心理辅导中心向社会开放,利用温馨的环境感染来访者,令人们心情愉悦。通过营造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良好环境,推进学生的心理教育。
四、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社会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更迫切的需求,民族地区高中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实践上有待进一步推广,理论上有待进一步巩固成熟。
主要参考文献
[1] RobertJ・Ursano等著. 杨华渝译.精神分析治疗指南[M].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2]杨宏飞.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4.
[3]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 2001, 7.
[4]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002.
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5
关键词:重视过程管理
班级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工作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班集体风气的好坏,对学生成绩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班级德育工作除了要以活动如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文艺演出、劳动基地等作为载体外,关键在于班主任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从班级工作的细微处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以求得教育的最佳效果。笔者做班主任的理念是心灵的沟通是师生交流的最美方式。
1向贫困学生捐款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许多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教室里有许多同学吃零食,这种习惯不只花费了家长的大量金钱,又易使学生养成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习惯。此时老师的空洞的说教,可能不只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如何对他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一直是开学后比较头痛的一件事。正在苦苦思索之时,一件事让我茅塞顿开。大约在开学后二个月左右,有一老师向我解一件事,说我班有一个叫小丁的同学捐款资助一个河北太行山区的失学女童,感到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于是把小丁同学找来向她解有关情况。原来她资助的河北涞水县一个叫孟帅的女童,并且在去年暑假到河北太行山区去了一趟,对当地的经济情况和学校情况有所了解。接着,就把这个情况和班级干部讲了并和他商量,能否由我班级来资助这个女童,班干部们一致同意。一起制定了一个实施方案,首先请小丁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了太行山区的基本情况和孟帅家庭的实际情况,接着进行一次募捐活动,为孟帅同学筹集下学期的学费。还发动全班同学生给孟帅同学写信,并将她回信在教室里朗读。当同学们得知我捐款给了孟帅很大的协助时,从同学们脸上满意的微笑中我知道,教育的效果达到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说教都不可能起到,但教育的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2用心交谈温暖心灵
班主任工作中最有效的要数谈心工作了细腻、实用、有人情味。发现学生的问题时,一般不会粗暴地乱批评一顿,而是找学生耐心谈话,以心交心,如我班的A同学,本学期效果明显下降,解情况后发现,均是由于父母闹离婚而引起的一面与家长沟通,一面多方面关爱孩子,使学生稳定了情绪,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状态。
另外,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督促的方法也要讲究艺术。如当前初中生中存在着早恋问题,对班主任来说,也很棘手,但我处置的方式是不堵而导。因为在和学生的接触谈心中我解到现在学生的早恋更多的出于尝试,寻找安慰,出于虚荣等。交往的随意性和游戏性是其特征。其实学生在中学阶段对异性的好感非常正常,教师不能在男女学生的频繁接触中轻易去判断是谈恋爱,而应与学生细细分析早恋利弊,争取减少对学业的影响,尽力完善人格。给予学生关注、重视、多方引导,以心交心,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结合
热爱学生自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肯定受到鼓舞,其上进心肯定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发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一般说来,当一位热爱体贴学生而又被学生倾慕和尊敬的老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乐意接受他情感传送,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教师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总是能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做到从爱出发,从严动身,去教育学生。爱学生,不等于纵容放任学生,只爱不严,不是真爱;相反,只严不爱也无法真严。要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需坚持爱严结合。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正在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灵魂,任教的学生中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案例:
学生小宁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自幼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对他十分溺爱,养成了任性,急躁的性格。一次他母亲来校找我反映了小宁学习不刻苦,迷恋游戏机等情况。冷静下来分析,觉得批评、发火无济于事,象小宁这样的事例带有普遍性,如何以此为契机,来教育和启发小宁及全班学生应是必需抓的一个重要工作。为此,首先详细地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小宁进行谈心,耐心听他说完所有的理由后,有针对性地发表了看法:母亲唠叨,母亲不给你自由,动身点是什么?作为儿子,母亲含辛茹苦把你培养,多么不容易,想到过为母亲做点什么吗?谈到这里,小宁脸上出现了羞愧的神色,头也低下来了这时候我知道谈话达到预期的效果,已开始“入耳”入心”接着我又找他母亲,帮他母亲分析小宁发脾气的原因:无非是爱面子,觉得母亲到校找老师告状,丢了面子。也因此和他母亲交换了家庭中如何学会和孩子沟通并因势利导做好孩子思想工作的体会,母亲十分感激。晚上,小宁母亲打电话高兴地告诉我小宁回家主动和母亲打招呼,母子俩已和好如初。
4尊重学生与平等信任共行
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例如,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需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干为学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想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示。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时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
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6
因为他们的努力,2008年,全国第一所以大学生名义修建的希望小学――“大学生・思源”希望小学即将在黄河源头建成。
他们只是济南一群稚气未脱的大学生,是黄河将济南的他们与青海的黄河源头联系在一起。他们的足迹踏过了广袤高远的青藏高原,踏过了贫瘠闭塞的落后山区,沿着黄河,行程7000多公里,一路追寻……只为心中解不开的黄河情结。
情牵黄河源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哺育沿岸人民的生命“脐带”,炎黄子孙的精神长河。然而,现在的黄河自甘肃起,早已变了颜色。水土流失让纯净的黄河水变得一碗水半碗沙的浑浊。黄河源,这个昔日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人间天堂如今却成了土地贫瘠、生态破坏、鼠灾严重、经济贫穷,教育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地区
山东处于黄河下游,齐鲁大地深深受着黄河母亲的滋润和哺育。2005年冬,时值大二的山东建筑大学学生王聿珩无意中看到关于母亲河源头的报道,他被刺痛了。于是他和周围的同学进行了讨论,一个大胆的想法便在这场炙热的讨论中产生了――为“母亲”行动起来,做一个保护黄河源、保护母亲河的公益活动。
王聿珩和他的同学们说做就做,活动的内容逐渐成形,讨论、做策划、修改,一次次他们的活动方案被自己,一次次又有新的灵感出现而激动,终于一份比较完整的活动方案完成了。然而,这仅仅是开始,该怎么去完成这个活动,大家心里都没有底。“除了梦想我们一无所有,但是我们必须咬着牙做下去……”王聿珩对他的队友这样说道。
学校里德高望重的领导和教授对他们的想法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随后他们自发成立了“保护黄河源协会”,并成立了“保护黄河源支教科考队”,王聿珩任队长,整个组织完备起来。
这帮执着而热情的年轻人便开始忙碌起来,联系媒体、跑赞助、组织驻济十大高校募捐,策划济南书画家作品义卖……渐渐的,关注他们的媒体越来越多,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齐鲁晚报等媒体相继对他们的活动进行了采访,特别是组织的驻济十大高校募捐募集的接近30万元的衣物书本,更是将这次活动的前期准备推向。整整一个学期,王聿珩和他的队友们天天奔波忙碌,终于完成了前期的活动。
反哺黄河源
暑假,他们一行12人终于到达了青海省,39小时的火车加上12小时的车程,队员们依然精神抖擞,他们都被头顶纯净的蔚蓝和纯白的云朵深深震撼。更让他们震惊不已的是在黄河源头的扎陵湖看到的“纯粹”的黄河水。
到达青海后第二天,汽车在荒无人烟的高原上奔驰了十几个小时,他们到达了黄河源头纪念碑――牛头碑,巨大的青铜制作的牛角与纯蓝的天空融为一体,仿佛有神圣的光晕笼罩。他们忍着4600多米海拔带来的强烈高原反应,在震撼于此的同时,对黄河源头地区的植被、水质、鼠害等生态情况进行了考察。
队员们很难想象,在山东看到的浑浊黄河水,在源头竟是如此的纯净,大家都忍不住掬了几捧品尝。由于过度放牧,当地植被破坏很严重,地面上满是黄土和老鼠洞,这里的老鼠都如兔子大小而且数量很多,丝毫不惧怕人……这里的生态情况让大家的眉头都皱了起来,他们默默地记录,拍摄,心疼……希望通过他们的考察能引起更多的人的关注并投入到保护黄河源的行动中来。
告别牛头碑,保护黄河源科考支教队的队员们顺着黄河一路向下,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在民和县山区小学的义务支教,队长提议要去最艰苦的最偏远的小学,三个小时的山路车程后,他们到达了在山顶上的山小学。破损的墙壁、失修的旧桌椅、屋顶上两三个破裂的洞,这所仅有4个老师,35个学生的山顶小学,也是他们这次活动中最难忘的地方。
渴了便去附近山沟的水窖去打水,饿了就吃上山之前买好的青菜,晚上睡的是教室里临时拼凑的课桌,盖的是校长去周围农家挨家借来的被褥……队员们乐观地克服了艰苦的条件。他们安排好上课的计划,初次登上讲台的小伊说:“第一次在台上讲课还有点紧张。不过看到下面孩子们眼睛里那种亮晶晶的东西,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渴望,我心里就忽然有了种责任感、自信感,一定要把更多的知识教给他们,把课上好。”山顶上经常会停电,为准备第二天的课,队员们不得不点着蜡烛备课,批改作业。烛光闪闪,照亮了他们年轻的脸,也照亮了他们心中的灯,他们为自己的这段经历而自豪。
支教结束的那天,孩子们为“小老师”们表演了自编的节目,还没有开始,几个女孩子就开始哭了。在集体表演《感恩的心》时,队员们、孩子们都泪流满面。支教的时间不长,但孩子们早就把他们当作最亲的老师和哥哥姐姐,感情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深厚。队员大明在回来后常常提起那时最粘他的祁鹏福小朋友,“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真想再捏捏他的小胖脸……”
活动暂时结束了,队员们的心还在黄河那头的青藏高原上,情牵梦绕。
携手黄河源
保护黄河源协会的大学生们回来后,随着山东卫视随行记者采编的专题片的播放,各路媒体的报道,他们的行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队长王聿珩也因此荣获了感动山东优秀人物、团中央“我与祖国共奋进一新时代的年轻人”,“济南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等众多荣誉称号。保护黄河源协会入选了山东省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被评为“2006全国十大社会责任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