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范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42
初中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对基础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深化,还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关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以便为学生日后全面均衡的发展奠定基础。就目前的初中教学而言,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学固然重要,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同样的重要,因而初中教学中安排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整个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当前教学对每一名学生的最低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想意识、人格修养、行为品德、法律素养的重要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各科学习的要求都有所增加,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也毫无例外跟着提高了起来,再加上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感情活动丰富,情绪极易发生波动,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影响,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格外注意。因此,教师要合理的把握住教学的最佳时机,积极安排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以便引导学生顺利的得以健康成长。但是,教师也不应该忘记,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的根深蒂固,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束缚,导致了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尚且存在诸多不足,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健康而言,是极为不利的。这样教师就能够在教学中持续不断的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摆脱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并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创新教学方式,进入全新的学习模式之中。当然,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最应当注意的就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只有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保证的教学,才能被称为是有效的教学。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就当前整个初中的教育而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极为必要的,但是目前我们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持续影响,这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早些时候的初中阶段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名称叫做《思想品德》,而《思想品德》课程长期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把它视为副科,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基本处于不闻不问的状态,完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一度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基本快被教师、学生和家长将其排除在了初中阶段的教学之外,这样就不用去讨论这门学科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问题了。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初中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完整、极具修养、品德高尚及具备良好法律素养的学生。因而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名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道德与法治》进行替代,使得教学的基本内容在课程名称上就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同时,教师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对法治与道德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建立起更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将道德和法治意识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给当前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从根本上将教学观念予以转变,并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借此来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有力的保障,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来,使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受到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而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得以提高,进而将这一影响扩散开来,使得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科的教学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更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观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就算是现在有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不少教师还依旧错误地认为学生要多学习“正科”,把语数外的学习进行再一次的增强,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种所谓的“副科”,只要将教学任务完成个差不多即可,根本无需去对学生的本质教育进行足够的重视,不去考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积极意义,也不去考虑健全法律意识是学生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从而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大打折扣。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寻找到新的教学突破点,树立起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供重要且必要的指导,因为教学观念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方式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而更新。因此,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不断地去接触一些先进的教学观念,并使用全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学观念来颠覆现有的教学模式,使初中学生能够对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相关问题予以足够的注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的保证,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成长。同时,教师要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学生在初中时期就构建起较为完善的道德体系,并形成一定的基本法律体系,使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范文2
新标准整合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个课程标准,并按照学段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课程内容选取更加突出政治性和时代性,着力确立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德与法治基础,增加反映文化传承创新、最新社会发展要求、国内外重大时政事件,以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的各类内容。课程设计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作为暗线,突出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内容;以主题组织课程内容,其中包括国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入学教育等主题。除强化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外,还有机地融入了国家安全、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内容。另外,新标准也统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各部分内容,使课程标准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又体现出不同学段的特殊性和适切性。
2.凝练了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既突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征,又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保持衔接与一体化,同时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找到了可以落地即与学习内容直接关联的目标,从而能够围绕核心素养重组课程内容。同时,我们还研制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有利于改进教学方式,突出活动和议题式教学,开展综合性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可以预期,围绕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能够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实现了课程目标的综合性表述与分学段阐述的有机统一
新标准在描述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时采用了一些具有统摄性的大概念。这些目标是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转化和落实,是对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性表述,整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是对2011年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传承与超越。这样,课程目标侧重在学生发展上,落实到具体的问题解决和实践过程中,不再是相互割裂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此同时,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按照四个学段,即“二二二三制”(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根据每个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阐述了课程的学段目标,使学段目标之间体现出较好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这是课程标准研制的一大突破,尤其是对道德与法治这门政治性比较强的课程,能够分段进行系统全面的量的刻画,可以说是政治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
4.强调内容的综合性和生活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绘本故事;道德与法治;效能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家何克抗教授曾经说过:“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信息技术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其特有的融合与重构功能,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绘本是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样式,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绘本故事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丰富了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资源。
运用信息技术,展现绘本故事中的德育内涵,发挥绘本故事的德育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育效率,值得我们尝试。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我们尝试用信息技术提高绘本故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使用效能,把绘本故事在学生培养方面的积极教育效果发挥出来。
一、信息技术降低了课堂成本,使绘本故事进入课堂成为可能
绘本是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样式,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其基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文字大多简短、浅近,图画多为手绘之作,生动迷人。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曾阐述过绘本与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关系:“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许多专家也认为:绘本在学生的认知发展、生活态度、人格成长、审美素养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积极的教育效果。如成长故事类的绘本读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孩子在这类读物中往往能看到自己和同伴的影子,并能在主人公的经历中找到情感和心理需求的共鸣。文学特点,让绘本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但绘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使用却遭遇了“拦路虎”――多数绘本故事以绘本实体书的形式出版,图画多为手绘之作。图文兼美的绘本因此价格并不便宜。试想,上一节道德与法治课,需要购买人手一本或两人一本的绘本故事书,其课堂投入实在太大。因为一节、两节的研讨课、展示课需要,偶尔为之尚可,长期如此操作那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只能望书兴叹:买不起!
一个绘本故事的指导阅读如果用阅读课的形式上,往往需要整整一个课时完成。有个别读本甚至需要几课时完成。道德与法治课一周只有两课时,每节课课堂教学仅仅40分钟。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要求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到实处,课堂效率才能体现。倘若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自行翻阅实体绘本,不仅时间的花费让人难以接受,而且低年级的课堂调控难度也急剧增加。老师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看图说理”又怎能敌得过如此有趣的绘本。我们只能望书兴叹:用不起!
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集声、光、电、影于一身。它可以解除绘本故事的束缚,让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顺利使用。我们用信息技术把买回来的绘本制作成PPT课件、电子书……于是孩子们通过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媒体,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阅读绘本故事。绘本什么时候用、用什么方式展现、使用时长……都在教师的掌控中,课堂调控易如反掌。如此操作,大大降低了课堂成本,提高了绘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使用频率。用信息技术这把钥匙,打开绘本进入道德与法治n堂的大门,让绘本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可能。
二、信息技术凸显绘本故事的特点,使学生欢迎绘本进课堂
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而信息技术在绘本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使绘本的形象更直观,色彩更鲜艳,画面更栩栩如生,从而使绘本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易于实现用绘本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兴趣的目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倡导的是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新型课堂教学,无趣的学习是我们实现育人目标的死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将绘本中的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绘本的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使绘本的任务迅速完成――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中秋节》这一主题时,我们从中国神话故事绘本系列中的《孩子最爱读的中国神话故事》,截取绘本《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内容,配上音乐,顺利完成“社会常识目标”――让孩子了解庆祝中秋节的习俗和有关的传统文化,知道拜月亮、吃月饼的由来。图文兼美的绘本,让学生欣赏得津津有味,教师适时穿插中国传统文化的宣导,民族自豪感逐渐形成。
三、信息技术提供自组绘本电子书库的可能,使绘本故事资源更丰富
我们全面分析《道德与法治》教材,了解每册教材的核心和内容,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锁定绘本选择方向,运用信息技术,自组绘本电子书库,使绘本故事资源更丰富,教师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电子书库的绘本故事主要有两个来源。一种来自于我们整理的图书馆绘本故事藏书。我们把它们找出来,分门别类,寻找与教材的共通点,发现绘本故事的使用点。然后我们采用照相、扫描等信息技术自制电子绘本书。另外一种来自互联网。我们直接上网挑选,下载有用的电子绘本书,丰富我们的绘本电子书库。
以北师大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绘本电子书库构建为例,绘本电子书库的建立是有依据的。首先我们分析教材的教学核心。上册教材的教学核心是:适应学校生活,下册教材的教学核心是:养成良好习惯,共八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主题活动。我们于是把目光转向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养成良好习惯的电子绘本。这两册书“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条主线非常明显。如“儿童与自然”这一主线的铺排是紧扣学生的生活,按季节的推移设计:两册教材分别安排了《美丽的秋天》、《冬天来了》、《春天来了》《夏天来了》四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为这类单元的学习配备系列性的季节类电子绘本。
围绕中秋、重阳、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我们配置了《中国神话故事绘本系列》《中国传统节日绘本系列》。
围绕《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守规则保安全》、《健康安全过冬天》、《健康安全有意义的暑假》等主题活动,我们配置了与学习探究、规则习惯、生命安全相关的成长电子绘本系列。如大卫・香农的大卫系列、《不懂安全的大灰狼》、《课间十分钟》等。
四、信息技术赋予我们编辑的能力,使绘本故事灵活服务于课堂
绘本故事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为教学服务的。我们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了重新编辑绘本故事的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的需要、设计的铺排,自由删减、增加、组合绘本故事,使绘本故事的使用更适切。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主题二《端午节》时,我们可以选取《小艾的端午节》这个绘本故事。这本绘本故事共30页,要把故事讲完得十分钟。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节选了绘本故事中的11页内容,叙述小艾跟随妈妈回外婆家过端午节的故事,涵盖了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包粽子、戴虎头帽、挂香囊、舞龙、放河灯等。又通过小艾心中的“为什么”,增加引入另外一本绘本――中华绘本故事中的《端午节》,插播视频《赛龙舟》,唤醒学生的经验记忆,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是怎样过端午节的。从而让学生全面了解端午节的有P知识,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我们上道德与法治课,很容易进入“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低效和无趣。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曾提醒我们要重视兴趣的作用。他说:“总而言之,趣味是活动的源泉,趣味干竭,活动便跟着停止,好像机器房里没有原料,发不出蒸汽,任凭你多大的机器,总要停摆……”教师倘若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有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一直行走在探索的路上。我们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用层出不穷的招数取到“育人”这一真经。行进中“绘本故事”“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为我们探索的新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声形并茂,激发学生浓厚的绘本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利用绘本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廖长安.借助多媒体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性,[J]亚太教育,期刊,2015(08).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范文4
教研公理有先有钻研而后有教研和教研促进钻研。教研可以从三个角度探索,分别是知识管理、社会学、心理学。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教研工作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教研组组长工作计划范文1本学期初二物理教研组以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继续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结合物理新课标,认真地做好集体备工作,同时强化过程管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做好定时、定人、定内容、注重实效的备课组工作,为了更加出色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组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认真钻研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吃透新教材,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探索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认真地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战场,本学期我组将继续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并实施于课堂教学实践,每位教师要规范地上好每一节课,切实提高课堂的质量。本学期每位教师努力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听课后,每位教师认真评课,指出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方法。授课老师做好记录,力求做到实处,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2、加强集体备课。
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弥补教师单独备课的不足,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我组要在全面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明确教学改革方向与思路。探讨新的教学的模式与教学策略,使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备课组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测验考试
3、加强课后辅导,加强课后辅导,及时反馈,查漏补缺,规范作业批改。
4、抓好相关的检测工作。
对于周测、单元测试、月考等,命题老师要根据新课标和中考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精心选题、命题,提高试题的质量,同时做好阅卷和成绩分析
三、重视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新课标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学习过程中的小实验,课后的小制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概括结论,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留意身边数据,重大事件等,体现时代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分组实验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习物理起到重要作用。
2022教研组组长工作计划范文2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区教研室教研计划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道与法治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
二、主要工作
本学期,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程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继续围绕教研主题“三位一体,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意识的培养研究”,扎实开展校内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合作、实践、研讨、反思的教研氛围。
2.切实提高日常教学活动的质量,重点从备课、上课两个环节入手,进一步提高“三维目标”到位度,关注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3.积极参加片级、区级层面组织的教学展示活动,虚心向兄弟学习的老师学习。
4.参加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确保培训质量,适时开展校内推广交流。
三、持续性工作
1.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品德与社会课,不随意占用,保证学生能在《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2.重视教学研究课工作,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教学展示的机会,加强指导,以此作为提高教学研究质量的抓手,提高本教研组教师的教学水平。
3.参加好片级、区级层面的教研活动,每次外出听课落实到个人,并且做好记录,有机会适当反馈。
4.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科研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四、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
2.参加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
3.规范课堂秩序,上好每一堂课。
4.青年教师__老师开课。
十月份
1.积极参加主题研究阶段性课例研讨活动,进行常态化集体备课活动。
2.六认真工作检查。
3.参加平望联片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三位一体,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意识的培养”课例研究。
2.六认真工作检查。
3.__老师开课。
十二月份
1.“三位一体,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2.__老师开课。
3.参加平望联片教研活动。
4.六认真工作检查。
一月份
1.整理课程资源库。
2.上交各类总结和论文。
2022教研组组长工作计划范文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教研室对品德学科的高度重视,我们本学期按照上级要求,组建了《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我们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
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育人环境。《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处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通过各种节日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四、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
1、组织本学科成员共同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并向任课教师传达计划。
2、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说课活动。
十月
1、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做好准备。
2、每人上好常态课。
十一月
1、观看优秀课例录像。
2、参加区名
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十二月
1、做好优秀课件、案例征集。
2、组织教师上好研讨课,做好评课活动。
元月
1、做好考查、抽测、工作。
2、总结、整理、反思本学期工作。
2022教研组组长工作计划范文4一、工作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管委会教研室教研计划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新的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深化研究。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教研目标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的重点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作业设计”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起到优化学生的道德与行为的作用。
三、活动安排
1.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节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完成;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根据学科特色,努力创新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机会,留心收集活动作业的案例,并多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设计。
2022教研组组长工作计划范文5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的道德与法治研训工作将继续以市区教研室工作计划,紧密结合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安排,继续推进道德与法制课程改革、教材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学科教学评价研。加强学科课程实施力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教学目标,努力实现学科课程实施的规范化、教师课堂的专业化,全面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及学生思想品德修养。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加大检查力度,夯实课程实施方案
围绕“开齐、开足、上好”的课程原则,深入贯彻落实课程实施方案。
(二)加强学科业务学习,更新学科教学理念
继续进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系统培训学习,正确把握学科培养目标及措施。继续深化区学科教学策略学习,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流程及实施办法。
(三)深化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本活力课堂
加大生本理念的学习与思考。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以及其他教法内容,对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学生自主展示评价交流情况进行研究,真正在课堂放手学生体验、探索、发现,互相启迪,自主生成。加强对生本活力课堂流程的反思改进。借助区专题课例研讨等形式,加强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体验式”和“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再学习和再落实。通过听课、评课、教学问卷调查等多种评价形式,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整改。
(四)夯实传统教研,加强创新教研,提升教师的研究力
继续落实教研教学常规建设,抓好教学的五个环节。详案要求环节清晰,教学策略运用得当,内容详实,问题设计适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简案实用、有效;认真设计学生作业,做到要求严格,指导有方,批改认真,反馈及时,辅导有效。扎实推进学科问题研究,有效组织针对性强的主题教研活动。
(五)强化教师梯队发展,提高整体教师专业水平
抓好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好优质资源,以点带面,积极培养对象,逐渐形成一支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团队,引领本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注重素养综合评价,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修养
不断完善本学科学业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逐步实行课后行为跟踪评价,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工作行事历
九月:
1、制订并传达本学科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组织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活动;
2、参加区德法学科培训,做好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校级培训工作;
十月:
组织推门听课、开展课堂教学研讨;
十一月:
道德与法治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十二月:
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调研;
一月:
1、迎接学期末教学调研;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范文5
问:您认为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刘佳(重庆市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品德与生活》的延续,它仍然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活动性综合课程,但又注入了新的内涵,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将“法治教育”融入课程,体现了德法并育的教育新思路。全套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空间,均融入了相关的 “法治”元素,除此之外,还将六年级上册作为了法治教育专册,有利于较系统地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宪法意识、法治意识,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权利观念、程序公正等现代法治价值理念。
朱长刚(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我认为新教材主要有三个亮点。亮点一,同样都强调回归生活,新教材更加注重主题的聚焦。亮点二,同样都强调道德养成,新教材更加强化法治教育。亮点三,同样都强调自主学习,新教材更加注重综合实践。新编教材非常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内容涉及学生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要求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尽可能设计安排有具体方法技能的学习指导,让学生在生成性的活动中思考、践行。
廖思思(重庆市南开中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非常适合新生对于初中生活的入格。如第一课讲到小学到中学的过渡,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和梦想;再由目标和梦想的实现离不开现阶段的努力――学习,进而引出第二课的学习主题。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而第三课《发现自己》就正好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需要。
问:面对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您觉得对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
刘佳:面对充满“法治”元素的新教材,作为一线的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自身法治知识的匮乏,法治意识的淡薄和法治思维的缺乏。首先教师自己得主动学习法律知识,阅读法律书籍,参加法律培训,倾听法律讲座,让自己懂法;其次要转变观念,崇尚法律,守法并会用法;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将法律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让它变得亲切而熟悉,要把干巴巴的法律条文与生动的案例结合起来,让它变得丰满而生动,在学生稚嫩的心灵中播下法治创造美好生活的种子。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范文6
全县各小学:
为了解我县小学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实施情况,进一步促进各类课程的有效实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按照学期工作安排,定于2019年6月份开展全县小学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实施质量监测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监测对象
全县各县城小学、各中心小学(学点小学由中心小学组织监测)。监测年级为三年级至六年级,每学科随机抽取一个教学班进行监测。
二、监测学科
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课程实施质量。
三、监测时间
2019年6月上旬、中旬。
四、监测方法与要求
(一)监测依据
依据《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实施办法(试行)》开展监测活动。
(二)监测流程
一般流程:监测通知(随机安排监测单位,提前一天通知学校)——到校动员——抽取监测班级(综合实践活动为2-3个课题活动小组)——课堂教学听评(根据情况可省略)——开展学业水平检测——查阅学科教学资料——学校提交总结材料——监测完成形成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展示答辩流程:查阅活动资料——小组成员介绍活动(展示资料过程资料、活动成果等)——答辩质询——成绩评定。展示过程不统一要求制作课件,每小组展示时间不超过10分钟,答辩不超过5分钟。
道德与法治:采取纸笔测试方式,内容主要依据课标要求、本学期教材及学期教学计划(考察学生应知应会内容,题目类型以判断、选择、填空为主,简单问答等为辅。时间15分钟)
科学:采取纸笔测试和现场操作方式进行。纸笔测试内容为填空、判断、选择题及简单问答题。(问答题的内容和难度与四选一单选题一致,不增加难度。考查问答题的目的为督促教师指导学生答题思路和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摒弃死记硬背。)(时间15分钟)。现场操作内容为本学期所学实验内容,学生以3—4人为一组分组进行操作,实验中的现象、实验结论等情况可以实验记录单形式记录。现场操作观察点:见附件2。学校如有条件的,现场操作也可由学校自主选择四年级一个班,分组(分4—6组)介绍科学教材中以STEM教育理念进行的一个项目学习的情况。(需要展现提出问题—背景调查—设计和制作—检测评价—完善优化的过程,并有作品的呈现)。此展示可替代现场操作实验。
五、监测内容
科学、道德与法治监测内容为本学期学习内容;其他各学科监测内容为上学期下半学期至本学期上半学期学习内容,各学科具体监测内容详见通知后附“学科监测指标体系”。
六、监测准备
学科教研员命制监测试题。
各学校按照监测内容准备工作总结、教学档案资料;提供科学实验室1个(含所需器材,根据现场抽取的实验项目定);音乐教室(多媒体播放)1个、微机室1个、相关体育场地器材;美术学科在教室进行测试,绘画材料(含国画),手工材料;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答辩展示室(具备多媒体播放条件)1个,学生准备室1个,骨干教师1人,答辩展示室摆放四、五、六年级过程资料,学生“学业检测成绩汇总表”(见附件),上学期及本学期教学计划,A4纸张若干等。
七、成绩组成与运用
监测成绩组成:平时参与学科教研活动情况、成果获奖情况、教学档案资料、阶段监测成绩等。详见附件“学科监测指标”。
监测完成后,各学科形成监测报告,分析学科发展态势,总结经验,查摆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明确教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