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步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活动步骤范文1
关键词:初中 研究性学习 学习研究方法
在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并且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取新知的心理素质,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使用这些研究方法。这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一句话:综合是能力,活动是方法,研究是内容,学习是目的。
综合是能力,是指在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包括课程内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课内与课外知识的综合、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结合等等。
活动是方法,是指对研究过程的体验与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特别是那种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摒弃。
研究是内容,即学习研究方法、实践研究方法、掌握研究方法是研究型学习的主要学习内容和教学目的。
学习是目的,是指活动是方法而不是目的。研究性学习不能肤浅地停留在动手、活动、参与等层面上,而是要落实学习的目的,使学生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初步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
在研究过程中既有普遍的方法,同时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又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们分成“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和“技术学科”。这三个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大致有以下步骤:
自然学科的研究步骤包括:确定研究课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以验证假设,实验并记录数据和现象,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自我评价。例如我们学习的“大气的作用”、“校园里的生物”、“生物圈”等。
人文学科的研究步骤包括: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加工分析所收集的资料,提出论点和假说,撰写研究报告,自我评价。例如“孔子与儒学”、“老舍作品研究”、“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调查”等。
技术学科的研究步骤包括:发现研究课题,收集资料,设计方案,进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实施设计方案,撰写研究报告,自我评价。例如“塔的研究”、“装饰我们的教室”、“自动关闭的门”、“关于冰箱”等等。
三、研究方法学习与知识学习的关系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学习研究方法,但研究方法与基础知识的学习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一方面,开展研究活动要以一定的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在研究中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每项课例后都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这些“参考资料”的作用在于:一是为学生研究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二是为学生研究课题的设立提供一些启发;三是给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方向和样例,以此引导学生处理好研究方法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达到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目的。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法
1.活动的体系上应以研究方法的学习为主线,以活动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活动内容上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从现实世界到历史和未来,都可以是研究性学习的对象。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强调课内外学习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各种活动,包括班队活动、文体活动、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来拓展探究的内容,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素质,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3.在形式上体现“建构主义”理念,要从学生、学校和区域的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注意适合学生的差异和区域的差异。提倡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领域,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或校、班、团、队活动等整合起来实施,形成生动、活泼的形式。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方法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方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
研究性学习活动步骤范文2
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来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一种策略。显然,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不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这个层面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概念。就人的个性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在学习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的。之所以在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我们过去过多地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视或退居边缘。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二、准备充分,讲究方法
1.知识准备,选择课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往往缺乏感性认识,需要一定的知识准备。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性质、目标、实施步骤和基本研究方法等,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初步认识和概括了解,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课题的确立是研究性学习成功开展的前提。教师要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把与生活紧密联系、切入口较小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2.制定方案,实施研究。课题确立后,需要组建课题小组,课题小组是研究活动顺利开展的组织保证。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自由自愿、优势互补的原则组成若干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课题小组要制订课题研究的行动计划,对课题研究进行整体构思和具体安排,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问题、步骤程序、基本方法和活动安排等。研究方案一定要科学、具体、可行,操作性要强,避免空洞、盲目和随意。
三、方向明确,提高兴趣
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接触的信息是多渠道、多层面的。因此,他们对思想品德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思想品德课能真正把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切实就他们所关心的诸如经济体制改革、国际形势变化、重大时政新闻等现实问题给以令人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切实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参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适应当代中学生的“变”、“新”的要求,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共同去探究问题,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四、思考全面,注意问题
1.走“研究性学习”之路,并不是要完全排斥“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虽然关注的是问题的提出,注重信息的吸收、分析、筛选、归纳和整理,但并不排斥教师用最简捷的手段和方式使学生尽快获得新知。
2.在学习形式上,应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群体的智能优势,让学生自由选择最佳学习方式,不拘一格,不硬性要求学生按照传统做法去做,鼓励学生要敢于打破陈规,大胆实践新的做法,如独学、对学、群学等形式均可采用。
3.在指导方式上,运用“师生互导、生生互导”的多向互动指导方式。教师应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与学生一道或研讨、或考察、或走访、或调查,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同行者”,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各种灵感和智慧的火花。
研究性学习活动步骤范文3
研究性学习方式因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全员参与,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重视合作精神的培养等特征,与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相适应,因而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
一、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我认为,研究性学习开始之初可以以小实验,小文献,小调查为突破口,在课堂内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探究基础,可以选取探究过程的某一环节进行重点突破.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初步学会收集和分析资料,养成多角度研究和探索问题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内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问题的切入口一定要小,质疑与讨论一定要充分深入.这类课题中实验验证模式有:高一第一章小结---漫谈二氧化碳,氯气与金属反应的实验改进,氯水中漂白成分的探索,氯气与氯化氢溶解性的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二氧化硫和酸雨(调查研究和实验验证),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生活中的铝,铁及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课)等。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实验探索与单元认知结构建构方法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应不断引入,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要求更高.如碱金属单元,可以划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这一单元相应实验的探索,然后利用一定课时,让学生讨论,归纳,形成单元知识的认知网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教师除了选择有关课题在课内有计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外,应积极帮助学生捕捉思维的灵感,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抓住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的问题,安排一定的课内外时间及时展开研究,充分体现开放性,主体性特点.
二、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
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的开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只是一个咨询者,一个合作伙伴,不能过多地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更不能代替他们做研究,因为学生才是研究活动真正的主人.
在化学基础型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上各个步骤不一定全部具备,在自主探究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探究的基础及本次研究的目标,内容,课时安排,作适当的选择和调整,可以简化有些环节,确保主要目标的顺利完成.在研究性活动开展初期,教师还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某些步骤的专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及时掌握各步骤的研究方法,为今后全过程研究打好基础.
三、案例:氯化氢和氯气的溶解性比较
研究物质有许多方法,模型方法,还有实验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在化学学习中一般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的步骤一般为:体验或观察情境---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并进行讨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在课堂中进行研究,我们一般把重点放在方案设计与讨论这一环节.今天我们将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来探究并比较氯化氢和氯气的溶解性。
实验演示:分别将集满氯气和氯化氢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中,观察现象.
共同讨论分析实验原理:氯化氢和氯气的溶解性差异---引起 试管内外气压差的差异---导致 压入水的速度和水量的差异---根据 水的速度和水量大小,定性描述或比较两者的溶解性的差异.(设置情境,引起认知冲突)
桌上提供了少量仪器(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仪器或材料),大家以小组形式,相互合作,根据溶解性实验的原理和对比实验的要求,尽可能多的设计方案,并讨论如何控制好实验的关键点.
学生小组长组织好探究活动并作好分工.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更多,哪个组的方案更有创意,哪个组的表达能力更强.(提出并表征问题)
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并递交集体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质疑,讨论与评价.
学生的方案有:(分别在容器中收集氯气和氯化氢进行对比实验)
(1)简易的喷泉实验
(2)定量实验(控制水量和实验时间,滴管内预先吸满等量的水)
(3)直接对比(滴管内预先吸满等量的水)
(4)仪器变形实验(滴管内预先吸满等量的水)
选择1—2个简易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讨论归纳:
1,上述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创新的思路:如何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如简易的喷泉实验等).如何把定性实验改为定量实验(如针筒实验等).如果不采用水的流速和量来观察,能否采用其他的方式(如仪器的变形等)来观察现象.
2,上述对比实验的关键.
3,对比实验的设计与创新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活动步骤范文4
开放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进入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其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1]随着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纵深推进,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成人学员信息素养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该领域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
一、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是以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为支撑,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良好的交互性能,选取并确定某一研究主题,以建构自我知识体系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活动。这个概念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网络为工具,同时强调培养学员的分析能力,强调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注重学习者知识的建构。
2.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在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一改学员被动学习的局面。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合了网络技术的特点和传统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其特点如下:(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告诉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受特定知识体系的限制,学生可依据兴趣选择一个主题,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自我知识的建构。其开放性不仅表现在选择主题的多样化,而且从事学习的主体也应具有开放性。这些研究主题可以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和社会阶层,只要满足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条件,就可以成为一名研究型学习者。(2)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以学员为主体,以发挥学员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着眼点,突出学员的个性和潜能。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学员借助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和探究相关的主题内容,其自主性可表现为学员个体的行为和学习小组的协作行为,教师则在其中扮演指导、控制学习不偏离预定范围的角色。(3)研究性:研究性学习以研究为灵魂,以知识建构为最终目标,始终将研究方法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中。因此,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员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于具体的事务中。在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通常围绕一个主题,以问题驱动和情境创设来完成相应任务。在此过程中对学习者的思维、组织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要素与学习过程
1.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要素从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看,其活动的开展是以学员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以项目研究为对象来进行。以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为支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没有改变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相反,它丰富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其要素为:(1)学员。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员既可以是单独的研究个体,也可以是研究小组。(2)教师。由于教师地位和角色的变化,推动了研究性学习向着有利、有序、正确的方向开展。教师利用开放教育平台,既可以参与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也可以与学员相互交流,为其答疑解惑。(3)研究主题。该主题是学习、研究的对象,是要达成的目标或是要解决的现实问题。(4)开放教育学习环境。该环境是集平台、资源于一体的,可供师生或生生交流互动,展示学习成果的载体。(5)研究性学习平台作为一种教学工具,由于自身具有个性化特征,使得教师、学员之间存在互动。
2.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进行过程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应具有五个过程:学习情境、确定主题、研究过程、成果展示和评价。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支撑平台,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同时评价也应贯穿于整个过程,学员一方面通过评价不断修正研究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成果的评价改进研究中的不足。过程如图1所示。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过程主要围绕“学员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模式。由成人学员发现问题并确定研究主题、制订研究方案,然后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写出专项研究报告和成果展示并进行评价。教师则在整个过程中既要指导学员,帮助学员,也要参与到学员活动中,把开放教育下的网络资源作为整个研究的支持工具。
三、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与案例
1.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教育技术专家黄荣怀指出,“显而易见,网络是其最好的交流和共享平台。比如,开始时,每个同学搜集的资料和自己取得结论或形成的观点可以在网上;可以全班集中讨论,也可以通过E-mail或BBS异步讨论;将初步的成果公布在网上,再继续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如此反复。”[2]通过对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研究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模式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从情境创设开始来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的选择既可以来自学员自有的知识体系,也可在课程资源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开放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库的主要功能有:记录学习者的各个研究主题,优化和丰富研究主题,为下一阶段的学习者提供主题的选择。该框架的核心是网络平台、学习者、教师和资源库。在平台中包含了论坛、BBS、QQ等交流工具,学习资源和提供检索的工具等。学员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不同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者基于WebQuest(问题资源库)进行针对某一研究对象的学习活动;也可利用情境创设在虚拟环境中学习等等。同时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学习平台也为师生、生生间搭建起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学员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找到学友,建立友谊,为共同的学习目标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是在网络中运行的记录学员的信息、学习轨迹、信息交换与提取的数据库。网络资源、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学习策略的提供、教师的在线帮助与引导等都可以通过数据交换、分类、存储、提取来支持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开展:其中包括学习中对信息的加工、学习的提供与选择、学习小组的划分、教师的在线帮助与指导。在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习中的研究能力,使其具有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习中可以借助开放教育网络平台进行知识的建构,同时在师生、生生交流中找到归属感。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成果是学习者研究问题的能力表现。学习中利用网络平台自己的研究成果,供大家分享,可以用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形式来表现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成果的也有利于学习中直接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彼此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过程。考核与评价:一方面是检验学习者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积累更多的实践案例。在对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由于有不同的知识体系、知识内容和探究的方式,需要制订针对具体研究主题的评价指标。只有这样,评价才能真实反映学习中的研究能力、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和个体知识的建构程度。
2.案例分析选取开放教育小学教育(本科)“教学设计”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开放教育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1)情境的创设。教师以文字加图片的方式介绍常见的几种教学设计模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接受他们各自特点。教师应注意学生此时的行为变化,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兴趣。(2)筛选问题,确定研究主题。当学员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时,引导学员以小组的形式确定研究主题。该主题可以是“学习需要分析的工具和步骤有哪些?”,“教学过程设计最优的诠释?”,“学习过程评价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等。学员根据选取的研究主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3)实践研究。实践研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围绕一个研究主题进行。在研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借助开放教育网络平台进行相关内容的讨论和问题的解决。如对“设计教学情境的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进行讨论时,有学员在平台上提出“教学情境的4种设计方式:故事化情境、活动化情境、生活化情境和问题化情境的设计。这4种方式的差别在哪里?”这时有学员通过网络,浏览相关资料,回答刚才那位学员的提问,并附上详细的解释。这样一问一答,学习者就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他们的提问和回答,在网络平台上小组的其他成员都能看见,并且也可以就这样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答案进行补充。通过这样的相互讨论,学习者的兴趣得到很大满足。学习者的知识体系在问题的解决中得到建立。随着问题的深入,讨论中的问题更加具体化时,小组内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意见。在这里可将持不同意见的小组成员分为三支队伍:一支是持赞成观点;一支是持反对观点;另一支是持中立态度。当持赞成和反对观点的两组成员进行讨论时,持中立态度的学习者旁听两组对问题的探讨,同时做出自己的判断,并加入其中一组队伍中,继续讨论。就这样学习者对问题不断地做出判断和思考,小组内部据此不断变化队伍,直到双方达成统一意见,问题也就得以解决。(4)成果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通过文字、图片、网页等形式展示该小组的研究成果,供其他小组学习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都进行相互的交流,点评研究成果。总结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来完成。学生要有个人的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的总结是对整个过程的回顾和剖析。小组也要有小组的总结,教师也要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尽可能地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在下一次的学习中,好的要继续发扬,不足之处要推敲改进。通过总结使下一次的学习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3](5)考核与评价。在成果展示阶段,相互交流就是对学习者研究成果的评价,也是对研究成果的补充和完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和教师、同伴共享工作成果,从而获得自己原来并未掌握的知识,同时在报告学习成果、接受评价并参与讨论等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再次建构,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4]
研究性学习活动步骤范文5
关键词:研究性 学习 实践 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实质与灵魂在于知识的自主建构。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什么”要由你自己选择;“怎么学”要由同学们自己设计 ;“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同学们自己作出预测和规定 。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之所在,也是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和追求的教育目标。
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交互推进的。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第一阶段,学生确定什么样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对研究性学习至关重要。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和确定,从某种意义上讲比研究解决课题本身难度更大。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环节实际上是一个初步明确研究方向、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步骤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培养,研究成效的高低,甚至关系到某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成败。因此重视和加强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指导,将有利于促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效。
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原则
1、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地理知识与实际结合是相当紧密的,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的焦点是走出课堂,到社会上亲眼看一看,调查一下,可以直接体验社会;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让有关人员用翔实、生动的材料介绍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及影响,也能够帮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成为关心社会、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合格的社会成员。
日常生活特别是学生的生活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不亚于学科知识。尊重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努力把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这是该课程的重要任务。探究的内容应建立在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而不是空泛的,脱离他们的认识水平的基础上。要注意选择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他们需要并乐于学习的内容。它具有开放性特点。在内容选择上既可以是有关自然地理,如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连续一个月同一时间观测月相变化规律(当时的月相,月亮出现在半空的位置等)并将其记录下来,并深入探讨月相变化的原因;也可以是有关人文地理,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表,归纳本区人口状况,分析人口问题,可以以点带面,汇总城市内各区的代表地段,分析城市人口状况;调查外来人口状况;设计酸雨的危害的实验;调查汽车尾气组成及对动植物和大气的影响,进而分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2 适应学生的特征和成长要求的原则:所选择的课题,是否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经验和操作能力极为重要,要体现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的尊重。基于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探究题材,是有效地选择和组织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一个主要方面。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学生的经验即学力水平和个性心理相适应。因此最好围绕着中学课本进行为宜。
3 有利于青少年自主开展探究的原则:要尊重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题或项目的自由选择,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所熟悉的社会生活中选择课题或项目。只有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课题或项目,他们才能倾注全部热情认真探究,并取得成效。在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取提供课题指南的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与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相联系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渴望了解的,也是传统的书本所不能及时吸纳的。
4 体现与各学科联系的原则: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两者存在多方联系。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研究性学习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研究性学习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拓展和加深。因此,妥善处理好这两种课程的关系,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课题。在同一主题下,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动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都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变化。
5 有利于开发配套器材、加强实践环节的原则: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研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某种体验,并将其内化成个人特质。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要结合具体的问题,要深入浅出,注重实用。强调课内外学习相结合、校内外活动相结合。配套器材:总的原则是能就地取材的原则,涉及的科技活动制作材料,既要考虑普及、废物利用和就地取材,也要考虑提高,要跟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步伐。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的原则应灵活运用,不要生搬硬套。在内容选择上,注意逐渐积累,形成序列。要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的序列化结合起来。要学校从实际出发,注意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积累工作,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规划、设计上形成一个大体的序列,使之与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及已有的经验基础相适应。
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思维构成了挑战,有利于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过程要求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种学习经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精神的基础;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袁华;“研究性学习”课程与教师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研究性学习活动步骤范文6
[关键词]高中体育;研究性学习;困惑;对策
一、前言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或者说主要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强调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科学化与多样化,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过程、情感与体验、交流与合作等。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策略,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体育课程是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体育价值,形成良好、有效的体育学习方式,在中学体育课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根据笔者参与的各类教研活动和平时的听课发现。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性学习时出现了一些困惑。笔者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中学体育实施研究性学习中的困惑
1、对体育课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学习结论告诉学生,而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便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自然和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本文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2、体育研究性学习有什么特点
第一,重过程。体育教学中,学生经过一段对某一项运动技能的研究学习,可能最后运动技能水平并不是太高。但是,学生在体育研究学习过程中认真的学习态度,锻炼方法的掌握,身体得到锻炼,也就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关键是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体育学习方法,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第二,重应用。体育教学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学生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加以解决,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习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
第三,重实践。实践是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体育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最大的不同点是不只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强调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第四,重全体参与。体育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教给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根据智力多元理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智力发展优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所以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3、对高中体育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认识
随着体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的角色在体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教师角色的理解是否正确,将影响到体育研究性学习能否顺利的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于如何给自己定位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在体育研究性学习中扮演什么角色,是一位权威的体现者,知识的灌输者;还是一个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参与者?
体育研究性学习是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在信息化时代,由于信息传播途径的扩大,人们要面对大量的信息,进行自我的判断、筛选、获取和应用,这就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综合能力,来解决所面对的各种情况,也就使我们的教育背离了传统的方式,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强调学生在体验之中获得知识并应用知识的能力。与传统的接受式相比,在体育研究性学习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和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地位,失去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权威,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而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式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互相协作的。
4、在高中体育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的认识
对学生认识主要表现为两个问题:一种认为体育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一种过高的要求,是一种奢望;另一种认为体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简单的活动,不过就是动动手,写篇论文而已,是一种新的劳技课,一种新的样式罢了。这两种认识都是没有搞懂研究性学习之中“研究”的含义所致。
体育研究性学习所倡导的“研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的手段。让学生通过研究这种方式,亲自去探究所学知识的实践过程,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给传统的学习方式注入生命的活力。它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延长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使他们能从社会、生活、书本之中发现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进而通过自己的探求,在合作的方式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对体育研究性学习过高或过低的认识都不是客观公正的。我们应该相信学生,他们有无限的潜力可以挖掘。只要我们的方法和指导得当,体育研究性学习就能顺利的开展。
5、对高中体育研究性学习评价标准的认识
有人认为体育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仿效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做个课题,搞个调查,写篇学术论文;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就不是研究性学习。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有过程性的特点,所以体育研究性学习也必然要强调过程的重要性。接受式学习,强调知识的传承性,忽视了知识获得的过程性,因而便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价的标准,所以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仅有的评价标准,而能体现这种评价标准的途径,也就只有考试,只有成绩了。我们不想否定这种评价方式的作用,只想说,它不是评价的唯一方式。体育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置于一个广阔的背景之中,通过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仅仅以考试和考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客观的,我们不但要重视成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不但要有终结性评价,同时也要有过程性评价。
总而言之,在体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结果与过程并重,我们更看重过程。
三、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倾向,学生的兴趣被忽视,学习主动性被压抑。体育研究性习则是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主动的探索、实践,勤于动手,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造。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教师不应停留在掌握或精通本学科书本知识上,而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阅读、交流、研讨等形式,不断增加自身知识的广度,拓宽知识面,逐步熟悉和掌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技能,掌握研究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
2、体育教师要了解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与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体育教师应该了解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与原则。
课题研究工作一般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研究题目的选择。第二步:研究方式的设计与步骤实施。第三步:论著的撰写与答辩。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为:①科学性原则,②创新性原则,③整体性原则,④应用性原则,⑤艰巨性原则,⑥合作性原则。
3、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一,做好初期的宣传工作。讲求可行性,就是要求学生选题时不要太宽泛,不要大而笼统,要尽量做到角度小,视角新,富于创新意识。
第二,做好开头的组织落实工作。要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的性质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来确定研究的方法,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步骤。总体看探究的方法一般有学习咨询,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调查问卷,访问专家,实验观测,技能操作等。
第三,做好活动中三大环节的指导工作。①选择确立课题的指导,②进行实践研究的指导,③提炼、撰写结题报告的指导。
第四,做好结题评价的工作。本着激励为主的原则,对在活动中取得收获的小组及个人给予充分的肯定。
4、进行灵活而恰切的评价
第一,全面的评价观。定量评价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定性评价具有较好的交流功能和激励功能;形成性评价则强调对过程的关注,而终结性评价则强调对结果的关注。它们各有优势,互为补充。由于体育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参与程度,所获得的情感满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就决定了要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比较准确的评价体育研究性学习。
第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传统的评价,都是教师评价学生,在评价中教师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某种程度上的对立,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内心的看法和感受,有利于教师从更深的层次上了解学生和评价学生,他评是对自评的补充和辅助,所以要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