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的优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的优缺点范文1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历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a: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289-01
在现行使用的中学历史教材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为必修课走进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我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历史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高考形势的需要。新课改给中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振荡,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观念跟历史教学改革同步,转变教育思想,迎上时代步伐与潮流,积极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就是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为了检测教育改革的效果,近几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在其命题指导思想上,已从过去的以考查知识为主到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表明高考自身面貌正在改变,而且表明命题者正在探索的考试思路与方向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方向。
上海高考卷直接创设了研究性学习的典型情景。“海市中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下面列出了学生的三个研究课题名称。课题一: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课题二: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原因考;课题三:上海市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交纳现状调查。在上面列举的课题中,请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你的课题,并回答下列问题。37、写出所选课题名称,并简述选题理由。38、简述你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39、该课题最终的成果形式是(什么)。”从试题的选材来看,它十分贴近现实和生活,更富有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从评分标准来看,也极具开放性,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它较为完美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创造性、探究性等特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育者,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从目前多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是开展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在许多地方和学校,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家长都有所顾虑,他们担心研究性学习会影响高考,因而不希望学生或学校花更多的时间去搞研究性学习。常言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无论是理综还是文综的主观试题都证明了学校必须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编演课本剧,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表演,实现研究性学习
如讲授战争内容,对战争过程的体验,仅靠教师口若悬河、绘声绘色的描述,哪怕是讲得口干舌燥,结果给学生的印象和感染力并不是很大。即使是借助于今天的现代教育技术,将战争场面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也只是给学生一个更直观的感觉罢了。如何让学生有更亲身的感受呢?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让学生深入体验的场景:由一部分学生扮演士兵,并且事先明确好角色要求,其余的学生扮演亲戚、朋友和同学,当战争需要这些士兵上前线为国效力的时候,大家去欢送这部分学生去当兵,给他们戴上大红花,说了很多鼓励的话,大家互相道别。战争一直在持续着,战场上硝烟弥漫,……空隙中一位士兵给同学写信,讲述战争的残酷、艰难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室里,一位同学有表情地读着士兵的来信。……战争结束了,当兵的这部分学生,有的已经阵亡,有的留下残疾。虽然活着的人胸前都戴着军功章,但想到已经长眠地下的战友,他们的脸上并没有笑容,而是一脸木然。表演结束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就战争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这样 ,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就十分深刻了,而且也理解了为什么说当今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这一问题。
三、撰写历史小论文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重视对过程的操作,这种过程渗透于学生的所有活动之中。可以先从课本上的知识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教材中关于成功与失败、改革开放后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研究性课题。其后进一步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如“”是否是中国的起点。又如“从宋代诗词看经济发展”,“林则徐是怎样‘开眼看世界’的?“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
如讲授古代农业史中的生产工具时,比如说犁具等,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生产工具的形状、结构、优缺点等的详细介绍、绘制图形等。仅管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十分简单,但作为学生而言,却充满想像,是进行研究性学习所不可少的思想火花。
五、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中实现研究性学习
特别是新班级,由于学生对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有表现的欲望,才敢于质疑,才会有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才会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精神的培养。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精神。只有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顺应新课改和高考要求,把握时代脉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苏月清.在历史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研究性学习[J].新课程(下),2011,11(02):86.
[2] 李应江.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3,13(09):144.
研究性学习的优缺点范文2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关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是一种课程领域。
因而开发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要因地制宜,发掘资源。合理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研究性学习学生课题点评
学生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组成了各自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并积极讨论交流,涌现出多个关于陕西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课题。
1、《陕西的人文风情》课题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有一个课题组的题目为“陕西的人文风情”。回想当初选取这个课题时,组员只有2个人,后来逐渐增加到了5个人。初期,他们在选题方面下了许多功夫,面对形形的课题,他们对每一个都很感兴趣,但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样研究。后来,在翻阅地理杂志时发现,原来值得他们研究的课题就在身边,那就是自己的家乡陕西。
陕西拥有十三朝古都西安,有震惊中外的秦兵马俑,有远近文明的牛羊肉泡馍,有香气四溢的肉夹馍,为何不将其介绍给大家熟知呢?同时,他们还考虑到,现在有许多年轻人渐渐喜欢上发展快速且可以给自己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大都市,如上海、深圳,已不愿在陕西这个地方苦苦等待创业的机会,为了让这些年轻人不再忽视陕西这座古城的独特美丽,让古老的都城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吸引世人,于是,他们小组便决定了这个课题“陕西的人文风情”。
经过正式的开题报告之后,课题组的首要任务就是共同商量拟订出一份关于陕西知识的调查问卷。经过老师的帮助,近一百份调查问卷已向校内、校外发出,问卷回收率还是不错的,基本上全部回收。经过对问卷的研究及分析,他们又进一步明确了各个组员的任务。经过将近一个半月的收集及整理,组员把成果交给组长。一周过后,他们的作品已有了一个雏形。之后,经过指导老师的指导,组员又参观了陕西的一些名胜古迹,进行了实地拍摄及调查访问,更加了解了陕西的历史发展和人文风情。
正如课题组长所说:“对于一个一向热爱历史,热爱祖国的我来说,这次活动无异于一次享受的过程,在活动中,我体验到了西安的旅游氛围,以及陕西的历史底蕴。我以后更要加倍学习,以回报这片养育我的黄土地。”
2、《外地游客心目中的陕西小吃》课题
经过小组成员数月对陕西小吃的调查研究,对西安以及周边一些饭店的调查,对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调查。小组成员对游客们反映的各种情况进行了汇总、评价、总结、反思等工作。
游客们反映的情况主要分为对陕西小吃喜爱,讨厌,既不喜爱,也不讨厌。其中,喜爱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对陕西小吃口味喜爱,物美价廉,对陕西文化的喜爱,比较有特色;不喜爱的原因主要因为口味不适合,营养搭配不合理,不卫生,价格不合理,服务态度差等。此外,小组成员还对原因更深一步的分析,得出地域原因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比如大多南方人对陕西小吃比较排斥,而陕西小吃却受到北方游客的好评。
小组还对陕西小吃的一些优缺点进行了评价,首先,陕西的小吃只是小吃,并没有能成为集体系的大菜,所以除了一些固定的饭店外,大多数还是以“游击队”形式出现在街头巷尾,这些“游击队”大多没有卫生保障,很容易影响陕西小吃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还有一些饭店,开在某些旅游景点周边,不但服务态度差,而且价格高,小吃质量差,这些饭店影响了陕西小吃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还有一些饭店也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可喜的是西安还有相当一部分饭店能做到风味纯正,价格公道,环境优良,特别是一些老字号店,就更胜一筹了!
为此,课题组向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1)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西安市区和周边大小饭店进行不定期抽查,特别是对于著名景点周边的饭店要加大、加强检查的力度和密度。(2)对一些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的饭店经营者进行统一培训,给予资金上的帮助。(3)对有安全隐患的饭店要强行停业整顿。(4)保护老字号,发扬所长、互相学习、互相借鉴。(5)有关部门作好对外的宣传工作。
三、研究性学习学生感悟
第一,初步树立了研究和创新意识。第
二、了解了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虽然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研究过程还不是很规范,但学生对设计问卷、问卷统计、查找资料、提炼观点、撰写论文等主要环节都有了一些亲身的体验和初步的体会,对展板的设计制作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第三,学生们感受到学无止境。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学得多用得少,所以学生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而研究性学习正好是反过来: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这样可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知识的不足,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第四,深切地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成功。第五,从刚开始的那一种不以为然,逐渐过渡到在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从进行调查刚开始被拒绝的沮丧,到之后开心的发放调查问卷。第六,一门课程让学生受益匪浅,从中所得到的责任心,交际技巧,从刚开始的不以为然到逐渐感到兴趣,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到最后的自由放松,这是一个飞跃。
四、研究性学结与反思
研究性学习的优缺点范文3
Abstract: Inquiry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s proposed with traditional learning. As important supplement of traditional learning, inquiry learning pays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 quality,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analyz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inquiry learning is to carry out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b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social talents.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status of domestic inquiry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nalyzed the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research learning sit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s, universities, and teachers,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inquiry learning.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现状;对策
Key words: inquiry learning;quality education;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0-0147-04
0 引言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迅猛推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之间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说到底是人员素质的差距;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更确切的说是靠素质教育。当前,作为推进素质教育重要途径的研究性学习也正在被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机构及各类学校所认可和采纳。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推进研究性学习、深化素质教育引领者和组织实践者的重要角色。处在学习型社会中的每位成员都应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如何更好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升素质,拓展技能,是每位大学生都应面对而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推进研究性学习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更是高等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当今时代所需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大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才能使我们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1 概念内涵
教育部教基(2000)3号文件规定:“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份文件强调,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类似科学家科研的学习方式,虽然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而提出的,但对高等教育界如何认识研究性学习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研究性学习归根结底仍然是 “学习”,表现形式上具有研究性、探索性、自主性等特点。他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学习活动,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培养“研究者”或“科学家”,说到底,它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旨归的[1]。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否定传统学习方式。恰恰相反,研究性学习是传统学习方式必要和重要补充,是让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去获取更多更广的新信息和新知识。“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习,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2]
素质教育早有提及,他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
2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现状及原因分析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现状,在查阅文献、开放式问卷调查、座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并向国内230余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25份,回收率为95.9%。
调查问卷显示,当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现状整体上并不理想。从查阅文献和对问卷的梳理、归纳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现状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2.1 高校智育教育存在“短板”
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三大职能。其中育人功能也是高校三大职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育人功能中智育的淡化将直接影响高校其他职能的发挥和高校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在高校智育培育这一层面,我们设置了“高校提供课题研究、社会实践、实验探究、网络平台建设”四个选项。按照“经常、比较经常、不经常、比较不经常、非常不经常”五个层次让受试者选答,其结果如图1所示。
二是高校教学评价机制缺位。目前,许多高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研究性学习教育教学评价机制,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比较普遍。许多高校都以“科研”为中心,对科研工作给予较大的倾斜政策,如科研编制、项目经费、科研成果奖励以及在评职称、岗位考核时科研成果数量的“一锤定音”等等,在这种抓教学默默无闻,搞科研名利双收的情势下,还有谁愿意去精心备课,用心教学,辛勤育人呢?[5]。评价机制的缺位,导致教师无法真正重视教学和育人的根本任务,自然而然,学生研究性学习也无法得到正常开展。
3.3 学生职业规划不清晰,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也叫“职业规划”。在学术界也叫“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近年来,大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这对大学生将来找到适合自己工作岗位并在工作岗位上尽快发展自己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仍存在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方向目标不清等情况,导致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深入了解,缺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差,对学习定位低,仅限于考试及格就行,别无他求。以这种状态学习,如何能学得好,又如何谈研究性学习呢?
4 推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对策建议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极其重视智能开发。从理论上讲,大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自学能力,知识积累和思维水平也达到了相应的高度,符合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和心理基础,推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具有可行性。为此,高校及教师应明确职责定位,为推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市场竞争力。
4.1 高校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4.1.1 构建因材施教的教书育人框架
研究性学习是智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因材施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智育教育水平的重要前提。智是智慧,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启发教育。高震东先生曾说:“智育教育第一步就是协助学生找到潜能所在及喜欢之科系,所谓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是这个道理。因材施教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使学生扬长避短,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虽然学生多、专业多,但因材施教仍具可行性,构建大学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框架尤为重要。为此,高校要切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要协调院系部关系,摆脱狭隘观念,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调整选择自己喜欢专业学习的平台。学生明确了目标、激发了兴趣、凝聚了动力,自会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兴趣相同,专业相近,层次有别,配以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定会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大成。
4.1.2 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模型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模型是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应涵盖哪些维度,包含哪些方具体面或形式。研究性学习方法模型的构建可以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为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基础和人才支撑。同时,模型的构建也可以为高校本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模型构建的最终目的是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能切实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素质”一词我们经常提及,《辞海》[6]将素质定义为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种解剖生理特性,主要指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麦克利兰提出的素质“冰山模型”[7]可以为我们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模型提供启示,具体操作中,模型的构建应该以高校为依托,在分析和调研的基础上,理清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模型所涵盖的维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得出模型各维度的典型描述,并对各维度具体表现形式及优缺点进行总结概括,最终构建起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具体模型。
4.1.3 完善开展研究性学习保障机制。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机制作保障。
一是高校在突出教书育人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教书育人与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并重的考核管理体制,要避免重科研和社会服务而轻教书育人的现象。教书育人是高校三大功能中最基础、最首要、最常性的工作,教书育人搞不好,高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将变得非常乏力、非常狭隘。为此,高校首先应加强教书育人建设,通过开展“师德标兵、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等评选活动,切实树立典型,凝聚正能量,使广大一线教师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形成良性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教书育人水平。
二是应保证实践基地、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操作空间。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和完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实验室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实训,培养学生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和动手操作等能力,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从实践中激发灵感,从学习中开拓思路,更好地激发研究性学习的热情。
三是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建立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
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与学习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学生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已成为常态。但当前高校网络平台开发和建设还不够完善,学习功能不足,互动性较差,学生更偏向被动的接受信息和知识。尽管有些平台采取了BBS论坛、留言板等交互模块,但效果不佳,学生不能充分参与资源建设和互动学习,还没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真正作用。互动式网络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呈现和资源共享的平台,还能让学生们置身于一种教学情境中,通过老师提供的教学、实验等视频资料和在线咨询交流,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拓展了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习方式更灵活,效果更明显。网络平台的利用,可以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开放的实验环境和互动式的实验教学,将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最终目的。
4.2 教师要提升教书育人水平
4.2.1 树立博爱理念,彰显教育爱的崇高境界
博爱就是广博的爱、平等的爱,是没有等差、没有级别的爱。教育爱是博爱,是教育工作的上游意识形态,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树立博爱理念,真正关爱每一位学生。做到用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用渊博的学识引领学生、用博爱理念熏陶学生,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切实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职责,充分彰显教育爱的崇高境界。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开展教师技能培训等活动,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切实建立起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良性机制,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4.2.2 坚持产学研有机结合,以科研和生产带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一是教师应掌握本学科前沿科研动态,并将相关内容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求。通过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将严谨求实科的研精神带入课程教学,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融入课程体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的科学研究之中。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研究性学习效果;二是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多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接触实践,培养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以此检验理论学习的效果,通过实训,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关乎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唯有高校重视,教师参与、学生力行,三方真正形成合力,切实构建起长效机制,才能使研究性学习“着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J].上海教育科研, 2005,02.
[2]卢梭.爱弥尔(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23.
[3]赵晓霞.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特征[J].现代大学教育,2006(5):105.
[4]王敏,刘永光,南峰.师德建设是创建和谐校园之本[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8(4):69-71.
[5]张运霞.高校师德现状、成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1):148-150.
研究性学习的优缺点范文4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工作,应注意抓好以下环节。
(一)选择课题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经验,提出与控制变量密切相关的四个课题(①研究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现象②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速度大小及接触面面积大小的关系③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水量的关系④研究弹性体的伸长与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供学生选择,并要求学生围绕所选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时,思考该实验的原理、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实验中应控制的变量、需要测量的数据及实验表格的设计、实验中需要处理的技术问题。
(二)交流方案
这是在分组探究活动前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成败。在设计方案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对学生采用的实验原理要认真进行审查,避免科学性错误;②引导学生对同课题的不同方案进行优缺点的比较,着重比较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的设计;③对学生在技术上很难处理的问题给出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在设计方案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要用到所学的物理知识来介绍自己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其他学生在听取介绍时不仅回顾了相应的知识,还能通过相互讨论、积极思考、集思广益,帮助实验小组的同学解决各种困难,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成功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例如学生对“研究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实验的设计方案大致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在碗底固定一硬币,甲同学站在刚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乙同学向碗中倒入不同液体(如水、酒精、食用油、胶水等),直到甲同学刚好完全看到硬币时,测出液体的深度不同,从而可以比较出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另一种方案是:选定光线的入射角度和光线射入杯底的入射点,研究不同液体倒入杯中相同深度时,光点偏离原入射点的距离不同,从而可以比较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
在第一种方案提出后,同学们就“如何固定视线”先后提出“紧贴墙,始终立正进行观察”、“纹丝不动坐在板凳上进行观察”、“做一个固定的板,在板上钻一个孔”等方法,经过讨论,最后确定“在板上做一个小孔”的方法为最佳。再如就“如何固定容器和硬币的位置”、“倾倒液体的顺序”、“如何减小测量液体深度时的误差”等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的解决方法,并经过激烈讨论都找出了最佳办法。
同样,在第二种方案提出后,同学们就“如何测量光点偏离的距离”、“如何保证每次倒入液体的深度相同”、“如何得到很细的光束”、“如何固定入射角”等问题提出了“用刻度尺量”、“在杯壁上做记号”、“用固定浮子测量”、“用溢水法”等办法,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找出最佳的办法。
(三)分组探究
在探究活动中老师一定要保护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失败的小组切忌批评,应在肯定他们不畏失败、耐心顽强的同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思考,找出原因,重新操作;对那些有几套方案或方案设计新颖独特的小组,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格外关注,多加指点。
实验方案确定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动手寻找器材、准备装置,学校同时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无法解决的器材、装置提供方便。学生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学科学习的情况下随时利用课余时间去实验室做实验,教师在一定的时间里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例如,在“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和水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教师针对学生“打开瓶盖测水温”的问题,指导学生利用“在软木塞上钻孔,插入温度计”来减少热量损失。由于普通温度计较短,当水温降到一定程度时,不容易方便地观察到温度计下方的刻度。教师专门到厂部借来化工上特制的刻度集中在上方的温度计,解决了实验中的问题。
(四)展示交流
学生分组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后,教师抽出两节物理课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实验成果。展示时学生自己介绍探究原理,说明探究中需要控制的因素和所测的物理量;自己介绍探究中的有关技术处理;汇报探究数据和探究结论,以及在探究中想到的新的问题。
每次成果展示后,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该实验的原理、装置、步骤、操作、误差等方面提出问题或进行评议。
对于在同课题不同方案的小组成果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他们的实验原理、控制的因素、实验器材、实验误差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例如:在用两种不同方案“研究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时,虽然都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但“方案一”是光从液体射到空气时发生的折射,而“方案二”是光从液体射到空气时发生的折射。在控制变量方面,“方案一”是固定硬币位置及观察的视线不变,测量不同液体的深度;“方案二”是控制入射光线不变,测量光点在容器底偏离的距离。
研究性学习的优缺点范文5
目前,研究性学习正日益受到重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的学习方式。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研究也是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老师思考好的结论。所以,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是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这种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正代表了基础教育领域变革学习方式的努力。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对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同,特别是20世纪后几十年里,在整个西方ESL教学中更是把阅读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阅读活动中,厚书薄读,反映的是一种概括能力;薄书厚读,则体现为一种延伸、拓展能力。长期以来,“高分低能”一直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突出问题,现行英语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对概括能力强调得多,而在培养学生由点及面、内引外联、拓展延伸能力方面,却有着不同程度的忽视。其实离开了对学生由点及面、内引外联、拓展延伸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上两个方面的能力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有了较强的概括能力固然有助于规约制导拓展延伸的准确性和方向性,而积极有效的拓展延伸则是形成较高概括能力的必由之路。
在教学中我将课文的阅读作为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根据地、切入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作用,利用学校图书室以及学生家庭、学生个人藏书及资料,引导学生学会“滚雪球”式的拓展阅读方法。对于课文,入乎其里,拔乎其外,既知其然,又探究其所以然。在潜心阅读、切身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海的无涯,书山的奥妙,去感受英语语言世界的无尽妙趣。American English 一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就是基于以上认识展开的。
2 教学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建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它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强调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英语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体现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目标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同时注重知识目标,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创造性和广博性,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尽可能综合并运用知识。
American English 一文思想文化内涵丰富,包含政治、历史、社会、外交、文化等各方面信息,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把这些信息挖掘出来,并与现实生活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操作性强,同时课文内容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等基础,学生对有关历史事件、文化知识已有所了解,他们也有兴趣。另外,也有较多的研究资料便于学生查阅,他们可以从图书馆、自己的藏书以及网上去搜索。因此在清查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之后,我给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以诱发探究动机,鼓励学生在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方面进行比较阅读研究。
①What'the difference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②Can you name some Chinese words which have borrowed from the English Language?
③Can you name some of the English words which either the American or British have borrowed from the Chinese language?
④Which do you think of the saying that “English is the language of the words”?
⑤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aying that “English is used as the official language”?
⑥In which countries do you know that English is used as the official language?
⑦Do you think there will be greater chang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In what way?
⑧In the year 2200,will most people in British speak American English? Do you believe so?
问题①立足于课文文本本身,作垂直纵深探究,既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又得以领略文章的行文技巧。问题②、③立足课文,有机生发,引导学生学会信息搜索、检阅和扩充。问题④、⑤旨在培养学生在检索、识记能力基础上的综合表述评价能力。问题⑥、⑦、⑧是对学生在推断、想象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3 课题的选择及实践过程
课题明确后,我给学生讲解了有关研究及语言的最新动态,使学生从每个角度去认识、分析问题,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材料、资源,如《英美文化词典》(胡文仲),BBC、VOA及相关网络,以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选择上报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组合,最后确定8个课题,如The Difference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English Is The Language Of The World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等,由此产生了8个课题小组。每小组必须制定详尽的研究方案,如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研究步骤、分几个实施阶段、每阶段的任务是什么、采用什么研究方法(观察法、内容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研究的条件分析(如完成本课题的条件是什么,具有哪些条件、还有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预计会有什么成果、成果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如论文、调查报告、表演等,明确的研究方案可以保证研究的方向、速度和质量。
研究过程分为查阅资料、独立写作、小组讨论、集中展示四个阶段。首先学生应该学会如何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从事课题研究。实际上收集资料从选题就开始了,但它是不间断的、贯穿全过程的工作,因为随着研究工作的展开,还需要补充一些更新的有助于研究工作的相关资料。在这项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查找资料,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获得了研究所需要的灵感启发,教学活动也表现出较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从所有的资料中提取了对自己课题有用的信息后,学生开始个体独立写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然后集中协同作战,收集整理研究成果,查漏补缺,然后上交老师批阅。老师从中掌握情况,为总结交流做准备。各小组的论文有各自的特点,如The Difference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小组将成果以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详细说明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语音、拼写、语法等方面的不同;English Is the language of the world 小组从英语的广泛运用、全世界学习英语的热情、甚至与其它语言相比学习难易度等几方面加以论证,说明了英语的重要性;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小组充分利用他们的推理及理解能力,说明了语言在生活中不断地发展变化。交流研讨分享成果阶段,也是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分析和辩证思考阶段,这是一次思维的碰撞。展示成果时,每一组选派一个语音好的同学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全班发表,有的还通过与老师的答辩来交流分享成果。最后,教师做总结,指出主要优缺点及以后努力方向。
4 研究成果的总结及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优缺点范文6
“全程合作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全员参与,全程掌控,全面提升;关键是在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中“有效组织学生学习”;形式有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甚至学生与家长合作等,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那如何开展全程合作教学,具体的操作情况及基本流程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确立
每4—6人一小组,每组成员根据平时成绩商定层次,按成绩高低,对应A、B、C、D、E、F进行编号,A或B是组长,A、B两位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起到引领、组织、督查、帮扶的作用;D一般为现阶段学困生。学生编号不是一成不变,在每次阶段测试后进行调整,以激发组内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小组确立的关键是组长人选的确定,该模式的顺利实施与组长的能力及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挑选组长时,不一定是成绩最优秀的,而应是成绩与组织、引导、协调能力俱佳的学生。组长每天的常规工作就是负责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如汇总本小组预习时存在的共同问题,以供师生全班交流。又如接受老师任务后,组内分工、统筹、汇总,形成答案;组内帮扶学困生工作等。为充分调动组长工作的积极性,也为解决优秀生在这种合作学习过程中拔高不足的缺陷,我们一方面应对组长的作业进行面批,尤其应加强课外阅读和作文的面批,另一方面应实行作业分层级制度,每周留有2-3题难度较大的思考题。采取这样一些措施,既能保证优秀生可以“吃饱”,又能保证他们工作的热情。
二、任务分配形式多样化
一是可以开展协作式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仅仅依靠课本还远远不够,我们可以依据课文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可以开展与课本有关的《叶》专题、《长城》专题、《汉字》专题等研究性学习。在具体实施时,要求学生先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信息搜集,学习整理信息,进行组内讨论,最后交流展示学习任务。这宗分工合作交流、分享,大大增加了学科信息量。如《月迹》一课上完后,我留了一个研究性课题:《月》专题。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组内讨论,大组交流,成果汇报等程序后,形成“识月”“寻月”“品月”“咏月”等栏目,归纳出了“月”的象征意义,如象征美好纯洁的感情,象征人生短暂的感伤,象征离人内心的愁苦之情,象征壮阔的胸怀和理想。这样的成果出乎我的意料,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合作过程中体现出了学生高涨的情趣及表现欲。
再如,名著阅读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学生阅读兴趣不大。怎样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呢?教师可给合作小组分配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仿照我国古典小说回目,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编写回目,给外国名著穿上中国旗袍。如第一部第一章编为:恶神父教堂逞威,小保尔食堂做工;第二章编为:小城骤起风云,少年安渡险关。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锤炼了学生遣词造句和概括文字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激起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在交流汇报课上,教师可把不同组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互评优缺点,共同改进。有的学生指出句子不对偶,有的指出句子不能概括叙事内容,有的指出缺乏文采等等。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一次又一次地闪现,学习兴趣浓郁,效果极佳。
二是可以开展竞争式拓展性学习。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尤其是组与组之间竞争意识强,教师利用好这一点,能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如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教师可将全班10个小组组合成两大组进行辩论,辩题就是紧扣文本的“是否人人都具备创造力”。然后给学生一天的时间进行准备,要求有观点,有事实论据,有道理论据。学生情绪高涨,查找资料,组织语言,大组组长召集小组组长交流、研讨,确定主笔人、发言人和自由辩论人。在交流展示课上,我惊喜地看到进行辩论的学生不全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平时活跃、口才好、能力强的学生,甚至有两个学困生。由此可见,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三、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
对于合作学习,既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又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小组内个人进行评价,又要对小组集体进行评价。组内评价要承认学生差异,应着重帮助学困生的学习。对于学困生,应统计他们上课发言的次数以及被老师表扬的次数,记录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这些都是小组集体评价的重要指标,可由组内指定人员如编号B的同学进行记录。总之,对学生评价要多元化,具体来说主要有:考试成绩,教师表扬的次数,学困生发言的次数,学困生进步情况,组长的组织、引领能力,组内成员的协作意识,合作学习的成果等等。
四、全程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不管是新授课、练习评讲课、作文课还是作文讲评课,基本都采用“课前预习——组内合作,集体探究——组间交流,教师调控——课堂总结,应用提高——课后复习”的学习流程。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即下节课的主要内容),这里的关键是分配什么样的题目才最能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从而能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去生成。题目太简单,则无需合作完成,太难则费时低效。题目还要讲究趣味性。如在上《柳叶儿》一文前,我校杜潇老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听爷爷奶奶讲一讲时期的故事。这样的任务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课文发生的时代背景,更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文中所蕴含的苦涩和辛酸的情感。
组内交流,各小组轮流进行,每组成员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在这过程中要允许其他组成员质疑、提问,教师也可以提出相关问题或就学生问题作顺势引领、讲解、点拨,这样三方参与,就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尤其要提出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表扬为主,要激励学生,要努力营造平等交流、民主合作、彼此尊重的课堂氛围,这是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切忌生气、发火,生气、发火说明教师提问的问题有问题,也反映出教师对自己的不自信。
为了锻炼学生尤其是一些优等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各种课型的课上都应设计学生总结环节。即由一名或几名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上台进行小结。对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做出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改进以及参与总结学生的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一项举措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