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范文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语文教育的改革也需适应社会做出适当的变化,因此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运而生。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笔者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问题做出了反思和总结,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使学生能更好的完成初中语文的学习。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认识不够充分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达到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语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够充分理解综合性学习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只看到其表现形式,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真正思想和内涵。例如在讲到《横渡长江》一课时,有的教师认为这篇课文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感受精神,对于考试毫无帮助,因此采用略过的方式或让学生自学这一方面的知识,课前并不进行认真的准备,讲授时一笔带过。

(二)课堂形式单调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但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丰富的授课方式,未与真正的实际内容相结合,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与春天有关的内容编成竞赛题目,让同学分组来抢答,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很多教师继续使用该种方式进行之后的课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会渐渐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达不到教学目的。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的打击,而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也会受到阻碍,最终影响学生对于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三)过于依赖教材

教材是学习语文的参考,但是很多教师都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认为语文的学习依靠教材已经足够了,而并不结合周围的资源,限制学生对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联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例如,在讲授《老王》这篇课文时,有些语文教师并未将文章的主体进行升华,仅仅局限于作者笔下的老王这一人物,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观念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够深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加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推广力度,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是十分关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索,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了解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树立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正确观念,授课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同时要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综合性学习的优势,促进综合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二)丰富课堂形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为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是具体怎么操作还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其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举办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活动。例如,在讲授《皇帝的新衣》一课时,可以举办一个童话故事表演比赛,让学生自导自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在进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的讲解时,可以举行诗歌朗诵大赛,既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舒婷的爱国情怀,还可以锻炼其口语交际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普及,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成果,将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多媒体具有声情并茂、动静相宜的优点,在课堂上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栩栩如生的情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通过视频、图片、音效等效果将人物形象、风景图画、艺术作品充分呈现在学生面前,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探索月球的奥妙》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月球的图片,使学生对月球的特征和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教师可向学生播放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相关视频,为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学习《看云识天气》这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播放雨层云、卷云、积云的动态变化,使其形成一定的思维概念,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总结: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方式,适合语文学科科学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转变观念,丰富课堂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林秀芝.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改教学,2012,(9).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范文2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执行主体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107-01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几乎各高校逐步都建立起内部教育质量监控系统。纵观各高校建设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都建立的非常完善和细化,然而理论上计划的非常完善的系统,在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该文就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1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执行主体的界定

高校设置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般是教务处下设置教学质量监控科、更甚者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质量检查、指导等工作。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执行主体为校级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或者监控科管理人员组织校领导、教学督导员、教学信息员去实际执行监控和检查的任务。监控内容包括平常的随堂听课、各种专项检查,例如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这种多形式、立体式监控体系理论上安排很周密,但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其执行主体的聘任和工作方式是成败的关键。

2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执行主体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存在的问题

教学质量监控科或监控中心是全面组织教学质量监控的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因为种种原因,使工作流于形式。目前的实践中,高校更倾向于把完善管理制度,监督教学制度执行,规约教师教学行为这些必要监控手段等同于监控目的,认为教与学双方被限制在管理条框内,就达到教学质量监控目的了。这是目前在教学质量监控目的认识上的一大误区。质量监控主要监控教师,很少监控学生,尤其是很少对学生进行学习质量监控。

2.2 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存在的问题

为了让学校领导能够及时掌握教学一线的动态情况,高校每学期都会给学校党政领导安排随堂听课。如果安排不得当,这种听课很容易流于形式。从专业角度来讲,如果安排的教师的课跟领导干部的专业背景相差很大,就不能进行专业指导;如果只安排专业背景的课程,就只能听有限的课程,而不能站在学校高层的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质量情况;所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听课,怎么给领导干部编制评价表,都直接关系到听课的效果。

2.3 教学督导员检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般高校倾向于聘请职称高的退休教师和领导当教学督导员,一类教学督导属于学术型,他们学科专业造诣很深,知识渊博,但教育科研意识较差,对教学理论不感兴趣,缺乏从事教学督导所必需的教育科学知识;另一类教学督导属于管理型,有些是长期从事党团组织领导,他们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但缺少教学经验。大部分的教学督导员只能起到“检查”的作用,而不能起到督导的作用,只能给授课教师以威慑的作用,而起不到具体教学方法的指导。

2.4 教学信息员反馈信息制度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学信息员一般都是班主任在各班指派学生担任,学生也就当做应付上级的差事去完成,信息并不准确和全面。由于高校收集信息之后,分各种处理方法,却忽略反馈给教学信息员的处理结果。长此以往,学生信息员就会失去动力,最后工作敷衍了事。高校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信息,但多数高校只聘请学生担任教学信息员,而忽略了教师应是教学信息来源的主体。教学监控就片面的变成监测教师的行为,偏离了教学监控的本来意义。

3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主体有效工作的对策

3.1 思想上要树立责任意识和质量目标意识

作为组织教学质量监控的机构,教学质量监控科或教学质量监控中心的组织人员一定要首先树立责任意识和质量目标意识,“高校的质量监控没有取得真正成效的根本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就在于质量监控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而非自下而上的自觉行为或个人能动。”其次要在思想上对各院部进行宣传,让质量监控意识转化为院部领导、各教研室和教师的一种内在的动力。再次既要重视教学过程监控也要重视学习效果监控,不能简单地以活动监控替代质量和效果监控。既要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规范,也要考察教师上课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把好教学质量监控主体选聘关

(1)针对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按照领导干部的学科背景合理安排听课任务。既要适当安排一些和他们专业相近的课程,让他们以学科专家的角度对教师进行测评和指导,也要安排一些与专业不相关的课程,让他们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观察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态。(2)针对教学督导员检查制度,选聘教学督导员应考虑以下原则,一是选聘近三年退休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根据每年新退休下来的教师情况,逐年进行选聘替换。同时要补充在学校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青年教师加入教学督导员队伍,这些优秀青年教师虽然学科专业程度还有待提升,但是他们有新颖的教学方法,为教学督导员队伍输入新鲜的血液,更能将他们优秀的教学方法通过督导的形式传授给更多的教师。(3)针对教学信息员反馈信息制度,选择学生信息员不能让班主任或辅导员直接指派,因为他们总会将任务直接派给学习委员或者班长,这些班干部本身班级事务就多,容易对教学信息员反馈马虎对待。建议让班级学生轮岗学生教学信息员任务,这样收集到的一个班级的对教学信息的反馈就比较全面。同时也要选聘一些教师参与教学信息员队伍,全面反映教学情况。

4 结语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量大、却又需要细致处理的工作。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人员思想上要有质量目标意识,从选聘高质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体入手,对领导干部听课个性化安排、选聘好教学督导员和教学信息员,才能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监督教学各环节,探索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高效运行的有效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小俐,刘国荣.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范文3

培养网络技术人才,需要让学生成为实验学习和网络基础理论学习的主动者,成为学习的主角,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应考虑学生的情况不同,对于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专业类别学生来对网络研究性学习课程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要考虑不同专业工作的需要,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二、研究性学习的改革设想和实践方案

(一)改革培养手段改革培养手段

首先要确保设立独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课程。所谓独立设课,就是把计算机网络研究性学习从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中独立出来,独立授课,独立考核。研究性学习作为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而且有利于老师们形成完整的研究性学习体系,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并且这对于加强学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着无法低估的作用。从而更加能够体现理论课与网络实验课相辅相成的特点,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改革。在讲授理论知识点时,努力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深化对教学知识的理解。

(二)改革研究性学习内容

计算机实践培养手段的重点在于实验内容的设计和创新。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知识面非常广,计算机网络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十分庞杂,而且各个高校授课的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网络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计算机各层网络协议、通信协议、数据通信原理、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实用技术等等相关技术。上述每一方面都可针对某一特定专业独立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非常繁多。从如此多的实验内容中,怎样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使使学生能较快地、较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并且提高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是实验内容改革的主要目的。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

由于计算机网络研究性学习实验种类多,实验内容较复杂,不断更新的新技术以及多种层次的研究性学习,都对研究性学习教师的知识面和理论基础及技术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每位研究性学习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能够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教学、设备故障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立一支实验技术层次高、教学科研水平高和实验室管理规范的计算机网络研究性学习队伍已经刻不容缓。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实验教师的待遇以提升其积极性。吸引高学历人才和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加入到计算机网络研究性学习队伍中来。为使研究性学习科研水平高,必须加强对研究性学习人员新技术的相关培训工作。

(四)增加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

由于计算机网络研究性学习需要大量的硬件实验设备来进行,因此增加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也是计算机网络实践培养手段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硬件方面,如果因为资金数目较大,而筹集比较困难,也可将采购适量设备。研究性学习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后分配实验设备来完成实验。在软件方面,应该选择运行较稳定的操作系统软件配以合适的网络管理软件。政府也应该加以重视并且积极配合,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并且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各个高校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室的建设。这是进行实践培养手段的根本大事。

(五)改革研究性学习考核制度

对于独立设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来说,考核也要独立进行,并且必须明确考核机制,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我们推荐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笔试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把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纳入评价体系是为了督促学生提高实验效率,凭借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考查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无形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范文4

【摘要】: 病原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结合病原生物学学科特点,对其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存在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并进行了有关的教学改革实践,以期帮助学习者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高等医学院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实践

一病原生物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病原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中的一门主要基础课。本课程由医学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学两部分组成。传统的教学因其研究范围广、知识点繁多、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许多学生反映该学科难学而失去兴趣。同时,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更新,新医新药层出不穷,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简单,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赶上时代步伐,又使学生主动分析、处理问题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而且,团队合作意识、探索意识都得到了加强。

二、病原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1、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式改变的前提是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中国教育注重系统的知识学习,创新教育比较落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从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入手,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它激励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加工、组合,提出疑问,探索新的知识领域,鼓励学生应用各种不同方式去得到不同结论,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周密思考,选择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

2、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病原生物学课程偏重于对基本概念或理论的记忆,缺乏深层次的启迪,很难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具有预设性、封闭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课程偏重于实践性的专题的解决,具有生成性、开放性的特点,其内容要能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用与日常生活中紧密联系的一些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通过介绍近年重大爆发事件如2003年的非典、2006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手足口病及2009年的甲流等,以及生活中很好的素材如乙肝、狂犬病、口蹄疫、疯牛病、结核等。什么原因引起疾病,为什么这种疾病会爆发流行,如何确诊及防治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地探索,并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先贤们崇高品德的熏陶。第二用学科的疾病的预防、健康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病原生物学知识虽然抽象、难理解,但每一章节的内容都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各种感染后的病理现象学生非常熟悉,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三用学科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运用课外科普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每年的全国科普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防治结核日等时间,可以安排学生在广场举办多项科普宣传活动,并鼓励有兴趣的学员参与进来,进行预防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诊、防、治的科普宣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以知识为基础的对开放世界的问题意识、大胆的探索精神与创造性的研究能力。现有三种模式能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Ⅰ临床病例式讨论模式:根据教学内容,每章节可设置一堂临床病例式讨论课,让学生对临床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并促使学生复习所学过的理论知识。Ⅱ科研课题专研模式:安排适当内容的课外科研,让学生参加科室、小组的科研课题的申报、讨论、研究生答辩等活动,陪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习惯和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Ⅲ课内、外结合专题研讨模式:采取“课上确定题目—课下研究—集中交流—问题解决”的路线,指导学生课外搜集文献资料、正确选择科学事例或探索事实的条件,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教师思想与知识准备不足,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指导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目前,由于学生在课题上很大程度可以自主性选择,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与传统知识相比有了根本性变化。但是,知识更新速度太快、学生研究课题涉及学科知识太多,大多数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存在知识准备上的不足,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个体走向合作,从课堂走近生活。

2学生信息储备量不够,一时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模式

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历来是医学专业学生最感困难的一门学科,学生学起来普遍感到抽象、枯燥,缺乏兴趣。随着教学时数的减少,这一矛盾尤现突出。因此,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感觉查找资料无从下手。选题没有思路,难度大,说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信息来源少,阅读涉足面不够广泛,对老师的依赖性强。师生交流没有一个平台,缺乏一个展示平台,学生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让学生多接触和了解这门学科。

3学生选题中急功近利,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

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果有无价值及其价值大小,也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但是,学生在实际选题过程中,不少学生对于选题的目的不太明确,急功近利,往往选择的问题是自己关心的、熟悉的和容易完成的内容,这样在培养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上达不到所需要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选题上要帮助学生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沟通和分享,以增长学生的见识。

4片面理解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成为唯一的研究性学习形式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单纯把研究性学习理解为课题研究,容易造成研究性学习和学科课程学习相脱节。因此,要求教师把研究性学习向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5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现行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往往是以小组形式完成,每个组员的能力与贡献大小的评价是一个难题,实际过程中实施的情况不太明确。同时,学生选题的实际意义、难易程度、研究价值、研究结果并没有统一实施标准,因此,在目前的评价机制中,学生往往重视的自己最后的分数。这就要求学校及指导老师应该有多个阶段的评价,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6、社会缺乏研究性学习的浓厚氛围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对研究性学习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孩子的考试成绩。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当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将研究性学习看成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探究的体验。

参考文献

[1]王晓辉.浅谈分层次教学法在《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19:313-321.

[2]郭娜.研究性学习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391-2392.

[3]杨如松.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60.

[4]尚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方法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20:60-61.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范文5

关键词:课堂教学;调查问卷;研究性教学改革

各国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尤其是西方的自主性、研究性教学模式,非常值得我国高等学校借鉴。教育部早在2001年、2005年和2007年的有关教学改革的文件中,都提出要“发展研究性学习”,“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到目前为止,研究性教学只停留在个别教师的摸索和试验上,普遍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的传统模式,有些教师只是在课堂提问、师生互动方面略有增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发现、研究和创造中学习知识,改革当前教学现状、实施研究性教学迫在眉睫。

一、引言

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发现知识、追寻探究、研究试验和总结创新等过程。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课内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自学与课外实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积极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看重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自由探索的乐趣与体验,以及整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信心和勇气。

例如美国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有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基于目的的学习这两种模式为主,这两种模式在实践中常常一起使用,相辅相成。该模式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技巧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改变了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激励学生,并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建立相互关系的独特机会。

法国的研究性学习早已全面开展,强调“综合实践”、“适度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在课程中锻炼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日本和韩国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能力等。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在大学校园里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来统计分析目前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并统计归纳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本次调点在北京某2所重点大学展开,发放并收回了近千份问卷,收集了本科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对于课堂教学状况的满意情况以及对研究性教学的接受能力等相关信息。通过问卷反馈的信息,我们可以找到发展研究性教学的一些可行的改进思路。

二、调查问卷分析

我们设计并发放了《XX大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教学信息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有22道题目,基本围绕四部分的信息内容:当前教学方式下课堂现状及同学的满意程度、在当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对于施行新教学方法的接受情况、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看法及对课堂教学的意见或建议。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1、教学现状及满意程度

从同学们认为所学专业知识与教师课堂传授的联系上看,55.25%的学生认为一半以上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自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可见课堂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个非决定性的比例说明课堂教学的方法或内容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于课堂气氛问题,有35.76%的同学认为“课堂死气沉沉”,61.46%认为“课堂气氛很一般”,仅2.78%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可见同学们的课堂学习没有一个理想的氛围,师生互动不理想。

在师生交流情况的问题中,高达73.43%的同学认为很少有与教师单独沟通交流的机会,原因可能有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不主动找老师交流;老师过多关注自己的科研项目,对学生关注的较少。对于目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和自信心的激励”这个问题,只有12.5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习和自信心很有激励,64.11%的同学认为这种作用一般,23.34%同学认为没有任何激励,教师所应有的激励和带动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同时,笔者征询了同学们对课堂容量的意见,有39.37%的学生选择“课堂容量在20人左右”,54.01%的学生选择“课堂容量在50人左右”。说明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人数不应该过多。

课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存在问题,师生沟通交流匮乏,必然使得同学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总体满意状况不高。“对课堂教学总体状况非常满意”的只有2.10%,31.12%的人觉得满意,56.29%的同学认为一般,而10.49%的学生觉得不满意。所以学校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高效地从课堂汲取到更多的知识。

2、学习态度及状况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对策

一、初中数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先了解问题的实质。为此,必须深刻了解初中数学传统教学存在的根本问题。从实践角度看来,初中数学教学之所以低效率,僵硬化,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课堂教学设计缺失,课前准备不足。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在备课方面往往只是按照教学大纲拟定了一些大概的教学目标,而在教材分析和有效使用、教学方法设计、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等方面则考虑甚少,对课堂缺乏一个充分的设计准备过程。

一方面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难以真正高效使用。教材作为教学文本,虽然信息资源量有限,但在结构、表现、内容上教师可以进行延伸,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进行知识的重新组建,为其提供新的学习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完全以教案为重点,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在实践中教师往往习惯性使用了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方式,而对每堂课教学方法的准备未曾考虑。在课堂氛围的创造方面,传统数学教师“一言堂”的形式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学生依旧是被动吃力地跟着教师牵引而进行学习。[1]

第二,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学习方法和技巧发展欠缺。由于传统初中数学课堂的固有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和“教案主义”价值观,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得不到培养,兴趣得不到开发,学习的主动意识淡薄。而学生实际情况是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基于简单的知识传递和言语教导并不能代替其自身经验积累、生活实践和认知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才是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最好效果。在学习方法和技巧发展上的不足,则是长期以来学生无法自主学习,厌学情绪滋生的更深层次原因。

第三,教师课堂创新能力不足,反思机制缺乏。初中数学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数学知识水平,要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课堂创新能力和反思精神。数学的学习需要教师经验的指导,而教师也应进行反思实践,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引领创新的主体地位,激发课堂的活力。

二、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常常埋怨学生不会举一反三,没有创新能力,这就值得教师反思,看自己用什么方法培养他们。在此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结论可以照抄,无法依赖老师,需要每个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提出挑战,如同游乐场的“蹦极”,这正是初中生追求的目标。[2]如果把研究性学习教学仅局限在教材的专门小节里,那么它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数学教师应提高对研究性学习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为一种全新的方式,研究性学习应渗透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盛行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是在教育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进而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情境教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既可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数学研究素养的形成。

三、引入情境教学法,增加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

在课堂上,教师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介绍数学学科的新进展,介绍数学在科学、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数学的美以及它与文学、诗歌、音乐、美术等的关系;用富有说服力的报告或研究讨论数学教育中的热点问题。[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史、数学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借以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点的本质。除此之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开展数学人文教育十分重要,例如在学习“推理与证明”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七桥问题、四色原理、费尔马定理等知识,引起学生对该知识的重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课程概率部分时,学生们很难区别开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仅仅从概念上来讲是很难听懂的。很多学生认为天气预报一般很准,想当然认为天气是必然事件。这就需要老师利用自己的人文知识来给学生讲解对天气的科学预测,让学生从本质上来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每天某一时刻的天气,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总结出观察结果,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相关概率论的知识。

四、采取评价教学法,改进教学中的不足

此处的评价教学法是指数学教师上完一次课之后,允许学生发表一些对本次课的个人看法和观点,教师予以收集并加以改进,以更加适应本班或本年级数学教学的模式。[4]评价教学法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参考标准,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初中数学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更加需要评价教学法,同一问题具有不同的解法,教师通过学生的反映情况,可以选择更适合初中生理解的解题方法,从而改进教学中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艳娟.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J]. 成功(教育). 2009(08)

[2] 叶立军,斯海霞.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