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范文1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探究式教学模式 应用

教学模式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但是很多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认识不深。笔者主要对其内涵及应用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的探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1.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定义

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时,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该教学模式的定义。“探究”在《辞海》中的释义为“探索和追究”。而教学模式,是指那些特定的系统性教学理论的应用化、程序化和操作化,其实质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那么何谓“探究式教学模式”呢?有学者把它定义为:“教师通过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氛围,主动积极地引起、帮助、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程序。”

1.2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结构或程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操作程序和评价五个方面。下面就来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1.2.1理论依据。

一般认为加涅是探究教学的早期拥护者,他认为学生在有能力进行探究之前,必须有一定的技能和能力为前提。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习理论,他融合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和杜威的经验课程两大课程的特色,提出“学科结构主义”或叫“发现学习”课程理论。

1.2.2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如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学环节的目标、具体教学行为的目标。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直接目标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他说:“我们也许可把培养成绩优异的人作为教育的最一般目标。”我们应该弄清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是指“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在布鲁纳的教学思想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中心概念,与这个中心概念相邻近的还包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直觉思维能力,以及内在动机,等等。也就是说他强调基础原理(非基本事实),强调探究欲望、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身实证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究的技巧。

1.2.3实现条件。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3.1要求课堂民主(内部动机),师生或学生之间要有互动和协作,学生的求知欲、信心要强。

1.2.3.2有结构地提供教材,特别是精选教材时教师要有针对性。

1.2.3.3重视思维过程及其问题,教师应重视引导并学会引导。

1.2.3.4运用发现技法(鼓励直觉),创造直觉。

1.2.4基本操作程序。

布鲁纳认为,发现“无论是由学生凭自己力量去干,还是由科学家开拓自己研究领域的逐渐扩大的边缘,它在本质上是这样一个问题,即用这样的方式重新整理或转换证据,以使一个人能够超越这样重新组织起来的证据而达到另外一些新的顿悟”,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己的“发现探究的过程”,于是他设计了“探究教学”的程序。

1.2.4.1提出问题。

教师选定一个或几个一般的原理,给学生一些感性材料,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进而提出弄不懂的问题或疑难。

1.2.4.2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境,情境中的问题既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又需经一番努力才能解决,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心向。

1.2.4.3提出假设。

利用所给定的材料,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直觉思维提出各种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可能性,罗列出解决问题时可能碰到的困难,等等。

1.2.4.4评价、验证,得出结论。

即对各种可能性运用分析思维进行反复的求证、讨论,寻求答案,根据学生的“自我发现”,提取出一般的原理或概念,把一般的原理或概念付诸实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5评价。

诚然,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探究式教学模式也不例外,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最大弱点就是相对费时,但是体育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只要我们能把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其它教学模式相结合,灵活运用,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就能凸显出来。

2.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教学案例设计(《篮球――区域联防》)

2.1.1提出问题。

笔者认为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问题可以由学生或由老师提出来,问题提出的时间最好是上次课或上几次课时,因为这样学生才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查阅资料,并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例如,《篮球――区域联防》一课,我们在上节课结束前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区域联防”?“区域联防”的优缺点是什么?实施区域联防时各队员的位置怎样?等等。总之,提出的问题要紧扣主题,难度适中。

2.1.2创设问题情景。

上课时先让学生讨论上述问题,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好位置分组进行教学比赛。或许他们毫无战术可言,但是他们会玩得很开心,很享受这个过程,在打比赛的过程中他们会体验到很多问题,这样就会创设出更多的问题情景,这就能为解决问题提供前提。

2.1.3提出假设。

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假设。例如此次课在提出假设时,我们不能把它理解成提出假说之类的,我们只能把提出假设,理解为假设出现的情景你怎么做。例如:联防时错位防守怎么防?怎么防有强力中锋的球队?等等。

2.1.4评价、验证,得出结论或汇报成果。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根据所设置的问题,确定好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此次课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防守战术有三种:“人盯人”、“区域联防”和“混合防守”,第二个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区域联防时各队员的站位,最后一个目标也是最难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教师的精心引导,进行区域联防时学生体会最深的就是要团队合作,这就给实现最后一个目标创造了条件。

2.2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2.2.1注意协调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的主动发现探究为主要特点,所以应以学生的主动探究思维为主,教师的引导辅助为辅。

2.2.2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率及容量。教师要允许学生在构建知识上存在的“时间差”和“路径差”,要充分肯定学生和调动学生。

2.2.3注意对后进生的照顾。探究教学既然把它的主要目标放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上面,因此,怎样使学生的思维从片面走向全面,从感性走向理性,这是探究教学的全部宗旨。当学生有困惑或错误时教师不应讥讽或批评,而要以平等的态度与之讨论,后进生的回答往往具有代表性,虽是片面观念,但提出来并给以重视,这对他们本人是一种鼓励,一方面可以提高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造成问题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2.2.4注意运用发现技法。探究教学既是一个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结构的过程,又是一个发现技法培养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发现技法的培养。发现技法基本上有归纳和演绎两种。其中包括:(1)渐次限定条件,缩小范围;(2)将复杂关系还原为简单关系,这是一种归纳的思维方式;(3)利用类推,由一事物比及另外一种事物;(4)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寻找共同的规律,这是一种演绎的思维过程。发现法还特别强调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把稍纵即逝的思想表达出来。这种思想火花往往是一种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否善于抓住任何一个思维的火花,寻求其内在的价值,这将是对运用发现教学法的教师的一种挑战。

2.2.5注意与其他教学模式的结合。探究式教学模式也有其缺陷,如对于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很不适应;学习的进度较慢,对于间接经验的学习效率不高,等等,所以要注意与其他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使用。

4.结语

4.1现代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所以在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时要注意目标统领原则,把各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4.2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前景广阔,应该加以重视。

4.3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协调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率及容量,注意对后进生的照顾和注意运用发现技法。

参考文献:

[1]王仲华.探究式教学在体育中的运用.湖北体育科技,2003,22,(8).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1).

[3][美]莫里斯・比格著.张敷荣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文化教育出版社,1983:320.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范文2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教育时间按工作者,运用一定的基础理论,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以求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过程。探究式教学,简单说来,就是指主要运动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探究式教学设计就是在对教学环境中的探究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探究式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规划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把一般教学设计原理运用到探究式教学中去的过程。

一、在电子电工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1999年中专实现全面并轨以来,中专学校学生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受大学扩招、高中扩招大气候的影响,中专学校生源紧缺,造成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实践证明,沿用接受式教学方式调动不起本身就厌学的学生学习积极性。2、当前有相当数量的中专生不遵守纪律,对学习的态度不认真。这就要求学习创造一种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不失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之一。

二、在电子电工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可行性

(一)课程内容的设置提供了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可行性

中专电子电工课程以无线电电子元器件为主线,主要介绍了三大部分电路:

第一部分为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以电阻、电容、电感为基本元器件,分别组成了RC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和晶振三种正弦波振荡电路。第二部分为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由整流、滤波、稳压三部分电路组成,其中整流电路是二极管的应用电路,滤波电路是电阻、电容、电感的应用电路,并联稳压电路是稳压二极管的应用电路。第三部分为放大电路。放大电路是电子电工课程的重点。它是三极管的应用电路。

(二)电子电工课时设置提供了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可行性

中专师生没有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采用探究式教学有宽松的教学环境,受客观因素限制较少。电子电工课时为每学期72节,课时较其他课程多,教学内容少,有利于实施探究式教学。

总结已有的探究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如图1的探究式教学基本模式。探究式教学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执行方案;交流探究结果,得出结论四个基本阶段。

(三)对中等卫生学校电子电工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范文3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学案;教学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政治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

一、理论依据

1.从教育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从心理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

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再适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二、转变观念

建构高效课堂模式的最大敌人是观念落后,应试教育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而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观念的转变,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1.精编学案,自主学习

“导学案”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导学案至少有这样几个部分:课前预习案、课上探究案和课后巩固案。

课前预习案主要涵盖了学习目标、教材助读或拓展延伸和我的疑问。“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教材助读”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在编制导学案时,可根据本课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环节以填空或小问题的形式呈现。“拓展延伸”则根据课程需要进行适当安排,既可以是课前相关材料的收集,也可以是一个小的自主探究题,抑或是可能涉及的已有知识的回顾。“我的疑问”是每课必有的环节,用于收集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遇到的问题,既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引导讲解,也有利于学生有重点地听课、消化、理解。

课上探究案主要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目标设计课上探究题。设计探究题时应注意四点:(1)选取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具有鲜活和生动的特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教学互动进一步深化。(2)问题设计要具有思想性、针对性,既启发学生思考,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3)安排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活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仅为搞形式无谓浪费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4)针对重难点、考点、易错易混点等精选习题并注重时事热点,这样既达到训练落实的效果,又贯彻了素质教育。

课后巩固案应对照学习目标给出相应的习题,题量不宜过多,作为当堂反馈。试题应能够引导学生通过习题重现本课基本知识,巩固重点知识。同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试题应有层次性。

2.合作探究,释难解惑

“合作探究”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1)在学生自学教材的过程中,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要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2)导学案中课上探究案所设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而解决,在学生相互辩驳解疑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教师在该过程巡视检查,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思维,找准问题所在。(3)各小组把本组达成的一致意见交流共享,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辩论。在交流结束后,教师要做准确、客观的鼓励性评价,并对出现的疑难、重难点精讲点拨,对知识、能力、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从而促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3.针对训练,总结反思

本环节让学生限时完成课后巩固案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完成后展示答案,小组成员互批,错误当堂反馈。教师对发现的问题针对讲评点拨,及时纠正提高课堂效率。在完成新授课之后,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感悟自己本堂课的收获。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范文4

1.1教学探究的目标不明确。有些老师为了过分追求探究二字,再加上其可能自身专业知识不是很充沛,导致对教学目标不能准确把握,变 成为了探究和探究的行为,授课没有重点,讲解知识少且浮夸,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对学生的知识把握起不到很好的引导作用。1.2对学生指导不够。政治课堂上,老师只注重自己讲解课程而忽略了对学生出现问题的解答,导致二者缺其一,未能够把探究式教学真正的与课堂知识掌握结合起来,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阻碍作用。

2、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讨

2.1理论基础。权变理论和系统性是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要求在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要结合环境的自变数和管理方法的因变数所产生的函数关系来确定改革的教学模式。2.2理论依据。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第一,关于人本质发展的学说;第二,社会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理论基础。2.3整合框架。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教学框架:一个中心,三大理念,多元化发展。一个中心就是一定要切实保证以创新为主要线索,是重中之重,目的是为了通过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三大理念其实就是个性化发展理念、设计理念、评价理念的形成,通过对其个性化发展的引导,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现象结合,通过自己脑中的融合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理念进行绘画;设计理念就是儿童不只要能够想象力丰富,同时动手能力也要增强,对自己想表达的事物能够通过自己的笔来描绘;评价理念就是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可以对所见事物等形成自己独有的见解,能够对事物做出自己的评价。多元化发展就是通过以上中心和理念的形成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自己将其想象和所表达的话语进行陈述,对其做出客观评价。通过以上三方面教材内容进行组合,时教学更贴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鼓励其个性化创新,促进了学生对政治学习培养的乐趣的形成,提高其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其政治学习的有效性。

3、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范文5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方式;特点;理论依据;原则;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04-03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生观,要求我们把学生看成是独特、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1]让学生“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就应该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本文试对此进行一些不成熟的探讨。

一、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其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体验性特征;以及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充分感知、感受、感悟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人和事,进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情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所采取的体验性的教学行为。体验式教学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情感感染性。情感是体验的核心;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主体总是从自己的命运与遭遇,从内心的全部情感积累和先在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揭示生命的意蕴;而体验的最后归结点也是情感,体验的结果常常是一种新的更深刻的把握了生命活动的情感的生成。体验的核心、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情感,这表明体验式教学具有情感感染性。从教学的“三维目标”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的教学目标,作为新课程理念体现者的体验式教学,必然高度关注情感目标的达成;从教学过程看,体验式教学的课堂不再是单纯知识传授的课堂,而是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情感体验和全面发展的课堂,可以说,情感感染性是教学过程的有力支撑,缺乏这种支撑,课堂就是孱弱的、不健康的、不健全的;从教学方式看,情感教学方法是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必定运用情感教学方法,来增强教学的情感感染性。可见,没有情感感染性特点,体验式教学是不可思议的。

第二,亲身体验性。主要是指学生本人的亲身经历,亲身体会,亲身感受,亲身感悟等。亲身体验性是体验式教学的根本特点。亲身体验强调的是:或者学生亲身经历某件事,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或者学生欣赏诗歌、歌曲、故事、画面等艺术作品,从而获得深刻的感想和体会;或者亲自参加课堂活动,从而获得一定的亲身感受、亲身感悟。正是亲身体验性,极大地激发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焕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调动了课堂的勃勃生机。

第三,主体参与性。体验是教学主体即学生的体验,主体体验的过程同时是主体参与的过程。没有主体的情感感受和情感投入,体验就无从谈起;没有主体的积极参与,体验就难以有效进行。可见,体验式教学具有主体参与性。要使体验式教学方式收到好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参与氛围,优化参与环境,提供参与条件,指导参与方法。

第四,动态生成性。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实际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体验越多,课堂生成的就越多,学生的体验越深刻,课堂的生成也就越有价值。学生在体验中如果没有任何生成,这不仅是难以想象的,而且也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个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生成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动态生成,学生的感受会更生动,感悟会更深刻,情感会更丰富,心灵会更纯洁,态度会更端正,生命会更精彩,价值观也会得到更大提升。

二、体验式教学实施的主要理论依据

其一,体验学习理论。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是当代杰出的体验学习专家,他概括出了体验学习的基本特征:“体验学习是作为一个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体验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体验学习是在辩证对立方式中解决冲突的过程;体验学习是一个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体验学习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2]库伯强调通过系统的情境设计,把学习者导入学习情境之中,让他们“身临其境”体验学习,比如用手触摸,用眼辨察,用耳倾听,用鼻嗅闻,用脑深思,产生更具体、更明确的感动和体悟。可见,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离不开体验学习理论的支撑。

其二,现代教学论。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这种教学论把教学的本质看成是人的存在形式和生活形式,以培养完满的人格为目标,建构人与世界的全面的、丰富的意义,引导人去体验生活,理解世界,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教学实践说侧重于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亲身参与,强调通过个人知识的获得,建构每个学生自己的意义世界,强调个人知识和经验获得过程中的体悟。现代教学论强调“体验生活”、“亲身参与”、“体悟”等,都为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三,现代学习观。现代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是一种创新性学习,与这一学习观相适应,现代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是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体验是影响人的认知活动、行为表现及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个性的基础,也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础。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的实质是,以改善学生自我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为核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见,现代教学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成功等因素,这也为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激感原则。所谓体验,主要就是指情感体验,教学如果不能激感,何来体验?可见,激感是体验式教学的根本原则。坚持激感原则,要求教师转变教师角色,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主动体验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境”激情,借“境”生情,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第二,主体参与原则。所谓体验,就是主体的体验,教学如果缺乏主体的参与,学生缺少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也就缺少体验的机会,何来丰富的体验?可见,主体参与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原则。坚持主体参与原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受,在活动中体验;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进行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参与学习、体验学习,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能力的提高,促进体验的获得,促进情感的升华。

第三,链接生活原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学死!先死与学死所造成的国是死国,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 [3]在这里,陶行知把生活教育提升到师生生存、学校和教育生存、国家和人类生存的高度来认识,足见生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生活的体验也一定是死体验,没有生活体验的教学是死教学,没有生活体验的课堂是死课堂。坚持链接生活原则,要求教师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时代,使课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气息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第四,重视过程原则。所谓教学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教学如果缺少应有的过程,就会使教学变成学生无需智慧努力、无需情感体验,只需听讲和记忆的活动,这就扼杀了学生的智慧,摧残了学生的个性,剥夺了学生的体验。可以说,没有过程的教学就是没有体验的教学。重视过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克服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状况,把教学过程变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开辟广阔空间,也才能为学生的体验感悟提供良好条件。

四、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其一,有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能。把学生的学习、发展潜能开发出来,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体验式教学正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发展潜能的教学方式。运用这一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二,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式教学重视能够唤起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关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刺激,关注学生的亲身感受、感悟、情绪和情感,重视开展有助于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各种活动,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生成、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因而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

其三,有助于提升文本的价值。所谓文本的价值,是指教材等文本所包含的知识价值、能力价值、思想情感价值等价值因素。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反复接触文本,全面感知文本内容,充分理解文本内涵,深刻分析文本价值,亲身体验文本的思想感情。这就能够把感悟文本的过程变成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变成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变成学生生活体验的过程、享受生命的过程、培育人文精神的过程,变成充实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丰富人生体验的过程,这就极大地提升了文本的价值。

其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现代教学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自发地实现的,而是专门设计和精心组织教学活动的结果。显然,教师专门设计和精心组织的体验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而体验式教学方式的运用,正是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体现。

五、实施体验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适用性问题。任何教学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不能片面夸大体验式教学的功能;任何教学方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体验式教学并不适用所有的教学内容,对于那些理论性比较强,头绪繁多的教学内容,则不太适合运用体验式教学。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该教学方式的适用性问题,注意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相互配合,合理运用。

第二,体验情境的创设问题。能否创设恰当的体验情境,是体验式教学方式能否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所谓恰当,是指教学情境要恰当结合教材内容、恰当结合学生实际、恰当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恰当解决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关系问题、解决教学情境与课堂活动的关系问题等。只有恰当创设体验情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体验情境的重要功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包括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第三,体验到位的问题。体验是否到位,是体验式教学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要做到体验到位,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就要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给学生充分体验的平台,让学生都有活动的条件,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体验的收获;就要重视对学生的有效评价,特别要注意对学生体验过程的评价,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第四,借助现代教学技术问题。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现代教学技术对于实施体验式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现代教学技术能够以其强大的信息容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够以其强大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以其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听觉效果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来触动学生的感受,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1.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范文6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职业教育;数学教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建立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探究式教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之后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建立并逐渐丰富了探究式教学理论。美国教育家兰・本达还以自然教学为基础创设了“探究――研讨”教学法。美国学者施瓦布明确指出,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即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培养个性。当前,改革数学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提高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的学习成绩很一般,其中一些可能还是被教师“遗忘”的学生,因此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而数学课程又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就使很多学生因缺乏信心而直接放弃数学学习。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开展数学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教师可以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创设具有直观性的情境,引发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可以创设具有悬念性的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可以通过网络或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另外,职业学校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意识到不但要“手巧”,还要“心灵”。这样,通过教师的努力,大多数学生都能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探究式教学中,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倾听,注意引导。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中学时受到教师的批评和指责比较多,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充分关注,很少有机会体验人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学业上的长期不得意容易造成学生降低自我效能感,缺乏自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数学基础很差,却对学习数学很感兴趣,只是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不要轻易去否定学生,而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多倾听,适当引导,不要发表太多的主观评价,以免让学生感觉到无所适从。

3.发扬民主,兼顾公平。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助、合作学习的关系。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师生共同探讨进而解决问题,而职业学校学生的表现欲大多较强,因此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当然,也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别,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合理搭配,使各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4.注重激励,加强引导。职业学校学生大多缺乏自信心,所以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多方位、科学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激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举一反三”“异想天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保持善意的语言、真实的感情、客观的说理、尊重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让自我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反思以及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5.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师要想发挥探究式教学法的良好作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因此,教师要及时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让他们因失去学习的信心而成为“等探者”或“观探者”。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其差异性表现在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而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性的教学就是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时不能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方式,而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