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筹资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直接筹资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直接筹资方式

直接筹资方式范文1

【关键词】筹资方式 筹资渠道 信贷支持

一、筹资含义

企业筹资就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及调整资本结构等活动的需要,通过筹资各种渠道和资本(资金)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的筹集企业所需资本的行为。对于企业而言,筹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可以采取各种的方式筹集资金,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各不同,所选择的筹资方式也有相应的差异,企业只有采取了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筹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才能够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9]。

二、筹资分类

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所采取的具体形式,体现着不同的经济关系(所有权关系和债权关系)。[10]筹资方式按不同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

企业通过内部积累、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的资金都属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或称为自有资金。企业采用自有资金筹资,财务风险较小,但付出的资金成本较高。

(1)权益资金筹资。第一类是吸收直接投资,即中小企业以协议合同等形式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其他企业、个人和外商等直接投入的资金。

第二类是发行股票筹资,股票筹资是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措权益性资本的一种筹资方式。股票持有者为公司的股东,股东可按公司章程,参加或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分享红利并依法承担责任。发行股票可以把社会上大量游资集中运用,并把一部分资金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资金,是中小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一种重要途径。

(2)债权资金筹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属于企业的负债或称借入资金。借入资金的出资人是企业的债权人,有权要求企业还本付息,企业这种借入资金的筹资方式,被称为债权性筹资。

第一类债权性筹资方式是银行借款。银行借款又有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之分,前者筹集的是短期债务资金,后者筹集的是长期债务资金。银行借款是企业获取资金来源的优良途径。

第二类债权资金筹资方式是发行债券。债券是筹资者为筹集资本而发行的,约期还本付息的具有借贷关系的有价证券。我国企业自1984年开始采取债券方式筹集资金,单位、个人均可购买,通常用于老企业追加经营资金。发行债券是企业筹集借入资金的重要方式。

第三类债权资金筹资方式是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开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60年代传到西欧、日本,以后在各国迅速发展。融资租赁是由租赁公司按承租单位要求出资购买设备,在较长的契约或合同期内提供给承租单位使用的信用业务。是以融通资金为主要目的租赁。

(二)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

按照是否通过金融机构,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直接筹资是指企业不经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与资本所有者协商融通资本的一种筹资活动。直接筹资的工具主要是股票、债券、商业票据。间接筹资是指企业借助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筹资。其主要形式为银行借款、融资租赁、非金融机构借款等间接筹资。

(三)内源筹资和外源筹资

按资金的取得方式不同,分为内源筹资和外源筹资。

内源筹资是指从企业内部所筹集的资本,是在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从企业角度分析,内源筹资来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利润扣除股利后的剩余部分,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中提取的折旧。由于折旧主要用于重置损耗的固定资产价值,因此,企业内容筹资的主要来源就是留存收益。以留存收益作为融资工具,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付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也不需要支付融资费用。

外源筹资是指从企业外部市场取得的闲置资金,使之转化成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包括发行股票、债券、银行借款、租赁、票据贴现等。其特点为高效、灵活和集中。

三、筹资原则

筹资的原则是指企业在筹资时所应遵循的规范和法则。筹资的动机与目的相连,筹资原则为动机与目的的结合提供联结点。遵循科学的融资原则可以降低筹资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营运效率,保持健全的财务状况。一般来说至少要掌握以下原则:稳定性原则,稳定性包括二重含义,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关系要相对稳定。企业独自筹资受到业务范围、自身信誉和金融市场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业务量的限制。如果资金需要量很大,单靠几个直接融资主体提供融资很难满足开展业务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发展间接融资。银行是间接融资的主要媒介,它把社会的闲散资金通过信用方式集中起来再为企业通过信用,就可以满足企业大规模融资的需要。因此,银行或金融机构就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对象和手段。由此可见,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长期稳定的信用关系,是节约融资成本、筹集大额资金的重要保证。

另外,筹资的期限应相对长一些,在安排使用时有较大的余地,这样可以防止万一因某个环节拖长周期而影响如期还款,使企业在银行失掉信誉。在商品经济和货币信用发达的国家,企业都很重视自己在金融界的声誉,一次失信,以后再借款就很难,或者借款成本就会很高。我国有些企业不太重视这个问题,甚至产生欠债有理、欠债出效益的想法。

参考文献:

直接筹资方式范文2

关键词:

什么是企业资本运营,其“魔力”何在?企业如何通过资本运营筹集资金?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具体提出了企业筹资的基本原则及筹资渠道、方式和资本结构的选择方法。

一、企业资本运营与筹资的关系

资本运营是指通过以货币化的资产为主要对象的购买、出售、转让、兼并、托管等活动,实现资源重新配置,从而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其中资本筹集是指企业从自身的生产经营现状和资本需求情况出发,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规划,确定投资资金的需要量和资金投放的时间结构,同时根据企业的融资市场确定筹资方式和渠道,测算筹资成本,衡量筹资风险。以确保企业在防范筹资风险的前提下,能多渠道,低成本,及时、适量地获得所需的资本,并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企业筹措资本并使资本具有相对稳定性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基础和前提。

二、资本运营筹资原则

    资本运营的目标在于资本的增值,而获取低成本的资本是实现企业增值的关键问题。因此,资本筹措应以低筹资成本为目标,最大限地实现资本的增值。为提高资本运营的效率与效益,筹资过程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量入而出,服务资本运营项目原则

正确的投资项目是决定企业资本运营的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制定筹资方案应考虑项目是否可行,认真做好盈利及资金收支预测分析,量入而出。

(二)成本与效益原则

将筹集的资金投入到资本营运中,不仅需要虑筹资成本,还要权衡资金投入收益。企业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三)收益与风险原则

    筹资是为了通过投资获得收益,而收益的获得具有不确定性,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此,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应遵循收益与风险原则,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正确评估项目的收益与风险,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实现预期收益。

三、资本运营筹资决策方法

筹资决策就是对资本筹措方式、时间结构进行综合分配,选择筹资成本和风险最低的过程。一般包括资本需要量的预测、资本筹措的渠道和方式、资本结构及资本成本的选择。

(一)合理确定资本需要量,科学安排资本筹措时间

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实现是以资本的正常周转为前提。因此,筹资决策的首要问题是根据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预测资本需要量以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的资本需求。

同时,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和时期的资本需要量不完全相同。为了保证正常周转的资本需求和扩大资本增值,不仅应对筹资数量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决策,而且应对资本的筹措时点进行合理的安排,尽可能在保证正常周转的前提下降低资本成本。

(二)合理组合筹资渠道与方式,降低资本成本

筹资渠道和方式均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来源的资本其取得的难易程度、资本成本和风险各不相同,因此,资本筹措应综合考虑各种筹资渠道和方式,选出最佳的资金来源结构。

1、资本筹措渠道的选择

    企业运营的资本从谁那里取得,是资本运营筹资过程的前提。一般来说,我国企业取得资本的渠道主要包括国家财政资金、企业自留资金、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和单位的资金、职工和社会个人资金、境外资金等六大类。筹资渠道的选择又是筹资决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选择筹资渠道时我们应综合下列几点进行分析:

  (1)对企业来说,资本的存量和流量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

  (2)各种渠道提供资本的使用期的长短。

资本筹措方式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直接筹资是企业获取所需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包括:直接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外发行普通股和留存利润转增股本等方式。间接融资包括:银行借款、发行企业债券、租赁等。

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渠道选择时,要认真分析各筹资方式的优缺点,并结合企业的经营方向,以长远战略性的发展规划为依据,注重单一融资和多种融资相结合,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进行筹集和管理。

  (三)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

在筹资决策中,各种资本来源占全部资本的比重对企业的筹资风险影响较大,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不同渠道以不同的方式筹集的资本,由于使用时间、筹资条件的限制,筹资的成本各不相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大小也不相同。一般来说,企业应根据资金的需要量设计和选择资本成本较低的筹资方式,组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促使企业经营和项目投资的正常运转。

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具体说来企业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注重综合资金成本和风险结合。企业资本运营的目标在于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这种增值来源于资本正常周转下利润的增加和积累。再根据公司财务现状、项目预算以及证券市场的未来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最终选择最合适的方案以构造合理的融资结构。

2、考虑资本市场状况和公司的经营现状。譬如市场交易投资清淡,尽管提高股权筹资比例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由于市场认购力不足,较高额度的股权筹资行为有可能以失败告终。因此,市场趋淡时上市公司不妨多发行一些利率合适的公司债或可转换债券。同样的,在选择债务筹资时,除了考虑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外,还应更多的考虑公司近几年的经营状况,尤其是在项目建设期内,是否有充足的现金流足以支付每年的利息,因现金流匮乏引致企业经营停顿直至破产是现代企业的悲剧。

参考文献:

[1]倪忠森,《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企业家天地》,2005年第10期。

直接筹资方式范文3

【关键词】筹资 企业 风险 防范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制也收到了改革,逐渐发展为以资本主营为基础的大型企业。那么以资本主营为基础的企业就需要率先进入到财务导向的企业管理层次,那么在这种体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的运行当中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企业更是受到了国内和国外市场的两方面的压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大部分上市公司或者企业为了达到迅速发展的目的,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实现筹资,例如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如果对筹资的风险没有防范意识,那么企业就有很大的几率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财务危机,严重的可能导致破产,所有有必要在源头控制筹资的风险,寻求控制和规避筹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以防范筹资风险的发生。

一、企业筹资风险的概述

对于筹资风险的这一概念,西方国家对此研究的比较早,多年来西方国家一直研究这一课题,同时也说明了筹资风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发达国家经过对筹资风险这一概念的研究和理解,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相比之下,我国对于筹资风险的研究比较落后,现阶段我国还是以学习国外的现金技术和理论来对我国企业进行筹资管理。当然,由于贸易市场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资金利润率以及借款利息率等,这样就使得企业难以对企业的筹资行为进行规划。在市场主导的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会随着国家政策和市场供求需要而改变,在新兴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竞争都是存在的。在市场经济瞬息变化这个大背景下,企业内部任何一个决策都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甚至存亡。这样便产生了筹资风险管理理念,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现今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二、筹资过程中面临不同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筹资一直存在问题,但始终没能从根本上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只是略微的改善企业筹资管理方式,改善筹资的途径。虽然贷款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国内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与实际可以获得的贷款金额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求资金进行贷款的户数与实际获得贷款的户数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企业主依靠两种方式筹资——内源筹资和外源筹资,我国企业根本无法依靠这两种筹资方式满足自身发展,所以无论是在筹资方式,还是筹资资金总量,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

(一)内源筹资的有限性。

内源筹资是企业通过不断的将内部的储蓄资金以及内部筹集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企业在刚刚发展的时候很难获得金融机构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无法筹集到大量资金用来投资。企业发展之初以内部家族管理方式进行发展,资金在分配过程中预留不足,无法预留出更多的资金给企业进行投资。企业也可以依靠内部员工进行筹集资金,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内部资金短缺的现状,但毕竟筹集的资金有限。

(二)外源筹资的困难性。

主要依靠吸收其他企业和经济主体闲置的资金,将其他企业可利用资金借用进行投资,这属于外源筹资。间接筹资和直接筹资属于外源筹资。企业外源筹资将会遇到的困难有:

1.缺乏直接筹资的途径

直接筹资是指金融部门为获取所需资金,而在资本市场上出售有价的证卷。因为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以及对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限制,很多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证卷市场进行筹资。我国的股票市场发育还没有完善,因此对企业的筹资也具有很高的要求,许多企业达不到直接上市融资的要求。另外,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民间借贷已经成为了筹资市场的主流,我国也公认了民间借贷的合法性,也对我国的企业筹资问题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随着民间借贷的逐渐盛行,借贷的利率也随之生长,这给一些中等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难度。

2.间接筹资存在困难

间接融资是指企业(资金需求者)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本的一种融资方式。在间接融资过程中,资金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分别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一笔笔独立的交易,具体的交易媒介包括货币、存款、银行汇票等。对于间接筹资,一是抵押难。大多数的企业可提供的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并且手续繁琐,收费昂贵,靠租赁取得的厂房、设备等,无法满足银行关于抵押贷款抵押物的要求。二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抵押担保依旧缺失。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给其他企业作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金融机构又不允许其作担保人;社会上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机构也很少。三是一些金融机构办事程序复杂繁琐等钱到手了,可能也已错过商机。

三、企业筹资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筹资规模要合理。

在一定时间里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筹资总额被称为筹资规模。筹资规模具有层次性,筹资规模与资产占用的对应性和时间性。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资金运转的时候,企业会优先考虑动用企业内部资金,只有在内部资金无法满足企业运作的时候,才会考虑企业的外部资金,以外部资金来保障投资的顺利进行;内部资金和外部资金性质的性质不同。筹资规模与资产占用的对应性是指: 企业的长期负责和股权资本等筹集方式筹集资金规模应该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稳定并且长期占用的资金相对应。

筹资规模是企业在特定时间内对外和对内筹资的总额。企业决策者可以依据筹资规模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确定企业今后筹资方式的主要依据。在企业资金结构中,负债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负责过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也会随之而大,企业发展过程中稍有不慎,将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创伤。因此合理的制定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并且企业各项资金所占比例随着企业的生产变化而变化,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处于动态管理模式下。

企业要将筹资的金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不能过多,也不能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要量。企业避免出现资金的闲置,避免企业因此增加债务负担,避免产生资金配置的风险。企业要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对投资规模进行确定,可以根据实际预算、线性回归和销售百分比等方法来进行规划。此外,企业筹资管理还需要企业确定一定时期所筹资的金额。

(二)正确选择筹资方式。

可以从筹集到的资金是否需要还付利息可以看出——股权筹资术语内源性筹资。企业有外部出资人和内部控股人,外部出资人不能直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企业出资人不仅对企业有实质控制,还对企业未来发展和重大决策具有表决权。债券筹资具有:安全性高、收益性大和流通性强等特点,普通的金融债券可以作为金融工具和筹资手段。可转换债券具不仅有股票的特性还有债券的特性,是在特定时间下,按照特定条件转换成普通股股票的一种特殊的企业债券。这种特殊的企业债券集股票和债券的优点于一体,不仅回避了股票和债券的缺点,还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有助于筹资。为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可以尽量的固定利率计算方式。股票偿还具有小风险性,股票筹资也不会发生本付息的问题。它的风险仅体现在使用收效的不确定性上。但股票筹资利息通过税后支付,资金成本会变高。

(三)选择适当的筹资时机。

企业筹资时机作为筹资机遇和环境,是指企业筹资的各种因素所促成的筹资机遇和筹资环境。它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可以认识、理解并遵循它,但不能左右它。企业应应发挥其本身具有的优势,利用和抓住筹资机会。只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才能使企业在筹资机会面前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投资收益高,筹资成本低的条件下,企业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这就需要企业可以抓住良好的投资机会。

企业在面对良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要准确的把握纳西投资成本相对低、投资效益高的时期进行筹资。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可以抓住筹资机会,有益于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大的利润。此外,企业选择筹资机会需要考虑以下状况:筹资时期是否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的周期相适应;是否与企业的股市行情相匹配;是否与企业未来资金流量适应。

(四)加强金融监控,加大了监管力度。

对金融企业实施财务、会计以及财政和国有资产的进行严格监督,这是对我国财政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责任和对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要求。应有专员依照法律履行财政金融管理职责,要确保财政规章、财政纪律可以顺利的执行和客观的落实。这也可以进一步促进财政改革和加强财政管理。在企业内部也要建立财务管理体系,一方面防范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内部控制机制,将财务监管和监督落实到实处。财务管理部门人员要发展新的管理模式,不能仅依靠传统的管理理念,要增加财政管理技能。可以从容面对不断变化的资金流动而不乱。健全财务管理方式,推进财政改革措施,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服务于企业,避免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确保财政规章制度可以认真被执行,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对内部财政运作实施严格监控。确保企业不会在本身管理方面出现财务危机。

除此之外,金融衍生业务也很重要,需要对其加以重视。企业应该了解并掌握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特性,制定专项的管理制度或手册,从而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交易的品种、业务的种类、损失的限额、业务的规模,应急处理预案等,加强管理制度,该制度必须含概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的各个环节,以确保按规章制度来操作。建立规范的授权制度也非常重要,明确授权的程序和授权的额度,如果有工作人员职责发生变化,应该及时重新授权或终止授权。

四、结论

对企业筹资风险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资金管理需要良好的资金来源和投资环境,否则将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资金对于企业来说就像人体流动的血液,只有通过不断的循环和吸收外界的营养才可以保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企业才能健康发展。企业自身也应从市场规律出发,认真处理财务方面出现的问题,保证外界营养来源的同时,保持自身可以吸收这些营养,并以生产和经营对企业进一步发展。如果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财务规划,则企业筹资风险将会出现不可预料的风险。这对企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企业要掌握筹资风险的防控,并对可能出现的筹资风险进行预案。在必要时刻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应对筹资风险能力和经验,实施特殊管理。使企业依靠筹资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时代.现代企业筹资风险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 2010,(03) .

[2]邹丽.论企业筹资和筹资方式[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12).

[3]陈勇.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06) .

[4]赵雅玲.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科技创业月刊,2010,(11).

[5]孔远英.关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几点建议[J].海峡科学. 2010,(03) .

[6]褚伟,张家仪.探析企业筹资活动中的风险管理[J].知识经济. 2010,(17).

直接筹资方式范文4

一.我国的融资环境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

企业制定筹资战略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宏观环境之下,制定时要考虑:1.政治法律环境。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日益活跃,我国的产业政策、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的日益完善,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保证,使我国企业的筹资区域进一步扩大,筹资数额逐年增加,方式也更加多样。2.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高速的发展势头,物价得到有效控制,这一切表明,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国内外大量的游资找到了出路。3.技术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动向等的总和。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科技开发力度的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有计划培养,都将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企业微观环境是指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和能力的因素,包括行业状况、竞争者状况、供应商状况及其他公众的状况,这是确定企业筹资方式的前提。一个良好的销售网络、及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等微观环境,将十分有利于企业筹资的顺利实现。此外,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条件也应该属于企业筹资的微观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政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研究开况等。就筹资而言,企业内部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才会吸引资金、技术进入企业,因此企业要得到实现企业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应扎扎实实的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赢得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任,他们才会将资金、技术交由企业使用和管理。

二.企业的筹资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下面对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别加以介绍:

(一).内源融资方式

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在这里,笔者认为相当一部分表外筹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筹资行为,利用表外筹资可以调整资金结构,开辟筹资渠道,掩盖投资规模,夸大投资收益率,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加大财务杠杆的作用等。比如,企业与客户签订一项产品的筹资协议,先将产品售给客户,然后再赊购回来,该项产品并未离开企业,但企业却通过这一协议得到了借款。因此,表外筹资可以创造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为经营者调整资金结构提供方便。鉴于表外筹资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太普遍,而其应用的前景又十分广泛,所以,笔者将在这里对表外融资作一较为详细的介绍

表外融资可分为直接表外筹资和间接表外筹资。直接表外筹资是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由于资产所有权未转入筹资企业表内,而其使用权却已转入,所以这种筹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资金结构。最为常见的筹资方式有租赁、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大多数租赁形式属于表外筹资,只有融资租赁属于表内筹资。经营租赁是出资方以自己经营的设备租给承租房使用,出租方收取租金,承租访由于租入设备扩大了自身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并没有反映在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承租方只为取得这种生产能力支付了一定的租金。当企业预计设备的额租赁期短于租入设备的经济寿命时,经营租赁可以节约企业开支,避免设备经济寿命在企业的空耗。此外,维修租赁、杠版权所有租赁和返回租赁也属于企业的表外筹资。资金。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关键。然而,在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取得必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这种不对称现象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股票融资来看,股权合约使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建立了委托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但这样做的成本很高,相比之下,债券合约是一种规定借款人必须定期向贷款人支付固定金额的契约性合约,不需要经常监督公司,从而监审成本很低的债务合约比股权合约更有吸引力。

从筹资者的角度看,债券筹资的发行成本要比股票筹资低,债券利息可从税前利润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还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盈余。债券融资不影响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券投资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力,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分配红利的权力,对于想控制股权,维持原有管理机构不变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目前,国债市场已得到很大的改进,国债的市场化发行,使得政府不必通过限制发行企业债券来保证国债的发行任务完成,客观上为企业的债券发行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国债利率成为市场的基准利率,这为确定企业债券发行利率提供了依据。由于现在的投资者更加理性,债券投资风险小,投资收益较稳定,吸引了大批注意安全性以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大批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如长虹公司、海尔公司、春兰公司等,销售额都在百亿元以上,且这些企业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可以大量发行债券,可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角,为企业债券发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2.间接融资方式

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社会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来看,银行存款较之股票和债券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来源也仍旧以银行为主,尤其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由于上市指标主要用于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基本上与上市无缘,就使得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值得注意的是随之近几年来大量的企业兼并、重组,从而导致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杠杆收购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在一般情况下,借入资金占收购资金总额的70%-80%,其余部分为自有资金,通过财务杠杆效应便可成功的收购企业或其部分股权。通过杠杆收购方式重新组建后的公司总负债率为85%以上,且负债中主要成分为银行的借贷资金。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日益朝着集约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生产的规模性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要条件之一。对企业而言,采用杠杆收购这种先进的融资策略,不仅能迅速的筹措到资金,而且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来的快、而且效率也高。

杠杆收购融资较之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而言,具有不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筹资企业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以获得较大金额的银行贷款以用于收购目标企业,即杠杆收购融资的财务杠杆比率非常高,十分适合资金不足又急于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进行融资;二是以杠杆融资方式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是迅速淘汰经营不良、效益低下的企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效益好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企业能壮大自身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三是对于银行而言,由于有拟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因而其贷款的安全性有较大的保障,银行乐意提供这种贷款;四是筹资企业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有时还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这种收益主要来源于所收购企业的资产增值,因为在收购活动中,为使交易成功,被收购企业资产的出售价格一般都低于资产的实际价值;五是杠杆收购由于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参股,因而可以充分调动参股者的积极性,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

杠杆收购融资,是一种十分灵活的融资方式,采用不同的操作技巧,可以设计不同的财务模式。常见的杠杆收购融资财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即筹资企业采用普通的杠杆收购方式,主要通过借款来筹集资金,已达到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筹资企业一般期望通过几年的投资,获得较高的年投资报酬率。

(2)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模式。既筹资企业评价自己的资本价值,分析负债能力,再采用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以购回部分本公司股份的一种财务模式。

(3)杠杆收购控股模式。即企业不是把自己当作杠杆收购的对象来考虑,而是以拥有多种资本构成的杠杆收购公司的身份出现。具体的做法为:先对公司有关部门和其子公司的资产价值及其负债能力进行评价,然后以杠杆收购方式筹资,所筹资金由母公司用于购回股份,收购企业和投资等,母公司仍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

企业以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完成收购活动后,需要按规模经济原则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以便尽快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企业运营期间,企业应尽量做到用所收购企业创造的收益偿还银行的杠杆贷款,偿还方式与偿还办法按贷款合同执行,同时还要做到有一定的盈利。

三.我国现状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及融资方式的选择。

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相对滞后等各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的亏损日益严重,从而导致了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的坏帐和呆帐的增加,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了,但是,银行却对公众承担着硬性的债务负担,这种债权和债务的明显不对称,一方面使得的银行为此承担了极大的利息成本,另一方面,也酝酿着极大的银行信用风险和经济的不稳定性。

为了改革这种局面,许多文献主张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可以有效的降低银行系统的风险,减少政府承担的责任。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股票市场的发展的确能分散风险,但这只是从经济个体的风险偏好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与我国融资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具有个体风险的含义,而后者要考虑的是一种系统性风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股票市场的的系统性风险尤为显著,这一点可以由近几年股票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得到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市场上的风险和银行体系的风险,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从股份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即股份制经济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分散了企业的风险;同时,也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变得格外重要了。所谓企业的治理结构,指得是能够使得未能在初始的企业合同中明确的一些经营管理决策,能够被作出的一种机制。

现代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采用以下形式:一是股东通过选举的董事会来监督经理;二是通过大股东来监督经理的行为;三是对经理形成的约束可能来自于公司经营效率低下时,股票市场的收购和接管。在实际中,上述的几种形式是混合在一起,同时发挥作用的。

我国大力发展股票市场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但是,在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完善的情况下,银行的作用仍是重要的。除非股票市场的价格能够准确的反映企业目前的价值和未来投资的信息,否则,通过股票市场来监督企业可能带来更多的信息干扰。例如,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的效率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可以人为的提高股票的价格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好处。

企业为了一定的项目融资,银行考虑的是该投资项目产生收益的可能性,而股东的股票所反映的,却是整个企业的价值,在银行受到严格的监管和激励约束下,银行不用借助于股票的价格,,只需加强对贷款的审核,就可以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和约束。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只要股票市场的价格能正确的反映企业的信息,他们也就不存在什么显著的区别,否则,就只有在资本使用上的效率差别了。有研究表明,我国的股票市场价格在反映企业的信息方面是比较脆弱,股票价格中包含更多的是投机性的因素,而另一方面,银行较之于过去,已经更为注重贷款的质量。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任何一种融资方式的积极作用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由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的不完善,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不确定性,使得处于不同经济信息环境下的企业应该适用于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于企业化程度较高,效益较好的企业而言,通过银行和股票市场来筹集资金这两种方式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而对于低效率的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改善其治理结构。就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情况而言,它对改善效率差的公司的治理结构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而且给股票市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太大。同时,考虑到市场经济建立的初期,由于获取信息的成本太高,发展一个多元化的融资结构,从而有助于一些社会知名度小,风险大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可以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融资问题。

间接表外筹资是用另一个企业的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最常见的间接表外筹资方式是母公司投资于子公司和附属公司,母公司将自己经营的元件、配件拨给一个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将生产出的元件、配件销售给母公司。附属公司和子公司实行负债经营,这里附属公司和子公司的负债实际上是母公司的负债。本应有母公司负债经营的部分由于母公司负债限度的制约,而转给了附属公司,使得各方的负债都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某公司自有资本1000万元,借款1000万元,该公司欲追加借款,但目前表内借款比例已达到最高限度,再以公司名义借款已不可能,于是该公司以500万元投资于新公司,新公司又以新公司的名义借款500万元,新公司实质上是母公司的一个配件车间。这样,该公司总体上实际的资产负债比率不再是50%,而是60%,两个公司实际资产总额为2500万元,有500万元是母公司投给子公司的,故两个公司公司共向外界借入1500万元,其中在母公司会计报表内只反映1000万元的负债,另外的500万元反映在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内,但这500万元却仍为母公司服务。现在,许多国家为了防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转移,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的半数以上,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为此,许多公司为了逃避合并报表的曝光,采取更加迂回的投资方法,使得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控股关系更加隐蔽。

除了上述的两种表外筹资外,还可以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帐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把表内筹资化为表外筹资。

(二).外源融资方式

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受不同筹资环境的影响,其选用的筹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如下图(略):

企业外源融资究竟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等的制约。从国际上看,英美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历来主要依靠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获取外部资金,70年代以前,通过企业债券和股票进行的直接融资约占企业外源融资总额的55%-60%;日本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则相反,企业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获取外部资金,1995年以前,日本企业的间接融资占外源融资的比重约为80%-85%。70年代以后,情况缓慢的发生了变化,英美企业增加了间接融资的比重,日本则增加了直接融资的比重。由此可见,如何搞清各种不同的外源融资方式的不同特点,从而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下面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逐一加以详细的介绍:

1.直接融资方式

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企业开始利用直接融资获取所需要的资金,直接融资将成为企业获取所需要的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1).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不断弱和困难的财政状况,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2).由于银行对信贷资金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使银行不良债务急剧增加,银行自由资金比率太低,这预示着我国经济生活中潜伏着可能的信用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危机;(3).企业本身高负债,留利甚微,自注资金的能力较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不通过银行这一中介机构而从货币所有者手中直接融资,已成为一种通常的做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我国直接融资的比例较低,同时也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向个人倾斜,个人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遇此相对应,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个人持有金融资产的增加和居民投资意识的趋强,对资本的保值、增值的要求增大,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债和股票等许多新的投资渠道。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无疑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应该看到,由于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无须还本付息投资者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必然要求较高的收益率,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直接筹资方式范文5

(一)中小企业的自筹资金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资自筹资金的方式来增加金存储量,自筹资金在中小企业筹资途径中占有一定优势,即筹资成本低,因此,自筹资金成为了中小企业筹资的一种主要方式。当中小企业需要数目更大的资金额度时,为规避企业筹资中的经济风险,建议根据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环境选择其他适宜的筹资途径。

(二)中小企业的直接筹资

中小企业直接的筹资方式主要包括股票筹资和债券筹资,就股票筹资来说,只有上市公司才可以发行股票,然而在中国的中小企业行列中,能够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少之又少,致使中小企业将股票筹资的筹资目光投向债券筹资的筹资途径,我国债券发行的管理流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规模控制”,二是“集中管理”,三是“分级审批”,由此看来,中小企业的直接筹资受到了企业规模和企业效益以及外界条件限制,将我国大多中小企业阻隔在债券发行的门槛之外,由此可见,股票筹资和债券筹资目前还不适合我国大多中小企业采用。

(三)中小企业的间接筹资

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筹资途径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我国多数中小企业都会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间接筹资,以此解决中企业流动资金的短缺问题,据2014年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其中向银行记性贷款的中小企业占总数的55%以上。

(四)国家政府对中小企业筹资的扶持

我国中小企业较其他颇具规模的大型企业来说,更加容易受到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再加之中小企业不具备雄厚的行业竞争力,企业素质水平较低,因此,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能够有效成为中小企业的保护屏障,政府提出的有关于帮扶中小企业资金运转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目前由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给予中小企业财政补贴以及降低中小企业税率的优惠政策。

二、中小企业筹资的现存问题

(一)中小企业筹资意识淡薄

部分中小企业筹资意识淡薄是由于企业领导阶层思想保守、心态消极造成的,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者缺乏冒险精神,从而错失企业筹资的绝佳时机,加剧了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局面。2014年年末,国家相关经济部门将广东、福建、上海、山东等地区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区域,向四个省市的中小企业发放了近3000份调查问卷,就中小企业筹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最终的问卷回收率仅为百分之三十,问卷回收率偏低的主要原因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商业保密意识,我国中小企业尚未认识到筹资调查对企业发展状况的分析作用和导向作用。

(二)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较差

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较差是中小企业筹资困难的深层原因,有科学调查研究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数量已达到中小企业总量的半数以上。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层面,一是企业生产资本不足,中小企业物资不足和资金匮乏是阻滞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因;二是中小企业的人员管理机制不完善,致使企业员工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速率;三是中小企业的营销机制不健全,单一的销售渠道导致企业生产产品的大量囤积,致使企业流动资金日益短缺,形成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恶性循环;四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财务问题会进一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

(三)市场金融体系改革滞后金融体系改革

滞后和金融体系不健全是影响中小企业筹资的关键性外在因素之一,就股票筹资来说,只有上市公司才可以发行股票,然而在中国的中小企业行列中,能够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少之又少,而债券筹资的筹资途径,又受到中小企业的规模、企业效益以及外界条件限制,将中小企业阻隔在债券发行的门槛之外,由此可见,滞后的金融改革和不健全的金融体系阻碍了中小企业的筹资。

(四)中小企业筹资中缺乏

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筹资现实意义的认知还不到位,支持力度尚且不够,中小企业的筹资作用还没有在国家政府层面得到高度重视,致使间接筹资渠道还不够畅通。政府相关部门忽视了中小企业筹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认清中小企业对缓解地方就业压力的现实作用,由此可见,政府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筹资工作的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战略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的筹资意识

如果想要加强中小企业的筹资意识,就必须在市场竞争机制中锻炼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胆识,并要求中小企业管理者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企业筹资问题,使其深切感受到企业筹资的积极意义和广泛影响。开放的思想和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中小企业牢牢把握住筹资的最佳机遇,进而改善中小企业的筹资现状。

(二)推进中小企业的经营改革

推进中小企业的经营改革,必须实现中小企业发展的因地制宜,寻找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调节中小企业的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新形势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新型产业。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一是多方位、多领域地拓宽中小企业的筹资渠道,加强中小企业的资本建设;二是完善中小企业的人员管理机制,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三是健全中小企业的营销机制,扩大企业的销售渠道;四是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优化企业的筹资结构。

(三)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

必须紧紧围绕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在技术和工具上、制度和观念上,逐步形成既有利于中小企业筹资的金融体系管理方式,又有利于我中小企业文化展示的现代渠道。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不仅要放低对中小企业筹资的门槛,还要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信用机构,切实解决贷款无担保的问题;同时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和科技提供贷款,建立金融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筹资的大力支持

政府部门要为中小企业筹资提供大力的支持,旨在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筹资环境。政府部门相继推出了《公司法》、《企业合伙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筹资提供了相关专业性方案,主要内容为中小企业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改造中小企业的技术项目、保护中小企业的环境项目、担保中小企业的项目贷款等。其次,地方财政部门可以因地制宜,将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落到实处,并不断探索出其他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下,改善中小企业的筹资现状,切实促进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

四、结语

直接筹资方式范文6

关键词 资金成本 股权筹资 债务筹资 企业债券筹资

采用股权筹资方式究竟是否合理,其资金成本如何,是否有利于企业长远和宏观状况,都是值得探讨的。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发达,市场监管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过分倚重股权筹资并非好事,股权筹资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确保其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不利,最突出的现象是,在我国上市公司筹资资金的配置效率方面,股权筹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一些上市公司将股权筹资募集的资金用于无效率的企业规模扩张,偿还债务,存放在机构以获取利息收入,甚至将资金用于盲目投资。这些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筹资资金的运用方面尤为显著,在配股后几个月内更改配股资金用途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针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本文将从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角度出发,探讨上市公司采用何种筹资方式最为恰当。本文探讨的上市公司满足下列条件:其规模一般较大、信用状况良好,具备使用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相应条件,同时假设该公司处于盈利状态,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正面作用。

1 资金成本的重要性

所谓资金成本就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成本。每一个资本都有其特定的资金成本。例如,利用债券筹资必须支付相应的利息,利息支付可以是固定利率的,也可以是变动利率的。股票筹资必须支付相关股利,且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的资本收益预期会随着股票的市场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资金成本在企业中是关系到企业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的重要问题。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作用表现为:资金成本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重要因素;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的主要依据;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标准;资金成本是确定最优资金结构的主要参考。

资金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表现为:资金成本可作为项目投资的折现率;资金成本是投资项目的基准收益率。与此同时,资金成本是评定企业经营成果的依据,凡是企业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这个水平的,则应认为是经营不利,这也是向企业经营者发出了信号,企业必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 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比较

2.1 股权筹资

2.1.1 普通股资金成本

普通股资金成本率=预计下一年股利/(股票发行总额-发行费)+预计股利的年增长率

从资金成本角度考虑,发行普通股的资金成本较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投资者购买普通股股票既没有取得固定收益的保证,也不能抽回投资,所以普通股股东的风险最高,当然也相应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报酬,即股利。由于投资者要求较高的投资报酬,即预计下一年股利较高,导致普通股资金成本上升;二是普通股发行成本较高。观察普通股资金成本公式不难发现发行费较高,导致分母较小,从而使整个分式比值较大,即普通股资金成本率较高。

2.1.2 优先股筹资资金成本分析

优先股资金成本率=优先股票面总额×年利息率/(优先股票面总额-发行费)×100%

从资金成本角度考虑,发行优先股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发行优先股筹资的资金成本一般虽低于发行普通股股票筹资的资金成本,但高于发行企业债券或取得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低于普通股的筹资成本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优先股股东按照股票面值和固定的股利率取得股利,风险较普通股股东小,所以其投资报酬也较普通股低,使得优先股的筹资成本低于发行普通股筹资成本;二是优先股的股利支付是确定的,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高于优先股股利率时,发行优先股筹资就可以提高普通股股本收益率,普通股股东可获得财务杠杆的好处,增加每股税后盈余。

发行优先股筹资的资金成本高于发行企业债券或取得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是由于:一是发行优先股筹资费用较发行企业债券筹资或取得银行借款的筹资费用要高一些;二是主要是由于优先股的股利是在所得税后利润中支付的,而债券利息或借款利息都是在所得税前利润中支付的。这是发行股票筹资相对于债务筹资方式最不利的地方;三是优先股股东的求偿权在债券持有人之后,导致优先股股东的风险大于债券持有人的风险,这使得优先股的股利率一般要大于债券的利息率。

2.2 债务筹资

2.2.1 企业债券筹资资金成本分析

企业债券资金成本率=债券年利息×(1-所得税率)/(债券面值-发行费)×100%

发行企业债券的筹资成本较低。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企业债券利息在所得税前利润中开支的,属于免税费用,这样可使发行债券筹资的实际成本降低,而发行股票筹资向股东支付的利息,属于利润分配的,是在所得税后的利润中支付的,属于非免税费用。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者的双重课税的问题。故发行企业债券筹集的资金成本较主权资本筹集方式的资金成本低;二是发行债券筹资也可使股东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当公司赢利时,可以增加每股税后赢余。这点与发行优先股筹资和借款筹资是一致的;三是债权人的求偿权先于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使债权人风险相对于股东风险较小,从而导致其资金报酬率较低,即对于筹资者而言,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较低。

2.2.2 借款筹资资金成本分析

借款资金成本率=利息×(1-所得税率)/(筹资总额-筹资费)×100%

借款筹资资金成本也较低。原因有:借款属于直接筹资,筹资费用较少;借款利息在税前开支,属于免税支出;借款筹资可使股东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债权人风险较小,使筹资者的资金成本较低。

2.2.3 融资租赁资金成本分析

融资租赁资金成本无特定计算公式,因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总的来说,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筹资,其资金成本较高。出租人是通过租金获取报酬的。因此,租金总额比租赁物价值要高,而且一般来说,融资租赁的利率较债券或借款的利率都要高很多。所以,融资租赁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但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筹资,承租企业可以享受较多的税收优惠。根据我国现行财务制度和制度的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视同自有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内计提折旧。而折旧费是可以在成本中列支的,故而可以省税。但总的来说,融资租赁成本较债券或借款的利率都要高很多。因此,在下文讨论何种债务筹资方式资金成本较低时不再讨论融资租赁方式筹资的筹资成本。

2.3 小结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有着较大的规模,恰当的资产负债率,信用状况良好,具备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的相应条件。同时,公司处于赢利状态,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赢余。当然,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其他诸多因素,诸如筹资风险、借款限制性条款和股东控制权的因素。但作为“理性人”,其筹资方式的选择最根本的依据是筹资成本的比较。故从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出发,上市公司更适合用债务筹资方式募集资金。

3 债务筹资方式选择

3.1 企业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

企业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是企业采取债务筹资方式发生的利息成本和发行费用。企业债券筹资成本主要包括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息以及相关费用,主要有承销费、公告费、印刷费、评审费、咨询费、资产评估费、债券托管费等相关费用。在不考虑债券折价和溢价发行,利息偿还方式的情况下,企业债券筹资成本率为(用kb表示):

kb=(i×R)(1-T)/(R-B)

其中,i为债券票面利率,R为债券发行额,B为债券发行费用,T为所得税率。

银行借款的筹资成本比较简单,主要是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和借款的手续费。同样在不考虑银行借款利息偿还方式,回存条款的情况下,银行借款的筹资成本率为(用kc表示):

kc=(i×R)(1-T)/(R-b)

其中,i为借款利率,R为筹资额,b为银行借款手续费,T为所得税率。

3.2 债券筹资和银行借款筹资的资金成本比较

上市公司符合学上“理性人”假设,其必定选择相对资金成本较低的筹资方式,本文现比较企业债券筹资和银行借款筹资的资金成本,从而上市公司采用何种债务筹资方式更为恰当。

kb=(i×R)(1-T)/(R-B),其中的R,i为债券发行额和债券票面利率,B为债券发行费用,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可视为固定费用“C”,一般与发行额大小无关,包括印刷费、公告费、评审费、法律咨询费、资产评估费等费用。另一部分是变动费用“V”,主要是承销费,其一般随发行量变化且提取比例随发行量变化逐渐趋小,用α表示(0

kb=(i×R)(1-T)/(R-C-αR)=i(1-T)/(1-α-C/R)

(1)

同时,银行借款的筹资成本为:

kc=(i×R)(1-T)/(R-b)=i(1-T)/(1-b/R)(2)

将(1)式除以(2)式得:

kb/kc=(1-b/R)/(1-α-C/R)(3)

通常情况下,银行手续费较低,即b趋向于0。则(3)式改写为:

kb/kc=1/(1-α-C/R)(4)

上式中,C为固定费用,一般为常量,而α值随R值的增大而减小,故R值越大,α值越小,C/R越小,分母值越大,而kb/kc就越小,即债券筹资相对于银行借款筹资而言资金成本变小。筹资额越大,即筹资规模越大,债券筹资的资金成本也低,即产生了较大的规模效应。也就是说,随着筹资规模的扩大,债券筹资出现规模效应,且筹资规模越大,规模效应越强,与银行借款相比,其具有明显的规模成本效应。

大量实证分析亦表明,企业筹资规模及企业的大小与债券筹资比重呈正相关,而与银行借款负相关。大型企业基于规模经济考虑选择债券筹资,而小企业因为债券市场高昂的发行费用而只能寻求银行借款。

3.3 小结

筹资规模是比较企业债券和银行借款筹资资金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企业债务筹资方式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表明,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在1亿以上时,其规模效应就能显示出来,也就是说小企业及发行规模较小的企业利用债券筹资的资金成本是比较高的,更适合于选择银行借款筹资。而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最终取决于企业本身规模的大小,故企业规模是决定债务筹资方式的最终决定因素。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规模较大,在债券市场上一般发行规模也较大,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上市公司更适合利用债券方式筹资。

4 结论

通过比较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不难发现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假定其具备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的相应条件,且处于赢利状态,同时不考虑资产负债率等限制性因素),利用债务筹资比利用股权筹资更节约资金成本。原因有:因为债务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中支付,存在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债务筹资在企业处于赢利状态时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赢余;由于债权人的求偿权先于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债权人风险较小,导致其资金报酬率较低,即对于筹资者而言,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较低。

因此,上市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资金成本的角度考虑,应使用债务筹资方式募集资本。

参考

1 潘敏.融资方式、契约与公司治理机制[J].经济评论,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