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的训练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思维的训练方法

数学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1

1.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提倡教学活动都要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小学基础阶段的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其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地、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广大教师的心中,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了跟随教师的思维,他们成了学习的机器,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创造性。这种习惯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素质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并尊重和关心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教师要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为思维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1)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其它解法,并对比哪一种最优,怎样分析的,有没有不足之处,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3)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的巩固、加深。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之后的练习应进一步加深、拓展、发散。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就学会了思考,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更需要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等等。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将现实问题理论化,通过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其前提和基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实践,探索多种解题思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让他们通过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有能力通过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进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说,数学教师应当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另外,要想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问题和悬念,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创新。

数学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2

摘 要:本文先简要阐述逆向思维的基本概念,然后着重介绍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关于逆向思维的训练与应用。

关键词:逆向思维;艺术设计教学;思维训练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行业的步伐与效率也在不断加快,各大高校也开设了艺术设计课程。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培养,因为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设计人才,才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逆向思维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具有提升艺术设计创作水平的实用价值,在艺术设计的训练与应用上都有重要作用。

1.逆向思维的基本概念

1.1 逆向思维的内涵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具体而言就是改变人类常规的思维方式,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1]。逆向思维表现的事物发展往往与正常事物发展对立统一,这种思维方式让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反面去深入探索,从而树立新的思维与新的思想,创造新的事物形象。这种思维方式正是利用了大多数人常规思维方式的缺陷。

1.2 逆向思维的基本原则

逆向思维包含四种原则:专业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导向性原则。专业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创新逆向思维方法时一定要积淀一定的专业知识,设计人员只有充分掌握设计专业的相关理论,才能把握好逆向思维的方向与尺度,进而形成有创造力的艺术作品;目的性原则指的是进行逆向思维时一定要明确设计的目的,逆向思维也要有一个具体的指向,不能偏离,这也是设计策划与进行创意设计的重要环节,明确了逆向思维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创作与想象;适用性原则指的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从对象的不同属性出发,进行合理的创作,因此在进行相应的创作前,设计人员一定要深入剖析设计对象的各种属性,了解产品的使用群体;导向性原则指的是在进行设计创作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为了达到创意的个性效果以及视觉效果而摒弃正确的情感或者价值导向。

1.3 逆向思维的特点

逆向思维具有普遍性,在设计过程中的普遍性指的是可以在作品的结构与位置上进行上下或者左右互换,或者进行高低对立位的转换[2]。

逆向思维具有批判性,在艺术创作中,当所有人都以赞扬的态度去表现事件时,逆向思维者往往会以批判的心态去看待事件,这是对人们习惯性、常识性以及传统性的批判。

逆向思维具有独特性,常规思维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很多人都能想到的,而逆向思维则能够打破这种僵化的局面,往往能让人耳目一新。

2.艺术设计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

2.1 创新意识的培养

进行艺术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要求学生深入研究创造主题,找出对象的不同属性,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使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另外,在进行设计创作活动中,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并提倡学生进行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与新方式。创新意识的培养往往是基于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量,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在平常上课时应积极鼓励并督促学生多读书,多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2.2 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与实践

为了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打破常规思维,创新教学理念,摒弃以往固化的教学方式,尝试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进行创作。具体的实践中,鼓励学生将生活引入到创作中,联系实际,将逆向思维运用到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对比用逆向思维创作出的作品与常规思维创作作品的差异,通过找出常规设计的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2.3 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氛围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应做好教学环节、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上的转变,通过搭建创新型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逆向思维的训练中。运用逆向思维教学方法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作业,让学生自动组队,推举组长,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创作,由学生自己宣讲成果,创作互动交流的课堂学习氛围。

2.4 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

逆向思维训练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从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初步训练时,教师可以借助词汇来训练学生,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理解,对比两种方式的不同,在初步训练有一定的成效后,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进行不断的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结构,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在思考问题时也能从正反两方面考虑,这样使学生处理问题是更加全面,也让学生设计出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达到出其不意与吸引注意力的功效。

3.逆向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3.1 “错觉”逆向思维的案例

逆向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其中“错觉”就是很多艺术家设计时常用的技巧,这种方法就是借助了逆向思维。如图1,是非常著名的鲁宾杯,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杯子,而将背景调换,我们能看到两张相对的脸,这个由格式塔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设计的图形被人们广为流传。

3.2 “解构重组”中的逆向思维案例

解构重组与事物固有的图形有一定的差异,学生们可以将非常规的图形重新结合起来,打破图形原有的局限,设计出全新的作品,使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通过逆向思维的创作,让学生的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3]。比如在际的课程讲解中,在选择“保护自然动物”为主题的创作中,学生可以用各种贴近主题的事物进行重组在一起,如在实际的设计教学中,有学生就设计了一个画面下放是动物牛与鹰的头像,而画面的上面则是人的手臂以及捕杀动物的工具,该图片表示的意义是提醒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吸引了其它同学的注意力。

4.结语

随着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上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作为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组成之一,是学生创造力的的核心体现,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逆向思维方法的训练,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向东.职业学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与训练[J/OL].科技与企业,2013(17).

数学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3

关键词: 高师数学 审题 训练方法

数学教学讲究的是方式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是死记硬背或是照搬照套,所以在高师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解题策略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高师数学审题训练方式加以分析。

1.探究高师数学审题训练方法的重要意义

审题对于一道题目的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师教师要将探索和完善审题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目标开展教学工作。

2.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存在的审题问题分析

2.1欠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在审题过程中,基础知识是最重要的工具,很多同学在审题中不能理解题目所包含的意思,不仅是因为粗心或是理解不到位,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对题意无法理解。所以,在缺乏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学生解题很多时候都是依赖感觉,将现有问题向自己所熟知的知识点上靠,理解不透彻,知识点使用混乱,都会严重影响解题质量及正确性。

2.2缺乏良好的学习和审题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没有对题意进行深入挖掘的意识,这主要还是与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有关。有些学生上课只是听老师讲课,很少做笔记,课后对于难点及错题也不加以整理,没有完整的学习理念,所以才会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不能理解和把握题设中所给定的条件。

3.培养高师学生数学审题训练技巧的方法

3.1培养学生审题的全面、系统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的习惯和能力,从而能够更深入地审题,特别是图形题,要抓住图形中所隐含的条件,分析其主要特征,并结合给出的相关式子作出合理推断。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在审题时要仔细观察,在做题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并在答题之后认真检查和反思,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多层次观察,发展其多角度观察的能力,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以下就解题方法进行举例,强调观察法的重要性。

例题1:已知x,y为实数,且x■-2xy+2y■-2=0,求x+y的取值范围。这道题目看似简单,却容易发生错误,所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审题,寻找解题途径。

观察第一角度:把上述式子看做是关于y的二次方程,也就是将x作为参数,从而可以把上述式子加以变形,得出以下式子:2y■-(2x)y+(x■-2)=0,然后根据判断式得出,也就是=(2x)2-4×2(x■-2)≥0;

观察第二角度:把上述式子看做是关于x的二次方程,也就是将x作为参数,从而可以把上述式子加以变形,得出以下式子:x■-(2y)x+(2y■-2)=0,同理,可以根据判断式得出,也就是=(2y)■-4(2y■-2)≥0;

观察第三角度:对上述得出的两个式子加以整合,首先是将原式进行变形得出(x-y)■+y■=2,然后根据上述两式整合得出的区间,得出最后的结果,即y■≤2且(x-y)■≤2。

从上述题目的解题思路可以看出,观察角度的多层次转换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固执地死守一个角度,则很难利用较简单的方式得出答案,所以审题是一个有目的的过程,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发现规律,才能有所收获。

3.2运用表格等形式,提高审题效率

数学中有很多题目中会包含许多条件,而且这些条件有很细,不仔细审题很难发现,而且很容易出现观察后面条件时已经忘记了前面的条件,这样很难高效地解决问题。所以,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整理题干中的条件,理清思路,从而提高审题效率。以下就该种审题思路举例说明,强调表格形式的高效性。

例题2:某地现有耕地25000公顷,规划20年后粮食单产比现在增加21.5%,人均粮食占有量比现在提高12%。如果人口年增长率为1.2%,那么耕地平均每年至多只能减少多少公顷(精确到1公顷)?

从题目中可以看到,条件涉及的内容较多,有耕地数量、粮食产量、人口数量等,这些数量之间有存在复杂的关系,所以用列表的方式将其一一列举,则可以较简单地理清个中关系,发现各类数量之间显性和隐性的关系,从而有利于理清解题思路,为接下来的解题过程打好基础。表格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对题中的条件做到一目了然,且不会有所遗漏,是较优秀的解题方法。

3.3对学生解题过程进行精确的掌控

有些高师学生时常反映数学作业做都做不完,其实并不是数学作业的量多,而是很多同学不会做,在一道数学题上花费很多时间,这主要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是解题过程难以掌控。所以,这就要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了。教师在学生遇到解题困难时,可以适当给予条件提醒,比如学生没有发现的隐含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其发现,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或是完整的解题思路教给学生,而是要学生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再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其审题能力及反思能力,做到举一反三。

3.4挑、放、收――审题训练三字诀

上述讲到了几项审题的方法,最后就审题训练的三字诀加以简单介绍。审题三字诀即“挑、放、收”,其中,挑是指挑选题目和挑选时间,教师需要花费较多时间选择题目,审题训练还是需要一定的量的积累,所以,题目不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都要有一定的要求;其次,放是指教师要懂得适时放手,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其自主学习,自我审题,从而发现问题,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最后,收是指要经常反思和回顾,所谓“温故而知新”,教师对审题过程的反思教学十分重要,以反思的形式发现规律,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4.结语

高师数学的审题在其整个解题过程中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势在必行。教师要不断挖掘可行的审题方法及审题技巧,紧抓“挑、放、收”审题训练三字诀,努力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其作业质量和速度,最终实现提高其解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小芬.高中数学审题训练方法探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5,05:101-103.

数学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4

关键词:多元计算;对症下药;优化训练;训练质量;提高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教学没有语文教学的优美与诗情画意,没有音乐课的美妙音符,没有美术课的绚丽的色彩,没有科学课中的动手活动……怎样让数学课中的计算教学不那么枯燥呢?尤其是从事低年级的计算教学就要更费一番脑筋了。下面就计算教学谈一下我的做法与体会。

一、培养口算能力,注重训练质量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

1.分散集中结合练。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如果长期用一种方式去练习学生要产生厌倦赶。

二、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1.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改错。设计灵活多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改错。且利用多样的练习形式吸引住学生,保证教学效果。一年级学生对水果、糕点比较感兴趣。对公园、动物园等一类情景十分有了解。对闯关、帮助别人等游戏十分愿意参与。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2.集体讨论,师生交叉反馈。学生独立练习后,就组织学生集体或分组讨论改错题的“症状”,相当于“会诊”。找准错误,分清原因,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叉反馈作用。

3.引以为戒,总结防错措施。“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还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预防再出同类错误的方法,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综合练习,检查改错效果。有针对性地把与改错的练习题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作一次火力侦察,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改错题型上的练习对学生的要求应是一个有坡度的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总结出预防同类错误的方法。练习形式的设计也应围绕这一系列要求安排得有坡度。可做单项练习,如判断题、找出各题错误处、改错题等练习;也可以做综合练习;可以把各类错题印在作业纸上,课上发给学生改,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错题本,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重新分析订正;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人轮流当“小医生”,给别的同学作业中的错题进行“诊断”、改错等。安排“改错课”的好处是:可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错误订正,更有利于他们克服思维障碍。同时,改错训练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克服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此种练习重在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三、强化训练意识,优化训练方法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计算部分的复习应以训练为主,在练中悟理,在练中提高。要认真组织练习内容,明确目标导向,进行正确的认知操作和及时的信息反馈。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引导要新,思路要清,方法要活,训练要实,让学生在动态思维训练中拓展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四、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益

数学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5

关键词:机械图样识读 空间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003-01

《机械图样识读》是我院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研究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学习这门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学员建立空间思维模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学员通过看图能够想象出物体的空间结构。积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机械图样识读》这门课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笔者结合我院学员认知特点和机械图样识图课程结构特点总结摸索出一套空间思维能力训练方法,下面我就详细介绍《机械图样识读》课程机构特点以及各阶段适合采用的训练方法。

一、《机械图样识读》课程结构划分

《机械图样识读》课程总共由九章组成:第一章为抄画平面图样;第二章点、线、面的投影及三视图的形成;第三章为识读基本体和截断体视图;第四章为识读组合体三视图;第五章为识读视图和剖视图;第六章为识读轴套类零件图;第七章为识读叉架、盘盖类零件图;第八章为识读箱壳类零件图;第九章为识读装配图。依照《机械图样识读》课程对学员空间思维能力需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点、线、面的投影及三视图的形成至基本体三视图识读是由平面世界进入三维空间,学员需要快速建立空间想象的基本框架。

2、组合体和剖视图是学习较复杂空间结构及其表达方式,要求学员空间想象力的有所发展和深化,使学员的空间想象更为细致、周密和全面。

3、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是空间想象力的检验和运用,要求学员具备将强空间思维能力。《机械图样识图》课程各阶段对于学员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这就要求教员分阶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二、空间思维能力训练方法

在学习《机械图样识读》课程的第一阶段,学员在学习初期缺乏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再加上他们对机械零部件缺乏感性认识,多数学员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兴趣,这样往往使学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若按传统的教学手段,从抽象的点、线、面投影理论开始讲授,学员一时难以建立起空间概念,这显然不适合学员思维发展的规律,必然会给《机械图样识读》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员迅速建立空间想象的基本框架,也就是能够在头脑中建立简单视图与基本形体的直接联系。例如能够快速分区基本体中圆柱体、楞柱的三视图。要想建立这种联系需要采用直观的教学训练方法,例如展示实物模型与三视图对照;参观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库;

在学习《机械图样识读》课程的第二阶段,学员需要阅读组合体的三视图。直观的训练方法很难使学员分清复杂的形体。由于所想象的空间物体结构复杂形象的几何性强,离开图、闭上眼睛,在大脑中构成的只能是不太复杂的或者是局部的瞬间的形象,不可能在大脑中构成显明、完整和稳定的形象.学员更加需要借助于橡皮泥、纸板以及轴承图来帮助想象。组合体根据结构特点可分为叠加型和切割型,采用捏橡皮泥的方法学员可快速直观的还原视图对应的立体结构。对应较复杂的切割型形体,可以利用纸板制作出物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的表面然后采用拼图的方法将平面图形包围成三维形体。对于结构较复杂的组合体采用前两种办法相对麻烦就可以采用画轴测图的方法。轴测图是将物体连同其参考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面的方向,采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到单一投影面上所得的图形。它反映了物体三个方位的形状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近似于学员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象。教学实践证明,运用轴测图训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员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学习《机械图样识读》课程的第三阶段,学员识读的是复杂的零件图和装配图。此阶段要求学员脱离辅助工具仅依靠想象便能在头脑中构型出图样对应的机械零部件。根据这一要求需要学员熟练掌握空间构型方法。

1、拉伸构型法

柱体识图的典型特征就是由“一个多边形和两组矩形框”组成,快速找到矩形框对应的多边形,并从投影方向的逆方向不断增加多边形的厚度就可用从平面图形构想出立体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拉伸法又演变为分层拉伸、分向拉伸两种构想模式。两种模型操作起来虽有所差异,但是具体看图构型均可总结为一下三个步骤:根据给定的视图,通过对投影关系的分析,识别视图中的特征形线框;根据各视图的特征形线框所示平面形状和空间位置,沿着该视图的投影方向逆向拉伸,想象立体形状;综合构思整体形状。

数学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6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训练方法

通过教学实践,本人认为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正确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取数学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莫过于兴趣,因而,情境趣味也是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个基本原则。所谓问题情境是能够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问题背景,其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情境问题去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具体问题探究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比如,在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中,通过栩栩如生的多媒体图片展现了一群学生在森林中迷路后如何判断方向的情境,顿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那群学生能否走出森林,悬念重重、扣人心弦,使得所有学生在上课伊始便自然地融入教师创设的数学情境当中。播放多媒体时,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学生的讨论,指导学生借助树木的年龄来确定方向,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科普知识,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接触到了“截面”,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截面学习必要性的认识。

二、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实践、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教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并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练习是培养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可选择不同的练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学习能力,绝不能越俎代庖,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训练方法的培养

课堂教学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迷信盲从,而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数学训练,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随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2.训练的时间长短、数量多少,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

3.训练要有针对性,要做到精选习题。例如,为引入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用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择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4.注意评价激励,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练习时,发现学生有成绩与进步,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发现错误,要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及时改正。对学生既热情关怀又严格要求,使学生在鼓舞下不断进步,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