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

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范文1

关键词:高校;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公共伦理

一、“体检风波”的来龙去脉

2008年5月,广东省某高校因事业编制与非事业编制教职工体检标准的巨大差异,引发了一场非事业编制聘用员工“闹事”的体检风波。该高校教职员工可分为事业编制在编人员、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和非事业编制临时工(主要是保安、清洁工和食堂员工等)三类。这三类人员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相差极远,事业编制员工的收入远远高于非事业编制员工。该校每两年组织一次教职工公费体检,其体检对象主要是事业编制在编员工和非事业编制聘用员工,其体检标准参照当地公务员体检标准。2008年,该校跟往年一样,公布了教职工健康体检标准,在编教职工的标准高出非事业编制聘用教职工的一倍左右。此事引起了部分非事业编制聘用教职工的强烈不满,便去质询负责此次体检事务的某校医。该校医态度较为恶劣,轻蔑地说此次体检跟往年一样,还说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的体检标准怎么可能和事业编制人员一样。该校医的回答引起聘用制员工的愤怒,迅速通过该校聘用人员QQ群(一直在使用,非临时建立)、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传播开来。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纷纷在QQ群中发泄自己对学校的不满,经过不断的讨论、酝酿,聘用人员情绪激动,“”,要求学校严惩该校医,并提出提高聘用人员的待遇等一系列问题。

学校高层接到请愿书后,非常重视,紧急召开校领导和中层干部会议,讨论部署应急预案。每年五月、六月和十月,都是维稳的关键时期。没多久,学校紧急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向教职工解释事业编制在编员工与非事业编制聘用员工待遇差距较大主要是因为国家体制的问题,学校也无能为力,但学校承诺将想尽一切办法提高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的工资待遇,并要求各院系召开各类座谈会和讨论会,详细探讨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的福利和工资待遇等问题,并征求大家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校领导还承诺以后教职工的体检标准等福利待遇,不再以事业编制和非事业编制进行区别对待,并对部分工作人员的行政态度提出了严厉批评。会后,分管工会工作的校领导加入该聘用人员QQ群,听取聘用人员的发言。没多久,该QQ群成员纷纷退出,于是,该QQ群便解散了。学校对带头“闹事”的聘用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结果,几名带头“闹事”的聘用人员主动辞职了。此后几年,学校连续几次大幅度提高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的待遇,非事业编制员工的工资收入翻了番。至此,同等条件情况下,事业编制人员与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月收入差距仅在2000元左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多次向市政府申请解决聘用人员的编制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市政府的批准。

此次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的“闹事”风波,虽然得到了尽快平息,但很多人仍然不满意。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的编制没有得到解决,其待遇并没有和事业编制人员一样,实现同工同酬。事业编制教职工也不满意,因为他们的工资待遇没有和聘用人员一样相应大幅度提高。他们之中仍有不少人认为学校是属于他们的,他们花钱聘请的打工者,凭什么拿与他们一样的工资。

二、“体检风波”形成的原因分析

该高校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在被录取聘用入职时,一般会在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书面或口头约定,以契约的形式限定其福利待遇范围。该高校实行聘用制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早期聘用的规模也不是很大,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占教工总数的比例一直较少,聘用制教职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一直以来,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因为商品经济的影响,功利主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功利主义代表人物杰里米·边沁(1748-1832)指出,“功利主义原则指的就是: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换句话说,就是看该行为增进或者违反当事者的幸福为准” (《从文艺复兴道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第582页)。当然,这里的幸福不是单指个人的幸福,而是以全体人的幸福为标准。

正是因为功利主义不能够认真地看待每个个人的差异,为了最大化大部分人的利益,功利主义者将社会看作一个整体,而忽视其是由众多个人所组成的。也正是因为功利主义合并了人们的不同的欲望,成为一个单一的欲望系统,并努力将这个欲望系统最大化,所以除非是影响到整个群体的利益,否则是没有必要令每个人都分配到他需要的东西,也没有必要令每个人都得到满足。这必然不能够尊重到人们的多元性与独特性。功利主义牺牲一小部分人来令大部分人得到快乐,这种功利主义的手段不能够尊重到每个个人的目标。按照功利主义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总原则,该高校追求最大多数人(即占教职工人数比例较大的事业编制在编员工)最大的利益与需求,而长期忽视了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的利益与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广大聘用人员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随着以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 1921-2002)为代表人物所提出的社会正义论思想的不断深入人心,功利主义与正义主义的冲突,必然导致“体检风波”的形成。

美国哈佛大学约翰·罗尔斯教授(John Rawls 1921-2002)指出,一个社会可以具有许多美德及优点,而公正则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美德;一个缺乏公正的社会,无论它效率多高,都比不上一个效率较差但较公正的社会;公正可以使社会道德化。罗尔斯在探讨公正问题(主要是分配的公正)时指出:第一,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权利,在与所有人同样的自由体系兼容的情况下,拥有最广泛的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即最大均等自由原则;第二,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必须满足以下两项条件:一是对社会中最弱势的人最为有利,即差异原则;二是在公平的平等机会的条件下,职位与工作向所有人开放,即公平机会平等原则。这两条原则具有一种优先次序,在第一原则未被满足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去到第二原则。对罗尔斯来说,第一原则绝对优先于第二原则,个人基本自由不可以因为社会及经济的整体较大利益而遭到限制及剥夺。

但是,这事还需要一个导火索。而该高校负责体检事务校医恶劣的态度,导致了此次矛盾的集中爆发。当然,该校医的工作态度不好,这也是有根源的。经济实力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聘用人员长期微薄的收入,低下的社会地位,致使在编人员十分看不起聘用制员工。正是这种普遍心态,导致了部分在编教职工的傲慢与无礼,其行政态度恶劣,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学校处理方式的可取之处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可取之处

1.对于此次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闹事”的处理,该高校的动作还是非常迅速、及时的。该高校注意到了事态的敏感性和严重性,依据“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迅速平息了此次事件,防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展,保障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至少没有出现大乱子。

2.事情发生后,该高校转变思想观念,迅速找准了主要矛盾,安抚聘用员工,大幅度提升他们的福利待遇,并努力解决他们的编制问题,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其根本矛盾,还是值得肯定的。

3.该高校也从此次体检风波中感觉到了管理中存在的民主与沟通问题。根据康德的意志自由思想,人们的道德行为法则,不应从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找,而应当从人的意志本身去寻找。人的行为是由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的。在该案例中,很明显,聘用人员的行为是因为他们的意志不能得到自由表达。也正是由于该高校的管理在民主和沟通方面的欠缺,聘用人员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日积月累,才导致了矛盾的不断加深。

(二)存在的问题

1.正义主义原则推行得不够彻底

该高校的最终处理结果,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体制与机制,既没有实现在编与聘用人员的同工同酬,也长期忽视了非事业编制员工,特别是临时工的利益与需求,这必然会导致矛盾的继续积累与加深。当然,这对单独的某所高校来说,单方面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难的,因为这涉及到国家的体制与制度。但是,按照正义原则,从根本上来讲,同工就应该同酬;不同的岗位,虽然其完成的难易程度和需要承担责任不一样,但同属于人类的劳动,其劳动的报酬不应该相差这么大。学校应该继续通过其他途径和其他方式,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补偿,以达到合理的平衡。

2.个人意志表达的自由程度不高

康德认为,一个人每做一件事的时候,要使促使你做这件事的意志,成为一条人人都必须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普遍的道德律令是由人的意志(理性)自身所颁布订立的,所以才具有人人遵守的普遍性,也因为意志自律,人才真正成为目的。意志自律使人伟大、自由和有尊严。如果人能够出于义务感而行动,并按照绝对命令,普遍化的行为准则去行动,而不是受情感的驱使,或外在条件的影响,那么,他们的行为则肯定是道德的。

在本案例中,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的待遇一直不高,其体检标准也长期低于在编人员,但他们为什么一直不通过正常的渠道向学校表达他们的意志?非事业编制的临时工,他们为什么一直没有发出过自己的声音?分管工会工作的校领导加入该QQ群后,为什么聘用人员纷纷退出该群,直至该QQ群解散?为什么带头“闹事”的聘用人员,事后他们的待遇提高了,却主动辞职?难道他们只是为了利他?

显而易见,这是由于在该校个人意志表达的自由程度不高所致。敢于站出来指责学校的不当而不用担心学校报复的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这体现了该校在依法治校方面的不足,也反映了该校对个人权利,对个人意志的压迫。在该事件中,学校工会只是充当了学校管理层喉舌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其维护广大职员利益的作用。当然,这也不仅仅是高校存在的问题,这也算是中国特色了。

参考文献:

[1]谢建冬.地方院校非事业编制人员加入工会问题探析.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8)

[2]许明强.高校后勤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6)

[3]计卫舸,武宇清.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类因及诱因分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