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范文1
论文摘要:“创新教学”是高校公共体育课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的有效途径。实施创新教学必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面对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人才素质的构成应有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具有更高思想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具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适应科技领域综合化,具有多样的个性特征和特长,并具有与他人协作及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体育专业应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口式”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应社会型“复合式”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也就是说,从过窄和过死的专业教育模式向综合素质模式转变。
“创新教育”是对以往的传统教育进行反思后提出来的,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创新永远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只有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校体育教育是以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休质、养成良好生活、锻炼习惯、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但是,进人高校的学生都经过了十多年中、小学“应试教育”的艰苦历程,使得极大多数学生的体育素质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自我体育锻炼能力和习惯远没形成。进人高校后,每周仅有90分钟的体育课程,教师必须要深思,怎样充分利用这90分钟的课堂时间,来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把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保障高校学生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使高校学生会学习,自觉主动地利用大学课外时间来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面对90分钟的体育课,依据高校学生的特点,如何实施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高高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呢?
一、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邓小来同志讲“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十分迫切。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教师应具备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备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这就不仅要求教师知识宽广厚实,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深刻地把握其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并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各科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促进,因此,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时还要对其它学科的技术知识具有广泛的了解,教师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进行科学的创新教学;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合格的大学毕业生。目前,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以专项为主体的多,单一的教练型的多,而知识结构综合型的少,体育文化型学者少。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现代体育理论,接受现代体育理论的再教育,并不断充实、探索研究新知识新理论。其次,应积极探索研究其他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新动态。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体育科学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论,树立全方位、多样化指导高校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技术锤炼的教育观,才能在课堂教学实际中向学生传授现代体育文化知识,真正为体育教学“素质化”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二、体育兴趣培养和激发
高校体育教师要从“手把手”的保姆式教学中解脱出来,提高学生的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当前,高校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上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还比较薄弱,兴趣也相对较低,需要体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培养。
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证实,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学生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比如,在体育课“跳高”课堂上,成功过杆的学生,情绪饱满,积极上进,勤学好问,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失败的学生,情绪低落,上进心差,学习兴趣淡漠甚至厌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善于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和取得成功的机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分组进行,使他们在一次次的成功中获得学到知识、技术的满足感,体验学习知识技术的快乐,不再把学习看成沉重的负担,从而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感官刺激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就会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技术印象深刻。反之,留下的痕迹就是模糊的;同时,教师还可通过树立学生榜样、开展竞赛等形式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关系的调整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舞蹈;教学改革;方法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舞蹈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舞蹈教育相融合,是现代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相融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便利性、快捷性、多元性来实现舞蹈教学的现代化。为此,本文在现阶段的舞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舞蹈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舞蹈教学可以提供哪些帮助,以期对舞蹈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一、信息技术将对舞蹈课堂教学改革与方法创新带来根本性的转变
(一)信息技术的介入对舞蹈理论教学方法创新意义重大
信息技术的介入给舞蹈教育带来了新鲜的理念和技术上的支持。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可以促进舞蹈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进而对舞蹈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舞蹈课堂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使舞蹈教师的教学手段有了本质上的改变。教师的教案,不仅仅能够用计算机来准备,还能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舞蹈教学水平。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这个崭新的舞蹈知识的传输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是传统舞蹈教学模式所不可相提并论的。
此外,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舞蹈教学演示和个别辅导的工具,极大的丰富舞蹈教学的形式和学生的感官刺激;比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程录像;或进行多媒体教学示范,不仅能提高舞蹈动作、舞蹈技术技巧的完成质量,同时也能将舞蹈动作的难点进行分解慢镜头回放,从而突破舞蹈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舞蹈课堂的教学质量。当然,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的收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探索,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了学生认知和探索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使舞蹈课堂教学方式有了多途径的发展
传统的舞蹈知识传授方式,其重点是注重学生舞蹈表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介入舞蹈教学之后,使舞蹈教学方式有了多途径的发展和选择。比如,舞蹈理论课的教学,教师除了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授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利用书本、非书本的电子教材及网络上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扩大所学知识的空间。笔者在多年的舞蹈专业学习中认识到,近几年高校舞蹈学专业的学生虽有着较好的实践能力和舞蹈功底,但文化基础却相对较差,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繁忙的台上演出和台下训练,学生和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在心理上不太重视理论课程。但是从舞蹈艺术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实践毕竟需要理论来指导,学生通过以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理论学习,也可以实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目的。
此外,传统的舞蹈理论教学往往在授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过于简单化和敷衍化的问题。并且,理论教学本身就具有单调、枯燥、缺乏形象感、取得效果慢的特点,这也使得很多学生对舞蹈理论的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将信息技术介入舞蹈理论教学中,给舞蹈理论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出优美的舞蹈动作画面,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就可以提高舞蹈课堂教学效率。可见,信息技术在舞蹈教学上显现出来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可以使得舞蹈课堂教学方式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舞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技术的认知
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加强了人们对科技的了解和重视。在舞蹈教育领域,科技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来结合舞蹈教学,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中的舞蹈动作进行分解,并将国际中优秀的舞蹈作品作为教学的参考;通过慢镜头的回放,可以认真细致地对舞蹈高难度动作进行分析学习,提高了学生对舞蹈的认知,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舞蹈素质和技能。
笔者认为,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中的舞蹈动作进行分解,可以揭开舞蹈高难动作的神秘面纱,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技术的认知。比如,对舞蹈作品《荷塘莲语》进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处理,在 LED屏幕上进行显示,可以使整个舞台呈现出梦幻的3D显示效果。对舞蹈作品进行慢放处理,仔细观看舞者在舞蹈动作中运用的古典舞的腰功,可以看出舞者在舞蹈动作中运用的腰功动作和技巧,是那样的柔和,通过舞者的腰功和技巧,非常完美的诠释了“莲”的娇柔;通过LED屏上的慢动作显示,可以细致的看到含苞待放的嫩荷的生长和变化的细节;此外,在舞蹈的部分,演员们在舞台中央组成一个硕大的莲花,它与LED屏里正在绽放的立体花朵融为一体,给观众一种奇妙的视觉感受。由此可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技术的认知,也可以让舞蹈表演更加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在慢镜头的回放中,既拓展了舞台表演的空间,充分展现舞蹈中出现的高难舞蹈动作,又增强了舞蹈表演中的气氛,提升了舞蹈的表现力与震撼力,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舞蹈表演独特的意境,给观众带来美感。
(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舞蹈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准
教师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向学生传递舞蹈知识的重要任务和职责。因此,舞蹈教师本身具有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技术素养对舞蹈的教学有很深的影响,关系到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时期的舞蹈教学中,随着舞蹈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很多新的舞蹈教学方式和教学改革,这就对舞蹈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事实上,高校的舞蹈教学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除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更多的实际舞蹈动作的教学。随着信息化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收集舞蹈的相关教学内容和最新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舞蹈修养。同时,时代的发展也要求舞蹈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舞蹈教师必须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及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改进自己的舞蹈教学能力。要学会使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数字化等手段的教学,进而提升舞蹈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由于目前教师的整体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水平较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高校要加强对舞蹈教师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训,使教师不断更新计算机的专业知识,提高对计算机的使用技能和操作水平。这对舞蹈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全面提高舞蹈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率。
(三)应用信息技术,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内容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让我们的舞蹈教学内容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在教学中使用电脑、LED屏幕和投影仪等各种各样的影像设备,这些设备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能够让舞蹈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活泼生动。这些影像设备能够模拟演出场景、再现表演中的动作细节,还能够展示特殊的舞蹈动作效果。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灵活性与生动性,可以使我们的教室变成一个表演舞台。学生们在学习舞蹈知识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自己表演的优雅身姿和检验自己的舞蹈技术和技巧,使舞蹈教学变得更加具体化;学生们在多媒体、数字化等手段的教学下,提升了舞蹈教学质量,也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舞蹈表演,可以激发他们的舞蹈学习热情,也培养了他们对舞蹈的热爱之情。
应用信息技术到舞蹈教学中,必须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内容的整合。比如:在课堂上讲解傣族的民族舞蹈时,可以首先请学生欣赏与傣族的民间歌曲,如《月光下的凤尾竹》曲目,通过听歌曲,目的是让学生们对傣族音乐及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声像同步的特点,设计舞蹈教学课件。如将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与傣族风景图片融合在一起做成MTV视频。学生们在看MTV视频时,边听边看,如同身临其境的感受舞蹈,感受音乐。事实证明,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后,这样的教学产生的效果是不错的。通过观看MTV视频,看屏幕模仿傣族少女舞蹈动作,参与意识大增,学生们在多媒体、数字化等手段的教学下,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舞蹈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应用信息技术,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方式的整合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方式的整合,可以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比如,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舞蹈教学中教师进行不断的示范,学生不断的进行模仿动作练习的这种单调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应用到舞蹈教学中,因它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采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及三维软件等形式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编制,这对于舞蹈教学资料的保存与信息的交流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整合了信息技术的舞蹈教学课件,能轻松创造出生动逼真的舞蹈教学环境。比如,在传统舞蹈教学中,对比较难理解的、复杂的舞蹈动作技术,教师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讲解舞蹈动作的重点和难点。而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后,因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视频来展现分解动作,将每个舞蹈动作步骤进行细化,就不再需要教师亲自进行反复的讲解,既大大节省了授课的时间,也提高了授课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探戈两点转连接击剑步”的舞蹈动作时,由于在这个舞蹈动作,人体的转动比较快,同时舞伴之间在高速旋转中必须做到配合默契,这样才能表现出这个舞蹈动作的魅力。为了学好这个舞蹈动作,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影像动作进行慢放,对每个动作要点进行解析,为学生建立清晰、精确的动作概念。通过慢动作,确定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速度、力量等动作特点,将每个舞蹈动作步骤进行细化,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信息技术在舞蹈教学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一)信息技术介入舞蹈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全权控制的状态,利用信息技术的介入,在新型教学环境下尽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回归。教师利用整合的资源,优化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学生能够获得舞蹈能力水平的提高,这是舞蹈教学的最终的目的。要注意的是,在信息技术介入舞蹈教学的活动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在舞蹈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在于启发学生的思路,调动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的积极性;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介入舞蹈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意不能过多的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在课堂上除了要让学生学到舞蹈知识还应该教授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二)信息技术应用到舞蹈教学中,要注意效果的反馈
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的整合,是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舞蹈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方式。整合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舞蹈学科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舞蹈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效果的反馈。
教学反馈是为了更好地让老师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按照新大纲新教材的要求,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从而有利于调整教学进度、教学策略等。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师生之间的频繁互动成为一种可能,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现状,帮助教师发现问题,从而调节教学进程,减少学生后继学习的障碍。故教学反馈的设计就要注意实效性和高效性。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避免教学主体和主导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异化。教师要根据学生信息输出情况,灵活地、及时地调整讲课进度、深度及教学方法,自觉地顺应课堂上出现的千变万化的情况。
信息技术的介入对舞蹈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明显有效的。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经过信息技术处理的效果,是先前想到却做不到的。目前,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和帮助,完全可以达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地步。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进行舞蹈课堂教学改革与方法创新的研究是现阶段舞蹈教学中需要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因此,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自身素质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舞蹈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要积极的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舞蹈教学中去,将舞蹈教学作为教学的基础,依据学生的舞蹈水平和舞蹈素养,制定科学有效的舞蹈教学方案。使舞蹈教学内容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合理搭配,增强舞蹈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夏莉娜.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策略探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03).
[2]朱琴.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当中的运用[J].大陆桥视野,2O13(14).
[3]蒋浩.多媒体技术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及作用[J].大舞台,2010(11).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小学;管理模式;创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在整体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有了巨大的提升,伴随经济变化而来的是教育改革问题。农村地区情况复杂,小学教育又是人生教育整个过程的起始阶段,能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从事小学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应从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掌握小学教育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提升学生素质以及他们将来能够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现状
1.口号与行动不一致
我国在农村地区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好多年,但成效并不显著,主要表现为口号喊得很响亮,但实际行动并非如此。以提倡给小学生减负一例来说,老师在学校留的作业少了,但学生要上的辅导班和要用的课外练习册逐渐多了起来,因此小学生的书包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甚至用起了“拉杆箱”。原因就在于学校并没有真正地推行素质教育,并没有顾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均衡发展,只是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学习质量和老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学校虽然也在响应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号召,但改的只是形式,没有从根本上变革教育管理模式。这就造成了学校的改革往往理论很“丰满”,行动却很“骨感”的现象。
2.“一刀切”的管理方式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偏离这样的方向,而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和其出现离经叛道、独树一帜就会被认为不合常规,而被领导者批评。这样的现象在学校中普遍存在,教育管理者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必要的,但如果对教师的要求是“一刀切”的话,那教师的独特优势便无法发挥出来,也无法激起教师在教学中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课程的顺利进行和班级管理。在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下,教师的教育观念容易与时代脱节,即使有新的教育理念,恐怕也很难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二、推进农村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建议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做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老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
1.创新教育管理的思想
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办学的关键是教育,而办学的前提是教育思想。因此,探讨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管理之路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最高教育管理者,应该带头让学校的管理向民主化方向发展,给中层及一线的班主任放权,放手发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让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遇到问题一起商讨,而不是一味地上传下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此外,还需要多向外界学习,多与其他学校交流,丰富学校的管理方式,从而转变陈旧过时的观念,激发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2.优化教育管理者整体队伍的素质
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够带动一个集体的蓬勃发展,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得以成功的保障,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言传身教来给学生更好地树立榜样,因此过硬的教师素质是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首先,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师资评价体系,不仅只是从成绩上来测评教学成果,而且要看教师如何对班级进行管理以及道德情操方面都要考核。改变以往只有老师进行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参与到测评中来,这样才能系统全面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真正的素质。其次,我国农村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很多教师不是师范出身,这就无法保证学校各年级的教学质量齐头并进。因此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尤其是处在管理层的教师,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以促进教师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营造良好的学校管理氛围
环境的好坏能够影响人的发展,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圣地,自然应该是书香气息浓郁的神圣殿堂。一个好的学校管理氛围,能让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开发利用学校的现有教育资源,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能够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有义务和责任去营造一个既严肃有序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校园环境,这样同事之间、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能够激发出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能否顺利展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者在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怀揣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按照学校要求结合自己的经验不断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绍杰,黄文.当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研,2009(11).
[2]李峰.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2).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范文4
创客教育丰富了创新教育的内涵,并作为创新教育的新路向而被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作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创客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高校应积极推行创客教育,把创客教育运用到教学的各环节中,为此,要在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素养、创造学习条件、营造文化氛围等方面下功夫,使创客教育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新抓手。
关键词:
高校;创客教育;创新;协作
在中国,“创客”受到广泛关注与两件事有关:一是克里斯•安德森的《创客:新工业革命》中文版的出版;二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想。创新不足、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落后,已然成为中国人的痛。在现代社会,毋庸置疑,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人们应对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1]。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客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新抓手而被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创客”与“创客教育”
创客源于英文“makers”,指有兴趣把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就“创客”二字的字面理解,“创”指创造,创客就是勇于创造的人,其核心在“创造”,创造不同于制造,蕴含创新。“创客”一词的意义在于,把创造与制造紧密联系在一起,创客就是集创造与制造于一身的人。在手工制作时代,创造与制作是合一的,创造者就是制造者。工业革命的发生,特别是流水线的出现,使创造与制造分离,产业工人成为执行指令的机械劳动者,工人的创造本能受到严重抑制。互联网的出现,又使创造与制造一体化再次成为可能,但这不是简单地回归,而是现代科技革新的结果。《创客:新工业革命》的作者安德森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制造业桌面化,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设计师,而且这些人能够利用互联网资源以较低的成本把自己的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这些人就是新一代的创客。对比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清“创客”的本质。与流水线上的工人的区别在于,创客控制生产工具,而流水线上的工人为生产工具所控制。《摩登时代》中的查理完全受控于流水线,没有任何自主性,也因此而没有任何创造性可言,“原因很简单,因为生产工具不受查理控制,相反,生产工具控制着查理”[2]。受控于生产工具,劳动的过程必然是枯燥的,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关系也必然是紧张的。与之相反,创客掌握生产工具,设计什么、创造什么、怎么创造,完全由自己做主,因此,人的创造热情被极大提高。创客就其实质而言,就是指掌握生产工具而勇于自主创新、创造的人。我们视创新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事实上,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足,尤其在核心技术竞争中处于劣势。中国人的基因中并不缺乏创新因素,很多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就能说明这一问题,但我们注意到,这些获奖科学家多是在国外接受教育并取得重大成就的,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中国的教育。创客教育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为我们的创新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可能方案。我们对创客的关注点不同于美国,美国人更多地关注其制造业,鼓励亲自动手参与制造,而我们对创客的关注点在“创新”,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解决中国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的创客教育也因此而不同于西方,西方创客教育的目标是要“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利用技术与方法创造产品与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我国学者心目中的创客教育就是创新教育,其目标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3]。笔者以为,这两个目标并不冲突,前者是实现后者的重要途径,离开前者,后者也就无法实现。西方的创客教育“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应该说是毋庸置疑的”,能够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但由于“完全没有发挥主流、正确创新意识的统率与引领作用”,而没有解决“为什么要创新”和“为谁创新”的问题[4]。实际上,任何创新都内设“为什么要创新”的问题,不然创新行为就不会出现。至于“为谁创新”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任何科技都既可以为我所用,也可以为人所用,但由于国际竞争和国家安全等因素,只有自主创新,才能不受制于人,应该培养青少年“为谁创新”的自觉意识,但这样一种意识不是在说教中形成的,而是在实实在在的创新能力培养中实现的。我们的创新教育正是由于过于强调“为什么要创新”和“为谁创新”这样的意识教育,而使创新行为受到太多的干扰。创客教育就是要还创新教育本来面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其实质就是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二、创客教育的内涵解析
创客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还是一种教育理念。要发挥创客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就要对这一教育理念有正确的认识。
1.创客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狭义的“创客”,即在实物制造上有浓厚兴趣的创业者,而是一种教育思想革新
由于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的广泛影响力,创客与制造、商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创客空间的出现,就是为创业者提供创新平台来创造商业价值。高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而这些人中只有一部分人可能成为“创客”,大多数人则不是,因此,创客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如果把创客教育理解为以培养创客为目标的教育,就会使创客教育成为对一部分学生实施的专门教育,这样一种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特权教育,与创客教育的精神是相悖的。创客运动兴起的意义在于参与的广泛性,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设计、制造,使人的创造本能得以发挥,在某种意义上说,创客运动指向的是人的意义的实现,而这正是创客教育的意义之所在。创客教育不应是培养人的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是专业教育的任务,而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本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2.创客教育不是一种附加的教育,不是在教育之外开设的附加课程
“创客教育注重知识教育目的、知识内容结构乃至教师角色等方面的调整,不只是技术性问题,更是教育思想的变革,非附加创客教育课程所能及”[5]。姜奇平在为安德森的书所写的书评中揭示“创客”的实质,创客是再工业时代的新人,其特征是人与工具、与劳动成果的再结合,人不再受机器等生产工具的奴役,享受着创造的快乐,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创造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换句话说,创客是人的自我革新,而不是制造产品的工具。这是创客教育所应继承的创客文化。创客教育应以人的自我完善为目标,把着眼点放在人之为人的意义上,而不是放在人之用上,而人的自我完善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人之意义与人之用是不二之体用关系,二者不可分割,离开人之用,人之意义就无以彰显,而离开人之意义片面地强调人之用,则导致人的工具化。创客教育就是把人之意义与人之用二者融为一体,以人之用彰显人之意义,以人之意义的实现来推动人之用。
3.创客教育丰富创新教育的内涵,为创新教育提供新路向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客教育为创新教育提供新思路和新的可能方案。创客教育由创客运动引起,必然继承着创客运动的基因。创客运动的特点是开源、分享和协作。开源,本指开放软件源代码,使他人能够利用该软件平台进行开发、创新,现在,开源已成为一种思想,即自由、开放、协作的精神和知识、信息共享的理念。安德森对阿里巴巴模式表示赞赏,称其“绝对是创业者快速、低成本进入生产环节的便捷之道”[6],他由此指出,中国生产的变化完美契合了“创客运动”代表的由互联网推动的创新与创造的改变,但他对中国能否在创新领域也做出相同的贡献表示怀疑,因为他对中国人的分享意识与协作精神信心不足。现在的重大创新都难以由个人完成,都是创新团队长期协作的结果。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协同创新,就是通过资源共享来推动互相之间的协作。中国的信息、资源占有者都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而这种意识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相互之间高层次协作的开展。因此,创客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DIY精神,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分享、协作精神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自觉意识。
三、创客教育的实施策略
创客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高校要在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素养、创造学习条件、营造文化氛围等方面下功夫,鼓励教师把创客教育运用到教学的各环节中,使之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新抓手。
1.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创客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DIY,即亲自动手做,创客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DIY精神。中国的课堂与西方的课堂一个明显的差别是,在中国的课堂上,总是教师在不停地讲,而在西方的课堂上,总是学生在不停地讨论、演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其思维上的深层次的原因,即中国教师认为,由学生讨论来获取知识,效率太低,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西方教师认为,获取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个重视的是知识的获得量,另一个重视的是知识的获得力。这是中西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区别,不改变这种思考方式,就难以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学生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群体,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去做的习惯。没有参与的学习,效率最低。在高校课堂上,学生玩手机已成普遍现象,教师在指责学生的同时更应该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2.加强师资培训,培养教师运用创客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虽然创客教育已经吸引了很多教师的目光,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指导,很多教师空有热情却找不到实践方法。提供教师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创客教育的核心、了解创客教育的框架和实施方式,这将鼓励更多的教师把创客教育应用到教学当中去”[7]。除了掌握创客教育的相关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要勇于成为一名“创客”,即成为一名勇于实践者,教师不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创客教育往往会流于形式,而难以取得实效。高校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并不因此就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而这恰恰是能否运用创客教育的关键之所在。现在高校提出培养“双师型”教师,就是要推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这与创客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高校可以通过加强专业合作、创建创客空间、校企联合等方式来培养教育的实践创新能力。
3.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创客人才
首先,要利用好实验室等现有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为学生的创造活动提供物质条件。高校在资源占有方面有优势,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与企业的合作要有深度,不能走过场,要让学生在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中学习运用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培养参与意识与协作精神。最后,建立创客空间。创客空间就是相对独立的创作环境,一般以项目来牵引,具有能够开展创造活动的物理条件,有丰富且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支持,“学习者通过提供的技术和服务,进行项目的协作推进以及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以促进相互之间知识和资源的互动,创造力的表达与分享”[8]。
4.营造良好的创客文化氛围
“创客教育能否真正成为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关键的一环是在于学校内部能否酝酿出一种浓厚的创客文化氛围”[9]。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NicholasNegroponte在论及创新文化氛围时指出,“创新如何发生?新思想源自何方?最通常的答案是:提供良好的教育体制,鼓励不同的观点,培养协作精神”[10]。高校可以通过创办创客大赛、创客工作坊等活动营造校园创客文化氛围,通过制定或完善相关制度引导创客文化不断深入发展,比如:通过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完善校内资源使用制度,使资源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9.
[2]姜奇平.创客:再工业时代的新人[J].IT经理世界,2012(23):104.
[3]何克抗.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2016(4):15,15.
[4]张茂聪,等.创客教育:本质、功能及现实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6(2):15.
[5][美]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中文版序.
[6]祝智庭,等.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0.
[7]杨绪辉,沈书生.创客空间的内涵特征、教育价值与构建路径[J].教育研究,2016(3):28.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范文5
“为什么我们要做创客教育?因为我们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要做2.41米高的试卷才能去考一所好的大学,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跑步的时候,还要背书,而是希望他可以开心地玩相扑机器人。”谢作如做创客教育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作为国内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先锋开拓者之一,谢作如和他的“教育创客”朋友们,正柔软地掀起一场教育的边缘革命。
创客教育强调去精英化的“造物”
作为温州中学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谢作如结缘创客教育,经历了从机器人竞赛、科技创新教育、STEM教育到创客教育的过程。
2006年,谢作如开始负责学校的机器人竞赛辅导。2009年,在一次比赛失利后,谢作如和学生一起反思:学机器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这一年一度的机器人比赛吗?能不能提高机器人的利用价值?他尝试让学生结合研究性学习,将机器人的知识应用在科技创新项目中。
然而,无论是机器人教育还是科技创新教育,在谢作如看来,都具有“发明”“创新”的高门槛,无法形成人人动手、人人创新的局面。而风靡美国的STEM教育(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为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随着Arduino(开源电子硬件平台)、Scratch(简易编程工具)以及3D打印等数字制造技术的发展,与STEM教育之间有密切关系的创客运动引起了谢作如的关注,创客们玩的各种有趣的项目,就是典型的STEM项目。借此机会,他和国内STEM教育研究者,如吴向东、吴俊杰、管雪h等教师,以及国内的一些创客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2011年11月,谢作如和吴俊杰、管雪h等教师成立了网络社区“猫友汇”。2013年,北京景山学校物理教师吴俊杰发表《创客教育:开创教育新路》一文,首次提出“创客教育”一词,并认为在“中小学中开展创客教育,开创教育新路应成为政府大力推动的一项教育行动”。“猫友汇”很快就聚集了国内草根教育创客,成为国内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研究创客教育的教师社群。
2013年8月温州中学举办 “第一届中小学STEAM教育创新论坛”,谢作如做了《创客文化和创新教育》的主题发言,分析了创客文化对创新教育的启示,对“教育创客”名词进行了具体介绍,并且接受中国第一个创客空间――“新车间”创建人李大维的建议,把学校的科技制作社活动场地开放出来,挂牌为“温州中学DF创客空间”。
2013年初冬,谢作如买了第一台3D打印机。打印机到货后,他很隆重地邀请了一名学生和自己的儿子,打印第一个作品――“愤怒的小鸟”游戏中的小猪。当融化的PLA(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一层一层堆积,逐步形成作品的轮廓时,三个人都很兴奋。随后一周,有学生或者老师路过,总会被这台打印机吸引,并久久不愿离开。直到现在,当打印机开始工作时,谢作如的儿子还是会目不转睛地看到喷头左右移动,享受一个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这种因造物而得到的巨大成就感,是其他的游戏所不能给予的。”
常常有老师向谢作如请教创客教育方面的问题,比如创客教育和过去的科技创新活动有什么不同,机器人教育是不是创客教育,创客教育如何去做才不会偏离轨道等等。
他通常会回答:相比于科技创新活动注重“创”的精英化取向,创客教育更关注“造”的平民化取向。只要是让学生动手“造物”,而这个“物”具备了一定的科技含量,那么这样的教育活动肯定不会偏离创客教育的初衷。因为,创客运动呼吁大家去做事物的创造者(Inventor),而不仅仅是事物的消费者(Consumer)。但是,从消费者到创造者,不是一蹴而就的。二者之间,创客(Maker)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从消费者到创造者的转变之路。
“一些学校汇报创客教育做得多好都是说学生得了多少奖”,在谢作如看来,这与希望通过创客实现创新教育“去精英化”的目的背道而驰。“中小学的创客教育应该鼓励孩子多做一些所谓无用之事,不要强调‘高大上’‘填补了什么空白’,先要让孩子觉得好玩,创新才会跟上来。”评价学校创客教育开展,应该从普及度去衡量,比如开了哪些相关课程,有多少学生受益等等。
“回顾自己的经历,从机器人教育到STEM,再到创客教育,我真正体会到让学生爱上造物,在造物中学习,在造物中研究,比什么都重要。”谢作如认为,创客运动是一场强调“造物”的运动,创客教育则是教人如何去“造物”。“造物”是面向真实世界的学习,只有强调“造”,才能突出创客运动文化中社会化、平民化、强调动手实践等特点。只有立足于“造”,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创”的最终目标。
构建创客教育的立体生态
目前,建设创客空间,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实施创客教育的基础环节。然而,对于一些学校动辄投入上百万打造“高大上”的创客空间的做法,谢作如也表示了担忧,“在这里尤其要强调创客教育的普及和可复制性――不是说必须有钱、有能力的学校才能做,而是你想做,应该都可以做。”
正是基于创客文化的分享、开源精神,谢作如一开始便希望做一个可复制的创客空间。只要有合适的师资,普通学校都有能力建设。“只有这样,创客教育才是可以普及的、非精英的普惠教育。”
温州中学DF创客空间便是这样一个“灵小可复制的校园创客空间”。除了一些必备的工具和材料,温州中学的创客空间显得十分很简陋。初期投入仅数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购买各种开源硬件的控制板和模块。如果剔除选修课程的教学器材,创客空间投入就更少了。平时创客空间不用于上课,而是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有指导师陪伴学生实现各种各样有趣的项目。
谢作如认为,实施创客教育,要做到创客空间、创客课程和创客活动三者有机结合。创客空间提供“造物”的工具和场所,提供交流平台,结识一批的志同道合的学生创客;创客课程教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产生“造物”的意愿;创客活动则和创客课程密切结合,包括学校科技节、学生平时的交流分享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在现有师资以及个人特长相结合的基础上,温州中学将创客课程建设分为控制、互动以及设计三个方向,其中控制类课程有:《跟我学App Inventor》《Arduino创意机器人》《基于Arduino的电子控制技术》等;互动类课程有:《互动媒体技术》《物联网与大数据》等;设计类主要包含《数学视界下的3D模型》《3D打印与SketchUp》等。美术、科学、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都可以进行校本化改造,成为和创客相关的课程。温州中学的创客教育中,除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外,还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的参与。
为了帮助老师们开设Arduino方面的课程,2014年,谢作如带着三位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开发了《Arduino创意机器人》课程。这个课程的全部资源,包括电子教材、课件、微视频和教学套件方案等,全部在网上开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0多所学校直接或者间接使用了这门课程的资源。2015年,他带领谢贤晓、林美珠等老师,开发了《Arduino创意机器人―小学版》的课程,同样全部开源。这两门课程对国内的创客教育推广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
“创客运动的本质就是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创客和教育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创客关注造物,崇尚造物,这正好是当前教育的最大短板。”2013年10月的上海创客嘉年华活动,谢作如和吴俊杰等人做了主题为《创客文化和STEM教育》的演讲,介绍中小学的STEM教育,并呼吁更多的创客关注教育,为中小学提供造物资源。
2014年4月,谢作如和吴俊杰在全国最大的创客盛会――深圳制汇节的“创客和教育”论坛上做了主题演讲《创客教育,酝酿一场新的边缘革命》。他们提出创客教育将带来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从技术、艺术、综合实践等边缘学科开始,能避开一些潜在的风险,实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更容易取得成功。
2014年6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中美创客大赛”的“创客与教育”论坛,谢作如和吴俊杰做了《柔软地改变教育》主题演讲。“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创客教育,虽然当前教育存在种种问题,但是不要抱怨,大家都去改变这一现状,创客教育是很好的切入点。”这一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同,《中国教育报》随后用了一个版面报道这一论坛。
“我们需要尝试把创客文化带进学校,给孩子提供动手创造的机会。”谢作如说,通过创客运动推动教育转型,柔性突破僵化的学术系统束缚,让“教育之苦”变成“学习之乐”。“我们不奢望让学生在创客教育中学会或者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它仅仅是作为学科教育的一种补充,让孩子们学会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让他们知道:我的学习是有用的,不是专门为了考试,而是因为这跟生活相关,能够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
创客教育的“元宵定义”
当前,创客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如火如荼,但对创客教育究竟是什么却莫衷一是。
2016年2月22日,中国电子学会创客教育专委会召开了一次聚集创客、创客教育界20余位专家和实践者的研讨会。经过众筹式的讨论,会议得出了创客教育的相对权威的定义:“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因为开研讨会的那天正好是元宵,这一定义也被称为创客教育的“元宵定义”。
谢作如主持这个会议的讨论,并受委托和吴俊杰、管雪h三人对该定义进行了解读。
当创客文化落到教育,有几个要点是需要强调的。如创客教育很显然是兴趣导向的。项目学习的方式,仍然是目前推荐的基于创客空间的学习组织形式。这里的数字化工具主要指的是数字化的设计。数字加工工具从昂贵的专业设备降价到普通家庭和个人都能够拥有,这是创客运动得以发展的大时代背景。当然,我们也鼓励传统工艺和数字化工艺的结合,至少是传播领域的结合,这也离不开数字化工具。在创客教育当中“造物”的概念延伸了“做中学”的理念,通过分享,使得做中学的过程延展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经验、技能甚至知识的创作过程。而在分享的过程中,涉及的面对不同分享对象的方案设计,跨文化的分享策略,分享平台的使用等过程则是超越了简单制作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学习过程。创客的造物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跨学科是一种根据项目需求而来的自然的学科综合,并非刻意为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很多知识都是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寻求各种帮助,通过自学和协作才能完成。所以,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都是自然发生的、深度的,这里的“协作”甚至有分工和项目股份的,而非“坐在了一个桌子”上的简单协作。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范文6
记者:最近“创客”引起了广泛关注。它是如何兴起的?会对教育产生什么影响?
胡小勇:“创客”也称“造物者”,在英文中是“Maker”。2012年,美国《连线》杂志原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出版了《创客:新工业革命》,由此点燃了全球性的创客运动。2014年,美国白宫举办了首届“创客嘉年华”,引起一时轰动。借此机会,美国还推出了“全民参与创客的行动计划”。目前,“创客文化”在美国教育体系中受到了认可,“创客教育”也成为美国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
“创客运动”在国内的快速兴起,得益于2015年初总理视察了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发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客运动的燎原火种,也照亮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创客教育与互联网+、STEAM等,都成为教育领域里新一波热词。
记者:您怎样看待创客教育的内涵,以及推行它的使命和意义?
胡小勇:在教育领域,创客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习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者的创客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它包含正式学习,也包含贯穿于学习者一生的非正式学习。这种新理念,对于“传统教育”是一个挑战,它对于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方面,推行创客教育,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育人理念。中国学生在全球素以考试出名。以考试论排名,中国学生表现历来不俗。但是考场英雄,并不意味着教育成功,更不能等同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成功。英国作家西蒙・詹金斯,在《卫报》中曾经写道:“我们知道的是,半个世纪以来,虽然美国和英国在这些(考试)排名榜上始终表现差劲,却在学术研究、科学专利、发明创新、繁荣、创造力等方面引领全球。”他的这段话,值得国人沉思。另一方面,开展创客教育,有助于丰富现有的育人模式,完善创新人才的培育机制。赫赫有名的“李约瑟难题”提出,“中国在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为什么科学与工业革命却并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两位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反映了目前中国教育一是学校缺乏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有效模式;二是社会缺乏鼓励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正因这样,借着创客运动的“东风”,“创客教育”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关注。
记者:培养青少年的创客素养,既可以发生在正式学习中,也可以发生在非正式学习之中。请问,“创客教育进学校”的意义何在呢?
胡小勇:培养创客素养,既包含正式学习,也贯穿于非正式学习。我们说“创客教育进学校”,一是学校同时包含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二是通过“创客教育进学校”,能够更好地“从娃娃抓起”,培养我国青少年学习者的创新、挑战、合作精神和造物能力。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美国,无论是苹果公司创办人乔布斯,还是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乃至脸书(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等,他们都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共同特点,就是这些科技巨头都是从校园创客开始,开创了他们的非凡事业,创造出众多改变世界的产品和发明。在美国,从政策到实践层面,创客文化都已经在教育领域中站稳了脚跟。奥巴马在竞选演讲中曾说:“我希望我们所有人去思考创新的方法,激发年轻人从事到科学和工程中来。无论是科学节日、机器人竞赛、博览会,鼓励年轻人去创造、构建和发明――去做事物的创建者,而不仅仅是事物的消费者。”反观中国,尽管也有很多优秀的创客,但从校园开始“创客起家”并能成功的,却寥寥无几。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中国现有的学校教育模式还没有很好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土壤”和“造物”氛围。这也就是钱老所担忧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因此,我们认为通过创客教育进学校,从学校就开始鼓励和探索提供一种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与机制,这有助于提升国民和社会的创造能力。在国内,温州中学、重庆二十九中,都在创客教育进学校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创客教育进学校”的目标定位和途径吗?
胡小勇:最新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把教学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创客教育,直指学生的高端创造能力培养,以育人为导向,以“创造即学习”的精神来鼓励学生创造实践,注重创新育人。
目前,“创客教育进学校”主要有四种模式:社团活动模式、课题研究模式、校企协同模式、统合课程模式。在社团活动模式中,可以通过建立创客兴趣社团,以创客空间作为平台,以竞赛活动为导向来开展。在课题研究模式中,可以探究问题为起点,以课题项目为载体,以教师引领为方向来开展。在校企协同模式中,鼓励以校企协同为方式,以服务外包为特点,以优势互补为亮点的形式来开展。在统合课程模式中,我们鼓励创客教育不是以单一课程的形式进入课堂,而是以校本课程为基础、以统合课程为途径,结合STEAM课程或统合课程、无边界课程的模式,逐步从学校的非正式学习进入到课程和课堂之中。
记者:创客教育逐步进入课程和课堂,这和“创客教育进学校”有着怎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