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范文1
关键词: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培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11-02
一、引言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有其特殊之处。首先是引入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需要被教师充分理解,消化吸收后才能有效地经过课堂教学传达给学生。其次,合作办学引入的西方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需要教师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因此,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求很高。
但是目前许多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囿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错误的理念,忽视了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导致这部分教师基本处于“无源之水”的状态,缺乏有效的培训,疲于教学,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中西方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异
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由此要求教师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理念,了解和掌握国外的教育模式,具有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在传统的中国教育体制下,教师是课堂的核心,教师讲、学生听。而在在西方教育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为:教师认为学生应该是独立的,意即学生应该自己控制学习,不应完全依赖教师取得学习的成功;学生可以并且应该主动问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以一种比较轻松的、非正式的形式相互协作;教师不能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一门课的唯一权威,并且不能理所当然地索取学生的尊重;学生可以(以合适的方式)质疑并挑战老师和同学。
对于学习,在西方教育教学理念下:学习以学生为主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积极参与敏锐思考。这意味着学生要做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消化重构,更重要的是质疑和挑战他人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理解、深入思考并有效利用知识;教师不会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他们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有多个,学生应该自己提出结论并证明自己的结论;课程的考核方式多种多样;好学生的定义是能够敏锐思考其他人的观点,创新思考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差异对合作办学环境下的教师可能构成巨大的挑战。在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专任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但他们刚开始教学时,都感受到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在现有的教学经验和对西方教学理念认知水平下实施的困难。
三、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环境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挑战
师资水平是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合作办学的环境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存在中西方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异,合作办学的教学环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既要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进行教学,又要了解西方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要与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同步更新。但囿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以及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中外合作的院校未制定有效的培训机制,未能给教师提供足够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导致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1],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因此,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关注,了解目前合作办学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现状和发展机会,研究出适合于合作办学环境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要求的培训机制。
四、爱恩学院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在合作办学项目中的本地教师由于工作在两国不同的文化之中,在教学方面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情况和挑战。不仅如此,在合作项目中修读的学生要拿两个国家的学位,作为教师,要帮助他们培养适应在各种文化环境中工作和学习的能力。鉴于此,合作的双方一直在寻找机会能够帮助在本地担任塔大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在爱恩学院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的探索和实践中,以下的要素对于培训机制的建立和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1.以质量保障作为培训机制建立的出发点。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办学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高校的竞争首先表现为师资队伍的竞争。教学质量同样也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中,一切工作都落实到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是提高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进而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托。爱恩学院在合作办学的实践中,一直坚持把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在多年的合作办学中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有扎实英语基础、宽广专业知识、创新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一批掌握西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具有全英文教学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专业师资队伍。
2.合作办学双方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合作办学的双方院校都应承担起保障教学质量的责任,认识到师资培训对于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国外高校的教育资源引入以后,传道授业的主体除了外方派遣的自体教师以外,还有合作办学实体中聘用的本地教师。为了使这部分教师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吸收引进的国外的教育资源,合作办学的外方院校应在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的规划、设计和制定上共同参与。为了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爱恩学院于2008年与合作方塔斯马尼亚大学商讨了教师职业发展能力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第一轮培训经过2008.9-2009.6将近一年的时间,塔斯马尼亚大学派员到院共进行四次四个模块的主题培训,所有参加培训的专业教师都获得了由塔大校长签名颁发的西方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证书。2012年9月,双方又协定开展了第二轮的培训。除了以上的专题培训以外,在爱恩学院授课的教师还会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例如新任教师需要先到塔大进行为期3个月的课程培训,实地观摩和学习西方的教学方法,每学年的预备周接受塔斯马尼亚大学的导向教育等。同时,这些教师在本地也接受了上海海洋大学的校本培训活动,例如师德师风、教学研究能力、学科科研等。在爱恩学院,这些教师享受着“两种土壤”的滋养,吸收着中西方教育教学文化的养分,使他们能够在教学一线既保卫了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又把中西方教育资源传授给学生,真正体现了中外合作办学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发展的独特优势。
3.培训目标、计划和内容的建立。合作办学的教学环境有别于普通的高等院校,因此,双方在制定培训内容时,应充分考虑这种特殊性,因地制宜地确定培训计划、目标和内容。爱恩学院与塔斯马尼亚大学自2008年启动教师培训工作以后,就根据双方财力、人力和物力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每年的培训计划。在每期的培训计划中,根据前一年度教学质量检查中反映出的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相关的改进要求以及当年教育教学情况的变化,来制定当期的培训计划和内容。从近年行之有效的培训结果来看,培训的内容不仅涉及外语语言,还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学生沟通互动的方法等。
4.培训效果的评估。由于培训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考虑到长效性和对后期培训的改进,爱恩学院在每次培训结束后都进行了培训效果的评估。评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在接受培训的教师中进行;一是在学生当中进行。第一种方式反馈的是培训内容是否得当,收集的是作为直接受众的本地教师的意见;第二种方式反馈的是本地教师接受培训后在教学中有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收集的是作为间接受众的学生的意见。两种评估的结果综合起来就可以对本次培训的效果得到基本的结论,以及对后续培训工作的建议。以爱恩学院为例,从教学质量检查各个环节所反映的数据来看,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得到了学生普遍的认可,教师也在座谈会上对培训效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具体地,他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很大的收获:(1)进一步理解了西方的教育理念;(2)深化了对塔斯马尼亚大学专业课特点的认识;(3)找到了增强与学生互动的有效方法,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5.培训机制的长效性。培训工作应结合合作办学双方院校的年度工作重点进行,不应游离于学校战略发展计划以外。因此,培训工作应具有长效性,以保障教学质量的稳定。
五、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在国际间进行教育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合作办学以培养适应国际化竞争要求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因此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更高。合作办学环境的师资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工作是确保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应成为合作办学单位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培训工作不能局限在闭门造车的状态,而应更多地给中外教师提供校际间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先进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模式和积极的教学理念在中外高校间进行传播,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
上海海洋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爱恩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在建立本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培训机制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工作。实践证明,健康、长效的培训机制对于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桂敏,夏海贤,杨丽杰.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青年教师能力体系构建及其培养机制[J].理论界,2011,(12).
[2]Adapted from Ballard & Clanchy,1997 and Ryan,2000.
[3]林金辉,刘梦今.论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建设[J].教育研究,2013,(10).
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范文2
1.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现状
十多年来,很多高师院校都提倡向学术性和综合性大学看齐,在教育教学上,过分地强调学科专业研究,忽视了师范院校本身的培养目标,脱离了教育教学实际,对教育研究不重视,致使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越来越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其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全面综合的考察,更准确地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检查和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并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它直接关系到是否全面执行全程人才培养方案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可以说是学生科研能力的统合体现。因而也是体现其教育研究能力现状的主要方式。因此,本文主要从师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现状来略谈其教育研究能力的现状。
1.1 教育研究意识现状
师范生的科研意识主要指的是他们在主观上有没有开展教育研究的愿望,包括对教育教学中问题的发现与探究,其主要体现在学生论文的选题上,教育研究类论文的数量,往往体现出该院(系)整体师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但近几年来,毕业论文质量逐年下滑的同时,在选题上,一边倒的全是学科专业研究类课题,严重缺乏学科教育研究类课题。师范生的教育研究能力、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严重偏离培养“教育研究型”师范人才的目标。以韩山师范学院生物学系为例,本文对近三届(2010届-2012届)师范类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情况作了简单统计:近三届的师范类毕业生总共有340人,在论文选题上选取教育研究类的共有25人,占三届师范生比例的7.35%。因此,从整体而言,其学生的教育研究意识还是相当薄弱,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善于发现与探究,缺乏对教育研究的兴趣与愿望。
1.2 教育研究素质现状
良好的教育研究素质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具有及时发现、科学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收集资料和信息处理的能力、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创新精神等等^。但目前很多师范生,缺乏作为一名未来教师所必应具备的教育研究素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写作基本功不够扎实。表现在有的论文中心论题不突出,论文结构不合理,缺乏基本的逻辑层次,思路不清;遣字造句的能力差;二是,收集和整理各种文献资料以及信息处理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缺少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造成缺乏第一手资料,没有宽阔的资料收集来源,且引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
2.提高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加强教育研究类论文指导
尽管不少高师院校十分强调要提高师范毕业生的教育研究能力,鼓励并加强师范毕业生对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的撰写,但是并没有落实到实处,以致在选题上,一边倒的全是学科专业研究类课题,严重缺乏学科教育研究类课题。其主要原因有:1)学院政策上偏差,每年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研究经费只有区区几十元(有的院系甚至没有),要对师范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全方位训练,的确有点困难;2)传统的高等师范院校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上存在着重基础知识教学、轻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现象;3)在校师范生缺少教学实践经验,盲目地进行教学研究,容易出现脱离实际,流于资料堆砌的现象,而进行学科专业类毕业论文,他们都有模可仿,有的甚至做做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再将同类例文的数据修改并将其注释略作改动,即可成为自己的毕业论文;4)在高师院校中,老师缺少面对中学的专业教育研究类课题,大多数的教学改革课题都是针对高校课程,学生参与度不高;5)许多老师带学生做毕业论文,所给的课题基本都是该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甚至是其所持有研究项目中的子课题,学生所做的研究有利于他们的课题研究,故而大多数老师不愿带学生做教育研究类的毕业论文。
显然,传统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已无法满足基础教育对“教育研究型”师范人才的需求,高等师范学院应以培养“教育研究型”教师为目标,及时地调整培养模式,特别是在毕业论文上,应加入、加强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的指导,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努力培养学生教育研究的能力及素养,为其从教后的教育教学科研打下良好基础,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
3.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实现途径
针对毕业论文是对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培养途径。接下来本文探讨如何对毕业论文进行改革,以达到提高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目的。以生物学系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毕业论文方向内容改革
扩大师范生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加强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在鼓励学生做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的同时,予以一定的要求。对有能力带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的老师做出硬性规定,规定其至少带4位学生做教育研究类课题,而对每届师范毕业生硬规定至少要有50%的学生做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有的学生要考研,因此其毕业论文方向可选学科专业类的)。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面对中学的教育研究类课题,自主发现问题并作出选题方向,尽可能满足自身作为一名未来教师的需要。
3.2 毕业论文方式方法改革
以往的毕业论文绝大多数是学科专业类论文,因此其论文形式比较单一。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这种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已无法满足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应拓展毕业论文方式方法。师范生在撰写毕业期间,应积极地走出实验室,到教学一线去开展毕业论文,学校为此应该多与中小学合作,建立长久的见习实习联系,让学生能在做毕业论文时,有学校可去、有对象可研究,学生也可以回到自己的母校开展研究。鼓励学生在教育见习和实习中开展毕业论文,实习中或见习的学生就是师范生完成教育研究最好的研究对象(在我们从业之前)。在见习、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中,将课堂所学的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作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成果形式也应该多样化,除了撰写论文之外,还可以将制作的优秀课件、优秀教案、优秀教具作为毕业论文的成果,但必需附上一定字数的说明。优秀的课件、教案或教具,不仅展示出作品本身的内涵,更是学生对课程深入了解与剖析的体现,只有具有较好较强教育研究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展开思维,制作出新课标改革下适用于面向新时代学生中学课程教学的课件、教案、教具。因此,应鼓励学生针对中学课程教学,进一步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制作相关优秀课件、教案、教具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的成果。对毕业论文成果是课件、教案形式的,应以一定章节的课程量制作。而教具应是以某一知识框架内的所有相关可行可用教具或模型。在质的要求下,对量进行一定要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教育研究,而不是给学生逃避进行其他繁难毕业论文提供便利或途径。
3.3 毕业论文考核方式改革
针对毕业论文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毕业论文考核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学生完成初步的毕业论文初稿后,经指导老师审查,再进行相应的修改。而以非论文形式作为成果的毕业论文,也由指导老师审查,以及有经验的教师或相关人员给予意见后,做出完善和修改。对于学科专业的毕业论文应由学科的资深教授组织团队进行审核,再给予评价;而教育研究类的论文应由从事教育研究的专业教师进行审核并给予评价。从而确定优秀毕业论文的选取与确立。除此之外,在答辩方面,对每种形式毕业论文的答辩,应由相应资深教授主持并当任答辩审核员,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毕业论出审核考察并给予建议和补充,尤其是教育研究类的毕业论文,更应如此,学生可通过老师们所提的问题和所给的建议作进一步的探究,不至于因为毕业论文的完成而停止了对教育研究的进行。
3.4 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改革
改进传统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从院到系再到导师,再由导师到学生,建立“院-系-导师-学生”四者于一体的管理模式,相邻两者相互监督,导师应定期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和指正,学生应多向导师请教与探讨。每篇毕业论文,导师应不低于10次指导次数,做毕业论文期间师生见面不低于10次。学院(系)应对参与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的学生给予经费,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给予发挥,为学生联系中学以便开展研究。对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在政策上也应有所倾斜,放宽学生教育研究的方向,提供更多的优秀毕业论文名额和奖励,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研究,选择教育研究类课题作为毕业论文,为其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作铺垫。
4.结束语
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范文3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法;英语;口语能力;教学技巧
英语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一门语言,在国际社交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口语能力还相当欠缺。高职院校虽重视书面表达,但对于口语能力的训练还有待加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情景式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很大的功能。
1.情景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是一种实践性和社会性更强的学习观念。情景式教学法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观的教学方法。情景式教学法通过模拟现实环境,创造出一种与实际较接近的情景,以求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学以致用。现代教育观念还强调学生的知识、情感、智力的和谐,在情景式教学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智力因素,全身心投入表演中,从中不仅仅可以收获专业的实践知识,还可以培养其对本专业的职业感情。
(2)注重培养实践型人才。
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一般都是比较注重理论课程的讲解,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机会比较少,教师带动课堂的能力也有限,在理论课外,学生的实践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职院校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性。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景式教学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技巧和能力,还能把学生的知识、情感、智力相统一。学生在外语环境中面对不同的人懂得用合适的谈话方式,做到大方得体。
2.情景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我们以一个话题为例子,说明情景式教学法的步骤。
比如一个话题:“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vorite sport?And who is your favorite sport star?”
第一步,先介绍东西方擅长的体育运动,比如中国擅长乒乓球,美国擅长篮球,等等,帮助学生了解以及回忆相关球队和体育明星,并且了解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让学生在外语环境中能够面对不同的文化使用不同的谈话技巧。
第二步,引导学生列出相关的体育话题的句型、词组,教师进行相应的补充,比如体育术语“gymnastics(体操)、ball games(球类运动)、athletics(田径)、block shot(盖帽)、turnover(失球)、fadeaway(后仰跳跃投球)、airball(投球不碰篮框)、technical foul(技术犯规)”等,教师必要的时候对一些发音问题进行领读和解释特殊词汇的来源。
第三步,教师设置场景,让学生融入其中表演,课堂进行场景的再现,挑选积极的学生,配合老师表演某一个体育场景,互相谈论喜欢的体育项目和体育明星以及时下的体育新闻。教师可以从当下的一些体育新闻中挖掘素材,跟学生演好这一场景,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第四步,教师布置作业,由学生分小组进行体育对话的编排。每个小组表演后由教师点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3.情景式教学法的教学技巧
(1)运用多样的练习形式。
在课堂上使用情景式教学法,对于活泼外向的学生比较受用,他们相对来说接受能力比较强,主动学习的需求也强,而对于比较害羞、英语水平比较低又不喜欢表现的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了。为了帮助英语水平低的学生也参与到课堂的情景式教学中,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们有必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情景式教学方式一般以讲台为中心,学生围着讲台展开表演。教师在台下当观众,可以与学生互动交流,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小组活动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小组的形式练习情景对话,方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培养感情,从而在表演中更好地发挥水平。角色扮演是情景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也就是把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情景搬入课堂进行练习,比如看病、学习、面试、购物、接送朋友等。在情景式课堂教学中,分角色表演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也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在编排角色的过程中,可以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不同角色的说话技巧,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能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
(2) 情景式教学设计必须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设计。
情景式教学虽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但是也不能偏离学习的步骤,必须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进行设计,不能盲目进行,否则收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教学设计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超前了,学生跟不上节奏,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滞后了,又不能使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有所提高。而且滞后的学习方式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法让学生面临挑战,享受成就感。
因此,我们需要精心地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的步骤,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由学生自主设计要表演的话题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运用英语口语交际技巧,抛开对传统书本的依赖,不仅有利于积累词汇,还锻炼了应变能力。每个小组的成员应该包括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难易程度来选择角色扮演,有利于相互提高、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对于英语口语成绩差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不同角色之间的扮演,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情绪,创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表演场景,活动与生活密切相关,更接近学生职业生活,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和热情。
即使是平时比较腼腆、害羞的学生,在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也会受感染而跃跃欲试,同学之间的表演更加可以让学生放松,不用害怕说错话或者被责骂。老师在其中应该起到“顾问”的作用,紧跟学生表演节奏,当学生遇到难题时稍微给点提示帮助,提高学生自信,也促进情景式教学法的顺利实施。
4.结语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也进一步提高。口语课中的情景式教学法需要注意一些教学技巧,短小而精辟的小短剧更适合课堂学习,紧跟学习步骤设计的表演,结合课本内容也可以抛开课本内容,运用口语表达形式交流,学生容易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甚至是成绩差的学生也可以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在与英语专业有关的工作中,遇到比较多的就是简单的英语交流和书面表达,因而在学习中需要有所锻炼,从而在工作的时候可以做到应付自如。
情景式教学法不仅仅适合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也适用于其他外语的教学,教师教得更加轻松,学生也能攻克学习难关,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熊瑛.浅谈英语情景式教学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2).
[2]骆萍.情景式教学法在高职涉外文秘专业英语教学的应用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范文4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重要学科。当下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教学,都强调侧重于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而职业核心能力的获得并不是轻易得到的,必须是教学双方的共同努力,特别依赖于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基于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实质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核心能力。而正确认识会计专业职业核心能力,把握其本质,准确体悟会计实践教学与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的关系,建立起基于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才有可能实现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整体创新,实现会计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
一、会计实践教学与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的关系
会计职业核心能力不是随意可以生成的,而是必须依教育教学的合规律地培养,才能发展起来。可以说,没有创新性的教学,就无法规模化地养成会计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会计职业核心能力
讨论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得从一般职业能力谈起。所谓职业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主体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包括了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两大部分,其中职业核心能力则是职业能力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转换,是伴随主体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我国,具体确认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能力。
不同专业的人应有不同的职业能力,会计专业的人其职业能力则具体指会计人才所具有的,在会计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能使人正确地驾驭会计职业活动,成功地完成会计职业活动。
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等。其中,会计专业能力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中能利用会计知识、理论和技术,进行会计核算、分析、考核、预测和决策等,会计专业能力可具体可包括会计核算能力、会计技术和手段的操作应用能力、会计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纳税申报处理能力、财务审计能力等等。这些专业性的能力重点在强调专业知识、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会计综合能力主要职能是胜任会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经验、技术、操作技能和创新性能力,是会计岗位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可包括综合处理相关经济会计业务的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会计综合能力强调的是综合实践性和创新性。会计综合发展能力是在其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基础上,所具备的人际能力和技术,包括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策划规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和执行能力、竞争能力等。会计的综合发展能力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行为的规范性。这三大部分就组合为会计职业能力的总体构成。其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会计职业能力结构
而在这三大部分中,会计职业的核心能力,当指会计职业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即专业能力之外的关键能力,包括专业综合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就是说,会计职业核心能力中的一些内容,是与会计专业能力相交叉的,特别是专业能力中的综合发展能力,又是会计职业的核心能力;会计综合能力中的创新能力,更是会计职业的核心能力之一。其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图2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结构
我们看到,会计职业能力和会计职业核心能力都是会计人才所必需拥有的。而能力的养成,既需要主体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外因如教育教学的专门培植。在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中,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方法,例如实践教学等,都对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核心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对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作用巨大
会计实践教学是相对于会计理论教学而言的,它与会计理论教学是整个会计教学系统中不可分割的,既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两个子系统。一般地,会计理论教学耕侧重于对会计知识、会计理论的传授,而会计实践教学则更倾斜于具体的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会计理论教学,我们可以使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较为全面、较为系统和完整的会计理论知识;借助会计实践教学则能促使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进一步熟练、升华和发展,形成能够运用基本会计理论和知识,分析会计问题、解决会计问题的技术和能力。
会计学本身的性质,也注定了必须借助实践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完整的能力转化问题。就是说,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学仅凭理论教学是无法使学生全部、充分掌握会计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的,必须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锻炼,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学习,才能逐步掌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促使其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发展能力,有利于培养、发展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因此,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确实,借助实践教学,加强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即将就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好核心能力,可帮助他们适应就业需要,并在未来的工作中调整自我、处理难题,而且能很好地与他人相处。对于学校来说,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这是学校的本质使命所在,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态度和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等构成会计职业的基本素质,在学习毕业之前,通过大运动量的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能有效地、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极大地有利于学生求职和就业发展。
而在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其具体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构建创意出新的策略选项。其中一个重要的选项,是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建构入手,可以完善其模式,优化其方法,提高其质量。就是说,如何实现中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建构呢?我认为,除了理念更新、方法创新和策略优化之外,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确立、遵循正确的原则,倾斜于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建立起完整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这可能易于从宏观上把握实践教学的主动权,按部就班地搞好会计实践教学。
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必须确立两个基本原则
这两基本原则,应该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并能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所实用。
(一)明确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
教学过程中,作为基本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也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服务的,其目的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必须明确,中职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目标。如果说,理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那么,实践教学则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上。两者各有侧重,共同建构起学生的完整素质体系和职业核心能力体系,致力于学生的会计技能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到内容把握上,则要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以巩固理论基础,提升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综合能力,增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发展能力,提升整体创新创造能力。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则要充分考虑培养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又要注重其综合发展能力。
(二)遵循能力培养规律设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能力培养有其客观规律,主要体现有:内外因共同作用;能力素质综合发展;其培养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等等。中职学校的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必须体现这些规律。为此,我们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时候,应该遵循这些规律,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更要力求符合职业核心能力发展的要求,把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等,配置到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阶段中去。
三、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模块化
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角度、范围、内容各有要求,我们这里重点探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我们设想,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教学时数、教学时段等的限制,而是根据会计职业核心能力需求及能力培养规律,把会计实践教学的结构,具体分成会计职业能力的几个方面,形成若干个模块,这些模块不是会计专业能力的机械照搬,而是在职业能力基础上,融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使所有模块包括了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所有内容。
(一)基于核心的会计专业能力模块
这是会计职业能力的主要内容,这一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从事会计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操作性实验、分析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为主,主要在实验室、教室进行。而这些税收基础、财经基础、统计基础等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技术操作能力、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以及纳税申报处理、财务审计等,既有常规能力的养成要求,也有创新性能力的参与,就是说,会计专业能力模块渗透着会计职业的核心能力要素在里面。
(二)基于核心的会计综合能力模块
会计综合能力模块是在专业基本能力模块的基础上确立的,是专注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而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这一模块,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会计综合能力开发上。而学生的会计综合能力,包括了如图1所示的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专业的判断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作能力等。其中,创新能力是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时间安排上,可更接近于教学实习阶段为好,主要是所有教材内容学习完毕,能专心系统训练各种经济业务能力,提升综合能力。
(三)基于核心的综合发展能力模块
这一模块本身包括有多样化的能力内容,既是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内容,又是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的重点所在,突出这一模块,有利于使实践教学能更倾斜到学生的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上来。这一模块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丰富多样,格局也可大可小。例如有团体模拟训练的,把教学内容案例化,让学生从头开始,组队、分工、规划、操作、执行、检查、落实等,一系列地尝试训练,以获得专业能力提高的同时,得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乃至于语言能力的综合提高。又如校内的小企业实习,比如对校内的小卖部、小超市等,进行财务管理,让学生重点参与商品采购及验收、销售出库及收款等交易活动。通过这种方式的实践教学,学生可切身感受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多维性、生动丰富性和专业能力的必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性。体验到单一专业能力无法解决问题,惟有综合能力特别是职业核心能力派上用场,才能解决问题。这样的实践教学,可以系统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
其它如社会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实训等,也是该模块可用的教学方式。综合发展能力模块本身是职业核心能力,这应该和实践教学的重头戏所在。
总之,加强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会计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是当今会计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在培养职业综合素质已逐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共识的大背景下,着重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角度,加强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无疑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的。而会计实践教学的体系建构,从一般的专业能力关注,过渡到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关注,这更是会计教学整体创新的一个突破和飞跃。我们应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加大教改力度,强化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强调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致力于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借以更好地完成会计教学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郭丹.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
[2]梁美仪.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模块化教学探讨-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J].会计之友,2011(3)
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范文5
【关键词】高职高专 畜牧兽医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044-03
目前,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高端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结合本院畜牧兽医专业实际,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针对广西畜牧业在现代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的新动向,以及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背景,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从2009年起探索实践了以“工学结合,校企双赢”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方案是:采取“1360”培养模式,即学生经1年的在校学习,完成公共课程与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后,第四学期根据学生意愿选择未来就业主攻方向编入“××企业班”,并安排学生到相应企业进行3个月的工作性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本着双向选择原则,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初步协议,第六学期签约学生回原企业进行6个月的毕业实习,结束后签订正式就业协议,最后使毕业生岗位适应期为0。该模式以“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手段,学生通过一年在校的基础学习及到企业实训的亲身体会,对就业岗位定位更准确,企业也能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素质与技能,选聘到更合适的学生,打破了以往学生入学就“定位”的简单“订单”模式,大大减少了以后“跳槽”的现象,在保障校企“双赢”的基础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一)遵守“三大”原则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始终坚持“特色、实用、混合”三大原则。其中,“特色”是实践教学内容以应用技能为主线,以高端技能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手段。“实用”就是根据专业岗位群的要求,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职业综合技能实践平台。“混合性”是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二)明确实践教学项目、内容、途径与方法
实践教学按项目的复杂程度可分为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按实施的途径可分为课堂内、课堂外、学校内、学校外实训;按内容的性质可分为专业基础技能、岗位专项技能和职业综合技能实训。按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以能力为本位的要求特点,可采取按内容性质的分类办法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见表1)。
专业基础技能是在专业技术工作过程中最常用的且必须掌握熟练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能,它涉及的专业课知识较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如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动物尸体剖检技能、兽医临床诊断技能、治疗措施技能等等。岗位专项技能是职业岗位群常用的技术,要求学生在实践环境中能运用一项或几项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如兽医防治技能、动物繁殖技能、兽医防疫检验技能、饲料检验技能等等。职业综合技能是在更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形成实践能力,它是实际工作能力的综合表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畜禽生产、畜牧业经营与管理能力等。
(三)落实实践教学保障措施
1.成立专业建设理事分会。分会成员由行业、协会与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审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协助落实外聘专业教师、校外顶岗实和推荐毕业生就业工作等,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议。
2.加强“双师”培养。为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根据自身特长,选定主攻方向到企业中挂职实践锻炼不少于半年,以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3.确保“核心”技能。对专业核心课程,如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饲料生产与营销等课程,采取由校内专职教师与外聘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担任教学任务,并规定外聘专家授课时数不少于一半,实训技能课程必须由外聘专家负责,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新动向,又能更全面地掌握核心技能、高端技能,同时还能吸收到来自企业一线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成功就业、创业。
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范文6
关键词:检测评价 全面性 多样性 时效性 可行性
语文课程新标准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不仅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也要转变检测评价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现代语文教学检测评价,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列为“三维”目标,并提出了检测评价建议。怎样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检测评价学生学业成就,成了关系课程改革的重大问题,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检测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呢,本人就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意知识与能力检测评价的全面性
知识与能力全面性检测评价,应包括对识字与写字、成语的理解与应用、阅读、写作(含习作、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检测与评价。着眼于对学生读的全面检测评价,自然会引导师生把注意力由单纯注重书面表达及阅读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扭转一部分人在语文学习上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的不良倾向。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引导到注重日常积累,注重平时努力的正确轨道上来。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收集、感受、理解、评价和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所学知识应强调在新的情景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回忆、理解、感悟、运用等多种心智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练习,避免知识的平面搬移,充分发挥整合作用。
二、注意知识与能力检测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知识与能力检测评价形式上可以有口头检测和书面检测,前者是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检测,一般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后者通常是指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相比较而言,口头检测的好处是及时简便,但只适用于单个问题的解决,而书面检测虽然费时较多,却可以解决复杂问题。课堂教学中,这两种检测教师要互补兼用。具体地说,语文学科的口头检测主要检测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如字音、成语、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课文内容等的即时掌握程度,而书面检测则侧重于过程性较强的能力方面的检测,如针对具体写作技巧的作文训练和阅读活动。另外还可以通过观察、面谈、评价表格、测试题等方式来检测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及语文能力高低情况。
三、注意知识与能力检测评价的时效性
1.及时性。知识与能力目标最终能否达成是教师最应该关注的问题。所以,无论是从解决教师心中的悬念方面看,还是从尽快改进教学不足与提高教学效率方面讲,教学检测都应具有及时性。唯有及时,语文教师才可以更好地把检测结果和刚过去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唯有及时,语文教师寻根究底的热情才不会降低;唯有及时,检测者的印象才会新鲜深刻,评价才会更准确、到位和有针对性。
2.客观性。知识与能力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语文教学。只有客观地进行评价,实事求是地认真分析,教学双方才可能和谐沟通。如果漠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单凭个人主观臆断的想当然提出观点,结果只能是与预想的良好愿望相悖。因为,检测失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反而会引发更多更大的问题。
3.持续性。知识与能力检测结束后,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会充分暴露出来。一般情况下,当事教师会认真反思并迅速采取措施改进不足,但是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前面暴露的问题是否真正解决了,以及是否又出现了新的状况,还必须时常进行跟踪检测。
四、要注意检测评价的可行性
(一)将知识、技能的测评与学习态度的考核结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态度等都以分数记入考核成绩中。如:每篇课文学习完毕,都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发讨论,谈学习体会和感受,做到一课一得。采用抢答记分方式,根据所谈内容、认识的程度做出评价给予奖励记分,对那些课堂上不认真思考,不积极参与讨论,发言不主动的同学,则采取点将必答方式,答对答好给予记分,但无奖励分,答错、不答扣学习态度分。
(二)教师测评与学生自我测评结合。课堂除采用教师提问,学生抢答、必答记分方式外,还采取学生自学、讨论、对问对答记分,或将学生所写文章、所做的练习汇集,让学生分组进行评等并记分。如:在学完小说专题之后,让学生先分组进行人物形象的口头分析,后各组推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同学中进行分析演讲,各组根据同学的演讲进行讨论、评价,并给予记分,再综合各组所得总分,以此作为该组全体同学的得分,并记入他们的考核成绩中。
(三)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有效的语文教学效果的测量和评价,绝不能仅仅限于取得考试数据,应当把定量与定性的测评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的测量和评定还可以采用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笔试与口试的结合,有助于促进平时语文课程的听说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根据以上具体方法,我们可以这样来构想对每位学生学期成绩作出评价。学期成绩由期中、期末、专题或板块检测、作文、生活随笔、口语交际练习、课外阅读等成绩构成。期中占20%,期末占30%,专题或板块占12%,作文占14%,生活随笔占8%,口语交际练习占8%,课外阅读占8%,另外有奖惩成绩。如,作业一贯认真、按时完成,课堂上一贯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参加语文竞赛活动并取得成绩的;对语文教学提出较好建议的,均可获得浮动奖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