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文化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文化的重要性范文1
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符合城市少数民族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强烈的民族意识产生于各民族间的现实交往过程中,散杂居少数民族因与其他民族交往相对较多,对建设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愿望会更自觉、更强烈。而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在开放、发达、多元信息的现代环境中,对自身民族文化权利的追求会更自觉,对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会更高。尤其是现在,通讯和网络技术使人类已经摆脱了时间和距离的限制,使移居到城市的少数民族可以便捷地经常与原居地的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不少人跨地区的生活也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在城市的发展传播。
城市散居少数民族主要分为世居少数民族、新进少数民族和流动少数民族三种类型。对于城市世居少数民族而言,他们处境相对优越,文化相对活跃。新进少数民族是指接受了现代学校教育之后留在城市工作或创业的人,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因此对于其自身文化的保护意愿也不言而喻。相对而言,这两部分人都有体制内的制度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而占比重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目前他们的文化特殊权益还得不到基本的制度保障,民族文化生活受到种种限制,即便在比较发达的“东部省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娱乐活动方式与内容设计,过去都较少考虑少数民族因素,特别是对语言、宗教禁忌等方面内容的考虑较少”。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经发生了代际更替,80后新生代逐渐成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主体,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相应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从2012年对山东省青岛市朝鲜族的调查显示,他们遇到的问题、困惑和最需要解决的权益主要包括:“保障少数民族子女接受民族教育的权益”;“希望当地各级党政机关吸收一定数量的朝鲜干部”;“希望当地政府为开展民族文化活动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在城市的传承和发展”;“对朝鲜民间团体、民办学校或文娱体育活动不许冠以‘朝鲜族’名称表示困惑”。此调查对象反映的四个主要问题中,有三个问题直接与民族文化的建设、传承和发展有关。朝鲜族在改革开放和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是走在前列的,他们的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其人口流动现象也非常突出。因此,此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和超前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少数民族在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文化需求与发展趋势,为解决散杂居城市民族文化发展问题提供一定借鉴。
总之,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少数民族对文化的需求只会越来越高,我们应该顺应这一民族文化历史的发展规律,积极建设发展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文化,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利于推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已进入较快速的发展时期,民族分布和交往格局会随之发生重大改变,散杂居城市的少数民族不仅在数量上将不断增加,而且城市社区交错杂居的现象将越来越普遍。可以说,散杂居城市代表了少数民族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散杂居城市民族工作和城市民族关系问题也相应地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推进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民族团结、发展与和谐,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城市民族工作的着力点应该在社区,我们应该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样,城市民族的散杂居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对城市民族工作和民族关系而言,文化问题是最敏感的因素,尤其以民族风俗习惯问题、语言文字问题、问题这三个因素为主。在少数民族同胞进城之后的实际生活中,文化上的不适应确实是其面临的突出问题,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城市公共服务建设不能满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的特殊需求。如果把少数民族文化利益问题处理好了,那它可以为解决其他城市民族矛盾提供一个缓冲区,为发展和谐民族关系提供一道“安全阀”。如果没处理好,它会成为城市民族矛盾爆发甚至是失控的导火线。
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其重要方面就是要促进各民族平等的文化交流,让各民族能够相互学习对方优秀的民族文化。主动弘扬和践行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为“建设民族互嵌型社区”提供一个较好的实际操作平台。作为认同的最深层次,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团结之魂。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无疑可以促进民族间文化认同,真正构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有精神家园。
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利于打开城市民族工作的主动局面
目前,国家对于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的管理,主要还是依托居民社区组织,作用与影响有限,并没有深入人心。其中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更面临巨大挑战。地方民族工作部门对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还只停留在事后调节和管理上,还没有实现制度化、系统化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护等方面还未能建立全面有效的机制,他们的就业、居住、子女教育还普遍存在问题。目前,对城市生活和管理方式的不适应,对城市民族工作部门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的不适应,城市居民对少数民族某些生活、行为方式的不适应,是少数民族进入城市之后面临的主要“不适应”问题。在实际民族工作中,因部门工作人员不了解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常识,而无力有效处理民族问题的现象也比较常见。
针对这种情况,散杂居城市必须创新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尊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文化特点是做好他们管理工作的前提,相对于经济管理的利益复杂性和政治管理的严肃敏感性而言,文化管理层面的交往交流是阻力较少、影响持久、最易拉近民族关系的方式。践行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地方政府应该提供专项资金和比较固定的活动场所,从兴办民族学校或者设立形式灵活多样的民族教育机构,定期组织民族文艺汇演,举办饮食、服饰等各类民族文化艺术节以及在公共场所举行民族文化展览和讲座等入手。此外,也可以通过创作拍摄高质量的电影、电视剧、宣传片、摄影展等来宣传民族文化。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地方政府更应创新散杂居城市民族文化建设,利用公共网络平台宣传民族文化,普及民族文化教育。
如果让这些民族文化建设活动走在前面,引领散杂居城市对少数民族经济、政治、社会的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的城市民族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为政府从防范性管理模式转变为服务、参与型管理模式创造一定条件。首先,主动弘扬和践行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传承和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创造一个他们适应的城市文化生态,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其次,当散杂居城市发生与少数民族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时,文化建设的引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些问题的尖锐性,对民族问题的解决发挥积极的影响;最后,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还可以调动少数民族传承发扬自身民族文化的积极性,让城市居民更多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能接纳包容他们的生活方式,减少民族歧视,增进民族感情。
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可以拓展现代城市的发展空间
当今,城市特色文化正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中国城市也面临着如何走出一条既能够走在世界前列,又能够保持自身特色的挑战。其实,全球化不应该是简单地同化一个城市的文化,而应该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把它们结合起来。放眼世界,现代城市的特征应该是包容开放,这种包容开放主要体现在文化领域,文化多样是现代城市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之所在。
中国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有城市文化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自为行为,重视城市社会变迁与城市特色文化空间的重组与创新。城市化与民族散杂居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散杂居化在城市化中表现得更加深刻、更加充分,城市化进程在民族散杂居化的作用下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活力。在这种双向的互动过程中,城市将越来越多地改变着各族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活动形式。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发展,正是顺应这一趋势,根据城市社区空间形态和民族构成的深刻变化形势,来拓展现代城市特色文化发展的维度和空间。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开发民族特色文化,来丰富现代城市文化。这里有一个双向适应、共同发展,进而融为一体的过程。民族文化融入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文化在此过程中也丰富了自己,并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重构和现代化。因为各民族文化背景、、民族发展历史的差异,生存发展问题在每个民族身上都有不同的表现,由此所表现出来的城市文化适应和变迁的程度、规模、进程等都可以截然不同,其最终结果当然也不同。建设发展散杂居城市民族文化,让各民族文化在城市里多样发展,深入交流,最终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融状态,形成多元一体的特色散杂居城市民族文化。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在建设发展民族文化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城市作为一定范围的区域中心,具有能够有效地凝聚和调动分散的资金、技术、人力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能力,为民族文化建设提供良好条件。它的开放性使其具有天然的文化择优能力,可以让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选择性、创造性的发展;它的强信息加工和传播能力,使其辐射功能增强,使得我们的优质民族文化建设成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播散到城市以外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农牧地区。在全球化、现代化冲击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中,我们采取这样的积极措施来遏制民族文化的衰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①李俊清:《东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11期。
城市文化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 城市理念;可持续发展;城市形象设计;提升城市魅力
1.城市形象设计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性
1.1 城市形象设计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给外来人口留下的印象和主观感受。城市形象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建筑物、道路、交通状况、商业中心店面设计、旅游景点和基本生活设施等,但还体现在市民日常生活、文化氛围、民族风情、地方语言和小吃等方面。因此,衡量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全方位的,包括城市的外观和内涵,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城市布局、道路、园林绿化等相关的布局工作。城市形象实质上就是城市整体的精神面貌,通过对城市整体形象进行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城市自身的功能和优越性,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
城市形象是指能够激发人们情感的城市形态和面貌,是对城市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的综合评价。城市形象具体的来说可以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居民素质、社会秩序、民族风情等方面。城市形象是城市在发展中形成的精神面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综合性。城市形象设计的范围广阔,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致力于城市形象设计事业,打造品牌城市,提升城市品味;第二,差异性。每个城市自身的特征都不相同,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文化风格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为城市增添魅力,有利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第三,主观能动性强。城市形象主要是激发人们的情感,主观性比较强,也是对城市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
1.2 城市形象设计的重要意义
对不同城市进行形象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的文化形象已经成为世界城市竞争的重要组成方面,只有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才能凝聚城市力量,促进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城市形象设计有利于打造名牌城市,加快城市的发展速度,不仅可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可以进一步促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形象设计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坏境的和谐共处。进行城市形象设计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塑造城市文化氛围,促进人、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树立先进的城市理念,提升城市形象
近年来我国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化,更多的体现在城市形象设计方面。先进的城市理念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和规划指明方向,因此,在城市进行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先进的城市理念,发挥城市现有的资源优势,体现城市特色,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下如何在先进的城市理念的指导下,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1)大力宣传城市形象设计,使相关部门意识到城市形象设计的重要性。城市形象设计是对三维空间的合理规划,涉及到物质空间、社会生活和政治文明等方面。在先进的城市理念的指导下,政府及时对城市的发展战略不断进行调整优化,确保城市的发展方向十分明确,进一步促进城市整体形象的提高。政府可以通过强化城市主导产业和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来推广城市形象设计的重要性,或者充分利用影视广告、报纸、杂志等载体进行宣传,加大城市形象设计的宣传力度,从而让在整个社会意识到城市形象设计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城市品味,打造品牌城市。
(2)不同城市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放大自然优势。不同的城市自然环境也不相同,政府应该重视其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我们应该大力保护,充分发挥文化景观的优势,打造历史古城的风格,提升城市整体的形象。城市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外地游客,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城市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路牌文化也是城市形象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品位,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3)充实城市文化内涵,创造和谐美的城市。城市文化是进行城市形象设计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文化发展的目标是“三有”城市,即有内涵、有魅力、有特色。城市形象设计本质上是城市文化的建设,城市文化是经过千百年沉积下来的,记载了当地人们的奋斗历史和风俗民情,体现个性化色彩。城市文化可以帮助当地居民凝聚公众力量,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增添城市魅力。城市可以利用大型节日、比赛、论坛等举办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征集一些可以反映城市形象的各类手工作品,充实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形象,打造有魅力的文化城市。城市形象设计是打造品牌城市的关键所在,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注重城市雕塑设计和建筑设计,体现城市特色,打造富含文化底蕴的名牌城市。
3.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理念主要是指建设和管理城市的战略,进一步确定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基本思想。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是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城市理念和城市形象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城市理念是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精神力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在城市的形象设计中我们要坚持先进的城市理念,从而逐步提高居民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丰富市民生活内容,提升城市形象,为城市增添魅力。
参考文献:
[1] 张卫国,何宛夏. 城市形象设计理论探讨[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
城市文化的重要性范文3
有利于缓解城市文化遗产危机。随着城市现代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遗产面临着一定的危机,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地区,在快速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重视历史文化传统与民族文化精神对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以致大量优秀城市历史建筑被拆除,大量城市街道、民宅被摧毁,使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受到巨大损失。这种破坏行为的后果,不仅使许多文化传统被抛弃,文化脉络被隔断,更重要的是引起民族自信心的动摇,容易使人们失去对于自身民族的依赖与认同。鉴于这种日益严峻的文化危机,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历史文化优秀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安阳、开封、洛阳、许昌等城市更是多朝古都,可以说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因此,我们应该借助河南的地位优势和文化根基,积极对河南省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科学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与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2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典型问题
河南省地理位置优越,城市建设发展十分迅速,比如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等都是国家级战略区域建设规划等,处理好城市建设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我们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忽视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我们要剖析这种问题,并能认识到这种问题的危害,为更好地保护我省城市文化遗产服务。典型存在的问题有:(1)城市发展规划轻视甚至忽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缺乏科学性和持续性,文化遗产保护缺乏法律上和制度上的约束,制度的执行力也缺乏相应的约束手段,一些地方存在失职渎职、懒政怠政的作风,部分管理者盲目地追求建设速度、GDP与现代化,忽视文物的价值,导致城市文化遗产受到破坏。(2)城市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存在误区,兴建各种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一些地方在进行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时候,往往将各种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的建设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时候甚至超过物质文化遗产和遗存本身。从表面上看,便利的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对城市面貌改善和旅游业的发展及地区经济的增长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对城市物质文化遗产造成破坏。(3)城市旅游对城市文化遗产造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旅游开发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素质参差不齐的游客往往会对城市物质文化遗产造成破坏,而且,过量游客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样也会对城市文化遗产造成很大的危害。(4)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多重伪造。城市文化遗产往往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基于这种商业利益的驱动,一些地方出现通过文化遗产资源造假来谋取实际经济利益的行为,比如伪民俗、仿制仿建古文物、古建筑、古遗迹等,甚至有“毁真造假”的行为。但伪造资源与当地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条件格格不入,绝大部分最终只能成为文化垃圾和建筑垃圾,这将对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产生破坏性的恶劣影响。客观地来说,城市的规划、发展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有一定的矛盾性,上述问题也不能全面涵盖目前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遇到的一切障碍,但可以肯定的是城市文化遗产是提升一座城市文化内涵、树立良好城市形象的重要保障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出保护和科学发展城市文化遗产的具体途径。
3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繁荣的参考措施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与繁荣的灵魂,如何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并繁荣城市历史文化以增强城市文化内涵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由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演进以及高科技技术的广泛运用,致使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手段与模式也产生了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面列出了6条保护和繁荣城市文化遗产的参考性措施,具体如下:(1)制定法律和技术规范,落实文化保护责任制,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和重要基础保障。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避免盲目性,增强可操作性,从而保证主管部门工作决策的正确性。监管部门要强化协作、明确分工职责。(2)正确处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相互依托的关系,在切实保护的前提下,谋求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利用密切配合,才能取得双赢。只有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和谐发展,才能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发展。(3)强化宣传,坚持文物工作方针,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并在保持城市风貌的前提下,改善文化遗产内居民的生活设施。(4)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互补性关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侧重不同,文化事业具有公共性,趋向社会效益,文化产业具有商业性,趋向经济效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互相依存、互补发展的关系,我们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文化产品都适合被商业化开发而纳入到文化产业的体系中去,要加强文化遗产资源公共管理与行政干预,并引入社区参与管理机制完善市场开发带来的种种弊端。传承性保护是指让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对象继续活动与发展,寻求新的生机与市场,使其在今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延续,也称为“动态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可以使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获得“新的生命”,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延续与传承。
4结束语
城市文化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屋顶 文化象征 屋顶绿化 重要性
前言
由于现代建筑的发展,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发展,屋顶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把注意力越来越多的放在了建筑的立面上,大多数建筑致力于设计美观的外立面,对于建筑屋顶的设计却只仅仅只是满足建筑工程方面的某些要求,比如屋顶排水,屋顶的保温等等。如果非要说一个建筑中最主要的立面是哪个,答案绝对是第五立面――屋顶。接下来将从几个方面来讨论屋顶的重要性。
1、住宅的起源
从古老的住宅遗址中,我们可以大胆想象最开始的住宅就只有一个屋顶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遮风挡雨的需求,慢慢的,有了墙面。比如中国古老的巢居最开始只是一个架在树上的由树枝编的坡屋顶,中国的穴居只是在地上挖一个洞穴,上面盖一个木架屋顶,所以说早期的住宅就只是一个屋顶,也可以说屋顶和墙面是一体的,屋顶既是屋顶,也是墙面,到后来,慢慢的墙体才从屋顶中分离出去,作为支撑屋顶和维护结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住宅起源于屋顶,屋顶是住宅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这也就是为什么让很多儿童在纸上画出他们心里住宅的样子,大多数都会画成一个坡屋顶,上面有一个烟囱。这也许是住宅的屋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烙在人们心中的痕迹。
2、文化的象征
建筑本来就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在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建筑的屋顶已经成为了不同文化的象征,比如古埃及中的金字塔,那种三角上升的屋顶象征着永恒,成为陵墓地上部分比较重要的纪念性构筑物象征。比如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的山花屋顶,已经成为古希腊神庙最显著的特征,还有古罗马的神庙的穹顶,哥特式建筑的屋顶,都已经成为这些建筑特征的一部分。
对于中国,古建筑的屋顶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特色,中国古建筑的屋顶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礼制文化,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屋顶的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等,不同等级的建筑风别对应着不同的我顶形式。
好多建筑的屋顶还能体现地域的特色文化,比如北欧建筑的屋顶为了适应北欧经常下雪的环境,屋顶的坡度特别大。印度建筑特有的那种像泰姬陵的屋顶,泰国庙宇特有的那种层层叠加的坡屋顶,这些建筑通过屋顶就能判断出它们所代表的国家和文化。
3、屋顶将成为人们活动的第二地表
随着建筑不断发展,地球上的建设量越来越多,建筑的密度越来越大,真正的地表空间已经越来越少,换言之人们以前喜欢在地表上进行相关的活动,但是现在高层建筑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被带到了高空,由于高空中缺乏交流的空间,人们之间的交流渐渐消失了,尤其在现代开发的高层住宅区里,针对这种情况,在未来,建筑的屋顶,尤其是公共建筑的屋顶绝对是空间再开发的重点资源。屋顶空间的利用也将是未来设计的一重点方向。到那时候,真正的地表已经被所有的交通设施所占有,而建筑的屋顶将会变成人们生活的第二地表,人们走上建筑的屋顶将是很普通的事,人们可以通过屋顶交流,举办各种活动。
屋顶是常常会被忽略的重要的空间资源,如果可以很好地利用建筑的屋顶的空间资源,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都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4、屋顶将成为绿色建筑重要的部分
全球的资源越来越短缺,环境越来越恶化,面对这种情况,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将是主要的发展模式,未来的建筑将是绿色节能的建筑,否则将会被淘汰,21世纪的建筑主潮流是绿色节能建筑,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趋势了。随着建筑物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测出一栋建筑中在夏季接收太阳辐射量最多的面是屋顶,在冬季,屋顶也会导致大量的室内热量散失。所以对于一座绿色节能建筑,屋顶的设计绝对是至关重要的,炎热地区的房子,就要考虑屋顶的隔热,寒冷地区,就要考虑屋顶的保温。
屋顶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成为将来建筑主要的收集能源的部分,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的屋顶将来绝对是一个主要收集太阳能的部位。同时建筑的屋顶也会是收集雨水资源的重要部位。
5、屋顶绿化将大大改善城市的环境风貌
毋庸置疑,现代城市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缺乏自然环境,城市里充满了钢筋混凝土,充满了水泥路,再也没有那种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高密度的城市不仅使人类远离了自然,更是导致城市的环境越来越恶劣,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城市恶劣的风环境,城市雾霾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使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不仅精神上感到乏味,环境上也无法得到满足。
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屋顶绿化,通过大量的屋顶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整体风貌,还能改善城市的环境,大量的屋顶绿化可以将大量的雨水收集用于供给城市用水,可以净化城市空气,缓解城市雾霾问题,在夏季,可以减少屋顶对太阳辐射的辐射,可以降低城市的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大量的屋顶绿化将一改现代城市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森林的面貌,将大大拉近城市与自然的距离,人类与自然的距离,将大大改善人类城市生活的质量。
6、屋顶可能的新用途
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会越来越短缺,未来的建筑屋顶将会扮演很多角色,它可能是一个城市农场,用于满足城市人们日常的饮食需求。它可能是 太阳发电厂,风力发电厂等,用于满足城市的能源需求。
总结
建筑的屋顶由于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中,人们就渐渐忽略了屋顶的重性,虽然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很难全方位的看到屋顶,当然现在人们还普遍难以方便的到达某些建筑的屋顶,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忽略建筑屋顶的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一个建筑师,更应该明白建筑中屋顶的重要性,屋顶一直都是建筑里非常重要的东西,甚至没有屋顶的建筑有时候都不能称之为屋顶,建筑的屋顶不仅仅从它诞生之初就存在,将来也会一直存在,它不仅仅只是为人类提供遮风挡雨的场所,屋顶是保证人类能在住宅里舒适的生活的保证,同时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屋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凝聚着人类的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屋顶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建筑屋顶空间的再利用,再开发是迟早的事。总之,建筑的屋顶,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在将来,都将是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陈波.建筑与屋顶花园 [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48-52.
城市文化的重要性范文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38
[文章编号]
1671- 5918(2015)09-0080-02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一、教育与城市化进程
(一)教育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含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新生代系统的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并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活动,教育不仅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引擎,也是传承人类文化和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发展包含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机构的建立健全、教育资源的积累与使用、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教育事业的扩展与进步,教育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有无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有多大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因此教育发展备受世人关注。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也是人类社会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社会的进步与城市功能的完善使城市逐渐成为承载人类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因此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随着人类认识的变化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转变到以城市化为主的过程即为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是一种社会结构的转变过程,城市化进程展现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也反映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更体现出一种社会分配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考察世界各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经历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为代表的城市化进程。
(二)教育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深入分析教育与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可以发现教育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育能够为城市化进程提供所需的人力资源与科学技术创新支持,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持续动力;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能为教育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质文化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有序的城市化进程决定了教育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二者间的积极影响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研究教育发展对城市化进程影响的重要性
(一)教育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教育的基本属性已经决定了教育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积极的,其中积极的影响主要包括:教育发展有助于推动国家民主的政治文明建设和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教育发展将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产生巨大的促进推动作用;教育通过对人类自身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的传递创新实现对人类宝贵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由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所导致,最显著的就是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所引发的社会公平问题,不利于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例如外国很多的大学都在小城镇,当地产生和拥有的文化与人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但中国的大学却都集中在大城市,机制上的不公平导致了文化和人力资源的异常流动,这种异常的流动将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正常发展。
(二)研究教育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性。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教育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口素质的高低,而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潜力与水平,据有关专家对劳动生产率进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以文盲的劳动生产率为1进行计算,那么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生产率为1.43,中学文化程度的劳动生产率为2.08,大学文化程度的劳动生产率为4,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教育不仅是直接影响人的劳动效率和自身收入,同时也是决定国家与民族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快慢的关键因素之一,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学术界关于城市化进程的研究理论成果中缺乏教育对城市化进程影响的研究,在城市化进程的探索过程中理论指导实践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积极深入地研究教育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三、阿坝州城市化进程与教育发展现状
(一)阿坝州城市化进程现状。阿坝州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截至2013年底阿坝州的城镇化率已达34.59%,但仍未达到全国53.73%的水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75%的平均水平,阿坝州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社会焦点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二、三线城市以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目前阿坝州也正通过一系列措施推进当地的城市化进程,但不容忽视的是阿坝州的城市化进程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城市化进程起步晚、路径单一、必需的基础与承载体薄弱等因素是导致阿坝州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二)阿坝州教育发展现状。建国之初,阿坝州的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加之农牧民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州仅有百余所学校,在校生不到5000人,教职员工不足300人,阿坝州基本上没有现代意义的学校教育。改革开放以后,阿坝州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特别关注教育民生,突出教学质量主题,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阿坝州的民族教育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初步建成了与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具有民族特点的教育体系。但必须正视的是阿坝州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教育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尤其是阿坝州拥有较多的优势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较低层次的教育水平也严重阻碍了阿坝州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如何有效利用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促进城市化进程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为社会发展创造了机遇,而失衡的城市化进程则制约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利用好教育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积极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第一,加强宣传,深化认识。近年来阿坝州城市化进程步伐明显加快,社会各阶层也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将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出来还没有达成共识。城市的发展是多元的,目前中国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城乡二元的社会问题,加之城市发展会受到许多难以预料到的新问题的影响,我们需要科学引导民众认识社会发展问题,为了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合理使用,就需要对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作出更多的宣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借助教育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来强化教育的舆论引导,改变当前社会和家庭受社会舆论的误导和对教育功能的认识的片面,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教育,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
第二,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和有关部门编制的教育发展规划要符合国家或区域化整体规划,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当前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都根据实际情况对教育事业做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但部分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缺乏相应的改革勇气和战略眼光,制定的规划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缺乏对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远离城市中心的学校存在软硬件缺失的问题,即便是在就业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在这些地方要留住人才都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地方政府往往很难将教育发展纳入到了城市整体规划之中。例如:2011年阿坝州就提出要大力促进自治州州内城镇化,这说明阿坝州在发展上已意识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但却没有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意识到教育在阿坝州的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未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利用教育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政府也就未有相关的政策予以扶持,为了促进教育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规划,还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第三,合理分配和使用社会资源。熟悉教育规律的人都知道,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过程,其作用的体现有隐含性和延时性,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需要政策的支撑和扶持,教育的发展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投入,更需要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阿坝州地广人稀,自身拥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当地城市化进程的优势,但阿坝州的发展历来都不均衡,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教育尤其如此,如何开发利用好是关键,通过现实规律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全力发挥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才有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城市文化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重要性
城市间的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激烈,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讲究的是协调竞争。然而当前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均和之前有所不同,所以对城市规划进行合理的设计就会变得十分重要。一个城市的建筑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一个形象,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做好建筑设计,二者要协调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正确的把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相互融合,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够使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城市的协调发展。
一、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含义
1建筑设计的含义
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很好的解决室内的空间,使其更加经济、美观。在建筑的外部形体上,随着时代的变化,每一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都不尽相同,具体的设计风格要结合当时环境和历史文化化等因素。
2城市规划设计的含义
城市规划设计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及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简单来说就是把人们活动的各种区域空间协调的联系在一起,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从而使城市能够顺应未来的长远发展方向,使城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和谐。
二、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
1相对独立的关系
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城市规划设计的任务旨在能够给各种活动提供合适的空间结构,这里面包括了城市外观设计以及分工的产业设计和布局等。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逐渐完善的综合性的科学,它是对整个城市的空间进行分析和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中有自己独立的原则和设计方法,不断完善着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是按照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完善的处理好建筑外观和室内设计,进而能够使建筑设计更好的适应城市规划的布局,促进它们之间的协调。
2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所以城市规划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城市构成的基础就是建筑,但是建筑设计还要服从城市建设的内容,所以它们二者在空间上的关系是点与面的关系。一个好的建筑就好比一首凝固的音乐,它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把城市环境作为其考虑的主要因素,要做到把设计和城市环境相互融合。城市规划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建筑设计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使城市规划进一步进行。
三、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
1建筑设计在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建筑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规划设计,这是因为建筑设计不只是一个单独的设计,它涉及了好多方面,其中包括到场地的选择和设计等问题。对场地进行设计是为了能够满足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项目所选择的地方,场地设计是为了能够使场地中的各要素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和谐,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重要产物,但是除了建筑物以外的那些要素则是为了可以满足场地设计的其他组成部分,所以说建筑设计制约着城市规划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大方向,这样顺着这个方向去设计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规划设计。
2只有做好建筑设计才能做好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工作,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筑设计要结合环境。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在建筑的整体轮廓设计中,要特别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呼应,在立面上要进行虚实对比,流线上面要和环境的肌理相符合,色彩的处理要和周围环境的格调协调。此外,要注重人的们的真实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处理建筑设计的局部细节的时候,要以人的感受作为出发点,把人的心理需求的真实感受融入到设计空间中去,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就会更加的人性化。
(2)建筑设计要注重造型。
每一个建筑都要有属于自己的一个风格,建筑设计要遵循整体设计性强,简单中能够体现出复杂,不变中能够感受到变化。
(3)建筑设计要理性的规划。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历史的文化,可以运用抽象的手法把历史文化的一些痕迹融入到建筑设计里面。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能够抓住人们的视觉范围,在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其顶部的视线处理的不要太简洁,要设计的有一定的层次感,从而可以使人们的俯瞰效果更加完美,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
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最直接形象,所以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方面要注重建筑物本身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其周围的环境因素,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不断地促进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超.刍议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科技展望,2015(10).
[2]莫雪英.城市规划设计特点与建筑设计的区别[J].山西建筑,2007(04).
[3]李尔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问题分析[J].江西建材,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