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体育竞赛 内在价值 教育功能
一、教育价值
体育具有教育功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播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所以作为体现体育重要特征的体育竞赛也同样具有其教育功能。体育竞赛是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比较强的教育活动,与其他形式的教育手段相比,体育竞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可充分利用体育竞赛这一特殊手段。学生体育一般以集体参与的形式出现,即使以个人名义参赛也往往代表某一学生群体。因为个人的行为代表集体荣誉,而集体的胜利又是全体参赛人员和其他参与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参赛学生相互协作、奋力拼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及群体意识,有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如篮、排、足球的比赛及体育游戏中的拔河、接力等,依靠的就是集体智慧、团结协作;广播操等全员参与的项目比赛具有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和协作性的作用。体育竞赛是在一定的规章约束下进行的有组织活动,每一项目均有其规则。竞赛活动是在裁判员的监督评判、教练员的临场指挥以及观众的注视下进行的,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恪守规则、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的良好品德。通过体育竞赛能起到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道德教育,促使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控制、遵守社会公德、注重文明修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比赛竞争激烈、对抗性强,不仅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运动能力和技战术水平,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首先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勇往直前的精神、自我调节的能力。其次在赛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机动灵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而坚韧顽强的毅力恰又是学生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竞争性强的现代社会环境的心理基础。体育竞赛可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胜负观,做到在胜利面前不骄傲、失败面前不气馁。保持自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动力,而挫折教育则是对大多数学生的磨炼。譬如球类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坚决、果断、坚韧等意志品质;耐久跑运动则能培养坚韧、顽强、勇于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的意志。
传播体育文化。体育是人类进步史中最为古老的文化之一,体育竞赛的最基本职能就是传递文化,负有传递现代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体育文化使命。各种体育竞赛项目的来源、发展过程、技战术、锻炼方法、比赛规则等,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掌握提高技术技能的方式方法,丰富学生知识体系,传承体育精神,提高体育意识,丰富体育情感。
二、健身价值
由于体育比赛的竞争性、对抗性、激烈性,对人体生理的刺激程度较一般的体育活动要大,参加者在竞赛中要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所以参加体育比赛可以全面充分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更重要的是,竞赛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容和手段,能够刺激和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动机,动员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达到学会锻炼身体和全方面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
三、娱乐价值
学生的课余体育比赛具有非常多的游戏娱乐成分。锻炼和娱乐是体育竞赛的内在基础,在人的身心成长过程中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比赛,使紧张的学习得到调节,从而缓释脑力劳动的精神紧张和劳累。
四、竞争价值
运动竞赛最鲜明的特征是竞争性。比赛各方充分挖掘智力、体力,以动员个体或群体的体能、技能等各种竞技能力去战胜对方。内容丰富的体育竞赛活动,可以树立学生的现代竞争意识,使他们积极向上、勇于探索、不断进取,挑战自我、敢于争先。体育竞赛对于鼓励学生树立竞争意识,适应社会的转型与变化,适应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五、创新价值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特殊的使命。体育竞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型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例如,运动员根据场上对手和己方队员的不同情况,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要考虑采取何种合理的技战术,如何以己方之长克对手之短,如何调节比赛节奏,并且在短时间扭转趋势。赛场上的这种千变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型的思维能力,灵活应变,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获取比赛胜利,并可将此种精神迁移到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去,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取得立足之地。
六、终身锻炼价值
终身体育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能力和习惯的教育,也是培养与发展相结合的教育。体育比赛紧张激烈,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比平时体育活动要大,这样会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愉悦、满足。同时,他们在比赛中运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与同学协同作战的感受、比赛结果的情绪体验等,都将吸引他们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逐步培养、发展对体育的爱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则珊. 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大学体育 人文素质 作用 途径
体育教育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员。然而如何将体育课堂和人文素养紧紧结合在一起,一直以来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我们之前只侧重于体育生物学方面意义的认识,而忽略了其对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体育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和其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为当前我国大学体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当前的学科研究向着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自然学科、人文和社会科学等互相结合的倾向趋于明显,呈现出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的研究前景。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育要顺应趋势,进一步开拓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知识领域,从而提高体育教育者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体育教育不单单要把理论基础、竞赛水平、专业技术、组织能力和较强的综合创新能力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想实现这些,就需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教育。
2.大学体育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作用
2.1 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只重传授知识,对素质培养比较忽视。就拿学校的体育教育来说,也只要求学生去掌握生物性的技能和锻炼身体,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与道德精神的培养。目前我们要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体育教育对这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通过体育课上的运动,也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一些团体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等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而且在运动的过程中本身也是对自己的不断超越,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吃苦精神,在体育运动中,要做到健康第一,通过实践来锻炼身体素质。高校体育课程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要重视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进身心健康。
2.2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人是会思维的动物,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对于大学生来说,思维能力已经逐渐成熟,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是有目的实践活动,通过体育锻炼,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体育知识、运动经验是学生智力思维发展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思维水平,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对运动的认识,让他们自主思考,提高思维创新性,
2.3 拓展和完善学生个性
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都是养尊处优,一般比较有依赖性,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向上的精神不足,而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开展各种体育运动来张扬他们的个性,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体育锻炼,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力,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有利于实现自己的追求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也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所以,体育运动队学生人文素质的修养有很大作用,老师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3.大学体育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
3.1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是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守旧单一,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积极性,而且只重视交给学生动作要领和基本技能,缺乏教室和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体育教学发展,体育教学方式改革势在必行,新的教学模式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锻炼意志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2发挥体育教师的导性地位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地位依然很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对学生引导教育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要保障教师的主导地位,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知道学生的弱点优点,因材施教,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除了正确对待学生之外,教师还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如今已经不是体罚学生的时代,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要正确引导学生和启发学生。最后,教师也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才能熏陶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力。
3.3 完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
体育竞赛是体育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体育竞赛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行为意识有着重要作用。通过体育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荣誉感,集体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以往的体育竞赛中,为了取得更高的名次和荣誉,往往只有特长的学生参加,而很多想参加的学生却被拒之门外,这就违背了体育竞赛的意义,体育竞赛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来参加的,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所以要求体育工作者必须完善体育竞赛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这样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慧,赵岩.论高校体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6
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中职体育;团队精神;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是中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主要集中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情操。在体育教学中,团队精神是重点培养的内容。
一、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一)最大的精神动力
团队精神是在长期的建队后慢慢磨合形成的体育精神,是经过队伍成员精心培养而逐渐形成的价值信念[1]。这是一种队伍中的意识与规范。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的定位虽然不同,但都是集体不可缺少的部分。队伍中的成员互相信任,共同面对困难、一起担当、共同成长,在一次次的交往过程中,互补互组、弥补不足,达到集体成功的结果。团队精神形成后,会对每个队员形成一股精神动力,在日后的训练或者比赛中,支撑参赛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集中力量,达到共同成功
竞技体育最重要的就是团队的力量。在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有自己在团队中的担当。在训练或者比赛中,团队中的所有成员都要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以篮球为例,在一支球队里,每个队员都只负责一个区域。有的人负责防守,有的人负责进攻,有的人负责传球。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付出全力,就会使球队的成绩达到最佳,使团队获得荣耀。每一个团队都需要长期地磨合。在磨合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互相了解、学习、成长,再在磨合之后做出改变,使团队达到最好的状态。每个成员都是机器运转的零件,缺一不可。团队精神就像机器所需的剂,能使每个零件更灵活地工作。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调合作[2]。要达到协调合作,所有成员都必须激发起向心力,积极地投身于团队建设中去。
二、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的策略
(一)游戏教学法
团队体育游戏是一种能让学生乐在其中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对他人的信任,初步认识他人的优点。团队游戏的种类较多,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漏洞制定适合的游戏。在游戏的选择上,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游戏,与学生共同讨论,一起制定合适的游戏。如果学生缺乏沟通和队员间的配合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人肉运输”“接力赛”等活动;如果学生缺乏队员间的信任,教师可以组织“瞎子走路”“信任后倒”等游戏;如果想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共同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可以组织“搭桥过河”游戏,让队员通过齐心协力地配合完成游戏关卡。
(二)竞赛比赛法
竞赛是检验团队精神的最有效方法。学生能在竞赛中学会协作、掌握协作,真实体会到协作对团队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安排竞技、创设体育竞赛环境对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拼搏精神至关重要。开展团队竞赛能使学生明白个人技术在团队竞赛中的不足,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团队的积极配合,也不能达到最好的成绩。以4×100米接力为例,第一棒应选择起跑速度快、过弯道有绝对优势的队员;第四棒应选择速度快、爆发力强的队员;中间两棒队员的选择则应主要考虑队员的速度,不考虑过弯等因素。在团队竞赛中,好的成绩能振奋团队,加强队员之间的配合,使队员们明白团队的意义;如果没有取得好的成绩,队伍也能吸取教训,了解自身及队伍的不足,找到问题,方便调整队伍,加强磨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结合队伍的实际问题,组织各种形式的团队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是相对薄弱的部分。许多教师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评价。传统的中职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过于突出体育成绩和技能。这种评价没有涉及团队精神的培养。体育评价应增加对团队精神方面的考核。教师可以将个人的成绩与团队的成绩结合。个人成绩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侧重出勤率、上课时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最终的考核成绩。团队的成绩以团队的共有成绩和成员独有成绩为主。团队的成绩是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成员独有成绩是竞赛中的MVP部分。除了教师对学生及团队进行评价外,队员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如直接指出队员存在的问题等。这样可以帮助队员认识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其做出改变。
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范文4
1.增强学生体育行为的主体性。不断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和运动锻炼需要是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动力,而只有能够真正促进人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教育才能够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在传统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和运动锻炼计划时都过于重视体育教学的工具性,忽略了体育教育的人文价值,教学过程的技术化与程序化也使学生对大学体育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其主体精神也逐渐丧失。而人文精神的渗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开始关注、反思自身存在。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技术理性对人的统治,而体育行为的释放也充分体现了大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也不再局限于体育测量和比赛,还有健全的、进步的人文精神。
2.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体育源自于劳动、军事和游戏,这也充分反映出了体育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体育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增添了大量的体育项目,也发掘出了更多新颖的体育功能。现阶段,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还局限于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方面,也有很多人将其作为社交途径,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来实现健身、健全人格等目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体育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体育是在理解和认识学生本质的基础上开展的,其设立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体育的实际需求,以及促进体育本身的育人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大学体育教学强调,在对学生身体进行科学、全面的利用和改造的基础上,还要对培养学生良好人格,以及对学生内心精神世界方面的引导给予充分重视,进而使大学体育教育的人文价值,能够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3.提升体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逻辑是为了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充分满足人的主体需要,同时也是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体育教育事业也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进而全面满足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际关系疏离、道德素质下降和信仰危机等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而想要这些问题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其关键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新颖丰富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还要将体育的人文精神,以及合作思想等内容融入到体育教育与运动锻炼的各个环节,并科学整合体育理念、精神,以及体育道德与规范,充分重视起对学生道德、人性和审美等方面的人文精神教育。
二、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途经
1.转变大学体育教育理念。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一直受到工具理性的束缚,而这种工具性与形式合理性也掩盖了大学体育的本真意义。因此,必须构建新颖、科学的大学体育理想,并将崇尚自由,以及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作为新时期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及时转变以技术和竞技为主的教育理念,摆脱锦标性的功力思想,并巧妙整合体育教育理念和人的自由与尊严。各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也不能局限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还要充分重视起综合素养教育,注重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知情意行有机结合,进而促进大学体育教育质量和效率实现逐步提升。
2.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当前,很多高校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还处于教师讲解、示范体育动作,学生模仿、练习的层次上。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但是却无法使大学体育的独特作用全面发挥出来,同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往往制约了学生主管能动性的发挥,只是一直在被动的学习和接收知识。而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中往往注重的也只是学生运动技巧和要领的掌握程度,却常常忽略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没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也使得学生的人文精神无法在体育教学中得到科学有效的培养。因此,各高校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出更加科学的教育模式,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的拔河比赛,并指导学生来示范动作,也可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运动项目,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全面提高。
3.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重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正视自身在体育运动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懂得利用自身优势来弥补不足之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在体育运动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同时还要针对性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及运动锻炼方式,进而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也使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潜能得到全面发掘,也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与定位。另外,教师还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与观念。同时,对于学生市场出现的一些厌学、抵触等情绪,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适当的处理和引导方式,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体育的乐趣和价值,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兴趣,全面提升人文精神。
4.开展新颖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途径。体育竞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不断增强学生的团队与竞争意识,也使学生在体育竞赛者获得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也能够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树立良好的合作精神。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体育运动特点,开展更加适合大学生的体育竞赛活动,进而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同时还要适当降低学生参与竞赛的门槛,进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科学的锻炼。还要多开展一些女子运动会,并适当增加一些充满趣味性的体育项目。比如,踢毽子、跳绳等项目。不断提升女生的参与意识,开发学生潜力,进而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另外,还要适当的将体育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不同更新和改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各高校还应该大力开展全民体育,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比如,可以设立体育俱乐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来选择运动项目,并利用课余时间来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男生可以参加一些篮球、足球项目的俱乐部;而女生则可以选择一些瑜伽、体育舞蹈等项目的俱乐部,让每位师生都能够获得自由的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场所,鼓励更多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运动锻炼,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结语
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范文5
1、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强健其体制。
体育活动的根本在于强健人的身体。小学生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则更需要强健的身体与旺盛的精力来从事其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若能采取正当的教育方式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免疫力的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锻炼方法的掌握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顽强意志与团结精神的培养。
实践证明,在小学体育教育小学生不仅能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提高其身体素质,更对其顽强意志的培养、团结精神的加强起着莫大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中认真学习与顽强拼搏,尽自身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有一个的生理或心理困难,完成一个有一个的目标,都对学生的精神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
3、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小学生而言,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保住其得到更多的学习收获。科学证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大脑功能的强化、思维灵活的提高以及学习精力的补充都有着促进作用,这也是劳逸结合最典型的代表。
二、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小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活动的实施者更是体育活动的主导者。因此,当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提出素质教育时体育教师首先应更新体育观念,升级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这些都要求了体育教师应具备崇高的事业心及责任感。同时,体育教师还应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出发,帮助学生从体育教学中实现其人生的全面发展。当然,体育教师要充分融会贯通体育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课堂应变能力,从各方面保证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2、加强对小学生在体育教育中思想品质的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应做到以下三点:
其一,在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应严密地设计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听从指挥、尊师重道的良好品质。例如,体育教师在课前可以和学生约法三章,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让学生切实做到听令行事。
其二,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游戏活动,让学生养成团结互助、坚韧顽强的品质。由于国家对人口的控制,现在大部分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这就导致了他们自私自利的劣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设计一些团体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切实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顽强其毅力。
其三,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也可通过举办各项竞赛活动来实现。众所周知,体育成绩的获得定然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以及各种失败的打击。因此,当体育教师举办各项体育竞赛活动时,学生必然为了获得良好的竞赛成绩而努力锻炼。在学生每次的锻炼中学生必然要在失败中学会勇敢顽强的精神。
最后,在加强对小学生体育教育中思想品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也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做到以身作则的表率。
3、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小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应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俗语有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了,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获得体育的乐趣。若是一些小学生因为对某项体育项目缺乏兴趣,而体育教师又强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最终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会导致小学生对所有体育活动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只有当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以活动形式或以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教学的效果。例如,一些学生甚至是大部分学生对于长跑倍感惧怕,但长跑又切实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时体育教师可以在公园或是广场开展学生的长跑活动,通过学生熟悉的环境减轻学生对于跑步的压力,最终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转变对体育的态度。
4、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由于时展的需要,社会上的激烈竞争也蔓延至学校。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因为升学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调查显示,小学生因为升学压力轻生者也不在少数。因此,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已变得尤为重要。当然,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可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现出来。例如,体育竞赛的组织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含义。
5、加强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竞赛精神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传统文化龙舟竞赛文化传承责任思考文化发扬
中国的龙舟文化是中国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高度凝聚力和伟大的创造力的象征,将文化、娱乐以及比赛良好的融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理念的转变,使得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得不到良好的传承,这里我们将会对龙舟文化传承的责任进行思考,提出一系列龙舟文化的传承措施,促使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
一、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传承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龙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优良品格的一种体现,是中华名族对于自然和运动的一种崇拜,中国的龙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先于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基础。龙舟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能够有助于对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促进全民族的团结,有利于中华巨龙的腾飞。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积淀,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有助于现代人对历史、对文化的了解。
二、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首先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中国文化不能得到良好的传承,在现代文化的攻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中国龙舟文化相对于现代竞赛文化来说缺乏科学合理性,使得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问题;其次是中国国民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不足,中国国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淡薄,没有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使得中国国民未能良好地投入中国文化的传承中去,中国龙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传统文化受国民的认识不足,所以也导致了中国龙舟文化也不能实现良好的传承;再次是随着物质文明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越来越低,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物质的时候,忽视了对精神文明的建立,物欲的增强从而导致中国龙舟文化不能良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中国龙舟文化不能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利益,从而被中国公民所撇弃,使得中国传统龙文化得不到良好地传承;最后是因为中国的政府和社会风气严重的影响着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中国政府为了促进了经济的良好发展,把大多精力都应用到经济建设当中去,从而导致在了中国文化得不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由于政府的引导功能的丧失,使得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不能良好的进行发展,同时由于现代的社会风气讲求地是对科学的崇拜,从而使得国民对于如中国传统龙舟这种具有文化和艺术的体育竞赛缺乏兴趣,使得龙舟文化的传承缺乏参与者和观众,使得龙舟文化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三、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传承的责任思考
1、中国龙舟文化传承的政府责任。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受着政府的影响比较严重,只有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之下才能良好的做好龙舟文化的传承工作,政府将会严重的影响中国传统龙舟文化的发展,如果政府对传统龙舟文化未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采取一系列科学地有助于龙舟文化的传承的扶持措施,那么龙舟文化将会得不到社会和国民的认可和重视,从而将会导致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将会面临失传的危险。政府在龙舟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扶持作用,这也是政府在龙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责任。
2、中国龙舟文化传承中的教育责任。中国龙舟文化不能只依靠民间来进行传承,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还需要教育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在教育进行龙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使得国民更加良好地认识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使得国民能够更加良好地认识到中国传统龙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通过教育使得更多地人愿意和主动地投入到龙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来,使得中国的龙舟文化能够良好的传承。
3、中国龙舟文化传承中的社会责任。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必须需要社会对龙舟文化进行良好地认可,形成良好的文化风气,使得龙舟文化能够有着良好
的生粗空间,让龙舟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够促进中国龙舟文化的良好传承,社会是龙舟文化传承的土壤,要在社会中实现对龙舟文化的正确认识,从而有利于有关龙舟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让龙舟文化能够在社会中寻找到其发展的空间。
4、中国龙舟文化传承的国民责任。国民才是龙舟文化传承的主体,只有国民对于中国龙舟文化能够足够地认识和重视,才能具体地加入到龙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来,才能促进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国民对于龙舟文化的认识程度将会严重的影响到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效益,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需要参与者和观众,只有国名提高了对中国龙舟文化的认识,使得中国龙舟文化能够良好传承。
5、中国龙舟文化传承的龙舟文化自身责任。中国传统龙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龙舟文化也必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传统文化并不是只有依靠传统的形式才能传承,中国传统龙舟文化必须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步伐,只有实现了自身的突破才能有利于文化的传承,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来对文化的传承形式进行改革,才能促进文化的传承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做好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传承的具体措施
明白了中国传统龙舟文化的重要意义,通过中国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存在的问题和责任思考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才能促进中国龙舟文化工作的传承,才能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才能有助于中国巨龙的腾飞。
1、加大对传统龙舟文化扶持的扶持力度。要加大对传统龙舟文化传承的扶持力度,从政策上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来,要对传统龙舟文化进行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要做好对国民的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提高国民对中国传统龙舟文化的认识,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当中去。政府部门的相关文化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文化宣传工作,制定相应的文化宣传方案,鼓励民间和校园龙舟竞赛活动的开展,对于现有的龙舟竞赛艺人要提供相应的文化保护措施,要鼓励青少年加入到龙舟文化传承的工作中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龙舟文化传承方案,认真实际地落实到实际的每一项工作中去。
2、将传统的龙舟文化和教育文化进行良好融合。要在教育文化中融入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实现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龙舟文化的兴趣,明白龙舟文化的重要性,加入到龙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来,促进龙舟文化的良好发展,要实现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体现教育中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教育促进文化传承工作。在校园文化中应该支持龙舟文化活动的开展,将龙舟文化活动的开展融入到实际的校园文化中,可以在校园中定期地开展龙舟竞赛活动,让龙舟竞赛成为中国校园的“皮划艇运动”,在校园文化中培养专业的竞赛选手和相应的龙舟竞赛俱乐部,鼓励学生参加到龙舟竞赛中来,把龙舟竞赛打造成为中国的校园运动的竞赛盛事,从而让更多的学生龙舟竞赛,了解龙舟文化。
3、做好龙舟文化的形式改革。龙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舟文化的传承必须要对对龙舟文化的传承形式进行良好的改革,让龙舟文化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来采取科学合理的龙舟文化的传承形式,要根据社会发展中人们观念的转变来做好龙舟文化的传承形式的改变,要把龙舟文化的改革加入到龙舟文化的传承当中去,通过改革实现龙舟文化的良好传承。龙舟文化的形式改革应该建立在对原有的传统形式的保护的基础之上,引进现代体育竞赛先进的运营模式,在活动开展之间要做好相应的赛事宣传工作,在竞赛活动进行中应该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良好地观看竞赛,让竞赛从单一的比赛活动向专业的体育赛事转变,同时应该把龙舟竞赛活动从民间活动向国际体育竞赛转变,增加中国龙舟体育竞赛活动的国际影响力,让龙舟竞赛成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事。
五、结语
中国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做好各个方面对龙舟文化传承的责任,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从而促进中国传统龙舟文化的良好传承,实现龙舟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 伍广津,秦德增.龙舟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6):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