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足球跨栏训练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范文1
现代竞技运动竞赛的竞争日趋频繁和激烈,速度的重要作用极其明显,合理充分地利用速度是世界田径运动各项技术发展的方向。现今先进的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趋势表明,能否在助跑中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和利用个人的最高速度,尽可能地减少助跑起跳的三跳过程中水平速度的损失,是获取优异成绩的关键。少年运动员处于速度发展的“敏感期”,是发展他们速度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抓住这珍贵的时期,不失时机地进行合理安排和科学地强化速度训练,从小就培养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具有出色的速度,这样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有利于为他们向高水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速度训练中根据他们这个年龄段具有的模仿能力强、接受能力快和可塑性大的特点,首先对技术图片、挂图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录像进行反复观看和分析,同时进行有关的理论知识讲授,让他们从中知道跑的技术动作,加深其对跑的技术结构和完成动作的要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了解,帮助他们建立跑的正确技术概念,这一点在训练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跑的技术动作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由运动器官实现的。因此不断改进和完善跑的技术动作,是取得较好短跑成绩的有效训练方法和手段,会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2 合理安排力量训练
人体所有的运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而产生的。可见力量素质是各项竞技运动的首要素质。力量对其它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掌握技术动作、实施技术战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因而要求运动员要有较强的力量素质作支撑,良好的力量为该技术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少年运动员是发展其力量的最好时期。我们结合三级跳远所需要动态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力量发展的特殊阶段,选择和采用了以下适合他们生长发育特点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来发展其力量素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0-30kg杠铃的快速抓举、抓提。(2)肩负50kg左右杠铃的半蹲跳。(3)肩负40kg左右杠铃的弓步交换跳。(4)肩负50kg左右杠铃的弓步前行走。(5)持重10-15kg杠铃片做仰卧起坐、俯卧起。(6)持重10-15kg杠铃片做站立体侧屈起。(7)肩负30kg左右杠铃两替跳台阶(高30-40cm)。(8)肩负30-50kg杠铃左右转体。(9)负重半蹲、深蹲和弓步抓、挺举,重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负荷能力做适当地安排和调整。
3 注重弹跳爆发力的训练
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中技术较复杂、完成动作难度较高的项目之一,它对运动员的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要求很高,不但腿部力量要大,而且还要在巨大的负荷下完成快速起跳和克服着地时产生的巨大冲撞力连续进行后二次跳跃。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掌握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的特点,我们在训练中紧密结合专项技术的用力特点和少年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了在快跑过程中完成由跑到跳的运动动作的快速转换和整个身体的上下肢协调配合用力能力的培养。获得了不错的效果。通常采用以下训练方法来发展弹跳爆发力:(1)连续向前的双腿触胸跳。(2)单、双摇计时跳绳。(3)2~3个跳箱高度的跳深练习。(4)立定跳远和立定三级跳远。(5)连续跳越栏架。(6)两腿夹实心球向前上方抛出。(7)手持壶铃深蹲跳。(8)短程助跑起跳的腾空步练习和跳远练习(左右替进行)。(9)50~100m单足跳计时。 (10)50~100m跨步跳计级数。(11)各种行进间的连续单足跳和连续跨步跳。(12)行进间连续单足跳接跨步跳和跨步跳接单足跳的组合练习。(13)快速收腹举腿和两头起。(14)肩负20~30kg杠铃连续直腿跳。(15)身穿沙背心或带沙护腿连续纵跳。
4 重视和加强灵敏协调素质的发展
灵敏协调素质是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体现。它对运动中维持身体平衡和及时、准确、稳定地完成动作起着重要作用。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要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动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灵敏协调素质。为此,我们结合专项技术特点,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采用与专项技术动作相似的各种练习方法和手段。如:模仿能力、控制和平衡能力、动作的节奏感和空间感、反应能力以及观察判断能力等,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和发展他们灵敏协调能力的目的。我们一般多采用以下训练方法与手段:(1)球类运动:如通过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打羽毛球和抛接实心球等多种球类活动,来发展他们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控制平衡能力。(2)各种听口令和看信号的起跑和变向跑及急停等练习,来发展他们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加速的节奏感和平衡能力。(3)各种技巧练习:如前、后滚翻,鱼跃前滚翻、侧手翻、前后空翻及头手倒立等练习,来发展他们的空间定向和调整、维持空中动作的能力。(4)用各种障碍跑和障碍跳跃练习,来发展他们的应变能力、动作节奏感、空间感以及判断能力。(5)采用改变技术环节或练习条件的各种不同练习,来发展他们的应变能力、调控能力和协调能力。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范文2
【关键词】高脚竞速 教学 训练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了大量有关高脚竞速教学与训练的文献资料,有关学校体育以及其它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论文的进行与完成提供了理论基础;调查访谈法。利用空闲时间走访了部分省市高脚竞速队的领队、教练和运动员;逻辑分析法。将所阅读的文献资料和有关的调查访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数理统计法和观察法。通过观看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高教竞速项目比赛的情况。
二、研究内容
(一)高脚竞速的技术教学内容
(1)持握高脚技术。在高脚竞速中,高脚技术的持握有下握式和上握式两种。下握式: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腋夹紧高脚杆,双手下垂,虎口向下,大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与肋骨下端同高并紧握高脚,双臂内夹,两眼平视前方;上握式:站立,将高脚立于体前(两高脚宽度为0.5米左右),两虎口朝上,握紧高脚上端(与肩同高或略低于肩)。根据自己的适应程度,通常在比赛中(现阶段)采用的是上握式,以便提高高脚竞速项目的速度。
(2)上马和走马技术。上马技术:持握好高脚后(以上握式为例),一脚先踏上高脚的踏板,另一只脚稍屈膝蹬地,迅速蹬上踏板,同时两臂微内夹控制好高脚;走马技术:站在高脚上,保持身体平衡,两眼平视前方,然后重心左或右移动,左(右)手将高脚提离地面,脚踩高脚向前迈步(迈右步,右手上提高脚,重心向左侧移动;迈左步,则反之。),提高脚时,同侧脚不离高脚踏板。
(3)变速跑和快速跑技术。当运动员掌握在高脚马上行走的基本技术后,过渡到慢跑。在此过程中逐步克服动作僵硬和手脚不协调现象,改进和完善技术,随着速度的加快“掉马”也是这个阶段常见的现象。为此,采用变速跑和快速跑反复的完整练习,体会技术环节之间的联系,提高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达到不“掉马”的动作定型目的,提高跑的质量。
(4)全程跑技术。在该阶段,随着运动员对技术的掌握和熟练,使得他们很容易将注意力从巩固和提高技术转移到追求运动成绩上。因此,要加强巩固与提高技术,使运动员进一步掌握和熟练技术动作,尽早形成动作定型,让他们明确技术和成绩的关系,避免盲目的追求成绩而忽略技术动作,更好的为提高成绩奠定基础。
(5)下马技术。下马技术有两种双脚下马和单脚下马。双脚下马:当练习者在行进间或到达终点准备下马时,手脚协调用力,保持身体平衡,左脚左手、右脚右手同时支撑身体重量,双脚向前跳下落地;单脚下马:练习者应保持蹬马一侧的重心稳定,另一侧脚先下马,然后另一只脚同时跟着落地。两臂内收挟持高脚扶手,保持身体平衡,单脚或双脚前跳落地。
(二)高脚竞速的训练方法
专项素质训练: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运动员柔韧性的提高可以增加力的作用范围与时间,能使肌肉协调性得到改善,从而减少肌肉阻力和增大肌肉合力;速度训练。高脚竞速属于一个周期性的运动项目,竞速是比运动员的移动速度。但是,在训练发展移动速度的同时也不能离开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在高脚项目中主要体现在起跑阶段,属于简单反应;力量耐力训练。在高脚竞速项目中,不仅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快速完成动作的快速力量,而且要求运动员具备以同样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多次重复动作的力量耐力。
高脚竞速技术训练:高脚徒手训练。高脚徒手训练中,通过老师示范讲解时强调的关键动作,注意手脚高度协调配合,注重手臂提拉摆动的效果,采用在直道100米内行进间同手同脚高抬腿跑、原地小步跑等练习手脚协调配合能力;采用负重摆臂动作练习手臂提拉摆动的能力;采用后蹬跑、高抬腿跑、扶墙上拉脚、扶墙高抬腿牵拉橡皮筋动作练习马上蹬摆大腿的能力;采用各种形式的短跑速度练习和力量耐力练习来增强高脚竞速马上训练而打下雄厚的基础;高脚马上训练。高脚马上训练要经过自己的练习和老师的纠正进行同步练习,注重老师所讲解的技术动作要领。先采用一人保护一人练习的方法来掌握马上行走的技术,使自己对高脚技术的熟练程度处于定型,后加大练习难度,加快踩高脚的速度;再采用老师所借鉴的方法(如踩高脚后蹬跑、高抬腿跑、侧身跑、后退跑、上下坡跑、台阶跑、跨栏跑、跳跃、踢足球等)来提高人对高脚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达到“人马合一”的最好状态;最后结合持握高脚、上高脚和走高脚的技术动作,形成动力定型,采用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多种组合的变速跑、60――80米短距离的快速跑、全程跑和150米――300米的段落跑来完成全程跑技术以及增加练习难度达到巩固提高技术的目的。
(三)高脚竞速教学与训练的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持握高脚错误、上高脚不稳、高脚和起跑不连贯、手脚配合不协调、走走马过程中手对高脚的控制能力弱导致掉马、奔跑中容易出现坐臀、弯道跑是手对高脚的提拉摆动幅度大小等,这些现象是高脚竞速中的易犯错误,也是影响高脚竞速成绩的重要因素;纠正方法。选用自己合适的持握法,上马时应两手臂微内夹控制好高脚,上马后不宜停顿要及时迈步跑,出现手脚不协调和掉马时要采用适当的减速方法和提高手臂的提拉摆动来调整,提拉时手要紧握高脚,脚不离高脚踏板,身体保持平衡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掉马,弯道跑是要注意摆臂幅度,内侧幅度小、外侧幅度大。一旦比赛中出现了掉马现象和以外情况,不要轻易放弃,而要鼓励自己充满信心,争取胜利。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范文3
【关键词】 短跑教学 训练方法 成绩提高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81-01
什么是能力?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短跑能力,就是指学生完成短跑过程中所必需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还包含学生本身的注意力、想象力、判断思考能力等综合能力。
每个同学的能力不同,短跑学习对于个人而言也就存在着差异。如有的在学习技术难易时掌握程度高,形成技能速度快,有的就差;有的绝对速度快,但速度耐力却较差,有的刚好与此相反;有的注意力强,情绪稳定,但有的却易分散注意力,情绪不稳定。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练的过程中应抓住不同年龄段及学生的差异特点和兴趣特点,因材施教,从而有效地提高短跑成绩。同时在培养短跑能力时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兴趣是提高短跑能力的首要条件
只有对短跑产生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短跑成绩。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如:了解短跑在田径项目、体育运动中的地位、作用。同时,在每次的学习训练中要力求多样化、趣味性,尽量避免机械化的训练方式,时常激励学生,特别关心成绩较弱的同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同学们对短跑的兴趣。
2 要注意能力的全面发展
从实践中我们知道,运动方式越多样化,内容越丰富,项目越多,人的能力发展水平就越全面,越充分。就短跑这个项目来讲,我们选择相关项目、内容方式就要相对多样,力求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3 要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对待自己的能力
因为每个人的素质、体质、运动能力明显不同,造成有些同学经常过低估计自己,感觉什么也不如别人,在不同次的训练,测验中受到的挫折较多,从而丧失信心,抑制了自己能力的发挥。这时我们就要分析其成绩较低和发挥不出来的原因,从自身的到短跑技术的;从起跑到疾跑到途中到最后冲刺各个环节找问题;是绝对速度弱还是速度耐力差等。这样在找出原因后采取有针对的训练方式,运用个别或集体练习过程进行强化训练,以补偿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正确对待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提高运动成绩。
4 要加强对同学们短跑中向前意识的培养
在如篮球、足球训练中,我们时常对学生进行“投篮意识”和足球“射门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时刻驱使自己的行为为达到目的而去有意识的行动。同样在短跑中也要培养一种意识,那就是向前意识。
短距离跑是在限定距离内向前跑的项目,而这一点正是我们部分同学所缺乏的一种心理意识,如在跑进中双臂不是前后摆而是左右摆臂引起身体两侧摇晃;有时不是直线跑而是曲线跑或窜道;跑动中相互说话、左顾右盼、不时向后看等,这些都是向前意识不强,它直接影响跑的有效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讲、练时分析原因,严格要求培养“以我为主,全力以赴,不断前进”的意识。利用课下平时走跑,课上强化意识的方式培养向前意识。
5 加强同学们在短跑中向前延伸意识的培养
我们在平常训练和比赛测验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如到达终点时有些同学放慢速度,减缓步频或没有冲过终点就回身看和问自己的成绩,甚至有些时候是跳过终点,根本没有意识到冲刺是短跑技术的重要保证。这一点正是缺乏短跑中的最后延伸意识的表现。因此我们在练习时,首先要使同学们充分了解冲刺跑的技术基础,然后采取每个短项目冲刺后再延伸10—15米的训练,来强化延伸意识,再次要加强速度耐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肌肉感觉,自觉地延伸跑一定距离,以达到良好的冲刺跑效果。
6 要加强对同学们节奏意识的培养、训练
我们每一个生命体都是生活在节奏的范围中,运动更是在一个特定环境下按特定节奏来完成的。短跑就是一个有着很强很快的动作节奏和速度节奏的运动。这个节奏的形成是受到技术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训练练习因素制约的。那么我们在训练中就要利用掌握合理的技术基础,去创造一种或几种节奏强化学生的节奏意识。如观看优秀运动员的奔跑节奏;利用不同场地和气候条件,感觉下坡跑上坡跑,顺风、逆风跑的节奏;通过高强度的高抬腿、小步跑、车轮跑,体会节奏的快与慢等等。通过这些练习力求使同学体会到轻松有力,清晰利落的节奏感,从而在训练或比赛中再现出来,以达到意境和动作的谐调统一,提高成绩。
7 现代短跑技术中新的心理过程:想象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范文4
关键词:体育课;韧带拉伤;原因;措施;
一、韧带拉伤产生的原因分析
1、思想上没有重视
在体育课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特别是有些学生,思想上麻痹大意,盲目或冒失地进行体育活动;或情绪急躁、急于求成;或在学习过程中因畏难、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或过分紧张。这些心理状态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2、准备活动方面。首先,准备活动不充分。由于学生做准备活动时马虎,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的水平时,就进入紧张的体育活动,因为肌肉、韧带的力量及伸展性不够,身体协调性较差,容易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例如:篮球教学比赛,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就进行比赛,造成的踝关节扭伤。其次、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学生运动的内容结合不好,或者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功能没有充分地改善,就进行运动时容易产生损伤。例如:跨栏跑教学中,如果腰部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的腰部肌肉拉伤。最后,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身体在进入正式运动以前已感疲劳,当进入正式运动时,身体的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的状态而是有所下降,或准备活动的强度安排不当,也易引起肌肉拉伤。
3. 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或不守规则,教师组织方法不当。
在体育课中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违反了人体结构上的特点,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例如,学习支撑跳跃时,没有掌握好助跑和踏跳,动作不协调、速度太快、前冲力过大、控制不住身体向前摔倒受伤。在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较强的球类教学比赛中,有些学生不遵守规则,违反体育道德,动作粗野。 教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进行器械练习时缺乏保护,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课堂组织纪律较差,允许伤病学生参加剧烈运动等。
4、环境因数。场地设施不完善。场地不平,有碎石或杂物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跑道太硬容易造成骨膜炎;器械年久失修或维护不良,表面生锈、不光滑或有裂缝;器械安装不牢或安放位置不当;学生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等,都容易使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运动损伤。另外,气侯影响,气温过高,易出现中暑;气温过低,易出现肌肉拉伤;潮湿高温使人大量出汗,影响体内水盐代谢,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
二、体育课中预防韧带拉伤措施。
1、正确认识准备活动的意义,加强预防
在体育教学, 运动训练和比赛中, 克服麻痹思想, 平时加强安全教育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练习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的意识,并容易得以强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2、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跑、跳、投等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对于活泼爱动的儿童少年,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等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
3、准备活动要充分有效。
注意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的放松练习。教师在课中起指导作用,而主体是学生,因而学生应在课中配合教师,课前不应忽视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低温季节,很容易在运动中拉伤韧带、肌肉或扭伤关节。课后的放松练习也不应忽视,有些学生以为上完课了,放松练习也就不在乎了。然而,长此下去,疲劳长期积累,特别是局部负荷后没能及时放松、消除疲劳、尽快恢复该部位机能,积劳成疾,就容易形成劳损,这也是运动损伤现象之一。而且比急性损伤更难以痊愈,所以不要轻视课后的放松练习。
4、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
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训练外,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
5、重视放松整理。
锻炼后,要注意做好整理、放松活动,及时消除疲劳;进行自我或相互按摩。注意保暖防止风寒侵袭;更不能用冷水浴,用温水浸泡,有益于削除运动疲劳。如发现身体异常,立即报告并尽快去医院治疗。这样有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以便迅速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除上述几条以外,搞好医务监督,遵守训练原则,加强保护,注意选择好训练场地,认真做好场地、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等管理和安全卫生检查,对已损坏地设备及时维修,不穿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内容。
总之,学校体育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但由于学校体育课自身的特点,运动损伤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只要学校体育工作者了解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科学地安排学校体育课,那么运动损伤的出现率就会明显地降低。万万不可因为个别学生出现了伤害事故而牺牲了对多数学生成长有益的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胡增萦,《学校体育管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刘善言,《学校体育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6
[3] 袁梦德,《校园伤害事故该怎么防》,中国青年报,2005.8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范文5
一、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提高学生的拼搏意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耐久跑是比较典型的耐力素质项目之一。耐力素质是肌体长时间与疲劳作斗争的一种能力。耐久跑练习的明显特点就是与疲劳作斗争。学生克服疲劳的能力越强,所表现出来的耐力素质水平就越高,耐久跑的成绩就越好。因此,耐久跑练习的特点就是要有适度的疲劳,适度的疲劳才会有练习效果。当疲劳出现时,人的拼搏意识就非常重要。因此,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提高学生的拼搏意识,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改变他们走走跑跑的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
1.利用班集体力量,营造良好的耐久跑氛围
“接龙跑”游戏就是利用班级的集体力量,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耐力跑氛围,激发学生“我决不掉队”的意志力,提高练习兴趣,从而克服“停下来走几步”的念头。全班学生一路纵队,沿跑道慢跑,当听到教师的哨音,队尾最后一名学生快速跑到队首位置,随即变成慢跑。当第二声哨音响起,现队尾的学生,又快速跑到队首位置,依次类推。当队伍经过多次变化,又回到初始状态时,游戏结束。要求:①首位同学要始终按照中等偏下的跑速进行,不易太快。太快了,就会有学生跟不上队伍;太慢了,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刚练习时,教师可以在队伍前带领,以控制跑步节奏。②队尾的同学,要尽自己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冲到队首,要求从队伍的外圈超越。③队伍中间的学生彼此之间的距离要保持适中,不易过大。这样通过全班学生的集体参与,促使一些意志力薄弱、耐力较差的学生,坚持到游戏结束。
2.利用田径场内的体育设施,营造“障碍”跑的良好环境
田径场四周的联合攀登器、单杠、双杠、云梯、足球门、篮球架等,这些设施就是固定的障碍物,全班一路纵队,从这些障碍物中间穿过或绕过,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怎样绕过、穿过这些障碍物上,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耐久跑的效率。当然,在跑道上,也可以人为地设置障碍,每隔50m设置一种障碍,要考虑学生的差异与过障碍物的难度差异。比如,利用体操小垫子设置障碍时,要同时设置高、中、低三个高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高度,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择负重练习。设置障碍时,应充分遵循“安全第一,比较容易越过”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利用体操垫(连续跳越)、橡皮筋(跨越)、跨栏架(钻越)设置障碍。而这些障碍物的出现,使学生在跑的过程中思考用什么样的动作最合理、最节省时间地越过去,把学生在耐久跑中产生的疲劳关注度分散,化解到越过障碍物的过程中,减轻了耐久跑的疲劳度。障碍物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学生反而跃跃欲试,充分利用学生好强不服输的心理,激发学生耐久跑的潜能,提高练习兴趣。
3.利用校园自然条件,营造“越野”跑的良好环境
利用校园里各种走廊、小径、花坛之间的石子路、林间小道、台阶等地形,给学生创设一种美好情境——“我们在广阔的田野里自由奔跑”,进行“越野”耐久跑。耐久跑中出现的疲劳,由于学生的注意力被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所吸引而有不同程度的分散,脚下的花草、石子、水池,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其疲劳感受与在田径跑道上截然不同,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轻松完成练习任务。从练习效果来看,学生比较喜欢在校园里跑步,没有跑道上一圈又一圈带来的心理压力,在环境优美的校园里慢跑心情愉快,也不觉得太累,因此中途退出或者走走跑跑、跑跑停停的现象也没有出现,都能顺利完成任务。从教学的角度看,自然地形跑强度不大,时间较长,属于有氧运动练习,学生上下台阶、转向、超越花坛水池的过程是变速跑的方式,比在跑道上匀速跑效果好。
有一点需要注意:在进行练习前,除了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外,还要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规定范围进行,跑步时不可以说笑打闹,不要在水池边跑步,注意脚下的路面情况,小心崴脚,不要踩踏草坪和翻越栏杆,不做危险举动等;在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以防学生在跑步中出现运动损伤。
二、利用“不对等”跑,激发竞争意识,提高练习兴趣
势均力敌的比赛,才能激发参与者的竞争意识,挑战参与者的体能极限。由于先天遗传、发育早晚等因素,使个别学生在同龄人中,运动能力较突出,很难在同班级中找到与其竞争的对手。这种情况长此以往,会使能力强的学生因比赛没有悬念,失去对运动的兴趣;能力弱的学生因每战必输,带来严重的挫败感与不自信。耐力跑的项目练习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不对等”跑,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能力强的学生找到了新的竞争目标,更大程度地激发了这部分学生争强好胜的拼搏意识;也让那部分能力弱的学生找到了“俺也当次冠军”的平台,激发了他们“永争第一”的拼搏意识。
1.不一致的起跑线
耐久跑成绩好的学生放在后面,耐久跑成绩弱的学生放在前面,即起跑时就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但终点线又是同一条线。这样做的优点是,能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竞争意识,无论是在前面的还是在后面的学生,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跑;缺点是当前面的学生在中途被后面的追上并超过时,可能会泄气,导致最终放弃比赛。因此设置起跑线的差距要适当。最佳情况是,后面的学生与前面的学生能同时冲过终点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对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详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2.不一样的终点线
起跑线是同一线,而终点线不是同一线,有近有远。这样做同样有优点也有缺点:能激发学生“永不放弃”的竞争意识,在领先时,不敢大意轻敌,在落后时,也能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但这样教师对比赛结果的判断有了一定难度。因此,可以邀请几个学生与教师同时担任裁判。
3.不对等的接力赛
利用接力的形式进行耐久跑。这样做能激发学生“团队协作”的竞争意识。缺点是当后面同学看到追上无望时,可能会放弃,因此,在进行少数对多数的团队接力跑时,可以在多数一方加入一个耐久跑较强的学生,而在少数一方加入一个耐久跑较弱的学生,使双方的实力趋于接近,从而激发学生的拼搏意识,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三、利用“木桶原理”,提高耐久跑成绩,增强练习兴趣
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桶原理)。相对人体来说,五脏六腑、躯干四肢就是一个完整无缺的“木桶”。由于生长发育、后天锻炼等因素的不同,人体的某些方面相对增强,形成了自身运动技能的“长板”。当然,正因为生长发育、后天锻炼的不同,也让人体某些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弱。如果一味增加“长板”技能的训练,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形成了“长板”技能的“瓶颈”。无论训练多苦、多累,“长板”技能也无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能准确地找到制约“长板”发展的“短板”,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训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绩的提高,荣誉的获得,往往又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体育教师要找到制约学生“长板”技能的那块“短板”,并强化练习,促其“长板”技能有所提高,有所突破,让学生看到锻炼的效果,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逐渐增强学生耐力练习的内驱力,从感到枯燥无味到真正喜欢上耐力跑的练习。2011年,笔者担任六年级(1)班的体育课老师,班中有个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在每次校运会上,400米、800米跑都是第二名,总是无法超越六年级(5)班的一个学生。几次较量,问题都是出在最后几十米的冲刺跑上。从比赛发令枪响的一瞬间开始,领先了几百米,最后三五米被超过,他心里特憋屈,特不服气。六年级校运会前三个月,他在课下专门找到了笔者,说出了他的郁闷、不服气,笔者帮他分析了他的长处与短处,并给他制订了专门加强速度训练的计划。
第一阶段绝对速度训练:①增加腿部力量训练:每周三次蹲跳起、多级跳、提踵练习。②频率练习:每天跳短绳练习,每次20秒钟×5组,间歇1分钟,用跑跳绳的姿势练。③绝对速度练习。跑动中的30米快速跑,每周三次,每次5组,间歇3分钟。从步幅到步频,从放松到协调,都进行了强化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的绝对速度有了明显提高。
第二阶段冲击速度训练,即疲劳下的速度训练:中等或偏上的运动强度,跑完500~600米后,全力冲刺100米。绝对速度的提高,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冲刺速度的训练,加强了他的拼搏意识:不到终点的最后一步,绝不松掉最后一口气。
第三阶段赛前训练,制订合理的战术:比赛前,给他制订了“跟跑”的战术。有的放矢的训练,使他在校运会800米的比赛时,充分发挥了强有力的冲刺能力,终于战胜老对手,获得了冠军。在随后的区运会上,也拿到了很好的名次。“短板”的加长,使他突破了“长板”技能的“瓶颈”,不仅提高了他的耐力成绩,还增强了练习兴趣,加强了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