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教学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怎样提高教学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怎样提高教学能力

怎样提高教学能力范文1

一、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1、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2、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3、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二、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

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课改初期的计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那么如何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呢?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三、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师要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印发一本口算册,把这本口算册充分的利用起来,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四、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原因,学生学习动机越强烈,越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一种内动力,因此,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就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对计算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并鼓励他们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有意设计安排一些竞赛形式的练习和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全班学生都积极去参与。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赛、抢答等。 “夺红旗”比赛,就是将一座山画在黑板上,山上有3条路,每条路上有5道算式题,抽出15位“登山队员”,分成3组,每组一人算一道,最先完成且全对的一组为赢,可夺得一面小红旗。“数学接力赛”,即每组一份题,每人做一道题后往下传,每组最后一人做完后,交上来,然后在班上进行评价,做得全对又做得快的一组就获得胜利。这样的比赛,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他们的潜能,还增强了学生们的进取心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五、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知错的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六、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自信

怎样提高教学能力范文2

【关键词】审美能力 情趣 创造力

审美能力是一种善于在生活、自然、艺术中发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一种感觉上的能力,而且是一种对美的本质的认识能力。它需要经过审美教育才可能达到。中学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个性获得和谐发展。同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也是造就全面和谐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呢?

一、美术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人类对美的感受、欣赏和创造,不仅能获得娱乐、消遣,而且能影响到人自身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和整个精神面貌,从而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美术课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艺术家,也不是去应付一节课,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美的心灵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所以中学美术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本,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审美的层次,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加强技能训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使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二、美术教学中进行形式美感的培养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它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之前,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最初他们认为凡是美术作品,只要是画得最像的就是最好的美术作品,反之就不是好的。因此,也就觉得无须去欣赏它们,这就需要帮助学生形成对美术作品正确的认识,就要在教学中把一些让学生看起来似乎觉得不“美”而从美学价值上看它们却具有夸张、幽默、或存在一定哲理或赋予某种象征意义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拿来向学生进行重点介绍,指导学生认真欣赏并加以感知。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美术教学中要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

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种论断虽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美术课堂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审美活动,能培养学生正确健康、和谐向上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念,及美与丑,是与否的辨别能力和爱美的意识,这对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一幅画,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产生的最初感觉,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将无形的想象变为可视的形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无论是从自然美景的表现,还是描绘典型社会生活,或是鲜明刻画人物性格,都可以从它的形象和色调上感受到美,体验到愉快或健康的情感,进而从意境和表现的思想情绪上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得到美的体验。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从感性阶段进入理性阶段。

当然,欣赏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情趣的培养也可有多种,如在出示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的作品欣赏时,学生便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白石老人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强大的艺术创造力,还感受到了其作品中的生活情趣。而在出示毕加索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觉得不可接受不可理喻,其艺术形象是“怪异”的甚至是“丑陋”的,这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通过抽象的色彩、线条、色块、构成来表达分析和和评判不同的艺术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这两位美术家的美术作品是两种不同的画种,在作画的过程中也是运用了不同的技法和材料,表现了两位画家不同的艺术形象中所表达出的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学生了解了这些就更便于让他们受到美学的感染和熏陶,点燃其学习美术情趣和生活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四、美术教学中要进行审美理想的培养

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要受审美理想的制约。由于人的审美个性的不同,对同一物象美的感受的差异和联想的不同,以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无一固定标准等因素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不仅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而且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教学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怎样提高教学能力范文3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 主体地位 积累 视野

语文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素质的学科,应该适应新时代的交际要求。进入21世纪,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特别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合作精神。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使命。因此,新课程的口语交际显得尤为重要。

1.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要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就得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发言,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环境,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无所畏惧地表达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小学生的心理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应给学生足够大的空间,让学生去表达这种强烈的需求,哪怕他们的语言表现是幼稚的、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所以,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投入和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从而使他们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训练和培养,教师应由传统的“课堂的主宰者”转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种明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用自己的感召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教师还要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活动,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与才能,走进学生的思维,沟通学路,调整导路。总之,只有教师把握了自己的角色变化,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中真正得到培养。

2.注重好词好句好段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时学生想说,但不知道怎么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丰富大脑,从而规范学生口语。为此,老师应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展开训练,从而丰富学生的大脑。学生大脑接收积累信息,不外乎听、说、读、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地进行听话训练。让学生在听记训练中,循序渐进地积累词、句、段。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帮助他们积累知识,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发展语言,再结合读书会,把所见所闻表达出来。朗读、背诵的训练也不容忽视,这是将规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规范的口头语言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精妙,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把文中好词、好句潜移默化地记在心中,使口头语言表达赋予感彩,易于表情达意。

3.有效地利用课堂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的情趣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言教科书在每组的“积累运用”中,都增设了“口语交际”的内容,这对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一教学板块,发动学生围绕各项主题展开口语交际的训练,给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如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口语交际《难忘的小学生活》,其内容是多么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啊!离毕业还有两个月呢,写赠言、送礼物礼物的风早已刮起,人心浮动,此时不行动更待何时啊!于是,我利用了整整两节课,让学生畅所欲言,果然效果不错。如果我们利用好每一堂口语交际课,日积月累,定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4.拓展学生的视野

怎样提高教学能力范文4

说到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为低段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而且对于农村低段的小学生来说,这似乎更难上加难。现将学习的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1 利用语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刚入学的儿童,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学生刚入学学习拼音时,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音,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在教学四声音节时,学习ye的四声:ye子,海南岛有椰子树。树ye,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往下落。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并练习运用。既掌握了“ye”的四声,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不是单纯地学拼音。

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把知识掌握得更灵活,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主要是教师通过描述课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这三者的交际。关与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2 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于说

有人这样说过:“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族、和谐、融合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创设交际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约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1 关注日常生活,创设交际情境。生活是口语教教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2 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相互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约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同时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可以带孩子们走出教师去看春天。看春天金灿烂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绿盈盈的草和迎风飘扬的柳条上的小嫩芽。阳光下,花丛中,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欢笑着,美好的言语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最后,还可以请孩子们把春天画下来。同学们对与这些亲眼所见,亲手所画的景物,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而使口语交际真实、有趣,达到一种较为完美的境界。

2.3 巧妙布置作业,创设交际情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乐意做,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3 关注生活,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口语交际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大致相当。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抓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口语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3.1 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3.2 活动之后话活动。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溺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3.3 利用电影,电视节目进行说话训练。优秀的电影、电视节目,学生都非常喜欢观看,教师可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学生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情节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储备,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均出现、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怎样提高教学能力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交流;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11-01

交流和沟通在人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尤为重要。然而,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往往由于教学内容多时间紧等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对学生交流和沟通能力进行培养,本来应该是学生表达的,大多时候老师取而代之。这种不利于学习的气氛一旦出现,将严重阻碍着学生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活动开展训练。

一、课前几分钟交流和沟通训练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每堂语文课前用几分钟,安排几名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训练,交流和沟通内容可以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对新课预习情况汇报,或对在网上图书资料上收集的关于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的介绍,或是谈谈日常生活见闻和感受等等,让学生尽情地说他们想说的话,持之以恒,不仅训练了他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同时他们的胆量概括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也会相应得到训练。

二、营造交流合作的学习氛围

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合作不仅仅是课堂的一种组织形式,更是课堂中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途径。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更多地被看做是一种工具,过分地强调语文知识的灌输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意义的语文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经验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合作,提高合作的质量和效率,是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问题。课堂中该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解决的,教师还是应该放手,但也不能放任自流,采取放羊式,尤其是对学生的“讨论”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组织小组讨论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见解的机会,但实际讨论中,往往是优秀生讲得多,后进生从头到尾不说一句。在讨论后的反馈中,教师要有意识的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说出所在组的总体见解,然后加以表扬,只有这样,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中都能得到发展、提高,也激发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

三、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朗读能使人张流和沟通,使人积累词汇而丰富交流和沟通内容,朗读可分全班齐读,小组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双人读,单人读等不同方式进行。全班齐读是培养学生交流和沟通能力的最佳途径,因为它可使全班学生同时得到训练,这种训练方式辐射面广,时间集中,但在训练过程中,要留心观察,是否每位学生都已经读了起来。否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朗读方式,主要让每位学生都要得到朗读训练,最终达到培养交流和沟通能力的目的。

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

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语文,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只有开展有效的小组交流学习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和他人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机和空间。才能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影响,拓宽思路,激活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人少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而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的问题情景中去。

五、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怎样提高教学能力范文6

关键词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1 自主学习的含义、特征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去研究学习对象,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并且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方式与过程,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对培养全面发展,解决实际能力强的社会实用性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2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自我发展的基本要求

教与学的过程当中占主导地位的永远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被动的学习会令学生日渐失去了自我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只是一味性地接受输入的知识和机械化地记忆。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学习型的人才,这种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模式和社会对人才的能力与技巧的要求之间的脱轨令我们的学生走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时感到无所适从,屡屡犯错,挫败感十足,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未来的信心。另外,在将来的工作当中,学生不可能再依赖老师来监督和指导学习,而只能依靠自己在学校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学习与摸索,独立解决问题,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2.2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职业转换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能胜任工作的要求,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因此,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在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3 大专院校教学的特殊性分析

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为大专院校的学生打下了基本的知识框架,但是,这些学生往往大部分都是知识基础不够牢固,缺乏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更重要的是,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所以,对大专院校的学生不能延续基础教育的知识灌输为主,练习巩固为辅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有异于传统的高等教育的讲座式教学为主,论文调研为主要考核方法的教学模式。大专院校教学应该是知识传授和学习方法培养两手抓,趣味性引导性教学,而且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在实际情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 如何提高大专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1 转化教学模式和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传统的观念里,老师更多被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另外,大专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年步入成年的过渡期,因为缺乏生活和工作经验,这些学生的想法和情感都不够成熟,但他们期待自己得到尊重和肯定,所以,互相的平等和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会直接影响其对所教课程的兴趣以及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注重沟通师生情感,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

(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并直接影响学习的(下转第148页)(上接第108页)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大专院校的学生对所学的很多科目并不陌生,比如英语、语文等,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而且课程的难度增加,便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再者,部分大专学生强迫自我学习是因为背负着就业的压力,学习的功利性太强,没有任何兴趣可言。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材料的不同,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不断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模块内容灵活设置话题,增强所学知识的趣味性,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再者,课后作业除了基本的语言运用和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检测,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融入社会和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能力的乐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贴于

4.2 指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应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鼓励学生大胆探究与尝试,善于发现自我学习能力的强项与弱项,只有这样才能取长补短,量身定做制定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2)鼓励学生从互相交流中不断学习和自我改善。课堂教学和课后的作业都经常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这样可以利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竞争,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再者,也便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学习。另外,老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这个分析与总结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

4.3 强化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老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与反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因此,老师应该避免使用否定和消极的语言,代之以鼓励性的语言,对取得的成绩放大肯定,而中肯地面对错误与失败,同时,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学生的难处并与之并肩作战。

(2)多种形式与方法强化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设计任务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避免盲目丢给学生一个超越其能力范围的问题或任务,这样会造成严重的打击,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或顺利完成任务时,要及时地赞扬和肯定。另外,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其发挥特长的机会,比如让有领导能力的学生做小组长,安排电脑熟练的学生负责PPT的制作,而会绘画书法的学生来挑起板报设计的大任等等。总的来说,就是多想方法,多鼓励,让学生积极参与,体会学习的乐趣,总结学习方法,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参考文献

[1]黄辉.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