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来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设计的来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设计的来源

产品设计的来源范文1

关键词:波普艺术;产品设计;设计思想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42-2

一、波普艺术简述

波普艺术即通俗艺术、流行艺术。波普艺术首先在绘画中出现,汉密尔顿在1956年“这就是明天”展览上展出的一幅经典的波普拼贴画,从此波普艺术慢慢走进了艺术家们的殿堂。后来逐渐被应用到产品设计、视觉传达、服装设计等领域。波普艺术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试图将艺术还原于生活,我们常说艺术和设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为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异样的物质功能和精神上的愉悦。而作为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设计必然会引起设计大师们的重视,将其应用到设计中。

二、波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波普艺术对产品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产品基本构成元素进行设计,即对产品的造型、材质、色彩、图案的影响。波普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拿来主义、原色设计、拼贴设计和无限制复制等对产品基本构成元素进行设计。

(一)造型

拿来主义在现代设计方法相当于移植设计方法,是所有创作的基础,也是波普艺术的大众文化思想。在产品的造型设计中通过将现有产品通过变形、夸张等进行放大或缩小,产生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感觉。波普艺术思想在产品设计中不单体现在单纯的装饰上,更多的是将功能与装饰的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为琼斯《半裸的座椅》和《茶几》在别人看来它是低俗的设计,但它代表了波普艺术中装饰与功能的集合。波普艺术不仅是形式主义,还融合了功能主义的思想,形势与功能相结合。

(二)色彩

色彩就似产品设计的外衣,是产品设计表达情感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原色调是波普艺术主要表现手法之一,在产品设计中,鲜艳原色调的应用大概就是来源于波普艺术,特别是在儿童产品设计过程中,更能反映波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延续。意大利的波普设计具有软雕塑的特点,家具设计色彩不单单是原色的应用,而且与设计品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意大利设计师设计的红唇椅,采用鲜亮的红色,象征女士的红嘴唇,将生活场景的色彩和造型直接再设计,受到年轻大众的欢迎和喜爱。

(三)材质

在材质运用上,波普艺术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拼贴组合,通常将生活中的一切可见可用的东西,比如日常用品、生活垃圾等都可作为创作的源泉,使原来物质失去原有的功能,表现新事物的性格特征和内涵,唤起人们对被忽视的美的新认识。1964年英国设计师穆多什设计的儿童椅,它采用纸板折叠而成,另外1986年Gatti Paolini Teodoro 设计的Sacco椅子和帕斯、杜尔比诺、罗马兹运用麻袋共同设计的充气扶手椅。这些都是波普艺术风格的典型设计,充分说明波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材料的使用上不仅满足产品功能,站在现代设计角度上,和流行的绿色设计思想如出一辙,符合绿色设计3R的原则。

(四)装饰

波普艺术在产品设计装饰上的应用元素形式多样、变幻莫测、风格各异,给人以异样的视觉效果。如波普艺术运动的领衔人物安迪・沃霍尔的绘画代表作《玛丽莲・梦露》就是把梦露的头像经过多色彩的处理作为素材,直接应用到杯子、枕头等产品上。波普艺术风格图案在设计过程中不断采用重复、拼贴、并置、夸张、移位、涂鸦等丰富新奇的手法裸地再现生活,强调自己的立场。

三、从波普艺术引发的新思考

首先在思想方面我们要打破传统设计观,我们只关注设计往往忽略艺术,艺术和设计是没有界限的。从艺术领域我们同样可以找到设计的灵感和方法。正如波普艺术中的挪用、原色、拼贴及复制等方法在产品中都有体现,我们要善于发现艺术背后的方法和技巧应用到现代产品设计中,这会成为设计上重要的设计方法和思路。

其次,现代产品设计不只关注功能主义,精神功能同等重要。现代主义过分强调功能主义、实用主义,而忽视了产品的文化、人文气息以及情感化、情趣化。产品设计已经进入了用户体验式设计,用户的感受在产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以后设计的过程中,关注人的情感和细节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也正是波普艺术表达出了作品中的灵魂所在。法国设计师My Dot Drops在2009年推出一款波普风格的DIY旅行箱,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彩色点组成的图案,体现了使用者独特的个性。波普设计给现代设计很好的启发,使设计达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最后,在波普艺术中找到了现代设计思想的踪影。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资源匮乏,绿色环保低碳设计成为现代设计主要主题。在波普艺术中,生活中可见可用的东西,比如说日常用品、生活垃圾等都可拿来创作,这和绿色设计的宗旨如出一辙,这也许就是绿色设计的雏形。

参考文献:

[1]刘俊生.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的互融与互异[D].河南大学, 2008,9.

[2]李黎阳.波普艺术[J].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06).

[3]张立.冯越峰.谈波普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5,(01).

[4]李砚祖.产品设计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产品设计的来源范文2

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产品设计方法、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人机工程等基本知识,了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国内外设计趋势,具备产品设计表达、产品造型设计、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能力,从事灯具设计、钟表设计、眼镜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康体娱乐产品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前景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着产品的发展和演化,而设计则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媒介。近几年,许多企业已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今天的文化、艺术、食品、汽车、手机、电脑市场中,各企业越来越关注设计问题,谁的设计有创新能取胜,谁就能赢得市场。

我国的产品设计正处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折点上。各种新产品都希望以新颖独特的外观和性能,吸引大众的目光。各行各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日渐凸显。

产品设计是一门集人文艺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随着商业化进程的发展,市场对产品设计专业的技术人才十分紧缺。产品设计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创新设计基本知识,具有设计能力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高级实用性人才。

学生毕业可在工业设计公司、工程公司、IT产品设计与制造、工业产品制造、影视动画公司、游戏后期产品设计等企业从事产品三维造型设计、新产品开发、视觉传达设计等工作,前景看好。

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主要课程

主干课程

设计概论、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造型设计、人机工程学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产品专题设计、现代设计史、设计商务等。

课程体系

产品设计的来源范文3

[关键词]产品设计;民族图形;文化隐喻

[中图分类号] J50-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729(2009)02-0007-04

“诗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隐喻的广泛应用。《文心雕龙》中有“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语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一说,表明刘勰已经意识到隐喻的表达性和特殊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隐喻不仅是一种行文流畅、出神入化的描述工具,更是一种恒常的思维方式。民族图形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文化隐喻正是表达设计思维的一种方式,以隐喻的方式展示产品文化独特内涵的设计形式构成了典型的东方式诗学设计理念,展现的是中国式文化智慧。相较急功近利的聪明,智慧注重的是从容淡定,“胸中有丘壑,手中握全局”。对于产品,文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所谓产品文化,是以生产的产品为载体、反映物质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民族图形符号对产品造型的文化隐喻赋予了产品新的内涵,使之焕发勃勃生机――借民族图形符号的文化隐喻构建产品多层语意系统,避免了造型的单一和乏味。

隐喻作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反映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文化差异构成了人们对于隐喻概念的不同理解。要理解产品中民族图形符号的隐喻,离不开对文化背景的了解。产品造型中民族图形符号的隐喻性表达是一个呈现出整体性的系统文化建构,反映出特有的文化内涵。民族图形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文化隐喻具有系统性和规律性,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借助熟知的经验和知识,可将产品造型中的概念形象设计得更具认知性和可识性。

一、产品设计中文化隐喻的心理探源

产品设计中的隐喻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德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曼在其名作《布登勃洛克一家》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世纪中叶,布登勃洛克一家迁到了德国卢卑克城,并定居下来。这个家族的第一代人艰苦创业,拼命积累财富,终于从社会底层挤入了富人阶层。第二代由于生活富裕,对金钱不再感兴趣,转而追求社会地位,后来当上了议员。到了第三代,由于生活在既有金钱又有地位的家庭,对金钱和权势都没有太大兴趣,于是整天陶醉于艺术中,追求精神享受。一如文学故事所讲述的,产品的文化隐喻也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富足而不断变化并逐步提高的。

民族图形符号在产品设计应用中的奥妙之处大概就在于文化隐喻了:一种文化机制中往往蕴含着许多微妙的智慧,产品造型中形形的形态特征折射出种种象征功能,而这些文化隐喻都没有准确的定义、没有确定的界限,宛如玄学般迷幻色彩的形式反而更增添其智慧的象征性,让人周而复始地乐此不疲。文化隐喻之所以玄妙,首先因为它不似装饰隐喻,没有确定的感知形式。装饰隐喻可使人从图形装饰形式中体察出古老而神秘的象征意义;而文化隐喻则是一种心理的探源过程,它往往蕴藏在功能隐喻与装饰隐喻的形式之中,营造出产品寓意的文化氛围。事实上,民族图形符号多是反映一种社会心理状态,如在旧石器时代出现的几何形纹样,看似是对当时生活状态中自然形态的加工和变形,其实是源自原始人类对秩序化、单纯化、规范化的心理需求,那是在表象之下更深层的心理反映。现代的各种产品往往可以满足人们各种心理层面的追求和需要,如图1以传统民族图形符号中的阴阳太极为主题的座椅设计,就凸显出一种阴柔与阳刚兼收并蓄的曲线美和节奏美,反映了人们对于和谐之美的心理追求。其次,文化隐喻之所以玄妙,是因为人们对文化隐喻的探寻乃天性使然。成年人往往在各式各样的产品中寻找童真和纯朴,各类卡通式消费产品总是经久不衰就是这种天性驱使的结果。儿童心理学家发现,5至9岁的孩童多会在绘画中自觉地寻找外部世界与内心对应的事物。任何年岁的人对文化都有向往,产品设计中民族图形符号的文化隐喻的意义亦在于此。

由于民族图形符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产品中图形符号的文化隐喻亦当忠实于其原貌。作为对现代文明、文化的隐喻阐释,图形符号可能会因过于追求时髦而削弱图形的原始光彩,破坏自然美的特色,这只能称作是一场混乱的速食消费。选择合适的文化隐喻表现形式,是民族图形符号在产品设计中隐喻应用的重要内容,也是设计价值的意义所在。特色的文化传统赋予了产品造型以独特性征,是产品设计之灵魂与核心,从而使产品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

二、产品设计中文化隐喻的形式意味

文化隐喻借助于产品与民族图形符号间某种共通的本质属性,在可供感知的视觉语言的基础上,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特征和文化因素。文化隐喻是玄妙的语意表达,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形式表达意味。弗洛伊德认为形式“不过是潜意识内容的外壳而已”,苏珊・朗格认为“形式是情感符号”。康定斯基认为“从狭义上讲,形式是诸色彩平面之间的分割线。这是它的外表上的意义,它也有内在的意义,只是有时明显、有时模糊。确切地讲,形式是这个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文化具有象征性、暗示性和隐喻性,它们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文化传承使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产品设计中民族图形的文化隐喻正是文化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形式。图2是Swatch于2004年推出的一款母亲节限量珍藏手表,洁白的表带用丝线绣上了朵朵红花,意在借用唐人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来诠释母爱。

探寻民族图形符号与产品设计文化隐喻的形式意味应从实际的生活感受着手。产品中民族图形符号文化隐喻的形式意味需要经过设计的提炼,通过捕捉社会生活的情感特征,探寻情感特征的代表形式,归纳沉淀其中的形式表现元素。产品文化多种多样,民族图形符号的文化内涵也是各式各样,在产品文化与民族图形符号文化中找出两者兼容之形式是文化隐喻的关键所在。产品是追求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综合,是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其文化隐喻在反映人们对产品的实用性、情感性等方面的需要上更具表现意义。青年消费者崇尚自由、时尚的文化元素,多选择适合张扬个人魅力、具有青春活力的产品;中年消费者喜欢展现成熟的文化元素,多选择适合展示成功魅力与弥补失落青春的产品;老年消费者经过岁月的沉淀,更在乎怀旧、恬静的文化元素,多选择适应沧桑岁月感与平和心态的产品。外在的文化需求引发设计形式趣味变化,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产品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追求,随之创造出不同的产品造型。广受欢迎的多是融合传统图形符号,既有深刻的形式趣味又有简洁、技术化的现代造型元素的产品,它们在形式上强调个性而又和谐、随意而又统一、局部而又整体。

三、产品设计中的文化隐喻与商业价值

商品是用来销售的产品,它需要也必须与商业利益挂钩,因此民族图形符号对产品的文化隐喻不能太“书生气”,孤傲自赏、高傲矜持、故作清高的产品文化不适应当代商业化发展的潮流。虽说卖得好的产品不一定是好产品,但卖不出去的产品一定不是好产品。产品是文化与商业的共存体,它与生俱来兼具了文化性和商业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与“商”通常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文人较商人更有社会地位和价值,商人在“士农工学商”中曾被视为末流人物,而文人则高居社会上层。文人被称为“文人雅士”,商人被斥为“无奸不商”。而在现代社会,“文”“商”早已不再对立,既“文”且“商”是常见之事,也顺应时代大潮。产品中文化隐喻与商业利益的结合亦随着设计事业的发展而发展,文化隐喻对商业有提高附加值的作用,商业利益亦是文化隐喻价值实现的实际载体,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如图3太极概念型水冷机箱,其面板造型来自阴阳太极图形,全铝材质,浑身布满散热鳍片,水冷被合理地集成在机箱内部。尽管产品定价较贵,但第一批5个“太极”在一周内即销售一空。可见文化隐喻与商业的结合不仅不会抑制产品的销售发展,反而有助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系统化和整体化发展。现代产品作为现代商业化文明和工业化文明的产物,深受时代商业消费导向的影响,必须以大众为消费对象,这决定了产品设计所需要的是深度有限、含蓄有限、兼具传播性和娱乐性的民族图形符号的文化隐喻。

民族图形符号对产品的文化隐喻与产品内涵的商业价值是产品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内容,两者可以互有轻重,但缺一不可,同时也要避免走向各自的极端。倘若倾向于文化极端,产品将不再是产品,而是件艺术品;倘若倾向于商业化极端,产品将只有物性的空间,感性价值将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一个物理性的外壳而缺失了动人的意境。虽说资金和技术可以弥补、提升产品的实际价值,弥补某部分缺失的文化精神,但是毫无文化特色只余躯壳的产品显然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产品文化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产品中的文化隐喻与商业价值是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正视产品的文化与商业双重属性,是应用民族图形符号进行文化隐喻的重要原则。

[参 考 文 献]

[1] 刘勰.文心雕龙注[M].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26.

[2] [德]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M].傅惟慈,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7.

[3] 辛华泉.形态构成学[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23-25.

[4] 夫龙,王安江.现代超视图形创意图典[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5:12-13.

[5] 胡红忠,郑浩华.装饰图案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2-19.

[6] 张丽,李伟.创意图形与创意思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2-6.

[7] 朱孝岳.艺术设计纵横谈[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6-8.

[8] [法]福柯,哈贝马斯,布尔迪厄.激进的美学锋芒[M].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1-33.

[9] 王林.美术形态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19.

[基金项目]河海大学青年科技基金项目(08B001-04)

[作者简介]王小妍(1978―),女,江苏省常州市人,河海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作者已有相关成果]

[1] 桑任新.中外美术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2] 于东玖.造型设计初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 王小妍.探寻书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规律[J].装饰,2006(12):26.

[4] 王小妍,钟砚涛.从“形式服从功能”到“形式服从需求”[J].美术大观,2007(1):67.

[5] 王小妍.理智与情感的共融――手机金属材质的隐喻表达[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95.

[6] 王小妍.复古与流行――现代卫浴陶瓷墙面的装饰隐喻[J].山东陶瓷,2007(2):44.

[相关主题文献]

[1] 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寻胜兰.新民族图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张志华,张文,吴节.产品的女性化隐喻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07(8):78.

[4] 魏如俊,左铁峰,王莉莉.隐喻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11):132.

产品设计的来源范文4

关键词 扇文化 现代产品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已经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一系列成功的设计将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又推向了一个,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去探索、实践。

1扇文化

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中国的扇和扇文化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扇子的雏形,传说有“舜作五明扇”。殷商时的羽扇除纳凉祛暑外,还给帝王贵族做障尘蔽日、凸显皇家威严的仪仗。后来用作扇风取凉的用途就越来越普遍了。汉代出现了扇子的新形制――团扇,也称“合欢扇”,暗合中国人诸事求圆的情结。到唐代扇子的种类日益繁多,有羽扇、素罗扇、团扇、纨扇、福寿扇、碧纱扇、蝉翼扇等,形状也有了丰富变化。折扇的出现始于宋代而盛于明代,明清以后的扇子不仅从扇骨、扇柄、扇坠、扇袋、扇流苏等艺术装饰配套上非常考究,工艺加工也更为别致,扇子甚至成为人们身份地位、审美倾向、情趣追求的象征。

一把小小的扇子本意纳凉,驱逐酷暑,气清风和,得到一种身体上的舒适愉悦感,不意却成为抒怀之物,被赋予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一种饶有意趣而有浓厚底蕴的扇文化。

2扇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中华文化的探究,必须善于抓住文化精髓,融会贯通,既不能过于追求显现文化而脱离现实,也不能完全沉溺于时代没有文化的烘托,因为这样设计的产品将如沧海一粟很快被淹没。所以,对于扇文化,我们要在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语汇中找到一个合理的契合点,将传统艺术的精髓融人现代设计理念中。

2.1以形式化的方式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

形式化的方式并不是简单的图形套用,而是要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并与外来元素完美融合,做到既能相融又不会失去原本的特色,让传统图形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如图1),雅鼎卫浴这款清风徐来龙头以中国的折扇文化为设计理念,将冰冷的金属龙头设计得柔美、内秀。其运用最简单流畅的线条,既生动地传达了东方精神,又融入了时尚要素和现代科技元素,满足了人们在视觉上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

2.2 以符号化的方式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

将传统的使用方式、造型特点与心理感受做现代的阐述,并能非常巧妙地以其特有的方式来解决一定的问题的设计――这样就是传统元素有效的符号化设计。而这具体的符号化,是通过把客观形象、色彩与观念以主观意识和自我需求用一定的手法将人们所熟悉的扇子加以抽象、分解或重构,使之成为某些典型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符号,并在产品构成中拼贴运用,从而使新与旧、今与古带着某种联系,获得新的形象和意境。

诺基亚Open(图2)4G概念手机便是以折扇为灵感来源,提取了折扇中折叠收放的这一元素。当诺基亚Open为我们展示其可旋开的“柔性触摸屏幕”的时候,或许所有的人都应该感到震惊。这种像纸扇一样打开的屏幕,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感受。

这款扇子时钟(图3)则是提取了折扇中扇褶这一元素,将其融入进了现代的时钟设计中,把它变成了一个优雅的生活用品。扇子时钟的每一个扇褶的突出部分(也就是棱角部分)代表一分钟,给人们一种新颖地阅读时间的方式。

2.3以意韵化的方式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

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剥离了元素与符号以及造型之后的传统已无法让我们再依赖它的外部表象了。但剥离后显露了我们更深一层可利用的精髓,这就是我们的观念和精神。也许利用它们所设计的产品上找不到传统元素的具体形象,但细细品味之后,那种古韵悠长会让你激动不已。

摩托罗拉V70(图4)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乍一看,我们看不到扇子的任何元素,但是当注意其与众不同的接听开盖方式时,我们可以发现可随心360度旋转的接听开盖设计灵感来自于东方的折扇,在舒缓的旋转中,惊艳绝伦的V70全貌逐渐展现。

3设计总结

扇文化可以通过形式化、符号化、意蕴化的方式与现代产品融合,笔者将从这三个角度分析、实践折扇与现代产品的融合。

3.1 扇子的形式

折扇造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打开时所成的扇形的形状,由于扇形这一形状与折扇的联系非常紧密,让人看到它就会联想到折扇,所以扇形这一元素可以直接融入到产品的形态中。

3.2 扇子中可提取的符号

折扇收合自如的使用方式是其一大特点,将这种使用方式提取出来作为它的一个代表性符号,可以运用于产品的收纳设计中,从而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提取其通过一个支点,旋开扇面的这一动作作为它的一个符号,可以为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打开方式上提供一个很好的灵感;折扇在打开的过程中,扇面的面积逐渐变大,扇形逐渐显现出来,这样的一种状态也是折扇的一个特点,所以也可以作为一种符号提取出来;折扇的扇褶也是其一大特征,亦可以提取出来作为它的一个符号。

3.3 扇子所包含的意蕴

人们最初是用来驱虫纳凉的,即使到了现代,风扇空调取代了它的位置,其欣赏价值已远远超过其实用价值,但提到扇子,还是会给人们一种清风徐来的凉爽舒适之感。

而一些文人墨客则喜欢在扇面上舞文弄墨,显露风雅,还喜欢拿有题字的扇子跟香闺里的小姐们交换绢帕、汗襟儿,当作定情信物。一些小说、演义里头,扇子还可以用来做兵器。

3.4 设计方案

通过以上对折扇在形式、符号化已及所含意蕴的分析,笔者选取了通过符号化的方法将扇文化融入到健康秤的设计之中。因为市场上现有的健康秤只有一个显示示数的屏幕,人们在使用时只能简单地看到一个生硬的数字,可能对自己的体重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通过提取折扇在打开过程中扇面面积逐渐变大这样的一个符号,将其融入到健康秤(图5)的设计之中,让人们在站到秤上看到示数的同时,能够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体重随着示数的不断增加,下面的部分会像一把折扇一样逐渐打开,体重越重,“折扇”打开的幅度越大,这样会让使用者对自己的体重会有一种直观的感受,增加产品体验的乐趣。

4结语

每一个成功的产品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与灵感来源,而传统文化与民族元素无疑是这些来源的重要依据,所以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与民族元素的精神内涵,将其和谐地融入到现代产品设计中,为时尚的风格和流行的品位服务,使设计有更深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蒋竹鸣.从火炬看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J].技术交流,2009,5.

[2] 王珏.现代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产品设计的来源范文5

【关键词】传统文化 产品设计 文化传承

产品设计是工业产品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植根于文化土壤,传承着文化理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结合了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产品设计专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商品经济的浪潮面前,机遇和挑战共存。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国制造”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既有利于推动传统民族文化同现代产品设计的融合进程,也有利于促使中国的工业生产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其包含内容

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发展,因而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文化,既体现在物质载体上,也体现在精神文化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出来的、为人们所传承的、能反映出中华民族特色的、意蕴深厚的文明结晶。

现代人们所谈及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的,强调的是在中国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其中不仅包括龙、凤、鹤、龟等动物类元素和梅、兰、竹、菊等植物类元素,也有唐装、旗袍、襦裙、肚兜、绣花鞋、丝绸等服饰类元素,还有古筝、二胡、琵琶、唢呐、芦笙等乐器元素。此外,书法、印章、竹简、国画和壁画等艺术形式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素材宝库和灵感来源,它们对产品设计行业的影响极为深远;中国结、瓷器、紫砂壶、如意、铜镜等器物类元素的外形,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其应用也极为广泛;剪纸、对联、刺绣、泥人等民俗类元素不仅富于艺术美感,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最后,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更是重要的思想文化类元素,在现在也依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对于现代产品设计,这些传统思想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二、在产品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几个原则

(一)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规律和特点

从表现上看,中国传统艺术多取材于自然,其审美取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思与境偕,意与象通”成为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审美标准。从内在出发去探析,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多带有婉约而朦胧的风格倾向。要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恰到好处的运用,就要深入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规律和特点。如果设计者只看到表象,以符号堆砌为美,则只能在作品中表现出传统的外形,而失去了重要的神韵。因此,设计者要坚持学习,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对传统艺术的鉴赏和吸收能力。相关书籍资料的阅读、整理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粗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较深层次的理性认识,设计者才能在创作中实现传统文化同现代产品设计的沟通和互补,进而完成传承历史、服务社会的设计目的。

(二)立足于当下,与时俱进

产品设计建立在当代社会的现实基础上,时代性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能促进产品设计向着更加实用、更富于美感的方向发展。设计者既不能为了应用传统文化元素而牺牲产品性能,也不能为了追求功能而放弃对文化内涵的探索。

以人为本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思想之一。产品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因此,产品设计必须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无论时代如何变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会有一个稳定的文化骨架,在这个基础上,设计者要了解并尊重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并以此指导产品设计。只有这样,产品设计才能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被赋予更强劲的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据较为理想的份额。

(三)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节略语,具体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将西方先进科学经验作为辅助,建设并发展自己的学科。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固步自封的,学习各种文化体系的长处,并将其加以吸收利用,能够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产品设计是来源于西方的一个综合性学科,因此,设计者应当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思想的引导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从西方较为完善的学科系统中获取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精华,进而在产品设计中促进传统文化的良性发展。

二、思考和建议

(一)现代平面设计应首先应用传统文化的“形”

在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当中,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多样的文化形态。现代的设计者对这些文化形态进行了分解和重构,从而将产品的结构功能同传统文化的内涵结合在一起,赋予产品全新的形态。需要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形态的利用不仅是指在产品的外在形态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和拼贴,更多是指在重组的基础上将工业生产同艺术创造融合在一起,使产品设计同时满足多种诉求。比如现代平面设计中对剪纸艺术的模仿和运用。剪纸在我国的多个地区都有流传,样式各不相同,但镂空的艺术特点是一致的。在产品设计中,如果设计者只是借用剪纸的图案,则会显得单调和苍白。更为有效的方式是采用镂空的艺术方式,将剪纸艺术中最为典型的时空造型法应用在设计里,进而将剪纸的形态进行分解和重组,赋予创作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对传统文化的多层次创新,能够充分挖掘出“形”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除了模仿,在“形”的基础之上,设计者还要学会进一步创新。以传统建筑、乐器和服饰等器物类元素作为原型,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改造。在造型上,传统器物的整体形状、色彩、装饰图案以及材质等特征,都可以进行变化。通过缩小或增大原有的比例,可以在保留整体的基础上赋予外在造型以新功能。根据功能需求和现代审美观念去改换材质、装饰和色彩,能赋予原型更加浓厚的时代气息。通过抽象化的再创作,原型中的整体或局部特征能被提取出来,再加入一些现代化的设计元素,就能构建出新的产品造型。比如联想集团在2008年推出的“祥云”笔记本,在整体的色彩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漆红,典雅的金色云纹来自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云彩形象,在经过变化和调节之后显得富于匀称的韵律和现代美感。在该款产品的设计中,设计者成功运用了中国传统元素的“形”,并进行了创新,使之成为一款兼具历史气息和艺术美感的珍藏品。

(二)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还应注重“神”

以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结晶。其中,儒家崇尚美与善的高度统一;道家主张“天人合一,效法自然”,其核心来自于自然规律;佛教则自成一体,向善去恶的伦理道德标准深入人心。受这些思想流派的影响,中国的传统艺术更重写意,力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其中的“神”是指艺术家的思维观念以及艺术品所带有的精神气韵。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的“神”,是对“形”的延伸和发展。如从全球388个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的北京奥运会火炬,其主题元素是承载吉祥如意美好祝愿的红色。在科技的支持下,火焰如同凤凰一样燃烧着运动的激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喜迎奥运的喜悦之情传递到世界各地。在设计思想的层面上,北京奥运会火炬传达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儒家观念;在人文内涵层面,“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通过传统思想同现代设计艺术的交融,北京奥运会的火炬设计展示出中国人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设计作品。

(三)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在产品设计上,德国、日本以及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大都选择了将本国的文化内涵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的设计方向。向这些国家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有助于改善中国产品设计的国际形象,促进中国的产品设计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中,德国的产品以严谨和精确闻名于世界,德国设计师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理性化、高质量和功能化的设计理念贯穿在工作的始终,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及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都值得中国设计师学习。在传统文化上,日本同中国渊源颇深,他们的产品设计常常表现出东方所特有的艺术感染力,鲜明的民族视觉符号被简化,富于传统绘画美的设计风格表现出精致和简约的艺术魅力,这种从传统素材中提取关键元素并加以抽象化、图形化的处理方式,对中国的产品设计启发良多。意大利的产品设计则更多地表现出了热情、自由、奔放的气息,意大利艺术家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设计态度,同样值得中国设计师去了解和学习。

结语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关注也越来越多。用产品设计承载传统文化,创作出同时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并带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设计作品,不仅能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能更好地宣传产品的设计理念,提升商业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中国现代平面设计不仅要应用传统文化的“形”,还要传承传统文化的“神”,以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陈原川.中国元素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郑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J].考试周刊,2008(7).

产品设计的来源范文6

一、功能美——第一性设计原则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的功效和性能,由产品这种有用性功效在使用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我们称之为功能美。我们必须强调产品设计的功能美的第一性原则,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必须满足人们某种使用功能的需求,功能美是产品最基本的属性,也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在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功效与美是联系在一起的。产品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产品,合目的功能的有效性是判断产品价值的重要标准。从古至今,物的功能都是设计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索尼公司的产品在当今世界已成为最优秀产品的同义词。它“创造市场”的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原则的第一原则就是:“产品必须具有良好的功能性。产品的功能必须在产品处于设计阶段时就给予充分考虑,不但要在使用上具有良好的功能,并且还要方便保养、维修、运输等。”这些例子无不说明产品设计作为一种“为人造物”的活动,它不可能完全忽视产品的功能价值。产品的功能之美,能给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无论社会生活如何从物质性社会向非物质性社会转变,产品的功能永远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它体现着社会生产的目的性。作为人们生活和文化需要的产品设计,强调产品功能价值仍然是设计的基本逻辑,它是产品的文化意味和美学价值得以生长的基点。

二、材料美——新材料与工艺的运用

材料是产品的构成要素,是产品设计的物质载体。各种材料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品格和特性,它是直接关系设计想法能否很好体现的物质载体,在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材料以其自身特有的质感和肌理传递设计美,使产品具有审美价值。不同的材料结合各种加工工艺呈现出不同的设计美。通过改变产品表面的色彩、光泽、纹理、质地等方式,可以直接提高产品的审美功能,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获得美观的外观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

著名的丹麦设计师潘顿,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就成立了设计工作室对玻璃纤维、化纤等新复合材料进行试验研究。他的工作室在探索中创造出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设计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椅,这种椅子的优点是一次模压成型,几乎不需要人工再进行修整。它的设计造型直接反映了生产工艺,具有强烈的雕塑感,色彩十分鲜艳。充分体现了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捷豹X型汽车的内饰采用了胡桃木这种能够体现奢华的木料,经过精细抛光处理的内饰板显得格外光滑和具有美感,让人有想要触摸一下的冲动,很好地诠释了捷豹品牌的豪华与品质。

三、技术美——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设计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施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活动。设计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时又需要艺术来表达情感。于是,设计也就成了艺术与科学的载体。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在今天这个大融合的时代,谁也离不开设计。

丹麦设计师汉宁森设计的“PH”灯具是运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的经典范例,同时也体现了设计的根本原则: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该设计使光线通过层累的灯罩形成了柔和均匀的效果,从而有效消除了一般灯具所具有的阴影,并对白炽灯光谱进行了有益的补偿,以创造更适宜的光色。灯罩的阻隔在客观上避免了光源眩光对眼睛的刺激,更有利于视觉的舒适。在这里,科学自觉地充当了诠释“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渠道。另一方面,灯罩优美典雅的造型设计,如流畅飘逸的线条、错综而简洁的变化、柔和而丰富的光色使整个设计洋溢出浓郁的艺术气息。

艺术与科学从分离到靠近,进而实现优势互补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两个学科各自发展的需要。对于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设计来说,其中的意义显而易见。科学不仅极大地拓宽了设计师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也从本质上为设计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只有勇于接受对方的优势,加以合理地消化和吸收,才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经典设计。

四、结语

设计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感知、想象、体验、理解和评价并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的一种活动。美学为产品设计开发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为产品设计创作带来更多新理念,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美学使产品设计更贴近人们心灵,更具生命力,最终满足并引导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胡守海.设计美学原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